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文艺生活周刊NO90

文艺生活周刊NO90

2013-09-07 50页 pdf 22M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0164

暂无简介

举报
文艺生活周刊NO90 90 引导一切精神享乐 | 2013/05/15 总第90期 每月逢1、15日出刊 www.zhoukan.cc 东东枪 文艺 你不要笑 《蒋公的面子》 “烤”出来的好戏 不仅仅是艺术与生活的相遇 2013春季COART艺术现场 戏评︱《大将军寇流兰》:看见人山人海 书人︱仙枝(台湾) 摄影︱桃米水《翡冷翠Firenze》 导航︱台湾文学电影展:《他们在岛屿写作》 用一颗Nova Heart, 换一场浪漫噩梦 专题 3 2013/05/15 总第 90 期 每月逢 1、15 日出刊...
文艺生活周刊NO90
90 引导一切精神享乐 | 2013/05/15 总第90期 每月逢1、15日出刊 www.zhoukan.cc 东东枪 文艺 你不要笑 《蒋公的面子》 “烤”出来的好戏 不仅仅是艺术与生活的相遇 2013春季COART艺术现场 戏评︱《大将军寇流兰》:看见人山人海 书人︱仙枝(台湾) 摄影︱桃米水《翡冷翠Firenze》 导航︱台湾文学电影展:《他们在岛屿写作》 用一颗Nova Heart, 换一场浪漫噩梦 专 3 2013/05/15 总第 90 期 每月逢 1、15 日出刊 www.zhoukan.cc 总编 Chief Editor 米拉拉 执行主编 Deputy Editor 曹真 王竹 骨朵 美术总监 Art Director 袁野 特约记者 Special Reporter 李亦燃 专栏 Special Column 唐韬 林凉可 雅倩 虾米 首席记者 / 主笔 Chief Reporter/Writer 骨朵 孙率兵 刘妍 牛苏放 郝思嘉 可小扯 吕伟 张多多 图片摄影 Photographer 春宇 何脑斯 可小扯 牛华新 杜扬 闫珉 赵雨花 专题主编:骨朵 音乐主编:小粉 戏剧主编:池旭 电影主编:曹真 摄影主编:刘妍 何脑斯 当代艺术主编:米拉拉 书氧空间主编:王竹 高晓倩 N 频道主编:秦琴 艺述现场主编:骨朵 艺述生活导航主编:王竹 编辑 Editor 张多多 王柯 夏春光 安生 于若熙 吕伟 Lucia 张涛 美术编辑 Art Editor 刘一磊 彭昊 王婷颖 刘旭芳 李倩 夏北 官方微博编辑 Weibo Editor 曹真 米拉拉 张亚芳 吕伟 王婷颖 骨朵 于若熙 李倩菁 王柯 梦可风 许献文 官方网站编辑 曹真 田青青 朱京晶 杜宇 姜冠男 现安 莫小三 网络经理 Network Lead 屈峰 市场战略合作部 Marketing 聂凡鼎 吕伟 王婷颖 本刊所有言论均属作者个人立场,不代表本刊立场。 本刊原创图文之版权受法律保护,无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刊所转载之图文如因故未征得原作者同意,请原作者与本刊联系。 本刊非出版物,仅为电子刊物。 封面图片:COART 艺术现场(摄影:春宇) 封底图片:摄影师桃米水《翡冷翠 Firenze》作品系列 关注 Attention 新浪微博 @ 文艺生活周刊 豆瓣小站 http://site.douban.com/zhoubao/ 订阅 Subscribe 官网: http://zhoukan.cc/subscribe/ APP: 支持 IPAD 和 IPHONE 免费订阅 APP Store 里搜索“文艺生活周刊”即可 微信: 注:本刊所登所有活动预告的具体细节均按主办方当日安排为准, 建议前往参加前进行相关确认。投稿 Contribute E-mail: m@zhoukan.cc 合作 Contact E-mail: m@zhoukan.cc 又是初夏,又是云南。 只是这次的动机太过美妙,它不再是若梦浮生里一次 单纯的逃离,而是奔赴COART艺术现场——或许是目 前国内不设门类、最自由和跨界的艺术嘉年华,它年 轻而充满理想,愿意关心土地不卑不亢,它向即兴敞 怀也宽容矛盾的碰撞……而从驻地计划开始到活动结束 之间的一个月,所有的工作人员、艺术家、义工和志 愿者就生活在这个小小的束河古镇——COART最迷人 的地方就是它无时不刻在创造着相遇:人与人,人与 天地,艺术与生活。 当然,有相遇就要面对分离。 我们住的客栈管家张姐常说丽江到处都是疯子。一次 无心的醉酒之后的白天,她安慰我:反正没有人认识 你,所有来到这儿的人只是过路客,都是要走的。 然后我就听说张智在计划着离开云南,而三年前他是 打算在丽江终老的:“云南气候、植被都很好,适合 我们这种三无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生活。但是在这儿呆 了三年之后看不到一望无际的荒原和草原觉得很忧 伤。”我拿着他的新专辑翻看,内页参与录制的名单 上竟罗列了一些我原以为销声匿迹的音乐人:朱芳 琼,朱小龙,陈志鹏……张智憨憨笑着,说他们都还在 做音乐,“小鹏现在就在大理生活(注:原野孩子乐 队手鼓陈志鹏,已经远离都市生活很久)。” COART结束之后,我在大理果真联系上陈志鹏想找他 买他的唱片。在人民路冷冷清清的上段,借着茶馆的 光站在路边闲谈一二。他说十年前的大理,没有如今 非节假日时期人流量的二十分之一。“现在就是交通 太便利了”,这句话他重复了两遍,而他的选择也很 自然:不停地搬离喧嚣,越来越靠近苍山。不愿意露 面去玩音乐,就呆在家里自己做一些瓷器。大概再也 不会出来了的样子。 回北京之后有人问我这一路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想 起在束河爬山,经过五彩经幡飘扬的石莲寺,回过头 看山脚下这片由农田、乡村和古镇分割开来的土地一 路向外荒唐铺开直抵下一个城市的高速公路。斜阳把 那些拥挤矮小的房子照得发光,它们像天外来客一样 虚无缥缈,而那么多的时候我们就身处其中为爱恨悲 喜、奔走和疲惫。心里说不出的平静和伤感。 永远有一些人消失在世界的边缘,永远有一些人出离 了又回来。好在不管漂泊还是停留,他们还是唱着歌 写着诗。有些人忘不了心底的少年,有些人惦记着远 方。