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新版行政管理学课件.ppt2

2012-10-19 50页 ppt 1MB 20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2347

暂无简介

举报
新版行政管理学课件.ppt2null《行政管理学》 授课提纲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 授课提纲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ull1.专业方向与行政管理学(考研\考公务员) 2.个人生活与行政管理学(现代社会的两大力量:政府与市场)1 .掌握一些政治学、管理学的基本知识 2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网\社会实践)弁 言1、讲义与教材 2、考试: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讨论)占总 分的30%;期末考试占70%。null四、教材及参考书目(一)教材:夏书章:《行政管理学》 陈瑞莲:《行政管理案例分...
新版行政管理学课件.ppt2
null《行政管理学》 授课提纲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 授课提纲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ull1.专业方向与行政管理学(考研\考公务员) 2.个人生活与行政管理学(现代社会的两大力量:政府与市场)1 .掌握一些政治学、管理学的基本知识 2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网\社会实践)弁 言1、讲义与 2、考试: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讨论)占总 分的30%;期末考试占70%。null四、教材及参考书目(一)教材:夏书章:《行政管理学》 陈瑞莲:《行政管理案例分析》 (二)参考书目 1、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大学出版社; 2、彭和平等译: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中央党校出版社 3、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奥斯本等: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私营部门 上海译文出版社 5、毛寿龙:西方政府治道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颜廷锐等: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中国发展出版社 7、苏祖勤:行政法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null五、课后作业1、借参考书 2、浏览国务院、湖北省人民政府等政府网站及“制 度分析与公共政策” 等学术网站 3、比较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 门大学、吉林大学等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 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第1章 绪论第1章 绪论思考题: 1、行政、行政管理学的含义 2、人类行政管理实践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 有什么特征? 3、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4、管理学、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是什么关系? 5、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 6、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特点本章内容本章内容一、行政的概念 二、行政的产生与发展 三、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四、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null是指现代社会一切组织的组织管理活动。 西方有所谓“公共行政”与“私行政”的说法。私行政”就是指与公共行政(即国家行政)相对应的私人企业管理活动,也有人称之为“企业行政”。 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自身内部事务的活动。(一) 定义一、行政的概念null行政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行政的客体(或内容)包含两个方面:它首先和主要是指行政机关对整个社会实施的公共管理,同时它也包括行政机关对自身的组织管理;行政特点是一种执法活动,必须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行政的性质是一种国家行为,通过运用国家权力来完成; 上述定义包含以下几层意思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很显然,行政管理学中的“行政”是狭义的。null(二)概念辨析1、汉语: 古汉语中的行政:通常指掌管国家政权。《尚书》“周公代成王行政七年,发布天子之令” 政治与行政(大百科: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题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现代汉语词典: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三权中的行政:立法(法律制定)、司法(法律适用)与行政(法律执行) 日常生活中的行政管理、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2、英语: Administr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Management null二、行政的产生和发展(一)原始社会的公共管理——行政的萌芽 人类自从开始群体生活,就有了社会管理职能。早在原始社会时代,就有了族、部落等社会组织,产生了宗教、社会的、军事的职能,但这是一种纯粹性的社会服务职能。氏族、部落首领在管理过程中可能有一定的强制力,不过这种强制力不具有阶级压迫性质。这和现代意义上的行政职能有着本质的区别。null(二)前资本主义时代的传统行政 —行政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的出现,最终形成了国家,社会分裂为统治阶级。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确保本阶级的特权地位,一方面承袭了原始社会的社会管理职能,并不断发展完善;另一方面,在实行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情况下,又必须赋予自己前所未有的带有鲜明政治性、阶级性,反映本阶级意志,为本阶级服务的职能内容,现代意义的行政职能便由此产生。 null这一时期行政的特点: 第一,行政权没有独立。行政与其他国家管理合而为一。 第二、奉行人治。“朕即国家”、“言出法随”。现代民主国家则讲求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第三、权力不受制约。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国家的统治者国王或者君主不受监督。资本主义国家以来的行政机关受立法、司法的制衡,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经验管理。