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L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2017-10-19 50页 doc 97KB 3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2972

暂无简介

举报
DL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4 名词术语及定义 5 基本规定 6 环境条件 7 导体 7.1 基本规定 7.2 软导线 7.3 硬导体 7.4 离相封闭母线 7.5 共箱封闭母线 7.6 电缆母线 7.7 SF6气体绝缘母线 7.8 电力电缆 8 电力变压器 9 高压开关设备 9.1 基本规定 9.2 高压断路器 9.3 发电机断路器 10 负荷开关 10.1 基本规定 10.2 高压负荷开关 10.3 重合器 10.4...
DL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DL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技术规定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4 名词术语及定义 5 基本规定 6 环境条件 7 导体 7.1 基本规定 7.2 软导线 7.3 硬导体 7.4 离相封闭母线 7.5 共箱封闭母线 7.6 电缆母线 7.7 SF6气体绝缘母线 7.8 电力电缆 8 电力变压器 9 高压开关设备 9.1 基本规定 9.2 高压断路器 9.3 发电机断路器 10 负荷开关 10.1 基本规定 10.2 高压负荷开关 10.3 重合器 10.4 分段器 10.5 真空接触器 11 12 13 14 高压隔离开关 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电抗器 14.1 基本规定 14.2 限流电抗器 14.3 并联电抗器 14.4 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小电抗器 电流互感器 电压互感器 高压熔断器 中性点接地设备 18.1 消弧线圈 18.2 接地电阻 18.3 接地变压器 15 16 17 18 19 变频装置 20 过电压保护设备 20.1 避雷器 20.2 阻容吸收器 21 绝缘子及穿墙套管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附录F(规范性附录) 附录G(资料性附录) 条文说明 本规定用词说明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水平 线路和发电厂、变电站污秽分级 裸导体的长期允许载流量及其修正系数 导体的经济电流密度 短路电流实用计算 有关法定计量单位名称、符号及换算表 前 言 本规定根据原国家经贸委《关于确认1998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国 经贸电力,1999,40号)的安排,对《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SDGJ 14—1986)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工作,是根据当前我国的技术经济政策和近几年来我国的建设和生产运行实践经验,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并尽可能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进行的。本规定较修订前的规定除对某些条款进行调整和修改以外,还增加了共箱封闭母线、电缆母线、SF6充气母线、电力电缆、发电机断路器、重合器、分段器、真空接触器、高压负荷开关、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并联电抗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变频装置和阻容吸收器等章节。 本规定实施后代替SDGJ 14—1986。 本规定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定的附录D、附录E、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定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规定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规定主要起草单位:东北电力设计院。 本规定参加起草单位:中南电力设计院。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王鑫、吴德仁、李标、刘钢、李岩山、万里宁、彭开军、安力群。 1 范 围 1.0.1 本规定规定了发电厂和变电站新建工程选择(3,500)kV的导体和电器的基本要求。 1.0.2 本规定适用于发电厂和变电站新建工程选择(3,500)kV的导体和电器,对扩建和改建工程可参照使用。 1.0.3 涉外工程要考虑供货方或订货方所在国国情,并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然而,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 156 标准电压(IEC 60038:1983,neq) GB 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IEC 60071-1: 1993,neq) GB 2536 变压器油(IEC 60296:1982,neq) GB 7674 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IEC 60517:1990,eqv)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227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DL/T 620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GB/T 1179—1999 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IEC 61089:1991,eqv) GB/T 2900.1 电工术语 基本术语 (IEC 60050,neq) GB/T 2900.15 电工术语 变压器、互感器、调压器和电抗器(IEC 60050(421):1990,neq) GB/T 2900.19 电工术语 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IEC 60060-1,neq) GB/T 2900.20 电工术语 高压开关设备,IEC 60050(IEV),neq, DL/T 5153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 DL/T 5136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GB/T 6451 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T 8905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IEC 60480:1974,neq) GB/T 10228 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T 11023 高压开关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密封试验方法 GB/T 14549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4 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IEC 60909:1988,eqv) GB/T 16274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500kV级 GB/T 16434—1996 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 3 总 则 3.0.1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必须贯彻国家的经济技术政策,要考虑工程发展规划和分期建设的可能,以达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的要求。 3.0.2 应满足正常运行、检修、短路和过电压情况下的要求,并考虑远景发展。 3.0.3 应按当地使用环境条件校核。 3.0.4 应与整个工程的建设标准协调一致。 3.0.5 选择的导体和电气设备规格品种不宜太多。 3.0.6 在设计中要积极慎重地采用通过试验并经过工业试运行考验的新技术、新设备。 3.0.7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执行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规定。 