总要面对着各自殊途。把酒拿来吧,我们干了这 杯,就走。 毕竟,有告别才有出发。 出走,再回来 文/骨朵 卷首语 @RT 微辞P10 戏剧 经典台词 专访 《蒋公的面子》:“烤”出来的好戏 2009 级本科生温方伊,在她大三那年所面对的学年论文,是老师吕效平的命题作 业——民国时蒋介石来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当校长,要请三个教授吃饭, 三个教授不给他这个面子,事情有些为难。这就是全部的命题。唯一的指点是“把 灵魂放在火上烤”。 戏评 《大将军寇流兰》:看见人山人海 P72-79 P12-61 专题 Focus 不仅仅是艺术与生活的相遇 2013 春季 COART 艺术现场 COART:来束河最美的理由 COARTING! - 有地气:驻地艺术创作计划 1.《当代艺术遇上东巴文化》 2. 中法情境戏剧《源人》(Homo Erectus) 3.街头即兴表演《扭曲》 4.定格动画 + 现场绳技表演《移动的古镇》 5.巡游情景剧《马车旅行》 - 凌云焰肢体游击队:让身体走向归途 -“「我的家」束河完全学生摄影作品展”驻地项目全纪录 - 青年艺术作品展:东巴纸在当代的再创造 - 每个人都是生活艺术家:来自世界各地的 COART 义工 - 他们也在现场:Natti Vogel、诗家歌、艺莲市集、纳西大厨房、桑巴唐 从 COART 再出发 艺术节怎样才好玩? 对话 艺术现场发起人李亚鹏 关于传统文化保护的讨论 P62-71 音乐 专访 用一颗 Nova Heart,换一场浪漫噩梦 2010 年秋天,刚从宠物同谋退出的冯海宁,来到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四处散 落着失落的文明,过往的游客都在时间的年轮里看着自己,在工业与历史氛围下的 伊斯坦布尔,借助异国文化的碰撞,冯海宁心里的梦境开始隐隐浮现。这一段时间, 她做出了一些作品,开始寻找着合适的制作人来将这些梦境落实…… 当代艺术 “细胞小组”:细脚伶仃的观望 P104-107 P80-89 电影 影 • 私推荐 游达志 《两个只能活一个》 《非常突然》 《暗花》 园子温《希望之国》 影 • 评 《希望之国》:希望就在你的脚下 影 • 人 是枝裕和 ( 日本) 摄影 摄影 • 图作 《翡冷翠 Firenze》∣摄影师:桃米水 “赴意的第一年里,从北向南走了很多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地方,米兰、都灵、威 尼斯、博洛尼亚、佛罗伦萨、罗马、那不勒斯还有西西里岛,如果说一定要选一座 最有爱的城市,我的唯一选择就是佛罗伦萨。” P90-103 摄影 • 人物 摄影师管子天 :“好看”跟照片的关系不是特别大 “好看”是特别虚的一个词儿,它跟照片的关系不是特别大,夸我照片"好看"我 会爽那么一下,但同时又产生另一种相反的念头:如果身体健康,不出意外,我们 都会走到20年后,那时候你回头看自己的东西,吓一跳,何必呢,给自己"下一套"。 P108-123 书氧空间 书 • 讯 TAG: 老北京,国会历史,《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关西绘卷, 75 位顶尖摄影师自拍作品 书 • 评 《大大事》郭小寒(文) / 杨丝璐(图) 《恩惠》( 美 ) 托妮 • 莫里森 书 • 人 仙枝(台湾) 书 • 途 慢书房(苏州) N 频道 东东枪:文艺 你不要笑 “生于 1982 年的东东枪长得白嫩,头顶上却开始有谢顶倾向,一张国字脸上是机 关干部范儿。” 知名博客作者、段子高手、情感专栏作家,搞过广播,排过话剧, 执着于广告创意行业……这是我对东东枪最初的感性认识。 P124-129 P130-143 艺述现场 就像从土里长出来 中国乐谷 •2013 北京迷笛音乐节 就像小时候我们期待的春节一样,迷笛对于每个热爱摇滚乐的人来说就是一场节日 盛会。那几天,无论是在北土城迷笛大巴的发车点,还是东直门的公交枢纽,我们 仅仅瞄一眼对方的眼神,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辨认出他是否跟你一起同行去迷笛。人 们身上那股浓浓的摇滚味儿,让你没到现场就已经醉了。 路过五月,留下青春 2013 北京草莓音乐节 我特别不喜欢在结束时用“青春散场”这个词。无论谁是铁托谁是摇滚乐的陌生人, 谁举了金属礼谁比划了“我爱你”,谁正面跳了水谁反面开了小火车,只要你还在 日常生活中憧憬五月,在大草坪上听到熟悉的旋律会雀跃,你的青春,我们的青春, 所有人的青春都还在。 我到外地去看你 2013 上海草莓音乐节 • 摄影师侧记 上海人民像全国人民一样爱彭坦,爱张悬,爱 Travis,爱得深沉,爱得坦荡,爱得 让他们几位甚至比在北京还要放得开。彭坦淘气地在舞台上欢蹦乱跳,张悬时隔好 久又开始在演唱间隙给大家念叨恩溥式的心灵鸡汤…… P144-153 艺述生活导航 音乐 2013 后街男孩 20 周年 • 亚洲巡演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成都) 胡德夫《大武山》蓝调音乐会(北京 • 上海 • 成都) 戏剧 王翀《中央公园西路》(上海) 孟京辉《我爱 ×××》(北京) 盟邦戏剧《我不是李白》(重庆) 李宗熹《我的祖宗十八代》(苏州) 《上街的动物和孩子们》(广州 • 杭州 • 上海) 台湾果陀剧场 北京 上海《最后 14 堂星期二的课》 电影 台湾文学电影展:《他们在岛屿写作》(北京) 展览 纪念阿里吉 • 沙梭诞辰 100 周年回顾展(北京) “眼睛的故事”西班牙艺术大师约瑟普 • 布歌马尔蒂展(北京) 《时间的遗产》:原直久摄影展(上海) “五年——记 512”摄影展(广州) 讲座 / 沙龙 《不丹,我前世的王国》新书首发式活动 (北京) “极致的单纯”:爱德华邦德的戏剧及 21 世纪的戏剧(北京) 美国电影的视听语言和文化研究(北京) ... ... 10 11 编辑/安生 (本期微语录均来源于新浪微博) @文茜小妹大(陈文茜,作家、媒体人) 邓丽君逝世18年,若活着今年已60。林青霞为纪念书写序,忆90年独居巴黎的 邓丽君。俩位巨星在花都享受凡人之乐,至银塔餐厅。青霞穿吊带短裙搭Chanel 项链,邓着蕾丝打折裙、上身半透明黑雪纺,若隐若现,而且内里皆空,青霞整 夜莫敢直视。