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陈璐老师论文

2017-11-22 6页 doc 18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陈璐老师论文陈璐老师论文 建立有中国特色失业保险制度的思考 陈璐讲师(南开大学博士) 【内容提要】随着体制转轨和失业人员的不断增加,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障制度已势在 必行。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失 业保险制度和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两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中的“稳定器”作用,从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失业保险制度的思路。 【 正 文 】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我国劳动就业体制的重 要内容。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朱总理提到三个“到位”,其中之一就是...
陈璐老师论文
陈璐老师论文 建立有中国特色失业保险的思考 陈璐讲师(南开大学博士) 【内容提要】随着体制转轨和失业人员的不断增加,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障制度已势在 必行。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失 业保险制度和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两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中的“稳定器”作用,从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失业保险制度的思路。 【 正 文 】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我国劳动就业体制的重 要内容。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朱总理提到三个“到位”,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已经 确立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鉴于此,适应市场 化就业模式的内在需要,进一步深化企业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就成为当前社会保障 制度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紧迫性 1997年中国经济成功地“软着陆”,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目标。但 是作为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的三个指标(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之一的失业率 却明显上升。如果把国有企业1500万至2000万下岗、待岗人员也计入失业人口之内, 那么当前中国城镇失业率大约在7%上下。有关专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失业 高峰已经到来(第一次失业高峰在1979年几十万知青返城时,第二次是在1989年至19 91年治理整顿中)。这并非危言耸听,对此必须严肃对待。 从失业原因分析,我国目前的失业矛盾主要有两类:隐蔽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1)隐蔽性失业。这是由于国有企业不能按照市场效率原则的要求,精简机构和人员, 实现劳动力要素和生产资料要素的优化组合,而有相当多的富余人员滞留在企业所致 。目前国有企业中隐性失业率达15%~30%,如果按1亿企业职工计算,富余人员总数就 达到1500万~3000万人。如此庞大的隐性失业队伍,本身就成为深化失业保险制度改 革的一大难题。(2)结构性失业。我国的结构性失业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经济结 构的调整,行业淘汰引起的失业;另一种是由于新技术的应用产生的失业。两者相比 ,前者占绝大多数。目前下岗职工多集中在老工业基地和传统行业,仅东北三省就有 下岗职工259万人,全国纺织、林业、兵工、地矿系统的下岗职工已分别占本行业职工 总数的18%、25.8%、23%和19%。 据劳动部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企业下岗职工累计已达1150多万人,对劳动力 供给造成了巨大压力。如果国家不能从短期和长期一套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 ,就业矛盾一旦尖锐化将会直接威胁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运行。这就给我国目前 尚待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的建设提出了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应当说,我国的失业保险从无到有,从不到相对规范,通过各方面的积极努 力,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近年来市场化进程中失业人口不断增加起到了“减震器”的 作用。但毋庸讳言,目前国内失业保险制度的建设及其效果与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要 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亟待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1.失业保险辐射面过窄。我国目前失业保险实施范围主要限于城镇从业人员,集 体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还未完全纳入,广大农村人口、事业单位 人员、机关干部基本上还未参加失业保险。这与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格局, 特别是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形成鲜明的反差,不能体现失业保险制度的社会性 特点。目前失业保险的重点是固定工和合同制工人,而广大临时工和自由职业者不被 纳入保险范围。这样就造成失业风险的作用对象错位,形成了“有险无保”和“有保 无险”并存的状况。失业保险的结构性缺陷,在目前表现为一方面失业者得不到保障 ,另一方面失业救济金又发不出去,从而造成了劳动者享受社会福利地位新的不平等 。 2.失业保险资金的筹措渠道单一。近年来,国家规定的失业保险资金筹措渠道是 国家财政和企业,各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有少数从劳动者个人身上筹集的,但总的 来说,企业和国家财政是失业保险资金筹措渠道中的绝大部分,显然这种资金负担方 式不尽合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劳动者个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其结果只能是 一方面使得企业和国家不堪重负,另一方面造成失业保险的发展缓慢。 