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高血压病知识问答(Ⅳ)

高血压病知识问答(Ⅳ)

2011-10-09 2页 pdf 111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7663

暂无简介

举报
高血压病知识问答(Ⅳ)第一章社会工作概括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一、社会工作的含义〔一〕社会工作的观点1、社会工作是“socialwork”的译名;20世纪上半叶我国把“socialwork”这一类活动称为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它指的是非营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2、社会工作也叫社会服务,指的是在一定的福利制度的框架下,根据一定的价值观点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窘境的职业性的活动。从事这类活动的人就是社会工作者;3、不同学者对于社会工作重点的强调也是有差别的。有的学者强调它是一种服务,有的强调是一个助人过程,也有的强调它是一...
高血压病知识问答(Ⅳ)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括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一、社会工作的含义〔一〕社会工作的观点1、社会工作是“socialwork”的译名;20世纪上半叶我国把“socialwork”这一类活动称为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它指的是非营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2、社会工作也叫社会服务,指的是在一定的福利制度的框架下,根据一定的价值观点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窘境的职业性的活动。从事这类活动的人就是社会工作者;3、不同学者对于社会工作重点的强调也是有差别的。有的学者强调它是一种服务,有的强调是一个助人过程,也有的强调它是一门艺术。〔二〕社会工作的定义一般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个要点:1〕以助人为目的2〕以科学知识为基础3〕科学的助人方法4〕助人服务活动〔三〕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1、我国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三种: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2、我国目前对社会工作的解释: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按照专业伦理标准,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术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睦的职业活动。3、理解社会工作与社会建设的关系: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睦社会假定干重要问题的决定》对社会工作的阐述,这预示着社会工作的春天的到来;中国社会工作必定有本地特点,它与和睦社会建设及以改良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亲密有关。4、和睦社会、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1页〔1〕和睦社会的基本特点是:民主法治、公正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平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建设的“师”,是建立社会主义和睦社会的生力军。3〕造就一支规模弘大、构造合理、素质优秀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对实现社会的民主法治、公正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平定有序、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促进“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拥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二、社会工作的目标1、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帮助人们排除危机、维护基本的生命权利,在此基础上实现助人自助,恢复社会功能,并挖掘个人潜力,增强社会功能。详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挽救危难〔维护基本生存、寻求资源、提供物质支持和心理支持〕2〕缓解困难〔助人自助,恢复社会功能〕3〕促进发展〔挖掘个人潜力,增强社会功能〕2、社会层面的目标社会工作的社会层面目标就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睦及推动社会进步等。解决社会问题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己功能,修复社会的体制,协调社会资源,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不公正制度的改变,为其提供更多时机和制度保障。三、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功能的观点与种类1、功能的含义:功能是指在一个系统中某个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即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作用。2、功能的种类:1〕正功能与负功能正功能是指所发挥的正面的、积极的支持性的作用;负功能是指产生消极的、负面的影响。2〕显功能与潜功能2页显功能是指那些显然的被参与者所预期和认识到的结果;潜功能是指那种未被参与者所预期和认识到的结果。〔二〕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社会工作经过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能够抵达促进其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等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物质帮助、心理与社会支持;增强他们的能力和权利增进他们的社会功能,增进他们的尊严,促进环境的改良)。正常生活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较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经营自己生活的状态。2、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人在环境中的视角。一方面经过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使服务对象有能力应付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经过调换环境中的资源和改良环境,向人们提供更多支持。〔三〕社会工作对社会层面的功能社会工作经过提供服务、解决社会问题而对社会运行发挥重要的影响,是现代社会制度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维护社会秩序经过服务,解决问题,改良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间接发挥社会管理的功能。2、促进社会和睦经过解决社会问题,提供详细服务,改良社会环境,成立“民主法治、公正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平定有序、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社会。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发展一、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1、宗教改革与财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1〕基督理念:仁慈、博爱〔行善积德、爱〕,社会工作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本源;2〕人道主义〔天分人权、自由、同等、博爱〕,助人活动的思想基础。