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级宏观微观经济学-2003

中级宏观微观经济学-2003

2009-12-01 16页 pdf 399KB 6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91579

暂无简介

举报
中级宏观微观经济学-2003 西安交通大学 2003 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 科目代码:474 考试时间: 1 月 19 日下午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供求定理 2.消费者均衡 3.“凯恩斯革命” 4.乘数原理 二、判断改错题(2×10) (请先判断命题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并说明理由或改正。) 1.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利用问题,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 2.机会成本就是指生产者在生产某种商...
中级宏观微观经济学-2003
西安交通大学 2003 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 科目代码:474 考试时间: 1 月 19 日下午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供求定理 2.消费者均衡 3.“凯恩斯革命” 4.乘数原理 二、判断改错题(2×10) (请先判断命题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并说明理由或改正。) 1.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利用问题,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 2.机会成本就是指生产者在生产某种商品过程中实际所花费的开销。 3.西安市书面收藏家王先生于 2002 年 8 月 12 日卖出旧油画一幅。从国民生产总值的 计算来看,它应该是 2002 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4.一般地讲,如果市场上存在失业工人,那么就不可能有工作空位存在。 5.外贸赢余对货币供给量有扩张的作用。外贸逆差对货币供给量有收缩作用。 6.如果供给在长期是完全有弹性的,那么需求曲线的移动在长期内只改变产量,而不 会使市场价格发生变动。 7.依据鲍莫尔—托宾模型,在古典假定的条件下价格水平和利率的变化对货币周转率 没有影响. 8.持久收入理论认为,现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要高于持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9.需求水平的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和均衡数量的减少。 10.在资本可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对于具有经常项目盈余的国家来说.对国增加储蓄。 三、不定项选择题:(2×15) (此题的答案可能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若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生产一种化产品,我们可估计到其中任何一个生产者的 产品的需求将是( ) A.毫无弹性 B.有单元弹性; C. 富有弹性或弹性很大 D.缺乏弹性或弹性很小 E. 无法确定 2.经济学产生的前提是:( ) A. 物质资料的生产; B. 物品的稀缺性; C.需求的可诱导性: D.生产或消费的选择性; E.需要的无限性; 3.价格下降时,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是因为:( ) I 低价令消费者增加购买该种商品; Ⅱ价格下降时,消费者进入市场。 A.只有 I 对; B.只有 II 对: C.I 对或者Ⅱ对,但不会同时都对: D.I 和 II 都不对: E.I 和 II 都对。 4.最近一项规定要求捕捞金枪鱼的公司使用不伤害海豚的网,这种网也会令一部分原 本被捕获的金枪鱼逃走。这个规定会( )每个价格上金枪鱼的供给量:这全导致在原均衡 价格水平上出现超额( ),结果令均衡价格( )。 A.减少,供给,下降: B.增加,需求,上升; C.减少,需求,下 降; D.增加,供给,上升:E. 减少,需求,上升。 5.消费者的收入是 l00 元。商品 X 的价格是 l0 元,商品 y 的价格是 3 元。假定他打算 购买 7 单位 X 和 10 单位 y,这时商品 X 和商品 y 的边际效用分别是 50 和 18。如果要获得 最大效用,他应该( ) A..同时增加购买 X 和 y: B.减少 X 的购买量,增加购买 y; C.停止购买 X 和 y: D.增加购买 x,减少 y 的购买量: E.不清楚 6.假定弗兰只消费激光唱片和棒棒糖。在一个给定的效用水平上,她愿意放弃一单位 棒棒糖换取激光唱片的数量越多,说明她这时候拥有的激光唱片越多。当其无差异曲线以_ 激光唱片为横轴,这意味着,沿一条无差异曲线,随着激光唱片消费的增加,无差异曲线将: A.变得平坦; B.最终与其他无差异曲线相交: C.变得垂直; D.开始向上倾斜; E.交得陡峭; F.不知道。 7.下列哪些是垄断企业实施价格歧视的条件:( ) A. 必须有不同类型的消费者; B.不同类型消费者的价格弹性必须不同; C.转售非常困难; D.垄断企业在所有市场都必须面对一条有弹性的需求曲线; E.垄断企业必须能够区分出不同类型的消费者。 8.20 世纪 80 年代初,美国开始实施两种新政策后很快就发生了经济衰退。其一是联 邦储备委员会采用的高利率政策;另一项是里根总统采用的减低收入税政策。请你选出正确 的命题( ) A.假如没有高利率的存在,经济的衰退将不会发生; B. 假如没有减低收入税政策的存在,经济的衰退将不会发生; C.假如没有减税政策,经济的衰退将更加严重: D.减税政策本身使总需求曲线右移; E.高利率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左移。 9.在短期的完全竞争市场上,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将在( )时停产。 A. SARSTC; C.STR措施