侍者掉了刀叉,邓窃笑:那小男生看我们,惊艳地碗盘拿不稳了。 #银幕◎人物#【成长——郑微(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我大学 时,也有这样子的女孩子,就像太阳一样,爱恨分明,却是最后有一 次,因为某一个男生就长大。青春再好,也譬如黄昏夕阳。 @文艺生活周刊 人们总是对自己原本所稀缺的,特别向往与偏好,就如你生活在一个没有海的城市,就会对这样的 早晨无比期待,长长的公路,椰树,远处海浪拍打沙滩,远处缓缓上升的夕阳,迎面而来的海风…… #坏品味旅行# @飞机的坏品味(杨昌溢,创意人、作家) 小学时,我穿了我们学校第一条牛仔裤、弹力裤,学校很多人议论我,甚至因烫头发校长直接让我 回家。但我妈对我说:“别理他,他不懂”。我特别喜欢弗洛伊德的理论:童年决定一切。我的行 为是因为我母亲告诉我,不要和别人一样,当别人都说你对,你未必是对的;当别人都不支持你, 你也许是最有价值的。 @李静 (著名主持人、制片人)“好久不见”跟“那我先走了”哪一个比较可怕?那一个比较心酸? @刘若英(著名台湾演员,歌手) 所谓表达,是因为年轻的时候,被压抑过的热情吧,你很孤独,也需要听众,于是就不停地表达, 其实表达从来没有传达给别人,或者会有诸多的误读。长大后略微懂事,就知道,这个世上的表 达,除了对三两知己,其他人都可听可不听,可说可不说了。 @吴虹飞(幸福大街乐队主唱,作家) 这些看似微小却重要的事,我们的心跟新闻一样隔天就作废,我们随意被影响, 轻易遗忘,无法坚持。但这些事情逐渐改变我们的世界,我们都是眼睁睁看他们 发生,渗透,然后有一天,我们也在这样的世界死去。我们看着树死亡,就是看 着自己死亡。我们没有动手,其实也都动手了。这世界有时候令人失望透了。 @吴青峰(苏打绿主唱) 其实大多问题都是形势比人强还是人比形势强的问题。所以幸运无非是正确认 识自己和正确认识别人的问题。 @庄雅婷(媒体人,专栏作家) “知道满天星的花语是什么吗?就是甘愿做配角!”年轻时都梦想着成为别人 的主旋律,可是当青春即将逝去时也没后悔自己其实只是一首插曲。 @文章同学(文章,演员) 有些秘密藏了很久,就成了寂寞;有些欲望藏了很久,就成了孤独。 @专栏作家罗西(《创业天下》杂志执行主编) 12 13 专题 Feature 不 仅 仅 是 艺 术 与 生 活 的 相 遇 2 0 1 3 春 季 C O A R T 艺 术 现 场 编辑/骨朵 记者/骨朵 孙率兵 刘妍 特邀摄影师/春宇 时间:2013年4月24~28日 特别感谢法国驻地艺术家团队翻译阿伦和志愿者吴熙 地点:云南丽江束河古镇 马车是束河最常见的交通工具。 14 15 专题 Feature COART:来束河最美的理由 COART艺术现场,顾名思义,可以将它拆分为CO-ART-现场。 “ART”包含了你能想到的所有的艺术形式,在这里你会发现所有的门类都不再依 附在固有的表现之中,无论是戏剧、音乐、舞蹈、美术、装置、影像……它们是自由 的; “现场”,“在此时此地”,即四月的束河古镇——所有的一切是真切发生在这片中 西方艺术的十字路口处:云南丽江。而艺术家更是在这片土壤上进行创作,亲近这儿 的蓝天白云,亲近这里的每一匹马儿和石板路。 最后,我们用“CO”来把前面提及的一切联系起来:它意味着把艺术脱离城市剧 场,把艺术家和土地合二为一;它意味着把艺表达去形式化,任何的艺术行为都可以 在这里跨界交互发生;它意味着不同文化的相遇和碰撞,让中方遇上西方,让传统遇 上当代;它意味着生活与艺术的真正融合,所有的活动像古镇里的每个人免费展开, 无论你路过街头、酒吧、咖啡馆、河边甚至是一片晒谷场,你都能撞见正在发生的表 演——这或许是四月,我们来束河最好的理由。 16 17 专题 Feature 自2012年起,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在丽江的束河古镇都 会有这么一件名为COART的事儿发生。它是由李亚鹏 COART艺术基金及一群热爱艺术、崇尚精神自由的人 们共同发起的艺术嘉年华。每届为期五天,在这五天 里,所有天南地北的艺术家在束河汇聚,艺术是晒谷 场里的露天电影,是街头移动着的马车,是火塘里向 日葵般的身体和水边舞台上一出不需要语言就能读懂 的戏剧。艺术像一条缤纷的彩虹向所有到束河的人们 敞开怀抱,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享用身边这些迷人的 风景,你会发现艺术不仅来自生活也属于生活,而生 活里处处充满艺术。 除了打破艺术形式,提倡跨界、即兴和融合,与其他 艺术节相比,COART更在意的是这片他们扎根的土 地。为此,COART提出了驻地艺术项目:邀请艺术家 提前来到古镇,感受当地的空间与文化,在这片土地 上自由进行表演前期的创作,而不仅仅是将自己固有 的作品从别处照搬过来展览;同时,也邀请艺术家成 为当地束河完全小学的“客座艺术老师”,不仅让艺 术家与艺术家相遇,更让艺术家和孩子们相遇——而 这恰恰也是艺术真正与束河相遇。 今年COART艺术现场有这么一个标语「爱与正能 量」,也许有人会将它与雅安地震联系在一起,其实 并不尽然。过去的两届COART曾尝试把这样的关键词 丢给参与者:“嘉年华”、“乌托邦”、“快乐”…… 但主要发起人之一宋婕一直苦恼于COART没有一个 slogan,“可后来我渐渐明白了,我们去做我们想 做的事情,慢慢地它就浮出来了。果然,最近我们意 识到我们持续在传达的东西——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它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这不恰恰就是在传 递‘爱与正能量’么?”艺术在这里不仅仅是一种呈 现,它是一种实实在在地发生,这样的发生具有一种 明亮的功能性,艺术家和观众在这里收获的不会只是 视觉听觉上的刺激,更会收获力量和来源于生活本身 的希望和感动。 