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汇编2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汇编2

2018-03-29 46页 doc 84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732

暂无简介

举报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汇编2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汇编2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关于组织实施新型平板显示和宽带网络设备 研发及产业化专项有关事项的通知 发改办高技[2014]8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推动我国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快速发展,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拟组织实施新型平板显示和宽带网络设备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项支持重点 (一)新型平板显示领域 1、高...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汇编2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汇编2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关于组织实施新型平板显示和宽带网络设备 研发及产业化专项有关事项的通知 发改办高技[2014]8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推动我国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快速发展,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拟组织实施新型平板显示和宽带网络设备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项支持重点 (一)新型平板显示领域 1、高世代(6代及以上)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用高性能混合液晶材料研发和产业化 13要求:驱动电压?7V,响应时间?15ms,电阻率?1×10Ω•cm,单体纯度>99.90%,粘度<20mPa•s;申报单位已实现年销售量大于1吨。 2、有源有机发光显示(AMOLED)用高精度金属因钢蒸镀掩膜板研发和产业化 要求:尺寸?650mm×750mm,最小开口尺寸25μm,开口精度??3μm,开口间距?50μm,定位精度??5μm;申报单位已实现年销售量大于80套。 3、AMOLED用高性能、长寿命有机蓝色电致发光、电子传输和空穴注入/传输材料研发和产业化 要求:达产后形成年产发光材料25公斤、其他材料500公斤的生产能力,其中:蓝光 2材料色度坐标达到CIE(0.14?0.01,0.07?0.01),1000 cd/m亮度下,效率>6cd/A;空穴 -42传输材料迁移率>8.0×10cm/Vs;电子传输/空穴注入材料采用飞行时间法测试,迁移率>5.0 -32×10cm/Vs;玻璃化转变温度Tg?130?;驱动电压低于4V情况下,对应器件特性指标 22LT95寿命要求红、绿(>5000cd/m)?3000小时,蓝(>500cd/ m)?1000小时;实验片发光区面积3mm×3mm。 - 1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4、高分辨率面板驱动IC研发和产业化 要求:支持高分辨率(4K×2K)及以上电视面板、300PPI(每英寸像素数目)及以上手机面板,并可根据面板厂商要求提供不同接口技术。 5、高世代TFT-LCD及AMOLED用PECVD设备研发和产业化 要求:可制备非晶硅、氮化硅、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等薄膜材料,成膜非均匀度??3%,基板处理能力?20片/小时。 6、高世代TFT-LCD及AMOLED用溅射镀膜设备研发和产业化 要求:靶材利用率>75%,薄膜非均匀性<5%,可制备ITO(氧化铟锡)、IGZO(氧化铟镓锌)、铝、钼等薄膜材料。 7、AMOLED蒸镀设备研发及产业化 要求:最大可镀膜基板尺寸650mm×750mm,OLED(发光显示)材料利用率?25%,OLED镀膜均匀度??3%,对位精度2μm,生产节拍120秒。 (二)宽带网络设备领域 1、新一代光纤宽带接入核心设备研发和产业化 要求:支持GPON/XG-PON(吉比特/10吉比特无源光纤网络)共存,单板不少于4个40Gbps接口的PON系统,ONU(光网络单元)支持无色特性。 2、超高速波分复用传输系统研发和产业化 要求:400Gbps高速波分复用传输设备,无电中继传输距离不小于800公里,单光纤速率不低于16Tbps。 3、分组光传送网设备研发和产业化 要求:基于统一信元交换的POTN(分组光传送网)设备,单槽位接入容量不小于200Gbps,整机交换容量不低于6.4Tbps,支持多类型业务,交换容量动态分配,高精度时钟和频率同步传送。 4、高端核心路由器研发和产业化 要求:单板卡单向转发性能不低于400Gbps,单机框转发性能不低于12.8Tbps,支持业务框数量不低于4个的集群形态。 5、高端数据交换设备研发和产业化 要求:单板卡单向转发性能不低于1Tbps,整机双向交换容量不低于20Tbps。 6、运营商级IPv4/IPv6网络地址翻译设备研发和产业化 要求:支持IPv4/IPv6双协议栈,CGN(运营商级网络地址翻译)业务板卡速率不低于200Gbps,整机支持翻译会话数不低于1000万。 二、申报要求 (一)项目主管部门应根据《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 2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按照专项支持重点要求,结合本单位、本地区实际情况,认真做好项目组织和备案工作,指导项目建设单位编写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并协调落实项目建设资金、节能、环保、土地、规划等相关建设条件。项目主管部门应对资金申请报告及相关附件进行认真核实,并负责对其真实性予以确认。 (二)项目建设单位应为企业法人,一个单位限报一个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应实事求是制定建设,严格控制征地、新增建筑面积和投资规模。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的具体编写要求及所需附件内容参见附件1。 (三)申报新型平板显示领域的材料厂商需提供与面板企业签署的合作协议;设备厂商需提供与面板企业签署的联合开发协议。其中,申报溅射设备的厂商需提供与配套靶材企业签署的合作协议。 (四)申报宽带网络设备领域的单位,应结合自身基础条件,在支持重点方向中自行选择两类以上设备申报。 (五)请各项目主管部门于2014年5月16日前,将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和有关附件、项目简介(不超过3000字)、汇总表(见附件2)等纸质文件一式2份及电子版,分别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 附件:1、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2、项目汇总表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14年4月25日 财政部 - 3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进一步扶持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发展 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 财关税[2012]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 为进一步鼓励和促进新型显示器件产业的发展,经国务院批准,现将有关进口税收政策通知如下: 一、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新型显示器件(包括薄膜晶体管液晶、等离子、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生产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生产性(含研发用)原材料和消耗品,免征进口关税,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进口建设净化室所需国内尚无法提供(即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的配套系统以及维修生产设备所需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具体免税办法依照《关于新型显示器件面板生产企业进口物资税收政策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见附件)执行。 二、对符合国内产业自主化发展规划的彩色滤光膜、偏光片等属于新型显示器件产业上游的关键原材料、零部件的生产企业,经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确定后,可享受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生产性原材料、消耗品免征进口关税的优惠政策。该政策的操作程序比照上述面板生产企业的《暂行规定》执行。 三、“十二五”期间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根据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情况,适时调整新型显示器件产业相关免税进口商品清单。 附件:关于新型显示器件面板生产企业进口物资税收政策的暂行规定 一、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保留并调整新型显示器件生产企业进口物资免征进口税收政策的精神,特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中所指新型显示器件包括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面板 - 4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TFT–LCD)、等离子显示面板(PDP)、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OLED)3类。 三、在2011年12月31日前经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认定,己取得新型显示器件生产企业进口物资免税资格的企业,在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按本规定第六款至第九款享受进口物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名单另行下发。 四、尚未取得免税资格的新型显示器件生产企业,在有关项目通过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或备案后,可通过省级人民政府或同级财政部门向财政部提出免税申请。申请文件中应说明企业性质、项目建设情况(包括项目进度、产品类型、产能和初期产量、投产和量产时间等)、进口物资情况(包括进口物资类别、进口时间、进口金额及相应的免税金额等,格式附后),同时还应附投资主管部门出具的关于该项目的核准(或备案)文件以及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确认书。 五、财政部会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对上述申请集中予以审核。 