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陈诚家世生平考述

2017-09-02 29页 doc 50KB 9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doc】陈诚家世生平考述陈诚家世生平考述 陈诚家世生平考述 王继光 =右穹蛤 内容提要:陈诚的家世生平,一直存在一些隐匿不清之处本文据新发现的陈诚文集,家谱资料,考 述了陈诚的一生.对陈诚的祖籍,家世,生卒,登科,仕宦,交游,谪戍北户良乡,与修《永乐大 典》,一使安南,五使西域,家居赋闲,晚年起用等生平活动业绩作了系统梳理,并附以《陈诚年 表》. 关键词:陈诚家世生平 中图分类号:K8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743(2005)01—0011—12 陈诚是明代着名的西域使者,其传世的《西域番国志》,《西域行程记》是明人...
【doc】陈诚家世生平考述
陈诚家世生平考述 陈诚家世生平考述 王继光 =右穹蛤 内容提要:陈诚的家世生平,一直存在一些隐匿不清之处本文据新发现的陈诚文集,家谱资料,考 述了陈诚的一生.对陈诚的祖籍,家世,生卒,登科,仕宦,交游,谪戍北户良乡,与修《永乐大 典》,一使安南,五使西域,家居赋闲,晚年起用等生平活动业绩作了系统梳理,并附以《陈诚年 表》. 关键词:陈诚家世生平 中图分类号:K8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743(2005)01—0011—12 陈诚是明代着名的西域使者,其传世的《西域番国志》,《西域行程记》是明人惟一的西域亲 历实录.清修《明史》,不为陈诚立传,其生平事迹见于王鸿绪《明史稿》及江西的几种方志, 大多辗转相抄,失于简略,且内容主要述其使西域史实,至于陈诚的家世,仕履,生平中的一系 列重大问题,扑溯迷离,一向不得其详,猜测臆断,亦复不少.故作《陈诚家世生平考述》以见 其概,并求教于方家. 陈诚的家世资料,记载最详尽的是在《竹山文集遗编》中胡诚撰的《故处士赠从仕郎翰林检 讨陈公行状》和练子宁撰的《明处士赠从仕郎翰林检讨陈公墓表》文章中,它们也是陈诚父陈同 的碑传.这是目前仅见的最权威的可靠材料.依据《行状》,《墓表》,陈诚祖籍为江 西lI缶川(今 江西抚州市),五世祖仕宋为吉州吉水县(今江西吉水县)主簿,遂因家于吉水县同水乡.吉水 陈氏,世以儒为业,其高祖日予成,曾祖日季文,祖日仕可,三世皆无仕宦者. 陈诚父陈同,字玉章,生当元末动乱之际,当时"四方豪杰并起,天下骚然".吉安一带是 徐寿辉,陈友谅,朱元璋几大军事势力反复争夺之地.至正十二年(1302年),徐寿辉部陈晋文 攻陷吉安,旋即被当地武装罗明远夺回.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陈氏家族亦未能免于兵 燹,"宗族之罹疾疫,陨锋镝者不下数十人."?而陈同独置身于这场风暴之外,"既而山泽之豪, 有以非义招之者,君好言以谢之,而以计自脱,崎岖穷谷间,滨于死者屡矣,卒不预其事."?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朱元璋平定江右,社会日渐稳定,经济开始恢复,陈诚父陈同弃文从 ?《竹山文集遗编?故处士赠从仕郎翰林检讨陈公行状》. ?《竹山文集遗编?故处士赠从仕郎翰林检讨陈公墓表》 ? 11? 《西域研究》2005年第l期 商,复兴家业,往来于南北.《墓表》说他"携其赀遍游江湖,南极岭海,北抵燕赵,如是者数 年."经商致富后,立返桑梓,课子读书.他为陈诚选择了江南大儒梁寅(人称"梁五经")为 师,专攻礼学,学成后,又送人府学深造,为陈诚日后的科举人仕奠定了基础.陈同"早失怙 恃,自知立身之道,博览书史,通大义.""与人论难,必以理证,人多心服焉."是颇有声 望的 一 方乡绅.且"轻财乐施.每凶岁,辄发所藏粟,平其直以售,于人不乘危徼利.乡民多德之, 称君为长者."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以疾卒于家,年五十一岁.有子六人,女二人,陈诚 即其次子. 世代业儒而又非风望显达的家庭环境,以及陈同"北游数千里,览山川之奇胜,都邑之雄 壮,人物之富盛"?的经历,不能不对陈诚的思想形成和生活道路发生一些影响. 陈诚《明史》无传,其事迹散见于《明史》卷318《广西土司传》,卷321《安南传》,卷 329,330,331,332《西域传》中.