4 名词术语及定义 GB/T 2900.1、GB/T 2900.15、GB/T 2900.19、GB/T 2900.20规定的名词术语适用于本规定。 5 基 本 规 定 5.0.1 选用电器的最高工作电压不应低于所在系统的系统最高电压值,电压值应按照GB 156的规定选取。 5.0.2 选用导体的长期允许电流不得小于该回路的持续工作电流。对于断路器、隔离开关、组合电器、封闭式组合电器、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负荷开关、高压接触器等长期工作制电器,在选择其额定电流时,应满足各种可能运行方式下回路持续工作电流的要求。 5.0.3 电器的正常使用环境条件规定为: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40?,海拔不超过1000m。当电器使用在周围空气温度高于40?(但不高于60?)时,允许降低负荷长期工作。推荐周围空气温度每增高1K,减少额定电流负荷的1.8,;当电器使用在周围空气温度低于+40?时,推荐周围空气温度每降低1K,增加额定电流负荷的0.5,,但其最大过负荷不得超过额定电流负荷的20,;当电器使用在海拔超过1000m(但不超过4000m)且最高周围空气温度为40?时,其规定的海拔每超过100m(以海拔1000m为起点)允许温升降低0.3,。 5.0.4 校验导体和电器动稳定、热稳定以及电器开断电流所用的短路电流,应按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可能流经被校验导体和电器的最大短路电流。系统容量应按具体工程的设计规划容量计算,并考虑电力系统的远景发展规划(宜按该工程投产后5,10年规划)。 确定短路电流时,应按可能发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正常运行方式,不应按仅在切换过程中可能并列运行的接线方式。 5.0.5 校验导体和电器用的短路电流宜符合GB/T 15544的规定,并应在下列基本假设下进 行: 1 突然短路发生前,三相交流系统对称运行; 2 所有电源的电动势相位角相同; 3 同步和异步电机的转子结构完全对称,定子三相绕组结构完全相同,空间位置相差120?电气角度; 4 各静止元件的磁路不饱和,电气设备的参数不随电流大小发生变化; 5 短路发生在对称短路电流为最大值的瞬间; 6 不考虑短路点的电弧电阻和变压器的励磁电流; 7 具有分接开关的变压器,其开关位置均在主分接位置; 8 在短路持续时间内,短路类型不变。 5.0.6 用最大短路电流校验导体和电器的动稳定和热稳定时,应选取被校验导体或电器通过最大短路电流的短路点,选取短路点应遵守下列规定: 1 对不带电抗器的回路,短路点应选在正常接线方式时短路电流为最大的地点; 2 对带电抗器的(3,10)kV出线和厂用分支回路,校验母线与母线隔离开关之间隔板前的引线和套管时,短路点应选在电抗器前;校验其他导体和电器时,短路点宜选在电抗器之后。 5.0.7 计算分裂导线次档距长度和软导线短路摇摆时,应选取计算导线通过最大短路电流的短路点。 5.0.8 用最大短路电流校验开关设备和高压熔断器的开断能力时,应选取使被校验开关设备和熔断器通过的最大短路电流的短路点。短路点应选在被校验开关设备和熔断器出线端子上。 5.0.9 校验电器的开断电流,应按最严重短路型式验算。 5.0.10 仅用熔断器保护的导体和电器可不验算热稳定;除用有限流作用的熔断器保护者外,导体和电器的动稳定仍应验算。 用熔断器保护的电压互感器回路,可不验算动、热稳定。 5.0.11 在校核开关设备开断能力时,短路开断电流计算时间宜采用开关设备实际开断时间(主保护动作时间加断路器开断时间)。 5.0.12 校验跌落式高压熔断器开断能力和灵敏性时,不对称短路分断电流计算时间应取0.01s。 5.0.13 确定短路电流热效应计算时间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 对导体(不包括电缆),宜采用主保护动作时间加相应断路器开断时间。主保护有死区时,可采用能对该死区起作用的后备保护动作时间,并采用相应处的短路电流值。 2 对电器,宜采用后备保护动作时间加相应断路器的开断时间。 5.0.14 电器的绝缘水平应按附录B所列数值选取。在进行绝缘配合时,考虑所采用的过电压保护措施后,决定设备上可能的作用电压,并根据设备的绝缘特性及可能影响绝缘特性的因素,从安全运行和技术经济合理性两方面确定设备的绝缘水平。 5.0.15 在正常运行和短路时,电器引线的最大作用力不应大于电器端子允许的荷载。 屋外配电装置的导体、套管、绝缘子和金具,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不同受力状态进行力学计算,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5.0.15所列数值。 表5.0.15 导体和绝缘子的安全系数 6 环 境 条 件 6.0.1 选择导体和电器时,应按当地环境条件校核。当气温、风速、湿度、污秽、海拔、地震、覆冰等环境条件超出一般电器的基本使用条件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分别采取下列措施: 1 向制造部门提出补充要求,制订符合当地环境条件的产品; 2 在设计或运行中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采用屋内配电装置、水冲洗、减震器等。 6.0.2 选择导体和电器的环境温度宜采用表6.0.2所列数值。 表6.0.2 选择导体和电器的环境温度 6.0.3 选择屋外导体时,应考虑日照的影响。对于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的屋外导体,如发电机引出线的封闭母线、组合导线等,可不校验日照的影响。 计算导体日照的附加温升时,日照强度取0.1W/cm2,风速取0.5m/s。 日照对屋外电器的影响,应由制造部门在产品设计中考虑。当缺乏数据时,可按电器额定电流的80,选择设备。 6.0.4 选择导体和电器时所用的最大风速,可取离地面10m高、30年一遇的10min平均最大风速。最大设计风速超过35m/s的地区,可在屋外配电装置的布置中采取措施。阵风对屋外电器及电瓷产品的影响,应由制造部门在产品设计中考虑。 500kV电器宜采用离地面10m高、5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 6.0.5 在积雪、覆冰严重地区,应尽量采取防止冰雪引起事故的措施。隔离开关的破冰厚度,应大于安装场所最大覆冰厚度。 6.0.6 选择导体和电器的相对湿度,应采用当地湿度最高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对湿度较高的场所,应采用该处实际相对湿度。当无资料时,相对湿度可比当地湿度最高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高5,。 6.0.7 为保证空气污秽地区导体和电器的安全运行,在工程设计中应根据污秽情况选用下列措施: 1 增大电瓷外绝缘的有效爬电比距,选用有利于防污的材料或电瓷造型,如采用硅橡胶、大小伞、大倾角、钟罩式等特制绝缘子。 2 采用热缩增爬裙增大电瓷外绝缘的有效爬电比距。 3 采用六氟化硫全封闭组合电器(GIS)或屋内配电装置。 发电厂、变电站污秽分级标准见附录C。 6.0.8 对安装在海拔高度超过1000m地区的电器外绝缘应予校验。当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下时,其试验电压应乘以系数K,系数K的计算如下: (6.0.8) 式中: H——安装地点的海拔高度,m。 6.0.9 对环境空气温度高于40?的设备,其外绝缘在干燥状态下的试验电压应取其额定耐受电压乘以温度校正系数Kt。 Kt=1+0.0033(T-40) (6.0.9) 式中: T——环境空气温度,?。 6.0.10 选择导体和电器时,应根据当地的地震烈度选用能够满足地震要求的产品。 对8度及以上的一般设备和7度及以上的重要设备应该核对其抗震能力,必要时进行抗震强度验算。 在安装时,应考虑支架对地震力的放大作用。电器的辅助设备应具有与主设备相同的抗震能力。 6.0.11 电器及金具在1.1倍最高工作相电压下,晴天夜晚不应出现可见电晕,110kV及以上电压户外晴天无线电干扰电压不宜大于500 V,并应由制造部门在产品设计中考虑。 6.0.12 电器噪声水平应满足环保标准要求。电器的连续噪声水平不应大于85dB。断路器的非连续噪声水平,屋体 7.1 基本规定 7.1.1 导体应根据具体情况,按下列技术条件进行选择或校验: 1 电流; 2 电晕; 3 动稳定或机械强度; 4 热稳定; 5 允许电压降; 6 经济电流密度; 注:当选择的导体为非裸导体时,可不校验2款。 7.1.2 导体尚应按下列使用环境条件校验: 1 环境温度; 2 日照; 3 风速; 4 污秽; 5 海拔高度。 注:当在屋内使用时,可不校验2、3、4款。 7.1.3 载流导体一般选用铝、铝合金或铜材料;对持续工作电流较大且位置特别狭窄的发电机出线端部或污秽对铝有较严重腐蚀的场所宜选铜导体;钢母线只在额定电流小而短路电动力大或不重要的场合下使用。 7.1.4 普通导体的正常最高工作温度不宜超过+70?,在计及日照影响时,钢芯铝线及管形导体可按不超过+80?考虑。 当普通导体接触面处有镀(搪)锡的可靠覆盖层时,可提高到+85?。 特种耐热导体的最高工作温度可根据制造厂提供的数据选择使用,但要考虑高温导体对连接设备的影响,并采取防护措施。 7.1.5 在按回路正常工作电流选择导体截面时,导体的长期允许载流量,应按所在地区的海拔及环境温度进行修正。 导体的长期允许载流量及其修正系数可采用附录D所列数值。 