六、取得免税资格的生产企业进口规定范围内的生产性(含研发用)原材料和消耗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建设净化室所需的规定范围内的配套系统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制定上述原材料、消耗品和净化室配套系统的免税商品清单,具体清单另行公布。企业进口超出免税商品清单范围的,应予以照章征税。 七、取得免税资格的生产企业进口维修规定范围内的生产设备、在经核定的年度进口金额内所需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零部件年度免税进口金额根据企业所进口生产设备的总价及设备使用年限,按照相应的维修经验公式计算确定。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制定生产设备的清单以及计算零部件进口额度的公式,具体清单及公式另行公布。企业超出免税额度进口的维修用零部件,予以照章征税。企业应在规定的免税进口额度内将实际零部件进口清单报海关审核备案,以利于海关后续监管。 八、新型显示器件生产企业根据本规定免税进口的物资只能用于本企业的生产建设,不得擅自转让或移作他用。违反政策规定的企业将被取消享受该政策的资格,同时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九、取得免税资格的新型显示器件生产企业应于每年1月向财政部关税司报告上一年度进口原材料、消耗品、配套系统以及零配件的实际免税情况(包括进口商品清单、进口金额和免税金额以及政策执行效果等内容),并抄送海关总署 - 5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关税征管司和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 十、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根据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情况,适时调整新型显示器件产业相关免税进口商品清单。新型显示器件面板生产企业以及相关原材料、零配件的供应企业,可通过省级财政部门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向财政部提出调整上述进口物资免税范围的具体建议。 十一、本规定由财政部会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十二、本规定执行时间为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 附:进口物资金额及其免税额预测表 二〇一二年四月九日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攻坚期,为加快推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特制定本纲要。 一、现状与形势 近年来,在市场拉动和政策支持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整体实力显著提升,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封装测试技术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装备和材料被国内外生产线采用,涌现出一批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明显。但是,集成电路产业仍然存在芯片制造企业融资难、持续创新能力薄弱、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脱节、产业链各环节 - 6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缺乏协同、适应产业特点的政策环境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产业发展水平与先进国家,地区,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集成电路产品大量依赖进口,难以对构建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保障信息安全等形成有力支撑。 当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正进入重大调整变革期。一方面,全球市场格局加快调整,投资规模迅速攀升,市场份额加速向优势企业集中。另一方面,移动智能终端及芯片呈爆发式增长,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快速发展,集成电路技术演进出现新趋势,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新形势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迎来难得的机遇,应充分发挥市场优势,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带动产业链协同可持续发展,加快追赶和超越的步伐,努力实现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以需求为导向,以整机和系统为牵引、设计为龙头、制造为基础、装备和材料为支撑,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实现跨越发展,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家安全保障、综合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需求牵引。依托市场优势,面向量大面广的重点整机和信息 - 7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消费需求,提升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有效供给水平,构建“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产业链。 创新驱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研发力度,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突破一批集成电路关键技术,协同推进机制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软硬结合。强化集成电路设计与软件开发的协同创新,以硬件性能的提升带动软件发展,以软件的优化升级促进硬件技术进步,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重点突破。强化市场需求与技术开发的结合,实现涉及国家安全及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的关键领域快速发展。 开放发展。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推进产业链各环节开放式创新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在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建立与产业发展规律相适应的融资平台和政策环境。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500亿元。移动智能终端、网络通信等部分重点领域集成电路设计技术接近国际一流水平。32/28纳米,nm,制造工艺实现规模量产,中高端封装测试销售收入占封装测试业总收入比例达到30%以上,65-45nm关键设备和12英寸硅片等关键材料在生产线上得到应用。 到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全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增强。移动智能终端、网络通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重点领域集成电路设计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业生态体系初步形成。16/14nm制造工艺实现规模量产,封 - 8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装测试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关键装备和材料进入国际采购体系,基本建成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 到2030年,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实现跨越发展。 三、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一,着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围绕重点领域产业链,强化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内容与服务协同创新,以设计业的快速增长带动制造业的发展。近期聚焦移动智能终端和网络通信领域,开发量大面广的移动智能终端芯片、数字电视芯片、网络通信芯片、智能穿戴设备芯片及操作系统,提升信息技术产业整体竞争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和推动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开发基于新业态、新应用的信息处理、传感器、新型存储等关键芯片及云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分领域、分门类逐步突破智能卡、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卫星导航、工业控制、金融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关键集成电路及嵌入式软件,提高对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支撑能力。 ,二,加速发展集成电路制造业。抓住技术变革的有利时机,突破投融资瓶颈,持续推动先进生产线建设。加快45/40nm芯片产能扩充,加紧32/28nm芯片生产线建设,迅速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加快立体工艺开发,推动22/20nm、16/14nm芯片生产线建设。大力发展模拟及数模混合电路、微机电系统,MEMS,、高压电路、射频电路等特色专用工艺生产线。增强芯片制造综合能力,以工艺能力提升带动设计水平提升,以生产线建设带动关键装备和材料配套发展。 ,三,提升先进封装测试业发展水平。大力推动国内封 - 9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装测试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适应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工艺节点的演进升级需求,开展芯片级封装,CSP,、圆片级封装,WLP,、硅通孔,TSV,、三维封装等先进封装和测试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 ,四,突破集成电路关键装备和材料。加强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与工艺结合,研发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等关键设备,开发光刻胶、大尺寸硅片等关键材料,加强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和装备、材料企业的协作,加快产业化进程,增强产业配套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工作的统筹协调,强化顶层设计,整合调动各方面资源,解决重大问题。成立咨询委员会,对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措施开展调查研究,进行论证评估,提供咨询建议。 ,二,设立国家产业投资基金。