无论是这次提前三周就驻扎在束河普通客栈里的十多 位中法艺术家,为了古老的东巴造纸术而千里迢迢探 访三坝的央美师生,用脚丈量了束河所有土地的让束 河完全小学的孩子们学习和参与拍摄自己和自己的家 人的艺术家,还是那些放下一切来到COART的义工、 志愿者……这里美好而充满力量的一切正在被传递和分 享着,哪怕真正以成果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活动 只有五天,但是背后的一切却像是自然而然抽芽的一 株植物,它以爱灌溉,以热情为土壤,而艺术的和风 细雨将长久地喂养着它。 就像COART驻地计划里与束河完小的合作项目「“我 的家”在束河」负责人刘欢在分享会上提及的那个和 她的笑容一样被我们深刻记得的词——“在一起”, 没错,我们要的不仅仅是一次相遇,不仅仅是为了给 偶遇的游客提供一个享受艺术、短暂逃离了城市污染 的时空,COART更会像是束河的孩子们爱上摄影一 样,让生活和艺术在一起,让束河和艺术在一起。 18 19 专题 Feature COARTING ! - 春驻束河,COART有地气! - 凌云焰肢体游击队:让身体走向归途 -“「我的家」束河完全小学学生摄影作品展”驻地项目全纪录 - 青年艺术作品展:东巴纸在当代的再创造 - 每个人都是生活艺术家:来自世界各地的COART义工 - 他们也在现场:Natti Vogel、诗家歌、艺莲市集、纳西大厨房、桑巴唐 即便相爱,恋人也有很多时候没法达到一致的频率。——中法情境戏剧《源人》现场 20 21 专题 Feature 2013春季COART艺术现场最重要 的一个项目就是驻地艺术创作计 划,即“COART有地气”。这是 一个由COART艺术基金支持的长 期项目,它通过邀请艺术家来丽江 束河驻地生活,让他们在了解地 域传统文化艺术、本地自然环境、 材料材质后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 中更鼓励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们以共 同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跨界合作,最 终作品以总体艺术的形式呈现。此 外,“COART有地气”项目还希 望通过协助艺术家进行在地性创作 的实践,探讨地域性文化对当代艺 术的影响和价值。在这个项目中, 艺术家会以更充裕的时间进行创作 前期的文化研究,田野调查,并可 以随时与其他领域艺术家进行交流 和讨论,以便更深入和全面的思考 作品的理念和表达。来自世界各地 的驻地艺术家们还会身兼另一个角 色—成为当地小学的“客座艺术老 师”,让山村的孩子们从小就具有 广阔的视野和创造性的思维。 本届COART与法国里昂伊力密 托 福 情 境 艺 术 创 作 与 培 训 中 心 (iLIMiTROF’S COMPANY) 合作,邀请六位法国艺术家,提前 三周进驻束河,携手中国艺术家共 同进行情境戏剧以及跨界表演的艺 术创作。他们汲取高原的地气,以 束河的大地为舞台,用当地的材料 作为道具,运用不同的视角和融汇 东西方的手法,创作出处融入戏 剧、柔术、影像、肢体和音乐等各 种艺术形式的作品。 本次驻地计划由伊力密托福的负责 人、导演、演员、戏剧教师、法 国欧洲情境艺术研培中心代表老贝 (Bertrand DESSANE)担任总导 演,艺术合作领域涉及戏剧表演、 舞蹈、音乐、杂技、装置和造型艺 术,创作了中法情境戏剧《源人》 (Homo Erectus)、 巡游类情境 戏剧《马车旅行》、街头即兴表演 《扭曲》、定格动画+现场绳技表 演《移动的古镇》和《当代艺术遇 上东巴文化》等五个表演剧目,以 及一个中法造型艺术创作工作坊, 以更专业、更系统的规划和创作, 进一步践行了“打破门类的隔阂、 消除地域的距离、穿越时间的长 河、拉近艺术与生活的陌生感”的 艺术理念,让观众大开眼界、大饱 眼福。 驻地艺术创作计划 新火淬旧魂 【COART有地气】之 当代艺术遇上东巴文化 春驻束河,COART有地气! 主要参与艺术家: 法国:老贝(Bertrand DESSANE), Pierrem THINET,Séverine BELLINI, Nemo,NADNAT PRODUCTION 中国:何其沃,刘亚囡,许炀,凌云焰肢 体游击队 当严重的同质化让世界变得死气沉沉, 全球化的浪潮日渐成为昨日黄花,彰显 个性的社区文化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表 现在艺术领域,艺术作品的在地性成为 决定其价值的重要元素,驻地创作将是 最深入、有效的创作方式。 东巴,即东巴文化,也指东巴文化的主 要传承者。东巴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 是由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 化。东巴文化包括图画象形文字,包括 东巴经还有东巴画,东巴舞蹈、东巴音 乐,还有东巴的各种道场就是祭祀活 动,东巴意译为智者,是纳西族最高级 的知识分子,他们多数集歌、舞、经、 书、史、画、医为一身。 纳西族,分布在云南丽江、中甸、维 西、宁蒗及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 地。主要聚居地云南省丽江,为国内惟 一的纳西族自治县。 当代艺术遇上东巴文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火花,看似老生常谈的词,用来形容本届COART艺术现场驻地创作中最重量级的作品却再合适不过。 说《当代艺术遇上东巴文化》重量级,是因为这个作品汇聚了来自中法两国、不同民族、各个领域的艺术家, 融合了绘画、装置、音乐和舞蹈等艺术门类,探索纳西与世界、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以当代艺术 的形式诠释古老的东巴文化中豁达光明的生死观。而贯穿60分钟表演始终的线索正是具有鲜明东巴文化特色的 火,这场相遇从一开始就注定充满新奇闪亮的火花。 4月24日晚,束河古镇云淡星稀, 皓月当空,一座传统纳西族院落 “火塘”中,四周的厦子、墙边和 各种树下坐满了观众,采自玉龙雪 山脚下的松柏枝在院子中央的火塘 中安静地燃烧,盛装的东巴陈四才 吟唱着东巴经文走近火塘,低沉浑 厚的嗓音伴着火苗哔啵的声音,形 成一股悠远而宁谧的力量,迅速消 解了现场的窸窣杂音,随后,祝 祷、敬神、起舞……一场庄严的东 巴祭祀仪式隆重地拉开了这场相遇 的序幕,也以此形式迎接和庆祝着 这部作品的主角——生命的诞生。 