2、财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从18世纪60年月到19世纪30年月西欧主要国家达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日益加快的工业化、城市化也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并对这些国家的社会3页关系、社会构造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满着社会,迫使政府对这些问题作出反响。3、制度背景1601年,《伊莉莎白济贫法》意义:①指出政府对社会救助负有责任②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点③规定要有特意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为社会工作职业化确立了基础。〔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1、欧美国家出现的有组织的志愿性济贫救困活动也为社会工作产生准备了条件。世纪中期的“友善接见员”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有关助人的知识和技巧。2、美国在国内战争时期出现了一些给薪的社会服务工作者,社会服务成为一种职业,是社会工作者的前身。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美等国出现了很多民间的社会服务组织〔慈善组织〕,这为社会工作的形成创立了条件。在这一过程中,英美国家的政府也拟订社会政策,成立社会服务行政系统,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发展。二、西方社会工作的形成〔一〕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英美等国家的慈善组织于19世纪末开始关心对志愿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训练,改良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和正规化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形成。1893年,英格兰开设“慈善训练”学校1898年,美国纽约慈善学院对给薪的友善接见员进行专业训练,荷兰成立阿姆斯特丹社会工作学院1904年,纽约社会工作学院成立。191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社会工作课程。〔二〕专业方法确实立社会工作职业的形成经过了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确实定,并经过出版书籍、教育培训等方式传达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助人模式、问题解决模式等方法和技巧的路径。P15个案工作:里士满《贫困中的友善接见》〔1898〕、《社会诊疗》〔1917〕、《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1922〕小组工作:20世纪20年月至40年月社区工作:20世纪60年月4页社会工作行政:20世纪70年月〔三〕专业组织的成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国家大量出现慈善组织会社,协调政府与民间各慈善组织的活动;而英美国家的睦邻组织运动则从社区的角度为社会服务的发展作出了奉献。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组织成立起来。1918年,美国成立“美国义务社会工作者协会”1919年,成立“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1955年,美国成立“全国社会工作人员协会”三、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P19〔一〕专业的特点及社会工作的专业化1957年,格林伍德在《专业的属性》一书者指出,专业应当拥有的特点:1、系统的理论体系;2、被社会宽泛认可;3、活动拥有专业权威;4、职业内部有伦理守则;5、职业群体形成了专业文化。〔二〕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特点特点主要内容专业方法的专业方法是社会工作成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小发展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和整合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目标从纯真的“治疗、救助”到“治疗—预防’、“救助—发展”基本思模式的变化路;从最初目标“救助穷人和弱者”到“助人自助”。工作对象的从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有需要的人士、群体组织、社区—所有与人拓展类生活有关的方面。理论派其他社会工作属于应用社会学科,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包括:宏观理论〔社形成会哲学层次〕、中观理论〔针对某一问题〕、和微观理论〔实践〕。〔三〕西方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西方社会工作主要经历了产生、形成和专业发展三个阶段。5页1、产生阶段的重要特点:民间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人员开始职业化、政府拟订社会政策并成立社会行政系统;2、形成阶段的重要特点: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专业方法确实定、专业组织的发展;3、发展阶段的重要特点:专业方法的发展、目标模式的变化、工作对象的拓展、理论派其他形成。四、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一〕我国历史上缺乏专业社会工作虽然我国历史上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但在20世纪从前我国无专业社会工作。人们的需要和问题主要靠家庭、家族、亲朋来解决。〔二〕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首先是传教士在我国创办社会服务,并在我国大学讲解社会服务等课程,一些大学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教学并从事社会服务实践活动。1925年燕京大学成立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标志;晏阳初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一定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实践。〔三〕1949年此后的社会工作出于对社会学、社会工作的错误理解,1952年政府决定在大学里取消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科和有关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止。国家进入计划经济时期,在城市普遍推行“单位体系”,并力图经过正式组织的力量来解决人们碰到的生活方面的问题。在乡村除了对“五保户”的救助和救灾,政府没有其他的社会福利制度安排,农民基本上靠家庭和村集体来解决困难。这样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行政性、非专业化社会工作”。〔四〕改革开放与我国社会工作的恢复发展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学科建设,社会工作课程作为应用社会学也在一些大学恢复起来。1988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部分高校试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在制度上开启了社会工作专业的进度。1991年7月5日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在北京人民大礼堂成立。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五〕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建设弘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对社会工作进行了制度建设。