导体采用多导体结构时,应考虑邻近效应和热屏蔽对载流量的影响。 7.1.6 除配电装置的汇流母线外,较长导体的截面宜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体的经济电流密度可参照附录E所列数值选取。 当无合适规格导体时,导体面积可按经济电流密度计算截面的相邻下一档选取。 7.1.7 110kV及以上导体的电晕临界电压应大于导体安装处的最高工作电压。 单根导线和分裂导线的电晕临界电压可按下式计算: U0=84m1m2K (7.1.7) K0 =1+ 式中: U0——电晕临界电压(线电压有效值),kV; K——三相导线水平排列时,考虑中间导线电容比平均电容大的不均匀系数,一般取0.96; K0——次导线电场强度附加影响系数; n——分裂导线根数,对单根导线n=1; d——分裂间距,cm; m1——导线表面粗糙系数,一般取0.9; m2——天气系数,晴天取1.0,雨天取0.85; r0——导线半径,cm; rd——分裂导线等效半径,cm, 单根导线:rd=r0, 双分裂导线:rd = 三分裂导线:rd = , , 四分裂导线:rd = ; ajj——导线相间几何均距,三相导线水平排列时ajj=1.26a; a——相间距离,cm; ——相对空气密度; p——大气压力,Pa; t——空气温度,?,t = 25-0.005H; H——海拔高度,m。 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的地区,在常用相间距离情况下,如导体型号或外径不小于表7.1.7 所列数值时,可不进行电晕校验。 7.1.8 验算短路热稳定时,导体的最高允许温度,对硬铝及铝镁(锰)合金可取200?;硬铜可取300?,短路前的导体温度应采用额定负荷下的工作温度。 裸导体的热稳定可用下式验算: S? (7.1.8) C= 式中: S——裸导体的载流截面,mm2; Qd——短路电流的热效应,A2S; C——热稳定系数; K——常数,WS/( cm4),铜为522?106,铝为222?106; ,——常数,?,铜为235,铝为245; t1——导体短路前的发热温度,?; t2——短路时导体最高允许温度,?,铝及铝镁(锰)合金可取200,铜导体取300。 在不同的工作温度、不同材料下,C值可取表7.1.8所列数值。 表7.1.8 不同工作温度、不同材料下C值 7.1.9 导体和导体、导体和电器的连接处,应有可靠的连接接头。 硬导体间的连接应尽量采用焊接,需要断开的接头及导体与电器端子的连接处,应采用螺栓连接。 不同金属的螺栓连接接头,在屋外或特殊潮湿的屋内,应有特殊的结构措施和适当的防腐蚀措施。 金具应选用合适的标准产品。 7.1.10 导体无镀层接头接触面的电流密度,不宜超过表7.1.10所列数值。矩形导体接头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导体的宽度。 27.2 软导线 7.2.1 220kV及以下软导线宜选用钢芯铝绞线;330kV软导线宜选用空心扩径导线;500kV软导线宜选用双分裂导线。 7.2.2 220kV及以下双分裂导线的间距可取(100,200)mm,330kV及以上双分裂导线的 分裂间距可取(200,400)mm。 载流量较小的回路,如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等回路,可采用较小截面的导线。 在确定分裂导线间隔棒的间距时,应考虑短路动态拉力的大小、时间对构架和电器接线端子的影响,避开动态拉力最大值的临界点。对架空导线间隔棒的间距可取较大的数值,对设备间的连接导线,间距可取较小的数值。 7.2.3 在空气中含盐量较大的沿海地区或周围气体对铝有明显腐蚀的场所,宜选用防腐型铝绞线或铜绞线。 7.3 硬导体 7.3.1 硬导体除满足工作电流、机械强度和电晕等要求外,导体形状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电流分布均匀; 2 机械强度高; 3 散热良好; 4 有利于提高电晕起始电压; 5 安装检修简单,连接方便。 常用的导体型式的有矩形、双槽形和圆管形。 7.3.2 20kV及以下回路的正常工作电流在4000A及以下时,宜选用矩形导体;在(4000,8000)A时,宜选用槽形导体;在8000A以上时,宜选用圆管形导体。 110kV及以上高压配电装置,当采用硬导体时,宜用铝合金管形导体。 500kV硬导体可采用单根大直径圆管或多根小直径圆管组成的分裂结构,固定方式可采用支持式或悬吊式。 7.3.3 验算短路动稳定时,硬导体的最大应力不应大于表7.3.3所列数值。 重要回路(如发电机、主变压器回路及配电装置汇流母线等)的硬导体应力计算,还应考虑共振的影响。 7.3.4 校验槽形导体动稳定时,其片间电动力可按形状系数法进行计算。 7.3.5 屋外管形导体荷载组合可采用表7.3.5所列条件。 表7.3.5 荷载组合条件 7.3.6 屋外管形导体的微风振动,可按下式校验: vjs= (7.3.6) 式中: vjs——管形导体产生微风共振的计算风速,m/s; f——导体各阶固有频率,Hz; D——铝管外径,m; A——频率系数,圆管可取0.214。 当计算风速小于6m/s时,可采用下列措施消除微风振动: 1 在管内加装阻尼线; 2 加装动力消振器; 3 采用长托架。 7.3.7 管形导体在无冰无风正常状态下的挠度,一般不大于(0.5,1)D(D为导体直径)。 7.3.8 为消除220kV及以上管形导体的端部效应,可适当延长导体端部或在端部加装屏蔽电极。 7.3.9 为减少钢构发热,当裸导体工作电流大于1500A时,不应使每相导体的支持钢构及导体支持夹板的零件(套管板、双头螺栓、压板、垫板等)构成闭合磁路。对于工作电流大于4000A的裸导体的邻近钢构,应采取避免构成闭合磁路或装设短路环等措施。 7.3.10 在有可能发生不同沉陷和振动的场所,硬导体和电器连接处,应装设伸缩接头或采取防振措施。 为了消除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危险应力,矩形硬铝导体的直线段一般每隔20m左右安装一个伸缩接头。对滑动支持式铝管母线一般每隔(30,40)m安装一个伸缩接头;对滚动支持式铝管母线应根据计算确定。 7.3.11 导体伸缩接头的截面不应小于其所连接导体截面的1.2倍,也可采用定型伸缩接头产品。 7.4 离相封闭母线 7.4.1 离相封闭母线及其成套设备应按下列技术条件选择: 1 电压; 2 电流; 3 频率; 4 绝缘水平; 5 动稳定电流; 6 热稳定电流和持续时间; 7 各部位的允许温度和温升; 8 绝缘材料耐热等级; 9 冷却方式。 7.4.2 离相封闭母线尚应按下列环境条件校验: 1 环境温度; 2 海拔高度; 3 相对湿度; 4 地震烈度; 5 风压; 6 覆冰厚度; 7 日照强度。 7.4.3 离相封闭母线的导体和外壳宜采用纯铝圆形结构。每相导体同一断面上允许用一个或多个绝缘子支撑。支持跨距应避开共振区。 7.4.4 离相封闭母线外壳宜选用全连式,可根据安装条件选用一点或多点接地方式。一点接地时,必须在其中一处短路板上设置一个可靠的接地点;多点接地时,可在每处但至少在其中一处短路板上设置一个可靠的接地点。接地回路应能满足短路电流动稳定、热稳定的要求。 离相封闭母线外壳的防护等级一般为IP54。 7.4.5 当母线通过短路电流时,外壳的感应电压应不超过24V。 7.4.6 对于较长垂直段的离相封闭母线应要求厂家进行热平衡计算,计算时应计及垂直段对温升的影响,且整个垂直段部分的最高温度点与最低温度点温度之差不得超过5?。 7.4.7 当离相封闭母线采用垂直布置方式时,应对导体和外壳支持强度进行详细的力学计算、校验,确定支架、支柱绝缘子、母线、外壳的强度。并应考虑热胀冷缩对固定方式的影响。 7.4.8 当离相封闭母线的额定电流小于25kA时,宜采用空气自然冷却方式,当离相封闭母线的额定电流大于25kA时,可采用强制通风冷却方式。 在日环境温度变化比较大或湿度较大的场所宜采用微正压充气离相封闭母线。 7.4.9 为便于现场焊接和安装调试,离相封闭母线相间的外壳净距一般不小于230mm,边相外壳边缘距墙一般不小于500mm。当回路中装有断路器时,上列尺寸还应与断路器外形尺寸相协调。 7.4.10 离相封闭母线与设备连接应符合下列条件: 为便于拆卸,连接处应采用螺栓连接,螺栓连接的导电接触面应镀银。当导体额定电流不大于3000A时,可采用普通碳素钢紧固件,当导体额定电流大于3000A时应采用非磁性材料紧固件。 离相封闭母线外壳和设备外壳之间应绝缘并隔振,但离相封闭母线外壳按全连式要求保证完整回路,且设备应采用封闭母线型设备。 离相封闭母线因设备分段后应在离相封闭母线最低处设置排水阀,以便定期排放壳内凝结水。 7.4.11 在封闭母线的适当位置设检修孔,以便进入壳内进行检修和维护。 7.4.12 对于实行状态检修的电厂可选用在线巡回检测温度报警装置。且在下列地点设置温度传感器: 1 离相封闭母线与发电机连接处; 2 离相封闭母线与主变压器连接处; 3 离相封闭母线与高压厂用变压器连接处; 4 离相封闭母线与发电机出口断路器、隔离开关连接处。 在发电机出线和离相封闭母线连接处设置氢气传感器。 7.4.13 附属设备的选择 所有设备柜体的防护等级应大于IP54(户外)、IP31(户内)。 所有设备柜体应将电气本体设备和电气控制设备布置于金属封闭的不同小室内。 离相封闭母线应设置三相短路试验装置、伸缩补偿装置。 封闭母线与电器的连接处,导体和外壳应设置可拆卸的伸缩接头。当直线段长度在20m左右时以及有可能发生不同沉陷的场所,导体和外壳一般设置焊接的伸缩接头。由屋内引至屋外的穿墙处,一般设置具有密封性能的穿墙套管。 7.4.14 氢冷发电机出线端子箱上应设置排氢孔,端子箱与离相封闭母线连接处应采取密封隔氢措施。 7.5 共箱封闭母线 7.5.1 共箱封闭母线及其成套设备应按下列技术条件选择: 1 电压; 2 电流; 3 频率; 4 绝缘水平; 5 动稳定电流; 6 热稳定电流; 7 绝缘材料耐热等级; 8 各部位的允许温度和温升。 