仪式终了,法国音乐家Pierrem THINET的小提琴和中国哈萨克族 音乐家叶尔波利的冬不拉响起,现 代舞者何其沃踏着轻快的舞步,将 采自火塘的火种传递给院子北侧的 画家许炀。 演出开始,东巴首先燃起了一盆火——在东巴文化中,火是生命的象征。 22 23 专题 Feature 火——生命的形色 许炀用几近失传的古希腊蜡画技术 在有着悠久历史的东巴纸上作画, 除了应用古老的东巴画、东巴文字 等元素,他还运用了一种最具纳西 传统文化特色的画笔——火,将火 神随性赐予的灼烧痕迹叠加在色彩 之上,呈现出如命运般必然与偶然 相互作用产生的戏剧效果。画作的 主体部分是由许炀和东巴陈四才事 先共同创作完成的,而用火的部分 则由许炀现场完成,同时有现场录 像投影在院子东侧的照壁上,保证 了各个位置角度的观众都可以看清 楚他以火作画的过程。 但对于观众来说,绘画这种无声的 视觉艺术毕竟还是很抽象的,观众 在对这种现场作画的新鲜感燃烧殆 尽时,若不能迅速产生一种赖以继 续维系好奇心的共鸣,则很容易感 到枯燥——演出进行不到一半, 我旁边的观众就坐立难安,踌躇良 久后终于忍不住小声问我:“他们 会一直这样演下去么?”他俨然是 见到了我脖子上挂着的记者证,的 确,我曾在前一晚看过彩排,虽说 两场表演会因为很多即兴的成分而 不尽相同,但大体风格是明确的。 我能理解这位观众的疑惑和期待, 但遗憾却不能给出任何有说服力的 剧透,他终于没有耐心自己寻得答 案便提前离开。美或不美,冷暖自 知,欣赏艺术如此,体察生命亦如 此。 在演出前一周以来的“驻地采访” 中,我被预先告知了表演的主题和 结构——从生到死,再到重生的 生命轮回。尽管这样的剧透多少会 影响观演时想象力的驰骋,但在此 命题下再看所有的纳西与世界、东 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色彩、乐 音、舞蹈等丰富元素彼此碰撞、 交错融合,可预见的精彩与未知 之美好的并存却使得演出更加值得 期待。和作品中呈现的浓缩版戏剧 性生死轮回一样,真实的生命也是 由上帝布置的半命题作文,即便从 一开始就被划定了期限,仍可以对 留白部分无限期待,也正因自知有 限,方能珍惜生命而更尽情挥洒。 纳西族向来对生死深有研究,东 巴教中的许多经书和东巴负责引 导亡灵回归祖先的灵魂之家,更 多的却是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如何 把这一段生命过好、如何与人为 善,正所谓“不知死,焉知生”, 这是许炀七年来两次与东巴文化研 究院共同深入纳西族村落做田野调 查之后最深的感触。另外,他还注 意到了火在纳西人生命中不可或缺 的地位——平凡如火,一日三餐 柴米油盐生活取暖都离不开它;重 要如火,每个纳西人都是在火塘边 出生,又在一把净火中魂归祖灵之 家。而恰好,在许炀一直探索的古 希腊热蜡画创作技法中,火也是必 不可少的元素。于是从创作工具到 作品的灵魂元素,他找到了将当代 艺术与东巴文化相融合的最佳切入 点与媒介——火。对于没有与艺术 家进行过前期沟通的观众来说,以 上思考就要仰仗自己对纳西文化的 了解和现场的感悟力了。 即兴、跨界、融合——舞 动交响 如果说绘画表演的抽象过滤掉了一 部分观众的耐心,那么音乐和舞 蹈则很好地平衡了整个演出的观赏 性。 作为“乐器中的王后”,表现力超 强的小提琴时而如歌如行,时而如 泣如诉,时而悲悯激昂,新生的雀 跃、奔放的狂欢、跋涉的艰辛、挣 扎的悱恻、别离的忧思……一段段 带有画面感的旋律编织出生命的轮 廓。法国音乐家Pierrem的表演让 人惊喜连连:他不但是个出色的琴 手,将小提琴演奏出了缤纷的音 色,更是个充满力量的歌者,当他 百变的琴声充分展示过各种可能性 之后,他又以类似蒙古长调的咏叹 刷新了现场每一双耳朵的想象力, 质朴的人声诠释着生命最原始的力 量,而这时小提琴似乎也被赋予了 蒙古马头琴才有的草原味道,为听 众带来更加辽阔的想象空间。 不同于小提琴的玲珑多变,叶尔波 利的冬不拉则以锋芒毕露的哈萨克 精神诠释着生命的主题。简单的两 根琴弦弹挑之间,有哈萨克骑兵般 横扫千军的骁勇奔腾,有阿肯(哈 萨克族对游吟诗人的称谓)独行旷 野的孤绝从容,也有绵长牧道沿 途鸟鸣泉幽的宁谧悠然……凡此种 种,也正是每个生命的必经之境。 在这场以古老的东巴文化为母命题 的演出中,纳西古乐的本色出演就 已足够动人。音色带有浓郁化石气 质的弦子和声音清亮明快的竹笛, 都透着一股遗世独立的怡然自得, 即便是在诠释生之艰难和死之沉重 时,东巴和他手中的乐器也始终保 持着这样的神情,正如纳西人面对 生死的超脱达观。 欧罗巴人的小提琴编织经纬,哈萨 克人的冬不拉渲染诗意,纳西人的 丝竹直指灵魂——三位音乐家的 即兴合作为纳西古乐点缀新鲜的华 彩,三种风格迥异的音乐各自绮 靡,又相和相生,协奏成一部跌宕 起伏的生命交响曲。 在东巴纸上的形色与四合院里的乐 音并行书写生命轮回的过程中, 舞蹈的加入显得水到渠成并且尤为 重要。舞者何其沃首先担任了不可 或缺的行动线:他将生命从火塘传 递到画家许炀的“笔”下,再交到 法国装置艺术家Nemo现场组装的 “死神”手中,最后又还给许炀描 绘新生的笔。每一次的生命交割 前,他也作为具象的生命个体舞出 各个相应阶段的生命状态。 在生命轮回的最后一幕,东巴再次 吟诵起超度的经文,小提琴和冬不 拉竞奏出灵魂跋涉坎坷艰辛。片刻 寂静的黑暗之后,一声竹笛犹如晨 曦的微光破晓而出,新鲜清脆的音 符渐渐连成一曲白沙细乐的悠扬咏 叹。随后,小提琴和冬不拉也先后 加入宣叙,共同呈示一个崭新、渐 强的生命。随着音乐在Pierrem、 叶尔波利和东巴的三重唱中达到高 潮,何其沃也从行云流水舞到酣畅 淋漓,他恣意舒展的身体仿佛已经 挣脱了地心引力,自由如风、热烈 似火、辉煌如生命。 与此同时,许炀已经用火笔为淡彩 的新生部分画面灼出了火神祝福的 吻,Nemo在舞台上组装的第二件 装置作品已取代死神的为之高高挂 起,那个中央有着像跃动的火苗 又像上扬的嘴角的装置形似一轮 旭日,无声地宣告着生命的浴火重 生。 演前探访 《文周》X驻地艺术创作总导演老贝 现场翻译/阿伦 经过了3周的驻地创作之后,4月 22日,《当代艺术遇上东巴文化》 第一次联排。约了两天的采访时间 因排练延时不断顺延,下午5点, 我们如约到达采访地点,老贝仍在 和团队开会。