我国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1、虽然我国历史上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但没有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人们的需要和问题主要靠家庭、家族、亲朋来解决;6页2、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我国开始发展;3、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行政性、非专业化社会工作”;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的发展表现出政府积极探索、社会工作教育抢先发展、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同时并存的特点。第三节社会工作的要素一、对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解社会工作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实践、服务于大众、相信大众能够改变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之间不断周而复始的过程,也是一个渐进往复的过程。二、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一〕服务对象1、受助者、案主或工作对象,是社会工作者直接提供服务或帮助的对象,是社会工作过程中需要接受帮助的一方,实在正常生活中碰到困难希望获得帮助而解脱困难的人。2、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群体,传统认为是〔有问题、有困难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现代见解是〔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3、服务对象或受助者的存在是社会工作得以发生的基本前提。没有服务对象或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对象,就失去了必要性。〔二〕社会工作者1、涵义:社会工作者是按照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后节详述〕2、社会工作者是提供服务的一方,是助人行动的主体。3、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秉着社会工作价值观,去和实施助人活动,与服务对象相互配合与协调,进而抵达助人目的的活动。〔三〕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拥有的助人观点。它包括社会工作对助人活动的见解、对自己和服务对象的见解。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即社会工作者以帮助他人、服务于他人为自己行动的目标。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因为社会工作是在其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四〕助人活动7页1、助人活动〔或称服务〕是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依据社会工作价值观,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动。2、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最核心的部分,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互动及合作的过程。它将受助者的需求与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活动连结起来。助人活动反应了价值观和工作方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实践活动。3、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最主要的承载者和表现者。〔五〕专业方法1、社会工作助人方法是指社会工作群体在长久的助人实践者形成的、经过实践查验卓有成效的做法,是一些拥有很强操作性的实务工作方法。2、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活动,科学的助人方法是现代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种重要方法。在每一种方法中又有不同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技巧,这就组成了社会工作方法体系。第四节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一、社会工作者的观点〔一〕社会工作者的涵义:社会工作者是按照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主要分为一线的社会工作者和社会行政人员,前者实施专业社会服务,后者则主要对这些专业服务进行设计、统筹、指导和支持。〔二〕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点〔四个〕:1、认同专业价值。基本价值观点是为有困难的人群提供服务并促进社会公正;2、从事社会福利服务。这是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活动;3、掌握专业方法。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方法进行服务;4、展开有组织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者要某种社会服务机构或社会行政部门工作,即便独立工作也要受专业组织监察。〔三〕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关系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都是以利他为目的的活动,但两者仍是有显然的区别:活动方式不同;专业技术能力不同;办理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社会拘束不同。〔四〕实际社会工作者与专业社会工作者实际社会工作者与专业社会工作者都是社会服务提供者,但两者也有显然的区别:8页1、身份〔干部与专业人员〕;2、专业训练〔训练与否〕;3、工作方式〔自上而下与同等关系〕;4、工作性质〔政治色彩多少、意识形态强弱〕;5、恪守原则〔行政权威和专业权威〕。二、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一〕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角色〔直接服务的角色〕1、服务提供者〔物质、劳务、内心服务〕2、支持者〔支持、鼓励、创立条件实现“助人自助”、充权、增能〕3、倡导者〔倡导某种合理行为使服务对象作出窘境〕〔二〕社会工作者间接服务的角色1、管理者〔对服务过程有效控制,对与助人有关的资源、信息的管理〕2、资源争取者〔联络其他社会工作者、福利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广阔社会争取资源〕3、政策影响人〔提出政策建议,改良社会政策〕4、研究者〔对问题的判断、对实践经验的研究〕三、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基础1、理论方面的知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2、政策方面的知识:社会政策、有关法律等。3、技术方面的知识:检查研究、现代资讯和语言文字表达等。4、文化知识:主流文化、传统文化和亚文化。四、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1〕技术能力〔技术是办理问题的详细手段和方法。整合、应变〕2〕文化能力〔文化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立和习得的价值观点、行为规则、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对不同群体的文化有较强的敏感性。〕3〕心理素质〔碰到问题沉稳、沉着,优秀的判断力和快速反响能力,富有同情心而不感情化〕4〕持续学习的能力第五节社会工作的领域一、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年人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痊愈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医疗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矫治服务、城乡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公司社会工作等。9页二、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一〕从困难人群到有需要人群;〔二〕从个人到社区和社会;〔三〕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的和睦发展。