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有一种活法--湖北马山民歌队音乐人类学研究(可编辑)

2017-10-27 33页 doc 57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有一种活法--湖北马山民歌队音乐人类学研究(可编辑)有一种活法--湖北马山民歌队音乐人类学研究(可编辑) ?一MASTE?R'STHE娜 硕士学位论文 有一种活法??湖北马山民歌队音乐 人类学研究 论文作者:胡蓓蓓 指导教师:臧艺兵教授 学科专业:音乐学 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7>2013年5月 ?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 ALifestyleEthnomusicology ResearchofHubeiMashanFolksong team ATheSis SubmittedinPartialFu fillme...
有一种活法--湖北马山民歌队音乐人类学研究(可编辑)
有一种活法--湖北马山民歌队音乐人类学研究(可编辑) ?一MASTE?R'STHE娜 硕士学位 有一种活法??湖北马山民歌队音乐 人类学研究 论文作者:胡蓓蓓 指导教师:臧艺兵教授 学科专业:音乐学 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7>2013年5月 ?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 ALifestyleEthnomusicology ResearchofHubeiMashanFolksong team ATheSis SubmittedinPartialFu fillmentoftheR quirement FortheMasterDegreeinMUSIC HuBeibei PostgraduateProgram MusicCollege 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 Supervisor:ZangYibing AcademicTitle:Professor Si Approved May,2013 ?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_烈魄髫屯 日期:a。,弓年多月2多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华中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 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 作者张妒 导师签名: 呐:函,乡年5月7日 呐:渺乡月矽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意途塞握蛮质溢厦!旦坐生;旦二生;旦三生筮查! 作者签名: 日期:如侈钌‘月 矽目 导师签名 日期:c如 ?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 摘要 马山民歌这一古老的艺术品种与楚文化有着诸多的渊源关系,是江汉平原民歌 艺术的重要代表,蕴含着其独特的艺术与文化魅力。2006年马山民歌正式被评为我 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艺术文化价值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再好的艺术精品亦 需要有传播它的主体才能使其得以延续。本文的独特之处在于选取马山民歌在当下 的传承主柱“马山民歌队”为研究对象,以“活法”一词为题眼来解读其歌队的 精神文化生活。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详实的田野调查来呈现民间业 余艺术团体的生存状态。结合其队员的社会身份,在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老 龄化的社会大背景中,通过对“民歌队”的田野调查,来解读农村生活方式的文化 意义,反思乡村文明的价值,回答中国农民究竟应该如何生活?这一社会现实问题。 让音乐也成为调查、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证材料之一,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讨论 中来。 全文共分绪论、本论三章及结语。绪论部分对本文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 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本论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审视乡村文明的动荡与离 散(期北马山民歌队理论研究背景;二、观察乡村文明的遗存与坚守一湖北 马山 民歌队现状调查研究;三、追寻乡村文明的理想与希望_马山民歌队文化解 读。结 论部分是对前面各章节和全文中心思想的概括与总结。 关键词:马山民歌民歌队乡村文明农村生活方式 ?