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申请博士硕士专业学位

2020-03-10 3页 doc 603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083610

暂无简介

举报
申请博士硕士专业学位1申请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简况表 学位授予单位(盖章) 名称:甘肃中医药大学 (((((((((((( 代码:10735 名称及级别:中医博士 申请专业学位 (((((((((((( 代码:1057b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表年月日填说明一、单位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中的代码填写。二、专业学位类别名称及其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填写。三、除另有说明外,本表填写中涉及的人...
申请博士硕士专业学位
1申请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简况表 学位授予单位(盖章) 名称:甘肃中医药大学 (((((((((((( 代码:10735 名称及级别:中医博士 申请专业学位 (((((((((((( 代码:1057b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表年月日填说明一、单位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中的代码填写。二、专业学位类别名称及其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填写。三、除另有说明外,本表填写中涉及的人员均指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在编人员以及与本单位签署全职工作(截至2016年12月31日合同尚在有效期内)的专任教师(含外籍教师),兼职人员不计在内;表中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项、教学成果等)均指署名第一单位获得的成果。四、本表中的专业学位领域(方向)参考《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中相关专业学位类别的领域(方向)填写,填写数量由相关专业学位类别申请基本条件所要求的领域(方向)数量来确定。五、除另有说明外,所填报各项与时间相关的内容均截至2016年12月31日,“近五年”的统计时间为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六、本表中的科研经费应是本学科实际获得并计入本单位财务账目的经费。七、本表不能填写任何涉密内容。涉密信息请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至可以公开后方可填写。八、本表请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页码依次顺序编排。封面及填表说明不编页码。本表复制时,必须保持原格式不变。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他封面。九、本专业学位类别获得学位授权后,本表格将做为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的材料之一。Ⅰ专业学位简介 I-1专业学位简介 中医学科是我校最早设置,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长期以来,学科坚持医、教、研并重并举,着力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已成为甘肃省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为区域经济社会,特别是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医学科现为省级重点学科,建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国家卫计委中医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2个,2个省级中医临床医学中心和13个省级重点专科。1990年中医学所属二级学科针灸推拿学获得硕士学位授权,2006年获得中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覆盖13个二级学科硕士生培养点;2003年获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含中医硕士专业学位),2015年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独立设置,涵盖中医内科、中医骨伤、针灸推拿、中医儿科、中医妇科、中医外科、中医五官7个二级学科;2013年获批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14年获批设立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较完备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中医学科立足西北,历经几代人不懈努力,与时俱进,传承创新,突出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紧紧围绕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坚持以甘肃中藏药和道地药材临床应用研究、敦煌医学研究、皇甫谧针灸学术思想和郑氏针法等为重点和突破口,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同时,积极发挥临床优势和特色,凝练出了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中医药防治心系疾病,中医药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医药防治骨伤疾病,中医药防治妇、儿科疾病,皇甫谧针灸医学及郑氏针法应用研究等6个稳定的临床研究方向。学科多年来紧密围绕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学科优势承担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任务,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传播和留学生教育。已有27年硕士生、3年博士生的独立培养经历,共招收硕士生1129人,博士生19人;合计毕业硕士22届(其中中医专硕11届),授予硕士学位849人(近五年毕业419人,含专硕212人),现在读硕士生326人(专硕192人);2015年全面推进住院医师规培制度,专业学位研究生全部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近两年两所附院还面向社会招收中医住院规培医师200人。近40年来,学科立德树人,汇聚人才,聚焦创新,着力服务,为甘肃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人才支撑作用,培养的部分毕业生已成为中医药领域的领军或骨干人才,在科技创新、临床工作、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I-2专业学位领域(方向)与特色(不分领域或方向的专业学位可不填) 专业学位领域(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方向)、特色与优势(限200字) 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临床研究 (1)围绕西北地区肺系疾病常见多发,立足中医药特色,从“肺脾相关”、“痰瘀并治”角度,以病证结合为切入点,开展肺系疾病发病机制、证治规律、治疗方案、疗效评价以及中医药防治机理等研究;(2)基于区域道地药材优势深入探索甘肃道地药材黄芪、岷当归等药物为主组方防治肺系疾病,优化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提高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临床疗效;并以重点学科为基础,建立甘肃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传承与创新研究平台。 