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现代杞人的“自我之旅”——解读师陀的《夏侯杞》

2017-12-22 16页 doc 33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0251

暂无简介

举报
现代杞人的“自我之旅”——解读师陀的《夏侯杞》现代杞人的“自我之旅”——解读师陀的《夏侯杞》 现代杞人的“自我之旅”——解读师陀的《夏 侯杞》 第39卷第2期 2OO6年4月 江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Ji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ol_39No.2 Apr.2006 现代杞人的"自我之旅" —— 解读师陀的《夏侯杞》 卢建红 (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摘要:可能是由于未单独结集出版的原因,师陀的散文诗集《夏候杞》长期未被研究者注意.这部专注于 内心...
现代杞人的“自我之旅”——解读师陀的《夏侯杞》
现代杞人的“自我之旅”——解读师陀的《夏侯杞》 现代杞人的“自我之旅”——解读师陀的《夏 侯杞》 第39卷第2期 2OO6年4月 江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Ji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ol_39No.2 Apr.2006 现代杞人的"自我之旅" —— 解读师陀的《夏侯杞》 卢建红 (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摘要:可能是由于未单独结集出版的原因,师陀的散文诗集《夏候杞》长期未被研究者注意.这部专注于 内心的自省式作品,以"我"("你","他")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切八人性,生命,爱,童年,家因等主题,凸现出夏 候杞——这位现代杞人的内心旅程.它不仅是师陀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露,也是作家探寻自我,建构自 我的尝试.因此《夏候杞》对于师陀,正如《野草》之于鲁迅,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师陀;《夏侯杞》;自我之旅 中图分类号:[2O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79(2006)02.0060-05 Serf—-JourneyofModernQiren IJI】Jian—hong (DepartmentofHumanity,GuangdongCommercialCortege,Guangzhou.Guangdong510 320,China) Abstract:Shituo'sproseXiahouqicertredon"I"("you","He"),itconnectedtohumanity,life, love,childhood,homelandandshowsamodemQiren'sinnerjourney.Itisnotonlytheexpressi onofShi- tuo'sspiritualandfeelingworld,butalsothetryofauthor'sresearchingandconstructingself.S o,X/a— houqiisofuniqueandmomentoussignificanceforShituo.asYecaoforl_uxun. Keywords:Shituo;Xiahouqi;self-joumey 一 ,关于《夏侯杞》 在写于1980年的《(芦焚散文选集)序言》中,师陀提到《夏侯杞》的写作:"《夏侯杞》用康了斋这个笔 名,最初陆续发表于《文汇报》副刊《世纪风》"(时间是1938年秋天至1939年4月间).到最末一篇《苦 柳》写完,距最初的写作已近十年,"因为今天已无重印的必要",所以在《芦焚散文选集》中只选了《夏侯 杞》中的17篇.llj(P488)2004年出版的《师陀全集》将《夏侯杞》作为散文诗收在第3卷(下)(散文,诗歌) 中,共收入散文诗28篇,由师陀生前编定. 查《师陀全集》第5卷中的《师陀着作年表》,提及《夏侯杞》的篇目22篇.