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最新缘缘堂随笔华瞻的日记

2020-07-17 10页 doc 26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最新缘缘堂随笔华瞻的日记最新缘缘堂随笔华瞻的日记缘缘堂随笔华瞻的日记与漫长的人生相比,童年的时间并不长,从懵懂幼儿跨入翩翩少年,或许只是眨眼间的事,可是,这并不代表童年不重要,相反,它太重要了。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华瞻的日记”能够从孩童的视觉观察世界,充满童趣!让人不禁回忆起儿时的自己,下面是随笔网小编为你整理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华瞻的日记”,欢迎大家前来阅读。缘缘堂随笔华瞻的日记:【第一篇】:《缘缘堂随笔》小记《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先生的一本随笔集,选读这本小集子纯是无意。初见这个随笔集是在翻阅文学史...
最新缘缘堂随笔华瞻的日记
最新缘缘堂随笔华瞻的日记缘缘堂随笔华瞻的日记与漫长的人生相比,童年的时间并不长,从懵懂幼儿跨入翩翩少年,或许只是眨眼间的事,可是,这并不代表童年不重要,相反,它太重要了。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华瞻的日记”能够从孩童的视觉观察世界,充满童趣!让人不禁回忆起儿时的自己,下面是随笔网小编为你整理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华瞻的日记”,欢迎大家前来阅读。缘缘堂随笔华瞻的日记:【第一篇】:《缘缘堂随笔》小记《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先生的一本随笔集,选读这本小集子纯是无意。初见这个随笔集是在翻阅文学史的时候。那时有种痴心:自己罗列了一张表,尽可能地收集了文学史录记的作家作品,妄想有朝一日将其一扫而光。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随笔》是在其中的。然而将表列完之后,“妄想”也就此搁置了。直到某日睡前的无聊。睡前是常要读读书的,这就好似一服安眠剂,能在安静的夜晚让个人的心神也安静起来,有了内外的安静,便更好地安心睡眠。然而这日,我方且熄灯睡下,也不知为何所扰,翻来覆去,辗转难眠。我似一个犯心脏病的病人,急需一粒“救心丸”。我摸出一旁的手机来,打开“学习通”软件,“图书”一栏里尽有不少的经典名著供人选阅,然以外国的为多。上下浏览之余,忽见了一个国人的名字,引我回想起了罗列的表来,正是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我便索性就将其收入到“我的书房”里去了。翻开封面,是一幅画。简单的构图,淡雅的色彩,山水、村庄、没有五官的小人儿,透着一股自然静谧的生活趣味,这是丰子恺先生独具特色的作品。再翻开第一页,是一篇题作《剪网》的随笔。这篇随笔由“大娘舅白相了大世界”回来之后的感言引起,联想到诸多类似的事,得出“原来‘价钱’的一种东西,容易使人限制又减小事物的意义。”的道理来,从而提出“剪网”的做法:因为“世间有一个极大而复杂的网,大大小小的一切事物都被牢结在这网中,倘要认识事物的本身的存在的真意义,就非撤去其对于世间的一切关系不可。”这是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丰子恺善留意生活中的平常琐事。生活中与大娘舅一次平常的谈话(《剪网》);立达学园里不乏知名权重之人,他却独纪念一个普通校工郭志邦(《立达五周年纪念感想》);生活中小孩之间的一次争吵(《从孩子得到的启示》);散步时,一位老太婆与朋友间短暂的求助对话(《东京某晚的事》);一块随处可见的楼板(《楼板》);一次剃头(《华瞻的日记》)……其中哪一件不是日常生活中平常可见的呢?