中医药防治心系疾病临床研究 (1)总结名老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和诊疗特色,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深入开展心脑血管疾病证治规律及应用基础研究;挖掘中医古今名方、验方,筛选并研制院内制剂,提高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水平。(2)注重在中医“整体观念”、“脾胃学说”指导下干预心脑血管疾病多重危险因素,从数千年沉淀积累的中医理论和治疗经验研究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策略。 中医药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研究 (1)系统整理和总结中医药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的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对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演变规律重新进行分期、分态、分证、定靶,并确定相应治法,筛选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有效复方,提高临床疗效,创新中医理论。(2)依托我省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研究基地,开展以甘肃道地药材为主组成的院内制剂、协定方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防治骨伤疾病研究 (1)注重中医骨伤传统疗法的传承与创新,秉承陇中正骨流派“气血为先,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多法并举”的学术思想,开展中药内服外敷和传统手法治疗骨伤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2)依托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等平台,以中医药防治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为研究重点,注重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和规范的制定,促进和提高中医药防治骨伤病的研究能力、成果应用与转化水平。 中医药防治儿、妇科疾病临床研究 (1)提出“补肾平肝、开窍熄风、化痰祛瘀”的治法,开展小儿癫痫、多发性抽动症等精神神经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遵崇“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学术观点,基于“运脾”法为主研究小儿脾胃病防治。(2)传承国家、省级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整理挖掘临证经验、特色和技术,重视调经、助孕、种子、安胎在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中的应用,调经主张调理脾肾,先后天并重,提倡调补肾阴肾阳;杂病强调调理气血冲任,化瘀散结。 皇甫谧针灸学术思想及郑氏针法临床应用研究 (1)整理、总结和提炼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针灸理论、特色技术和方法,积极开展临床应用和转化研究,弘扬和传承皇甫谧针灸医学,促进和推动中医针灸学术创新和发展。(2)依托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局重点学科,甘肃省针灸床医学中心和郑氏针法流派工作室、名中医工作室等平台,开展郑氏针法的整理、临床研究和推广工作;开展何氏药物铺灸疗法的临床评价、技术规范研究工作,推进灸法、灸药结合技术的临床研究水平。注:专业学位领域(方向)按照各专业学位类别申请基本条件的要求填写。Ⅱ师资队伍 II-1专任教师基本情况 专业技术职务 人数合计 35岁及以下 36至40岁 41至45岁 46至50岁 51至55岁 56至60岁 61岁及以上 博士学位教师 硕士学位教师 行业经历教师 正高级 69 11 16 33 8 1 18 17 副高级 41 2 14 18 6 1 13 19 中级 18 3 11 4 3 15 其他 5 5 5 总计 133 10 25 33 22 34 8 1 34 56 导师人数(比例) 博导人数(比例) 有海外经历教师人数(比例) 73人(54.88%) 11人(8.27%) 4人(3.85%)注:1.“行业经历”是指在相关行业从事工作3个月以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行业经历”是指1年及以上海外学习及工作经历,单次时长大于3个月。2.“导师/博导人数”仅统计具有导师/博导资格,且截至2016年12月31日仍在指导研究生的导师,含在外单位兼职担任导师/博导人员。 II-2行业教师基本情况 专业技术职务 人数合计 35岁及以下 36至40岁 41至45岁 46至50岁 51至55岁 56至60岁 61岁及以上 博士学位教师 硕士学位教师 正高级 71 10 17 38 5 1 18 21 副高级 34 2 9 16 5 2 12 17 中级 14 3 8 3 3 10 其他 3 3 0 3 总计 122 8 17 29 22 40 5 1 33 51注:本表限填本单位正式聘任的、与本专业学位相关的行业教师。 II-3骨干教师简况 姓名 李金田 性别 男 年龄(岁) 53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学术头衔 省优秀专家、省领军人才,省“333科技创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研究生/硕士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1989年 招生领域(方向) 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临床研究 所在院系 中医临床学院 骨干教师简介 教育部中医学教指委委员,中华中医学会理事,世中联名医传承工委会副会长,全国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理事长,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获省教学名师奖、省“五一”劳动奖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伤寒学》重点学科、中医学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伤寒论》及中医外感热病、肺系疾病防治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5项,获省级科技三等奖1项,厅级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3项,主、参编《甘肃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珍贵古籍图录》、《甘肃中医药文化》、《伤寒论讲义》,《伤寒论选读》等专著、规划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拟承担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研究方向中医学专业博士培养任务。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获奖、论文、专著、专利、咨询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甘肃中医药文化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9787542418296) 2013.06 主编 红芪总黄酮及总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201210070292.7) 2014.07 1 黄芪、红芪有效部位的应用 国家发明专利(201210374823.1) 2014.10 1 目前主持的行业应用背景较强的科研项目(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区基金 重离子辐射肺脏的肺肾旁效应及益气滋阴法防护机制研究(81460695) 201501-201812 50.0万元 甘肃省科技厅民生科技计划项目 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示范推广研究(1209FCMA016) 201209-201612 100.0万元 2015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当归系列标准研究及其提取物、药品食品研发 201601-201912 200.0万元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4.09--2016.12每学年秋季学期 伤寒论专题研究 36 博士生 2012.09--2016.12每学年秋季学期 伤寒学理论与研究 36 硕士生 2012.09--2016.12每学年秋季学期 伤寒学 8 本科生注:1.