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视路及瞳孔反射径路

视路及瞳孔反射径路

2017-11-13 4页 doc 14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732

暂无简介

举报
视路及瞳孔反射径路视路及瞳孔反射径路 视路 指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起,到大脑枕叶皮质视觉中枢为止的全部视觉神经冲动传递的径路。包括六个部分: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和视皮层。 一、视神经:视神经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出的120万无髓神经纤维轴突在眼球后极偏鼻侧聚集,形成的1.5mm的视盘,然后呈束状穿过巩膜筛板形成视神经,成为有髓的神经纤维轴突,经眼眶后部视神经孔进入颅内,两侧视神经在蝶鞍上方会合,形成视交叉。视神经无Schwannn细胞,所以损伤后不能再生。视盘是视神经纤维聚合成视神经的部位,其上无视细胞,在视野中形成生理盲点...
视路及瞳孔反射径路
视路及瞳孔反射径路 视路 指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起,到大脑枕叶皮质视觉中枢为止的全部视觉神经冲动传递的径路。包括六个部分: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和视皮层。 一、视神经:视神经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出的120万无髓神经纤维轴突在眼球后极偏鼻侧聚集,形成的1.5mm的视盘,然后呈束状穿过巩膜筛板形成视神经,成为有髓的神经纤维轴突,经眼眶后部视神经孔进入颅内,两侧视神经在蝶鞍上方会合,形成视交叉。视神经无Schwannn细胞,所以损伤后不能再生。视盘是视神经纤维聚合成视神经的部位,其上无视细胞,在视野中形成生理盲点。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全长约为50mm,分为四段,长度分别为:球内段:1mm;眶内段:25mm;管内段:9mm;颅内段:16mm。 1、眼内段:自视盘起至巩膜后孔出口处,长约1mm,直径在眼内1.5mm,筛板以后开始有髓鞘包裹,直径增加至3mm。筛板前神经发生变异时亦可有髓鞘包裹,眼底可见白色的有髓神经纤维。视网膜神经纤维穿出筛板后其在神经中的排列是:鼻侧上方纤维位于视神经的内上方,鼻侧下方纤维位于视神经的内下方,颞上纤维位于上方偏外处颞下纤维则位于下方偏外处。由于视网膜中央大血管占据了视神经的中心部位,因而黄斑纤维被挤在颞侧上、下方。在视神经离开眼球15mm后,由于视神经中央轴心部位已无视网膜中央血管,故黄斑纤维逐渐移至视神经轴心部位。 视神经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眼动脉,环绕视神经纤维束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来自颅内的软脑膜、蛛网膜和硬脑膜延续包绕着视神经前鞘膜至眼球后,髓鞘间隙与相应的颅内间隙相通,其中蛛网膜下隙亦充满脑脊液,颅内压力增高时,压力传至视盘可导致视盘水肿。 2、眶内段:自巩膜后孔至视神经管的眶口,长约25mm,呈S形弯曲,以利于眼球转动。 3、管内段:视神经通过颅骨视神经管的部分,长9mm,该段视神经与蝶窦、筛窦、上颌窦,甚至额窦的关系密切,因此可因鼻窦疾病导致视神经受累。 4、颅内段:由颅腔入口至视交叉,长约16mm。 二、视交叉:位于蝶鞍之上,前方与两侧视神经相连称视交叉前脚;后方与两侧视束相连,称视交叉后脚;中央部分称视交叉体部。视交叉称椭圆形,横径为12mm,前后径约为8mm,厚2~5mm。视交叉的下方为脑垂体,故垂体肿瘤向上发展时,可对视交叉产生压迫,产生不同的视野缺损。视交叉外被软脑膜包围,与鞍膈之间有脚间池相隔,前上方为大脑前动脉,后上方为第三脑室,两侧为颈动脉。 视交叉的神经纤维包括交叉和不交叉两组,来自视网膜鼻侧的纤维交叉至对侧,来自视网膜颞侧的纤维不交叉。来自视网膜上半部的交叉纤维居于视交叉视交叉上层,在同侧形成后膝,然后进入对侧视束;下半部的交叉纤维居于视交叉下层,在对侧形成前膝,进入对侧视束。来自视网膜上半部的不交叉纤维,居于视交叉同侧的内上方,下半部的不交叉纤维居于同侧外下方,进入同侧视束。黄斑部纤维也分为交叉和不交叉两组,分别进入对侧或同侧视束。(见71页图2~30). 三、视束:由视交叉向后的视路神经纤维称视束。视束长40~50mm。每一个视束包括来自同侧视网膜颞侧的不交叉纤维和对侧视网膜鼻侧的交叉纤维。不交叉纤维居于视束的背外侧,交叉纤维居于视束的腹内侧,黄斑纤维居于中央,后渐移至背部。 四、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属于间脑的一部分,位于大脑脚外侧,视丘枕的下外面。视束的视觉纤维止于外侧膝状体的节细胞,换神经元后进入视放射。在外侧膝状体中,黄斑纤维居于背侧,视网膜上半部纤维居于腹内侧,下半部纤维居于腹外侧。 五、视放射:视觉纤维自外侧膝状体发出后,组成视放射,其纤维向后通过内囊和豆状核的后下方,然后呈扇形分开,同时分成背侧、外侧及腹侧三束,其中前两束均经颞叶、顶叶髓质向后止于枕叶;腹侧束则先向前外方走向颞叶,绕过侧脑室下角前端,形成一凸面向外的meyer袢,再向后止于枕叶。视网膜黄斑纤维居于视放射中部,来自视网膜上方纤维居于背部,下方纤维居于腹部。交叉纤维与不交叉纤维混合在一起。 六、视皮层:此区位于两侧大脑枕叶后部内侧面的纹状区,即Brodmann第17区。此区被一个水平的距状裂分为上下两唇,全部视觉纤维中止于此,所以纹状区是视觉的最高中枢。每一侧半球的纹状区接受同侧眼颞侧及对侧眼鼻侧的视觉纤维。视网膜各部在纹状区各有一定的投影部位,视网膜上半部相关纤维止于距状裂上唇视网膜下半部相关纤维止于距状裂下唇,黄斑部相关纤维止于纹状区后极部。视网膜周边部纤维居于纹状区中部。交叉纤维终止于深内颗粒层,不交叉纤维终止于浅内颗粒层。 瞳孔反射径路 一、光反射:当光线照射一侧瞳孔,引起被照眼瞳孔缩小时,称为直接对光反射;而未被照射的对侧瞳孔也相应收缩,称为间接对光反射。反射径路分为传入经路和传出经路两部分。 传入经路:光反射纤维开始与视神经纤维伴行,至交叉亦分交叉纤维和不交叉纤维进入视束,在接近外侧膝状体时,光反射纤维离开视束,经四叠体上丘臂进入中脑顶盖前区,终止于顶盖前核,在核内交换神经元,发出纤维,一部分绕过中脑导水管与同侧缩瞳核(E-W核)相联系,另一部分经后联合交叉到对侧E-W核。 传出经路:由两侧E-W核发出的神经纤维,随动眼神经入眶,止于睫状神经节,在节 内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随睫状短神经入眼球至瞳孔括约肌。 近反射:注视近处物体时瞳孔变小,同时发生调节和集合作用,称瞳孔近反射。该反射需大脑皮质协调完成其传入经路与视路伴行达视皮质,传出径路由视皮层发出的纤维经枕叶-中脑束到E-W核和动眼神经的内直肌核。再随动眼神经到达瞳孔括约肌、睫状肌和内直肌,完成瞳孔缩小、调节和集合作用。
/
本文档为【视路及瞳孔反射径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