5点半,他终于一脸 云淡风轻地拎着半瓶没喝完的啤酒 坐在我们面前。 《文周》:今天比原计划的排练时 间要长,中间遇到了哪些难解决的 问题? 老贝:今天是第一次联排《当代艺 术遇上东巴文化》,所以每一段、 每一部分都要把时间控制好,而且 还要考虑很多东西,比如艺术家的 站位、不同艺术形式的配合、灯光 音响的配合等等,这些都非常需要 时间。我希望最后呈现出的是一个 有机的整体,而不是零散片段的简 单拼接。另外,中法两国艺术家的 很多观点也不尽相同,这些都需要 协调。不过,在欧洲不可能在这么 短时间完成这样复杂的作品,第一 次联排至少需要两天,可没想到今 天我们只用了一上午3个多小时, 目前基本解决了所有问题,除了现 场投影的摄影师待定之外。总之, 我希望在这个表演中传统东巴文化 和当代艺术的元素可以真正融合。 《文周》:传统东巴文化和当代艺 术、中法艺术家的合作,这两种融 合都很难驾驭,今天为什么可以这 么快解决? 老贝:因为法国艺术家们提前3周 来到束河,大家有足够的时间去认 识东巴文化,了解中国艺术家的创 作习惯。这次参加COART我不希 望大家把在法国创作好的作品直接 拿来演,而是在了解当地文化和合 作艺术家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这也 是我的戏剧中心所有作品的特点。 我希望中法艺术家不受媒体引导, 而是亲自感受过当地文化之后再进 行创作。我们的作品另一个特点就 是跨界,来自不同艺术领域的艺术 形式的融合。 《文周》:来束河参加COART的 缘起是怎样的?开始驻地创作之后 与想象的有什么不同? 老贝:上一届COART秋季艺术 节,我曾应邀来做一个讲座,那次 许炀 广州美术学院材料技法•修复研究室负责 人。当代艺术家/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他 强化了起源于古希腊的蜡画特有的加热 技法,发展出一种与火有直接关系的当 代艺术形式,并以此表现艺术观念。火 和古老的绘画材料特质在其作品的形成 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13春,许 炀将用独特的方式在coart继续诠释中国 传统文化非物质化的本质。 老贝(Bertrand DESSANE) 欧盟项目n°21/2007-欧中情境艺术 文 化 合 作 项 目 负 责 人 、 法 国 里 昂 伊 力 密 托 福 情 境 艺 术 创 作 与 培 训 中 心 (iLIMiTROF’S COMPANY)负责人、 导演、演员、戏剧教师、法国欧洲情境 艺术研培中心代表。1988年首次到中国 的老贝便与中国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二十多年间,老贝作为导演以及制作 人,与中法艺术家合力创作的作品遍布 中国以及欧洲。 许炀老师以火为笔 老贝1988年就来到中国,他对中国文化 有着信仰,在他心里,中国文化是温暖的 象征。 24 25 专题 Feature 开始就觉得束河有非常好的创作条 件:很美的山水、非常有特色的建 筑、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大街小 巷甚至交通工具——马车,都有它 的特色,这些都让我有很多创作灵 感。 另外,我对纳西文化一直很感兴 趣,我不希望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 渐渐消失,如果可以把这些元素加 入自己的创作,其实可以作为对少 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很好的传 承。 《文周》:驻地创作计划实际开始 之后,束河又给了你们哪些新的灵 感? 老贝:我上次来束河只停了三天, 而这次是三周,这次当然可以接触 到更多东西。上次没有真正地接触 东巴,对东巴纸、经文、以及纳西 族对神的崇拜等等都没有了解,这 次拜访了东巴文化研究院,让我有 更多灵感产生。另外,认识了很多 这边的人也会让我们的作品有更多 的灵感。比如现在我们更清楚纳西 族的神跟人之间的关系。 《文周》:这次驻地项目的作品剧 本通常是怎么完成的? 老贝:首先用大量的时间去充分感 受地方文化特色,当灵感产生的 时候,我首先为每个作品出一个主 题,然后集合所有的中法艺术家进 行头脑风暴,集体创作之后再作整 合。 《文周》:对艺术节期间观众的反 应有怎样的期待? 老贝:我只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让观 众有更多的兴趣去了解纳西族的传 统文化。 《文周》:下一届COART还会继 续参加么?会有哪些新想法? 老贝:希望可以和COART有更长 远的合作,现在我已经对下次的创 作有了很多想法。比如,在束河有 很多人徒步去往雪山,也许我们可 以做一个艺术大游行,从雪山一直 走到束河,期间也可以用上马车等 传统交通工具,或许可以用当代艺 术的方式再现中国古代寺庙的送神 仪式。 《文周》X东巴陈四才 彩排前,他亲自上山去采祭祀用的 松柏枝,在上山路上,记者和他进 行了以下对话: 《文周》:你之前是否和艺术家合 作过? 陈四才:东巴文化研究院曾经跟一 位法国的面具大师合作,我们合作 面具并且创作戴着面具的舞蹈。 《文周》:你之前参加过艺术节 吗?主要参与什么项目? 陈四才:参加过在丽江办的东南亚 山地艺术节,还在泰国参加过艺术 节,大多是展示东巴画、东巴文字 和东巴舞蹈。 《文周》:这次COART跟各界艺 术家进行跨界创作与之前的创作有 何不同? 陈四才:这次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次 合作,《当代艺术遇上东巴文化》 是关于纳西族的火文化的,因此作 为纳西族的东巴,我参与到了绘 画、舞蹈、音乐各个方面。比如在 音乐上,跟哈萨克族音乐人叶尔波 利、法国音乐人Pierrem合作,现 代的、民间的、中方的、西方的都 结合在一起,我们虽然不能用语言 直接沟通,但是可以用音乐沟通。 所以这次的排练不像从前,没有各 种伴奏和乐谱的约束,我们都是即 兴发挥,纯凭我们的感觉,用音乐 交谈。 《文周》:你喜欢这种音乐上的即 兴合作吗? 