本表按相关专业学位类别申请基本条件规定人数填写,未规定的按不少于3人填写,每人限填一份。本表可复制。2.“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填写本人是第一作者(第一专利权人等)或通讯作者的情况,成果署名单位不限。 II-3骨干教师简况 姓名 吴红彦 性别 男 年龄(岁) 54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学术头衔 博导、省优秀专家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学士/本科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学1986.06 招生领域(方向) 中医药防治心系疾病研究 所在院系 基础医学院 骨干教师简介 教授,博导,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老年病学》、甘肃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方剂学》、甘肃省省级教学团队《中医学基础》团队带头人,甘肃省中医方药挖掘与创新转化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中药新产品创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等。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省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新药证书2项,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主编或参编教材、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培养博、硕研究生30余人,承担中医药防治老年病研究方向中医专业博士生培养任务。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获奖、论文、专著、专利、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黑逍遥散方药及道地药材当归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药效学和分子靶点研究 兰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证书号:2016-J1-15-R1) 2017.03 1/8 黑逍遥散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杂,2016,36(11):1345-1349 2016.11 1/7 ClinicalSignificanceofUpregulationofmir-196a-5pinGastricCancerandEnrichedKEGGPathwayAnalysisofTargetGenes AsianPacificJournalofCancerPrevention,2015,16(5):1781-7引用5次 2015.05 通讯作者 目前主持的行业应用背景较强的科研项目(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 基于“肝肾相关”理论从Ca2+-CaM/CaMKⅡ-CREB通路探讨黑逍遥散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81660760) 201701-202012 37.0万元 甘肃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创新群体 当归、黄芪防治血管性痴呆的组方优化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201401-201612 50.0万元 兰州市科技局人才创新创业项目 新药“复方参芪抑瘤胶囊”的研制 201512-201712 50.0万元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4.09--2016.07每学年秋季学期 方药配伍与临床应用研究 36 博士生 2012.09--2016.07每学年秋季学期 方剂学研究 36 硕士生 2012.09--2016.07每学年秋季学期 方剂学 72 本科生 II-3骨干教师简况 姓名 金智生 性别 男 年龄(岁) 54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学术头衔 博导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硕士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6 招生领域(方向) 中医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研究 所在院系 中医临床学院 骨干教师简介 我校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研究工作。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委、糖尿病分会委员、亚健康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地区)3项,主持或参与科技部十五重点项目、教育部及省、厅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CSCD文章20余篇;参编教材或著作7部。培养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40余人。拟承担中医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方向中医专业博士生培养任务。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获奖、论文、专著、专利、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红芪多糖对db/db小鼠肾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表达的影响 中医杂志,2013,54(4):329-331引用7次 2013.04 1/6 红芪多糖对糖尿病肾病db/db小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对肾组织PKCα与VEGF表达的影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2):116-120引用22次 2014.04 通讯作者 红芪多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b/db小鼠肾脏保护作用及PKC/TIMP-1表达的影响 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5,35(18):5053-5055引用4次 2015.09 通讯作者 目前主持的行业应用背景较强的科研项目(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2013年度国家自然基金地区项目 红芪多糖对小鼠糖尿病心肌病PPARγ/NFкB信号途径及心肌ECM、MMPs、GLUT-4的影响(81350538) 201401-201712 50.0万元 2016年度国家自然基金地区项目 红芪多糖对小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GF、NF-kB表达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81660777) 