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洁净手术部的析疑

2019-05-12 15页 doc 36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洁净手术部的析疑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建设部 眼科手术时如风速大,会加快结膜蒸发失水,所以对于眼科手术据经验降低约1/3。 3关于换气次数。对于同一个洁净度可以有不同的换气次数,根据理论联系实际计算,静态100000级最少可小于10次,10000级可小于15次。虽然本规范是静态或空态条件,但是不能只按静态洁净度去考虑换气次数。因为换气次数应有两个功能,一是保证洁净度,一是保证自净时间,而后者往往被忽略。自净时间对于没有值班风机的早晨提前多少时间运行有重要意义,但长了要提前很多,是个浪费。对于手术室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第一台手术完了...
洁净手术部的析疑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 建设部 眼科手术时如风速大,会加快结膜蒸发失水,所以对于眼科手术据经验降低约1/3。 3关于换气次数。对于同一个洁净度可以有不同的换气次数,根据理论联系实际计算,静态100000级最少可小于10次,10000级可小于15次。虽然本规范是静态或空态条件,但是不能只按静态洁净度去考虑换气次数。因为换气次数应有两个功能,一是保证洁净度,一是保证自净时间,而后者往往被忽略。自净时间对于没有值班风机的早晨提前多少时间运行有重要意义,但长了要提前很多,是个浪费。对于手术室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第一台手术完了什么时间可以开始第二台手术的问题,如果要经过较长自净时间才能开始显然既耽误手术又降低了手术室的周转效率,所以希望自净时间越短越好,但是太短了势必要加大换气次数,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本规范确定局部100级的Ⅰ级手术室不大于15min,10000级不大于25min,100000级不大于30min,300000级普通手术不大于40min。从早晨开机来看,提前40min也不算太多,如果超过1h就长了。 本着以上原则,可以算出要求运行中的换气次数(如表4.0.1中所列),就是考虑自净时间的“自净换气次数”,在我国军标洁净手术部规范中也是这样规定的。由于实践中存在把换气次数加大的现象,为减少这种浪费,因此规定了一个范围供选择,即根据手术室面积最多可扩大1.2倍的原则,换气次数上下限之间设定1.2倍的差别。这也是本规范的一个特点。 4关于温湿度。22~25℃的温度范围是参照国外一些标准、文献的数据并根据我国国情确定的。美国1999年版供热、制冷和空调师学会《ASHRAE手册》的应用篇,要求净化空调系统能够保证手术室内的温度可在17~24℃范围内调节,而1991年版的则为20~24℃,这说明室温调节范围扩大了。但据国内一些手术室医生反映,夏天在25℃左右为好,冬天为使患者身体外露部分热损失小,最低21℃是必要的,所以本条取22~25℃。而对于人停留短暂或可能穿较多衣服的场合如辅助用房,把上下限放宽到21~27℃。 又据研究,相对湿度50%时,细菌浮游10min后即死亡;相对湿度更高或更低时,即使经过2h大部分细菌也还活着。在常温下,φ≥60%可发霉;φ≥80%则不论温度高低都要发霉(见图1和图2)。日本有关医院的标准,要求湿度保持在50%;德国标准则规定整个手术部内的相对湿度不超过65%。美国《ASHRAE手册》1999年版要求相对湿度为45%~55%,而1991年版的为50%~60%,这和美国建筑师学会出版的《医院和卫生设施的建造和装备导则》的要求一样。《导则》对产科手术室则放宽到45%~60%。