国家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主要吸引大型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社会资金,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兼顾设计、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环节,推动企业提升产能水平和实行兼并重组、企业治理,形成良性自我发展能力。支持设立地方性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鼓励社会各类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进入集成电路领域。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发挥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优势,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在业务范围内加大对集成电路企业服务力度,鼓励和引导国家开发银行及商业银行继续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符合集成电 - 10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路产业需求特点的信贷产品和业务。支持集成电路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以及依托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加快发展。鼓励发展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业务,探索开发适合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四,落实税收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力度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18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实施和配套措施,保持政策稳定性,落实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专用材料和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并完善支持集成电路企业兼并重组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税收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继续实施进口免税政策,以及有关科技重大专项所需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零部件、原材料进口免税政策,适时调整免税进口商品清单或目录。 ,五,加强安全可靠软硬件的推广应用。组织实施安全可靠关键软硬件应用推广计划,以重点突破、分业部署、分步实施为原则,推广使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集成电路、基础软件及整机系统。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惠民工程和财政资金支持的重大信息化项目的政府采购部分,应当采购基于安全可靠软硬件的产品。鼓励基础电信和互联网企业采购基于安全可靠软硬件的整机和系统。充分利用扩大信息消费的政策措施,推动基于安全可靠软硬件的各类终端开发应用。面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应用领域,加快构建体系,支撑安全可靠软硬件开发与应用。 - 11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六,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体系,支持产业联盟发展。鼓励企业成立集成电路技术研究机构,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开展竞争前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集成电路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建立国家重大项目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体系,引导建立知识产权战略联盟,积极探索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直接融资方式和资产。在集成电路重大创新领域加快形成标准,充分发挥技术标准的作用。 ,七,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健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微电子学科发展,通过高校与集成电路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等方式,加快建设和发展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和微电子职业培训机构。依托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广泛开展继续教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养培训集成电路领域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有针对性地开展出国,境,培训项目,推动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建设。通过现有渠道加强对软件和集成电路人才引进的经费保障。在“千人计划”中进一步加大对引进集成电路领域优秀人才的支持力度,研究出台针对优秀企业家和高素质技术、管理团队的优先引进政策。支持集成电路企业加强与境外研发机构的合作。完善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落实科技人员科研成果转化的股权、期权激励和奖励等收益分配政策。 ,八,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优化环境,大力吸引国,境,外资金、技术和人才,鼓励国际集成电路企业在国内建设研发、生产和运营中心。鼓励境内集成电路企业扩大国际合作,整合国际资源,拓展国际市场。发挥两岸经济合 - 12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作机制作用,鼓励两岸集成电路企业加强技术和产业合作。 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正式公布 【来源:电子信息司】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4日】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版 第一类 鼓励类 二十八、信息产业 27、薄膜场效应晶体管LCD,TFT-LCD,、等离子显示屏,PDP,、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激光显示、3D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及关键部件 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四、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 (二)发展重点 液晶显示器件方面,重点提升薄膜晶体管(TFT)性能,提高载流子迁移率和液晶面板的透过率,降低生产成本。等离子显示器件方面,围绕高光效技术、高清晰度技术以及超薄技术进行相关技术研发,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来提高PDP产品性能。有机发光显示器件方面,推进中小尺寸OLED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大尺寸OLED相关技术和工艺集成。电子纸方面,推动有源驱动电子纸显示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重点发展大尺寸、触屏式、彩色、柔性有源驱动电子 - 13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纸显示屏。积极研发触摸屏、三维显示等新技术新产品,促进其产业化。发展激光显示等特色显示技术。推动OLED照明技术和产品开发。大力发展平板显示器件生产设备和测试仪器,形成整机需求为牵引、面板产业为龙头、材料及设备仪器为基础、产业链各环节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力争到“十二五”末,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支撑我国彩电产业转型升级。 8、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 电子专用设备方面,重点发展8英寸和12英寸半导体级单晶生长、切割、磨片、抛光设备,8英寸集成电路成套生产线设备,推进12英寸集成电路关键设备产业化;积极推动多晶硅、单晶硅生长、切割设备,全自动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设备、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研发和产业化,重点突破高亮度LED芯片生产线设备和后封装设备;大力发展新型元件生产设备和表面贴装设备。电子仪器方面,着重研发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测试仪器,通信与网络测试仪器,高性能微波/毫米波测试仪器,数字电视及数字音视频测试仪器,物联网测试仪器,新型电子元器件测试仪器,高性能通用电子测试仪器,时间、频率测试仪器以及医疗、环保、农业、矿山等电子应用仪器。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14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9、发光二极管(LED) 突破产业链薄弱环节,提升高亮度、功率型LED外延片及芯片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增强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加强对封装结构设计、新封装材料、新工艺、荧光粉性能、多基色荧光粉、散热机理的研究,着力提高器件封装的取光效率、荧光粉效率和散热性能,增强功率型LED器件封装能力。加快LED上游原材料如衬底、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超高纯气体、荧光粉、高性能环氧树脂、有机硅胶的研发和产业化,实现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MOCVD)等关键生产设备和仪器的量产和应用,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完善LED产业链。推进景观照明、液晶显示背光源、户外大屏幕显示以及室内商业照明等应用。加快LED相关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制定,完善LED标准体系。增强产品标准符合性检测,加快国家级LED器件、光源检测机构的建设,提高检测水平和服务能力。强化行业引导和管理,促进LED产业健康科学有序发展。 科技部 关于印发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 通知 国科发高〔2012〕8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推动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我部组织编制了《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科技部 2012年8月21日 - 15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附件 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显示产业是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信息时代的先导性支柱产业,产业带动力和辐射力强。