201701-202012 33.0万元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4.09--2016.12每学年秋季学期 中医内科学研究进展 12 博士生 2012.09--2016.12每学年秋季学期 中医内科学研究进展 18 硕士生 2012.02--2016.06每学年春季学期 中医内科学 126 本科生 II-3骨干教师简况 姓名 宋敏 性别 男 年龄(岁) 52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学术头衔 博导、省领军人才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学士/本科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学1987 招生领域(方向) 中医药防治骨伤疾病研究 所在院系 中医临床学院 骨干教师简介 教授、博导,省领军人才,省卫生厅领军人才,省名中医,省级中医师承指导教师,中医骨伤科学省级重点学科、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校级“脊柱关节病”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委员与亚健康学会委员,甘肃省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教材与专著9部,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8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厅级奖4项。兼任《西部中医药》、《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及《颈腰痛杂志》特邀编委。指导培养研究生30余人,拟承担中医药防治骨伤疾病方向中医专业博士生培养任务。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获奖、论文、专著、专利、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活血定眩胶囊防治椎动脉型颈椎病实验与临床研究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证书编号:2015-J2-065-R1,甘肃省人民政府 2016.02 1/8 淫羊藿对增龄大鼠成骨细胞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证书编号:2012-J3-104-R1,甘肃省人民政府 2013.02 1/6 miR对骨质疏松骨代谢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22(9):1195-1200检索号:1006-7108(2016)09-1195-06 2016.09 1/5 目前主持的行业应用背景较强的科研项目(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 CSA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的基因表达谱及活血定眩胶囊的干预机制(81360554) 201401-201712 48.0万元 甘肃省中药现代制药工程研究院项目 中药六类新药活血定眩胶囊的开发应用研究 201411-201612 20.0万元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固本增骨颗粒含药血清对小鼠C3T3-E1细胞株的影响及基因表达谱分析(1506RJZA048) 201509-201712 3.0万元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4.09--2016.12(每学年秋季学期) 骨伤科学临床研究 12 博士生 2012.09--2016.12(每学年秋季学期) 中医骨伤科学临床研究进展 24 硕士生 2012.02--2016.07(每学年春季学期) 中医筋伤学 18 本科生 II-3骨干教师简况 姓名 史正刚 性别 男 年龄(岁) 54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学术头衔 博导,省名中医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博研/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1999.7 招生领域(方向) 中医药防治儿科疾病临床研究 所在院系 中医临床学院 骨干教师简介 我校中医儿科学重点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医儿科学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儿科研究会副理事长和儿科分会副会长,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编委、《中医儿科杂志》副主编,《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年,主持完成国家中医局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5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省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论著、教材10余部。培养中医儿科博、硕士研究生20余人。拟承担中医药防治儿科疾病中医专业博士生培养任务。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获奖、论文、专著、专利、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高等医学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2016年甘肃省教育厅级奖,甘肃省教育厅 2016.10 1/10 复感康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缓解期临床观察 时珍国医国药ISSN:1008-0805检索号:1008-0805(2016)11-2692-02 2016.11 通讯作者 杏雨轩医论-张士卿教授学术经验集 甘肃人民出版社(ISBN:9787226048115) 2015.08 主编(3) 目前主持的行业应用背景较强的科研项目(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甘肃省中药现代制药工程研究院项目 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药菖蒲郁金汤新剂型研发 201412-201612 20.0万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 汉唐间多民族医药文化在敦煌医学文献中的融合性研究(12XMZ008) 201201-201512 15.0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 化痰祛瘀息风法对幼龄癫痫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相关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81460739),第2名 201501-201812 45.0万元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4.09--2016.12每学年秋季学期 中医儿科学经典医籍评析 18 博士生 2012.09--2016.12每学年秋季学期 中医儿科学通论 18 硕士生 2012.09--2016.12每学年秋季学期 中医儿科学 18 本科生 II-3骨干教师简况 姓名 严兴科 性别 男 年龄(岁) 43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学术头衔 博导、飞天学者特聘教授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博研/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2004.7 招生领域(方向) 针灸推拿学 所在院系 针灸推拿学院 骨干教师简介 针灸推拿学重点学科带头人,获2015年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014年入选甘肃省高校飞天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入选陇原青年创新人才计划,兼任中国针灸学会穴位贴敷创新联盟副理事长、穴位贴敷专委会副主委,世中联中医适宜技术评价与推广委员会副会长,《针刺研究》、《上海针灸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智慧健康》编委。