其中,注明出版日期和刊 物的有12篇,分别是1939年春《文汇报》的《夏侯杞》,1944年3月1日《万象》(第3年第9期)上的《夏侯 杞》(包括四个单篇《善恶》,《童心》,《戒言》,《一个自私的人》),1944年8月1日《万象》(第4年第2期) 上的《夏侯杞》(包括《坟》,《座右铭》,《爱》,《老营》,《完了》(即《哀荣》)5个单篇),1945年6月1日发表 于《文艺春秋》丛刊之四《朝雾》的《夏侯杞》之《笑与泪》,《慈善家》两篇;仅注明写作日期的有《纸花》 收稿日期:2006—02—2o 作者简介:卢建红(1968一),男,江西新干人,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讲师,中山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 第2期卢建红现代杞人的"自我之旅"61 (1940.10.12),《投机家》(1941.8.23),《作家先生》(1941.8.24),《镜子》(1941.8.30),《笔录》(1941.8. 30),《灯下》(1945.9.15),《那本老书》(1945),《天鹅》(约1945),《苦柳》(1947).《年表》中没有提及的7 篇是《健全》,《作家第二章》(1941.8.24),《生命》(1941.8.30),《人性》,《惆怅》,《卑下的人》,《死》(根据推 算,此7篇中应有两篇划归到《文汇报》上发表的《夏侯杞》题下). 从篇后注明的情况看,除了用"康了斋"署名,也用过"君西"(《天鹅》)的笔名.作者还提及《那本老 书》用的笔名是韩孤,并提到《万象》杂志刊登过两则《夏侯杞》,其中之一是《灯下》.„(P488)但笔者查 1941—1944年上半年的《万象》,没有发现《灯下》,钱理群先生在《(万象)杂志中的师陀的长篇小说(荒 野)》一文中列举1943—1945年《万象》杂志上师陀的创作时也没有《灯下》,所以可能是作者将《灯》误记 为《灯下》之故(他提到的"两则"之另一则可能是《邮差先生》).钱理群在同文中也指出《灯》和《邮差先 生》(包括两次刊出的《夏侯杞》9章)在《万象》上都是以"散文"的名义发表的.J它们分别载于《万象》第 3年第l期(署名韩孤)和第7期(署名芦焚,目录中误为高岑),后收入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 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夏侯杞》的写作时间跨度长,笔名不一,发表刊物不一,可以说是断断续续 写成的,带有某种随笔的味道,很难说作家一开始就是抱着一个特定的主题去构思的,也可能是后来的 写作并没有按照最初的设想来进行.根据现在的了解,28篇中,真正列在《夏侯杞》题下的最多13篇, 把28篇归结到一个总题下是作者事后的编辑.从这里我们可以提出的问题是:师陀为什么将这28篇 散文诗归结到《夏侯杞》的名下,并且没有按照写作的先后顺序来编排? 也许是由于上述原因,加上没有单独结集出版,所以《夏侯杞》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关注,解放后师陀 散文的研究者也几乎不提这部作品.就笔者所见,只看到《新文学史料))2005年第2期上海天野的一篇 《师陀的诗与诗论》中,用40(K)字左右的篇幅专门论述《夏侯杞》.文章解读了《夏侯杞》几个单篇的主 题,称夏侯杞是贯穿性的抒情主人公,作品"采用第一人称的对话与独语的体式","善于设喻","诗作融 抒情性,议论性与描述性于一体,既有散文的舒展,又有诗的凝练„„","包含着师陀丰富的生命信息", "这部散文诗的文学史价值是不应低估的". 在笔者看来,这部《夏侯杞》之于师陀,正如《野草》之于鲁迅,《空山灵雨》之于许地山,《画梦录》之于 何其芳,《烛虚》之于沈从文.作为一个现代作家,师陀是较少谈论自己和自己的创作的,所以作家内在 的精神世界让我们难于把握,而夏侯杞——这位现代杞人(师陀的故乡是河南杞县)正是在《夏侯杞》中 袒露出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相信这也是作家的内心世界.其次,是这部作品的形式的创新.在这 之前,我们有鲁迅的"自言自语",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闲话风",何其芳为代表的"独语",同时期则 有张爱玲的"私语",沈从文的"沉思".把《夏侯杞》放在这个网络中,仍可看出它的独特性. 