为实现新型显示产业的加速创新发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精神,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全球新型显示技术发展迅速。 显示技术处于多种技术路线并存、产业发展迅速的黄金阶段。目前主要的显示技术有阴极射线管显示、液晶显示、等离子体显示、有机发光显示、激光显示、三维立体(3D)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发光二极管显示、硅基液晶投影显示、数字光处理显示等。其中,阴极射线管显示已基本退出显示技术历史舞台,液晶显示技术和等离子体显示已经成为显示主流技术,激光显示、3D 显示、有机发光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将是未来主流显示技术。我国激光显示是最有可能领先国际水平的显示技术,3D 显示是最有生命力且终将成为显示技术共性平台的下一代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显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显示技术,电子纸显示和场发射显示是值得关注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新型显示产业快速发展,总产值超过1000 亿美元,其中90%以上为液晶显示产业创造。在全球液晶显示产业竞争中,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已占据90%以上的份额,呈现日、韩和台湾地区三足鼎立之势。目前,韩国的三星和LG、台湾的友达和奇美、日本的夏普排名全球液晶显示面板厂商前五名,占据全球生产和销售总量的80%以上。 ,二,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处于发展的机遇期。 “十一五”期间,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推动下,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产业链中上游技术创新与国际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下游整机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得到跨越发展。其中,我国激光显示技术保持与国际同步,3D 显示技术与国际同行差距较小,有机发光显示、电子纸显示产业发展迅速。液晶显示和等离子体显示等主流显示技术自主产业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目前,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激光显示技术和产业均处于蓄势待发阶段,未来显示储备技术场发射显示的发展势头也较明显,多种显示技术在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的集成应用得到快速发展。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迎来了十分难得的机遇期。 ,三,我国显示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 随着电子消费产品的更新换代,加速了阴极射线管显示向以液晶显示和等离子体显示为主的新型显示过渡,迫切需要加强数字化和平板化引领,带动上游原材料、元器件和核心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中游模组、下游整机制造业的发展,不断完善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链,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随着更为严格的节能降耗标准的实施,迫切需要开发高光效发光材料、低能耗背光模组等,促进显示制造企业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 16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前瞻性技术研究开发与成熟技术产业化并举为导向,以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能力建设为核心,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层次发展我国新型显示技术。优先支持新型显示的核心材料、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注重显示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建立完备的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体系,完善新型显示产业链,逐步掌握显示产业发展主动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全创新链设计。 重视基础研究,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器件。加强前沿技术研究,研发核心材料和关键技术,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增强应用研究,开发产业链所需的配套材料和关键装备,加强新产品开发应用。推进产业化示范,实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加强对新型显示全创新链的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促进显示产业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2.坚持全产业链布局。 重点支持上游核心材料、产业配套材料、元器件及重要装备的研究开发,重视中游面板和模组开发生产,抓好下游应用产品开发和整机集成应用,完善产业链建设。加强区域平衡,聚散有序,配套合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3.坚持企业主体地位。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以企业为主导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支持新型显示行业骨干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中心和国家级创新平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兼顾市场的整体需求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近期利益和长远发展有机结合。 4.坚持人才发展导向。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培养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充分发展和利用科技创新平台,聚集创新人才,为显示产业提供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重点发展激光显示和3D 显示的共性关键技术,增强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化进程;切实加强有机发光显示、电子纸显示和场发射显示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提升新型显示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液晶显示和等离子体显示的产业瓶颈和商业模式,提高当前主流显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全面掌握激光显示、3D 显示、有源有机发光显示、有源电子纸显示和场发射显示等关键技术,促进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液晶显示和等离子体显示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到2015 年,实现显示产业链新增产值超过5000 亿元。以企业为主体,建立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若干产业化示范基地和技术研发平台,形成一批新型显示产品的核心专利及国家和行业标准,培养若干主导方向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2. 具体指标。 表1(“十二五”新型显示科技发展科技类主要指标 类别 技术方向 指 标 属性 (1)能效6 lm/W,光通量50000 lm 1、激光显示 约束性 (2)色域:>160% NTSC 科 (1)真三维和全息3D 显示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 技 2、3D 显示 约束性 (2)多视点裸眼3D 显示产业化:不少于16 视点 - 17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3)非裸眼3D 显示大规模生产 (4)功耗:2W/英寸 (1)有源:,50 英寸样机,手机屏产业化 (2)功耗:,2W/英寸 3、有机发光显示 约束性 (3)柔软显示技术:200cd/m2 (4)喷墨打印材料与全印刷技术:200cd/m2 (1)反射率?40%,响应时间?200 ms (2)有源电子纸显示产业化,150 dpi,8 级4、电子纸显示 约束性 灰度 (3)功耗:30mW/英寸 (1)高性能阴极材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印刷型低逸出功场发射显示:34 英寸,5、场发射显示 约束性 1024×768 (3)纳米线场发射显示:21 英寸,800×600 (1)分辨率?300ppi 6、移动互联网终端(2)尺寸?4 英寸 约束性 显示 (3)亮度?200cd/m2 (1)研究激光显示和3D 显示对视觉健康的 7、视觉健康 影响 约束性 (2)建立视觉健康评价标准和规范 (1)发明专利:1000 件 8、专利标准 预期性 (2)标准: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20 件 (1)领军人才10 人 9、团队平台 (2)国家级创新团队3-5 个 预期性 (3)国家级创新平台3-5 个 表2(“十二五”新型显示科技发展经济类主要指标 类技术方向 指 标 属性 别 1、新增产值 产业链新增产值5000 亿元/年 预期性 规模化示范基地7 个,工程化示2、示范基地 预期性 范基地10 个 (1)产值100 亿元/年,产量50 万台/年 3、激光显示 (2)光源模组生产线2 条 预期性 (3)激光显示影院系统:30%占经 有率 济 (1)产值3700 亿元/年 (2)形成3D 电视、3D 显示器、4、3D 显示 预期性 3D 投影产业集群 (3)建立3D 电影院体系 (1)产值300 亿元/年,年产能 5、有机发光显示 1.5 亿片 预期性 (2)4.5 代及以上生产线5 条 - 18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3)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产值30 亿元/年;产量1000 6、电子纸显示 万片/年 预期性 (2)国内市场占有率50% 7、移动互联网终端显产值1000 亿元/年 7 预期性 示 表3. “十二五”新型显示科技发展社会类主要指标 类别 技术方向 指 标 属性 1、节能降耗 省电30%,节能200 亿度/年 预期性 (1)主要材料通过认证,产业链 完整 2、激光显示 预期性 (2)国产化率:总体70% (3)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主要材料国产化 (2)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3、3D 显示 预期性 (3)建立3D 显示评价和标准 (4)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原材料国产化率,50% 4、有机发光显示 (2)完善产业链 预期性 (3)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社 (1)材料国产化 会 (2)引导无纸化绿色环保的阅读5、电子纸显示 习惯 预期性 (3)形成面板产业,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 (1)核心材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建立场发射显示知识产权体6、场发射显示 预期性 系 (3)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主要材料通过认证,产业链7、移动互联网终端显完整 预期性 示 (2)国产化率:总体80% (3)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19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三、重点任务 ,一,基础研究。 