3.失业保险资金支出结构不太合理。1995年全国共支出失业保险资金18.9亿元, 其中用于失业救济、促进再就业的15.1亿元,这就意味着尚有3.8亿元、占总支出20% 以上的失业保险资金支出并未用于失业救济等费用上。如果这3.8亿元的资金支出属于 管理费用,这笔费用是否太高,如果部分挪作他用,是否会严重影响失业保险事业的 正常发展。我们说无论哪一种情况,必然会形成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与使用的严重异化 ,从而不可避免地加剧供求之间的矛盾,使原本数量不足的失业保险基金的稳定与保 障功能难以有效地释放。 4.失业保险管理体制分散。多年来,我国的失业保险基金一直采取市、县分级统 筹管理的方式。这使得失业保险基金的积累陷入了一个怪圈:经济发达的地区企业效 益好,就业人员多,失业保险基金征收的多,而支出的少;经济落后的地区企业效益 不好,失业保险基金征收的也少,而失业人员多,支出的也多。由于失业保险基金的 统筹层次较低,各地在统筹和使用失业保险基金上的差异比较大,这种各自为政的状 况不利于统一制度和集中资金,也不能体现社会互济、风险共担的社会保险原则。 上述问题既有失业保险事业初创时期不完善之处,又有该制度内在的缺陷。因此 ,大力推进改革,建立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失业保险制度,就成为我们下一步的基 本任务。笔者认为,应从改革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两方面入 手,从我国实际出发,使新建立的失业保险制度具有中国自己的特点。 三、深化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的途径 1.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尽快把失业保险范围扩大到城镇全体职工,突破行业、 所有制限制,即从现在全民企业扩大到集体企业、中外合资、私营企业以及个体经营 者。由于集体、三资、私营企业的用人制度相对较为灵活,职业风险较大,因而失业 保险范围的扩大,可改变这些企业“有险无保”的状况,同时,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广 泛实行,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尽管职业相对稳定,也将难以完全避免失业问 题。因此逐步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纳入失业保险范围,将会充分地体现社 会主义制度的民主、平等,更好地促进失业保险制度的合理完善。 2.拓展失业保险的缴费渠道。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实行个人缴费。实行失业保险个 人缴费,一方面能增加个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能大大增加失业保险基金的 缴费数额,提高失业保险的保障能力。在失业保险基金的筹措方式上可实行社会统筹 与个人帐户的有机结合,将基本失业保险基金分为社会统筹失业基金与个人储蓄失业 基金。前者由政府与企业根据一定比例分摊,统一使用;后者由职工个人自主统筹, 所有权与使用权归个人。若上述两种失业保险基金互助互利,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功能 ,就有助于建立基本模式统一、保障水平有别的失业保险制度。 3.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基金使用和管理的制衡机制和监督机制。现行制度中失业保 险资金浪费严重,资金被挪用的情况十分惊人。同时,我国目前失业保险的储备基金 相当有限,而面临的形势又十分严峻。因此,各省市财政、审计、银行、劳动和工会 等部门参加的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委员会,应切实加强对基金筹集、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严格审批失业保险基金年度预算和年终决算,把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纳入国家财政 检查和审计部门的监督之下,做到专款专用,无论是原准备金还是其增殖部分都应全 部用于失业保障。 4.提高失业保险的社会统筹层次,建立统一的失业保险管理体制。目前,失业保 险基金统筹仅停留在县(市)一级层次上。由于范围小,层次低,因而不能抵御失业 风险。我认为,应将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逐步扩大到省、市一级,并建立省、市失 业保险统一管理体制,统一管理机构,规范失业保险费收取、支付标准,探索失业保 险基金保值增殖的可靠途径,提高失业保险机制抵御市场失业风险的能力,充分发挥 失业保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稳定器”作用。 应当指出,当前失业保险制度的重点应放在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上。再就 业功能是失业保险的基本功能之一,主要通过就业、就业介绍、生产自救等环节 支持和扶持下岗职工。1995年失业保险支出中用于转业训练、生产自救的两项支出总 和为4.9亿元,占总支出的27.4%。到1996年第三季度,全国已组织500多万失业人员和 企业富余职工参加再就业工程。其中有300多万人参加了职业指导,110万人参加了转 岗训练,451万人享受了失业救济,200万人得到了临时困难补助,组织近100万人开展 了生产自救,通过政策引导和就业服务使243万人实现了再就业。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 开各级政府的共同参与支持,也离不开失业保险机构和基金所起的作用。因此,我们 应当注重发挥失业保险基金的“输血”和“造血”功能,实施再就业工程;要注意培 育活跃的劳动力市场,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通过政策调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通 过开展就业培训,促进劳动力的转移,尽量减少失业。可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加强宣 传引导,促进下岗职工择业观念的转变,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失业人员,冲破传统观念 ,走出心理误区,改变有事无人干和有人无事干的局面。二是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以增大就业容量。三是组织失业职工开展生产 自救。对困难较大的企业失业职工,失业保险管理机构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在资 金、场地和税收方面支持和鼓励失业人员自愿组织起来就业或自谋职业,并将个人应 享受的失业救济金的部分或全部一次性给用工单位或个人,作为扶持生产经营的资金 。四是尽快健全培训网络和职业介绍网络,增大信息量,使下岗职工尽快找到新的岗 位并适应新岗位的技能要求。 【责任编辑】王峰(南开大学)
/
本文档为【陈璐老师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