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新闻总入夷坚志——蒲松龄的另类“孤愤”

新闻总入夷坚志——蒲松龄的另类“孤愤”

2018-12-28 7页 doc 20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新闻总入夷坚志——蒲松龄的另类“孤愤”新闻总入夷坚志——蒲松龄的另类“孤愤” 新闻总入夷坚志——蒲松龄的另类“孤愤” ? 蒲松龄生平研究? 文章编号:1002.3712(2005)02.0005?06 新闻总入夷坚志 蒲松龄的另类"孤愤" 董毅 (北京法播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北京100080) 摘要:把"感愤诗"和"新闻总入夷坚志","恨不休"与明清易代 之际的普遍精神现象联系起来看,有助于理解蒲松龄的另类"孤 愤".对时代真实故事的铺衍,是寄托蒲松龄及同时代人被压抑的 并借助浪漫的传奇加以宣泄的一种方式. 愤慨, 关键词:蒲松龄;新闻;实事;夷坚志...
新闻总入夷坚志——蒲松龄的另类“孤愤”
新闻总入夷坚志——蒲松龄的另类“孤愤” 新闻总入夷坚志——蒲松龄的另类“孤愤” ? 蒲松龄生平研究? 文章编号:1002.3712(2005)02.0005?06 新闻总入夷坚志 蒲松龄的另类"孤愤" 董毅 (北京法播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北京100080) 摘要:把"感愤诗"和"新闻总入夷坚志","恨不休"与明清易代 之际的普遍精神现象联系起来看,有助于理解蒲松龄的另类"孤 愤".对时代真实的铺衍,是寄托蒲松龄及同时代人被压抑的 并借助浪漫的传奇加以宣泄的一种方式. 愤慨, 关键词:蒲松龄;新闻;实事;夷坚志;隐喻;孤愤 中图分类号:1207.41文献标识码:A 《公孙九娘》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文章开头写到:"于七 一 案,连坐被诛者,栖霞,莱阳两县最多.一日俘数百人,尽戮于演 武场中.碧血满地,白骨撑天.上官慈悲,捐给棺木,济城工肆,材 木一空.""于七一案",据《莱阳县志》卷末"兵革"条载:"今锯 齿山前,有村日'血濯亭'.省城南关有荒冢日'栖莱里'." "坟兆万接,迷目榛荒"的坟苑,确实令人毛骨悚然,鬼怪的 联想也就由于心中的恐惧和悲伤自然生成.《公孙九娘》一文中 男女主人公的人鬼之恋,是由男主人公莱阳生死去的外甥女牵线 而成就的.莱阳生怕鬼,见到跟活着一个模样的甥女,亲缘之情就 收稿日期:2005-03-16 作者简介:董毅(1972一),男,山东淄博人,中文学士,法学硕士,现任北京法播 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5 战胜了阴阳之隔.随着与公孙九娘爱情的升华,鬼域甚至成了莱 阳生的极乐世界.但阴阳之隔已成事实,莱阳生最后迷惘而零乱 的脚步和公孙九娘若隐若现亦真亦幻的遗物,令人怅惋不已.作 者还使用了"一吟三叹"的笔法来突出清兵血腥屠杀的残酷:开 头交待过屠杀之惨烈后,又在莱阳生见到甥女的时候,重复这个 母题,甥女"俘至济南,闻父被刑,惊恸而绝";第二次是在公孙九 娘新婚之夜,回忆当日情状,"初,九娘母子,原解赴都.至郡,母不 堪困苦死,九娘亦自刭";第三次是在公孙九娘的诗中,"忽启镂 金箱里看,血腥犹染旧罗裙".这样在阅读中,血淋淋的现实不停 地撩拨着人们心头沉痛的哀亡之思.这则取材于明末清初山东地 区发生的真实事件的传说故事,生动地传达了因为社会变动和时 人乱离而造成的悲伤和恐惧,并通过故事中阴阳的交流而释放了 这种郁结.《聊斋志异》中类似故事都有这种巫术般的神奇功能. 对时代真实故事的铺衍,是寄托蒲松龄及同时代人被压抑的 愤慨,并借助浪漫的传奇加以宣泄的一种方式.蒲松龄在他的感 愤诗中对于这种写作和其背后的愤慨有一个恰到好处的注脚: 新闻总入夷坚志,斗酒难消磊块愁. 尚有孙阳怜瘦骨,欲从元石葬荒丘. 北邙芳草年年绿,碧血青磷恨不休! "新闻"虽不能说是对事实的及时和如实的反映,却是作者 听到的,那个时代里发生的,经过讹变流传的故事.它具有当时当 地耳闻目见的真实性,新鲜而独特,也有传说故事添油加醋的不 稳定性,多缘饰而矜奇.它既有现实的依据,又不局限于现实.《聊 斋志异》中的《盗户》就是由顺治初年山东南部滕峄地区爆发的 一 起农民起义铺衍而成,地方官对反叛者无能为力,只好安抚, 以至于"曲意而左袒之",所以社会上被判罪的人常常冒充"盗 户".