第二章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第一节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影响一、西方社会福利思想1、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国家经过法律和政策对社会资源进行再分派,以资本和社会服务等形式来知足全体公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广义:涵盖了诸于教育、卫生、就业、住房、娱乐、扶贫、救灾等领域。狭义:针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救援和保障。2、社会福利制度与政治等意识形态因素亲密有关,其价值波及人的权利和社会公正、社会正义等方面。3、西方福利观点的变化:从宗教理念、道德到社会团结和社会权利。4、现代福利不单是享受权利,还意味着对他人的责任,本质上是一种公民间的社会关系。考试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福利思想1、《周礼》从爱幼、养老、济贫、救灾和安福六个方面对社会福利作了比较完整的描绘,表达了民本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2、儒家强调鉴于“忠孝”的社会秩序,表达“仁爱”的福利有亲疏远近之分,其目的不是追求社会同等和正义,而是安抚公众的政治考虑,以社会福利为核心的“仁政”思想,其作为道德哲学在中国传统道德领域仍是产生了特别积极的影响。3、道家强调社会同等和自由,顺应民心“无为而治”,包含着与西方文艺中兴时期倡导的人本主义相像的思想内容,如尊重生命、主张个性自由等。4、佛教的道德观强调利他主义,以慈善、博爱为核心,也讲究社会同等。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我国封建社会,佛教的“博爱”只能促进民间福利活动的展开,对统治者的政策影响不大。三、我国今世社会福利制度10页1、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阶级色彩鲜明,推行以就业为基础的“职业福利”和以需要为基础的“社会福利”,以单位和集体来知足城乡人民改良生活水平的需要。2、20世纪80年月此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社会心识形态的变化,开始推行“小政府大社会”社会福利社会化“,原先由单位和集体承揽的提供福利的责任渐渐由政府、单位、集体、家庭、个人、市场和社会共担〔多元化福利〕,社会福利着重权利与义务并重、同等与差别同存、公正和效率兼顾。四、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影响1、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社会福利思想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源泉,它包括追求幸福的哲学思想、社会福利政策、社会福利理论,从纵素来看,包括今世社会心识形态和传统文化内容。2、对社会工作理论建构的影响。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环境,社会工作理论离不开社会福利思想。3、对社会工作制度的影响。社会福利思想经过既定的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工作施加影响,同时福利思想中追求社会公正、社会正义等理念也会直接影响社会工作的时间过程,反过来,社会工作的发展也会影响社会福利思想,两者是双方的相互影响。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1、价值观中的“价值”:是一个哲学观点,是人们对社会中一切事物的是非善恶的一种评论和判断。牢固、系统的价值就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论和总见解。经济学中的“价值”是指,凝固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代表该商品在互换中能够互换获得其他商品的多少,价值往常经过钱币来权衡,成为价钱。2、社会价值观是为所有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基本价值或一般价值。它是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基础,对社会工作专业价值拥有导向作用。3、专业价值观是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同时拥有自己的独到性。它是支撑和规定专业实践的哲学基础,需要经过系统学习才能掌握并内化。4、个人价值观是个人所秉持和依从的判断标准。个人价值可能与社会价值和专业价值出现不一致,专业的工作者应当选择按照专业价值观。5、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指一整套用以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哲学理念。6、社会工作价值观以人道主义为基础,充分表达了热爱人类、服务人类、促进公正、维护正义和改11页善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想追求,激励和指导着社会工作者的详细工作。7、社会工作价值观必须成立在当时当地政治、法律、经济和社会福利制度所表达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传统文化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之上。8、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不同于个人价值观,它是需要经过系统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并内化的专业群体价值观。2、国际社会工作认同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与基本源则国际社会工作认同的社会工作价值观1〕服务〔社会工作者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处境困难的人,并解决社会问题。〕2〕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应挑战社会不公正现象〕3〕个人的尊严和价值〔社会工作尊重个人固有的尊严和价值〕4〕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社会工作者认可人类关系是重中之重〕5〕诚信〔社会工作者的所作所为应当老实可信〕6〕能力〔社会工作者应在力所能及的领域展开工作,拓展和增强其专业技术〕3、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在操作层面,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基本源则可归纳为以下五项基本源则:1〕采取接受、容纳、相信、尊重采取不等同于认同服务对象的价值观反价值:拒绝、排斥、鄙视、偏见、无视2〕尊重人身尊重与权利尊重对服务对象保持切合社会文化风俗的礼仪和称谓深刻理解服务对象生命存在的价值、获得个人发展以及改良生活水平的权利和时机,为其提供适合的资源和优质的专业服务,知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尊重是一种实践过程3〕个别化每个人都有权利和时机发展个性,社会工作者应当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体差别,尊重个性化需求。为了维护案主的独到性,社会工作者必须进入案主的主观世界,尽可能认识案主的生活经验。只有愿意透过他人的眼睛来察看世界,社会工作者才可能认识另一个人,并相信案主的个别性是怎样丰富且12页复杂。当社会工作者受限于自己的偏见和刻板印象,他将因忽略案主的独到性而失去维护案主自我价值的时机。对社会工作者而言,较显然的刻板印象包括:肤色、性别角色、老年人、残障人士以及那些过着被主流文化视为偏差生活形态的人。不同的社会工作方法在应用个别化原则时应有所区别。个案——最强调个别化原则,而小组、社区工作方法例相对关注服务对象的共性需求。〔5〕保密保密是指社会工作者应当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未经服务对象的允许不得向第三者透露波及服务对象个人身份资料和其他可能危害服务对象权益的隐私信息。保密并不是绝对的。特别情况下必须透露有关信息时,须向机构或有关部门报告,并见告服务对象有限度公然隐私信息的必要性及有关保护举措。第三节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一、伦理的含义1、伦理是人们在人际关系方面所拥有的价值信念和行为准则,它包括个人的自我行为控制和调节以及对他人的行为希望标准。2、伦理一般可分为个人伦理、专业伦理和社会伦理三个层面。个人伦理是人们对个人行为的特别控制和调适。社会伦理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拥有的共同的、最基本的行为希望。