这样的事在《缘缘堂随笔》中俯拾皆是。于普通人那里,或许转身即忘却了,而丰子恺却能留心感受,用孩子的,或宗教的,或艺术的眼光去看待,从而得出人生的道理,宇宙的哲思,艺术的感悟和生活的情趣。尽管内容平淡,语言平常,其结构也不做精心布设,文章却鲜活可爱,如同他的画风一样。虽然,有些篇章读来不免矫揉,但恰体现出了他人生与艺术的追求。那是动乱纷争的年代,中华民族正经受着苦难,而他却用孩子的眼光看待现实,发现了苦难的生活中的诗意。他努力地用宗教去观照现实,将现实与艺术自然地糅和,意图抽拨出现实的平和与美。然而现实终究是现实,它残忍、粗暴、丑陋,尤其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避难的日子终归令人心悸,对待陌路人永远也难有亲如一家的心情,而楼板至今也只将人愈隔愈远……他想用艺术和宗教剪破“世网”,而“世网”依然牢不可破;他用诗意的理想同现实反抗,而现实只有无情的一掌。但是当我经历了一日的现实,要暂避入梦乡里去,我总还要去“缘缘堂”里坐上一忽儿,去做一个孩子,做一幅画,或者就是一条精短的道理。这闲坐的几个夜里,格外地平和安祥。缘缘堂随笔华瞻的日记:【第二篇】:读《缘缘堂随笔》“余初生时,怖夫天之乍明乍暗,家人曰:昼夜也。怪夫人之乍有乍无,曰:生死也。教余别星,曰:孰箕斗;别禽,曰:孰鸟鹊,识所始也。生以长,乍暗乍明乍有乍无者,渐不为异。间于纷纷混混之时,自提其神于太虚而俯之,觉明暗有无之乍乍者,微可悲也。”丰子恺先生读完这段话非常感动,为之掩卷悲伤,仰天叹息,事实上他在自己的随笔当中时常透露出这种感慨。宇宙间人的生灭,犹如大海中的波涛的起伏,一方面他赞美这万物的神奇和宇宙造化这种人难以企及的智慧,另一方面也由此感慨人的渺小,时间的无尽,人生的短暂。丰先生是一个佛教徒,所以他的文章散漫中见出空灵之性,平淡中见出不凡的彻悟。“一粒沙中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正是那些细微的小事触动了他敏感的心弦。《忆儿时》当中他提及自己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一是养蚕,二是中秋赏月时的吃蟹,三是钓鱼,然而这三件事都离不开杀生,叫他永远忏悔,这就很明显的体现了他佛教徒的品性。在《自然》当中丰先生就说人体的姿态也好,物的布置也罢,都逃不出自然之律,美的法则,不外乎自然之理,这也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有种心甘情愿的臣服意味。在《渐》之中,他说“在不知不觉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轨迹!造物的骗人,使人流连于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时间是无尽的,无论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之中经历了多少沉浮变化,放在时间的洪流当中去也不过沧海一粟了。而许多人又在人生中用婚姻等等自我麻木以至于不去穷究本质。这些是规律也是伤感,没有读懂人生的伤感。《缘缘堂随笔》当中也有较多的篇数是对孩童的描写与赞美,《儿女》、《华瞻的日记》、《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等等,他认为最美的人是儿童,因为他们拥有相比大人更纯洁的本质。儿童的一颦一笑无不是由心使然,举手投足都不曾造作。丰子恺从他那四个燕子似的儿女身上悟出了儿童的高贵和伟大,甚至觉得不配为其父。同时借华瞻的口吻写道:“明明是爸爸被割头颈,割耳朵,又被用拳头打。大家却置之不问,任我一个人恐怖又疑惑。唉!有谁同情于我的恐怖?有谁为我解这疑惑呢?”这也体现出他自身对人生的态度,遇到的疑惑,对大人世故的不屑一顾。丰先生对孩童的赞美不无道理,也符合人们的情感,但我更倾向于欣赏在人世混沌之中还能保持比较纯粹心灵的人,当然,这样的人自然在少数。