以这个"新闻"为主体,作者只是在文章末尾笔锋一转,让狐 狸精情急之中声称"我盗户也",令人哑然失笑之余,不禁对此事 有了更形象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 6 在中国文学史上,由于史传文学的发达,"新闻"只好潜藏到 "夷坚志"之类的异书中.一方面,小说作为叙事文学的重要体裁 长期以来备受冷落.而史传纪实的传统,也使得虚构与幻想几无 立足之地.这种历史癖,还使得作家往往厚古薄今,"多托往事而 避近闻".另一方面,唐人传奇,宋元话本的文学成就却主要体现 在那些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中,而且深受社会欢迎的也是面向现 实的"新闻"和"近闻",比如宋元话本中关于"铁骑儿"(战 争),"银字儿"(商贸),"红粉儿"(女性)的题材最受欢迎.可 见,不避现实,反映时代新问题的作品更有丰腴的生存土壤和广 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夷坚志》,《虞初新志》这种涉及荒诞奇异 的作品,反而更加自由,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真实.而这些志怪 异书的作者又往往别有怀抱,"任诞矜奇,率皆实事".当然,这里 所谓的"实事",包括植根现实,反映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加工修 饰过的故事,所以要区分是间接反映现实,还是直接反映现实.像 《聊斋志异》这样写神仙狐鬼,奇人异行,多是"寓真于诞",与纯 粹的现实主义作品不同.它整体上仍然是神怪故事,源于想象,却 经过作者的加工,给它添上了现实的元素,以致于详尽人情,平易 近人.这种间接反映现实的笔法,可以说是神奇故事的人情化.而 主动把"新闻"纳入"夷坚志"以透露真实信息,就可以说是人情 故事的神奇化.把现实题材,真实的社会和人生,变幻为神奇的故 事,是《聊斋志异》故事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聊斋志异》故事中来自明末清初大乱离,大苦难背景的占 全书比重很大,而其中又以明清易代之际作者故乡山东地区的故 事比较突出.如《公孙九娘》就是这样的典型,另外有《林四娘》, 《野狗》,《鬼哭》,《鬼吏》,《乱离》,《三朝元老》,《张氏妇》, 《商三官》,《张鸿渐》《金和尚》等等.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 真实事件的痕迹,这就是可称之为"新闻"的重要信息: 于七之乱,杀人如麻.(《野狗》) 未几,北兵至,屠济南,扛尸百万.(《鬼吏》) 7 甲寅岁,三藩作反,南征之士,养马兖郡,鸡犬庐舍一空, 妇女皆被淫污.(《张氏妇》) 《林四娘》的故事在当时也有广泛的传闻,就是关于陈宝钥 这位死于清兵屠杀之时青州衡王府的宫人的传说,实有其人,其 事.王士稹《池北偶谈》,林云铭《林四娘》等也记载了她的事迹. 《聊斋志异》写她的幽愤,"谈及式微之际,则哽咽不能成泣",她 所唱的"亡国之音"直抵人们心灵深处的伤痛,麻木不仁的人也 不能无动于衷.林四娘慷慨赴死,悲壮瑰丽,以致于人们幻想她在 阴间对于自己的死和国家民族的沦亡也不能释怀,其实这也是所 有死者和生者共同的声音.那是因为她代了一种普遍的情感, 是一个哀亡的象征,而哀亡恰恰是那个时代最沉重最有力的声 音.她背后寄寓着民族的惨败和屈辱与江山易代的伤逝和遗憾. 虽然蒲松龄不是明王朝的遗老,时代赋予他的精神特质却使 他像同时代的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无法摆脱这样民族的屈辱和集 体的遗憾.清兵令人发指的屠杀,加上清王朝剃发的野蛮,"文 字狱"的沉重枷锁,这些"碧血青磷"一般恐怖的现实,不能不令 他"恨不休".这尚未抹去的血的记忆和强加于身上的屈辱以及 眼前的灾难,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受《聊斋志异》影响很大的 文言小说《夜谭随录》是满洲人和邦额的作品.其中有《陆水部》 一 文也像《林四娘》一样把当时历史人物的传闻拿来,加以想象 和幻化而成.这个故事记载了一个死于"文字狱"的真人陆生楠, 因为不慎于言而罹祸患.他能秉笔直录,文章也无所隐讳,可说是 当时同类书中的奇文.历史上的陆生楠以着《通鉴论》而遭清政 府的杀害,他也是清廷"文字狱"的一个牺牲者.和邦额以一个满 洲人的身份,对"文字狱"的受害者寄寓了深深的同情,可以想象 当时严酷的社会控制给人们生活带上的沉重枷锁和精神桎梏. 同时,蒲松龄还承担起作为时代精神代言人的义务,把社会 "新闻"纳入自己的小说,来传达民众的思想感情,委婉曲折地反 映他们所受的不公平待遇,这在那些揭露吏治黑暗的篇章中表现 8 很突出.