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 Abstract MashanfolksonghasalotoforiginrelationswithChucultureasancientart varieties(Iti allimportantrepresentationforJiang?hanplainf01l【songartandcontains uniqueartisticandculturalcharm(Theartisticandculturalv ueofMashanfolksong chosenas econdbatchC ineseimmaterialityculturalheritagelistofficiallyat2006year isacknowledged(Excellentartopusneedmediumtobetransmitted(So, theuniqueof thisthesisSselecting”Mashanfolkteam”astheresearchobjectforthecurrent disseminuleofMashanfolksong(rnlespiritandculturelifeisunderstandedthrough observingtheylife?way(Andunfoldingexistfettleofcivilianafterhoursarteamviafolk musicologytheoryandmeans、?i也 exhaustivefieldinvestigation(Underthebigsocial backgroundofglobalization,industrializationandu b n ionwiths cialidentityofall teammembers, theculturalmeaningofrurallifeisinterpretedandthevalueofrural civilizationisrethinkprofoundlybythefieldinvestigationforfolksong team(That answershowtodoforChinesepeasantry(nlesocialrealismproblemmakesmusicto becomeonofdemonstrationm erialfinquisition, analysisandsolvesocialproblem, andletmusictotakepartindiscussionfors cialproblem( ThearticleiSdividedintothreechaptersoftheintroduction,bodyandconc lusion( Theintroductionofthisthesisdiscussesresearchsignificance,thepr sentresearch situation,theresearchmethodanSOon(Tllebodymainlyincludesthreeaspects:first, surveyingturbulenceandscatterofruralcivilization, whichisthebackgroundofHubei Mashanf0墩songteam(Second,observingtheh ritagedholdofruralcivilization? ”HubeiMashanfou【team”,Third, pursuingtheidealndhopeofruralcivilization-- Mashanfou【song’ Sculturalinterpretation(Theconclusionsumn'larizespreviouschapters andconcludesthemainideaofthethesis( Keys:Mashanfomfolk-teamruralcivilizationrurallife II ?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II 绪 论??(((?((((((??“??“??””1 一、选题缘起?‘1 二、研究对象与角度??4 三、研究现状?”5 四、研究方法?”13 五、研究意义?14 第一章审视乡村文明的动荡与离散??湖北马山民歌队理论研究背景?16 第一节乡村文明的概念、地位及其价值??16 一、“乡村文明”的理论分析?16 二、乡村文明的现实境遇?20 第二节乡村文明下的农村生活方式23 一、传统农村生活方式与变迁??23 二、乡村文明下的农村生活质量?25 第二章观察乡村文明的遗存与坚守??马山民歌队现状调查研究?28 第一节马山民歌队现状调查28 一、马山民歌队的“歌队”定位??28 二、马山民歌队成立的原因与波折29 三、马山民歌队的人员构成31 四、歌队的日常管理与经济运作?34 第二节马山民歌队音乐调查47 一、歌队传承主体“马山民歌”概述47 二、歌队音乐调查分析??58 第三节马山民歌队现状调查分析?79 一、人员老化青黄不接的传承局面79 二、资金困难缺少政府的大力支持79 第三章追寻乡村文明的理想与希望‘?马山民歌队文化解读??(((?80 第一节乡村文明的理想社会蓝图古今探讨80 第二节乡村文明秩序恢复与重建中的民间音乐活动??81 一、乡村文明秩序的恢复与重建?8l 二、乡村民间音乐活动中对乡村文明秩序的坚守82 结语?86 参考文献(((??87 附 ????92 致谢??103 一、选题缘起达鼹琢 绪论 据说英国都市人大都为拥有一间乡间别墅自豪不已,他们似乎天生对农村有着 割舍不开的情感,即使生在繁华的都市居民,随手拿起工具就能自由劳作,灌园、 筑篱、栽树、种植,每一样他们都不陌生,仿佛从小在乡村成长似的,英国人天生 是园艺家,漫不经心的点缀却能让生活变得艺术无比。?英国有农夫Farmers,没 有农民peasants,因为农夫重个人的心境,农民是一个阶级集体。?“世界大同 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装着美国的水电煤气管子,请个中国厨 子,娶个日本太太,再找个法国情人。"