上述数据表明,相对湿度为50%最理想。但考虑到国内的技术条件,本条把Ⅰ、Ⅱ级手术室相对湿度定在40%~60%,而Ⅲ、Ⅳ级的放宽到35%~60%。 图1图2对于洁净辅助用房有时只定上限,有时把下限放宽,上述《导则》对恢复室也要求为30%~60%,对麻醉气体储藏室、处置室则无要求。所以本条对有人的房间进一步放宽到30%~60%,而对于无人的房间则只规定上限。 5关于噪声。瑞士对高级的无菌手术室定为50dB(A),一般无菌手术室定为45dB(A);德国标准均为45dB(A)。 根据国内实践证明45dB(A)是可以实现的,所以本条对多数房间取≤50dB(A)这一标准,而对Ⅰ级手术室则取52dB(A),便于对不同工程情况区别对待。 6关于照度。据国外文献介绍,手术室一般照度多在500 lx以上,高者达1500 lx,也有提出从750~1500 lx的。而据后来实测,日本东海大学无菌手术室照度为465 lx,准备室为350 lx,前室为420 lx,都未说明是最低照度,是平均照度的可能性大。本规范结合国情,手术室一般照明的最低照度取350 lx,则平均照度在500 lx左右,而辅助用房则按洁净室最低标准取150 lx。 5建筑 5.1建筑环境 5.1.1以某城市为例,最多风向是冬天的西北风,次多是夏天的东南风,在这两个方向都不能设洁净区。而东风频率最小,则它的对面即西面就是受下风污染最小的方向,所以洁净手术部应设在最小风频东风的对面。 5.1.2洁净手术部在建筑平面中的位置,应自成一区或独占一层,有利于防止其他部门人流、物流的干扰,有利于创造和保持洁净手术部的环境质量。 因洁净手术部与不少相关部门有内在联系,为提高医疗质量与医疗效率,宜使相关部门联系方便,途径短捷,又使手术部自成一区,干扰最少,特作此条规定。 5.1.3由于首层易受到污染和干扰,而高层建筑顶层又不利节能、防漏。因此在大、中型医院中,宜采用与相关部门同层或近层布置洁净手术部。在医院规模不大时宜采用独层布置。 5.2洁净手术部平面布置 5.2.1、5.2.2洁净手术部的具体组成是洁净手术部平面布置的依据,以洁净手术室为核心配置其他辅助用房,组合起来,既能满足功能关系及环境洁净质量要求,又是与相关部门联系方便的相对独立的医疗区。 洁净手术部必须分为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不同洁净区之间必须设置缓冲室或传递窗,以控制各不同空气洁净度要求的区域间气流交叉污染,有效防止污染气流侵入洁净区。 5.2.3洁净手术部平面组合的重要原则是功能流程合理、洁污流线分明并便于疏散。这样做有利于减少交叉感染,有效地组织空气净化系统,既经济又能满足洁净质量。 洁净手术室在手术部中的平面布置方法很多,形式不少,各有利弊,但必须符合功能流程合理与洁污流线分明的原则。各医院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布置形式及适当位置。 1尽端布置——洁净手术室布置在手术部尽端干扰少,有利于防止交叉感染。 2侧面布置——洁净手术室布置在辅助用房的另一侧,彼此联系方便。 3核心布置——洁净手术室设在手术部核心位置,相互联系方便,减少外部环境的影响。 4环状布置——洁净手术室环形布置,中间设置为手术室直接服务的辅助用房,特别是无菌物料的供应用房,这样联系路线短捷,效率高。但路线组织较困难。 根据资料归纳分析,一般洁净手术部的流线组织有如下三种形式: 1单通道布置:将手术后的污废物经就地初步消毒处理后,可进入洁净通道。 2双通道布置:将医务人员、术前患者、洁净物品供应的洁净路线与术后的患者、器械、敷料、污物等污染路线严格分开。 3多通道布置:当平面和面积允许时,多通道更利于分区,减少人、物流量和交叉污染。 5.2.4在洁净手术部中不同洁净度的手术室,应使高级别的手术室处于干扰最小的区域,尽端往往是这种区域,这样有利洁净手术部的气流组织,避免交叉感染,使净化系统经济合理。 5.2.5洁净手术室主要应控制细菌和病毒的污染。污染途径通常有如下几种: 1空气污染——空气中细菌沉降,这一点已有空气净化系统控制; 2自身污染——患者及工作人员自身带菌; 3接触污染——人及带菌的器械敷料的接触。 