横云山人王鸿绪《明史稿》为之立传: 诚,字子实,吉水人,洪武中举进士,以行人使沙里畏兀儿,立安定,曲先,阿端 五卫.又使塔滩里招谕夷人.寻偕同官吕让使安南,命还所侵思明地,却其赆.还,擢 翰林检讨,历吏部员外郎.永乐十一年,哈烈入贡,诒诚偕中官李达,户部主事李暹等 送其使臣还,遂颁赐西域诸国.诚等乃遍历哈烈,撒马儿罕,俺都淮,八答黑商,迭里 迷,沙鹿海牙,达失干,卜花儿,赛蓝,渴石,养夷,别失八里,火州,柳城,土鲁 番,盐泽,哈密,凡十七国,谕以天子神圣,中国广大,所以招怀之意.其君长欣然咸 欲自达,於是各遣使者随诚等入朝贡.诚辄图其山川城郭,志其风俗物产,为《西域 记》以献.帝悦,褒赍甚渥,擢诚郎中,余进秩有差.十四年,哈烈,撒马儿罕,俺都 淮与失剌思诸国复遣使入贡.帝嘉其诚,诏诚偕中官鲁安等送使者归.所过州郡置宴, 并颁赐俺的干,亦思弗罕诸部.其明年,诸国复各遣使随诚入贡.帝以诚奉使劳,擢广 东参议.十八年,哈烈,撒马儿罕,八答黑商及于阗复遣使贡名马.诏进诚右参政,偕 中官郭敬等往诸国报聘.使还,累官右通政,卒.诚数奉使,辙迹遍西土,所至酋长服 其威信,多归附者.? "子实"乃"子鲁"之误.余皆述陈诚的西域之使. 江西的几种方志中有《陈诚传》,虽详略不一,但大同小异.因此我们移录了《吉安 府志》 的《陈诚传》以为代表: 陈诚,字子鲁,吉水人.洪武甲戊进士,授行人,诏往北平求贤,山东蠲租,安南 谕夷,皆能不辱命.还升翰林检讨,署院事.永乐初,除吏部验封主事,寻升员外郎, 扈从北征.升广东参议.时西域撒马儿罕诸番国皆遣使入贡,诏诚报之.跋涉险阻,期 年乃至,宣布朝廷威德.还,以《西域志》进,赐予甚厚,擢广东参政,遂乞致仕.诚 ?《竹山文集遗编?故处士赠从仕郎翰林检讨陈公行状》. ?《明史稿》列传23. ? l2? 陈诚家世生平考述 居官畏慎守职,不妄与人交.居闲三十余年,绝口不挂外事,徜徉泉石,超然世外,时 人高之.? 文字上较《明史稿》为简,但却增补了陈诚"居官畏慎守职,不妄与人交.居闲三十余年,绝口 不言外事.徜徉泉石,超然世外,时人高之."等内容,似皆有所本. 清康熙间,大学士徐乾学(顾亭林先生的外甥)曾纂辑《明史列传》九十二卷,其卷15有 《陈诚传》.《明史列传》向无刻本,仅以旧抄存世,笔者未曾寓目.但徐乾学系清代理学名士, 史学非其所长.限于体例,该书的《陈诚传》大约也只是一个简略的资料排比. 幸运的是经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和潜心追索,有关陈诚生平事迹的大量新资料被发现发掘出 来.其中,陈诚《竹山文集》的重新发现和陈诚家族《陈氏家谱》的调查所获,具有特别的意 义.使我们有可能对陈诚生平研究得到新的突破进展. 陈诚,字子鲁,又名朴斋,号竹山.?生于元至正乙已年(1365年)六月十七日吉时,卒于 天顺戊寅年(1458年)九月十七日吉时.@这一记载,可从有关陈诚的传记资料中得以印证. 1.陈诚同郡的左春坊大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兼修国史曾柴为之所作《逸老堂记》云:陈诚 "自释褐授官,迄今三纪,历事四朝,而年已六十四矣".?《逸老堂记》作于宣德三年(1428年) 正月,据此上溯,陈诚当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明王朝建立时,陈诚年仅四岁. 2.崇祯十六年(1643年)七月,翰林修撰承务郎,同邑刘同升为陈诚《竹山文集》所写的 《序》中说:"先生(指陈诚)以名进士历国朝之久,享年九十有三."则陈诚卒年应为明英宗天 顺二年(1458年). 3.谈迁《国榷》载:天顺二年(1458年)八月"乙丑,署光禄寺事右通政陈诚卒."?月日 与家谱资料略有出人. 4.陈诚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赋闲,宣德三年(1428年)致仕.清顺治重修《吉安 府志?陈诚传》说他:"居闲三十余年".这与陈诚家谱资料的记录和我们对陈诚生卒年的推算是 吻合的. 四 明代江西有"文献甲天下"之名,宋元以降,讲学之风盛行,吉水所在的庐陵(吉安府)又 号称"文献之邦",士以经术贡者盛于他处.陈氏世代业儒,陈诚父陈同虽一度外出经商,但致 ?(顺治)《吉安府志?列传》. ?陈诚"又名朴斋".仅见于《陈氏家谱》.可补其它传记史料之失. ?见杨富学,曾采堂《陈诚史料的新发现》,载《新疆历史研究》1987年第1期. ?《竹山文集》外篇卷2. ?《国榷》卷32. ? 13? 《西域研究》2005年第1期 富后"立返梓里,买田筑室,延师命友."o陈同笃守"遗子黄金满蘸,不如教子一经"之古训, 诸子各令读书.