陈四才:这种即兴的方式不能跟舞 台上经过长期推敲排练的表演相 比,但这种既有随意性又有自己发 挥空间的方式,小提琴、冬不拉加 上我的弦子,虽然没有乐谱,但是 三种乐器融合在一起听起来非常非 常好。如果排练好、规定好节目时 间,反而会有一种压力,让人放不 开。我从十几岁就开始上台表演, 唱歌跳舞什么都演,几年之后了我 就不想上舞台了,因为我发现我表 演水平并不比别人强,于是我返回 民间,研究民间艺术,不再接触流 行文化,我发现民间的传统文化才 是最好的。 《文周》:纳西族的民间文化也是 有很多即兴的成分吗? 陈四才:当然,非常多。纳西族从 前很多民歌是即兴的,尤其谈恋爱 的时候对歌,就要靠即兴口才和反 应力追女孩。 《文周》:和其他民族甚至其他国 籍的艺术家合作感觉如何? 陈四才:合作得很好,他们都是搞 艺术的,懂得怎么互相配合,国外 的艺术家也非常尊重东巴文化。我 认为有的不适宜出现在表演里的东 巴元素,他们都尊重我的舍弃 了。 演后访谈 《文周》X Pierrem THINET 法语翻译/吴熙 Pierrem的小提琴表演令人叹为观 止,带着很多的观后感想,我先后 在几种情境之下同他进行了交流。 首先是23日彩排之后在火塘仓促的 法语采访,之后在24日演出结束后 去一号立井after party的路上,刚 好空气中传来一阵宵夜香气,我们 便用英文聊起了美食,然后慢慢聊 到旅行和音乐,以及这次的表演。 《文周》:你的小提琴声音非常多 变,有一段听起来很像蒙古的马头 琴,你的歌声听起来也有些像蒙古 长调。 Pierrem:我很喜欢马头琴,我曾 经去过蒙古,并且曾经在那里学习 过呼麦。我十分热爱旅行,曾经一 次壮游了20多个国家,我的音乐也 吸收了很多不同地方的元素。 《文周》:这次来参加COART有 哪些收获? Pierrem:非常多。还是以音乐为 例,我认为silence对于一个音乐 家来说非常重要,但同时在当今社 会也非常稀缺,幸运的是,我在东 巴的音中乐中感受到了这种宝贵的 silence。音乐不应该只是单一的 音乐,而应该包含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戏剧性的成分,因此我一直热 衷于从事剧场、舞台艺术的配乐。 和叶尔波利与东巴的即兴合作非常 棒。 《文周》:你们这次的音乐编排是 怎样的? Pierrem:我们在COART开始前 三周来到束河,我有足够的时间去 了解和学习纳西族的文化,后来, 我们选定了一些传统的纳西族的音 乐,没有太多刻意的编排,主要靠 三人即兴发挥。 《文周》:你觉得这场演出的效果 怎么样? Pierrem:从我们的配合和观众的 反应来看,今天的演出无疑是非常 成功的。但我不得不说,就我个人 的内心感受而言,昨天的彩排更让 我感动,那样完美的即兴发挥是不 可复制的。 《文周》X Nemo 翻译/吴熙 Nemo可以说是整场演出中最安静 的一位艺术家,他始终坐在小舞台 的左侧,只在两次情节的关键节点 处组装了两个装置作品,这让人十 分好奇他在台上其余的时间是怎么 度过的。演出后我走上台近距离端 详那两个装置,和Nemo进行了以 下对话: 《文周》:当您在台上没有表演任 务时,您在想什么? Nemo:什么都没想,完全享受当 时的音乐和氛围就好。 《文周》:您这次创作的作品是否 仍旧与“生活、环境和回收”的主 题相关? Nemo:当然,这两个作品的原材 陈四才 26岁的陈四才是东巴文化研究院“科班 出身”的东巴,从12岁开始正式学习东 巴传统文化,在东巴文字、东巴画、经 书、音乐、舞蹈等各个方面都有不俗的 表现,是目前年轻一代东巴中的代表。 Pierrem THINET 法国著名音乐人,擅长使用小提琴、钢琴做即兴创作,受邀参与法国多个戏剧、现代舞蹈 团队的作品创作并担任音乐、配乐主创,凭着其丰富的即兴表演经验以及多变的音乐风 格,已成为法国目前最炙手可热的独立音乐人之一。他总能给他手中的小提琴施以魔法, 赋予其朋克、摇滚、爵士或者古典,充满着无限的可能。 Nemo 法国平面师、造型艺术家、插画 家、舞台空间设计等等。Nemo的艺术 创作涉及面十分广泛。于1985年创立 了MEZCAL平面设计工作室并加入法国 美术家协会至今。20年来,他的个人 创作一直围绕“生活、环境、回收”等 主题,并通过平面设计、装置设计、雕 塑、插画等多种方式呈现其创作理念。 小东巴陈四才和许炀老师探讨东巴文字 COART开幕式排练,Pierrem飞身上二楼 Nemo对手工活非常痴迷,是个变废为宝 的神人 26 27 专题 Feature 料都是我们在束河附近的废品回收 站里淘出来的,除了这对小的摩托 车灯因为实在找不到旧物,只好在 附近的市场里买了新的。 《文周》:这两个作品是如何运用 东巴文化元素的呢?第二个作品那 个红色的部分是象征着火神么?还 是太阳神? Nemo:我借鉴了东巴画里的一些 元素,但并不是直接照搬原型。你 可以把第二个作品理解为火或者太 阳,总之它象征着重生。 番外篇:COART最忙碌的 乐手叶尔波利 这场演出中还有一位至关重要的 音乐人——叶尔波利,堪称本届 COART最受欢迎艺术家,同时也 参与了三届的COART。除了《当 代艺术遇上东巴文化》这场重头 戏,他每天还在其他很多艺术家的 演出中玩儿跨界即兴,忙得不亦乐 乎:开幕式上和Pierrem在老四方 街遥相呼应的即兴演奏、为张智的 两场专场演出伴奏、与法国蓝调歌 手Nina Van Horn的专场即兴演 奏。此外,每天晚上一号立井的 After Party上他也是舞台上那个 最勤勉的演奏者。所以,每次见到 他,不是在赶场子的路上,就是沉 浸在音乐的世界里,聊的都是他如 何享受这种和不同艺术家合作的美 好,他用得最多的词儿就是“太棒 了!”所以,虽然天天见面,但到 最后竟然都没时间完整地问他一个 关于《当代艺术遇上东巴文化》的 具体问题。 4 月 2 8 日 , 叶 尔 波 利 邀 请 了 Pierrem作为自己水边专场演出的 嘉宾,他们演出时那种琴瑟和鸣的 眼神,以及不演出时两人因语言不 通而相顾无言唯有惺惺相惜的笑 容,就会充分理解什么叫做“知 音”,而这个跨界大秀无疑是知音 相遇相知的最好平台。 