7.5.2 共箱封闭母线尚应按下列环境条件校验: 1 环境温度; 2 海拔高度; 3 相对湿度; 4 地震烈度; 5 风压; 6 覆冰厚度; 7 日照强度。 7.5.3 共箱封闭母线是指三相导体封闭在同一外壳中的金属封闭母线,主要应用于发电厂厂用高压变压器低压侧到高压厂用配电装置之间的连接,也可应用于交流主励磁机出线端子至整流柜间,以及励磁开关柜至发电机转子滑环之间的电气连接。 7.5.4 中小容量的发电机引出线可选用共箱隔相式封闭母线以提高发电机回路的可靠性。 7.5.5 共箱封闭母线在穿外墙处,宜装设户外型导体穿墙套管及密封隔板。 7.5.6 当额定电流大于2500A时,宜采用铝外壳。 7.5.7 对于有水、汽、导电尘埃等的场所,应采用相应防护等级的产品。 7.5.8 母线导体表面宜浸涂或包敷绝缘材料。 7.5.9 导体可采用瓷性或非瓷性材料支持,但非瓷性材料除进行力学计算外,尚应进行保证寿命20年以上的试验。 7.5.10 对于共箱封闭母线内导体的搭接面积及处理工艺应提出要求,并应满足7.3节中的要求。 7.5.11 共箱封闭母线超过20m长的直线段、不同基础连接段及设备连接处等部位,应设置热胀冷缩或基础沉降的补偿装置。 7.5.12 共箱封闭母线的外壳各段间必须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其中至少有一段外壳应可靠接地。共箱母线箱体宜采用多点接地。 7.5.13 共箱封闭母线应避免共振。 7.5.14 各制造段间导体的连接可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与设备的连接应采用螺栓连接。 电流不小于3000A的导体,其螺栓连接的导电接触面应镀银。 当导体额定电流不大于3000A时,可采用普通碳素钢紧固件;当导体额定电流大于3000A时应采用非磁性材料紧固件。 7.5.15 共箱封闭母线的外壳段间可采用焊接或可拆连接,并便于检修。 7.5.16 共箱封闭母线宜在适当部位设置防结露装置。 7.5.17 共箱封闭母线在穿越防火隔墙处或楼板处,其壳外应设防火隔板或用防火材料封堵,防止烟火蔓延。 7.6 电缆母线 7.6.1 电缆母线及其成套设备应按下列技术条件选择: 1 电压; 2 电流; 3 频率; 4 绝缘水平; 5 动稳定电流; 6 热稳定电流。 7.6.2 电缆母线尚应按下列环境条件校验: 1 环境温度; 2 海拔高度; 3 相对湿度; 4 地震烈度; 5 风压; 6 覆冰厚度; 7 日照强度。 7.6.3 电缆母线的电缆宜采用铜芯,芯数宜选用单芯。 7.6.4 当电缆母线中每一个相由多根(或芯)组成时应有保证电流均匀分布的措施。 7.6.5 电缆母线与设备连接应有连接装置。 7.6.6 按工程需要设置:伸缩段、温度补偿段、可调段、换位段。 7.6.7 电缆母线的罩箱应设置防止火焰延燃的阻火设施,施工图中标明阻火分区。 7.6.8 电缆母线中电缆选择按GB 50217要求进行。 7.6.9 单芯电缆的屏蔽层的接地方式应根据电缆母线长短和缆芯荷载的裕度来确定,可采 用一点或多点接地方式。 7.6.10 电缆母线的罩箱宜采用多点接地。 7.6.11 电缆母线内电缆支架应采用阻燃材料制作。 7.6.12 防火要求适用于7.5.17条。 7.7 SF6气体绝缘母线 7.7.1 SF6气体绝缘母线及其成套设备应按下列技术条件进行选择: 1 电压; 2 电流; 3 频率; 4 绝缘水平; 5 动稳定电流; 6 热稳定电流; 7 额定短路持续时间; 8 绝缘材料耐热等级; 9 各部位的允许温度和温升; 10 绝缘气体密度; 11 年泄漏率。 7.7.2 SF6气体绝缘母线尚应按下列环境条件校验: 1 环境温度; 2 日温差; 3 最大风速; 4 相对湿度; 5 污秽等级; 6 覆冰厚度; 7 海拔高度; 8 地震烈度。 注:当在屋内或地下使用时,可不校验2、3、5、6款。 7.7.3 在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下列场所的330kV及以上回路宜选用SF6气体绝缘母线: 1 出线场所特别狭窄的地方; 2 和其他电压等级的出线回路交叉时; 3 对可靠性要求特别高的场所(如核电站的主变压器出线回路)。 7.7.4 SF6气体绝缘母线的导体材质为电解铜或铝合金。铝合金母线的导电接触部位应镀银。 7.7.5 导电回路的相互连接其结构上应做到: 1 固定连接应有可靠的紧力补偿结构,不允许采用螺纹部位导电的结构方式。 2 触指插入式结构应保证触指压力均匀。 7.7.6 外壳可以是钢板焊接、铝合金板焊接。并按压力容器有关标准设计、制造与检验。 7.7.7 外壳的厚度,应以设计压力和在下述最小耐受时间内外壳不烧穿为依据: 1 电流等于或大于40kA,0.1s; 2 电流小于40kA,0.2s。 设计外壳时,尚应考虑以下各因素: 1 外壳充气以前需要抽真空; 2 全部压力差可能施加在外壳壁或隔板上; 3 发生内部故障的可能性。 7.7.8 SF6气体绝缘母线应划分成若干隔室,以达到满足正常使用条件和限制隔室内部电弧影响的要求。 为此,当相邻隔室因漏气或维修作业而使压力下降时,隔板应能确保本隔室的绝缘性能不发生显著的变化。隔板通常由绝缘材料制成,单隔板本身不用来对人身提供电气安全性;然而,对相邻隔室中还存在的正常气体压力,隔板应提供机械安全性。 充有绝缘气体的隔室和充有液体的相邻隔室(例如电缆终端或变压器)间的隔板,不应出现任何影响两种介质绝缘性能的泄漏。 SF6气体绝缘母线隔室的划分应有利于维修和气体管理。最大气体隔室的容积应和气体服务小车的储气罐容量相匹配。 7.7.9 每个封闭压力系统(隔室)应设置密度监视装置,制造厂应给出补气报警密度值。 7.7.10 SF6气体绝缘母线外壳要求高度密封性。制造厂宜按GB/T 11023确定每个气体隔室允许的相对年泄漏率。每个隔室的相对年泄漏率应不大于1,。 7.7.11 SF6气体绝缘母线的允许温升应按GB 7674的要求执行。 7.7.12 母线中SF6气体的质量标准应符合GB/T 8905的规定。 7.7.13 伸缩节主要用于装配调整(安装伸缩节),吸收基础间的相对位移或热胀冷缩(温度伸缩节)的伸缩量等。制造厂应根据使用的目的、允许的位移量等来选定伸缩节的结构和位置。 在SF6气体绝缘母线和所连接的设备分开的基础之间允许的相对位移(不均匀下沉)应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确定。 7.7.14 SF6气体绝缘母线宜采用多点接地方式。同一相气体绝缘母线各节外壳之间宜采用 铜或铝母线进行电气连接,气体绝缘母线在两端和中间(可根据母线的长度确定中间接地点 的数量)三相互连后用一根接地线接地。 7.7.15 接地导线应有足够的截面,具有通过短路电流的能力。 7.7.16 在发生短路故障的情况下,外壳的感应电压不应超过24V。 7.8 电力电缆 7.8.1 电力电缆应按下列技术条件选择: 1 额定电压; 2 工作电流; 3 热稳定电流; 4 系统频率; 5 绝缘水平; 6 系统接地方式; 7 电缆线路压降; 8 护层接地方式; 9 经济电流密度; 10 敷设方式及路径。 7.8.2 电力电缆尚应按下列环境条件校验: 1 环境温度; 2 海拔高度; 3 日照强度。 注:当在户内或地下使用时可不校验3款。 7.8.3 电力电缆的选择应满足GB 50217的要求。 7.8.4 35kV以上高压单芯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一般可按制造厂给出的载流量表查得出或请 制造厂提出计算书,当需要进行校核计算时,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I = (7.8.4) 式中: I——一根导体中流过的电流; ——高于环境温度的导体温升; 注:环境温度是在正常状态下周围介质的温度,在敷设或即将敷设电缆的场合下,任何局 部热源会有影响,但不考虑由此产生的热量会使电缆周围温度升高。 R——最高工作温度下导体单位长度的交流电阻, /m; Wd——导体绝缘单位长度的介质损耗,W/m; 1——电缆金属套损耗相对于该电缆所有导体总损耗的比率; 2——电缆铠装损耗相对于该电缆所有导体总损耗的比率; T1——一根导体和金属套之间单位长度热阻,(K?m)/W; T2——金属套和铠装衬垫层之间单位长度热阻,(K?m)/W; T3——电缆外护层单位长度热阻,(K?m)/W; T4——电缆表面和周围介质之间单位长度热阻,(K?m)/W。 7.8.5 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可选用铜芯或铝芯。但在下列情况下应采用铜芯: 1 电机励磁、重要电源、移动式电气设备等需要保持连接具有高可靠性的回路; 2 震动剧烈、有爆炸危险或对铝有腐蚀等严酷的工作环境; 3 耐火电缆。 用于下列情况的电力电缆,宜采用铜芯: 1 紧靠高温设备配置; 2 安全性要求高的重要公共设施中; 3 水下敷设当工作电流较大需增多电缆根数时。 7.8.6 35kV及以上电力电缆宜采用铜芯。 7.8.7 6kV及以上电力电缆宜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 7.8.8 交流系统中电力电缆缆芯与绝缘屏蔽或金属套之间额定电压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低阻抗接地的系统,当接地保护动作不超过1min切除故障时,应按100,的使用回路工作相电压。 2 对于a项外的供电系统,不宜低于133,的使用回路工作相电压;在单相接地故障可能持续8h以上,或发电机回路等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情况,宜采取173,的使用回路工作相电压。 