据陈同说:陈诚"资质虽愚下,而笃于问学."于是,"具书币束修,遣使往临江 从石门梁先生授礼学."?"梁先生"者,元明之际江南大儒梁寅,字孟敬,时以经术闻名,人称 "梁五经",又称石门先生.传见《明史》卷282《儒林》.其传世之作着录于《明史?艺文志》. 梁寅为一代经学宗师,尤长于礼,故洪武二年(1368年)八月,诏纂修礼书,梁寅首膺其选, 征召人京,与徐一夔,刘于,曾鲁,周子谅,胡行简,刘宗弼,董彝,蔡深,滕公琰等共同人修 礼馆?,梁寅实为其中的核心人物.辞官归隐石门山中后,四方慕名从学者尝数百人. 洪武十七年(1384年),陈诚初次谒见梁寅,梁寅写了《赠陈茂才子鲁序》给陈诚《序》, 云:"子鲁言,继今以往,来春将受业于予."那么,陈诚从学梁寅的时间,应始于洪武十八年 (1385年)春,陈诚二十二岁.梁寅对他这位弟子的印象很好:"观其貌端而悫,聆其言谦而实, 察其志将益励于学."?认为是个可造之才.在谈到陈诚的读书时又说:"其来学于石门山中,日 夕勤励,恂恂然自持,尤颛志于小戴氏之礼学."?讲习之暇,陈诚曾向梁寅请教:"藏修必有 室,室必有名,名必有义,吾之室以敬为名,可乎?"?梁寅大为赞赏,专门写了篇《敬亭 记》 以示勉励,希望"使子鲁他日之学于敬亭而有得."?陈诚从梁寅读书有年,洪武二十四年 (1391年)人吉安府学,又以礼经就质于府学教授易庵父,?学问渐进. 陈诚的科举道路颇为顺利.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陈诚应江西癸酉乡试,以礼记中第十 二名.吉安府学教授易庵父为此写了《赠陈贡士上春官序》表示祝贺.@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甲戌科礼部会试,陈诚中八十六名.及殿试,以六十三名赐同进 士出身,旋即选人行人司充行人.0 明代行人司始设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职专捧节,奉使之事.凡颁行诏敕,册封宗室, 抚谕诸番,征聘贤才以及颁赏,慰问,赈济,军旅,祭祀,咸叙差矣."陈诚人行人司正值洪武 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定设行人司官四十员,咸以进士为之."@后增至三百六十员.明 人陆容说:"盖国初诸司官不差出,凡有事率差行人".0皇权高度强化,规定行人司官"非奉 旨,不得擅遣.行人司官之职始重."0是故陈诚之任行人,品秩只是正八品,但职司所系却是 典出王命. 胡诚《故处士赠从仕郎翰林检讨陈公行状》,见《竹山文集?遗编》. 胡诚《故处士赠从仕郎翰林检讨陈公行状》,见《竹山文集?遗编》. 《明史》卷285《徐一夔传》. . 梁寅《赠陈茂才子鲁序》,《竹山文集?遗编》 梁寅《敬亭记》,见《竹山文集?遗编》. 梁寅《敬亭记》.见《竹山文集?遗编》. 梁寅《敬亭记》.见《竹山文集?遗编》. 易庵父《赠陈贡士上春官序》.见《竹山文集?遗编》. 易庵父《赠陈贡士上春官序》,见《竹山文集?遗编》. 《竹山文集》内篇卷2《历官事迹》. 《明史卷74《职官志》 《菽园杂记》卷6. 《明史》卷74《职官志》. ? 】4? ???????@@0@0o 陈诚家世生平考述 五 宣德八年(1433年),陈诚归田居休时,曾手订《历官事迹》一篇,将个人仕宦履历" 逐一 开记",述之甚详,实为陈诚生平之珍贵资料.根据陈诚个人书写的这份履历表,再参 照陈诚家 谱记录及有关文献,我们l~p,-.r作出一个简略的但却十分可靠的陈诚年表: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 生.一岁.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二十一岁 往临江拜谒梁寅,执弟子礼. 洪武十八年(1385年)二十二岁 始从梁寅读书,专攻小戴礼记.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二十七岁 入江西吉安府学.以礼经就质于府学教授易庵 父.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十九岁 应江西癸酉乡试.中第十二名. "登洪武二十六年癸酉举人"?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三十岁 甲戌科礼部会试,中八十六名. 三月初一日殿试,中六十三名.赐同进士出 身. "登洪武二十七年甲戌进士".? 