由污染途径可见,人员本身是一个重要污染源,物品是影响空气洁净的媒介之一(洁净手术室中尘粒来源于人的占80%以上)。所以进入洁净手术室的人员和物品应采取有效的净化程序,以及严格的科学#管理#来保证。同时净化程序不要 过于繁琐,路线要短捷。 5.2.6因人、物用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将使非洁净的气流通过电梯井道污染洁净区,所以不应设在洁净区。如在平面上只能设在洁净区,在电梯的出口处必须设缓冲室隔离脏空气污染洁净区。 5.2.7、5.2.9空气吹淋是利用有一定风速的空气,吹去人、物表面的沾尘,对保证洁净空间洁净度有一定效果。但是在洁净手术部(手术室)门口设置就不合适了,因为病人是不能经受高速气流吹淋的,同时吹淋室底面高出地面,影响手术车的推行;一个手术部往往有多间至20间手术室,有数十至一、二百医护人员几乎同时工作,即使设几间吹淋室也不够用,而且效果也不理想,而刷手后更不便吹淋,所以本条规定不得设空气吹淋室。缓冲室是位于洁净空间入口处的小室,一般有几个门,在同时间内只能打开一个门,目的是防止人、物出入时外部污染空气流入洁净间,可起到“气闸作用”,还具有补偿压差作用,所以在人、物出入处及不同洁净级别之间应设缓冲室。作为缓冲室必须符合能起到缓冲作用的条件。 5.2.10刷手间宜分散布置,以便清洁手后能最短距离进入手术室,防止远距离二次污染手的外表。所以一般宜在两个手术室之间设刷手间,内有刷手池;为避免刷手后开门污染,不应设门,因此,也可设在走廊侧墙处。 5.2.11每个洁净手术部中一般有几个或20多个手术室不等,手术结束,处理后的污物应有专用的污物集中存放处理,以避免随意堆放,造成二次污染。 5.2.12洁净手术部一般不应有抗震缝、伸缩缝、沉降缝等穿越,主要是为了保证洁净手术部的气密性,减少污染,有利于气流组织,简化建筑构造,节约投资。 5.3建筑装饰 5.3.2、5.3.3洁净手术室必须保证建筑的洁净环境,为防止交叉感染及积灰,吊顶、墙面、地面的装饰用材要求耐磨,不起尘、易清洗、耐腐蚀。随着科学的发展,能满足洁净手术室要求的新材料品种繁多,根据功能的实际需要及经济能力,合理选择。材料性质和实践表明,整体现浇水磨石仍是很好的地面材料;要求用浅色,是为了和清洗后的血液污染过的地面颜色接近。据到国外考察所见,美国医院仍有不少用瓷砖墙面,国内一些大医院也有仍用瓷砖的,效果没有问题。 5.3.4、5.3.5在洁净手术部内为了便于清洗,避免产生污染物集聚的死角,要求踢脚与地面交界处必须为圆角,这也是《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JGJ 71—90所强调的。为避免意外事故发生,要求阳角也做成圆角(但门洞上口这些地方可例外),墙上做防撞板。 5.3.6外露的木质和石膏材料易吸湿变形、开裂、积灰、长菌、贮菌,所以要求在洁净手术室内不得使用这些材料。 5.3.7由于技术夹层内安有净化设备并需经常更换,且有和手术室相通的机会,因此,要求夹层内干净、防尘,故其围护结构要按一定要求处理。 5.3.8由于手术时间很长,持续挥发有机化学物质,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都极不利;特别是有些洁净手术室及其辅助用房,如做试管婴儿的取卵子的手术室、在倒置显微镜和解剖显微镜下对卵子进行操作的、卵子培育室等,必须绝对无毒无味,而常用的涂料、地面材料都会挥发出微量有害气体致卵子于死亡,因此在选用材料上要特别注意,如地面就宜避免使用涂料、上胶的做法,水磨石反倒安全。 5.3.9洁净手术室的净高是根据无影灯的型号及气流组织形式来确定的,大量的实际数据统计表明2.8~3.0m之间是较合适的。 5.3.10洁净手术室的重点在于空气净化及气流组织,为防止空气途径的污染,进入手术室的门需设置吊挂式自动推拉门,以减少外界气流干扰,避免地面出现凹槽积污。由于术中经常敞着门,使正压作用完全丧失,因此要求洁净手术室的门应有自动延时关闭装置。 