林语堂的一席话,意味着“英国乡村别墅’’ 是让人们对“住”的至高向往。住在乡下,拥有自己的-d,块世外桃源,一种浪漫 的生活方式,一种惬意的居住享受,一种悠然的心境体验,是每个人心中遥 远的梦。 ?若英国的乡村生活向人们展示着它的舒适与浪漫,德国农民的生活向人们展示的 则是它的创意多彩与人性化的服务。德国乡村的农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呢?青木的 《德国农村生活丰富多彩》以德国的“泰乌罗镇”为例向我们介绍了德国农民高质 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泰乌罗镇是距离德国的首都柏林约40公里的小镇,是什么使 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获得了“农村文化生活特别奖"这一最高奖项,从欧洲32 个国家的100多万个乡镇中脱颖而出?作者一探究竟后发现是因为泰乌罗镇印制 了属于自己的明信片,不仅创立了镇刊,还有专人负责编纂镇史,开通了体现泰乌 罗镇农民丰富多彩文化生活的专业网站。“文化粮仓"是小镇的文化中心,除了国 家节日、宗教节日、民俗节日外,小镇还有特色节日,如丰收节、健身节、啤酒节 等,几乎周周都有一个节日。德国政府考虑到德国农村分散,很多边远农村的农民 文化生活可能会相对单调,投入1000万欧元建立“汽车图书馆”开展“送 书下乡” 活动。目前,德国有“图书馆流动车”300多辆,多媒体流动车100多辆,它们来 往于2000多个图书驿站之间。德国的农民们平时一般在管理部门或商业单位工作, 因为德国农村的机械化、集约化生产的道路,使得干农活反而成了大部分农民的“第 二职业”。经济发达的美国则以其无可比拟的高科技覆盖着其生活的所有内容,唐 勇赵帅《体验美国农村生活:农场里高科技无处不在》提到一位外国官员告诉他: ?叶建平‘英国的乡村》(英语知识(2004(5( o陶杰‘英国农宿之旅》(南风窗(2009(9( @凌晨‘近在身边的英国乡村生活(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6(11 I 华盛顿并不代表美国,如果没有到过农村,就不算是真正了解美国。美国农业以市 场为导向,农民根据市场信息独立做出生产和销售决策。美国农业的信息化程度已 经高于工业,上网、读报已成为美国农民生活的一部分。正如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罗 高夫所说,欧洲人对优质生活的观念与美国人不同:美国人认为,生活质量 的提高 是房子越换越大,车子越换越好;欧洲人则更乐于多缴税,以享有更完善的社会服 务,他们以文化生活的质量来衡量幸福与否。初步了解了国外农民的生活状况,不 禁让人想到中国的农民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文明的发展都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 中国农民的生活却总是在艰难中前行,中国农民的命运却总是令人叹息?中国农民 的生活质量完全无法与上述国外农民的生活进行比较,因为美国的乡村和中国的乡 村,虽然可以都成为“乡村”,但是,内涵和结构迥然不同,美国的农民和中国的 农民,虽然都可以称为“农民",但是,他们的生活逻辑和生活过程,特别是在现 代国家机构和社会生活中地位作用是不同的。美国的农民是在“经营”,而不同于 中国农民在“种地"。?即使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暂时不与上述发达国家进行比较, 仅关注于中国国内,地区与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也因为自然资源、社会资 源、政策倾斜的不同而在生活环境、医疗条件、公共设施、文化生活等各方 面呈现 出差异甚大的局面。仅从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看,由于乡间传统民间文艺的衰落, 新文化又未能跟上,形成了城乡间巨大的落差。城市人的文化娱乐生活相当丰富, 他们有音乐厅、大剧院、乐团、艺校、歌厅、文化馆、广播、电视媒体、音响商店 等让人眼花缭乱的娱乐生活选择,而农村人却只能在鸡鸣、鸟鸣、狗叫的单调生活 环境中日复一日的生活,虽然宁静但他们也打心底里渴望丰富的生活,而不是别无 选择的呆着。这样长久以来城乡间累积了巨大的隔阂与鸿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 造成了宏大的城乡二元文化格局。 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下中国农民的生活现状是怎样的?他们对生活 的满意程度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面对现有的生存环境中国的农民他们改变了些 什么?面对多元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冲突他们坚守了些什么?美国音乐人类学家一 一梅里亚姆Merriam,在研究关于音乐人类学关于音乐的核心概念时曾提出了以 下三种界定转换:“在文化中的音乐研究”thestudyofmusicinculture,1960; “作 为文化的音乐研究”thestudyofmusicasculture,1973;“音乐就是文化,音乐学 者所做的就是社会研究”musiciscultureandwhatmusiciansdoissociety,1975?由 此可见音乐不仅仅是文化的载体,它也如同一面镜子反映着社会的诸多问题,民间 。赵树凯(农民的政治(商务印书馆(2011(5(P67页( 。