二,夏侯杞与"你","我","他" 《夏侯杞》的独特首先来自它的叙述形式.夏侯杞是叙述人和人物"我",又是被叙述对象("你"和 "他").可以把《夏侯杞》中的叙述分为三种类型:我一他(他们);我一你;叙述人一他(夏侯杞). 我一他(他们):包括《健全》,《那本老书》,《卑下的人》,《善恶》,《慈善家》诸篇.这个"我"有时候以 "我们"的名义出现,"他"则是我之外的"他者". 《那本老书》从住我对面某家的两个小孩先念英文后念日文,家里来的年轻客人先唱日本歌,后唱 (抗战)胜利歌的现象,讽刺那些没有节操,只以一己之私为进退的人.结尾说:"我们这个民族几时才能 放弃那本老书,改个调子唱唱?"《卑下的人》从"吃面包没有白塔油还成?"一句话推断出一类人的存在, 他们认定"一个人活着必须做官,刮钱,睡觉,生孩子,讨姨太太;穿袍子必须穿马褂;穿西装必须打领带; 旅行必须坐飞机;看戏只有看谭叫天;赵匡胤是生成的皇帝;满洲人注定该统治全中国近三百年;墨索里 尼是天生的黑衣宰相;洋车夫活该吃'外国火腿';强盗根本就是贼种!你怎么能让他知道世界上还有别 的?你怎么能让他知道人生在世需要工作,正义,理想?"-lJ(P689). 《善恶》,《慈善家》则把讽刺的矛头对准那些高高在上的施舍者,一针见血指出他们"做好事"是假, 62江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笠 借"好事"之名装点自己,放一笔债,将来好收加倍的利是真;《慈善家》中那位被媳妇,孙女,孙媳妇簇拥 的老太太像喂猴子一样丢给流落在外的孩子一块糖,可这猴子既没有欢欣雀跃,也没有俯首道谢,使施 主们的期待落了空."这是一件平常事.我不十分明白是怎样来的感情可是许多年 来,每逢想起那位 老太太像看一只初生的小狗似的说不尽的有趣神情,我总忍不住心头的厌恶.幸喜,谢天谢地!她老人 家不是作家,要不然她也许会写成文章拿去换稿费的".„(P702)这一类型中的"我"多以批判者,讽刺者 的面目出现,批判讽刺的对象是那些都市人:大人,先生,小姐,太太和有钱人.在"我"看来,他们是摆在 桌子上,窗台上,炉顶上,没有生命,没有香味,没有色泽,没有见过阳光,没有经过风霜雨露的纸花(《纸 花》).作为"他者"出现的都市人成为批判警示的对象,从反面凸显出"我"的存在和价值观. 我一你:这个"你"除了在《投机家》和《一个自私的人》中是被讽刺的"他者"外,大多是作为叙述人 "我"的另一半出现.在这种"我对你说"的方式中,有嘲讽:对那些自以为有恩于人,斤斤计较别人回报 的"恩主"(《一个自私的人》);有自勉:如《座右铭》中借"一个声音"提醒自己"你活着要为你自己负责,好 生记住——你为你的生命负责.然后你才知道培养你自己,爱惜你自己,善用你自己;你为你的人格负 责,然后你才会督励你自己,尊重你自己,反抗世上的一切罪恶,使自己不为不善";„(r'671)有自我审视: 在《作家先生》和《作家第二章》中,夏侯杞向他的作家朋友进言:"你活着的时候争取正义,追求理想,手 里拿着笔你随意安排,就像你是一位总督——尽由你!等到一只手将你的眼睛蒙起来,你便遇着一个大 悲剧."_1(P678)这只手就是时间之手,这历史上的永久胜利者,不管你是作家,还是投机家,都难逃它的 大网,所以不要视自己的写作为全世界."你写,你解释,自以为在世界之外创造一个世界,你写英雄写 的有声有色,写贞静的处女像玉簪花,可是你真懂什么是生命吗?"„1(P6so)这是对包括自己在内的生命 之渺小与卑微的感叹.所以"平凡人应该选择一条平凡道路,我们应该知道的是馒头的味道同蔬果的 味道,我们的责任是让生命穿过乱石,树林,并流过田野.如果我们的地位使我们感到不舒服,我们就将 这地位改变"-1(《笔录》).平凡的生命亦自有其美丽与庄严处,我们要做的是将生命诚实的度过,远 离那些骄傲或自命不凡者(《戒言》).一种自审和辩难意识贯穿在自言自语式的独白中. 叙述人一夏侯杞:包括《灯下》,《童心》,《爱》,《惆怅》,《坟》,《哀荣》,《老营》等篇.焦点在夏侯杞的 生与死的体验,对爱与童心的感悟上.从《灯下》到《老营》,了夏侯杞从生到死的一个人生轮回.对 于夏侯杞,童年的时光是一个美好的梦."外面是寒冷的,灯光照着他睡熟了的脸,他母亲坐在他身旁, 屋子里却充满了希望,幻象和温暖„„可是这梦真长,当他一觉醒来,他已经一个人被留在这个冷的满 目苍凉的世界上了."-1(P670)(坟》则借一个风水先生之口,预言夏侯杞的漂泊命运:"他将因此历尽风 尘,受尽苦楚."终于,流落四方的夏侯杞,像那位被人嘲笑的西班牙穷骑士堂吉诃德,回到他的老营—— 他的故土,在那里他回忆他的如梦人生:"在我们追寻的时候,一切虚构的幻象都是真实的,不能更可靠 的.