5.3.11手术室不应设外窗,应采用人工采光,主要是为避免室外光线对手术的影响及室外环境对手术室的污染。但对Ⅲ、Ⅳ级洁净辅助用房,其净化级别在100000级及其以下的,放宽到可设外窗,但必须是双层密闭的。 5.3.12洁净手术室是以空气净化为手段,具有一定正压(或负压),要求气密性良好,所以洁净手术室内所有拼缝必须平整严密。 5.3.14为了避免突出与不平而积尘,墙面上的插销、药品柜、吊顶上的灯具等均应暗装,在不同材料的接缝处要求密封。 5.3.16如果洁净手术室的吊顶上有人孔,则因技术夹层中由于漏风常形成正压,就会造成从人孔缝隙向手术室渗漏。同时,有人孔就意味着可允许维修人员爬上人孔,这对维持手术室的洁净是很不利的。所以人孔应设在手术室之外,如走廊上。φφ℃℃≤≤≤≤≤≤≤≤、Ⅲ 6洁净手术室基本装备 6.0.1洁净手术室基本装备是指需在手术室内部进行建筑装配、安装的设施,不包括可移动的或临时用的医疗设备、电脑及与其配套的设备,此外,洁净辅助用房内的装备设施也不在此基本装备之列。 基本装备包括可供手术室使用的最基本装备项目和数量,可在此基础上根据使用需要,有选择地适当增加,但不属于基本装备之列。7空气调节与空气净化 7.1净化空调系统 7.1.1本条强调各洁净手术室灵活使用,但不管手术部采用什么系统,要求整个手术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不能因某洁净手术室停开而影响整个手术部的压力梯度分布,破坏各房之间的正压气流的定向流动,引起交叉污染。集中式空调系统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如采用分散式空调系统,各空调机组最好设定运行风量和正压风量两档。手术室关闭后仍希望维持正压风量运行。如采用分散空调机组与独立的新风(正压送风)组合系统(见图3),可使每间手术室净化空调和维持正压两大功能分离,又能将整个洁净手术部联系在一起。手术部工作期间两个系统同时运行,不会像常规空调系统因保持室内正压,减少回风量或增加新风量,而引起系统的不稳定性。当手术部中只有部分手术室工作期间,只需运行部分手术室的独立空调机组和正压送风系统,既保证部分手术室正常工作,又保证整个手术部的正常压力分布和定向空气流动。在手术部非工作期间,只运行正压送风系统,维持整个手术部正压,可大大降低温湿度要求,保持其洁净无菌状态,使整个洁净手术部管理灵活、方便。德国标准DIN 1946第四部分修订稿也将采用这个系统。 为避免空气过滤器积尘对系统风量的影响,强调正常定风量运行状态,所以建议采用定风量装置。 7.1.2洁净手术室由于保护区域较小,要求尽量采用局部送风的方式,即把送风口直接地集中布置在手术台的上方。Ⅰ级特别洁净手术室采用单向流气流方式,是挤排的原理;Ⅱ、Ⅲ级洁净手术室由于出风速度较低,不能有足够的动量以保持单向流,是一种低紊流度的置换气流;Ⅳ级准洁净手术室是混合送风气流,是稀释的原理。因此对送风口布置方式不作特殊的要求。 图3独立新风(正压送风)系统 7.1.3空气过滤是最有效、安全、经济和方便的除菌手段,采用合适的过滤器能保证送风气流达到要求的尘埃浓度和细菌浓度,以及合理的运行费用。1999年版美国供热、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手册》和日本1998年出版的《医院设计和管理指南》规定,相当于我国Ⅲ、Ⅳ级手术室允许采用的两级过滤。根据我国国情,本条文再次强调至少三级过滤以及三级过滤器的常规设置位置。 如第三级过滤设置在紧靠末端的静压箱附近,应尽可能使送风面以上系统对≥ 0.5μm 微粒为封闭式系统。 7.1.4大量国内外文献都报道过普通空调器和风机盘管机组在夏季运行工况中盘管和凝水盘的发霉和滋生细菌问题,引起室内细菌浓度和臭味极大增高,因此国外老版本标准明确表明禁止在手术室内使用这种设备。日本1998年出版的《医院设计和管理指南》规定,低级别的洁净手术室允许采用带不低于亚高效空气过滤器的空气循环机组。