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主持或参与973项目课题、科技部和省、厅级项目20余项,获省级科技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国家一级学会科技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9篇,主编、副主编著作、教材9部。培养博、硕士研究生20余人(其中专硕9人)。拟承担针灸推拿学方向中医专业博士生培养任务。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获奖、论文、专著、专利、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四逆散改善睡眠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2014-J3-100) 2014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14.12 (2/9) EffectofSiniSanFreeze-driedpowderonsleep-wakingcycleininsomniarats 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14,34(5):572-575(SCI收录) 2014.10 1 AMeta-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onAcupunctureforAmblyopia. Evidence-BasedComplementaryandAlternativeMedicine,2013(http://dx.doi.org/10.1155/2013/648054)(SCI收录)引用5次 2013.06 1 目前主持的行业应用背景较强的科研项目(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区基金 基于fNIR技术的疏肝调神针法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脑功能机制研究(81460744) 201501-201812 50.0万元 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第二批重大研究项目子课题 “三穴五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评价 201407-201709 5.38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区基金 针刺对视觉剥夺后视皮层神经信息编码和功能重构影响干预机制(81260560) 201312-201612 51.0万元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7.03--2017.06每学年春季学期 针灸医学导论 36 博士生硕士生 2012.09--2014.12每学年秋季学期 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学 36 硕士生 2013.03--2016.06每学年春季学期 实验针灸学研究进展 36 硕士生 Ⅱ-4代表性行业教师(限填10人,医学相关专业学位限填20人) 序号 姓名 年龄(岁) 培养领域(方向) 专业技术职务 工作单位及职务 工作年限(年) 主要情况简介(教师基本情况、从业经历、代表性行业成果、拟承担培养任务等,限填200字) 1 李盛华 58 中医骨伤科学 主任医师 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甘肃省中医院)/院长 34 博导,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华骨伤名师、国家科技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兼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骨伤联合会常务副主席。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项,获国家奖励6项,省厅级奖10余项,主编、副主编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发明专利3项。培养博、硕士生20余人。拟承担中医骨伤科学方向专业博士培养任务。 2 张晓刚 57 中医骨伤科学 主任医师 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部长 33 博导,省“555科技创新人才工程”人选、省名中医,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中医骨伤科学会委员,省中医骨伤学会副主委,《西部中医药杂志》,《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骨伤病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主持或参与省、厅级项目20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厅级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国家专利4项,出版专著3部。培养博、硕士研究生20余人。拟承担中医骨伤科学方向专业博士培养任务。 3 谢兴文 45 中医骨伤科学 主任医师 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甘肃省中医院)/副院长 21 医学博士,硕导,省健康教育巡讲专家,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陇原青年创新人才。从事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疾病、骨髓炎防治研究。省内最早应用3D技术治疗骨伤疾病;开发忍冬藤痛风颗粒、疽愈喷剂等10余个协定方。国家级重点专病临床规范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重大专项1项,主持或参与完成课题24项,在研项目4项。参编骨伤教材3部,发表论文130篇。获科技奖10余项。培养硕士生18人。拟承担中医骨伤学方向专业博士培养任务。 4 姜劲挺 49 中医骨伤科学 教授/主任医师 甘肃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 23 医学博士,硕导,省名中医、骨伤临床教研室主任。世中联疼痛康复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医骨伤专委会常务理事及脊柱健康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常委,甘肃中西医结合学会运动康复专委会主委,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完成5项省级课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参与2项,发表论文40余篇。长期承担《中医骨伤科手术学》、《中医正骨学》、《骨与关节研究进展》等本、硕课程教学任务。 5 张志明 53 中医内科学 主任医师 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 28 硕导,省名中医,省优秀专家,省卫生系统领军人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省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省首届医师奖获得者,省级师带徒指导老师。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医师学会副会长,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厅课题13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厅级二等奖2项。主编专著1部,发表论文40余篇。