探索新型显示技术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器件,重点解决新型显示中的科学前沿问题,提升我国新型显示基础研究能力,为未来新型显示高新技术的形成提供源头创新。优先开展先进显示材料、新型显示器件、显示模式、显示方法等共性重大基础科学研究,着力研究激光显示中的半导体激光与晶体材料、真三维及全息立体显示、有机/高分子发光显示发光材料、电子纸显示彩色化材料、场发射电子束源以及蓝相液晶材料体系,探索激光全息显示、场发射气体激发显示、无彩色滤光膜的彩色场序显示机理,全面优化设计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FT)基板、有源驱动(AM)有机发光显示和场发射显示器件结构,开展3D 显示、激光显示视觉感知与人体工学研究,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研发打下良好基础。 重点研究方向: 1.高性能半导体激光器与激光全息显示技术新机理研究。 开展人工微结构高性能半导体激光器与动态激光全息显示技术新机理研究,突破传统半导体激光器设计思想,深入研究人工微结构材料及器件性能,通过联合调控光子和电子,研究高性能半导体激光器的新原理与新机制。实现基于数字全息技术与相位调制技术的激光全息投影技术的创新发展。 2.真三维及全息3D 显示机理与新器件研究。 研究全息3D 显示和其它高视觉感知真3D 显示的基础科学问题,探索快速液晶相位调制和固态光折射聚合物相位调制机制及其器件物理问题,建立人脑感知3D 信息的心理与物理模型,提出3D 人机交互新方法,建立基于电信号调制和光信号调制的大尺度、宽视角动态全息显示基础理论,获得原型器件。 3.新型有机发光显示发光材料与器件结构研究。 研究高发光效率、长寿命的有机/高分子复合发光材料,高发光效率、高稳定性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结构,新型有机发光显示彩色化技术,新型大面积TFT 有源层材料。 4.新型类纸性显示原理、材料与器件的基础问题研究。 研究快速响应的彩色电子纸显示体系、相关显示材料,彩色显示的驱动机制;研究新型电子纸显示原理、相关显示材料及器件结构。 5.新型场发射气体显示机理及其显示材料研究。 研究场发射气体激发显示阴极材料、器件结构、显示原理、制作工艺和驱动技术,研究新型微纳电子发射材料及其电子发射结构,探索电子激发气体发光机理。 6.微秒级液晶显示关键材料与器件的基础问题研究。 研究无彩色滤光膜的彩色场序显示技术,研究微秒级响应蓝相液晶体系,拓展蓝相液晶工作温度范围,优化蓝相液晶显示器件设计,研究无彩色滤光膜的彩色场序显示驱动技术,探索研究目前彩色场序显示中彩色劣化的机理,提出消除或改善彩色劣化的途径和方法。 7.新型高效气体激发发光显示材料与显示技术研究。 研究电子注入型等新型高效气体激发发光显示器件结构设计、新材料、新工艺和驱动方法, 研究高发光效率电子注入型显示机理、驱动模式。 ,二,前沿技术研究。 开发激光显示的激光晶体材料和光源模组技术,在全息3D 显示、裸眼3D 显示、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等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研究有机发光显示和电子纸显示共有而又各具特色的TFT 技术,突破有机发光显示的有源、柔性和高分子印刷喷墨技术,解决电子纸显示的有源、彩色化和快速响应等技术难点;研制低逸出功印刷型和一维纳米线场发射显示样机,解决新型显示技术的产业化量产关键技术。 重点研究方向: - 20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1.半导体激光材料与三基色激光光源模组技术研究。 制备高质量低成本性能优越的功能晶体材料;研究绿蓝激光用低位错密度氮化镓衬底材料、红光和蓝绿光半导体激光器结构设计、外延生长技术和器件工艺与规模化生产技术;开展半导体激光器自动化封装工艺与设备研究;研究三基色激光光源模组技术,发展智能化驱动技术;突破激光与荧光发光相结合的新型显示光源关键技术;开展主动式多视点3D 显示激光投影技术、激光显示视觉健康评价与标准研究。 2.高性能3D 显示技术研究。 开展大尺寸可变焦透镜的真三维、全息三维显示技术研究,开发集成成像3D、视点跟踪3D 和便携式3D 显示器件;研究透镜与光栅设计、制备、对准与贴合技术,研究2D/3D 图像相互转换和兼容技术, 3D图像处理技术,突破裸眼3D 多视点显示关键技术;开发高性能3D 显示屏;全面掌握非裸眼3D 显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立3D 显示评价、数据处理方法与标准,进行3D 显示视觉健康研究。 3.有源、柔性及印刷型有机发光显示核心材料与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金属氧化物TFT 基板技术、有机TFT 技术和有源有机发光显示集成技术,开发硅基TFT 基板生产技术和中大尺寸有源有机发光显示屏技术;开发柔性显示屏技术和柔性封装技术,研究印刷型有机发光显示溶液配制技术、超薄薄膜印刷技术和全印刷阴极制备技术。 4.电子纸显示先进显示材料与面板技术研究。 研发彩色电子纸显示的新材料、器件结构及显示原理、驱动及其面板制备技术;研究适于柔性电子纸显示的驱动基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薄膜制备工艺和面板制作技术。 5.低逸出功和纳米线冷阴极场发射显示材料与关键技术研究。 研制高性能低逸出功可印刷场发射显示阴极材料及其后处理技术,制备34 英寸高性能低逸出功可印刷场发射显示器工程化样机;研究大面积器件结构中均匀发射的纳米冷阴极的制作工艺,制备21 英寸纳米线场发射显示样机;开发高性能场发射显示专用隔离子,开发场发射显示驱动芯片、驱动模块与驱动系统,开发场发射显示阴极后处理与封接封离技术与专用装置。 6.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用材料与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用于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的2D-3D 兼容转换微透镜阵列、微狭缝光栅与微柱透镜光栅、基于微孔成像的集成光栅阵列一体化设计、材料研制、光栅制作等关键技术;开发低功耗技术、多基色超高分辨率技术、高性能多点触控技术、肢体识别与互动技术,开发高光效和视觉健康等新型高性能显示材料体系与器件,开发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显示器等全系列移动终端显示屏及其相关产品,实现量产及规模应用。 ,三,应用研究。 开发新型显示产业配套材料、重要装备、低成本技术、低功耗技术和产品设计技术。开发新型显示产业链上游配套材料,完成配套材料的在线测试、企业认证与产品应用,提高主辅材料的国产化率。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攻克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瓶颈制约,提升新型显示产业竞争力,为我国新型显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重点研究方向: 1.激光显示关键配套技术与设备研究。 开展激光散斑测量与激光模组集成老化测试研究,以及设备研制与开发;开展高性能、智能化驱动电源技术研究,高性能视频图像处理与颜色管理技术研究及其配套硬件开发。 2.3D 显示配套材料及整机应用研究。 开发3D 显示用眼镜光阀、柱镜光栅板、微位相差板、高性能光学膜等材料与部件,开发高性能3D 显示屏;突破3D 显示模组和整机制备与集成技术,实现量产与规模应用。 3.有机发光显示配套材料开发。 - 21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开发TFT 靶材、光刻用化学品材料、高纯特种气体材料、高性能光学膜、掩膜板及其批量生产技术等内容,建设技术支撑平台,为生产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提高有机发光显示产品上游配套材料和国产化率。 4.电子纸显示生产技术开发。 开发高反射率、高响应速度的电子纸显示材料和显示薄膜的中试生产技术,专用TFT 及有源显示屏的规模生产技术,研究电子书产品的驱动集成电路设计与开发。 5.高世代液晶显示关键技术研究与配套材料开发。 高世代线玻璃基板和彩色滤光片、滴下式注入法(ODF)用液晶材料开发、驱动芯片开发、新型半导体照明背光、高性能光学膜等国产化配套材料的研发与国产化导入,化学刻蚀液的国产化开发。 6.等离子体显示关键技术研究及配套材料开发。 开发八面取玻璃基板,3D 等离子体显示用荧光粉、电极材料、障壁材料、列选址芯片、行扫描芯片、多功能集成逻辑控制芯片、显示屏设计技术和制备工艺,透明3D 等离子体显示模组;研究开发超薄等离子体显示模组需要的产品结构、器件、电路工艺、散热技术和制造技术等;研究等离子体显示低功耗显示屏和驱动电路设计技术,开发适应低功耗要求的新型介质材料、电极材料、荧光粉等,实现低功耗等离子体显示产品产业化。 7.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系统集成技术开发。 开发用于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的高性能显示器件,开发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模组与整机制造技术,突破显示系统低功耗技术、轻薄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与整机制造技术,开发全尺寸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及其相关产品的工程化与产业化技术。 ,四,产业化示范。 建设激光显示、3D 显示、有源有机发光显示、电子纸显示、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生产线,获取重要产品的知识产权,建立国家级或地方政府资助的技术平台和示范基地。 重点研究方向: 1.高性能激光显示关键器件及整机产业化。 开展超高亮度激光显示、高性能低成本激光显示、大屏幕激光电视以及便携式(含微型)激光显示等整机产品的工程化与产业化开发,突破光源集成、自由曲面光学元器件、光学引擎、散斑消除、高速图像处理、高效热管理等关键器件,建成1,2 个产业化示范基地并进行市场应用示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3D 电视及影院产业化示范。 建立眼镜式3D 显示生产技术、工艺及质量控制规范,提升快门和 偏光眼镜式3D 电视的显示品质;开发3D 显示投影影院系统,实现3D影院系统国产化,建立3D 电视及3D 影院示范基地。 3.有机发光显示材料及产品开发与产业化示范。 突破关键技术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将有机发光关键材料和显示技术应用到产业,实现有机发光产品规模批量生产,以市场拉动材料和技术发展;重点实现有机发光材料的批量生产,低成本批量生产无源发光显示屏,规模量产有源发光显示屏,逐渐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产品竞争力。 4.电子书产品及配套材料生产技术开发。 