而把时代"新闻"纳入小说,则在揭露满清统治者残杀和 蹂躏民众,以及透露出排满思想的作品中反映得最为明显,前面 所举《公孙九娘》即为佐证.愤满,排满是那个时代的精神主旋 律,也是蒲松龄的精神中时时绷紧的一根弦.但由于社会控制的 缘故,他只能借助时代"新闻"的真实加上想象的真实,以此宣泄 个人的愤慨和集体的郁结.借时代的"新闻"传达时代的声音,蒲 松龄以董狐之笔,史迁之才,加上屈原之忠,把这些全都寄托在 《聊斋志异》故事中了. 蒲松龄想表达的感情与社会允许表达的限度之间存在激烈 的矛盾,他能表达的方式与他所表达的之间也有着巨大裂 缝,而通过社会的声音,从民间流传的时代真实故事中传达自己 被压抑和扭曲的心灵,则是比较稳妥和可行的.《聊斋志异》中还 记下了讥讽洪承畴的《三朝元老》以及赞扬南明弘光朝廷将领黄 得功的《黄将军》.前者的鲜廉寡耻和不忠不义,后者的英勇刚正 和忠贞不渝,判然而别.只是他所处的时代客观上还不能给他一 个充分的条件,给他足够的新闻来源和真实的故事信息,让他来 铺衍"新闻"故事.他只好巧妙而迂回地施展自己的想象.《夜叉 国》里丑陋无比的夜叉也穿着清式的服装,而且还强调夜叉要戴 挂珠的风俗.众所周知,这是清朝宫廷服制,五品以上官员要戴挂 珠,这个细节很显然是讽刺清王朝的. 另一则更奇特的故事是《罗刹海市》,在野蛮,粗暴,丑陋的 罗刹国人看来,主人公无异于惊世骇俗的怪物,而不得不带上一 个奇丑的面具,这反倒赢得了高度的赞赏.这是一则寓言,那个主 人公就是蒲松龄的化身,他所处的社会就好比那个丑陋的罗刹 国,正常的人必须带上丑陋的面具才能被社会接纳.虽然他对此 是极其愤懑的,但也无力改变.所以他心中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 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孤独和无奈. 显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故事中饱含着满腹的愤懑和不 满,借狐鬼故事来鞭挞黑暗丑陋的现实,并把他的理想寄托在神 9 仙鬼魅的幻境中.这部书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无穷的想象,令 人难以释怀.这不仅仅是伟大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还因为其中凝 聚着深沉的精神力量和生命形式.他在《(聊斋志异)自志》中幽 愤地表白:"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吾前身耶?盖有漏根因,未 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茫茫六道,何可谓无其 理哉!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为裘, 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对于这种"孤愤",蒲松龄的孙子蒲立德在谈到蒲松龄的忘 年交朱缃对《聊斋志异》的评价时曾说:"公(指蒲松龄)之名在 当时,公之行着一世,公之文章播于士大夫之口,然生平意之所 托,以俟百世之知焉者,尤在《志异》一书.夫'志'以'异'名,不 知者谓是虞初,干宝之撰着也,否则黄州说鬼,拉杂而漫及之,以 资谈噱而已,不然则谓不平之鸣也;即知者,亦谓假神怪以示劝惩 焉,皆非知书者.而橡村先生(即朱缃)相赏之义则不然,谓夫屈 平无所诉其忠,而托之《离骚》,《天问》;蒙庄无所话其道,而托 之《逍遥游》;史迁无所抒其愤,而托之《货殖》,《游侠》;昌黎无 所摅其隐,而托之《毛颖》,《石鼎联句》.是其为文皆涉于荒怪, 僻而不典,或恢诡绝特而不经,甚切不免于流俗琐细,嘲笑姗侮, 而非其正,而不知其所托者如是,而其所以托者,则固别有在也." (《东谷文集?书(聊斋志异)朱刻卷后》) 《聊斋志异》不是奇谈怪闻以资谈噱,也不仅是不平之呜,也 不只为宣扬劝惩,而是抒发内心的忠,道,愤,隐,一个实在的生命 和真实心灵的哭诉.而蒲松龄"另有在"的"所以托",还不仅仅 是个体生命的"孤愤",而应归于他所代表的时代精神在心中的 凝结.把"感愤诗"和"新闻总人夷坚志","恨不休"与明清易代 之际的普遍精神现象联系起来看,有助于我们今天来理解蒲松龄 的"孤愤". 10 (责任编辑李汉举)
/
本文档为【新闻总入夷坚志——蒲松龄的另类“孤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