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6第六节 川崎病

6第六节 川崎病

2011-04-04 16页 ppt 5MB 4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2264

暂无简介

举报
6第六节 川崎病null第六节 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第六节 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赵晓东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概述概述为全身性血管炎,主要影响中动脉 --1967年以前称为婴儿结节性多动脉炎 --1967年川崎(Tomisaku Kawasaki)在 日本对本病作了详细报导 --按临床表现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 合征 --全世界均有发病,以亚洲为主,美国 每年3000例,日本已有15万病儿概述概述 1976年我...
6第六节 川崎病
null第六节 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第六节 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赵晓东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概述概述为全身性血管炎,主要影响中动脉 --1967年以前称为婴儿结节性多动脉炎 --1967年川崎(Tomisaku Kawasaki)在 日本对本病作了详细报导 --按临床现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 合征 --全世界均有发病,以亚洲为主,美国 每年3000例,日本已有15万病儿概述概述 1976年我国首例川崎病报导,发病 率逐年增多,呈散发或小流行 -- 80%为5岁以下,平均发病年龄1.5 岁,男︰女=1.5︰1 -- 20%的病例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在 日本和美国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首位病因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支持感染 (立克次体、丙酸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 逆转录病毒),但均未能证实 --发病机制:微生物超抗原激活具有遗传易 感性患儿的T细胞,引发异常免疫反应,导 致免疫性损伤 超抗原包括葡萄球菌肠毒素, 链球菌红斑毒 素,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等 超抗原 ↓ T 淋巴细胞↑(凋亡↓) ↓ IL-1,IL-6,TNF-α↑( P53↓) ↓ ↓ B淋巴细胞多克隆活化(凋亡↓) ↓ ↓ 自身抗体 ↓ ↓ 血管内皮细胞 炎症因子 ↓ ↓ 粘附分子(ICAM-1,ELAM-1,MHCII) ↓ ↓ 血管壁损害 超抗原 ↓ T 淋巴细胞↑(凋亡↓) ↓ IL-1,IL-6,TNF-α↑( P53↓) ↓ ↓ B淋巴细胞多克隆活化(凋亡↓) ↓ ↓ 自身抗体 ↓ ↓ 血管内皮细胞 炎症因子 ↓ ↓ 粘附分子(ICAM-1,ELAM-1,MHCII) ↓ ↓ 血管壁损害 病因和发病机制 血管炎,累及小、中、大动脉,易累及冠状动脉 1~2周 大、中、小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白 细胞浸润和水肿;以T淋巴细胞为主 2~4周 主要影响中动脉,弹力纤维及肌层 断裂和坏死,血栓形成,发生动脉瘤 4~7周 中动脉发生肉芽肿 7周~数年 血管内膜增厚,出现瘢痕, 阻塞的 动脉可再通 血管炎,累及小、中、大动脉,易累及冠状动脉 1~2周 大、中、小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白 细胞浸润和水肿;以T淋巴细胞为主 2~4周 主要影响中动脉,弹力纤维及肌层 断裂和坏死,血栓形成,发生动脉瘤 4~7周 中动脉发生肉芽肿 7周~数年 血管内膜增厚,出现瘢痕, 阻塞的 动脉可再通 病理 1.发热 持续1~2周或更长,达39℃~40℃ 2.双眼球结合膜充血,无脓性分泌物 3.口唇及口腔黏膜出血,杨梅舌,唇皲裂 4.掌跖红斑,肢端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 端膜状脱皮,重者指趾甲可脱落 5.多形性皮疹,弥漫性红斑,肛周红斑和 脱皮 6.颈淋巴结肿大 7.其他 无菌性脑膜炎,消化道症状, 心血管表现 1.发热 持续1~2周或更长,达39℃~40℃ 2.