三月初九日选除行人司行人,特命翰林院讲 习礼仪. "初任迪功行人司行人,正八品."@ 五月初九日为考究经书事往北平布政司征聘 老儒赴京. 十月初四日往西川布政司公干. 洪武二十八年 三月十七日 六月十二日 九月初五日 十月初五日 (1395年)三十一岁 往西川布政司传旨. 往浙江,福建布政司给散书籍. 为秋粮事往山东开读诏书. 往风阳祭祀信国公.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三十二岁 三月二十四日往撒里畏兀尔地面招抚鞑靼. 十一月十九日使安南解决边界领-t-tq纷. 洪武三十年(1397年)三十三岁 六月初三日升除翰林院检讨. "二任从仕郎翰林院检讨,正七品".? 建文二年(1400年)三十六岁 八月初一日回江西省亲. 建文三年(1401年)三十七岁 五月初九日往蒙古塔滩里招抚蒙古部落. 十一月十二日升除广东布政司左参议. "三任升中顺大夫,广东等处承宣布政司左参 议.从六品."? 建文四年(1402年)三十八岁 -- y]十三日到广东任所管事. 永乐元年(1403年)三十九岁 正月二十五日,因内官奉使船只在广东遇风, 三司官不曾封艏获罪,谪居北京兴州屯田,冬, 迁良乡屯戌,历时二年. ?《陈氏家谱》.见杨富学,曾采堂《陈诚史料的新发 现》,载《新疆历史研究》1987年第1期. ?《陈氏家谱》. ?《陈氏家谱》. ?《陈氏家谱》."广东等处承宣布政司左参议,正六 品."误.据《明史?职官志》,布政司左,右参议 皆从四品. ?《陈氏家谱》. ? 】5? 《西域研究》2005年第1期 永乐三年(14o5年)四十一岁 十一月十六日除授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 "四任承德郎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正六品,兼 赴内府文渊阁纂修《永乐大典》".? 永乐四年(1406年)四十二岁 四月命赴内府文渊阁与修《永乐大典》. 永乐九年(1411年)四十七岁 十月《大典》书成,复回吏部. 永乐十年(1412年)四十八岁 十月十二日升除吏部验封清吏司员外郎. "五任升奉训大夫.吏部验封清吏司员外郎. 从五品."? 永乐十一年(1413年)四十九岁 二月十五日,扈从明成祖驾幸北京. 八月初一日差往西域撒马尔罕,哈烈等国护 送使臣.历时三年. 永乐十三年(1415年)五十一岁 冬,回京复命."奏进《西域记》一本,《狮子 赋》一本,《行程记》一本,西马七匹."? 十二月初十日升除吏部验封司郎中. "六任升奉议大夫,吏部验封清吏司,正五 品"? 永乐十四年(1415年)五十二岁 再使西域诸国,历时三年. 永乐十六年(1418年)五十四岁 四月十一日回国抵达北京进马十五匹 五月十一日升除广东布政司右参议. 十月初二日起程.仍往西域诸国.历时二年. "七任升朝列大夫,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参 议.正四品."? 永乐十八年(142o年)五十六岁 十一月初一日回京复命.进马三十五匹. 十--,9初十日升除广东布政司右参政. ? 16? "八任升亚中大夫"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参 政,从三品."?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五十七岁 正月复拟西域之行.以北京皇宫失火,停止 四夷差使而罢止.蒙旨放回原籍候用. 六月离北京由南京搬移家小. 九月十八日举家还乡.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五十九岁 二月吏部差人召回北京. 永乐二十二年(1424)六十岁 五月复受命出使西域,离京 九月太宗卒.仁宗即位."诏赦天下.停止四 夷差使".陈诚行至甘肃将出塞.被招回. 洪熙元年(1425年)六十一岁 二月吏部尚书题奏.仍记名放回原籍.听候 取用. "以广东参政任满告老还乡."? 宣德三年(1428年)六十四岁 正月致仕. 宣德八年(1433年)六十九岁 作《历官事迹》以示后之子孙. 正统十二年(1447年J八十三岁 陈诚《竹山文集》刊行. 天顺元年(1457年)九十二岁 任光禄寺右通政.? 天顺二年(1458年)九十三岁 卒于任.? ??????《陈氏家谱》. ?《历官事迹》. ?《明英宗实录》卷274.《国榷》卷3O. ?国榷》卷32. 