包括:决策主要是凭经验;行政管理非专业化; 行政管理不被认为是科学。《公共行政研究导论》的作者伦纳·D·怀特说,现代公共行政“与古代行政目标没有太大的变化。现代行政官员与古代抄写员的区别,在于现代行政 官员所赖以工作的是神奇的物质设备和本专业的科学知识。” (三)资本主义以来行政发展 ——现代行政的产生与发展(三)资本主义以来行政发展 ——现代行政的产生与发展 1、现代行政的产生 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行政自资产阶级国家政权诞生始: 首先,它创立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分的政权模式, 使公共行政获得了独立地位; 其次,资产阶级民主使国家行政摆脱了君主(皇帝或 国王)私家行政的阴影,真正成其为公共行政。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行政权与其他各种国家权力混沌 不分,均由君主统一行使,而且,国家权力的行使是以君 主的名义进行的,国事与君主的家事不分。 null2、现代行政的发展 (一)早期:自由放任型模式 1、时间:资本主义产生——“罗斯福新政”以前 2、特点: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看家狗” (二)当代:政府全面干预型模式 苏祖勤在《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5期撰文认为,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的演变具有以下十大趋势:①从消极行政走向积极行政;②从有限责任走向无限责任;③从一权走向三权;④从弱权走向强权;⑤从官治走向官民共治;⑥从“人治”走向“法治”;⑦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⑧从管制走向建设与服务;⑨从集权走向分权;⑩从国内走向国际。null3、现代行政的特点 与企业管理等非公共管理的区别 (1)管理的主体不同。 (2)管理的目的不同。公共行政的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公共利益,而私人企业的行政管理等以追求私人或小团体利益为目的,这种利益通常表现为经济效益。 (3)管理的性质不同:公共性、规范性、稳定性。 (4)管理的手段不同。企业与顾客及其它企业之间在法律上处于平等地位,任何私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只能通过方式进行交易。公共行政在手段上可以采取强制措施,不问当事人是否同意,这种手段属于行政主体的特权。null与立法、司法的区别: (1)权力的广泛性 (2)权力的直接性 (3)人员机构规模的庞大性 (4)执行性 null管理职能社会化 管理主体多元化 管理性质非政治化(非阶级性~阶级性~ 非阶级性) 管理形式民主化 管理内容丰富化(四)行政的未来发展null三、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行政管理学的定义: 研究国家行政管理规律的科学。 null(二)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西方 (1)产生背景 A、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完成了产业 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城市膨胀、政府职能扩大,行政 机构和行政人员激增;政府职能由政治统治扩大到对经济 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由消极放任“守夜人”变成积极干预社 会生活的“行政国家”。 B、英国文官制度、美国三权分立制公共管理实践、 “功绩制”的实施和“政治中立”原则的确立,更促使行政成 为“非政治化”的管理领域。 C、行政机构臃肿所造成的庞大的财政开支和效率极 低的官僚作风,妨碍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null(2)产生的过程 第一,初创时期 施坦因(德国)最早提出“行政学”一词。1865— 1868年撰写七卷本《行政学》,但它实际上是行政法; 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研究》,提出行政管理应当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领域和研究领域,被认为是行政学发端的标志; 1900年,古德诺出版《政治与行政》一书,提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的观点,为行政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null 1926年怀特 (D·White,1891~1958)出版的《行政学 导论》,对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作了论述,使行政管理 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重要学科,标志行政学形成。魏劳毕 (1867—1960)和费富纳最终完善行政学体系。 此外,法约尔《工业管理及一般原理》1916)、韦 伯《论官僚制》、泰罗《科学管理原理》(1911)等企业 管理和社会学著作对这一时期行政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null 第二,发展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 代表人物与著作:霍桑实验与行为学派(梅奥)、西 蒙的决策学派(《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研究》)、 帕金森的“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 )、彼得的《彼 得原理》、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说、拉斯维尔的政策分析 理论(1951)等。 第三,创新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 新公共管理理论(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 ): 奥斯本和盖布勒《改革政府》 乔治.弗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 服务行政理论: H. Frederickson:《新公共管理学》(1980年) 登哈特夫妇提出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null2.中国行政学发展三阶段: (1)引进和创立时期(20世纪初至50年代) 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尚书》 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1876年梁启超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孙中山先生提出了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思想,并且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1935年张金鉴出版的《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1943年,成立了中国行政学会,出版《行政学季刊》。 (2)挫折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1952年院系调整时,公共行政学作为伪科学被砍 掉,但台湾及香港地区仍继续发展。null(3)恢复和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 1980年12月,中国政治学会成立。 