7.8.9 电缆截面应按缆芯持续工作的最高温度和短路时的最高温度不超过允许值的条件选择。持续工作的最高温度和短路时的最高温度应满足GB 50217的规定。 7.8.10 选择短路计算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计算用系统接线,应采取正常运行方式,且宜按工程建成后(5,10)年规划发展考虑。 2 短路点应选取在通过电缆回路最大短路电流可能发生处。 3 宜按三相短路计算。 4 短路电流作用时间,应取保护切除时间与断路器开断时间之和。对电动机等直馈线,应采取主保护时间;其他情况,宜按后备保护计。 7.8.11 电缆终端的选择原则: 1 终端的额定电压等级及其绝缘水平,不得低于所连接电缆的额定电压等级及其绝缘水平,户外终端外绝缘还应满足所设置环境条件(如污秽、海拔等)要求。 2 终端型式与电缆所连接电器的特点必须适应。 3 与充油电缆连接的终端应能耐受最高工作油压。 4 与六氟化硫全封闭电器相连的电缆终端应采用全封闭式终端,与高压变压器直接相连的电缆终端应采用象鼻式终端,其接口应能相互配合。 5 电缆终端的机械强度,应满足安置处引线拉力、风力和地震力的要求。 7.8.12 交流单相电力电缆金属护层,必须直接接地,且在金属护层上任一点非接地的正常感应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未采取不能任意接触金属护层的安全措施时,不得大于50V。 2 除1款情况外,不得大于100V。 7.8.13 交流单相电力电缆金属护层的接地方式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线路不长,能满足本标准第7.8.12条要求时,宜采取在线路一端直接接地(单点互联接地)。 2 线路较长,一端直接接地不能满足本标准第7.8.12条要求时,35kV以上高压电缆输送容量较小时,可采用在线路两端直接接地(全接地)。35kV以上高压电缆线路较短或利 用率很低时,也可采用全接地方式。 3 除1、2款外的较长线路,宜划分适当的单元设置绝缘接头,使电缆金属护层分隔在三 个区段以交叉互联接地。每单元系统中三个分隔区段的长度宜均等。 7.8.14 当35kV以上交流单相电缆金属护层的电气通路仅有单点互联接地时,在位于远距 离未直接接地端,应经护层绝缘保护器(金属护层电压限制器)接地。 7.8.15 交流110kV及以上单芯电缆在下列情况下宜沿电缆邻近配置并行回流线。 1 可能出现的工频或冲击感应电压,超过电缆护层绝缘的耐受强度时; 2 需抑制对电缆邻近弱电线路的电气干扰强度时。 7.8.16 对重要回路且可能有过热部位的电缆线路,宜设有温度检测装置。 7.8.17 重要回路单相交流电缆金属屏蔽层以一端直接接地或交叉互联接地时,该电缆线路 宜设有护层绝缘监察装置。 8 电 力 变 压 器 8.0.1 电力变压器及其附属设备应按下列技术条件选择: 1 型式; 2 容量; 3 绕组电压; 4 相数; 5 频率; 6 冷却方式; 7 联接组别; 8 短路阻抗; 9 绝缘水平; 10 调压方式; 11 调压范围; 12 励磁涌流; 13 并联运行特性; 14 损耗; 15 温升; 16 过载能力; 17 噪声水平; 18 中性点接地方式; 19 附属设备; 20 特殊要求。 8.0.2 变压器及其附属设备尚应按下列使用环境条件校验: 1 环境温度; 2 日温差; 3 最大风速; 4 相对湿度; 5 污秽; 6 海拔高度; 7 地震烈度; 8 系统电压波形及谐波含量。 注:当在屋内使用时,可不检验2、3、5款;在屋外使用时,则不检验4款。 8.0.3 以下所列环境条件为特殊使用条件,工程设计时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否则应与制造厂协商。 1 有害的烟或蒸汽,灰尘过多或带有腐蚀性,易爆的灰尘或气体的混合物、蒸汽、盐雾、过潮或滴水等; 2 异常振动、倾斜、碰撞和冲击; 3 环境温度超出正常使用范围; 4 特殊运输条件; 5 特殊安装位置和空间限制; 6 特殊维护问题; 7 特殊的工作方式或负载周期,如冲击负载; 8 三相交流电压不对称或电压波形中总的谐波含量大于5,,偶次谐波含量大于1,; 9 异常强大的核子辐射。 8.0.4 对于湿热带、工业污秽严重及沿海地区户外的产品,应考虑潮湿、污秽及盐雾的影响,变压器的外绝缘应选用加强绝缘型或防污秽型产品。热带产品气候类型分为湿热型(TH)、干热型(TA)、干湿热合型(T)三种。 8.0.5 变压器可根据安装位置条件,按用途、绝缘介质、绕组型式、相数、调压方式及冷却方式确定选用变压器的类型。在可能的条件下,优先选用三相变压器、自耦变压器、低损耗变压器、无激磁调压变压器。对大型变压器选型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8.0.6 选择变压器容量时,应根据变压器用途确定变压器负载特性,并参考相关标准中给定的正常周期负载图所推荐的变压器在正常寿命损失下变压器的容量,同时还应考虑负荷发展,额定容量取值应尽可能选用标准容量系列。对大型变压器宜进行经济运行计算。 对三绕组变压器的高、中、低压绕组容量的分配,应考虑各侧绕组所带实际负荷,且绕组额定容量取值应尽可能选用标准系列。 8.0.7 电力变压器宜按GB/T 6451、GB/T 10228、GB/T 16274的参数优先选择。 8.0.8 除受运输、制造水平或其他特殊原因限制外应尽可能选用三相电力变压器。 8.0.9 对于检修条件较困难和环境条件限制(低温、高潮湿、高海拔)地区的电力变压器宜选用寿命期内免维护或少维护型。 8.0.10 短路阻抗选择。 1 选择变压器短路阻抗时,应根据变压器所在系统条件尽可能选用相关标准规定的标准阻抗值。 2 为限制过大的系统短路电流,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选用高阻抗变压器或限流电抗器,选择高阻抗变压器时应按电压分档设置,并应校核系统电压调整率和无功补偿容量。 8.0.11 对于500kV电力变压器主绝缘(高——低或高——中)的尺寸、油流静电、线圈抗短路机械强度、耐运输冲撞的能力应由产品设计部门给出详细算据。 8.0.12 分接头及调压方式的选择。 1 分接头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 1)在高压绕组或中压绕组上,而不是在低压绕组上; 2)尽量在星形联接绕组上,而不是在三角形联接的绕组上; 3)在网络电压变化最大的绕组上。 2 调压方式选择原则: 1)无励磁调压变压器一般用于电压及频率波动范围较小的场所。 2)有载调压变压器一般用于电压波动范围大,且电压变化频繁的场所。 3)在满足运行要求的前提下,能用无载调压的尽量不用有载调压。无励磁分接开关应尽 量减少分接头数目,可根据系统电压变化范围只设最大、最小和额定分接。 4)自耦变压器采用公共绕组调压时,应验算第三绕组电压波动不超过允许值。在调压范围大,第三绕组电压不允许波动范围大时,推荐采用中压侧线端调压。 8.0.13 电力变压器套管电流互感器参数的选择要求详见电流互感器部分。 8.0.14 电力变压器油应满足GB 2536的要求,330kV以上电压等级的变压器油应满足超高压变压器油标准。 8.0.15 在下述几种情况下一般可选用自耦变压器: 1 单机容量在125MW及以下,且两级升高电压均为直接接地系统,其送电方向主要由低压送向高、中压侧,或从低压和中压送向高压侧,而无高压和低压同时向中压侧送电要求者,此时自耦变压器可作发电机升压之用。 2 当单机容量在200MW及以上时,用来做高压和中压系统之间联络用的变压器。 3 在220kV及以上的变电站中,宜优先选用自耦变压器。 8.0.16 容量为200MW及以上的机组,主厂房及网控楼内的低压厂用变压器宜采用干式变压器。其他受布置条件限制的场所也可采用干式变压器。 在地下变电站、市区变电站等防火要求高或布置条件受限制的地方宜采用干式变压器。 8.0.17 对于新型变压器经技术经济比较,确认技术先进合理可选用。 8.0.18 优先选用环保、节能的电力变压器消防方式(如充氮灭火等)。 8.0.19 城市变电站宜采用低噪声变压器。 9 高压开关设备 9.1 基本规定 9.1.1 开关设备及其操动机构应按下列技术条件选择: 1 电压; 2 电流; 3 极数; 4 频率; 5 绝缘水平; 6 开断电流; 7 短路关合电流; 8 失步开断电流; 9 动稳定电流; 10 热稳定电流; 11 特殊开断性能; 12 操作顺序; 13 端子机械载荷; 14 机械和电气寿命; 15 分、合闸时间; 16 过电压; 17 操动机构型式,操作气压、操作电压,相数; 18 噪声水平。 9.1.2 开关设备尚应按下列使用环境条件校验: 1 环境温度; 2 日温差; 3 最大风速; 4 相对湿度; 5 污秽等级; 6 海拔高度; 7 地震烈度。 注:当在屋内使用时,可不校验2、3、5款;在屋外使用时,则不校验4款。 9.2 高压断路器 9.2.1 断路器的额定电压应不低于系统的最高电压;额定电流应大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任何负荷电流。 9.2.2 在校核断路器的断流能力时,宜取断路器实际开断时间(主保护动作时间与断路器分闸时间之和)的短路电流作为校验条件。 9.2.3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小阻抗接地的系统中选择断路器时,首相开断系数应取1.3;在110kV及以下的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系统中,则首相开断系数应取1.5。 9.2.4 断路器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等于额定短路开断电流,其持续时间额定值在110kV及以下为4s;在220kV及以上为2s。 