陈诚家世生平考述 从这简略的年表中,我们不难看出,陈诚从三十岁选除行人司充行人后,其政治活动大体集中于 洪武,建文,永乐三朝,洪熙元年"放回原籍,听候取用",事实上已退出政治舞台,越三年正 式致仕.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估价陈诚的仕宦经历.明万历时沈德符跋称:"及诚还朝,仅得转 布政司参议以还,后亦不显."认为"陈诚所得止此,是必有说."?其后,研究者也作过种种猜 度.薛宗正《陈诚及其纪行诗》一文,在抄录了顺治重修《吉安府志?陈诚传》后,就曾不无感 慨地说:"陈诚生平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春风得意,历衔重命,曾为永乐帝求贤,蠲租, 收揽民心,又奉诏出使安南和西域,其功可谓大矣.但完成了这一伟业的人物,却仅仅'擢广东 参政',其赐予却谈不上'厚'.这简直比苏武返汉后拜'典属国'之职还要低下,可见其后期 '致仕'是政治失意的结果."这个评估是否恰当,恐怕还得从明初的政治和陈诚仕宦经历本身作 些考察. 旧志为乡贤立传,多有曲笔,时有隐讳.加之记述失于过简,很难看出人物全貌.《吉安府 志?陈诚传》的记载,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据此以评价陈诚,难免失当. 事实上,处在明初政局迭变中的陈诚,既非是个"春风得意"的人物,其后来的致仕,也谈 不到是"政治失意"的结果. 吉水陈氏数代无仕宦者,生于鼎革之际的陈同,又逃避远离于这场群雄并起,建功立业的政 治机缘.东南平定后,陈同以经商为业,往来四方,以复兴家业为己任.这样一个僻在一隅的普 通商人之家,固然有一丰厚的家资,为子孙的教育发展提供可靠的经济保障,但却无法为子孙的 仕途提供一个有力的政治背景.同封建时代大多数读书人一样,陈诚选择了以科举求取功名的道 路. 明初选拔官僚,以荐举,国子学和科举并重,而科举则较荐举,国子学逊色,只是到仁宣之 后,才遂渐形成"科目为盛,卿相皆由此出"的局面.故陈诚进士出身,仅得正八品充行人人 仕.虽历衔朝命,"南逾岭海,北抵幽并,东之闽越,西自关陕,至于秦陇河湟,靡不涉历",? 又奉使安南,交涉领土争端,但职重而位轻.越三年,升除翰林院检讨,为正七品.建文三年 (1401年),升广东布政司左参议.从四品. 陈诚在建文帝执政二年后.突然由正七品的翰林院检讨越五级擢升从四品的广东布政司左参 议,内幕还不十分清楚.但显然,"建文新政"给了他飞黄腾达的契机,且与下文谈到的方孝孺, 练子宁等建文帝的亲信大臣不无关系.此即杨荣赠诗中所谓的"君忽获宠渥,方面寄足任.岭海 万里余,宁辞瘴疠侵".?然而不久,爆发"靖难之变",朱棣即位,建文旧臣遭到一场大清洗. 远离朝廷的陈诚,亦未能幸免,"一朝遂远谪,中道何崎峪"?于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被流 放到北平兴州(后迁良乡)屯田.这对入仕未久的陈诚,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直到陈 诚晚年, 他还回忆起自己这段经历:"彼时往来上下,盘缠颇艰,""居此颇为艰辛,"连"拨补出仕"的水 田都不得不卖出以应用度.?陈诚《历官事迹》自述说,他之罹祸,是因"内官下番回至广东, 《万历野获编》卷3O. 吴勤:《赠翰林检讨于鲁官满归省牛》. 杨荣:《送大参陈君归庐陵小序并歌》. 杨荣:《送大参陈君归庐陵小序并歌》. 《历官事迹》. ? l7? 《西域研究》2005年第1期 遭风破船,三司官不曾封j猪获罪."?但联系到"靖难"之际的风云变幻,很使人怀疑陈诚的遭 贬流放与那场大清洗无关.翻检《竹山文集》所录诗文,似乎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陈诚在建 文朝的走红与永乐上台后的遭贬流放,有二个人物尤其令人瞩目,一为方孝孺,一为练安(子 宁),皆为"建文新政"的谋主和"靖难之变"中首遭处决的建文旧臣中的领袖人物.早在洪武 二十八年(1395年),即陈诚从仕的第二年,方孝孺就有《陈子鲁字说》一篇相赠,方孝孺赞陈 诚为"庐陵陈氏之彦","端方雅重,好学有文章",以曾子,汲黯相许.建文二年(1400年), 陈诚回乡省亲,方孝孺又有《送翰林检讨陈君子鲁归省庐陵序》话别.方孝孺在序》 中以"吾 友庐陵陈君子鲁"相许,盛赞陈诚"笃厚而文,静重而敏",颇为赏识,预言陈诚"他日 之来也, 其必有发",颇有挖扬援引之意.果然,陈诚第二年便越五级升除广东布政司左参议,其中的勾 连关系是不难想见的.方孝孺在明初号称"读书种子",以文学侍从之士为建文帝倚重.