培养硕士生4人(其中专硕4人),拟承担中医内科学方向专业博士培养任务。 6 孙杰 44 中医内科学 主任医师 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肺病科主任 17 医学博士,硕导,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省卫生系统领军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委会委员,省中医药学会肺病专委会委员,中国哮喘联盟成员,获校级优秀教师奖。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参与1项,省、厅级项目3项,在国内外各种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副主编著作、教材5部。培养硕士研究生6人(其中专硕3人)。拟担任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培养任务。 7 赵鲲鹏 43 中医内科学 副教授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全科医学教研室主任 12 医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伤寒学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医临床学院全科医学教研室主任,省级精品课程《伤寒学》主讲教师,省级中医临床基础教学团队教学骨干。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厅级课题3项,已完成2项(其中国家973子课题横向课题2项)。主编或合作出版教材、学术专著8部(套),发表学术论文13篇。指导获得省级挑战杯竞赛奖励1项。拟作为中医内科学导师组成员承担专业博士培养任务。 8 朱向东 44 中医内科学 教授 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17 中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导,国家中医局重点学科中医老年病学学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获第三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1项,厅级课题4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8篇,主、参编著作和教材10部,获省科技三等奖1项,厅级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培养研究生十余人。拟承担中医内科学方向专博培养任务。 9 汪龙德 52 中医内科学 主任医师 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 27 硕导,省名中医,校级中医药“师带徒”指导老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委会常委、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胆病专委会主委。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主持或参与省、厅级项目10多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厅级奖5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8篇,其中SCI2篇,CSCD、北大中文核心收录11篇,主编著作3部,参编1部。培养硕士研究生及在职硕士研究生共11人。拟承担中医内科学方向专业博士培养任务。 10 刘喜平 44 中医内科学 教授 甘肃中医药大学 19 医学博士,教授,硕导,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副会长。从事中医学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主讲《中医临床研究进展》、《中医营养与食疗学》等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参与及其它各类课题1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厅级奖5项,发明专利3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4偏,其中SCI收录1篇,编写教材或专著12部,其中以主编、副主编编写4部。拟承担中医内科学方向专业博士培养任务。 11 杨丽霞 38 中医内科学 副主任医师 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甘肃省中医院)/中心实验室副主任 8 医学博士,硕导,省中医院“345”第二层次人才,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候选人,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研究骨干。兼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主要从事中藏药防治糖尿病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获省级二等奖2项、厅级二等奖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参编著作5部。拟承担中医内科学方向专业博士培养任务。 12 金华 47 中医老年病 教授、主任医师 甘肃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处长 23 医学博士、博导,省飞天学者,卫生厅领军人才,兼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委员,甘肃省中药药理与毒理重点实验室首席研究员。曾赴瑞典卡洛林斯卡医学院培训。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省、厅级课题14项,获省教学成果奖1项、厅级奖2项,获专利1项;主、参编著作9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省厅级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5篇。拟承担中医老年病方向专业博士培养任务。 13 段永强 43 中医老年病 教授 甘肃中医药大学 18 医学博士、硕导,国家中医局重点学科中医老年病后备带头人,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从事中医防治脾胃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曾赴瑞典卡洛林斯卡医学院研修老年病诊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2项,主持省自然基金2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高校科技奖2项,主、参编专著3部,先后发表SCI论文2篇,CSCD论文12篇。拟承担中医老年病学方向中医专业博士培养任务。 14 万生芳 45 中医老年病 教授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书记、副院长 22 教授、硕导,在读博士。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财政厅科研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4部,获“甘肃省教学成果教育厅级奖”1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皇甫谧科技奖三等奖”2项。主讲《中医学》、《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等课程,培养研究生10人,拟承担中医老年病学方向中医专业博士培养任务。 15 武权生 53 中医儿、妇科疾病 教授/主任医师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教研室主任 30 医学硕士,硕导,省名中医,省优秀教师,省“园丁奖”获得者。