又是一个月明星稀、天低云缈的夜 晚,又是在世代陪伴纳西人生死 轮回的火塘,又是探讨关于生命的 永恒主题,又一部由中法艺术家联 合驻地创作的“有地气”之作,但 不同于《当代艺术遇上东巴文化》 的跨界之广和抽象表达,情境戏剧 《源人》有着更为清晰完整的叙事 结构和更为简洁纯粹的呈现形式, 中国舞者刘亚囡(囡囡)、何其沃 (二高)和法国柔术演员Séverine BELLINI各自不同风格的肢体语 言 , 以 及 法 国 音 乐 人 P i e r r e m THINET丰富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即 兴音乐,隐喻地呈现了人从初生的 天真烂漫,到青年的意气风发、成 年的疲于奔命,到晚景的风烛残年 的整个生命历程。 在演出的一开始,准妈妈囡囡扮演 8个月后的自己,那段捧着大肚子 的缱绻舞蹈配合Pierrem柔情的小 提琴令人动容。囡囡和二高的对手 戏贯穿整个演出,两个角色的关系 从最初的言笑晏晏变成后来的永隔 一江水,无论是亲情的、友情的、 爱情的,曾经亲密的两个人终因离 乱的现实而疏远,只能错一再错 过,再也调不回同一个频道。这种 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使 人心有戚戚然。在这一幕中,灯光 在四合院里织出重复、封闭的生活 轨迹,配合Pierrem用小提琴制造 出的急促、焦灼的轰鸣音浪,制造 出一种令人几欲窒息的高压氛围。 法国柔术演员Séverine BELLINI扮 演的角色最具想象空间,她自院子 里的樱花树下来,一直在与囡囡二 高这组角色平行的世界里若即若离 地与之并存,似乎可以理解为他们 的孩子或者守护天使;后来,她一 度在地面上舒展逡巡,之后还穿上 了高跟鞋,若联系主创给出的剧名 叶尔波利 新疆哈萨克人,专业冬不拉乐手。2006年叶尔波利在深圳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并重新改编了大量哈萨克族民歌,出 版第一张世界融合乐专辑《哈萨克精神Kazakh Spirit》。同时叶尔波利还在自由即兴,先锋实验等领域有着良好的成绩,跟国内外众多音乐 家有过精彩合作。叶尔波利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音乐把哈萨克文化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爱之初,人之源 【COART有地气】之 关于进化,有一种浪漫的说法: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关于生活,有一种残酷的事实:走了那么久,我们早已丢了爱,丢了自己。 中法情境戏剧《源人》(Homo Erectus) 排练间隙,Pierrem和叶尔波利玩起了即兴 排练过程中的Séverine 28 29 专题 Feature 和剧目说明,这一系列动作似乎可 以理解为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进 化;而当她在撕心呐喊后毅然甩 掉高跟鞋、从树下猛抓起一把土披 头撒下时,或许可以理解为人类在 文明高度发达之后陷入了更深的迷 茫,这时反而更需要回归大地、溯 源而去。最后,囡囡和二高两个凡 人角色死于天使(或抽象人类)最 初栖身的樱花树下,天使(或抽象 人类)在树上地下踟蹰反复,她用 力撼树时落英缤纷,那个瞬间,树 下两个安息的躯体仿佛重回梦里花 落知多少的年纪。最终,天使降落 在他们的身上,俯下身去。不管在 哪个世界,在一起,爱——似乎是 一切的源头和归宿。 在如此真实的风花雪月的环境中, 这样一部由身体、音乐与自然互动 写就的生命故事,在45分钟之内给 了观者太多想象空间。每个人都可 以给每一个角色不同的诠释、给生 命的源头和归宿一个自己的解答。 戏如人生,但即兴的人生往往比戏 精彩。尽管4月27日的第二场表演 更加成熟,但毫无疑问26日的第 一场演出更让大家难忘。26日是演 员Séverine的生日,27日是导演 老贝的生日,第一场演出结束后时 间已近27日零点,当法国团队的 中国翻译阿伦端着Surprise的生日 蛋糕、唱着Happy Birthday走进 院子中央时,所有在场的中法艺术 家和COART工作人员们二十多天 来一同工作、生活的情谊瞬间被点 燃,感动、兴奋混合着喜悦,舞蹈 家拿起了麦,调音师打起了鼓,摄 影师玩儿起了大跳,民谣、爵士、 摇滚、纳西踢踏舞……所有人都变 成了艺术家,一场更即兴、更自 由、更盛大的狂欢将那一夜的火塘 镌刻成了所有人生命中最特别的记 忆。 《文周》× 刘亚囡(囡 囡)×何其沃(二高) 2007年,刚出道的舞者刘亚囡 (囡囡)在一次演出的后台认识了 同样初出茅庐的舞者何其沃(二 高),他向她倾诉上台前紧张得犹 如“小鹿乱撞”的少女心,从此以 后,他们便成了多次合作的“好姐 妹”。今年,二高第三次来参加 COART,和自己的“好姐妹”囡囡 共同出演《源人》。在开幕式彩排 前的束河老四方街,记者分别与他 们进行了如下对话: 《 文 周 》 : 你 之 前 参 加 过 类 似 COART的艺术节吗?与COART有 什么区别? 囡囡:2011年受荷兰剧场机构TIN 邀请在荷兰进行了5周的驻地计 划。感觉和COART确实不一样, 在荷兰的时候没有一个具体的任 务,没有要求最终表演一个节目, 但在这边还是有一个表演任务在。 《文周》:你怎么看驻地艺术计 划? 囡囡:每到一个地方一定要和当地 人交流,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 和思维方式,其他都是很表面的东 西。其实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没有 那么大,无需刻意强调,好多内心 深处的东西都是共通的。 《文周》:你来到COART的时候 已经怀孕了,带着另外一个小生命 参加戏剧节有什么特别的体验? 囡囡:大家都挺照顾我的,因为我 怀孕的情况,老贝也在《源人》 中安排给我这个母亲的角色(表演 由女孩到怀孕到生产再成为母亲甚 至老去的过程),作为孕妇演起来 更有感觉。束河的空气也比大城市 好,可以在这里好好放松一下。 《文周》:之前参与过各界艺术家 跨界合作吗?你觉得跨界创作的优 势在哪里? 囡囡:我之前跟音乐人的跨界创作 比较多,这次COART驻地计划里 还有舞蹈与杂技、以及绘画等形式 的结合,
/
本文档为【文艺生活周刊NO90】,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