毕竟孩童的纯粹大部分是出于无知,对世界的无感,叫任何一个孩童他大多都是有这种美德的,而后者则不同,试问世间又有多少人能经过混沌的洗练还能保持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呢?这就是我认为他高于孩童的纯粹之处,这种纯粹是历经过了世间大部分事的纯粹,更为超脱。“世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缘缘堂随笔华瞻的日记:【第二篇】:缘缘堂随笔华瞻的日记隔壁二十三号里的郑德菱,这人真好!今天妈妈抱我到门口,我看见她在水门汀上骑竹马。她对我一笑,我分明看出这一笑是叫我去一同骑竹马的意思。我立刻还她一笑,表示我极愿意,就从母亲怀里走下来,和她一同骑竹马了。两人同骑一枝竹马,我想转弯了,她也同意;我想走远一点,她也欢喜;她说让马儿吃点草,我也高兴;她说把马儿系在冬青上,我也觉得有理。我们真是同志的朋友!兴味正好的时候,妈妈出来拉住我的手,叫我去吃饭。我说:“不高兴。”妈妈说:“郑德菱也要去吃饭了!”果然郑德菱的哥哥叫着“德菱!”也走出来拉住郑德菱的手去了。我只得跟了妈妈进去。当我们将走进各自的门口的时候,她回头向我一看,我也回头向她一看,各自进去,不见了。我实在无心吃饭。我晓得她一定也无心吃饭。不然,何以分别的时候她不对我笑,而且脸上很不高兴呢?我同她在一块,真是说不出的有趣。吃饭何必急急?即使要吃,尽可在空的时候吃。其实照我想来,象我们这样的同志,天天在一块吃饭,在一块睡觉,多好呢?何必分作两家?即使要分作两家,反正爸爸同郑德菱的爸爸很要好,妈妈也同郑德菱的妈妈常常谈笑,尽可你们大人作一块,我们小孩子作一块,不更好么?这“家”的分配法,不知是谁定的,真是无理之极了。想来总是大人们弄出来的。大人们的无理,近来我常常感到,不止这一端:那一天爸爸同我到先施公司去,我看见地上放着许多小汽车、小脚踏车,这分明是我们小孩子用的;但是爸爸一定不肯给我拿一部回家,让它许多空摆在那里。回来的时候,我看见许多汽车停在路旁;我要坐,爸爸一定不给我坐,让它们空停在路旁。又有一次,娘姨抱我到街里去,一个肩着许多小花篮的老太婆,口中吹着笛子,手里拿着一只小花篮,向我看,把手中的花篮递给我;然而娘姨一定不要,急忙抱我走开去。这种小花篮,原是小孩子玩的,况且那老太婆明明表示愿意给我,娘姨何以一定叫我不要接呢?娘姨也无理,这大概是爸爸教她的。我最欢喜郑德菱。她同我站在地上一样高,走路也一样快,心情志趣都完全投合。宝姊姊或郑德菱的哥哥,有些不近情的态度,我看他们不懂。大概是他们身体长大,稍近于大人,所以心情也稍象大人的无理了。宝姊姊常常要说我“痴”。我对爸爸说,要天不下雨,好让郑德菱出来,宝姊姊就用指点着我,说:“瞻瞻痴!”怎么叫“痴”?你每天不来同我玩耍,挟了书包到学校里去,难道不是“痴”么?爸爸整天坐在桌子前,在文章格子上一格一格地填字,难道不是“痴”么?天下雨,不能出去玩,不是讨厌的么?我要天不要下雨,正是近情合理的要求。我每天晚上听见你要爸爸开电灯,爸爸给你开了,满房间就明亮;现在我也要爸爸叫天不下雨,爸爸给我做了,晴天岂不也爽快呢?你何以说我“痴”?郑德菱的哥哥虽然没有说我甚么,然而我总讨厌他。我们玩耍的时候,他常常板起脸,来拉郑德菱,说“赤了脚到人家家里,不怕难为情!”又说“吃人家的面包,不怕难为情!”立刻拉了她去。“难为情”是大人们惯说的话,大人们常常不怕厌气,端坐在椅子里,点头,弯腰,说甚么“请,请”,“对不起”,“难为情”一类的无聊的话,他们都有点像大人了!啊!我很少知己!我很寂寞!母亲常常说我“会哭”,我哪得不哭呢?缘缘堂随笔华瞻的日记:【第四篇】:华瞻的日记今天我看见一种奇怪的现状:吃过糖粥,妈妈抱我走到吃饭间里的时候,我看见爸爸身上披一块大白布,垂头丧气地朝外坐在椅子上,一个穿黑长衫的麻脸的陌生人,拿一把闪亮的小刀,竟在爸爸后头颈里用劲地割。啊哟!这是何等奇怪的现状!大人们的所为,真是越看越稀奇了!爸爸何以甘心被这麻脸的陌生人割呢?痛不痛呢?更可怪的,妈妈抱我走到吃饭间里的时候,她明明也看见这爸爸被割的骇人的现状。然而她竟毫不介意,同没有看见一样。