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中医妇科学带头人,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委会主委、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分会副主委。完成科研课题6项,获省、厅级科技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现承担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课题5项,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副主编著作5部。培养硕士研究生34名。拟承担中医妇科学方向专业博士培养任务。 16 吴丽萍 55 中医儿、妇科疾病 教授/主任医师 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儿科教研室主任 33 中医儿科学重点学科带头人,硕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省名中医。兼任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学会儿科专委会理事,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中医儿科杂志》编委。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主持及参与完成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论著2部,参编教材2部。培养中医儿科学硕士研究生25人。拟承担中医儿科学方向专业博士培养任务。 17 李玉霞 38 中医儿、妇科疾病 副主任医师 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 9 中医儿科学重点学科骨干,中医儿科学在读博士。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联小儿脑瘫专委会常务理事,世中联中医儿童保健与健康教育专委员。师承全国著名儿科专家张士卿及史正刚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10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参与2项,校级项目2项。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2部。拟协助承担中医儿科学方向专业博士培养任务。 18 方晓丽 54 针灸推拿学 教授 甘肃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 32 博导,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人才。兼任甘肃省针灸学会副会长、传统针刺手法委员会主任委员,郑氏针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世中联自然疗法研究专委会理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教材及著作3部。拟承担针灸推拿学方向专业博士培养任务。 19 秦晓光 42 针灸推拿学 副教授 甘肃中医药大学 19 医学博士、硕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兼任甘肃省针灸学会副秘书长入选,2015年度陇原青年穿心人才扶持计划人选。主要从事中医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对外交流和培训工作。主持完成省厅级科研3项,获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2项,已撰写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已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 20 赵中亭 34 针灸推拿学 副教授 甘肃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7 医学博士、中医学科博士后。主要从事针灸学、康复医学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兼任中国针灸学会治未病专委会委员,世中联中医适宜技术与评价与推广委员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及著作6部。拟协助承担针灸推拿学方向专业博士培养任务。 注:1.本表限填本单位正式聘任的、与本专业学位相关的行业教师。2.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专业学位限填20人,其他专业限填10人。Ⅲ人才培养 Ⅲ-1相关学科专业基本情况(限填5项) 学科专业名称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招生 授予学 招生 授予学 招生 授予学 招生 授予学 招生 授予学 (授学位级别) 人数 位人数 人数 位人数 人数 位人数 人数 位人数 人数 位人数 中医学(博士) 0 0 0 0 6 0 6 0 7 0 中医学(学术硕士) 30 63 36 44 44 35 44 30 46 35 中医学(专业硕士) 51 28 47 36 54 48 67 52 71 48 中医学(学士) 272 111 292 211 250 300 290 309 410 364 针灸推拿学(学士) 123 41 115 63 100 84 140 119 230 111 Ⅲ-2现有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情况 相关学科专业基本情况、开设时间、毕业生人数及届数、建设成效等(限500字)1978年建校伊始,中医学科即开始招收中医学本科生,1992年招收针灸推拿学本科生,迄今已毕业中医学本科生33届,针灸推拿学本科生19届,共计12000余人。现设有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五年制本科专业,其中针灸推拿学为国家第六批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教育部“专业改革综合试点项目”,中医学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1年获批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2013年底中医学本科专业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专业认证。中医学科自1990年针灸推拿学科首获硕士学位授权,此后相继有10个二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权,2003年我校获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006年获中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现有13个二级学科硕士生培养点;2013年获批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14年设立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2015年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独立设置,同年我校全面推进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截止2016年,累计招收硕士生1129人,博士生19人,毕业硕士生22届(其中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1届),共授予硕士学位849人。形成了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近40年来,学科在科技创新、临床工作、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为我省做出了重要贡献。注:1.“学科专业”指学科、专业学位类别和本科专业。2.申请本专业学位博士点的须填写本专业学位硕士点基本情况。3.“学位授予人数”填写在本单位授予学位的各类研究生数(含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及留学研究生)。