有哪些? (5)你如何理解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关系? 答案部分 西安交通大学 2003 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 科目代码:474 考试时间: 1 月 19 日下午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供求定理:指描述的是因非价格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的一 个定理。其内容有二:首先,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即需求增加, 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下降。其次,供给变动 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即供给增加,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下 降;供给减少,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 2.消费者均衡: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其研究单个消费者 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 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这里的均衡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 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在基数效用论者 那里,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不变的,市 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 格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 用相等。即 P MU λ= ,其中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序数效用论者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 结合在一起说明消费者的均衡。任何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在用一定的收入购买商品时,其目的 是为了从中获得尽可能大的消费满足。消费者偏好决定了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一个消费者 的关于任何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组可以覆盖整个坐标平面;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决 定了消费者的预算线,在收入既定和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 算线只能有一条。那么,当一个消费者面临一条既定的预算线和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时,只有 既定的预算线和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 均衡点,此时满足 12MRS = 2 1 P P 。 3.“凯恩斯革命”指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一次革命。凯恩斯在 1936 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打破了此前 100 余年间在经济学界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古 典均衡理论,创立了新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故学术界称之为“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主义的推演逻辑是从充分就业开始的:(1)以往假设的充分就业均衡建立在萨伊 定律基础之上,其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的分析结果显示,通常情况下的 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2)之所以存在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其根源在 于有效需求不足;因为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业量就取决于总需求;(3) 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 以及心理上的对资本未来收益之预期”。 (4)政府不加干预就等于听任有效需求不足继续 存在,听任失业与危机继续存在;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而非货币政策,增加投资, 弥补私人市场之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之所以从宏观的视角对大量的宏观概念进行归纳与整合之后,使经济学的发展开 始跳出价格分析的限制,从而翻开了 20 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崭新一页,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发 展到垄断阶段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角度和全新的理论对腐朽的自由资本主义的缺陷给予解 释和弥补。凯恩斯主义的诞生是 20 世纪西方经济学得以向前大大推进的一个重要标志,凯 恩斯革命是一场方法的革命。凯恩斯之后,无数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对凯恩斯体系本身存在的 种种“空隙”和“硬伤”给予修正、弥补、完善,使之在碰撞中交融,在裂变中整合。凯恩 斯主义内部发生的冲突、裂变、整合是凯恩斯主义得以发展、充实的重要前提和体现。例如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爆发了持续几十年的“两个剑桥之争”——这场影响很大的学术争论的 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对 20 世纪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与贡献是深远的。 4.乘数原理:指国民经济中,投资的增减将引起产出(或收入、消费)加倍增减的原 理。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k = YΔ / JΔ ,式中,ΔY 是国民收入的变化, JΔ 是支出的变化。乘数原理可通过初始支出后的 消费和收入变化来说明。