1982年1月29日,夏书章教授在《人民日报》发表“把行政学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行政管理学开始在中国大陆恢复和重建。 随后中国社科院和一些地方社会科学院、大学成立了行政学研究和教学机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成立了行政学院。1988年成立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现状:人大、北大、中大、吉大、复旦、武大等是国内教学研究力量较强的单位。《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中国MPA”等杂志和网站比较有影响。null四、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特点(一)学科特点 (1)综合性与边缘性; (2)应用性与实践性; (3)政治性与技术性; (4)发展性。 (二)与其他学科的区别与联系 1、行政学与政治学 行政学是从政治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的分支科学 ;政治学:研究国家的基本理论和制度,如国家的起源、国体、政体、民族、宗教等;行政学:研究政府体制和政府行为等行政现象。null2、行政学与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律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和规定公共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包括行政、处罚、合同、复议、行政诉讼等; 3、行政学与管理学 行政学: 属于一级学科公共管理(1204)中的二级学科(120404) 行政学(原理部分):同时属于一级学科政治学(0302)的二级学科(030206)。 null1、苏祖勤:《行政法治》第一章 2、王乐夫、陈干全: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及其与社会性之异 同析《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6期 3、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 武汉大学出版社; 4、王乐夫:行政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政治学 研究》2000年第4期 5、张康之:行政与公共行政的历史演进《中共福建省委党 校学报》2002年第4期 6、张梦中: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回顾(上)《中国行政管 理》2000年第5期延伸阅读null1、行政环境 2、行政生态学 3、高斯 4、试述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辨证关系 5、简述当前我国的行政环境 思考题null一、行政环境的含义 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也即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外部客观因素的总和。(环境:围绕某一主体的外部情况。) 1、广泛性 :气候、资源、人口、民族,传统、科技等; 2、复杂性 :要素之间交叉,关联复杂; 3、差异性 :国家间、地区间、部门间的差异; 4、多变性 :万物皆变,行政系统内外部各种要素也是如此。二、行政环境的特征null(一)按地域划分 1、国际社会环境,如:国际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国际经济秩序和经济差距;大国文化侵略等; 2、国际自然环境: 全球气候变暖、水土流失等; 3、国内社会环境 A、经济环境:生产力水平; B、政治法律环境:政治的稳定性;法律的完备性; C、精神文化环境 :教育状况、人口素质 4、国内自然环境: A、生态资源 :气温、水分、河流、海区 B、生物资源 :森林、草原、鸟兽鱼虫 C、矿产资源 :煤、铁、石油、天然气null (二)按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作用的层次划分 A、宏观:国际、国内的社会、自然环境 B、中观:行政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行环境 C、微观:行政机构内部或行政领导班子内部具体情况 null(一)行政环境制约和影响行政管理系统及其活动。 首先,行政环境是行政管理系统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次,行政环境决定行政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性质;第三,行政环境决定行政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二)行政管理反作用于行政环境。 行政环境既是行政管理的基础和条件,又是行政管理的对象和客体。行政管理的目的是按人们的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改造社会,改造自然。因此,行政活动影响和作用于行政环境因素,促进行政环境的改善。null五、行政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定义:  行政生态学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行政现象和 事实的科学 (二)产生的历史背景: 社会背景:20世纪50年代,人口剧增、环境恶化、能 源紧张,人们普遍关注生态环境---生态学得到发展; 学术背景:以往公共行政理论研究的偏颇:侧重组织 内部因素的研究上,如行政组织设立、权限划分、人员行 为等,忽略研究行政现象的外部环境因素;null(三)、代表人物和观点 1.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的J.W.高斯发表了《政府生态学》一文,首创以行政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现象; 2. 1957年、1961年利格斯分别出版《比较公共行政模式》、《生态行政学》两本书,成为生态行政模式(Ecological Model)研究的集大成者。 null利格斯将各国行政模式的划分为三类: (1)融合型(Fused Model)的农业型行政模式; A.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力 ; B.行政活动以地域为基础,土地的分配和管理是政府的重要事务 ; C.官僚的职位重于行政政策本身; D.行政风范带有浓重的亲族主义色彩 ; E.流行世卿世禄的行政制度 ; F.政治与行政合一,行政官吏在政治和经济上自成特殊的阶级 ; G.政府与民众沟通较少; H. 行政的主要问题是维持行政的一致和统一。null(2)衍射型(Diffracted Model)的工业型行政模式, 特征: A.经济基础是美国式的自由经济或苏联式的管制经济; B.民众有影响政府决策的渠道,政府与民众关系密切; C.行政风范体现平等主义、成就导向和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D.沟通渠道发达; E.行政的主要问题是谋求专业化基础上的协调和统一。 (3)棱柱型行政模式(Prismatic Model),特征: 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行政生态,它既具有融合型的一些特征,又具有衍射型的一些特征,具体说就是政府的制度、法规不能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形式上虽已抛弃了传统社会中的行政特性,实际上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呈现异质的行政制度、行政风范和行政行为;传统结构与现代结构重叠出现。 