建设有源电子纸显示面板生产线,研究电子书驱动技术及其批量制造技术。开发电子书所需的配套材料,设计并批量生产驱动专用集成电路、产品系统和应用软件;建设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动电子纸产业发展。 5.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产业化示范。 开发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显示器的全系列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器件,建立2, - 22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3 条高性能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器件工程化与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3,4 条生产线,完善产业链,提高国产化率。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保障与管理机制。 利用国家科技计划等资源,实现各个创新环节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总体专家组的作用,建立高效管理机制,建立技术与管理问责机制,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控制,对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水平、应用效果等作出客观评价。 ,二,加强产业化示范推广应用。 以点带面,通过产业化示范带动新型显示技术推广应用,逐步大规模实施示范推广工程,推动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熟可靠的技术参与示范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创新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促进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搭建和完善示范推广技术和服务链,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 ,三,加强人才培养与平台建设。 自主培养与对外引进并举,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显示领域兼具科学素质与工程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着力锻炼和培养显示产业领军人才。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集成协同创新,支持建设若干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新型显示标准化体系建设进程。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专栏: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型显示。突破激光显示高可靠、低成本、长寿命等技术问题;掌握裸眼、非裸眼、真三维和全息等三维显示的节目源、发射、传输、接收、显示等集成技术;研发有机发光显示的发光材料、薄膜晶体管阵列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电子纸和场致发射等前沿显示技术研究进程。实现关键原材料和显示屏的国产化,形成产业集群,新增产值超千亿,促进我国显示产业升级转型。 国家宽带网。以提供100兆入户宽带接入为目标,重点突破网络技术体制、网络节点装备和融合业务体系等关键技术,开发适合三网融合要求的集成电路、软件、关键元器件等基础产品,双向数字电视终端和宽带网络设备产品。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光纤无线融合的宽带接入环境与示范工程,构建国际领先的新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中国云”工程。形成基于自主核心技术的“中国云”总体技术方案和建设标准,掌握云计算和高性能计算的核心技术。建设国家级云计算平台,引导部门、地方和企业,形成不同规模、不同服务模式的云计算平台,培育发展云计算应用和服务产业。 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发〔2011〕47号 - 23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第四节 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深化技术和产品应用,积极拓展国内需求,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基础电子。把握电子信息产品发展新趋势,突破关键电子元器件、材料和设备的核心技术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形成结构优化、配套完整的基础电子产业体系。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着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持续提升先进和特色集成电路芯片生产技术和能力,发展先进封装工艺,进一步提高测试水平,攻克关键设备、仪器、材料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技术工艺,实现重大产品、重大工艺和新兴领域的突破。到“十二五”末,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球15%以上。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支持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面板发展,提高等离子体显示器件(PDP)产业竞争力,加快大尺寸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电子纸、三维(3D)显示、激光显示等新型显示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上游原材料、元器件及专用装备等配套产业,完善新型显示产业体系,平板显示产业规模占全球比重提高到20%以上。支持高端微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绿色电池、功率器件、传感器件等产品及关键设备、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推动传统元器件向智能化、微型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专栏14:基础电子产业跃升工程 集成电路。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核心技术,开发面向网络通信、数字视听、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业应用等领域的集成电路产品。加快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技术升级和建设,开发45纳米(nm)及以下先进工艺模块和特色工艺模块;提升先进封装工艺和测试水平;增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互联镀铜设备、大尺寸硅片等8-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关键设备、仪器和材料的开发能力。加强对1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技术的储备性研发。加快国家级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关键电子元器件和材料。支持片式阻容感、机电组件、电声器件、智能传感器、绿色电池、印刷电路板等产品的技术升级及工艺设备研发。积极发展半导体材料、太阳能光伏材料、光电 - 24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子材料、压电与声光材料等,以及用于装联和封装等使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 新型平板显示。重点支持6代以上TFT-LCD面板生产和玻璃基板等核心技术研发。围绕高光效技术(高能效、低成本)、高清晰度技术(3D、动态清晰度、超高清晰度)以及超薄技术进行研发,提高PDP产品性能,完善配套产业链。重点支持大尺寸OLED相关技术和工艺集成开发,攻克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加强OLED关键原材料及设备本土化配套。支持电子纸及关键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发光二极管(LED)。重点突破外延生长和芯片制造关键技术,提高外延片和高端芯片的国内保障水平。增强功率型LED器件封装能力,加大对封装结构设计、新型封装材料及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加快实现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淀积(MOCVD)设备的量产,推进衬底材料、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高性能环氧树脂以及高效荧光粉等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检测平台建设,制定和完善LED相关标准。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发〔2010〕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抓住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辐射带动力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 - 25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体现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要求。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部署,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我国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规模跻身世界前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同时,也面临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少,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支持创新创业的投融资和财税政策、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历史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坚持创新发展,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强化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抢占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要充分发挥我国市场需求巨大的优势,创新和转变消费模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同时,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 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要切实完善体制机制,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原始创新,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和联合攻关,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核心 - 26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技术,掌握相关知识产权。