宝姊姊挟了书包从天井里走进来,我想她见了一定要哭,谁知她只叫一声“爸爸”,向那可怕的麻子一看,就全不经意地到房间里去挂书包了。前天爸爸自己把手指割开了,他不是大叫“妈妈”,立刻去拿棉花和纱布来么?今天这可怕的麻子咬紧了牙齿割爸爸的头,何以妈妈和宝姊姊都不管呢?我真不解了。可恶的,是那麻子。他耳朵上还夹着一支香烟,同爸爸夹铅笔一样。他一定是没有铅笔的人,一定是坏人。后来爸爸挺起眼睛叫我:“华瞻,你也来剃头,好否?”爸爸叫过之后,那麻子就抬起头来,向我一看,露出一颗闪亮的金牙齿来。我不懂爸爸的话是甚么意思,我真怕极了。我忍不住抱住妈妈的项颈而哭了。这时候妈妈、爸爸和那个麻子说了许多话,我都听不清楚,又不懂。只听见“剃头”,“剃头”,不知是甚么意思。我哭了,妈妈就抱我由天井里走出门外。走到门边的时候,我偷眼向里边一望,从窗缝窥见那麻子又咬紧牙齿,在割爸爸的耳朵了。门外有学生在抛球,有兵在体操,有火车开过。妈妈叫我不要哭,叫我看火车。我悬念着门内的怪事,没心情去看风景,只是凭在妈妈的肩上。我恨那麻子,这一定不是好人。我想对妈妈说,拿棒去打他。然而我终于不说。因为据我的经验,大人们的意见往往与我相左。他们往往不讲道理,硬要我吃最不好吃的“药”,硬要我做最难当的“洗脸”,或坚不许我弄最有趣的水、最好看的火。今天的怪事,他们对之都漠然,意见一定又是与我相左的。我若提议去打,一定不被赞成。横竖拗不过他们,算了罢。我只有哭!最可怪的,平常同情于我的弄水弄火的宝姊姊,今天也跳出门来笑我,跟了妈妈说我“痴子”。我只有独自哭!有谁同情于我的哭呢?到妈妈抱了我回来的时候,我才仰起头,预备再看一看,这怪事怎么样了?那可恶的麻子还在否?谁知一跨进墙门槛,就听见“拍,拍”的声音,走进吃饭间,我看见那麻子正用拳头打爸爸背。“拍,拍”的声音,正是打的声音。可见他一定是用力打的,爸爸一定很痛。然而爸爸何以任他打呢?妈妈何以又不管呢?我又哭。妈妈急急地抱我到房间里,对娘姨讲些话,两人都笑起来,都对我讲了许多话。然而我还听见隔壁打人的“拍,拍”的声音,无心去听她们的话。爸爸不是说过“打人是最不好的事”么?那一天软软不肯给我香烟牌子,我打了她一掌,爸爸曾经骂我,说我不好;还有那一天我打碎了寒暑表,妈妈打了我一下屁股,爸爸立刻抱我,对妈妈说“打不行。”何以今天那麻子在打爸爸,大家不管呢?我继续哭,我在妈妈的怀里睡去了。我醒来,看见爸爸坐在披雅娜旁边,似乎无伤,耳朵也没有割去,不过头很光白,象和尚了。我见了爸爸,立刻想起了睡前的怪事,然而他们——爸爸、妈妈等——仍是毫不介意,绝不谈起。我一回想,心中非常恐怖又疑惑。明明是爸爸被割项颈,割耳朵,又被用拳头打,大家却置之不问,任我一个人恐怖又疑惑。唉!有谁同情于我的恐怖?有谁为我解释这疑惑呢?缘缘堂随笔华瞻的日记:【第五篇】:我从书里读到的好我读到你的好,是源于巴金这位大家对你和你的散文独一无二的评价——我的脑子里有一个“丰先生”的形象:一个与世无争、无所不爱、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称作“你”,而非“您”,想,甘愿当孩子们朋友的你定是理解的吧。你有悲悯世间万物的情怀。你在《忆儿时》中回忆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也就是一直以来认为的“黄金时代”养蚕、中秋吃蟹、钓鱼三件事。一方面记起儿时大人饲蚕自己在满屋的跳板中穿梭的乐,另一方面又对养蚕做丝心生忏悔;一方面良辰美景中赏月吃蟹的欢乐如在眼前,另一方面又因觉的对生灵的杀戮而愧怍不安;一方面因儿时的钓鱼可怀想故乡,另一方面又因是杀生取乐而永远忏悔。小到你会在意一个敬佩自己的读者的一封匿名信,特意背摹一幅题为《穷小孩的跷跷板》的画作:先把一条长凳放置在地上,再拿一条长凳横跨在上面。两个小孩坐在上面的两端仿跷跷板的玩法,一高一低地玩着。你想到了两个孩子脸上的笑,想到了世间小孩的苦,想到不久他的爷娘也许要拿两条板凳换米吃,匿名者所发现和自己的画,便成了两个穷小孩的黄金时代了。你有设身处地的儿童视角。