而夏侯杞却回到了他生活过的故土.他寻觅的是他小时候曾经在里面洗澡的水塘,他端午节曾经 采过百草的土坡,他曾爬上去过的老弯腰树,他在后园里栽的小树„„还有什么比这些更真实?可是又 有什么比这真实更空虚,更增人惆怅?"„(P709)在这漫长的梦中,最经常忆起的仍 旧是童年.《惆怅》从 夹在书中的一张记录着童心痕迹的枯黄纸片,感叹童年的失落;成年的夏侯杞因童心未泯扮演起小甲虫 的牧人,随即又因这小孩子的游戏被窥破而害羞(《童心》).失落童心的夏侯杞成为世界上的孤独者,在 这个"蝴蝶与金盏花相戏,蚂蚁同青甲虫争攘,各生其生乐其乐"的世界上,"夏侯杞却是谁也不关心的孤 独一个人".(《爱》) 这个叙述人一方面站在一个全知的上帝般的高度观照夏侯杞的前世今生,展示出他复杂的内心世 界,另一方面从叙述中充满的温情,怜惜和感叹我们又不难发现他与夏侯杞之问的重合面:同是芸芸众 生中的一员,都要面对时间的磨折,体验漂泊,失落和孤独的滋味. 三,夏侯杞是谁? 虽然采取了不同的叙述形式,但它们围绕的中心却只有一个:夏侯杞(或"我„'你","他").《夏侯 第2期卢建红现代杞人的"自我之旅"63 杞》的主人公就是夏侯杞,他既是主人公又是叙述人,也是被叙述对象,还是对话者和听众.每一种角色 都只呈现了夏侯杞的一个内在方面,一个精神的和情感的侧面,不同的角度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大致 窥见一个较立体的夏侯杞了. 这是一个漂泊者和怀乡病患者.第一篇《灯下》就预告了夏侯杞的命运:"一个人被留在这个冷的满 目苍凉的世界上了".《坟》更宣告了夏侯杞"历尽风尘,受尽苦楚"的命运.从此这个无家可归者就走在 寻觅家园的路上.他漂?白到都市,却不把都市当作自己的家.他瞧不起苍白,虚伪的都市人(《纸花》), 厌恶都市人的伪善(《善恶》,《慈善家》),愚蠢(《卑下的人》),自私(《一个自私的人》,《投机家》)和无节操 (《那本老书》).在他看来,"他们没有信仰",是正牌的"现实主义者","如果对自己有利,他们便以杀父 的人为父,以欺嫂的人为兄",他们"拿徽章规定人的高下,犹之乎军队以肩章分别等级"(《苦柳》).这是 一 座罪恶之城,对于这城他永远是异乡人.因此他念念不忘他的起源地和童年(《童心》,《惆怅》),死也 要死于故土(《老营》,《哀荣》),并把死视为回到外祖母的家. 这是一个生命的热爱者,体验者和悲悯者.爱首先根于对人性的理解.《人性》一篇借我的朋友的 遭遇指出那些简单愚昧的人,"即使他们骂了你,即使他们做了许多错事和蠢事,有时候你也觉得他们比 精明人可爱".他们也许粗丑,愚笨,但往往因为简单原始而显得本色真实.而埋首书斋,两耳不闻窗外 事的作家却往往和生活脱了节,就像《掠影记》中的那个都市知识者西方楚,一方面追求所谓永恒的人 性,一方面却往往忽略了身边最真实的生命.因此真正值得重视的是生活与生命.这生命不是英雄伟 人的高贵形态,而是凡夫俗子的生活状态."与其活着浪费生命,你便应该去做强盗,将生命利用到最大 限度.每经过一次危险,你等于白拾一个,譬如别人活了一生,你却活了无数生;倘使它碎了,你曾真正 活过,于你并没有损失."[(WSO)而所谓的"爱",就是一种基于人性理解之上的博爱,"我"并非基督徒并 不妨碍我理解"爱在神即在"这句基督箴言(《爱》).因为有包容性的爱,夏侯杞头发已白而童心未泯 (《童心》,《惆怅》),并快乐着别人的快乐;因为明了人性的不完善,深昧人性的复 杂和生命的多舛,所以 他能身体力行,承担起生活的苦役,而呈给别人以笑脸(《笑与泪》).这样当生命临近终点,"人生所有的 香味业已全在我们心里",我们才会视死如归,"我们快乐的等待着,犹之乎我们小时候准备到外祖母家 去,快乐的等着穿上新衣"(《死》). 一 个先知和预言者.夏侯杞站在芸芸众生中,审视自己的渺小与盲视,警省自己不要脱离众生,远 离生活,是一个自我者.但他又超越众人之上,扮演一个先知和预言者的角色.他从小青虫的命悬 一 丝悟出我们的深渊处境,而"好就好在我们看不见我们所处的地位"(《生命》);在《镜子》中,他指出我 们永远只愿看见自己的优点,所以"上天降福我们,我们少生一只能够看见自己的眼",让我们感觉良好; 在《醉语》中,他叫喊:"全世界的人,尤其你们——东方人","当你们说'古时候',你是想什么都不做;当 你们说'我们那时候',你是像一个债主希望从你们的子孙得到加倍的利息."[(P696)而最凄厉的预言来 自《夏侯杞》的最后一篇《天鹅》: 很久很久以前.我在童年的哀愁中,看见一个童子的魂灵,从遥远的古代起就在哑着的大地上 游荡,在夜的旷野上呼喊: "白色的天鹅已经被杀死了.