3、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详细化,是社会工作专业本身对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所提出的行为标准和道德理想。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社会工作伦理属于专业伦理是社会工作专业本身对社会工作从业者所提出的行为标准和道德理想。它集中反应了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是社会工作制度化的内容和标志之一。它的作用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工作者自我拘束和自我鼓励的道德标准。2、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准则也是服务对象要求社会工作者辅助的依据。3、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共信的保护和保障的标准,也是与其他专业者共信互信的媒介。4、社会公众评论的标准。5、社会工作专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从业人员团联合作的基础。13页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社会工作伦理拥有以下特点:1、服务对象利益优先〔优先考虑服务对象的利益,保护和发展服务对象的利益〕2、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价值与专业价值不一致时,个人价值要听从专业价值〕3、拘束和鼓励并重〔对与专业价值相背离的行为进行严格拘束,对与专业价值符合的行为则赐予积极鼓励〕4、权威性〔社会工作专业伦原因行业团体共同认可和拟订,对业内人士拥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四、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一〕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主要内容:1、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2、对同事的伦理责任3、对工作机构的伦理责任4、对专业的伦理责任5、对社会的伦理责任〔二〕我国社会工作伦理标准的拟订原则1、现实原则和发展原则相承〔在专业发展的起步阶段,专业伦理既不能太详尽详细,又要考虑将来专业发展和完善的需要〕2、文化原则和政治原则互补〔将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目前社会心识形态的核心价值协调起来〕3、本地原则和国际原则并重〔既要吸收国际社会工作发展的成就与经验,又要考虑我国现实的社会文化背景的要求〕五、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办理〔一〕社会工作伦理难题1、保密问题2、情理法问题3、价值中立仍是价值介入4、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5、自决原则和知情同意六、社会工作专业守则(一)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的含义与作用14页1、什么是社会工作守则?社会工作守则是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服务活动中应当恪守的一套规则。由社会工作界〔或称专业团体〕共同拟订的。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的特点包括:1〕权威性〔由社会工作界〔或称专业团体〕共同拟订,被宽泛认可,违背则受到惩罚〕2〕标准性〔以有条理的标准性的条文体现对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活动的规定〕3〕目的性〔专业守则是拘束和指导社工专业行为的手段,保障服务目标的达成〕4〕相对稳定性〔在一准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2、社会工作守则的作用1〕保障按专业要求展开服务2〕有效实现目标3〕有利于维护专业形象4〕有利于社会工作者的成长〔二〕社会工作守则的内容社会工作专业守则是一套有关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行为标准或拘束。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态度和行为:1〕尊重服务对象的权益2〕严守服务对象的奥密3〕公正服务大众社会工作者办理同事关系的态度和行为:4〕重视同事的工作5〕共同履行守则社会工作者与工作机构的关系:6〕恪守公私分明7〕信守机构政策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责任:8〕充分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9〕促进专业发展10〕拘束不当行为15页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责任:11〕增进公众福利12〕维护社会正义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人类行为一、人类需要〔一〕人类需要的含义1、需要的界定需要:反响了人的机体在某一方面的不足或缺乏。〔生理层面和内心层面〕内驱力:由内部或外部刺激所唤起并使个体指向实现一定目标的内在倾向。动机: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直接动力。社会工作师通关秘籍!2、人类需要的特点1〕对象性〔指向一定的对象〕2〕动力性〔不会因为暂时知足而终止〕3〕独到性〔人的需要与个性有关,各人需要不同〕4〕社会性〔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如交往、成就、权力等〕〔二〕人类需要的层次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基本观点:人类的需要依据由低到高不断递进的次序分为假定干个层次,层次越低的需求,其强度越大;层次越高的需求,其强度越弱。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知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并要求获得知足。需要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认知需要;〔6〕审美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2、阿尔德弗尔的需要层次论ERG理论1〕生存需要〔Existence〕2〕关系需要〔Relatedness〕16页3〕成长需要〔Growth〕ERG理论的特点:1〕不强调层次的次序;2〕当较高层次的需要受挫时,个体也可能会退而求其次;3〕某种需要在获得基本知足后,其强烈程度不单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三〕人类需要的种类1〕生物性需要——原发性需要关系到保留和维持机体生命及延续种族繁衍的需要。进食、饮水、睡眠和觉悟、性需要等。2〕社会性需要——习得性需要与人的社会生活亲密联系的需要。交往需要:与他人亲近、合作、发展友谊、交流情感与信息成就需要:努力去做对自己有价值的事,达成困难的任务,经过竞争超过别人。〔地位、声誉、优势〕二、人类行为的含义和种类〔一〕人类行为的含义1、人类行为简单地说是泛指人的一切行动。从社会工作角度来看,人类行为是指个体为适应环境与知足需要所表现出的活动或反响,它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2、团体内心学家勒温最早从系统论出发,把行为定义为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二〕人类行为的种类〔分类〕1、外显行为与内隐行为——行为的体现2、本能行为与习得行为——行为起源3、正常行为与异样行为——行为价值判断正常行为与异样行为的区分标准:1〕统计规律2〕社会标准与价值3〕行为适应性标准4〕个体主观经验正常行为与异样行为的区分标准17页特别注意:1〕定义异样行为的标准也都是相对的;2〕从社会工作视角而言,任何人都是独到的,所谓异样只是与大众存在差别,并不代表个体一定存在问题;3〕正常与异样之分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种类区分,不应轻易作出价值判断。〔三〕人类行为的特点1、适应性2、多样性3、动向性4、指向性5、可控性6、发展性第二节社会环境一、社会环境的含义与特点〔一〕社会环境的含义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家庭、学校、团体、组织、社区、社会、文化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P74〔二〕社会环境的特点1、多样性:物质与文化、自然与社会、微观与宏观。