初始支出增加引起收入增加,增加的收入中将有一部分花费在其他 商品和劳务上,这意味着生产这些商品和劳务的人的收入增加,随后他们也将花费一部分增 加的收入,如此继续下去,最终引起的收入增量多倍于初始支出量,其大小取决于每一阶段 有多少收入用于消费,即取决于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支出乘数包括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 数等。 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可以在正、反两个方向发生作用,即可以在扩张和收缩两个方面发 生作用。当投资扩张时,产出加倍地扩张;产出扩张时,投资加速扩张。反之,当投资收缩 时,产出加倍收缩;产出收缩时,投资加速收缩。 二、判断改错题(2×10)(略) 三、不定项选择题:(2×15)(略) 四,计算题(8×3) 1.假设某商品的市场供求函数分别为: 需求函数:Qd=11000-1000P;供给函数:Qs=2000+2000P; 求;(1)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多少? (2)如果实行最高限价 P=2.5 元,市场是否仍然保持均衡状态?如果不是。市场的短 缺数量是多少? (3)如果政府对该商品每单位征税 l 元,那么请问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税收负担的数额 各是多少? (4)如果政府对该商品每单位补贴 1 元,那么请问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获益的数额各是 多少? 解:(1) pQd 100011000 −= , pQs 20002000 += 市场均衡时, sd QQ = pp 20002000100011000 +=− 可以求得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 8000,3 == Qp (2)如果实行最高限价 P=2.5 元,市场不能保持均衡状态。 85005.2100011000100011000 =×−=−= pQd 70005.22000200020002000 =×+=+= pQs 150070008500 =−=− sd QQ 所以,市场的短缺数量是 1500。 (3)如果政府对该商品每单位征税 l 元, pQd 100011000 −= , )1(20002000 −+= pQs 市场均衡时, sd QQ = )1(20002000100011000 −+=− pp 67.3≈p 33.067.01 =− 所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税收负担的数额分别是 0.33 和 0.67 元。 (4)如果政府对该商品每单位补贴 1 元, pQd 100011000 −= , )1(20002000 ++= pQs 市场均衡时, sd QQ = )1(20002000100011000 ++=− pp 33.2≈p 67.033.01 =− 所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获益的数额分别是 0.67 和 0.33 元。 2.假设生产函数为:Q=20L+50K-6L2-2K2,劳动(L)和资本(K)的价格分别为: W=15 元,r=30 元,总成本为 660。 (1)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组合是什么? (2)最优的产量是什么? (3)当商品的价格为 4 元时,该厂商的利润为多少? 解:(1) 22 265020 KLKLQ −−+= 劳动(L)和资本(K)边际产量函数为: LMPL 1220 −= KMPK 450 −= 根据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原则: r w MP MP K L = 30 15 450 1220 =− − K L 6603015 =+ KL 求得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组合: . 2 41,3 == KL (2)把 . 2 41,3 == KL 代入 22 265020 KLKLQ −−+= 可以求得最优的产量: 5.190=Q (3)当商品的价格为 4 元时, 该厂商的利润为: 1026605.1904 =−×=−= CTRπ 3.假定某经济中有:C=85+0.75Yd,I=100-500r, G=50,T=20+0.2Y,TR=0。 试求: (1)推导 IS 方程; (2)求 IS 曲线的斜率; (3)当 r=10%时,Y 是多少?如果充分就业收入 Yf=505,则应增加多少政府支出才 能实现充分就业? (4)当增加的政府支出 20=ΔG 时,收入增加多少?新的 IS 方程是什么? 解:(1) GICY ++= 50500100)2.020(75.085 +−+−−+= rYYY rY 500550 −= (2) 500 550 Yr −= IS 曲线的斜率: 500 1−=k (3)当 r=10%时, 5001.0500550500550 =×−=−= rY 如果充分就业收入 Yf=505 要实现充分就业,则需要增加收入 5=ΔY 因为政府支出乘数为: 5.2 )2.01(75.01 1 )1(1 1 =−−=−−=Δ Δ= tg ykg β 所以,应增加多少政府支出为: 2 5.2 5 ==Δ=Δ kg yg (4) 5.2=kg 收入增加: 505.220 =×=×Δ=Δ kgGY 2050500100)2.020(75.085 ++−+−−+= rYYY 新的 IS 方程: rY 500600 −= 五、材料题(18 分/1)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案例,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案例:(纯属虚构) 欧佩克与石油价格 石油是世界上主要的燃料和原材料,而它的生产则主要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石油满 足了全球约 40%的对初级能源的需求,石油贸易约占世界贸易的 10%。石油价格和产量对 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世界经济的状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 1973 年 12 月开始的 6 个月的时间里,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这一卡特尔组织把 石油的价格由每桶 3 美元提高到 12 美元。到 1979 年,他们更是把油价抬高到每桶 30 美元 以上。这之后,由于长期中石油的供给和需求都相应地做出了调整,因而从 1986 年开始, 尽管在 1991 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也曾导致油价急剧上扬,但石油价格总体上稳定在每桶 20 美元以下。今天,石油的实际价格比 1973 年 12 月以前的价格要低,并且在 20 世纪八九十 年代期间,石油成员国之间政策分歧及“欺瞒”等问题,欧偑克的影响日渐衰弱。 