对于装有直接过电流脱扣器的断路器不一定规定短路持续时间,如果断路器接到预期开断电流等于其额定短路开断电流的回路中,则当断路器的过电流脱扣器整定到最大时延时,该断路器应能在按照额定操作顺序操作,且在与该延时相应的开断时间内,承载通过的电流。 9.2.5 当断路器安装地点的短路电流直流分量不超过断路器额定短路开断电流幅值的20,时,额定短路开断电流仅由交流分量来表征,不必校验断路器的直流分断能力。如果短路电流直流分量超过20,时,应与制造厂协商,并在技术协议书中明确所要求的直流分量百分数。 9.2.6 断路器的额定关合电流,不应小于短路电流最大冲击值(第一个大半波电流峰值)。 9.2.7 对于110kV以上的系统,当电力系统稳定要求快速切除故障时,应选用分闸时间不大于0.04s的断路器;当采用单相重合闸或综合重合闸时,应选用能分相操作的断路器。 9.2.8 对于330kV及以上系统,在选择断路器时,其操作过电压倍数应满足DL/T 620的要求。 9.2.9 对担负调峰任务的水电厂、蓄能机组、并联电容器组等需要频繁操作的回路,应选用适合频繁操作的断路器。 9.2.10 用于为提高系统动稳定装设的电气制动回路中的断路器,其合闸时间不宜大于(0.04,0.06)s。 9.2.11 用于切合并联补偿电容器组的断路器,应校验操作时的过电压倍数,并采取相应的限制过电压措施。(3,10)kV宜用真空断路器或SF6断路器。容量较小的电容器组,也可使用开断性能优良的少油断路器。35kV及以上电压级的电容器组,宜选用SF6断路器或真空断路器。 9.2.12 用于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断路器,其断口电压与补偿装置的容量有关,而对地绝缘则取决于线路的额定电压,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应根据所需断口数量特殊订货;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可选用同一电压等级的断路器。 9.2.13 当断路器的两端为互不联系的电源时,设计中应按以下要求校验: 1 断路器断口间的绝缘水平满足另一侧出现工频反相电压的要求; 2 在失步下操作时的开断电流不超过断路器的额定反相开断性能; 3 断路器同极断口间的公称爬电比距与对地公称爬电比距之比一般取为1.15,1.3。 4 当断路器起联络作用时,其断口的公称爬电比距与对地公称爬电比距之比,应选取较大的数值,一般不低于1.2。 当缺乏上述技术参数时,应要求制造部门进行补充试验。 9.2.14 断路器尚应根据其使用条件校验下列开断性能: 1 近区故障条件下的开合性能; 2 异相接地条件下的开合性能; 3 失步条件下的开合性能; 4 小电感电流开合性能; 5 容性电流开合性能; 6 二次侧短路开断性能。 9.2.15 选择断路器接线端子的机械荷载,应满足正常运行和短路情况下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断路器接线端子的机械荷载不应大于表9.2.15所列数值。 表9.2.15 断路器接线端子允许的机械荷载 9.2.16 当系统单相短路电流计算值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大于三相短路电流值时,所选择断路器的额定开断电流值应不小于所计算的单相短路电流值。 9.3 发电机断路器 9.3.1 发电机断路器灭弧及绝缘介质可以选用SF6、压缩空气或真空,也可以选用少油式。 9.3.2 为减轻因发电机断路器三相不同期合、分而产生负序电流对发电机的影响,发电机断路器宜选用机械三相联动操动机构。 9.3.3 发电机断路器三相不同期合闸时间应不大于10ms,不同期分闸时间应不大于5ms。 9.3.4 发电机断路器可以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用卧式或立式布置:安装位置不应存在有害烟雾、水蒸气、盐雾及细菌生长;为减轻发电机断路器异常热应力对断路器套管、基础及母线的影响,宜在断路器与母线连接处增加软连接装置。 9.3.5 在不同的环境和负荷条件下,发电机断路器应能承载发电机最大连续容量时的持续电流,且各部位温度极限不超过规定值。对装有强制冷却装置断路器,当断路器强制冷却系统故障时必须考虑发电机减出力,并校核负荷电流降低速率,允许电流值和允许时间。 9.3.6 在校核发电机断路器开断能力时,应分别校核系统源和发电源在主弧触头分离时对称短路电流值、非对称短路电流值及非对称短路电流的直流分量值;在校核系统源对称短路电流时应考虑厂用高压电动机的影响。 对发电机断路器而言,系统直流分量衰减时间常数 可能大于60ms,因此选择发电机出口断路器时必须校验断路器的直流分断能力。 9.3.7 发电机断路器应具有失步开断能力,其额定失步开断电流应为额定短路开断电流的25,或50,;应校核各种失步状态下的电流值,必要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装设电流闭 锁装置)以保证发电机断路器开断时的电流不超过额定失步开断电流;全反相条件下的开断可以不作为发电机断路器的失步开断校核条件。 9.3.8 发电机断路器开断短路电流、负荷电流及失步电流时,暂态恢复电压应满足相应标准规定,首相开断系数和幅值系数可取1.5。 9.3.9 如发电机断路器在某些情况下兼起隔离开关的作用,应设置观察窗,以便监视断口的状态。 大容量发电机断路器应具有内部空气温度的监测装置,反映断路器分、合闸位置是否正常的监测装置。 10 负 荷 开 关 10.1 基本规定 10.1.1 负荷开关及其操作机构应按下列技术条件选择: 1 电压; 2 电流; 3 频率; 4 绝缘水平; 5 动稳定电流; 6 热稳定电流; 7 开断电流; 8 关合电流; 9 机械荷载; 10 操作次数; 11 过电压; 12 操动机构型式,操作电压,相数; 13 噪声水平。 10.1.2 负荷开关尚应按下列使用环境条件校验: 1 环境温度; 2 最大风速; 3 相对湿度; 4 覆冰厚度; 5 污秽; 6 海拔高度; 7 地震烈度。 注:当在屋内使用时,可不校验2、4、5款;在屋外使用时,则不校验3款。 10.2 高压负荷开关 10.2.1 当负荷开关与熔断器组合使用时,负荷开关应能关合组合电器中可能配用熔断器的最大截止电流。 10.2.2 当负荷开关与熔断器组合使用时,负荷开关的开断电流应大于转移电流和交接电流。 10.2.3 负荷开关的有功负荷开断能力和闭环电流开断能力应不小于回路的额定电流。 10.2.4 选用的负荷开关应具有切合电感、电容性小电流的能力。应能开断不超过10A,(3,35)kV,、25A(63kV)的电缆电容电流或限定长度的架空线充电电流,以及开断1250kVA,(3,35)kV,、5600kVA(63kV)配电变压器的空载电流。 10.2.5 当开断电流超过10.2.4条的限额或开断其电容电流为额定电流80,以上的电容器组时,应与制造部门协商,选用专用的负荷开关。 10.3 重合器 10.3.1 重合器灭弧及绝缘介质可以选用油、真空和SF6。 10.3.2 重合器应具有明显的电源侧或负荷侧标志,保护用电流互感器装在重合器电源侧,测量用电流互感器装在重合器负荷侧。 10.3.3 重合器应能开断与额定短路开断电流对应的非对称短路电流。 10.3.4 重合器的额定短路关合电流和额定动稳定电流峰值均为其额定短路开断电流的2.5倍。 10.3.5 重合器首相开断系数应取1.5。 10.3.6 重合器的额定操作顺序中含有四个单元操作,即: 分—t—合分—t—合分—t—合分—闭锁 其中每一单元操作应有快慢两种A-s曲线以供选择。t为产品技术条件规定的最短重合间隔。 10.3.7 额定短路持续时间分2s和4s两档。对装有串联分闸线圈的重合器,不规定短路持续时间,但当重合器按照其额定操作顺序操作而分闸整定在最慢速时,在开断时间内,重合器应能连续4次通过额定短路开断电流。 10.4 分段器 10.4.1 分段器的额定关合电流不宜小于短路电流最大冲击值。 10.4.2 分段器的计数次数为3次,并根据需要可调节为l或2次。跌落式分段器计数次数为2次。 10.4.3 分段器没有标准的过负荷电流能力,但制造厂应提供分段器允许的过负荷范围及其运行特性。 10.5 真空接触器 10.5.1 真空接触器应按下列技术条件选择: 1 额定电压; 2 额定电流; 3 额定开断电流; 4 额定关合电流; 5 额定动稳定电流; 6 额定热稳定电流; 7 额定热稳定时间; 8 半波允许通过电流; 9 极限开断电流; 10 绝缘水平; 11 机械寿命; 12 真空接触器合闸电流; 13 真空接触器分闸电流; 14 电气寿命。 10.5.2 真空接触器尚应按下列使用环境条件校验: 1 环境温度; 2 相对湿度; 3 海拔高度; 4 地震烈度。 10.5.3 真空接触器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能频繁操作,在使用中不应出现误分、误合或拒分、拒合。 10.5.4 真空接触器应具有可靠的机械锁扣装置。 10.5.5 真空接触器应具有动作计数和分合位置指示功能。 11 高压隔离开关 11.0.1 隔离开关及其操作机构应按下列技术条件选择: 1 电压; 2 电流; 3 频率; 4 绝缘水平; 5 动稳定电流; 6 热稳定电流; 7 分合小电流、旁路电流和母线环流; 8 接线端机械荷载; 9 单柱式隔离开关的接触区; 10 分、合闸装置及电磁闭锁装置操作电压; 11 操动机构型式,气动机构的操作气压。 11.0.2 隔离开关尚应按下列使用环境条件校验: 1 环境温度; 2 最大风速; 3 覆冰厚度; 4 相对湿度; 5 污秽; 6 海拔高度; 7 地震烈度。 注:当在屋内使用时,可不校验2、3、5款;在屋外使用时,则不校验4款。 