南京陷 落,方孝孺因不肯为朱棣写即位诏而被诛杀"十族",门生故吏全被牵连,陈诚的获罪无他,显 然是因方孝孺的"门生故吏"关系,被列入清查的"黑名单". 曾为陈诚父陈同写过《墓表》的江西同乡(新{金人),右副都御史练安(子宁),建文朝 "与方孝孺并见信用".?靖难之变中被执,以死抗争,断舌磔死,""姻亲逮死者百五十一人,戌 边者数百人."?陈诚与练子宁的关系也非同一般.本来,建文帝登极后,封赠朝臣先世告身, 陈诚父陈同获"从仕郎翰林检讨"的封赠,陈诚为此请他的乡人(临川人),四川按察司佥事胡 诚撰写了故处士赠从仕郎翰林检讨陈公行状》.陈诚选择练子宁又复为其父陈同撰写《墓表》, 一 是练子宁在建文朝的显赫地位,二是练子宁与陈诚的私交很好,于是练子宁"予窃悲其言而嘉 其意,乃采其说而叙之."为陈诚父写了这篇传世《墓表》. 建文二年(1400年),陈诚回江西省亲,练子宁曾为题《送翰林检讨陈子鲁归省庐陵诗卷 轴》,诗中反映了陈诚与他这位江西籍名人的乡情友谊. 永乐皇帝即位,在建文朝突受重用及与方孝孺,练子宁这些壬午殉难诸臣关系深切的陈诚, ,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自然难逃一劫,不能不受到牵连."三司官不曾封j猪"云云 口实罢了. 于是先被"留京",大约是审查甄别,后遭谪贬流放,毫无疑问的是"靖难之变"大清洗的一个 余波.毕竟,陈诚与方孝孺,练子宁等人靠得太近,难免有"党附"之嫌.直到明成祖的统治逐 渐稳定下来,这场骇人听闻的"瓜蔓抄"才慢慢终止.开始起用建文旧臣,量才加以任用.于 是,陈诚得以复官,除授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靖难前,陈诚任广东布政司左参议,已是从四 品.永乐三年(1405年)十一月任吏部主事,仅正六品.是为降三级重新使用.陈诚在吏部验 封司任事的时间并不长,第二年四月,即被选人内府文渊阁编修永乐大典》,历时五年. —L /\ 也许是陈诚在洪武时曾任行人,奉使过安南,撒里畏兀尔等地的经历,当明成祖"锐意通四 夷"开拓海陆路交通时,陈诚便被作为理想的人选推荐给永乐皇帝.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胡 ?《历官事迹》. ?《国榷》列传卷9《练子宁传》. ?《国榷》列传卷9《练子宁传》. ? l8? 陈诚家世生平考述 广记其事日: 永乐十一年秋,上遣中使劳来之,择廷臣之能者以佐其行.众推吏部验封司员外郎 陈诚子鲁才可当之.子鲁在洪武间以名进士为行人,辙迹遍四方,尝使子撒里畏(原本 作长,误)吾儿,立安定,曲先,阿端五卫,又使塔滩里,招携胡虏,最后使安南取侵 地,以书反覆晓其王,厥声甚彰.然则是行也,舍子鲁其谁欤?? 胡广的说法,简直有点西域之使,非陈诚莫属的味道,推崇备至.但是,正像其他文献资料所反 映的那样,胡广又透露出这样一个事实:明成祖"奉使多用中贵,西洋则和,景弘,西域则李 任命李达等内官担任正达,迤北则海童,而西番则率使候显."?几次西使的使团,都 使,陈诚 始终是以"典书记"一类的职务"以佐其行".即便是这样,由于陈诚在西使中的巨大贡献,明 成祖对陈诚奉使之劳仍给以充分肯定和很高奖赏.从永乐十一年,陈诚以吏部验封司员外郎(从 五品)参加使团,到永乐十六年完成了二使西域回国,升除广东布政司右参政,为从三品,其间 也不过是六七年的时间,品秩四迁,官不谓不达.对像陈诚这样一个靖难后一度流放充军的人来 说,可谓"皇恩浩荡","赏赍有加"了. 永乐年间,陈诚虽升任广东布政司右参政,但实际上并未去广东视事.长期以来,陈诚是作 为西域特使住在京城,"仍在吏部关支."?仁宗即位,明政府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一个大的转折, 仁宗在即位时宣布的"诏赦天下,停止四夷差使",已不是作为新皇帝登极时的一个姿态来公之 于世的.其《即位诏》中,关于西域方面的政策十分明确: 往迤西撒马尔罕,失剌思等处买马等项,及哈密取马者,悉皆停止.将去给赐缎 匹,磁器等件,就于所在官司入库,马,驼,骡匹官给者,仍交还官;系军民买办者, 给还原买之人;原差去内,外官员,俱限十日内起程赴京,不许托故稽留.? 所以,陈诚于"永乐二十二年甲辰岁四月初四日,又往西域诸番公干,赐盘缠钞五千一百贯.五 月出京,行至陕西甘肃.将出塞间,九月十日闻太宗皇帝宾天,遗诏仁宗皇帝即位,复诏赦天 下,停止四夷差使.取回.十一月终到京"?. 仁宣之际,统治者更多地注意到国内问题,对外关系上一反永乐时的积极进取政策,日趋消 极保守.明初中西交通的黄金时代结束了.