吴凡(民间音乐(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3(P4页( 2 音乐中的民歌在这一点上更是尤为突出。是否简单的生活就意味着枯燥、单调、没 有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湖北马山民歌队”这一民间文化群体的文化解读,来回 答上述的种种疑惑以及通过研究过程来反思中国农民究竟应该怎样生活?这一现 实问题。 缘由,中文词典的解释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也可以 称为是引起某一事件的起因或原因,具体到本论文选题的缘由来说,主要是指论文 选题的起因或原因。下面对课题的选题缘由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说明:1学术 价值: 在一次与亲戚朋友的聊天中,听说了家乡的马山民歌,于是私下立刻在网上进行了 查询,得知其历史久远,主要由五大调组成,分别是喇叭调、嚅?|导调、叮当调、蛤 蟆调等,极具地方特色。由于从习钢琴的教育背景以及研究生期间的钢琴教学 实践,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高等院校试用教材《钢琴基础教程1》上海文艺出版社 中选入了由武汉音乐学院陈国权老师根据马山民歌改编的湖北民歌钢琴四手连弹 曲目《?导?f寻调》,产生了对马山民歌做深入研究的初步打算。随后发现其已成为音 乐教学的重要素材,比如《古筝考级新作品教程》长江文艺出版社选录了荆州马 山民歌的《车水锣鼓》、 《荆江硪歌》。武汉音乐学院还把荆州马山民歌编入了本 校民间音乐教材中。一再的收索发现让笔者觉得马山民歌很有研究的价值,并对其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深入的研究下去。2012年4月来到马山当地调查一直以 来“耳听途说"的马山民歌,希望能有所体验、收获和发现。第一次听到了 地地道 道的马山民歌,接触到了那些唱马山民歌的人们。后来得知在马山当地,这支马山 民歌队代表着“马山民歌"这一文化艺术品牌,后经导师指导发现其存在的现实意 义,由此产生了选定马山民歌队为笔者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对象的初衷。 2笔者 对民歌研究的主观认识:民歌研究早已不是什么新的研究话题,但也绝不是与时代 发展相脱离的陈词滥调,研究民歌是人类探索自身文化,认识自己的一种有效途径, 需要不断的深入与发现。民歌中处处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选取马山民歌队为 研究对象,研究群体中的人,音乐中的群体、音乐中的个人,笔者认为它与音乐人 类学以人为本、关注边缘人群、弱势群体,文化解读音乐中的人、文化中的人等学 科观念不谋而合。 3家乡情怀:作为一名在湖北荆州土生土长的学生,从小对 家乡的风土人情有着由衷的热爱,尤其是家乡的民歌自幼也是耳濡目染,在不知不 觉中伴随着我的成长。选择“马山民歌队’’为研究对象,除了因为马山民 歌极具文 化研究的学术价值与意义之外,更多的亦是一份恋家之情参半其中,希望通过自己 的努力为家乡的传统民歌艺术研究和非物质文化的传承略尽一己绵薄之力。同时发 现以“民歌队"为研究对象尚处于相对空白之中,试图弥补这一理论研究的不足。 ?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 暑詈詈詈皇詈!葛暑IIIIII一( IIIII IIII墨I皇皇詈皇皇皇墨墨墨皇墨墨墨皇墨墨葛!鼍 二、研究对象与角度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马山民歌队",属于群体性研究,其队员的主体构成皆为 农民。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对“农民”一词有不 同的理解。古代从社会分工看,农民是一种社会职业。如《谷梁传》云: “古者有 四民”。即士民、商民、农民、工民。在中国当代社会,“农民"一词含义丰富, 同样有很多意思,我们可以从以下不同方面对“农民’’一词进行解释:一是从国家 统计人口的角度看,凡是列入乡村人口的,就应该统计为“农民”。二从家 庭户口 上看,凡是为农业户口的就视为“农民”。三从当前中国人的思维习惯看,凡是农 村人,不管他是不是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不管是不是农业户口,我们都视为农民。 ?由此,本文对研究对象的角色定位主要取决于上述的第三种界定方式。以生活方 式为研究角度对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艺术团队进行文化解读。侧重于狭义理解中的 日常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 要,依据一定的文化模式运用各种物质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进行的一切活动行为方 式。《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作了如下表述:“不同的个人、群体或全体社 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指引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 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因此生活方式是回答一个人、一个群体或一个社 会中的人们怎样生活的概念。?农村生活方式:广义指农村居民的全部生活方式、 活动方式,包括劳动、消费、闲暇、政治等各方面的生活方式。