因此,本条文允许在准洁净手术室采用净化空调器和净化风机盘管机组。 7.1.6国外新版本标准对室内湿度控制的要求都提高了。大量事实表明,尽管净 化空调可以有效地过滤掉送风中的细菌,但仍须强调整个洁净手术部内的湿度控制,因为只要有适当的水分,细菌就有了营养源,就可以在系统中随时随地繁殖,最后会造成整个控制失败,因此要对湿度的危害引起高度重视。在设置独立新风处理机组时,强调其处理终状态点。在国内尚不能做到室内机组干工况运行时,希望有条件时处理后新风能承担室内一部分湿负荷。 7.1.7手术室采用空调后,医护人员一直反映室内太闷,尤其是小手术室。日本1998年出版的《医院设计和管理指南》规定最小新风量为5次/h;美国1999年版《ASHRAE手册》的应用篇中也规定最小新风量为5次/h;联邦德国标准DIN 1946第四部分给出病房每人70m3/h,手术室未给出,显然要高于此数,但给出了每间手术室新风总量为1200m3/h;瑞士标准采用每人80m3/h;考虑到排风系统的设置、设定的人数(特大型12人,大型10人,中型8人,小型6人)及每人最小60m3/h新风的规定,以上这些标准都较高,尤以德国的新风量最大。它的考虑是,手术室中哈龙用量为500ml/h,如果新风达到1200m3/h,则可维持哈龙的浓度在500cm3〖〗1200m3≈0.4ppm,而麻醉医师附近将高于此浓度10倍即4ppm,此数刚好低于该气体最高允许浓度5ppm。本规范考虑的是:①可以参照德国的考虑,但对做小的普通手术的Ⅳ级手术室,麻醉剂用量可能都要少,而且麻醉气体释放不应是连续高浓度,而本规范规定排风是连续的,因此,可考虑减少新风量至其一半约600m3/h。②也是最主要的,即为了在开门状态下,室内气流能以一定速度外流,以抵制外部空气入侵。设Ⅰ级手术室保持向外气流速度为0.1m/s,门开后面积为1.4×1.9=2.66m2,则需956m3/h的新风;Ⅱ、Ⅲ级手术室保持0.08m/s流速,则需766m3/h。加之较普遍反映手术室较闷,因此本条将新风适当增加,除规定了新风换气次数和每人新风量外,对Ⅰ级、Ⅱ~Ⅲ级和Ⅳ级手术室的最小新风量分别定为1000m3/h(眼科专用手术室一般手术人员极少,房间也小,可以采用800m3/h)、800m3/h和600m3/h,避免小手术室出现问题。 7.1.8由于采集洁净、新鲜的室外新风对室内空气品质有独特的作用,因此本条文强调新风风口的设置和防雨性能。无防雨性能的新风风口不应采用。 本条文还强调洁净手术部非运行状态时的严密性,所以在新风口和排风管上宜安气密性风阀。 7.1.9为有效、灵活地控制正压以及排走消毒气体、麻醉气体和不良气味,手术室排风系统可独立设置,并且应和送风机一样连续运行,所以要求排风与送风系统连锁。 为避免排风污染隐蔽空间,并增加该空间压力,造成向手术室的渗透,故不得把排风出口安在隐蔽空间(如技术夹层)内。 7.1.10水分和尘埃是细菌滋长的必要营养源,过去对管路系统(尤其在管件和静压箱中)和过滤器上的湿度和尘埃积累的危害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为了减少这种积累,本条文对管路和静压箱的做法作了强调,并直接采用德国医院标准DIN 1946第四部分的有关要求。 7.1.11考虑到散热器易积尘,运行时产生热对流气流和尘粒在墙的冷壁面上的热沉降,对室内净化不利,所以本条文对散热器使用场合和型式作出规定。 7.1.12由于手术室的特殊性,设计手术室时要考虑到净化空调系统在过渡季节使用的冷热源的可能性,而不必启动大系统的冷热源。 7.2气流组织 7.2.1根据主流区理论,送风口集中布置后,在原空气洁净度级别的风量下,可使手术区级别提高一级,而室内其他区域仍为原级别,手术区细菌浓度则也降低了一半以上,所以作了本条规定。为控制规模,防止耗能增加太多,又对送风口面积上限作了规定。由于Ⅳ级手术室要求低,故不作此项规定。 7.2.2、7.2.3鉴于静态测定时,高换气次数下也可以测出小于3.5粒/L的结果,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100级,它的抗干扰性能很差,自净时间也长,就是因为它的气流为非单向流。