洪熙元年(1425年),陈诚年已六十一岁,"吏部尚 书蹇义题奏,仍行记名,放回原籍,听候取用."?实际上解甲归田,宣德三年(1428年),正式 致仕.年事日高,使西域差使罢止,陈诚的致仕赋闲,也是情理中事,谈不到是"罢官"或"愤 而辞官".? ?胡广《送陈员外使西域序》. ?《明史》卷330.和指郑和.景弘指王景弘. ?《历官事迹》. ?《明仁宗实录》卷1. ?《历官事迹》. ?《历官事迹》. ?薛宗正:《陈诚及其纪行诗》. ? 19? 《西域研究》2005年第l期 七 陈诚归里后,生活颇为安定,寄情山水,优游林下三十余年.从《竹山文集?居休遗稿》和 友人诗文中看,他懂理家业,营建别墅,课子读书,诗酒会友,悠然自得.命堂日"逸老堂", 命园日"柰园",其"恬澹夷逸之怀,优游闲适之趣,既可见矣."?《居休遗稿》四十首 及佚诗 若干首,很能反映陈诚晚年的生活.陈诚晚年生活并不寂寞,"知音无俗客,讲道有英才."他仍 然生活在一个休闲的文人圈内.陈诚营造别墅后,有一首《题荆林别墅》云:"旧住前村岁月深, 新营别墅徙荆林.烟霞泉石耽佳趋,弟宅田园遂夙心.令子贤孙书自读,芳邻贵戚酒同斟.辋川 盘谷尽陈迹,留得清名照古今."这颇能反映陈诚晚年远离尘世归隐终老的生活."留得清名照古 今",陈诚可以说是死而无憾了. 陈诚《居休遗稿》中有一组题画诗,表现了陈诚居休生活中的一种高雅情趣.诗作朴实无 华,不事雕作,自有一种韵昧在.如《题画蜀癸》云:"潇洒精神雅淡妆,黄金冠盖绿罗裳.秋 香不逐天风散,祗管倾心向太阳."另一首《梅花五雀图》云:"不忆罗浮梦,幽栖心自怡"反映 的是作者本人宁静恬淡的一种超然心态.从题画诗的数量看,陈诚的书画作品不多,亦不传世, 大约只是文人晚年的自娱之作.其余,都是为友人的题画诗.如《题王学士画竹》:"媚媚銮坡 上,高枝不可攀.夜深风月静,分影到人间."确实是诗画相映的绝妙意境.后人评价陈诚"词 令工也,风雅裕也",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人老易怀旧,陈诚《居休遗稿》亦不能免.但这类怀旧诗很少凄凉感伤,反呈一种少年壮志 气概,这恐怕与他一生的经历有关.如《寄吏部王尚书》: 忆别京华三十春,当时冠盖总情亲.祗今林下相思处,白首知心有几人.编简初停 按牍劳,又酬知己费嗟毫.大冲不叙三都赋,那得东京纸价高. 这位王尚书,应为正统年间作过吏部尚书兼国史总裁的王直.他是陈诚的同乡,江 西泰和人.陈 诚《竹山文集》编就,王直曾为之作序.虽一在朝一在野,但私交看来是不错的.当时王直的年 龄也不小了,故云"白首知心有几人."是老朋友了. 扬州还有一位"张给事",是陈诚西使时的同行伙伴.据下文永乐皇帝致沙哈鲁的国书,可 能就是张扶.陈诚在《寄杨州张给事》一诗中说:"昔年曾共驾轺车,异域驱驰十余载."是回顾 他与张给事屡使西域的共事经历.次则说自己蒙圣思"赐归林壑",过着渔樵归隐的闲适生活. 再次表别后的思念之情.毕竟,西使的共同经历,在彼此的一生中,留下了深深的回昧. 陈诚的《居休诗》中,还保留了他早年奉使安南的一些诗篇.也许,这里有他当年的归作. 如《宿安南丘温县》: 使车连夕驻丘温,东道殷勤礼意敦.炬燕榄油香满座,酒封蕉叶绿盈樽.啼蛰聒耳 春声切,毒雾绕空夜色昏.父老拳拳重译问.柢今圣德溢乾坤. 由诗中可知,陈诚奉使安南,交涉丘温县的领土归属纠纷时,曾在丘温县驻留过多日,以便 考察现状,志乘,为与安南交涉思明府五县的领土归属问题,作过充分的准备.所以,后到安 ?曾柴《逸老堂记》.见《竹山文集》外编卷2. ? 2O? 陈诚家世生平考述 南,能在《与安南辩明丘温地界书》中,引经据典,言之有据.诗中弥漫的是一种南国风情.另 一 首《安南女》则描绘了安南少女特有的梳妆:"楼叶槟榔染齿唇,短袍叙袂当衫裙,生来总不 知簪履,足跣头童老此身." 陈诚居休的三十余年间,并非不出闯门.他不时出游,与友人倘佯于名山大川,把酒登临, 寄情山水.杨富学,曾采堂访获的陈诚家谱资料中,就有《竹山文集》未收的这类题材的诗作若 干首.《竹山文集》结集于明英宗正统年间,如以王直作序的正统十二年(1448年)为最后付梓 时间,那么,这些逸诗当为陈诚正统十二年(1448年)至天顺二年(1458年)的诗作.亦即说. 是陈诚在83岁至93岁去世十年间的诗作.因此,为《竹山文集》漏收. 从这些诗作中看,他不仅出游过吉安一带的名山胜迹(见《同友游石莲》》《重游青原山》 等),而且去过南昌,游览滕王阁,其《乙酉重游滕王阁》即为游览之作.甚至,他还远去杭州, 观看西湖的龙舟比赛.他在《西湖午日观舟》中写道:"橹声摇碎孤忠影,渡竞争传千古忧."