null(一)现阶段社会环境的主要特点 1.国际环境——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2.国内环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特点对中国行政管理的要求 1、 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对外开放,吸取国外行政管理的先进经验,实施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 2、 要坚定地把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作为政府的最主要职能。   3、 要根据各地区、各方面的不同情况和条件,实施行政管理。 4、 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循序前进。   5、 三个文明同时抓,使二者相结合,互相促进。   6 、坚持行政改革,在改革中提高效率,实现行政职能。null延伸阅读徐中奇: 行政生态学研究述评及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发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1999年04期 nullnull思考题1、行政职能的含义 2、行政职能的内容 3、试比较西方国家与当代中国政府职能模式演变的差异 4、现代公民“从摇篮到坟墓都能得到政府的关照”说明什 么? 5、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第3章 行政职能(4学时)null(一)含义 又称政府职能,指政府依法对社会进行管理所具有的职责和作用。换言之,就是政府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 (二)特点 阶级性 执行性 广泛性 整体性 法治性 动态性(发展性)null二、行政职能的内容与意义(一)内容 1.按性质或领域分: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服务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 2.按管理过程分:决策、执行、监督等。 (二)意义 1. 是行政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2. 是建立行政组织和进行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的最基本依据;   3.行政职能规定了国家行政活动的基本方向。null三、行政职能的三种模式 (一)小政府与大社会模式; (二)大政府与小社会模式; (三)政府与社会平衡模式。 null四、政府职能的历史演变(一)前资本主义社会政府职能 1.时间: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2.特点: (1)政府职能的重点是政治统治; (2)有一定的社会管理职能,如赈灾; (3)经济职能十分微弱,如古代中国政府组织兴修水利工程、鼓励农民种桑树等。 null(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守夜人”到“大管家”) 1.从消极行政走向积极行政 2.从有限责任走向无限责任 3.从一权走向三权 4.从弱权走向强权 5.从官治走向官民共治 6.从“人治”走向“法治” 7.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8.从管制走向建设与服务 9.从集权走向分权 10.从国内走向国际 (三)当代中国(从“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null五、当代各国政府职能的趋势1.政治职能逐步弱化; 2.行政职能逐渐扩大 3.政府责任无限化; 4.行政职能社会化; 5. 政府作用与地位越来越重要。 null六、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一)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从1979年改革开放开始,主要内容是: 1.职能重心转移 即由阶级斗争为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职能关系转变 (1)理顺各级政府间的关系。重点是权力下放到下级政府; (2)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重点是还权于企业; (3)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重点是还权于社会; (4)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能够解决的政府不插手; (5)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对事业单位放开搞活。 3.职能方式变化: (1)从行政手段为主转到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 (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以宏观、间接管理 (3)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null 2004年,温家宝总理在中 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 培训班结业讲话中指出: “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 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 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 人民服务。” (二)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服务型政府建设null 人类社会存在过三种政府模式:政治统治型(主要存在于“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始以前)——经济建设型政府(主要开始于“美国罗斯福新政”以来)——公共服务型政府( 1960年代以来,以北欧为典型)。 新中国政府模式的变化: 政治统治型(1949——1956) 政治统治与经济建设混合型(1956——1978) 经济建设型(1978——至今) 服务型(未来——目前正处于准备转型阶段) 如果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 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使中国走向富裕 之路的话,党的十六大以来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将引导中国走向富裕 与和谐双重目标的轨道。 null参考文献1、论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 郭小聪 《中山大学学报 ·社科版》1997年第2期 2、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沿革、问题与对策 ——兼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冲击 http://www.xslx.com/htm/mzfz/gjzz/2003-9-7-14687.htm 李丹阳 null案例与背景资料一、背景资料 巨变无声:“计划经济”收进博物馆 《中国青年报》记者 王尧    8月29日上午9时。一辆白色货车,从机关大楼林立的北京三里河出发,穿过长安街,驶过中南海,滑进了天安门东侧的中国革命博物馆。 车里,是一块4米高的牌子。