问题: (1)什么是卡特尔?其目的是什么? (2)运用经济理论和图形,解释卡特尔是如何达到其目标的? (3)什么是卡特尔典型的“政策分歧”?卡特尔的成员国之间是怎样进行“欺瞞”的? (4)石油价格突然的大幅度上涨对“世界经济状况”可能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答:(1)卡特尔是一个部门若干大企业为了垄断市场而成立的关于价格和产量的协定。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垄断组织,参加这一垄断组织的企业本身还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 卡特尔的目的是确定使整个行业的利润实现最大化的价格和产量,从而实现整个行业的 利润最大化。卡特尔就是这样一个组织,在组织中厂商串谋到一起,试图确定使整个行业的 利润实现最大化的价格和产量。这样,一个卡特尔组织就像一个垄断厂商一样,只要市场需 求相当缺乏弹性,它可以将价格提高到大大高于竞争的水平。 (2)如图Ⅱ,在竞争市场中,产业的产量为 cQ ,形成卡特尔组织后,减少为 mQ ,市 场价格由 cP 上升到 mP 。对于代表性厂商来说,在竞争市场上的产量为 cq ,而在形成卡特尔 后减少到 mq (如图Ⅰ),此时厂商的经济利润会比竞争市场上的经济利润更高,否则他没有 必要假如卡特尔组织。 在卡特尔组织的配额下( mq ),虽可达到整体的利益最大,但对于其厂商本身而言,并 不是最大利润。因此如果他增加产量到 1q(此为欺骗市场),使市场价格等于长期边际成本, 他将可获得更大的利润。因此假若有相当多的厂商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增加其产量(超过卡特 尔组织的分配产量),其所协商的价格将因而下跌,使卡特尔组织因失去原先利润最大目标 而崩溃。 另外,由于卡特尔组织的每个厂商品质不同,且协议市场价格高于厂商长期边际成本, 因此厂家可能通过稍微降低价格或改善产品品质吸引客户,从而造成卡特尔组织的崩溃。 LMC LAC LMC(卡特尔) Pm LMC(竞争市场) Pc D MR Q Q O qm qc q1 O Qm Qc 图Ⅰ 图Ⅱ (3)卡特尔典型的“政策分歧”分歧:由于不同的成员有不同的成本,有不同的市场 需求,甚至有不同的目标,因而他们可能想要不同的价格水平和产量水平。如石油成员国之 间有的主张增加产量,降低价格;而有的主张缩减产量,提升价格。 卡特尔不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欺骗或作弊。当一个卡特尔协议中有许多厂家或国家 时,就总是有某些方面对此情形而感到不快。他们就想以索取比由卡特尔所规定的价格略低 一点价格的方式进行作弊。那些生产卡特尔总产量百分比中较小一部分的成员们,从根本上 面临一种非常具有弹性的需求,如果他们作弊而无其他人作弊的话。由一个作弊者对价格所 做出的微小下降,将会导致总收入很大幅度的增加。 (4)石油价格突然的大幅度上涨对“世界经济状况”可能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将导 致世界经济增长率减少。 油价上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仍是显而易见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析,每桶油价在一年 内上涨 15 美元,将使世界经济增长率减少 1 个百分点。但是,各国和地区经济受油价上涨 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据德累斯顿银行分析,如果每桶油价维持在 40 美元与维持在 28 美元 相比,美国经济增长率将减少 0.2 个百分点、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将减少 0.3 个百分点、日本 经济增长率将减少 0.5 个百分点。 国际能源机构认为,石油价格上涨对依靠石油进口的发展中国家产生的负面影响比对发 达国家产生的负面影响更明显。如果每桶油价上涨 10 美元并长时间地保持这个价位,那么 全体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下降 1.5 个百分点。国际能源机构还指出,随着油价上涨, 广大发展中国家将变得更加贫穷和更加脆弱。 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不仅受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较轻,而且承受和应变能力也较强。例如 美国经济正在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新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逐渐 下降。从 1980 年到 2002 年,美国 GDP(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 1%,石油消费仅增长 0.2%。 根据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要提高承受和应变能力,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增长方式和发展循环经济;二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实现能源多样化; 三是增加石油储备;四是节约能源;五是加强国际和地区能源合作。采取这些措施,就有能 力应对石油供应出现短缺和油价猛涨的冲击,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六、简答题(6×3) 1.按照凯恩斯的理论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 答: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凯恩斯货币需求理 论的基石是流动性偏好理论,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对于流动性偏好的 抉择,他分析了人们为什么不以其未消费的那部分收入全部用于购买有价证券以得利息,而 要手持一部分不生息的货币,从而归纳了货币需求即流动性偏好的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 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1)交易动机。指个人生活上或厂商业务上为应付日常支出而对货币的需求。因为企 业的收支活动并不完全一致,企业在收到销售货款后,为了支付日常成本开支,需要在手边 保持一定数量可随时支用的货币,以弥补业务收支的差额,可谓营业动机;从个人来说,收 入一般是定期取得的,但对收入的花费则是经常进行的,因此为了满足日常支付的需要,也 必须保持一定量的货币,可谓所得动机。 (2)预防动机。