狭义专指消 费、闲 暇生活方式。社会各地的农村社区因社会发展水平及生态环境等的不同,可概括为 发达国际农村生活方式和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活方式。?笔者认为“活法”也可以是 一种人生的处世哲学,正如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的著作《活法》与我们分享的就是 他个人的人生哲学。活法可以是一本小说的名字,正如余华的《活着》就是通过小 说的形式,向我们表达了在那个特殊年代里,人之所以活着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一 种生活状态。等同于生活方式的活法,则被赋予了更多社会学方面的意义,生活主 体、生活资料、生活活动等是它的基本要素,它涉及到生活中的很多可参照性因素, 例如:消费观念、娱乐与休闲等生活选择。“活法”笔者认为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 选折,其中包涵着个人很主观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问题,具体体现在人 们的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中。选折“活法”这一词来解读本文研究对象的精神境界, 是因为它更具诗意,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表达。本论文则试图详实的反映音 乐在当 。聂建平(中国农民启示录》D叼(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10P3-4页( 圆黄伟(社会变迁视角下的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研究一以济南市农村为例口D】(济宁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6(P8页( @夏征农,陈至立主编(大辞海(政治学(社会学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2(P670页( 4 ?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 下农村业余中老年人爱好者生活中存在的真实近况。看过这样一段文字“人生如路, 得从最荒凉的旅途中走出最繁华的风景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活出一番精 彩,而不是单纯地活着。同时农村不是文化的荒漠,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 农民不是没有文化的人群,他们中间卧虎藏龙。散布于广大农村的“乡土艺术家” 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的艺术养分直接来自于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相 通性,是农村文化事业中最活跃的因子。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激发农村自 身的文化活力,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农民不仅是农村文化的 受惠者, 更应该是农村文化的建设者。?本文的研究对象他们按年龄分是社会中的中老年人, 其年长者居多,按社会身份分,他们大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接受过正规 的音乐教育,仅因热爱而不断摸索探寻其中的规律,他们沉浸在属于自己的音乐中, 伴随着音乐生活自得其乐。他们虽然平凡,但也在努力的追求着自己人生最后的灿 烂。本文重在对湖北“马山民歌队”这一群体进行深入细致的文字描述,通过音乐 活动、音乐生活来解读他者的精神世界以及对生活的不同选择。 三、研究现状 进行本课题研究所需的文献资料主要以期刊、学位论文为主,部分相关书籍主 要为论文的研究写作提供一些可靠的理论依据以及新的思路、启发和视角。笔者通 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万数据库、百度文库、中国知网空间、新浪、搜狐、 网易、天网搜索、湖北省数字图书馆等网站进行网上搜索。中国期刊网优秀硕博论 文数据库检索有关“民歌”词条的研究学术论文有:博士论文9篇无相关的 湖北 民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91篇3篇相关的湖北民歌研究,CNKI中国期刊全文 数据库检索有关“湖北民歌”词条期刊论文468篇2篇相关马山民歌,中国重要 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有关“马山民歌"2篇1篇相关:会议名称??中国民间 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马山民歌与荆楚文化渊源考究》汤彬2010?06?10, 重要新闻消息文献资料137条69条相关网上视频资料9个。笔者对上述与本课题 直接、间接相关的文献进行反复阅读和筛选。目前涉及到“马山民歌队”的文献研 究暂无,但查阅相关的民歌著作则有助于笔者从宏观上掌握对此论文研究所涉及的 问题。如:杨民康(《中国民歌与乡土社会》书中涉及了民歌文化与乡土社会的依 存关系、民歌符号系统的结构关系、文字与宗教的催化作用、人生仪礼民歌与社会 人格、婚恋观的演进与民歌文化、反映宗法家族关系的民歌等内容。