你在《华瞻的日记》里感受小华瞻与隔壁邻居青梅竹马的“同志”情,你揣摩孩子对大人世界的不解:大人们惯说的“难为情”孩子不喜;理发师的种种举动被华瞻看成是拿一把闪亮的小刀在爸爸后头颈里用劲地割,而妈妈和宝姊姊却不管。把理发师在为爸爸“啪、啪”捶背看成任由他打,妈妈也不管,这和爸爸说“打人是最不好的事”太不能一致了;宝姊姊因华瞻为爸爸剃头哭笑话他的“痴”,他不解;哭过醒来,爸爸没被割头,耳朵也被割去,大人都不给他解释,不能消去内心的恐怖和疑惑。这些不都是当爸爸的愿意蹲下身子看孩子的世界,尝试读懂孩子的内心的可贵之处吗?你有呵护孩童世界的真心。所以在女儿阿宝十四岁的时候,不是祝福她逐渐长大成人,而是惋惜她即将告别童年;出差回来,阿宝和兄弟姊妹照例等候爸爸从提箱里取出“好东西”来分,但几天后阿宝却愿意把属于自己的巧克力均分给弟弟妹妹,欢喜地看着他们吃。“将走出惟我独尊的黄金时代,开始在尝人类之爱的辛味”的阿宝,你是喜忧半掺。阿宝在爸爸出门时会劝着他早去又劝着迟归,她会用种种玩意儿骗住弟妹的阻止和盼待了,在当父亲的眼里,这是在为他分担生活的辛苦了。对于就要完全脱离黄金时代而走向成人的世间的阿宝,你觉得此行比出嫁更重大。所以,这该是怎样的有心才特意写下《送阿宝出黄金时代》啊?你有独一无二的幽默语言。只要是中国人,就会因为这篇文章产生天生的优越感,因为人人都会拿筷子。即使是没见过吸水烟的,咱们也会对会吹煤头纸的老爷爷老太太心生敬意,也会对这项中国人独得的技术翘起大拇指。这就是丰先生你的好了,更好的是你描述的对一个日本人炫耀自己吃瓜子法子时的正儿八经和对方吃不起来的“可怜”相的惟妙惟肖,读字里行间的忍俊不禁到最后不会意地朗声一笑已是不可能了:他如法将瓜子塞进口中,“格”的一咬,然而咬时不得其法,将唾液把瓜子的外壳全部浸湿,拿在手里剥的时候,滑来滑去,无从下手,终于滑落在地,无处寻找了。他空咽一口唾沫,再选一粒来咬。这回他剥时非常小心,把咬碎了的瓜子陈列在舱中的食桌上,俯伏了头,细细地剥,好像修理钟表的样子。约莫一二分钟之后,好不容易剥得些瓜仁的碎片,郑重地塞进口里去吃。你因此开篇就说中国人人人具有三种博士的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吃瓜子博士。只可惜第二个怕是要绝迹了。自然,你更有朱光潜先生称道的“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致”。你从吃瓜子是最有效的“消闲”法,带着我们一起往远处想,中国人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消磨去的时间,每年统计起来为数一定可惊。你不由担心,将来此道发展起来,恐怕是全中国也可消灭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呢。你原本是捉住四岁的华瞻寻开心问他最喜欢什么事的,却因为他的回答很吃了一惊——“逃难”。上海还在孙传芳时代,遭遇军阀混战的老少一家经历多么惊慌、紧张而忧患的一幕,在孩子眼里却是“不论时、不论钱,浪漫地,豪爽地、痛快地举行这游历,实在是人生难得的快事!”所以你在《从孩子得到的启示》中真诚地说:我要向他(华瞻)学习!所以,你在《子恺画集》的代序《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不止一次地呼告: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你和你文字里的好,岂是我简简单单能写出来的,我先用心记住你的名字——丰子恺。因为你的《缘缘堂随笔》,我咀嚼文字,重新穿梭在你的各个时代,经历了你的儿时欢乐,了解了你学画的启蒙渊源,觉察到了你眼中的儿戏可以与国际纷争相媲美,感受你对母亲爱的真挚、对弘一法师敬的深厚……你在朴素言语中洞察童心的真与美是你作为一位父亲的魅力,寥寥几笔中回味不尽的情与理是你作为一位漫画家的慧眼独具,体悟人生时挥之不去的善与爱,是你作为一位作家的人文情怀的最好表现。
/
本文档为【最新缘缘堂随笔华瞻的日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