指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紧急支出而须持有货币的需求,就是说,出于交 易动机而在手边保存一定量货币以备日常交易之用,这些货币以后支出的时间、金额和用途 等是大致确定的。而且,为了预防一些未曾遇到的,不确定的支出和购物机会,人们也必须 保持一定量的货币在手边。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都注重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两者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大 小,为收入的递增函数。凯恩斯以 1M 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以 1L 代表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引起的流动性偏好函数,以 Y 代表收入,则函数关系如下: )(11 YLM = 。 (3)投机动机。对于货币的需求动机,剑桥学派已认识到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凯恩 斯的创见在于提出了投机动机。所谓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在货币与生利金融资产之间进 行选择,而保留一定量货币的需求。 投机动机分析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认为,人们拥有货币除去为 了交易和应付意外支出外,还为了贮藏价值或财富。凯恩斯把用于贮藏财富的资产分为两类: 货币和债券。货币是不能生利即不能产生利息收入的资产;债券是生利即能产生利息收入的 资产。人们持有货币,货币未给他带来收益,即收益为零。人们持有债券,则有两种可能: 如果利率上升,债券价格就要下跌;利率下降,债券价格就要上升。在后一种情况发生时, 当然持有者有收益。而在前一种情况发生时,假如债券价格下跌幅度很大,使人们在债券价 格方面的损失超出了他们从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则收益为负。如果持有者的收益为负,持 有非生利资产就优于持有生利资产,人们就会增大对货币的需求。在相反的情况出现时,人 们的货币需求自然会减少,而债券的持有量则会增加。这里的关键是微观主体对利率水平的 估计。假如人们确信现仍利率水平高于正常值,则意味着他们预期利率水平将会下降,从而 债券价格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必然倾向于多持有债券。如有相反的预期,则会倾向 于多持有货币,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存在负相关关系。 出于投机动机对货币的需求直接取决于利率水平的高低,而与收入水平无关。凯恩斯以 2M 代表为满足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以 2L 代表由投机所引起的流动性偏好函数,r代 表利率水平,则函数关系如下: )(22 rLM = 概括起来,凯恩斯提出的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易需求,二是资产 需求。交易需求主要由收入Y 决定,资产需求主要由利率 r所决定。现以M 代表货币需求 总量,则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可用下列函数关系表示: )()( 2121 rLYLMMM +=+= 或 写成更一般的形式: ),( ryfM = 。 2.税收、政府购买与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 答:税收、政府购买与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是不同的,而且三者对应的 乘数公式和含义也不一样。具体来讲: (1)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 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 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税收乘数有两种:一种是税率 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另一种是税收绝对量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即定量税对总收入的影响。 在三部门经济中,税收乘数的公式为: β β − −==Δ Δ 1T k T y ,式中, Tk 为税收乘数,税收乘 数为负值,这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其原因是税收增加,表明人 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会相应减少,因而税收变动和总支出变动方向相反,税收乘数 等于边际消费倾向对 l 减边际消费倾向之比,或边际消费倾向对边际储蓄倾向之比。 (2)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也数倍 于政府购买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 所谓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人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以 gΔ 表示政府支出变动, yΔ 表示收入变动, gk 表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则: β−=Δ Δ= 1 1 g ykg 。举例来说,若边际消费倾向 β =0.8,则是 gk =5,因此,政府购买支出 若增加 200 亿美元,则国民收入可增加 1 000 亿美元,政府购买支出减少 200 亿美元,国民 收入也要减少 1 000 亿美元。 (3)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 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但是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是总支出同方向变化的。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政府转移支付增加,增加了人们 可支配收入,因而消费会增加,总支出和国民收入增加,因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为正值,用 rkt 表示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则: β β −= 1rkt 。