“‘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牌子,终于被我们收进博物馆了。”中国革命博物馆年轻的副主任陈禹说,“牌子很重,需要4个小伙子抬。” 自从1998年国务院旨在转变政府职能的机构改革始,陈禹就盯上了这块牌子。他说:“我们是在计划经济年代生活过的人,知道这块牌子的分量。” “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牌子“运”进博物馆,只用了20多分钟。 而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走了不止20年的艰难路。null 在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眼里,告别计划经济,不是摘个牌子那么简单。一段揭开的历史表明,早在1979年,邓小平会见美国人时就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吴敬琏透露,当时邓小平夸奖,“这个文件好,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 但伴随着“计划”向“市场”的艰难过渡,火药味浓烈的争论从来就没有消停过。 1990年7月5日,在国家领导人召开的一个座谈会上,有的经济学家为捍卫自己的计划经济观点,当场竟激愤得不能言语。也就是这次会后,吴敬琏得到一个大名鼎鼎的绰号:“吴市场”。“当时对我完全不是美称,而且有着很厉害的贬义。”吴敬琏回忆说。 null 1991年,吴敬琏与人合著《论竞争性的市场体制》的书稿,遭 到多家出版社拒绝,就因为书名中有“市场”的字眼。有家出版社决 定冒冒风险:所有社领导都为这本书出版签字,“如果撤职就一起 撤”。以后这本反复再版、一再脱销的书,成了“影响新中国经济的 10本经济学著作”之一。一年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正 式写进十四大报告。 今天,陈禹在向我们展示博物馆收藏的粮票、布票、肥皂票、 自行车票等千奇百怪的票证时,仿佛是在用实物再现那个离开我们 并不太遥远的“计划经济”年代。当记者对一枚火柴票发生好奇时, 顾海兵教授说:“不要觉得火柴票可笑,在当时火柴属于能源,牵 扯到国计民生的东西,当然需要票。” null 顾海兵教授曾经工作的“计划系”,10年前已更名为“国民经济管理系”,去年又变更为“公共管理学院”。这里专门培养MPA,一种新型的公务员。   虽然每天和“市场”打交道,但听到“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牌子收进博物馆”的消息,29岁的罗瀛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1991年,她以高分考进人大计划系。“当时,每个同学都憋着劲,毕业后想挤进国家计委这个有权的大院”。可她们毕业时已没有分配计划了。   这位现在任职于北京中关村管委会的公务员说:“现在我的职责,就是为海内外的老板服务,让他们的‘市场经济’落户北京硅谷。”  (《中国青年报》2002-09-16) 二、案例 国外衙门都没中国豪华 美国富县政府租房办公 null学术辩论赛(期中作业): 一、当前美欧国家的救市行为合理吗? 二、郑州“馒头办”的设置及其行为合理\合法吗? 由于郑州人喜欢吃馒头,为了“规范市场和加强馒头市场管理”,“防止小作坊的黑心馒头冒出来冲击市场、欺骗顾客”,让群众能吃上放心馒头, 2000年前后郑州市政府成立了“馒头生产管理办公室”,即“馒头办”。“馒头办”后来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两个层次、六个办公室(市政府1个,各区政府五个)的机构。“馒头办”对所有加工经营馒头的集体和个人,一律采取许可审批制度。每个许可证,要交纳1100百元的办证费。并下文规定:不办许可证擅自加工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可罚款三千至两万元。并规定加工者每天必须在馒头办指定的面粉经营部门购买不少于六十袋面粉(面粉经营部门每袋面粉给馒头办提成五角)。 要求:1、必须运用行政学理论分析,提倡多学科、多角度分析。 2、必须提交800字以上的提纲或小论文。null1、行政组织与一般社会组织的联系与区别?为什么强调行政组织法定化? 2、行政组织、行政机构与行政职位三者是什么关系? 3、行政组织建设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4、什么是管理幅度与层次相适应原则? 5、什么是编制管理? 6、如何建国以来历次机构改革。第4章 行政组织(4学时)思考题null一、组织与行政组织(一)组织: 指一群人为了同一目标,以一定的秩序、形式构成的整体。 (二)行政组织 是由国家设立、依法从事社会公共管理的社会组织。 null二、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职能(目标) 机构设置 人员构成 权责体系 组织规范(法规制度) 物质因素 null 政治性 稳定性 法治性 执行性 权威性 整体性1、领导体制类型:首长制、委员制和混合制。 2、结构类型:层级制、职能制。 3、权力体系类型:集权制、分权制。 4、机构性质类型:领导机关、职能机关、辅助机关、监 督机构、咨询参谋机关、派出机关、派出机构等。三、行政组织的特点四、行政组织的类型null五、行政组织建设原则 职能明确 精干高效 完整统一 运转协调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 权责一致 法制、民主参与管理 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null六、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一)定义 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分配。 (二)内容 职能管理 机构设置(级别、数量) 人员编制(人员总额、结构、领导职数) null七、当代中国的行政组织(一)现状 1 .全国行政层次划分 :中央政府〈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省辖市政府〈市设区政府〉、自治州——县、县级市政府——乡〈镇〉政府。 2. 国务院机构层次划分 :部、委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司〈局〉〈办事机构不设司局〉——处 ( 室〉 。 3.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厅〈局〉——处〈室〉—科 4. 省辖地级市政府、地区行署——处〈局〉——股 5. 县级政府——科〈局〉 ——股〈科〉。(二)特点 1.中央集权 2.垂直领导 3.机构上下对口 4.条块结合的双重领导体制null八、行政组织改革(一)含义 行政组织改革,也称 “机构改革”,是指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变化调整自身机构的职能、结构及规模的活动。 (二)内容 1、职能与权力调整:包括政府与社会(企业、社会组织及公民)、党政、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 2、机构与人员精简:行政层次、机构与人员数量等 3、其他:如提高人员素质、改善人员结构、加强行政监督null(三)目的(目标) 1、政治 2、经济(财政) 3、管理 (四)原因: 1、 一般性分析:行政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而行政改革是永恒的。 2、具体原因分析 政治、经济、管理 null(五)西方国家行政组织改革 1、原因: 政治原因:适应民主政治发展、转变管理模式 经济原因:减轻财政负担财政支出过多 管理原因:机构与人员膨胀、效率不高 2、内容 (1)精简机构与人员 (2)改进机关作风 (3)减少行政层次:从金字塔的等级制向平行网络化发展null(六)中国的行政组织改革 1、概念辨析 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机构 改革(行政组织改革) 2、改革历 新中国成立后共进行了10次大的机构改革,主要包括:1951、 1954、1956、1960、1962、1970、1982、1988、1993、1998。