〔家庭、学校、团体、组织、社区、社会、文化等〕2、动向平衡性:社会文化、社会制度、社区组织、学校家庭等因素对个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但环境因素本身又时刻处于改动之中。二、社会环境的组成要素1、家庭家庭经过家庭修养模式对个体发生影响。纵向:家庭背景和家庭中过去的事件横向:家庭成员间互动2、朋辈群体18页朋辈群体是指年纪相仿,或社会地位相同,或行为复杂程度相像的个体齐集在一同的规模较小的群体。朋辈对个体的影响表现:1〕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都有影响;2〕不同社会系统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朋辈群体是社会工作能够动用的资源。3、学校与工作单位1〕学校——传授知识、培养技术以及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正规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灌注社会价值标准和伦理准则;培养优秀行为习惯;训练学习各样社会角色,学习社会互动。学校系统、教师、管理者与社区之间交互影响。2〕单位——人类成长及行为发生的场所,是有目的地为追求目标特定而成立的社会单位或群体。目标、人和人际互动是组织的三要素。4、社区人们生活的共同体,人们生活的外部条件。社区对人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5、社会社会——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体系社会子系统及主要职责:家庭系统:抚养儿女,照顾老人,标准道品德为。经济系统:生产和分派资源教育系统:知识和文化的传达,个体社会化医疗系统: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社会福利:提供个人的/社会的/经济的帮助政治系统:权力分派,政府运作法律系统:维护社会控制军事系统:维护国家安全,抵抗入侵者各司其职,有系统地知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使社会个体得以在有标准和秩序的系统中互动。6、文化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立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标准和精神体系,是所有物质产品与非物质产品的总和。19页文化经过依赖于语言、文字、艺术作品及其他文化载体,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产生同化作用,进而成为维系社会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巨鼎力量。文化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环境。7、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包括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积极影响:帮助个人、团体及组织获取信息、做出判断、知足要求或达成目标。消极影响:传达不适合的价值观点或行为模式,误导受众。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一〕人类的社会功能1、社会化是指个体经过与外部环境的积极互动,形成自己的人格,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掌握社会经验与标准,并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成长过程。2、社会功能指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中人们将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进而发展成有所创立以及有所奉献的社会成员。社会角色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中介点,也是连结个体与社会系统的联络点。社会工作者就是要经过评估个体与社会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察看视角与着力点。〔二〕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的交互影响1、个体必须适应环境。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3、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同时影响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的限制。4、人类行为影响社会环境。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平等,相对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得多。第三节人生发展阶段的理论框架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论1、基本观点P76人类本能中的性驱力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人的一世中,性驱力的齐集地区从身体的一个部位转20页向另一个部位,而每一次转变都标志着人格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重点期观点性器期是儿童发展的重点期,该时期儿童与异性父亲母亲产生所谓的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在愤恨同性父母的同时又害怕报复,最后,在压迫自己性欲望的基础上,发展出对同性父亲母亲的认同感。如果认同失败的话,可能会演变为同性恋或异装癖、异性癖等性心理障碍。考试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八个阶段〕1、对弗洛伊德的发展引入了社会文化因素,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把人格发展推演到了人的一世。2、基本理论观点1〕认为人的一世包括八个阶段2〕每个发展阶段个体都面对特殊的发展任务,都要经历一次心理——社会“危机”,或矛盾矛盾,这些矛盾包含着对立的两极。〔3〕个体只有面对解决这一矛盾之后,才能顺利进入下一发展阶段。同时,发展出某种特定的品质/美德。如果矛盾无法解决,个体自我的发展就会出现困扰以致阻滞。重点期观点在八个阶段中,埃里克森特别强调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并认为这是自我发展的最重点环节。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基本观点心理的发展既不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思维、活动〕个体主要运用组织、同化〔把环境因素归入机体已有的图式中,以加强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三种原则来认识世界,发展心理的。组织原则是最基本的一环,个体将活动系统化,在头脑中形成“心理图式”。适应包括了同化、顺应这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2、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四个阶段四、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三种水平,六个阶段〕21页第四节人生发展阶段及主要特点一、婴幼儿阶段1、生理发展1〕大脑发展—一切行为发展的前提。平衡而充分的营养,以提早期经验与学习对于婴儿的成长至关重要。2〕动作发展快速婴儿手的抓握动作发展1〕重点是五指分化、手眼协调。2〕手的动作是婴儿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独立行走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里程碑1〕使儿童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2〕扩大了认知范围3〕增加了主动交往的时机4〕为自主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心理发展1〕认知发展——感觉认知阶段从任意性的天生反射活动慢慢过渡到目标取向行为〔如:主动去寻找玩具〕形成物体恒常性观点〔如:记信了你放饼干的地方后,会自己去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18个月左右〕岁左右形成符号思维能力岁此后,同伴关系、性别身份辨别以及移情均开始获得发展。2〕语言发展学习、记忆、语言理解能力发展快速岁左右口语词汇快速增加对语言产生显然兴趣喜欢听故事、儿歌,喜欢与人交流切合语法的复合句子渐渐增加3、社会性与人格发展婴幼儿的依恋22页形成:婴幼儿及其照顾者〔一般为父亲母亲〕之间存在的特殊感情关系。