可见,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也等于边际消费倾 向对 1 减边际消费倾向之比,或边际消费倾向对边际储蓄倾向之比,其绝对值和税收乘数相 同,但符号相反。 例如,若边际消费倾向 β =0.8, trk = 8.01 8.0 − =4。如果政府增加转 移:200 亿美元,则国民收入增加 800 亿美元,转移支付减少 200 亿美元,则国 E 入减少 800 亿美元。 比较以上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可以看到 gk > Tk , gk > trk 。政府支出(这里专指政府购买,因为政府支出中另一项为转移支付,这已另有讨论) 增加 1 美元,一开始就会使总支出即总需求增加 1 美元,但是,减税 1 美元,只会使可支配 收入增加 1 美元,这 1 美元中只有一部分(在上例中是 80 美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 (20 美分)是用来增加储蓄的。因此,减税 1 美元仅使总需求增加 80 美分, 由于总生产 或者说总收入由总支出即总需求决定,因此,减税 1 美元对收入变化的影响没有增加政府购 买支出 1 美元对收入变化的影响大。 由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以及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因此,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要大于改变税收和转移支付效果,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是财政政策中最 有效的手段。 3.财政政策效果与 IS 曲线及 LM 曲线的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1)财政政策效果与 IS 曲线及 LM 曲线的斜率的关系 从 IS-LM 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 和转移支付等)使 IS 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显然,从 IS 和 LM 图形看,这种影 响的大小,随 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在 LM 曲线不变时,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 IS 曲线越陡峭,则移动 IS 曲线时收 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 曲线越平坦,则 IS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 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在 IS 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 LM 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 斜率越大, 即 LM 曲线越陡,则移动 IS 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 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2)财政政策效果与 IS 曲线及 LM 曲线的斜率上述关系的原因分析 下面用 IS-LM 模型来分析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 ①LM 曲线不变,IS 曲线变动。在图Ⅰ(a)、(b)中,假定 LM 曲线完全相同,并且起 初的均衡收入 Y0 和利率 r0 也完全相同,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现在假定是增加一 笔支出ΔG,则会使 IS 曲线右移到 ISl,右移的距离是 EE2,EE2为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 增加额的乘积,即 EE2=KGΔG。在图形上就是指收入应从 Y0 增加至 Y3,Y0Y3=KGΔG。 但实际上收入不可能增加到 Y3,因为 IS 曲线向右上移动时,货币供给没有变化(即 LM 曲 线不动)。因此,无论是图Ⅰ(a)还是图Ⅰ(b),均衡利率都上升了,利率的上升抑制了私 人投资,这就是所谓“挤出效应”。由于存在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问题,因此新的 均衡点只能处于 E1,收入不可能从 Y0 增加到 Y3,而只能分别增加到 Yl 和 Y2。 图Ⅰ 财政政策效果因 IS 曲线的斜率而异 从图Ⅰ可见,Y0Yl<Y0Y2,原因在于图Ⅰ(a)中 IS 曲线比较平缓,而图Ⅰ(b)中 IS 曲线较陡峭。IS 曲线斜率大小主要由投资的利率敏感度所决定,IS 曲线越平缓,表示投资 对利率敏感度越大,即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所引起的投资变动的幅度越大。若投资对利率变动 的反映较敏感,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时,就会使私人投资下降很多,就是挤出效 应较大,因此 IS 曲线越平坦,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被挤出的私人投资就越多,从而使得 国民收入增加较少。图Ⅰ(a)中的 Y1Y3 即是由于利率上升而被挤出的私人投资所减少的国 民收入,Y0Y1 是这项财政政策带来的收入。图Ⅰ(b)中 IS 曲线较陡峭,说明私人投资对 利率变动不敏感,所以挤出效应较小,政策效果也较前者大。 ②IS 曲线不变,LM 曲线变动。在 IS 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因 LM 曲线 斜率不同而不同。LM 曲线斜率越大,即 LM 曲线越陡,则移动 IS 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 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 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如图 4.7 中所示。 图Ⅱ中,假设 IS 曲线斜率相同,但 LM 曲线斜率不同,起初均衡收入 Y0 和利率 r0 都相 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增加支出ΔG,则它使 IS 右移到 IS1,右移的距离 E1E2 即 Y0Y3,Y0Y3 是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乘积,但由于利 率上升会产生“挤出效应”。