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协调指导力度,造就并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队伍的作用,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化进程。 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相结合。要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布局,明确发展时序,促进协调发展。同时,要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作为突破口,重点推进。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优势区域率先发展。 坚持提升国民经济长远竞争力与支撑当前发展相结合。要着眼长远,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重大前沿性领域及早部署,积极培育先导产业。同时,要立足当前,推进对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具有重大作用的相关产业较快发展,推动高技术产业健康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再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立足国情,努力实现重点领域快速健康发展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统筹部署,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一)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 27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三)生物产业。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五)新能源产业。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发展核能产业。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六)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四、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必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核心引领作用,结合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结合国家科技计划、知识创新工程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实施,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在生物、信息、空天、海洋、地球深部等基础性、前沿性技术领域超前部署,加强交叉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研发,提高基础技术研究水平。 (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大企业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对面向应用、具有明确市场前景的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建立由骨干企业牵头组织、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依托骨干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系统集成,支持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化平台,结合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发展一批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高校积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28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加强财税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产业集聚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三)加快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建立科研机构、高校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机制,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快完善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人员积极从事职务发明创造。加大工作力度,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发挥研究型大学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增加急需的专业学位类别。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政策,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支持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鼓励企业建立专利联盟。完善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利益保障和实现机制,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机制。加大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 (四)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以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选择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并能够实现突破的重点方向,依托优势企业,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环节,组织实施若干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推动要素整合和技术集成,努力实现重大突破。 (五)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发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支撑作用,大力发展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创业服务、技术交易、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高技术服务业,着力培育新业态。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投资和管理咨询等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和环境服务业。 (六)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加大实施产业化示范工程力度,积极推进重大装备应用,建立健全科研机构、高校的创新成果发布制度和技术转移机构,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托具有优势的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形成增长极,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五、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市场,规范市场秩序,为各类企业健康发展创造公平、良好的环境。 (一)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坚持以应用促发展,围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缓解环境资源制约等紧迫需求,选择处于产业化初期、社会效益显著、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重大技术和产品,统筹衔接现有试验示范工程,组织实施全民健康、绿色发展、智能制造、材料换代、信息惠民等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引导消费模式转变,培育市场,拉动产业发展。 (二)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绿色消费、循环消费、信息消费,创新消费模式,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扩大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识实施范围。加强新能源并网及储能、支线航空与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市场配套基础设 - 29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施建设。在物联网、节能环保服务、新能源应用、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推广等领域,支持企业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的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现代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等新型商业模式。 (三)完善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优化市场准入的审批管理程序。进一步健全药品注册管理的体制机制,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支持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价格合理的创新药物优先进入医保目录。完善新能源汽车的项目和产品准入标准。改善转基因农产品的管理。完善并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标准。 六、深化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要通过深化国际合作,尽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深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 (一)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研究机构合作申请国家科研项目。