“招生人数”填写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招生、录取的全日制研究生人数,专业学位授权点还应统计全国GCT考试录取的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Ⅲ-3目前开设的与本专业学位相关的特色课程(限填5门)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主讲教师 课程特色简介(介绍本课程师资配置、授课方式、特色亮点及授课效果等情况,限100字) 1 中医经典基础与临床 专业必修课 李金田赵鲲鹏王庆胜刘臻华 中医经典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熟读中医经典,重视临床实践是中医专业研究生教学的重要环节。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读中医经典,重临证实践”,强化研究生学习和应用经典的能力;培养研究生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和水平。 2 敦煌医学与临床 专业选修课 王道坤李应存段永强 通过对敦煌医学文献、临床应用最新研究成果的讲授,结合临床实践,通过《五脏论》、《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及疗风虚瘦弱方等方面深入研究,体现《敦煌医学》学术价值,使学生对《敦煌医学》理论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和较深入的研究。 3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 专业选修课 张士卿刘喜平 中医学因其博大精深,广涉旁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本课程把传统文化贯穿到中医学知识学习当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揭示中医哲学基础、理论渊源、思想方法,阐述并贯通其文化内涵,以增加研究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 4 中医名家学术思想研究与临床 专业选修课 史正刚金智生宋敏金华 甘肃作为中医学的发祥地之一,涌现出了国医大师周信有,国家名中医王自立、张士卿,陇原名家张涛清、郑魁山、于己百、宋贵杰等一批中医名家。本课程通过学习、传承陇原名家学术思想,掌握其临证经验和规律,提高研究生临证能力和水平。 5 传统针刺手法学 专业必修课 方晓丽赵耀东秦晓光 通过对郑氏针法的讲授,结合临床实践,以郑氏“针灸治病八法”体系以及郑氏针法的临床应用为基础,解读和彰显传统针刺手法及郑氏针法的临床诊疗特色和优势,使学生掌握郑氏针法的精髓和最新研究进展。 注:“课程类型”填“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Ⅲ-4相关学科专业近五年获得的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限填10项) 序号 获奖类别 获奖等级 获奖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获奖年度 1 省级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基于“传承-实践-拓展”三位一体的中医临床经典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赵鲲鹏、陈光顺、张弢、王庆胜、刘臻华、刘光炜等 2015 2 省级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网络中药馆的建设及教学应用 柳春、梁永林、韩涛、李四海等 2014 3 省级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中医学类专业基础课程“象思维”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梁永林、段云燕、李广远、朱向东、成映霞等 2015 4 省级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中医学类专业人才前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梁永林、柳春、刘稼、李兰珍;朱向东等 2014 5 省级教学成果奖(教育厅级) 三等奖 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万生芳、戴恩来、王宇等 2015 6 省级教学成果奖(教育厅级) 三等奖 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研究运行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史正刚、徐厚谦、陈光顺等 2014 7 省级教学成果奖(教育厅级) 三等奖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中医基本理筋推拿手法实训(培训)与考核改革实践 宋志靖、王薇、宋敏等 2014 8 省级教学成果奖(教育厅级) 三等奖 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督导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史正刚、陈光顺、刘光炜、王宇、李霞、张弢等 2016 9 省级教学成果奖(教育厅级) 三等奖 开发应用教学软件与实践模型提高《经络腧穴学》教学效果的改革与实践 徐亚莉、金建军、王银平等 2014 注:1.同一成果获得多种奖项的,不重复填写。2.“学科专业”指学科、专业学位类别和本科专业。 Ⅲ-5相关学科专业近五年在校生代表性成果(限填10项) 序号 成果名称 学生姓名 学科专业及学位类别(入学年月/毕业年月) 时间 成果简介(限100字) 1 2015年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2016年甘肃残疾人康复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二 董万涛 中医骨伤科学博士(201509/201807) 201602 2015级博士生董万涛参与的项目“活血定眩胶囊防治椎动脉型颈椎病实验与临床研究”荣获2015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医三位一体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康复研究”获2016年甘肃残疾人康复科学技术三等奖,均排第二。 2 “岐黄杯”第八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竞赛三等奖 朱田田 针灸推拿学博士(201509/201807) 201704 2015级博士生朱田田论文“针刺对单眼剥夺大鼠视皮层突触结构可塑性的调节机制研究”获“岐黄杯”第八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竞赛三等奖,并荣获优秀论文壁报奖第一名,严兴科教授荣获优秀论文指导老师称号。 3 兰州市城关区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蔡德忠 针灸推拿学学士(201309/201807) 201609 成员张浩楠、杨瑞怀、党晓惠。“改善睡眠质量的音乐-电针刺激方法及相关产品的研制”获兰州市城关区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并获2016年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0735001),获经费2.0万元。 4 第四届“远志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三等奖 蒋玮 中医学学士(201209/201707) 201605 成员贺凱、王小梅,指导教师呼荟茹。调查了我校学生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认识和规培对医学生观念的影响。认为应加强规培教育和引导,主管部门和学校应互相协调,合理解决待遇,促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效果。 5 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甘肃省第六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本文档为【申请博士硕士专业学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