除了涉及民歌 性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还包括了民歌与人关系的研究,把音乐现象置于 立体的 。王敬怀(“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跳跃(农村(农业(农民?版三农中国2X6-03-25 5 ?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 墨墨詈暑詈皇詈暑皇鼍喜鼍詈皇詈暑 I?II?I????????????????I???????????III?III????????????????I?I??((((暑暑暑暑 历史多面镜中进行研究。臧艺兵( 《民歌与安魂一武当山民间歌师与社会、历史的 互动》以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的方法,通过对一位汉族民间歌手个人命运的描述与 阐释,研究这位本土“歌师”六十年间,个人与社会、与历史、与音乐之间互为建构 的历程。通过人解读文化,通过文化解读人。既体现出作者对本学科学术传统及学 术语境的历史思考同时也是对现代问题的应答。民歌手的研究既可以是个人的也可 以是群体的,以上研究都为笔者提供了研究的思路和参考。 从本论文涉及的研究内容、研究角度和研究方向上来看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的研究。1(马山民歌音乐本体研究2(涉及民歌手的音乐研究3(关于民间 音乐的群 体与个案研究4(涉及农村生活方式的研究。 一、马山民歌音乐本体研究 1尽管以马山民歌为标题的期刊论文虽不是很多,但由于马山民歌古有“郢 中田歌”的称谓,其歌曲内容大致可分为田歌与情歌两部分,同时它与“西曲歌" 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以下将以时间为顺序,对涉及马山民歌、田歌、西曲歌的文 章进行简要评述。期刊学术文献共六篇,以时间为顺序分别是:1(汤彬《飞扬的 乡土音韵,纪建国六十年来马山民歌的传承与发展》2008年5月载于湖北省社科联 炎黄杂志社第4期。本文犹如真实的纪录片一样,详实的用文字下了马山民歌 从解放前到建国后,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变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历时性的 揭示出国家政策指引下民间乡土艺术生存的起落沉浮。2(薛松《荆州马山民歌的 旋律探究》艺术研究2009年第4期,借鉴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结合马山民歌的旋律 走向、旋法以及当地方言的声调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方言音调对马山民歌的特色 进行了解读,揭示出马山民歌中存在运用普通话声调的上声即三声极为普遍的现 象,几乎每一句方言里面都有三声,而且存在的比重相当之大,三声基本取代了“比 较纯粹”的二声。此论文选取马山民歌中的典型性曲目《伙计调》进行语音分析, 从微观角度剖析了马山民歌的旋律音乐要素,是对马山民歌的音乐本体研究的细致 与深入,其学科交叉的研究尝试是值得肯定的。3(余雷《走近荆州马山民歌》重 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文中引出“文化空间”这一概念,由文化空间的扩 张反思与关注马山民歌这一古老传统的当下窘境,笔者认为其属于概述性的文章, 未能在文化空间中给予详实的研究深度,但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方向上新的 可能性设想。4(汤彬《马山民歌与荆楚文化渊源考究》2010年10月6日载于文化部 艺术服物中心编著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论文集。本文作者多侧 面的论述了马山民歌的词曲结构及其音乐风格的体现,从而解析推敲出马山民歌可 能与荆楚古文化所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并引古今的词例进行了结构上的对照分析 6 ?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 对以上的观点进行了论证。同时对马山民歌的歌词曲调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其民歌 中所存在的楚地风俗。笔者认为此论文从文化的宏观角度入手来论证马山民歌的文 化内涵,弥补了此项研究领域的不足,直观的呈现了马山民歌与楚文化的互为印证。 5(汤彬《略谈马山“五旬歌”》2010年11月载于荆州《楚都文学》第四期。简要 论述了荆楚之地五句子歌在劳动人民即兴创作中的广泛运用,突出论证了五旬歌的 风格特色与在马山民歌中的重要地位。6(中央音乐学院张莉的硕士学位论文《荆 州马山民歌调查》作者在楚文化的大背景下,来界定楚国民歌的概念,从楚国民歌 的文学艺术特征重章、叠句、赋比兴来说明楚辞的浪漫情怀与民歌的形象思维。 同时详述了建国以后马山民歌的发展历程。关于音乐形态的本体分析,作者从马山 民歌的分类、体裁、曲体结构、五句子、衬词衬腔上给以了基本分析。选取的田野 对象为马山民歌传承人王兆珍,以她为个案进行访谈。篇末简要提出了对马山民歌 传承与保护中所面临问题与现状的思考。总体上来说,此文属于马山民歌现状的基 本调查。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此论文写作期间马山民歌还未成为非物质文化遗 产,因此,后续的研究可以针对马山民歌成为非遗后的传承状况即所谓的后非遗时 代为研究背景进行跟踪式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选择“马山民歌队"为调查对象比 较能符合上述的研究思路。