产生于婴儿与其父亲母亲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系与纽带。功能:心理功能则是获得安慰和安全感。注意!一旦婴幼儿分离,就会产生所谓分离忧虑。如果在此段时期缺乏母亲的抚养和照顾,孩子的生理、智力及社会发展都会受到影响,并可能产生生理和心理的病态。4、婴幼儿阶段面对的主要问题心理——社会发展的自主对羞怯、疑虑阶段。考试开始寻求自主性,自己穿衣、吃饭,如果失败则会感觉羞愧,并疑心自己的能力;如果危机成功解决,则形成意志的品质/美德,进而更乐观、更坚强的面对生活。二、学龄前阶段三、学龄期阶段四、青少年阶段个体身心发展的重点时期,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本阶段也经常被称为心理风暴期、混沌期、危险期和第二抗争期。由于性发育成熟,青少年在生理、心理、人格和社会化等方面有其特殊性。身体成长快速、留神异性、智力发展抵达顶峰、重视朋辈团体标准、生理及心理不稳定但走向成熟,人生观开始形成。〔一〕生理发展1、青春期的发育特点性发展身高体重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神经系统等也渐渐发展,出现第二性征并开始拥有生殖17岁此后,青少年的生理持续发展,并渐渐走向成熟。2、青春期发育的含义对亲密行为、性行为充满好奇,也会产生程度不同的盼望;但因其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对行为结果往往缺乏很深的认识,因此,在尝试了性行为后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二〕心理发展1、认知发展——形式运算阶段一世智力发展顶峰23页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抵达更为整合的水平形成比较稳定的价值观、人生观及待人处世的方法。2、青少年前期:性成熟到17岁拥有想象力,爱争辩,希望不受权威人士管束;能力与希望有差别,要求独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进而致使内心矛盾;情绪和行为不太稳定,片刻之间能够由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同辈群体是一个重要的支持源。3、青少年后期〔18——20、21岁〕好多方面逐步成熟,其人格发展渐渐独立于父亲母亲;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比较稳定成熟;比较关注个人外表、学习成绩、升学、职业、经济状况、异性朋友等人生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干练;经过部分人惹祸件增长了阅历,其自由、地位和权利意识增强;父亲母亲则给他们好多压力,希望其独立,又希望持续依靠。〔三〕社会性及人格发展1、任务及挑战自我意识发展,努力寻找自我身份;面对自我同一性的认同危机:如果认同失败,个体就会陷入角色杂乱之中;与成人世界的矛盾和矛盾,提升成立自我认同感的难度。2、青少年社会化影响因素:家庭对青少年影响显出特点:管教不当与越轨学校是青少年重要阵地宏观环境影响作用扩大〔四〕青少年阶段面对的主要问题危险期“问题少年”:学业上失败致使多重担面影响对异性好奇和缺乏责任感致使不良性行为或性罪错应付:24页家庭与学校合作牢固家庭展开性教育净化文化环境五、青年阶段六、中年阶段七、老年阶段老年期的界定:老年阶段总体特点:生理功能和认知能力有较大的退化容易回想过去社会角色减少考试开始退出社会生活的中心哈维格斯特对于老年阶段的发展任务论:适应退休与收的减少适应健康与体力的衰败与自己的年纪群成立亲近的关系适应配偶的死亡负起社会和公民的责任成立满意的生活安排,考虑自己的经济和家庭状况,从头安排居住环境。〔一〕生理发展各项生理功能发生较大变化皮肤、毛发、身高、肌肉等记忆力各类老年疾病开始出现〔二〕认知和心理发展思维、怀旧等〔三〕社会性与人格发展趋势1、角色变化25页2、任务与挑战自我整合/完美与绝望是此阶段要办理的危机/矛盾。其任务是进行自我整合,从头评论一世,反省濒临的生命终结,考虑其意义和重要性;如果办理不当,对过去的选择和结果感觉不满和失望,则会对死亡感觉畏惧和忧虑,产生绝望感;假定整合抵达平衡,对自己的一世感觉知足,则会形成“智慧”的美德/品质,持乐观态度来安排自己的晚年,对死亡持采取的态度;有些老年人的自我中心思维比较严重,较少从客观角度看问题;人际交往范围一般减少,但已有的人际感情会更为深刻,人际构造会在长久的考验后更为稳定。〔四〕老年阶段面对的主要问题退出工作领域产生无用感经济收减少发生生活上的困难退出社会生活的主要领域会使人际关系淡化而产生孤单感各类疾病增加,受疾病的摧残,无助感社会对老年人排斥与鄙视老年丧偶〔五〕社会工作的关心1、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老年人功能2、积极认识老年人的主要与根本需求,辅助其恢复社会关系,防备社会隔绝。3、整合资源,解决其问题与知足其生活需求。考试4、鼓励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参1、与社会生活,扩大社交圈,丰富与社会的联系,充分晚年生活。5、鼓励儿女与父亲母亲共同生活,使其享受天伦之乐。有针对性的个别服务和小组服务。6、多开拓适合老年人的教学训练项目和其余社区服务项目,训练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技巧。7、促进政府逐步完美各项老年人社会保障政策,并适时动向修正,保证其同步享受社会发展的成就。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与功能【本节知识重点】一、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26页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归纳。社会工作理论就是对于社会工作理念、社会工作实践的知识体系或系统化观点。社会工作理论包括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论和作为模式的实践理论。社会工作师通关秘籍!二、社会工作理论的功能第一,解释,即社会工作者需要以一定的理论为依据对案主的需求及其产生的原因等问题作出解释和判断;第二,预测,即社会工作者能够依据理论对案主可能发生的变化、影响案主的各样因素的作用、社会工作者所提供服务对案主可能产生的效果等进行预测;第三,确定干涉的方法和模式,即社会工作者能够根据理论找到助人的方法和途径;第四,发展新的理论,即社会工作者能够发展或创立新的理论。三、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社会工作理论分类能够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根据内容将社会工作理论分为“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理论”。.前者指对社会工作所波及的要素进行解释的理论,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理论基础;后者指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性质、目的、过程与方法的理论。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又是彼此贯串的。其二是根据本体论和方法论将社会工作理论区分为实证主义〔现代主义〕理论和后现代理论。前者认为知识来自经验或察看e强调价值中立和客观性。后者则认为知识只是人类用象征性的观点、词语对现实进行的表述,不是中立和客观的,强调知识是权力的反应。第二节精神剖析取向社会工作理论【本节知识重点】一、精神剖析理论的主要观点精神剖析理论由弗洛伊德创办,20世纪20年月开始影响美国的社会工作,并且在60年月从前一直是临床社会工作的主导理论之一。与社会工作有关的精神剖析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考试第一,潜意识理论。认为人的心灵是由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组成。潜意识与意识不同,是非理性的,但对人的行为发生了重要影响。第二,人格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如能保持和睦平衡状态,人格就是完善的。当人格失调时,治疗的焦点应放在对自我的加强上。第三,人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以人的性心理发展为基础,区分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藏期、生殖器期。如果人们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欲望得不到适合的知足,就会出现忧虑和问题行27页为,进而需要帮助和治疗。二、精神介析理论的实务原则个别化原则,强调每个人的早期经验都是不同的。强调要与受助人签署治疗。治疗者要为受助人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精神剖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倾听和同感觉助人的想法,要赐予支持、采取和理解。