11.0.3 对隔离开关的型式选择应根据配电装置的布置特点和使用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1.0.4 隔离开关应根据负荷条件和故障条件所要求的各个额定值来选择,并应留有适当裕度,以满足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要求。 11.0.5 隔离开关没有规定承受持续过电流的能力,当回路中有可能出现经常性断续过电流的情况时,应与制造厂协商。 11.0.6 当安装的63kV及以下隔离开关的相间距离小于产品规定的最小相间距离时,应要求制造厂根据使用条件进行动、热稳定性试验。原则上应进行三相试验,当试验条件不具备时,允许进行单相试验。 11.0.7 单柱垂直开启式隔离开关在分闸状态下,动静触头间的最小电气距离不应小于配电装置的最小安全净距B值。 11.0.8 为保证检修安全,63kV及以上断路器两侧的隔离开关和线路隔离开关的线路侧宜配置接地开关。 隔离开关的接地开关,应根据其安装处的短路电流进行动、热稳定校验。 11.0.9 选用的隔离开关应具有切合电感、电容性小电流的能力,应使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空载母线、励磁电流不超过2A的空载变压器及电容电流不超过5A的空载线路等,在正常情况下操作时能可靠切断,并符合有关电力工业技术管理的规定。当隔离开关的技术性能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向制造部门提出,否则不得进行相应的操作。 隔离开关尚应能可靠切断断路器的旁路电流及母线环流。 11.0.10 屋外隔离开关接线端的机械荷载不应大于表11.0.10所列数值。机械荷载应考虑母线(或引下线)的自重、张力、风力和冰雪等施加于接线端的最大水平静拉力。当引下线采用软导线时,接线端机械荷载中不需再计入短路电流产生的电动力。但对采用硬导体或扩径 空心导线的设备间连线,则应考虑短路电动力。 表11.0.10 屋外隔离开关接线端允许的机械荷载 11.0.11 隔离开关操作机构的型式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电动或手动操作机构。 12 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12.0.1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及其操动机构应按下列技术条件选择: 1 电压; 2 电流(主回路的); 3 频率; 4 绝缘水平; 5 热稳定电流(主回路的和接地回路的); 6 开断电流; 7 动稳定电流(主回路的和接地回路的); 8 短路持续时间; 9 操作顺序; 10 机械荷载; 11 机械和电气寿命; 12 分、合闸时间; 13 绝缘气体密度; 14 年漏气率; 15 各组成元件(包括它们的操作机构和辅助设备)的额定值。 12.0.2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尚应按下列使用环境条件校验: 1 环境温度; 2 日温差; 3 最大风速; 4 相对湿度; 5 污秽; 6 覆冰厚度; 7 海拔高度; 8 地震烈度。 注:当在屋内使用时,可不校验2、3、5、6款,当在屋外使用时,则不校验4款。 12.0.3 在经济技术比较合理时,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宜用于下列情况的63kV及以 上系统: 1 城市内的变电站。 2 布置场所特别狭窄地区; 3 地下式配电装置; 4 重污秽地区; 5 高海拔地区; 6 高烈度地震区。 12.0.4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各元件按其工作特点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1 负荷开关元件 1)开断负荷电流; 2)关合负荷电流; 3)动稳定电流; 4)热稳定电流; 5)操作次数; 6)分、合闸时间; 7)允许切、合空载线路的长度和空载变压器的容量; 8)允许关合短路电流; 9)操作机构型式。 2 接地开关和快速接地开关元件 1)关合短路电流; 2)关合时间; 3)关合短路电流次数; 4)切断感应电流能力; 5)操作机构型式,操作气压,操作电压,相数。 注:如不能预先确定回路不带电,应采用关合能力等于相应的额定峰值耐受能力的接地开关;如能预先确定回路不带电,可采用不具有关合能力或关合能力低于相应的额定峰值耐受电流的接地开关。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可移动的接地装置。 3 电缆终端与引线套管 1)动稳定电流; 2)热稳定电流; 3)安装时的允许倾角。 注:当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与电缆或变压器高压出线端直接连接时,如有必要,宜在两者接口的外壳上设置直流和/或交流试验用套管的安装孔,制造厂应根据用户的要求,提供试验用套管或给出套管安装的有关资料。 其他元件的选择,见本规定有关章节。 12.0.5 选择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内的元件时,尚应考虑下列情况: 1 断路器元件的断口布置形式需根据场地情况及检修条件确定,当需降低高度时,宜选用水平布置;当需减少宽度时,可选用垂直布置。 灭弧室宜选用单压式。 2 负荷开关元件在操作时应三相联动,其三相合闸不同期性不应大于10ms,分闸不同期性不应大于5ms。 3 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应具有表示其分、合位置的可靠和便于巡视的指示装置,如该位置指示器足够可靠的话,可不设置观察触头位置的观察窗。 4 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停电回路的最先接地点(不能预先确定该回路不带电)或利用接地装置保护封闭电器外壳时,应选择快速接地开关;而在其他情况下则选用一般接地开关。接地开关或快速接地开关的导电杆应与外壳绝缘。 5 电压互感器元件宜选用电磁式,如需兼作现场工频实验变压器时,应在订货中予以说明。 6 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母线上安装的避雷器宜选用SF6气体作绝缘和灭弧介质的避雷器,在出线端安装的避雷器一般宜选用敞开式避雷器。SF6避雷器应做成单独的气隔, 并应装设防爆装置、监视压力的压力表(或密度继电器)和补气用的阀门。 7 如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将分期建设时,宜在将来的扩建接口处装设隔离开关和隔离气室,以便将来不停电扩建。 12.0.6 为防止因温度变化引起伸缩,以及因基础不均匀下沉,造成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漏气与操作机构失灵,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适当部位应加装伸缩节。 伸缩节主要用于装配调整(安装伸缩节),吸收基础间的相对位移或热胀冷缩(温度伸缩节)的伸缩量等。 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分开的基础之间允许的相对位移(不均匀下沉)应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确定。 12.0.7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在同一回路的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之间应设置联锁装置。线路侧的接地开关宜加装带电指示和闭锁装置。 12.0.8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内各元件应分成若干气隔。气隔的具体划分可根据布置条件和检修要求,在订货技术条款中由用户与制造厂商定。气体系统的压力,除断路器外,其余部分宜采用相同气压。 长母线应分成几个隔室,以利于维修和气体管理。 12.0.9 外壳的厚度,应以设计压力和在下述最小耐受时间内外壳不烧穿为依据。 1 电流等于或大于40kA,0.1s; 2 电流小于40kA,0.2s。 12.0.10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应设置防止外壳破坏的保护措施,制造厂应提供关于所用的保护措施方面的充足资料。 制造厂和用户可商定一个允许的内部故障电弧持续时间。在此时间内,当短路电流不超过某一数值时,将不发生电弧的外部效应。此时可不装设防爆膜或压力释放阀。 12.0.11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外壳要求高度密封性。制造厂宜按GB/T 11023确定每个气体隔室允许的相对年泄漏率。每个隔室的相对年泄漏率应不大于1,。 12.0.12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允许温升应按GB 7674的要求执行。 12.0.13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中SF6气体的质量标准应符合GB/T 8905的规定。 12.0.14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外壳应接地。 凡不属于主回路或辅助回路的且需要接地的所有金属部分都应接地。外壳、构架等的相互电气连接宜采用紧固连接(如螺栓连接或焊接),以保证电气上连通。 