那宝玉般红的红的血,已经流到它素白的胸脯上." "我一语不发的倾听着,正像你一样的听着:一年,两年,直到现在,我慢慢老起来了.令人不解 的是那呼声也一年,两年„„渐渐的更加强烈."【lJ(P711) 这孩子似的声音是只有具备那纯洁的眼的儿童才能够听见."我"于是成了天鹅绝 唱的倾听者和传递 者,有如《圣经》中的先知耶米利,为时代也为自己唱出哀歌.这听起来像一个故事,更像一则寓言,但它 落脚在现实的土壤上,无疑是夏侯杞所处时代的寓言:在一个"天鹅已死"的时代,人将何去何从?这是 夏侯杞的问题,也是现代人的问题. 由此可见,《夏侯杞》以《灯下》主人公被孤零零抛在世界上始,以《天鹅》凄苦的寓言终,饶有深意. 它叙述了夏侯杞——一个现代游子从生到死的一生,却没有止于他的死,而以又一次的返回到童年作 江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OO6芷 结,暗示生命的再次循环,夏侯杞只是这循环中的一链.而《天鹅》的绝唱则揭示出现代人的普遍性处境 和命运:"天鹅"(一如西方语境中的"上帝")被杀死了,做一个现代人意味着什么?他如何确立自身的位 置? 这里我们看到作者师陀和这位现代杞人的一致之处,或者说师陀就是夏侯杞:一个漂泊的异乡人, 一 个还乡病患者,一个生命的体验者和以自我为对象的写作者.但夏侯杞又是《夏侯杞》的主人公,作家 师陀笔下的一个人物,这就使得作家能站在一定的距离之外来描述这个"我".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把《夏侯杞》理解为一个质疑自我,探寻自我和建构自我的文本.它给我们展 示出一个人,一个现代人的内在旅程.这个人一开始就被抛弃在世界上,独自踏上漂泊之路,最末《天 鹅》中的的悲音缭绕赋予这现代人的"自我之旅"以悲剧性的底色.作为寓言的倾听者和传递者,"我知 道并没有人懂得我,恰如我的不懂得它一般",则暗示出这个自我的孤独处境和未完成性.所以《夏侯 杞》是作者从内面探寻现代自我的一次尝试,它涉及生命,爱,童年,家园,人性等与自我密切相关的话 题,?这些话题似乎与写作的战争年代没有直接的关联(《那本老书》除外),它专注于一己之内心世界, 尝试在动荡的年代为自身定位.而正是这种距离感带给散文诗一种沉思的气质,它沉思的对象不是抽 象的美和生命形式(这是沈从文《烛虚》的关注点),而是自身的人生轨迹和思想,情感片段. 而这一切又是通过叙事和抒情这种"话语形式"来实现的.其中既有辩论性的"自言自语",又有内 省式的"私语"和沉思式的"独语".只是在《夏侯杞》中,自语,私语和独语都是对话,是"我"与"我"与 "你"与"他(他们)的对话的一种方式.这是它与《画梦录》的"独语"的区别所在.《画梦录》建构的是一 个自足的,自我指涉性的封闭世界,而《夏侯杞》的对话性使得"我"的世界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对话中有 自我认同,更有自我质疑与驳诘,显示出这个"自我"的内在矛盾性和复杂性:既追求快乐又天生忧患,既 冷静犀利又多愁善感,既想融入众生却又自我疏离.最大的矛盾也许在于,"我"深知写作的虚妄与耗费 生命,却又不能不勉力为之——"我"正是通过写作才得以建构起来.而散文诗这种最属己的,片断式的 文体,其跨边界的模糊性(既是叙事的散文,又是抒情的诗)无疑为不确定的自我探寻提供了一条很好的 路径.这种非连续性的表达方式与未完成的,断裂的现代自我形成一种同构关系,这一点使它与鲁迅的 《野草》有着更多本质性的相似.因此正如《野草》,《夏侯杞》作为一个现代性 的文本,不仅对于师陀,而 且对于现代文学的创作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师陀.师陀全集:第3卷(下)[z].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OO4. [2]钱理群.《万象》杂志中的师陀的长篇小说《荒野》[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3) (责任编辑:言之) ... 咝厶舶是.1981竽燕民鉴的《芦苤壮衰避篡》蚌的《巽侯杞》J7篇集中展示的是一个批判性和讽刺性的主人公,落鎏的型些篇目如《作家第二章》 , 《生命》,《童心》,《爱》,《人性》,《死》,《老营》,《天鹅》痢豆岽出王人精和和倍感_世界吊蘧莲
/
本文档为【现代杞人的“自我之旅”——解读师陀的《夏侯杞》】,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