支持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全球研发服务外包,在境外开展联合研发和设立研发机构,在国外申请专利。鼓励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我国技术示范应用项目,共同形成国际标准。 (二)切实提高国际投融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在境外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等多种方式融资。扩大企业境外投资自主权,改进审批程序,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境外投资的外汇支持。积极探索在海外建设科技和产业园区。制定国别产业导向目录,为企业开展跨国投资提供指导。 (三)大力支持企业跨国经营。完善出口信贷、保险等政策,结合对外援助等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市场,以及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在海外推广应用。支持企业通过境外注册商标、境外收购等方式,培育国际化品牌。加强企业和产品国际认证合作。 七、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投入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健全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的基础上,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增加中央财政投入,创新支持方式,着力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创新能力建设等。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等推广应用。加强财政政策绩效考评,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30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二)完善税收激励政策。在全面落实现行各项促进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税收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税制改革方向和税种特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研究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 (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建立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的多层次担保体系。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服务。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财政优惠政策,促进金融机构加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力度。 (四)积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进一步完善创业板市场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推进场外证券交易市场的建设,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创业企业的需求。完善不同层次市场之间的转板机制,逐步实现各层次市场间有机衔接。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发行规模,积极探索开发低信用等级高收益债券和私募可转债等金融产品,稳步推进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发展,拓宽企业债务融资渠道。 (五)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建立和完善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行业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与监管体系。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为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参与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创造条件。发挥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资金的引导作用,扩大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规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带动社会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处于创业早中期阶段的创新型企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 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组织领导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条件。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建立健全创新药物、新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税费调节机制。实施新能源配额制,落实新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加快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促进三网融合高效有序开展的政策和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 (二)加强宏观规划引导。组织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调查,加强与相关规划和政策的衔接。加强对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各地区要根据国家总体部署,从当地实际出发,突出发展重点,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 31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三)加强组织协调。成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形成合力,统筹推进。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决定的要求,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落实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国务院 二?一?年十月十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继续组织实施新型平板显示器 件产业化专项有关问题的通知 发改办高技[2007]30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有关部门办公厅,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贯彻落实“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2008年我委将继续组织实施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化专项。根据《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31号令),以及《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43号令),现将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项目标 专项目标:以完善新型平板显示器产业链为目标,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我国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建设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工艺、模块技术研究开发环境,加强共性技术研发;支持建设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面板生产线、等离子显示(PDP)及其它新技术产品量产线,形成持续开发和生产能力;支持平板显示器件关键配套材料及生产设备的产业化,提高国内配套能力。 二、支持重点 - 32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一)新型显示器件:TFT-LCD屏及模块;PDP屏及模块;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等。 (二)关键配套件及材料:TFT-LCD用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驱动IC、偏光片、LED背光源等关键配套件及材料;PDP关键材料。 (三)专用制造、测试设备:TFT-LCD、PDP、OLED等新型显示器件的关键制造设备及测试仪器等。 (四)模块和整机的设计、生产技术:支持彩电整机企业向上游产业链延伸,通过与显示器件企业合作,建设模块生产线,逐步掌握模块和整机的设计、生产技术。 三、具体要求 (一)项目主管部门应根据投资体制改革精神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专项实施重点的要求,结合本单位、本地区实际情况,认真做好项目组织和备案工作,组织编写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并协调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环保、土地、规划等相关建设条件。 (二)项目主管部门应对资金申请报告及相关附件(如银行贷款承诺、自有资金证明等)进行认真核实,并负责对其真实性予以确认。 (三)项目承担单位应实事求是制定建设方案,严格控制征地、新增建筑面积和投资规模。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的具体编写要求及所需附件内容参见附件一。 (四)请各项目主管部门于2008年2月28日前,将项目的资金申请报告和有关附件、项目简介和基本情况表(见附件二)、项目的备案材料等一式二份(同时须附各项目简介及所有项目汇总表的电子文本)报送我委高技术产业司。 (五)在项目主管部门申报的基础上,我委将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则,组织专家评审,择优支持。 特此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六日 新型显示产业扶持政策摘编 - 33 - 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摘编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 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 重点发展高清晰度大屏幕显示产品,开发有机发光显示、场致发射显示、激光显示等各 种平板和投影显示技术,建立平板显示材料与器件产业链。 - 34 -
/
本文档为【新型显示产业政策汇编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