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机构改革一般是2——3年一小调,4—— 5年一大改。改革开放以后是4次,平均每5年一次。 3、改革原因 (1)1982年之前:精简机构与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减轻财政负担。(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 (2)1982年及之后: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精简机构与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减轻财政负担。null4、改革的经验教训 (1)基本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即定目标(缓解财政压力、提高行政效率、转变政府职能),但没有根本解决问题,一直未能摆脱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2)经验教训: 机构编制一定要法制化 机构改革要与职能转变有机结合 改革要整体联动null“八大处”、“五官科”使局长吃尽苦头 “某局是一个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单位,政绩不凡。局长在这个单位呆了近20年,从科员升科长,从科长升处长,从处长升局长。当了局的第一把手之后,他想,我能当上局长全靠老同事们的支持,只有给他们安排、提拔,才能对得起他们,才能维护自己的领导地位。于是,他多方努力,打通关节,增设了机构,多设了副职,使许多老同事、新同事得到了安排。这样一来,这个局原来只有4个处,现在扩展为10个处,原来每个处辖3个科,现在扩展为5~6个科;原来每个处(科)只设 2~3个(科)长、副处(科)长,现在扩展为5—8个处(科)长、副处(科)长。有一个处,正副处长共8人,群众戏称为‘八大处’,有一个科有正副科长5人,群众戏称为‘五官科’。这位局长原以为这是一种巧安排,既照顾了老同事、老部属,又加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人多好办事,工作一定能更好地开展。而实际上事与愿违,由于机构臃肿,人员素质不高,造成互相扯皮,办不成事,这位局长吃了苦头,这个局的工作也遭到挫折”案例与背景资料null点评: 英国有位名叫帕金森的学者提出了一个名为“帕金森定律”的行政学理论,说的是政府机关的领导总会想方设法增加本机关人员、扩大机构、提高级别,这是一个普遍规律,本案例就是“帕金森定律”的生动说明。领导人扩大机构、增加人员的动机之一,就是认为人多好办事,效率高,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占不住脚的。本案例说明,法定化对于行政组织建设和提高行政效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null美国的“日落立法” 在美国,不仅政府的常设机构要依法由国会审批,临时机构也是由国会严格控制,控制的办法就是所谓的“日落立法”。 如果总统认为需要设置临时机构,可以向国会提出报告。经过审议,获得通过的临时机构国会一定会附加具体的条件或要求,其中主要就是给该临时机构设定合法存续的期限,到了规定的期限,该机构即应自动撤销,除非有国会重新授权。这就象落日一样,到了特定时间就必然西沉,这种立法形式故被称为“日落立法”。null政协委员:改革多头管理推动食品安全立法 http://view.QQ.com 2006年08月22日20:08 南方日报 就在全国两会顺利召开的时候,国内个别地方发现 了含有苏丹红(一号)的食品,再度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问 题的热切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也牵动着正在参加两会的全 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们的心。吃什么才安全,靠什么来 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也是本次两会代表、委员们热烈讨 论的问题之一,不少委员还就食品安全问题向大会提交提 案,或在大会上发言,为加强食品安全、保护人们的健康 献计献策。 null多头管理 监管困难 制售伪劣有毒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屡禁不止,食品安全恶性事 件频频发生,难道真是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处于一个“管理盲区” 吗?不是!据参加两会的众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介绍,在我国, 包括农业、质监、卫生、工商、商业、药监、城管、出入境检验检 疫等众多部门,都有管理食品安全问题的职责和权限。而且,一旦 因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危害公共安全或造成严重后果,还会有公安部 门介入,而涉及如厂矿、学校、企业等集体食物安全问题,相关单 位也负有监管责任。可以说,食品安全的头上远不止十个“婆婆”。 但也正是这种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的监管方式,导致权力、责 任的不明确,既给相关监管责任单位带来行政不作为、逃避责任的 空间,也给监管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很多代表、委员都认为,“婆 婆”太多是影响食品安全管理质量和效率的一个突出问题。null把食品安全与官帽联系起来 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杨利霞,在本次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完善机制,确保食品安全》的政协提案,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和措施提出了以下建议: 把食品安全事件与各级政府官员的官帽联系起来,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可借鉴防治非典的行政管治办法,把食品安全与各级政府官员的官帽联系起来,对行政不作为、官僚主义、推诿扯皮、失职渎职和徇私枉法者给予严惩,对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建立强有力的食品监管队伍。要改“多头执法”为“一拳出击”,建立专职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网络,上至中央,下至县、乡、村,设食品安全监督员,乡村设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形成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食品安全监督网络。null 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建立食品安全体系,全程控制食品安全。当前,食品安全从认定、检测手段、监管监控等都不完善,还没有形成长效监管机制,应依法建立一批独立、公正、可靠的检测机构,与国际食品安全接轨,建立食品安全从源头到终端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定期发布全国商品质量报告、食品定性检验报告、食品类质量投诉情况、质量不稳定的食品信息、食品质量抽查合格率情况等,随时披露不合格企业和食品。 此外,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现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管理经验,尽快制定一套完整、细致、可操作、符合国情的“食品安全法”、“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条例”,用法律武器打胜食品安全攻坚战。