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李天一案背后的心理学因素分析

2013-04-18 2页 doc 14KB 64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1824

暂无简介

举报
李天一案背后的心理学因素分析李天一案背后的心理学因素分析 钟昀弘 职侦1101 2013年2月22日,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区分局就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涉嫌强奸一事进行了通报。警方在2013年2月19日接到一女事主报警。接警后,分局立即开展工作,于2月20日,将涉案人员李某等五人抓获,现该五人因涉嫌强奸罪被刑事拘留。 李天一,这本是一个十分正面的名字,17岁的他,履历上已经有许多正面的记录,4岁选入中国幼儿申奥形象大使,10岁加入中国少年冰球队,多次参加国内外少儿冰球比赛。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二等奖、中国作品演奏奖...
李天一案背后的心理学因素分析
李天一案背后的心理学因素 钟昀弘 职侦1101 2013年2月22日,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区分局就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涉嫌强奸一事进行了通报。警方在2013年2月19日接到一女事主报警。接警后,分局立即开展工作,于2月20日,将涉案人员李某等五人抓获,现该五人因涉嫌强奸罪被刑事拘留。 李天一,这本是一个十分正面的名字,17岁的他,履历上已经有许多正面的记录,4岁选入中国幼儿申奥形象大使,10岁加入中国少年冰球队,多次参加国内外少儿冰球比赛。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二等奖、中国作品演奏奖。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金奖,第八届北京钢琴艺术节优秀演奏奖。连续三届荣获爱我中华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铜、银、金奖。并入选2009激情奥运爱我中华青少年书画双年展。2009年入选为最年少的海淀区书法协会会员。在这些较之同龄人出类拔萃的履历中,我们在心里所塑造出来的一定是一个十分正面的阳光少年的形象,全然不会将这样的一名阳光少年与犯罪联系在一起。然而就是这样一名优秀的少年,做出了不止一次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 2013年2月20日,李天一等五人因涉嫌轮奸被刑事拘留,这一消息在中国乃至于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然而,这并非李天一第一次触犯法律。在2011年9月6日,李天一就曾因故意伤人罪被判处由政府收容教养1年,而在教养期满释放不足半年的时间里,李天一再次做出了有悖于法律的事情,而且情节更为严重,这使得李天一的形象乃至其父李双江的形象收到了损害。 出身优越,家境殷实,爱好广泛,这些形容词显然与犯罪相去甚远,但李天一恰恰就是这样一个鲜明的例子,这不禁让我们去思考着背后的原因。事情发生后,杨澜曾在微博中声称:“劳教一年对一个因为冲动打人的未成年人来说是否惩罚过重?被贴上标签的孩子很容易破罐破摔了。真替李老师感到痛心!”这显然是错误的,将此次轮奸时间与之前的打人事件这两间并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事情赋予因果关系,显然是错误的,从这件事情当中,我们可以做的是对于劳教的反思,应从这是否适合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的角度来思考,而非与李天一的案件挂钩,企图说明这与这一次的案件存在这一定的关联,误导群众。 对于李天一的行为,我们或许可以从心理学家Terrie Moffitt 及其同事的青少年犯罪理论中找到解答。他们认为青少年犯罪发展分为两种,其中的一种为LCP,即“终生持续型犯罪人”,这种犯罪人在生命的整个过程当中,都会表现出变化多样的的反社会行为。大多数的LCP早在童年时期就会出现一些神经功能上的缺陷,并且在长大之后明显存在判断和问题解决上的缺陷。在人生的发展各个阶段都错失了各种学习和实践亲近社会行为及人际交往技能的机会。当然,这亦是自身原因和社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的一种发展途径为AL,即青春期犯罪人,这一类人不同于LCP,他们一般会在十几岁的时候呈现出与LCP同年龄的犯罪频率和暴力程度相当的犯罪模式,这一类型的孩子一般有着令人满意的学业和成就还有社会人际交往技能,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优越,会让他们冒险去探索新的生活方式。 李天一显然更趋近于后者,这一类年轻人并未把自己当做是一名成人,却又渴望享受作为成人的感觉,从而往往会做出一些在自己的心中被标榜为成人才会去做的事情从而达到自己心中的满足,借此证明自己摆脱了父母的控制并且拥有了自主性。李天一从小头上就有各种光环,我们可以想象,在这些光环的背后,可能李天一也为此付出过很多的努力,为了这些光鲜的奖项,李天一的生活或许被各种训练塞满,而并未能够像大多数孩子那样享受童年,这一种压抑,或许是李天一会做出今天这种行为的一个原因。这也正正符合了AL这一类人的特性:压抑、青春期叛逆、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管束,渴望尽早争取自主,将看到的不良风气当做是成年人的特权并为之从而作为自主的标志,最终误入歧途。 像李天一一样的事情其实屡有发生,因为李天一父亲李双江的缘故,这一事件才会得到如此大的关注,我们在评论这一事件的时候,不应该将重点放在名人之后,而是应该在认识到青少年群体的普遍状况的前提下客观地去评价这一事件,从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青少年犯罪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更应该引起我们对其的注意,我们应该从多种角度入手,去探讨减低青少年犯罪的措施,这除了家长和亲人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和青少年自身因素之外,社会的环境影响以及传统价值的导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才是青少年成长的决定性因素。除了对于犯罪的青少年用正当的手段加以教育之外,我们更应加倍投入于青少年犯罪预防当中,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
/
本文档为【李天一案背后的心理学因素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