根据对100级的要求,100级一定按单向流设计。而为了达到单向流,满布比是重要条件。 当送风面采用阻漏层末端时,即具有阻漏功能:稀释阻漏、过滤阻漏、降压阻漏和阻隔阻漏,使送风面以上系统对≥0.5μm微粒具有封闭系统的性质,从而可避免末端高效过滤器万一出现渗漏的危险,并且降低了层高,维修更换等工作可不在室内进行。 7.2.4低于100级的洁净区的末级高效过滤器数量不多,为了送风面的出风较均匀,不论过滤器是分散布置还是集中布置,送风面上要有均流层(含孔板)。 7.2.5采用双侧下回风是为了尽可能保证送风气流的二维运动,对100级区这一点更重要。据实验,四侧回风时,全室平均的乱流度要比两侧回风时大13%以上,所以对于所有洁净用房都应采用两侧下回,不应采用四角或四侧回风。同时,采用四角回风面积太小,对于有局部100级的房间,不足以把回风速度控制在1.6m/s以下,势必要抬高回风口高度,有些工程回风口上边竟在1.2m左右,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超过3m宽的房间一般要在两面回风,如果只有一面设回风口则另一面工作时发生的污染将流经这一面的工作区,形成交叉污染,因此作了本条规定。 7.2.6回风口高度必须使弯曲气流在工作面(0.7~0.8m)以下,同时单向流洁净室回风口要连续布置,才能减少紊流区;又为了减少风口叶片抖动的噪声,故回风速度要予限制,这一数值已为大量工程实测证明是可用的。为不影响卫生角的设置,并考虑回风口法兰边宽,所以回风口洞口下边不应太低,至少离地0.1m。 7.2.7为和各手术室尽可能设置独立机组的要求适合,方便控制,并减少手术室间通过走廊的交叉污染,故要求本室回风通过本室回风管循环解决。德国等标准也如此要求,而不用余压阀,这是较严的标准。 7.2.8为了排除一部分较轻的麻醉气体和室内污浊空气,排风口应设在上部并靠近发生源的人的头部。 7.2.9因为Ⅰ、Ⅱ级洁净手术室对洁净度的要求高,气流组织的质量要好,而作为局部净化设备的气流组织,不如全室送回风的好。所以要求不应直接在Ⅰ、Ⅱ级洁净手术室内设置其他净化设备。只有其他级别手术室因简易改造等原因,才允许设置这种局部净化设备,但要注意与净化空调系统的送风气流协调。7.3净化空调系统部件与材料 7.3.1空调机(带制冷机,冷量在16.3kW以上)、空调器(带制冷机,冷量在16.3kW以下)、空调机组(不带制冷机)是净化空调系统最常用的重要部件,它的制作及选材应满足日常进行维护方面的特点,如清洗、消毒、更换过滤器、防锈、防腐、排水等均应有与普通常用空调设备不同的要求,本条针对这些原则提出了不同要求,大量工程实践已证实这些要求是可行的。例如:对于空调机组内不应采用淋水室,因为淋水室中的水质很差,尤其是水中的含菌量很高,菌种很杂,故不应作为冷却段使用;空调箱(器)中加湿器的下游应有足够的距离,便于水珠充分汽化,空气吸收水分,以保证管道和过滤器不受潮。美国相关标准甚至把本条第7款中的相对湿度值降低到70%。考虑到有存水容器的喷雾式或电极式水加湿器的水质容易滋生细菌、变质,故推荐采用干蒸汽加湿器。但由于锅炉房生产的蒸汽中含有清洗剂、防腐剂、防垢剂等物质,使蒸汽含有不良气味,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甚至使室内人员发生加湿器热病,所以强调加湿水质应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且加湿器结构应便于清洁。 7.3.3空调系统采用的消声器,内表面应抗腐蚀,吸声材料不吸潮,并要求设置在第二级过滤器的上游,这在过去国内的《空气洁净技术措施》和德国标准DIN 1946第四部分第5.5.7条也明确地作了这样的规定。在吸声材料的选用上,不应采用玻璃纤维制品。 7.3.4由于软接头不好保温,易有冷凝水在其表面产生,导致长霉。双层软接头对防止其表面长霉有一定作用。 