null1、行政领导与行政领导者是一回事吗? 2、首长制、委员制与混合制的异同及优缺点 3、我国行政领导体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第5章 行政领导(2学时)思考题null一、行政领导概述(一)定义 指行政领导者或集团统率部属、完成行政目标的活动。 马克思指出 :“ 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其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 ,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 ……。一个单独的提琴手就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 概念辨析:行政领导与行政领导者不是一回事。 (二)三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和作用对象。 (三)特点:综合性、智能性、权威性、宏观性。 (四)地位与作用: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的前提和关键。null二、行政领导体制 (一)含义:行政领导权力分配制度。 1、 委员制(合议制):两人以上集体行使行政领导权力的行政领导体制。 优点:(1)有利于加强对权力的约束和控制;(2)能集思广益。 缺点:(1)管理的效率低、成本高;(2)易出现爭功諉過、无人负责的局面。 2、首长制:行政首长一人掌握和控制行政领导权。 優點:(1)事權集中,責任明確;(2)指揮靈活,命令統一,可減少摩擦與衝突。易於當機立斷,爭取時效,並易於保守秘密。 缺點:(1)是容易囿於個人主見,事理研判容易疏漏;(2)營私舞弊,任用私人;(3)易於操縱把持,產生專斷獨行的流弊,不符民主精神。 3、混合制:兼具委员制和首长制的特点。 委員制與首長制各有其優缺點,宜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制宜。懷 特(White)指出:「執行與指導事務應採首長制,而政策的制定,則應採委員制」 null(二)中国的行政领导体制 1、法律或名义上是首长制,但实际上是混合制。 2、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权责不明、协调困难(摩擦與衝突)、效率不高、监督无力。 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责任制不健全、体制不科学、监督机制缺失 三、行政领导的内容 决策、用人、指挥、协调、监督 null四、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结构 (一)素质: 政治:政治敏感性强、高瞻远瞩、立场坚定 品德:公道正派、以身作则、作风严谨 知识:博专结合(T型知识结构) 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决断能力、应变能力 (二)结构 年龄结构:老中青结合 知识结构: 能力结构: 性格结构: 五、行政领导方式与艺术 (一)领导方式:集权型(独裁型)、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 (二)领导艺术:用人艺术(如曹操)、授权艺术、处事艺术null案例与背景资料 A县政府领导班子由一名正县长和四名副县长组成,他们都是六十年代农林大学毕业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县乡镇企业日渐发展,但由于5个领导成员都缺乏工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领导能力,始终未能在乡镇工业的发展方面作出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决策,与周围地区相比,该县整个乡镇企业发展缓慢。 根据案例思考并回答: 1、合理的领导群体专业知识结构应该是如何的 ? 2、该县领导班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 3、你认为该如何解决? http://08jpkc.cug.edu.cn/huzhihong/pages/kcnr/c5/zl/anli.htm#4null1、人事管理、企业人事、人事行政的异同 2、传统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3、公务员与公务员制度的区别与联系 4、中国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异同 5、现行中国公务员的范围 6、什么是部外制? 7、简评“文官政治中立” 8、彭德尔顿法、政党分肥制、个人瞻徇制的含义 9、我国传统干部制度存在的问题思考题null(一)人事 1、人事的一般含义 1979年版《辞海》的解释有5种含义: (1)人情事理。《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秋》,上明三王之理,下辨人事之纪” (2)人力;人为之事。《六韬·农器》:“战攻守御之具,尽在人事。” (3)旧时指交际应酬;也指送礼物。《后汉书·黄琬 传》:“时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 (4)指男女关系。《红楼梦》第六回:“(袭人)近来也渐省人事。” (5)特指机关团体内部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和奖惩等工作事宜。null2、人事管理中的“人事” (1)人。人是众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不同学科从不同侧面揭示人的不同内涵。人事管理中的“人”是研究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2)事。指能为人们带来利益,需要人们去认识、管理和开发的客观存在。通俗地说,人事管理中的事是指职责或任务 ,通常称为工作。 (3)人事。人事管理学所讲“人事” 是人和事的联结。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思想教育、法律约束、经济乃至暴力手段等,都可以促使人和事联结起来,而人事管理与这些方法不同的地方在于它通过职位分类、录用、考核、奖惩、培训、交流、回避、职务任免升降、工资福利、退休等特定的手段和方式去促使和保证人和事的联结,促使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事竟其功。 赵履宽: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人事是指社会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null3、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personnel administration或 personnel)这一术语最早使用于英美企业界。此前类似的管理西方称文官制度,中国为官吏制度等。欧美进入资本主义特别是工业革命后,随着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劳工管理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因而出现了劳动管理(Employment management)或称工业关系管理(Industrail relations)后称人事管理。 4、人事行政 人事行政是以国家行政人员或公务员为主要对象的一系列管理法规、制度、政策、措施的总和,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依法管理的一系列活动。它同企事业人事管理的区别主要有: (1)管理对象不同:国家公务员VS全体员工。 (2)管理权限不同。国家行为、公务员身份平等;来源于对企业资产的产权和经营权,属企业行为,权力义务不同。 (3)法律规范不同。法制化管理,程序严格;有较大的自主权。 (4)宗旨不同 null5、人力资源开发 (1) 定义: 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通过学习培训、激励机制、合理使用人才等方法,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创新能力,并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整体活力的活动。(2)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区别主要体现在: (1)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是以“事”为中心,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中心。 (2)传统人事管理把人设为一种成本,将人当作一种“工具”,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注重产出和开发。 (3)传统人事管理是某一职能部门单独使用的工具,似乎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不大,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逐渐成为决策部门的重要伙伴,从而提高了人事部门在决策中的地位。null二、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 (一)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1、公务员:在国家行政机关工作、掌握国家权力,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人员。(文官、官吏、干部) 2、公务员制度:现代国家管理公务员的法规及制度体系的总和。 3、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职位分类指将政府机关业务性质的职位,根据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以及所需的资格条件等要素予以分门别类、评定等级、制定规范,以此作为考试、任用、考核、任免、升降、奖惩、培训、待遇等人事管理的依据。职位分类制度强调以事为中心,使工作、报酬、资格条件三者之间形成一种正比例的关系。) 4、公务员管理体制:部内制与部外制 null(二)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的条件 (1)经济基础是工业经济的发展; (2)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是理论基础; (3)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成为制度基础; (4)政治改革的需要是直接原因。(恩赐制与政党分肥制) 2、产生过程 (1)英国:1854年《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 (2)美国:1883年美国通过《彭德尔顿法》 3、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内容与特点 政务官与事务官分开 事务官通过公开竞争性考试录用 事务官终身任职 事务官政治中立 4、当代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改革 null三、中国公务员制度 (一)传统人事(干部)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1、队伍庞大,缺乏科学的分类 2、管人与治事脱节 3、官本位 4、管理方法和观念陈旧、单一 5、更新、激励机制不健全 (二)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1992年十四大正式开始实施、1994年颁布《国家公务员条例》、1998年实施到位。2005年颁布国家公务员法、2006年1月1日实施。 (三)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公务员制度的法律依据、基本原则(党管干部、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适用对象;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公务员的管理环节;管理和监督。null四、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比较 (一)相同点: 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2、分类管理; 3、勤政廉政的约束机制; 4、新陈代谢机制。 (二)不同点: 1、是否政治中立; 2、是否党管干部。 五、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与完善null思考题一、人事管理、企业人事、人事行政的异同 二、传统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三、公务员与公务员制度的区别与联系 四、中国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异同 五、现行中国公务员的范围 六、什么是部外制? 七、简评“文官政治中立” 七、彭德尔顿法、政党分肥制、个人瞻徇制的含义 八、我国传统干部制度存在的问题null案例与背景资料中国公务员级别 一、国家级正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国家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二、国家级副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三、省部级正职 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党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各人民团体(党组)正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正职领导。null四、省部级副职: 中共中央纪委常委,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副职领导人(党组成员)和副部级机关(党组)正职,各人民团体(党组)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省纪委书记,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副职领导,国家副部级企业正职领导,副部级高校党政正职。 五、厅局(地)级正职: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正职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副部级机关(党组)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正职,副省级城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纪委书记。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国有副部级企业的副职和正厅级企业正职领导,省属高校党政正职。 null六、厅局(地)级正职: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副职,副厅级正职。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正职,各地市(设区)党委、人
/
本文档为【新版行政管理学课件.ppt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