报刊文章及其内部研究资料:由马山民歌国家级传承人 王兆珍老师提供的个人收藏资料两篇,1( 《荆州歌王喇叭调喊进中南海》荆州晚 报2003年12月19日星期五周末特写,记者朱景茂。详实的介绍了荆州歌王,马山民 歌国家级传承人王兆珍老师一生的民歌艺术生涯。弥补了对马山民歌手研究与关注 的空白,老人口述了其一生伴随马山民歌所经历的人生起伏,从民歌手到“民歌王”、 从田间唱到舞台、从荆州唱到中南海、从歌王到炊事员。让我们从侧面更多的了解 认识到了马山民歌这一民间乡土艺术的发展经历。2( 《王兆珍将马山民歌唱一辈 子》遗憾的是收集时并未能知晓此文章刊登的报纸信息来源见习记者沈微,记 述了民间艺术家王兆珍老师一辈子坚持唱马山民歌并热爱此文艺事业的个人经历 与艺术精神。让我们更多的认识到了民歌背后的民歌手,以及民歌手眼中的马山民 歌。另在汤彬老师的帮助下笔者收集到的文字资料有三篇:1(汤彬老师的手稿《马 山民歌源流及特点》2( 《浅谈马山民歌的衬词特征》等专项研究,前者简要介绍 了马山民歌的历史源流、艺术发展、音乐特点等包括传统的代表性曲目、歌曲内容、 曲调风格、音乐结构等。后者因为马山民歌因其歌曲的衬词而得名,对其音乐元素 衬词的研究能更深刻的解析出其音乐的独特魅力。3( 《马山民歌传承的调查与研 究》长江大学长江非遗社马山民歌调查团队:李玲玲,周倩,周昱谷,指导老师: 孙正国。本文的特色之处在于此文基于实地调查,侧重于调查中所发现的现实问题, ?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 并给出了较为客观的建议,其主要是针对非遗问题所进行了论述。 2马山民歌中的田歌研究 诗仙李白《荆州歌》中写道:“白帝城边足风波,唐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 成蛾,丝忆君头绪多。拔谷飞鸣奈妾何”。可见荆州地处的江汉平原自古就因其盛 长玉米水稻而成为田歌发源的生态土壤。1(向文,工作单位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其文《荆卅f田歌的结构研究》发表于音乐研究2011年3月第2期,作者在《中国民 歌集成?湖北卷》的基础上,结合可贵的一手资料《荆州民间歌曲集》,通过统计 对荆州田歌的特性进行了总结,用数据与图表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实证了其研究理 论基础的可靠性,通过对荆州田歌的结构分析,试图揭释其民歌内在的逻辑性。并 在此研究基础上对湖北田歌做了进一步的研究,2(其文《湖北田歌旋律音调三声 韵构成研究》发表于黄钟2011年第3期,以《中国民歌集成?湖北卷》的278首 主煞型田歌为研究对象,三声韵为研究的切入点,对田歌的旋律做微观的结构分析, 试图通过对田歌旋律各构成要素的分析统计建立起三声腔分析的实践体系。此文的 研究意义在于是对《中国民歌集成》做的后续性研究,另在学界前人的理论研究基 础上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例如:把三声韵的构成要素分为,起音、运动方向、结 构、色彩等进行研究结构模式的分类统计,其中对鄂中南地区的田歌统计有助于对 马山民歌的研究做辅助性的参考价值,同时能对湖北田歌的概况有全面性的了解。 纵观以上向文的田歌研究,其共性之处皆选取民歌集成中的田歌为研究对象,对其 做文本性研究,音乐结构的微观分析均采用数理逻辑的分析方法,进行分类的分析 和统计,试图揭示其所包含的内在规律。 3马山民歌音乐本体之西曲歌研究 1(陈永《西曲歌追踪》音乐研究2007年第4期,笔者认为此论文的学术价值较 高,不仅弥补了西曲音乐研究比起吴歌研究的相对空白,文中作者提出的观念也很 新颖如作者通过考证史料,推测出西曲歌中“和声"“送声”与湖北民歌艺术形式 “穿句子”、“五句子”可能存在的渊源关系,而此两种艺术形式正是笔者论文研 究对象马山民歌的曲体特征,因此能为笔者提供新的思路。同时此篇论文所涉及的 研究点也很全面包括:西曲的源流、传承和演化、繁荣与衰落、西曲与吴歌名称的 探讨等,为研究了解西曲提供了多层面的研究立足点。2(梁惠敏《论西曲歌“送" “和”之声与“五句子”、“穿句子”的关系》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 期,其文章的核心思想笔者认为主要是对陈永《西曲歌追踪》的吸收与融合,作者 通过对西曲歌中的“和声”与“送声”与当代荆楚地域流行的“五句子”与“穿句 子’’的歌唱形式进行比较,发现两者都继承了古荆楚民歌的遗传因子,共同传承着 硕士学位论丈 MASTER’STHESIS 皇皇詈毫墨詈寰喜詈皇墨墨[??[?????????I??? (??(((( IlllII 111]11 Illllllll i昌暑昌昌昌墨 荆楚民歌体制的文化精髓。马山民歌与西曲的渊源考究多以句式结构为研究的切入 点,参照古今词曲的结构说明其内在的联系,因此马山民歌研究中曲式结构的研究 多见于此方面。 综上所述马山民歌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研究呈现的单一性, 研究视角单一,大多数研究仅集中于对其音乐本体的研究。缺乏多元的研究视角, 例如:马山民歌的民歌生态研究、马山民歌文化研究等。研究主体单一,仅以马山 民歌为研究对象,缺少对其民歌手、民歌队的研究。研究对象单一,研究传统马山 民歌曲目居于主流,缺少对新编、改编、创编等新一代马山民歌的研究。2(研究 体系性不强马山民歌这一古老的艺术瑰宝,古已有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所处的 生存状态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若隐若现。