毕 竟是人到暮年,西湖竞舟也激发不了他的任何豪情壮志,心境是十分低调的. 陈诚晚年的家居日子并不省心,他在《年老感怀》中诉说道: 事欲为人愧老颜,嫌劳偏不获安闲.全无学问功难用,尚有儿孙债未还.硕纵为田 多恶岁,花虽想艳是冬山.何时谢却人门傍,自在家园茶树间. 老且老矣,然"嫌劳偏不获安闲",人事,家事不时冲击困绕着他的居休生活.连年歉收,岁用 不敷,一大家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儿孙债"句未详所指,但总是他的一个心理包袱."人们傍" 之"傍"应为"谤",陈诚晚年家居生活的环境并不平静.《年老感怀》就是他欲安居晚年而又不 能的真实写照. 八 天顺元年(1457年),九十二岁高龄的陈诚,被再次起复任用,命为光禄寺右通政.次年 (1458年),即卒于任. 陈诚于天顺元年(1457年)的最后一次起用,书于宣德八年(1433年)的陈诚《历官事迹》 自然失载.仅见于《陈氏家谱》?及《国榷》天顺二年(1458年)八月乙丑"署光禄寺事右通政 陈诚卒"的记载.应是可靠的.杨富学,曾采堂调查到《陈氏家谱》中陈诚《竹山文集》失载的 逸诗中,就有陈诚的《到任有作》: 到此英雄虽白头,衣冠参拜也风流.西河席没圣人慰,东鲁堂开君子游.群望春风 送缕絮,均沿化雨换轻裘.胡州小效今朝用,他日还期布政游.? 从诗中看,"英雄白头"而"衣冠参拜",陈诚显然不是一个虚衔.由江西再赴北京,"他日还期 布政游",仍想外放走一走. 陈诚在九十二岁高龄时重新起用,恐与"南宫复辟"有关. "土木之败"被瓦剌也先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送回后禁锢"南宫"七年.天顺元年(1457 ?杨富学,曾采堂: ?杨富学,曾采堂: 《陈诚史料的新发现》. 《陈诚史料的新发现》. ?21? 《西域研究》2005年第l期 年)以"夺门之变"重新上台.拥立英宗的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又在朝廷大肆杀戮清 洗,杀害爱国忠士于谦等人,"榜示谦党人示天下",?造成中枢空虚.九十二岁高龄 的陈诚竞至 重新起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明王朝当时政治的昏暗腐败. 天顺二年(1458年),陈诚走完了他的一生,卒于光禄寺右通政任上,享年九十三岁. 陈诚晚年曾作《自述画像赞》云: 藐焉一驱,腰金纡银.人谓其实,我知其虚.初无超卓之气岸,徒有迂阔之规模. 语文章则疏浅之学,较事业亦庸禄之辈.既不愧又不怍,又谁毁而谁誉噫.没世之后, 使乡里称为善人足矣,岂敢谓杰然者欤! 这篇内心自白,是自己对一生的,也是他人生观的直率真情流露.英雄迟暮,他 对"谁 毁","谁誉"已不在乎,文章,事业,不过尔尔,只要"使乡里称为善人足矣".昔日辉煌,不 过是过眼烟云,"岂敢为杰然者欤!" 九 陈诚的着述,《明史?艺文志》仅着录《西域行程记》二卷.?清修《四库全书》,着录二 种:"《使西域记》二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竹山文集》(江西巡抚采进本)?."黄虞稷《千 顷堂书目》着录:"陈诚《西域行程记》三卷."?吴骞《拜经楼藏书题跋记》着录:"陈诚《奉 使西域行程记》三卷."@ 《明史?艺文志》着录的"《西域行程记》二卷",《四库全书总目》着录的"《使西域记》二 卷",当为传世的《西域行程记》和《西域番国志》,应无问题.但《千顷堂书目》,《拜经楼藏书 题跋记》皆作"三卷".原书迄今不复得见,不好遽定.推测"三卷本"中,可能增加了陈诚的 《狮子赋》一种.毕竟,《狮子赋》也是陈诚奉使西域的一个副产品,收入《使西域记》中是有理 由的. 但在杨富学,曾采堂调查所获的《陈氏家谱》中,又出现了"《西域文集》十余卷梓 行传世" 的记载?.此《西域文集》未见于任何着录,也无人见到"梓行传世"之本,恐怕永远 是个谜 了. ?《明通鉴》卷27. ?见《明史》卷97《艺文志地理类》. ?见《四库全书总目》卷64《史部?传记类存目》. ?见《四库全书总目》卷175《集部?别集类存目》. ?见《千顷堂书目》卷8. ?见《拜经楼藏书题跋记》卷2. ?见《陈诚史料的新发现》. ? 22?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历史学系) 责任编辑:刘国防 责任校对:陈霞
/
本文档为【【doc】陈诚家世生平考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