双眼球结合膜充血,无脓性分泌物 3.口唇及口腔黏膜出血,杨梅舌,唇皲裂 4.掌跖红斑,肢端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 端膜状脱皮,重者指趾甲可脱落 5.多形性皮疹,弥漫性红斑,肛周红斑和 脱皮 6.颈淋巴结肿大 7.其他 无菌性脑膜炎,消化道症状, 心血管表现临床表现nullnullnull冠状动脉瘤超声图:LCA-左冠状动脉;RCA-右冠状动脉。左上图为正常冠脉声像图;右上图为冠状动脉扩张;下两图为冠状动脉瘤。左右冠状动脉扩张正常冠状动脉超声图 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 -- 血液学检查:WBC↑,中性粒细胞↑和核左移,轻度贫 血,2~3周时血小板↑,急性期反应物(CRP,SR) -- 免疫学检查:血清IgG ↑、 IgA↑、 IgM↑、IgE↑、 CIC↑、 IL-6↑、IL-1↑、TNF-α↑ -- 心电图:ST-T改变,心动过速,心肌梗死图象 -- 胸片:肺纹理增多,模糊或有片状影,心影可扩大 -- 超声心动图(2~3周):可见心包积液,左室增大, 反流;可有冠状动脉扩大,狭窄和瘤形成 -- 冠状动脉造影:可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 -- 血液学检查:WBC↑,中性粒细胞↑和核左移,轻度贫 血,2~3周时血小板↑,急性期反应物(CRP,SR) -- 免疫学检查:血清IgG ↑、 IgA↑、 IgM↑、IgE↑、 CIC↑、 IL-6↑、IL-1↑、TNF-α↑ -- 心电图:ST-T改变,心动过速,心肌梗死图象 -- 胸片:肺纹理增多,模糊或有片状影,心影可扩大 -- 超声心动图(2~3周):可见心包积液,左室增大, 反流;可有冠状动脉扩大,狭窄和瘤形成 -- 冠状动脉造影:可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实验室检查 发热 5天以上 + 以下5项中的4项即可确诊: (1)四肢变化:掌跖红斑,肢端硬肿, 指趾端脱皮 (2)多形性皮疹 (3)眼结膜充血 (4)唇及口腔黏膜充血,唇皲裂和杨梅舌 (5)颈淋巴结肿大 不足5项,而有冠状动脉损害者也可确诊 发热 5天以上 + 以下5项中的4项即可确诊: (1)四肢变化:掌跖红斑,肢端硬肿, 指趾端脱皮 (2)多形性皮疹 (3)眼结膜充血 (4)唇及口腔黏膜充血,唇皲裂和杨梅舌 (5)颈淋巴结肿大 不足5项,而有冠状动脉损害者也可确诊 诊断标准 ◆ 败血症 ◆ 渗出性多型红斑 ◆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全身起病型)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化脓性淋巴结炎 ◆ 败血症 ◆ 渗出性多型红斑 ◆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全身起病型)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化脓性淋巴结炎 鉴别诊断 -- 控制炎症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IVIG) 1~2g/kg, 8~12h 注完,在发病10天内使用 ◇ 阿司匹林 30 ~50mg/(kg·d), 热退后3天渐减量,约2 周左右 减至为3~5mg/(kg·d),持续 6 ~ 8周,冠状动脉 损害者应延长治疗 ◇ 糖皮质激素 不宜单独使用 -- 控制炎症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IVIG) 1~2g/kg, 8~12h 注完,在发病10天内使用 ◇ 阿司匹林 30 ~50mg/(kg·d), 热退后3天渐减量,约2 周左右 减至为3~5mg/(kg·d),持续 6 ~ 8周,冠状动脉 损害者应延长治疗 ◇ 糖皮质激素 不宜单独使用 治疗治疗治疗 -- 抗血小板聚集 双嘧达莫(dipyridamole) 每日3 ~ 5mg/kg -- 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 预后 * 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 * 未经治疗者冠状动脉瘤发生率为 20%~25%,病死率约0.5%左右 * 50%的冠状动脉瘤于1~2年内消失, 但可留有管壁增厚和功能异常 * 复发率为1%~2% 预后 * 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 * 未经治疗者冠状动脉瘤发生率为 20%~25%,病死率约0.5%左右 * 50%的冠状动脉瘤于1~2年内消失, 但可留有管壁增厚和功能异常 * 复发率为1%~2%
/
本文档为【6第六节 川崎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