接地回路导体应有足够的截面,具有通过接地短路电流的能力。 在短路情况下,外壳的感应电压不应超过24V。 13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13.0.1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以下简称开关柜)应按下列技术条件选择: 1 电压; 2 电流; 3 频率; 4 绝缘水平; 5 温升; 6 开断电流; 7 短路关合电流; 8 动稳定电流; 9 热稳定电流和持续时间; 10 分、合闸机构和辅助回路电压; 11 系统接地方式; 12 防护等级。 13.0.2 开关柜尚应按下列使用环境条件校验: 1 环境温度; 2 日温差; 3 相对湿度; 4 海拔高度; 5 地震烈度。 13.0.3 开关柜的型式选择应遵照DL/T 5153的有关条款执行。 13.0.4 开关柜的防护等级应满足环境条件的要求。 13.0.5 当环境温度高于+40?时,开关柜 (13.0.5) 式中: t——环境温度,?; It——环境温度t下的允许电流; I40——环境温度40?时的允许电流。 13.0.6 沿开关柜的整个长度延伸方向应设有专用的接地导体,专用接地导体所承受的动、热稳定电流应为额定短路开断电流的86.6,。 13.0.7 开关柜内装有电压互感器时,电压互感器高压侧应有防止内部故障的高压熔断器,其开断电流应与开关柜参数相匹配。 13.0.8 高压开关柜中各组件及其支持绝缘件的外绝缘爬电比距(高压电器组件外绝缘的爬电距离与最高电压之比)应符合如下规定: 1 凝露型的爬电比距。瓷质绝缘不小于14/18mm/kV(?/?级污秽等级),有机绝缘不小于16/20mm/kV(?/?级污秽等级)。 2 不凝露型的爬电比距。瓷质绝缘不小于12mm/kV,有机绝缘不小于14mm/kV。 13.0.9 单纯以空气作为绝缘介质时,开关内各相导体的相间与对地净距必须符合表13.0.9的要求。 表13.0.9 开关 mm 13.0.10 高压开关柜应具备防止误拉、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或隔离插头),防止带接地开关(或接地线)送电,防止带电合接地开关(或挂接地线),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等五项措施。 14 电 抗 器 14.1 基本规定 14.1.1 电抗器应按下列技术条件选择: 1 电压; 2 电流; 3 频率; 4 电抗百分数; 5 电抗器额定容量; 6 动稳定电流; 7 热稳定电流; 8 安装方式; 9 进出线型式; 10 绝缘水平; 11 噪声水平。 14.1.2 电抗器尚应按下列使用环境校验: 1 环境温度; 2 相对湿度; 3 海拔高度; 4 地震烈度。 14.2 限流电抗器 14.2.1 普通限流电抗器的额定电流应按下列条件选择: 1 主变压器或馈线回路的最大可能工作电流。 2 发电厂母线分段回路的限流电抗器,应根据母线上事故切断最大一台发电机时,可能通过电抗器的电流选择,一般取该台发电机额定电流的(50,80),。 3 变电站母线回路的限流电抗器应满足用户的一级负荷和大部分二级负荷的要求。 14.2.2 分裂限流电抗器的额定电流按下类条件选择: 1 当用于发电厂的发电机或主变压器回路时,一般按发电机或主变压器额定电流的70,选择。 2 当用于变电站主变压器回路时,应按负荷电流大的一臂中通过的最大负荷电流选择。当无负荷资料时,可按主变压器额定电流的70,选择。 14.2.3 普通电抗器的电抗百分值应按下列条件选择和校验: 1 将短路电流限制到要求值。 2 正常工作时,电抗器的电压损失不得大于母线额定电压的5,,对于出线电抗器,尚应计及出线上的电压损失。 3 当出线电抗器未装设无时限继电保护装置时,应按电抗器后发生短路,母线剩余电压不低于额定值的(60,70),校验。若此电抗器接在6kV发电机主母线上,则母线剩余电压应尽量取上限值。 对于母线分段电抗器、带几回出线的电抗器及其他具有无时限继电保护的出线电抗器不必校验短路时的母线剩余电压。 14.2.4 分裂电抗器的自感电抗百分值,应按将短路电流限制到要求值选择,并按正常工作时分裂电抗器两臂母线电压波动不大于母线额定电压的5,校验。 14.2.5 分裂电抗器的互感系数,当无制造部门资料时,一般取0.5。 14.2.6 对于分裂电抗器在正常工作时两臂母线电压的波动计算,若无两臂母线实际负荷资料,则可取一臂为分裂电抗器额定电流的30,,另一臂为分裂电抗器额定电流的70,。 14.2.7 分裂电抗器应分别按单臂流过短路电流和两臂同时流过反向短路电流两种情况进行动稳定校验。 14.3 并联电抗器 14.3.1 高压并联电抗器除14.1节规定外,还应按下列技术条件选择: 1 最高工作电压; 2 连接方式; 3 励磁特性; 4 谐波电流幅值; 5 感抗偏差; 6 油箱振动的最大双振幅值; 7 中性点电抗器; 8 中性点的绝缘水平; 9 各侧套管式电流互感器。 14.3.2 低压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应为线端全绝缘水平。 14.3.3 三相高压并联电抗器应采用三相五柱式。 14.3.4 对于可按系统运行情况投切的并联电抗器应选用自动投切方式。 14.4 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小电抗器 14.4.1 中性点小电抗应根据电力系统的情况按加速潜供电弧熄灭或抑制谐振过电压的要求选择小电抗值。 14.4.2 中性点小电抗的额定电流按下列条件选择: 1 潜供电流不应大于20A; 2 输电线路三相不平衡引起的零序电流,一般取线路最大工作电流的0.2,; 3 并联电抗器三相电抗不平衡引起的中性点电流,一般取并联电抗器额定电流的(5,8),。 14.4.3 按故障状况校验小电抗的温升,故障电流可取(200,300)A,时间可取10s。 14.4.4 中性点小电抗的绝缘水平主要取决于出现在中性点上的最大过电压,应根据实际计算的最大过电压确定小电抗的绝缘水平。 15 电 流 互 感 器 15.0.1 电流互感器应按下列技术条件选择和校验: 1 一次回路电压; 2 一次回路电流; 3 二次负荷; 4 二次回路电流; 5 准确度等级和暂态特性; 6 继电保护及测量的要求; 7 动稳定倍数; 8 热稳定倍数; 9 机械荷载; 10 温升。 15.0.2 电流互感器尚应按下列使用环境校验: l 环境温度; 2 最大风速; 3 相对湿度; 4 污秽; 5 海拔高度; 6 地震烈度; 7 系统接地方式。 注:当在屋内使用时,可不校验2、4款;当在屋外使用时,可不校验3款。 15.0.3 电流互感器的型式按下列使用条件选择: 1 (3,35)kV屋内配电装置的电流互感器,根据安装使用条件及产品情况,宜选用树脂浇注绝缘结构。 2 35kV及以上配电装置的电流互感器,宜采用油浸瓷箱式、树脂浇注式、SF6气体绝缘结构或光纤式的独立式电流互感器。在有条件时,应采用套管式电流互感器。 15.0.4 保护用电流互感器选择 1 330kV、500kV系统及大型发电厂的保护用电流互感器应考虑短路暂态的影响,宜选用具有暂态特性的TP类互感器,某些保护装置本身具有克服电流互感器暂态饱和影响的能力,则可按保护装置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P类电流互感器。 2 对220kV及以下系统的电流互感器一般可不考虑暂态影响,可采用P类电流互感器。 对某些重要回路可适当提高所选互感器的准确限值系数或饱和电压,以减缓暂态影响。 15.0.5 测量用电流互感器选择 选择测量用电流互感器应根据电力系统测量和计量系统的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互感器的类型。要求在较大工作电流范围内作准确测量时可选用S类电流互感器。为保证二次电流在合适的范围内,可采用复变比或二次绕组带抽头的电流互感器。 电能计量用仪表与一般测量仪表在满足准确级条件下,可共用一个二次绕组。 15.0.6 电力变压器中性点电流互感器的一次额定电流,应大于变压器允许的不平衡电流,一般可按变压器额定电流的30,选择。安装在放电间隙回路中的电流互感器,一次额定电流可按100A选择。 15.0.7 供自耦变压器零序差动保护用的电流互感器,其各侧变比均应一致,一般按中压侧的额定电流选择。 15.0.8 在自耦变压器公共绕组上作过负荷保护和测量用的电流互感器,应按公共绕组的允许负荷电流选择。 15.0.9 中性点的零序电流互感器应按下列条件选择和校验: 1 对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由二次电流及保护灵敏度确定一次回路起动电流;对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电阻接地系统,由接地电流和电流互感器准确限值系数确定电流互感器额定一次电流,由二次负载和电流互感器的容量确定二次额定电流; 2 按电缆根数及外径选择电缆式零序电流互感器窗口直径; 3 按一次额定电流选择母线式零序电流互感器母线截面。 15.0.10 选择母线式电流互感器时,尚应校核窗口允许穿过的母线尺寸。 15.0.11 发电机横联差动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电流应按下列情况选择: 1 安装于各绕组出口处时,宜按定子绕组每个支路的电流选择; 2 安装于中性点连接线上时,按发电机允许的最大不平衡电流选择,一般可取发电机额定电流的(20,30),。 15.0.12 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的电流互感器选择应符合DL/T 5136的要求。
/
本文档为【DL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