使国民收入实际分别只增加 Y0Y1 和 Y0Y2。 图Ⅱ 财政政策效果因 LM 曲线的斜率而异 从图Ⅱ可以看出,政府同样增加一笔支出,在 LM 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时,引起 国民收入变化较小,也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小;而 LM 曲线较平坦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较 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其原因是:当 LM 曲线斜率较大时,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 较小,这意味着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使利率上升较多,从而对私人部门投资产生较大的“挤 出效应”,结果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小。相反,当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较大(从而 LM 曲线 较平坦)时,政府由于增加支出,即使向私人借了很多钱(通过出售公债),也不会使利率 上升很多,从而不会对私人投资产生很大影响,这样,政府增加支出就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较 多,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七、论述题(20×1) 在完全竞争的理想情况下,市场机制就像一架精巧的机器自发地协调经济和有效率地 配置资源.但是,市场机制也不是万能的。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表现出自身难以 克服的许多缺陷,即存在着所谓“市场失灵”状况。于是,现实中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 都不同程度地植入政府的干预和调节,以试图克服市场机制本身所存在的缺陷。请问: (1)什么叫市场失灵? (2)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哪些? (3)为什么市场失灵就要植入政府的干预? (4)政府对市场经济干预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你如何理解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关系? 答:(1)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市场失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 的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市场所假定的条件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不足 从而市场缺乏效率的表现。广义的市场失灵则还包括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过程中所出现的经 济波动以及按市场分配原则而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 (2)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由是下几个: ①垄断。在现实经济中,由于物质技术条件、人为的和法律的因素以及地理位置、稀缺 资源等自然因素的存在,所以垄断普遍存在。在垄断市场上,由于企业的边际收益与平均收 益分离,所以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这时,尽管消费者之间仍可以实现有效率的交换,但社会 并不能用最低的成本向消费者提供最需要的商品组合。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不仅不能使用最低 成本的生产方式,而且增加生产还会进一步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从而生产没有达到最优。 此外,垄断还可能造成其他的社会成本。例如,完全垄断厂商缺乏降低成本和进行技术革新 的动力,从而社会生产既定的产量花费较多的成本;垄断厂商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采取寻租 行为等。 ②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或)非竞争性。由于非排他性,公共物品一旦 被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的权力。这就是说,在消费公共物品时, 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做一个免费乘车者,造成公共物品市场供给不足。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 使得私人供给的社会成本增加,而社会利益得不到发挥。 ③外在性。外在性是造成社会估价与社会成本出现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它是指交易 双方的经济行为未经交换而强加于其他方的经济影响。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施加外部影响的 经济当事人的成本不仅包括生产成本,而且包括强加于他人的成本;同样,它的收益不仅包 括它收取的出卖产品所获得的收入,而且包括给他人带来的但又无法收取报酬的好处。但是, 按照市场的原则,施加外部影响的经济当事人只会考虑它看到的收益和成本。结果,外部经 济效果使得社会估价不等于社会成本,并且完全竞争的市场体系也没有提供一种机制,让交 易双方考虑对其他人所施加的经济效果。 ④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 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 减弱市场效率,并且还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很多情况下,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非 对称信息问题。 (3)市场失灵就要植入政府的干预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 ①市场机制不适应于公共产品的有效生产,政府的首要职能就是提供公共产品。 ②市场机制难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外部效应有正负两个方面,社会为了达到最大的经 济效果,应该鼓励那些能够带来正外部效应的生产活动,限制那些带来负外部效应的经济活 动,但靠市场机制无法达到这一目的。 ③现代市场经济是包含自然垄断、市场垄断在内的复合体,是不完全竞争。政府通常采 取替代市场来组织公共事业的生产来防止或通过价格管制的办法来纠正自然垄断,制定反托 拉斯法对市场垄断加以限制。 ④市场机制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社会必须追求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市场经济能 较好地解决效率问题,却不能解决公平问题。政府可以普遍采用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来 调节收入分配。 ⑤市场经济不能解决宏观的经济波动与失衡。因为市场机制注重的眼前利益和个体的微 观利益,市场的调节作用具有短期性和局部性的特点,容易导致宏观总量失衡、长期发展受 阻。国家必须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来解决这个问题。 (4)针对市场失灵的原因,解决方法有诸如:制定反垄断法,政府征税等措施对付垄 断,对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可通过市场和政府来消除,外部性通过清晰界定产权解决(或政府 收税、补贴)。具体来讲,政府对市场经济干预的主要措施有: ①为了消除垄断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政策。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政府可以分 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而这些手段往往是依据反垄断法来执行的。行 业重新组合的基本思路是把一个垄断的行业重新组合成包含许多厂商的行业,以便通过竞争 把市场价格降下来。对垄断行为进行处罚是为了防止垄断的产生。制止垄断行为可以借助于 行政命令、经济处罚或法律制裁等手段。反垄断法则是上述措施的法律形式。 ②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消除公共物品所造成的市场失灵的关键。针对市场决定公共物 品供给量的困难,可供选择的对策是利用具有集体性、非市场性和规则性特点的公共选择。 与市场运行一样,公共选择也有一定的规则,以协调人们的行为,反映人们的偏好。在现实 经济中,公共选择的规则多采用一致同意和多数票规则。就公共物品的供给而言,集体决策 即是投票表决,如果一项决策获得一致通过,那么意味着所有的投票人会因此得到好处,从 而增进福利。如果一项只得到多数票赞成,那么这项方案不是帕累托最优的,但可能是 潜在最优的。 ③外部经济效果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主要包括:税收和 补贴、政府直接调节以及明确产权和谈判三种手段。税收和补贴政策是向施加负的外部经济 效果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边际外部成本的税收,而给予产生正的外部经济效果的厂商等于边 际外部利益的补贴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使得厂商以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进行决策。直接调节 是政府通过行政或法律的手段强行控制外部经济影响,也可以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 的经济单位合并。 (5)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理解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关系: ①市场失灵使政府的积极干预成为必要。 市场经济也有其局限性,其功能缺陷是固有的,光靠市场自身是难以克服的,完全摒弃 政府干预的市场调节会使其缺陷大于优势,导致“市场失灵 ”,因而必须借助凌驾于市场 之上的力量——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纠补市场失灵。 ②政府失灵又决定了政府干预必须适度、有效 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基本依据,但是,政府干预也非万能,同样存在着“政府失 灵”的可能性,用林德布洛姆的话说就是政府“只有粗大的拇指,而无其他手指”。政府失 灵一方面表现为政府的无效干预,即政府宏观调控的范围和力度不足或方式选择失当,不能 够弥补“市场失灵”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需要。比如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力,缺乏 保护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和措施,对基础设施、公共产品投资不足,政策工具选择上失当, 不能正确运用行政指令性手段等,结果也就不能弥补和纠正市场失灵;另一方面,则表现为 政府的过度干预,即政府干预的范围和力度,超过了弥补“市场失灵”和维持市场机制正常 运行的合理需要,或干预的方向不对路,形式选择失当,比如不合理的限制性过多 过细,公共产品生产的比重过大,公共设施超前过度;对各种政策工具选择及搭配不适当, 过多地运用行政指令性手段干预市场内部运行秩序,结果非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抑制 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 ③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应该有机结合起来 现实而合理的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应是在保证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 以政府的干预之长弥补市场调节之短,同时又以市场调节之长来克服政府干预之短,从而实 现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二无机制最优组合,即经济学家所推崇的“凸性组合”。为此,就需 要政府从最大限度地消除导致政府失灵的根源入手,针对政府失灵的两个方面,采取切实措 施(如确定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经济职能双向重塑的总体思路;从理顺政府利益关系入手保证 政府干预的公正、超脱;规范政府干预职能及行为;加强对政府调控行为的监督;提高政府 决策的科学化程度;把竞争机制引入政府调控的某些领域等),在克服和矫正市场失灵的同 时,更要防止和纠补政府失灵。
/
本文档为【中级宏观微观经济学-2003】,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