但就其研究的现状 看来其各历史阶段的发展脉络还比较模糊。追溯到2400年前的楚歌由多,随后的 历史朝代仅以其后, “唐、宋、明、清各个时期都有关于“郢中田歌"的记 载’’一 语以概之,其研究缺乏横向上的历时性研究。就上诉的研究的单一性来说其在研究 的广度上缺少深入全面的研究。纵观上述关于田歌、情歌、以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马山民歌等研究成果的述评皆缺少专题性的深入研究,因此马山民歌的研究从 整体上看是缺乏相对完整的研究体系的,缺乏体系性。3(研究缺乏时代性,任何 理论研究为了使其研究成果不至于沦为纸上谈兵的空洞学说,都将积极参与到实践 中去,做到与时俱进,突出其研究鲜明的时代性。马山民歌处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热浪中,其作为非遗的研究却少之又少,仅从传承保护的角度在措施上提到了马山 民歌走进校园的举措,但对于其在后非遗时代所面临问题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研 究缺乏时代性将使马山民歌的研究处于静态,无法参与到时代的症结中来。 二、涉及民歌手的音乐研究 期刊论文1(臧艺兵《乡土文明建构与民间歌手》通过对民间歌手的调查,揭 示其音乐活动中所蕴含的乡土意义,从而反思民间歌手这一社会底层角色是 如何构 建着当地的乡土文明这一不可忽视的过程。2(臧艺兵《社会变迁中的汉族民间歌手 案例1》3( 《社会变迁中的汉族民间歌手案例2》,本文以民歌手姚启华个人的微 观生活史为研究主线,通过姚启华的人生起伏、个人体验多侧面的勾勒出宏观历史 潮流下社会变迁中的个人境遇及其对音乐的不同体会。通过对个人社会身份的瓦解 一转变一重建这一过程的分析,解读出音乐作为文化中介随之而发生的功能调适。从 音乐人类学的角度对音乐中的他者局内人进行了音乐行为、音乐观念上的深层 解读,把研究对象置于立体的时间与空间的历史坐标中进行动态的研究,挖掘解读 出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同时对人类现存观念与行为间的悖论进行了反思与追 问。4(臧艺兵《民间歌手研究的1:3述史模式一理论视角与方法》,本文笔者从理 论研究的视角总结了研究民间歌手所应该涉及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总结提 出了新的研究模式的设想及其如何运用于研究实践的可行性操作。5(乔建 中《大 山的情韵??石占明和他演唱的左权民歌》6(用声音记录历史用真情谱写传统 ??王向荣《陕北民歌演唱专辑》7(张君仁《一代宗师花坛绝响??花儿王朱仲 禄生平与贡献》8(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的故事》9(张君仁《论民歌手上下》 10(田青《阿炳还活着??听山西左权盲人宣传队》11(刘雯,刘煜《番瑶多声民 歌歌手的多声音乐观及其音乐行为》本文笔者从田野调查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对番 瑶民歌手歌唱行为的解读让我们了解其背后所蕴藏的多声音乐观念、剖析了其音乐 传承沿袭、演唱中所固有的音乐观念。不足之处在于,文章皆是从一个个具体的田 野问题出发,来揭示其背后的文化意义,缺乏对番瑶多声民歌整体性的认识。本文 是对音乐本体形态研究的很好补充,能弥补音乐观念、行为研究这方面的不足,有 利于我们全方位的认识理解番瑶的多声民歌。12(黄中骏《论鄂西自治州民歌手的 基本艺术追求》本文笔者总结出鄂西自治州民歌手在民歌艺术实践活动中体 现出来 的基本艺术追求是对比与融合,基于此观点笔者结合《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 一百九十六首鄂西自治州民歌的分析给予了理论上的支撑,证实了鄂西自治州民歌 手在民歌艺术实践活动中在音选择、调式、曲体结构方面等所遵循的以上规律, 从而体现其基本的艺术追求与艺术思维,从其所存在的音乐生态环境给予了分析缘 由。不足之处在于本文的理论分析过多,民歌手未能体现出很多的话语权。13(赵 磊《民间歌手的演唱心态及其在传承中的作用》本文在总结三大类演唱心态及其在 传承中的影响的一般规律后,以“花儿”为反例说明其演唱心态所呈现的较为复杂 的状况。从社会学中所涉及的群体行为的角度来解读这一独特的群体心理。本文的 独特之处在于其所选择的研究的对象与角度,不足之处在于本文皆是以“洮岷花儿" 为例的个案研究,其研究主旨未能具体的显现在本文的标题中。14(葛融,赵肖为 《民歌之王:文化英雄传奇影响生活历史的初步探索》本文以当代歌王王向 荣为案 例,他享有“陕北歌王”和“西部歌王"的美誉。以他生活的故事为研究主线聚焦 于其生活故事的构建过程,探究其与过去的传奇歌手英雄和其他当代歌王的故事之 间的类似性。总结出构建当代民间英雄个性的重要性,研究发现其所存在的共性有: 云游四方,以歌表达对权威人物的反抗,因反抗受到惩罚,终于成“王”。其研究 的概念支撑在于特定的生活故事的细节安排可能服从于一定的范式,即“自我的原 型”。完全不是重复、庸常,“个人生活在结构上的再现和典型非常重要,因为能 够勾勒出一种重要的模式。"本文属于类比性的文化研究,对“民歌之王"的民歌 10 手称号,结合时代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文化缘由的分析。15(于伟慧《一个黎族民歌 手身后的历史》,本文通过对民歌手王桎大一生人生经历的讲述,呈现其人生
/
本文档为【有一种活法--湖北马山民歌队音乐人类学研究(可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