三、精神介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重点〕精神剖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将精神剖析治疗技术引人来临床社会工作中。一般来说,精神剖析治疗过程能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治疗情境的成立。即在治疗开始时,治疗者与服务对象签署治疗协议,明确治疗者与服务对象的角色分工、治疗计划和时间表。治疗情境还包括治疗者对服务对象的态度。第二,治疗关系的成立。即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与服务对象成立优秀的关系,让其感觉到支持与安全,将自己难过的经验叙述出来。第三,治疗性对话。这是治疗的实质阶段,包括三个内容,即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诊释过程。自由联想的重点在于让服务对象能够将最原始的想法与感觉讲出来,以便社会工作者捕捉其深层的心灵活动。倾听是一种宽泛的倾听。诊释是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表达对其内心认识的行动.第三节认知行为理论【本节知识重点】一、认知行为理论的本源认知行为理论是折衷性的理论,主要有两个其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们的外在行为不受内在心理过程的影响。除了一些天生的反射行为,人们的大部分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获得的。因此,人类能够学习新的行为、改变旧的行为。其二是认知学派。认为人的行为受学习过程中对环境的察看和解释的影响。不适宜的行为产生于错误的知觉和解释。所以,要改变人的行为,就要首先改变人的认知。二、认知行为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第一,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中间,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直接影响个体的行动。第二,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思考”体制的影响,即人们有时会不加思考地按照既有的模式行动.第三,根据认知的“ABC情绪理论框架”,非理性的认知会产生非理性的情绪和行为。注意:它由埃里斯提出A代表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events);B代表对诱发性事件的认知和信念(Beliefs);C代表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响或结果(Consequences)。28页第四,借用社会学习理论的三个要素来认识和改变人的行为,这三个要素是前置事件、目标行为和结果。第五,强调认知在修正行为中的重要性。三、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重点〕考试1.认知行为理论的实务原则第一,界定对服务对象〔受助者〕问题见解的原则。即认为服务对象的问题是学习得来的,也能够经过学习改变的;解决这些问题既要经过行为训练修正行为,也要经过调整个人的认知来促进行为的改变;认为注意受助人问题及其处境的独到性是正确界定和评估受助人问题的前提.第二,在社会工作实务中运用认知理论的原则。即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成立正确的认知;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成立优秀的专业关系,并鼓励服务对象形成积极的态度,以实现助人和自助的目标。第三,对于助人目标的原则,即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确实际的期待以及其他偏颇和不理性的想法;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加强解决问题和决议的能力;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2.认知行为学派的助人过程第一,确定评估重点,即服务对象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第二,专业关系的成立,即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在磋商的基础上经过签署协议成立起构造性的、有期限的角色联系。第三,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包括教育者和伙伴。3.服务的步骤第一,确定不正确的、歪曲的思维方式或想法,确认它们是怎样致使负面情绪和不良行为的;第二,要求服务对象自我监控自己的错误思维方式或许进行自我对话;第三,探索其错误思维方式与潜在感觉或信念之间的关系;第四,尝试运用不同的拥有正面功能的、正常的思维方式;第五,查验服务对象新成立的对自我、世界和未来的基本假定在调整行为和适应环境上的有效性。4.了案和跟进当受助人的行为发生预期改变便可以进入了案阶段。在了案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当和服务对象一起商议确定在了案此后的假定干详细的行为改良目标,一则作为服务对象自我监察和努力的方向,二则也能够作为他/她在了案此后进行追踪接见的依据。29页第四节社会支持理论〔认识〕考试【本节知识重点】一、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网络的观点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社会支持网络指能够提供社会支持的社会网络,或指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经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和新的社会接触。二、社会支持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社会支持理论认为,社会支持网络反应的是个人与其生态环境中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状态。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便可以越好地应付各样来自环境的挑战。而案主往往是这方面的弱势群体。因此,社会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案主学习成立社会支持网络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在实务中,社会工作者一方面是以其掌握的社会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直接的帮助,以知足受助人目前比较紧迫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对案主原有社会支持网络评估的基础上,帮助案主补足和扩展社会支持网络,提高成立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第五节生态系统理论【本节知识重点】一、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其应用始于赫恩,此后平克斯和米纳罕使系统论在社会工作中获得宽泛运用。他们认为,人们生活于其间的社会环境分红三类:非正式的或原生的系统、正式系统、社会系统。如果人与这些社会环境或系统不能良性互动就会产生问题。因此,服务对象的问题可来自于系统,而不是纯真的个人问题。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二、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杰曼和吉特曼是生态系统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与环境进行互惠式的互动,要理解个人必须将其置于环境之中,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断也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来进行。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加强人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并影响人们的环境,以使人与环境的互动更具适应性。三、系统生态理击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重点〕系统生态理论的重点在于将服务对象放在一个系统之中,将服务对象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
/
本文档为【高血压病知识问答(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