7.3.5所谓可清洗过滤器不仅增加维护工作量,而且洗后将严重改变过滤器性能,所以为保证系统空气处理性能的稳定,应采用一次抛弃型过滤器,国外也都如此。 7.3.6手术室的室内环境相对湿度一般为50%~60%,对以防菌为主要目的是十分必要的。木质材料(包括经层压、胶合等材料)制作的外框易吸潮(层压、胶合也难例外),易产生霉变、开裂、变形等,故不能使用;由于手术室环境封闭,高效过滤器的刺激味不易散发出去,故选用产品时应注意异味问题。过滤器使用风量如超过额定风量将使阻力大增,寿命大减,因此不宜超过额定风量的80%。 7.3.7由于洁净手术部是一个保障体系,静电除尘(净化器)难于实现多指标的这种体系,且除尘效率不高也不稳定外,又容易产生二次扬尘,故不得作为洁净 手术室的末端净化装置,也不宜直接设置在洁净室内,日本空气清净协会的《空气净化手册》也明确说明了这一点。 7.3.8净化空调系统应设有三级空气过滤装置,对于Ⅲ、Ⅳ级手术室可以采用≥0.5μm效率不小于95%,其除菌效率可达99.9%以上的亚高效空气过滤器作为末端装置,这不仅同样可以达到要求,而且节省投资及运行费用,特别适用于风口分散的低级别洁净房间。 7.3.9洁净手术室的回风口中设置过滤层,既可以克服“黑洞”的缺点,又可以阻挡手术中散发的纤维尘进入管路系统,也使室内正压易于保持。有条件时,推荐设置碳纤维过滤层,以吸收室内回风中的异味。回风口的百叶片应选用竖向可调叶片,以减少横向叶片上的积尘;如采用对开多叶联动叶片,不仅可保持定风向,还可起到平衡各回风口的风量作用。 7.3.10新风口的过滤器采用多级组合的形式,主要是为减少室外新风带入空调器中的尘粒,以降低第二级过滤器的含尘负荷。回风与新风混合前,两者的含尘浓度相差太大,室外新风经初级过滤器后的含尘浓度(≥0.5μm)是回风通路相应粒径的含尘浓度的500倍以上,使中效及高效过滤器没有足够的保护;如在新风通路上增设多级过滤器组成的过滤器段,使新风与回风两者的含尘浓度大体相当,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保护系统中的部件和高效过滤器的目的;而新风通路上的过滤器,不仅投资少,而且更换或清洗要比高效过滤器大为简化,并对延长高效过滤器的使用周期,起到明显的效果。这一认识已经作为新风处理的新概念被正式提出。 7.3.11、7.3.12净化空调系统和洁净室内与循环空气接触的金属件外表必须有保护层,这是针对手术室的特点提出的,手术室内所使用的药品、消毒剂性能各异,品种繁多,金属表面如受腐蚀,必将成为新的尘源。8医用气体、给水排水、配电 8.1医用气体 8.1.1本条是关于气源及装置的要求。 1~3洁净手术部医用气体气源一般由医院中心站供给。如氧气、负压吸引、压缩空气,因为不但手术室使用而普通病房也用。为保证手术部正常使用,防止其他部位用气的干扰,必须单独从中心站直接送来。 专供手术部使用的气源主要是氮气、氧化亚氮(笑气)、氩气、二氧化碳,这几种气体普通病房一般是不用的,为缩短管路,降低造价,减少管路损失,该站应设在离手术部较近的非洁净区,且运输方便、通风良好和安全可靠的部位。中心站气源要求设两路自动切换。 备用量是指中心站内备用气源不管是气态还是液态气都应有足够的贮存量。医用气体是为治疗、抢救病人之用,不应有断气现象,医院用气波动范围大,没有足 够的贮存量就不能应付突然情况的出现。 4中心站出来的管路中应设安全阀,防止中心站的压力升高而带来危险性。安全阀把升高的部分排放出去,以保证低压管路的安全,规定安全阀回应压力是为了保证管内压力流量恒定在一个指定值内。 手术室内各种气源设维修阀和调节装置,是为了当某一用气点维修时,不致影响别的部位正常使用,调节装置是扩大使用范围。末端有指示设施是让使用者可确认气源的可靠性,也可观察使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5终端选配插拔式自封快速接头是为了使用方便;快速接头不允许有互换性是从结构上控制防止插错而出事故。
/
本文档为【洁净手术部的析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