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深圳屋背岭遗址发掘报告2004

深圳屋背岭遗址发掘报告2004

2010-12-17 42页 pdf 1M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668978

暂无简介

举报
深圳屋背岭遗址发掘报告2004 深圳屋背岭遗址发掘报告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深圳市博物馆 深圳市南山区文物管理办公室 深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 屋背岭遗址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镇福光村北的屋背岭上。屋背岭为一座东北——西南 走向的长条马鞍形山岗,南顶海拔61.58米,北顶海拔61.17米,鞍部海拔56.24米。其西北分 布有许多低岗,东侧有大沙河自东北向西南流人大海,南距深圳湾8公里(图一)。屋背岭遗址 东南有匕面光村东山遗址,西有杨屋村后山遗址,均为沙河北岸的山岗遗血E 1999年1O月,深圳市博物馆在深圳 市第二次文物普查中发现屋...
深圳屋背岭遗址发掘报告2004
深圳屋背岭遗址发掘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深圳市博物馆 深圳市南山区文物管理办公室 深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 屋背岭遗址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镇福光村北的屋背岭上。屋背岭为一座东北——西南 走向的长条马鞍形山岗,南顶海拔61.58米,北顶海拔61.17米,鞍部海拔56.24米。其西北分 布有许多低岗,东侧有大沙河自东北向西南流人大海,南距深圳湾8公里(图一)。屋背岭遗址 东南有匕面光村东山遗址,西有杨屋村后山遗址,均为沙河北岸的山岗遗血E 1999年1O月,深圳市博物馆在深圳 市第二次文物普查中发现屋背岭遗址。该 遗址分布范围广,内涵丰富,保存较好。 2OO1年2月,深圳市博物馆对屋背岭遗址 进行复查,在北顶发现有早期的文化层。 同年4月至7月,深圳市文管办对屋背岭 遗址进行试掘,共挖探沟、探方17个,清 理墓葬1o余座、灰坑6座[¨。试掘中墓葬 出土和采集的遗物多为商代的,有陶罐、 陶豆、陶钵、陶纺轮、玉矛、石锛、石镞、石 环、石料等;另有东周墓葬2座,出土铜 矛、铜斧、铜剑等;明墓1座,出土瓷罐、瓷 图一 屋背岭遗址位置示意图 碗、银簪、铜钱、铁剪等;灰坑中出土有玉块、石锛、石镞、砺石、陶纺轮,有的灰坑还出土米字纹 陶片、方格纹陶片等。 2001年12月一2oo2年4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深圳市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对屋背 岭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详述如下。 分区、布方及地层堆积 依照屋背岭遗址的特殊地形,在屋背岭的南顶和鞍部进行考古发掘,面积1400平方米。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考古学报2004年第3期 一 318一 图二 屋背岭遗址发掘区平面图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深圳屋背岭遗址发掘报告 发掘采用坐标系的方法来分区。具体做法是:以国土规划局在南顶立的一个测绘水泥桩为 基点,取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四个象限,对应为四个发掘区(I一Ⅳ区),探方则相应地从 基点向四周顺次排列,每个探方的规划面积为10×10平方米。共布方19个,由于征地所限,部 分探方的实际发掘面积小于规划面积。I区布方14个,其中Tll01、T1201、T1203、T1306的 实际发掘面积为10×10平方米,Tl102、T1204的实际发掘面积为6×10平方米,T1202、 T1304的实际发掘面积为4×10平方米,T1205、T1407的实际发掘面积为3×10平方米, T1305、T1307的实际发掘面积为7×1O平方米,T1308、T1408的实际发掘面积为5×10平方 米;卫区布方4个,为T3101、T3102、T3202和T3203,实际发掘面积均为10×10平方米;Ⅳ区 布方1个,为T4101,实际发掘面积为10×10平方米(图---);Ⅱ区暂时没有发掘。另外,在征地 之外的北顶一带也进行了发掘,共发掘探沟12个,编号为T18一T29。 南顶和鞍部大部分地方土下即见生土,遗迹单位开口于表土下而打破生土;鞍部偏北的 T1306、T1307、T1308的西部和北顶一带在表土下还有第 2层,少数墓葬(M038、M072、 M080、M081)开口于第2层下而打破生土。现以T1304东壁和T1307西壁为例详述如下。 1.T1304东壁(图三) 第1层:表土层,松软的灰黑色沙土。厚15—27厘米。除出一些近现代遗物外,还出早期 的夹砂绳纹灰黑陶片、细方格纹陶片、米字印纹硬陶片、陶纺轮、陶范、石锛、石刀、石镞、盘状石 器、砺石、残玉块、水晶等。 第1层下为坚硬的红褐色生土,有的地方露出白色条状的基岩石脉。M062、M067、M070 开口于第1层下打破生土。 2.T1307西壁(图四) 第1层:表土层,松软的灰黑色沙土。厚16—24厘米。除见一些近现代遗物外,还出早期 的夹砂绳纹灰黑陶片、细方格纹陶片、米字印纹硬陶片及石锛等。 南 南 QLu uJLu}米 图三 T1304东壁剖面图 北 qLu uJLu{米 图四 T1307西壁剖面图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考古学报2004年第3期 第2层:黏实的黄褐色泥土。厚7—35厘米。出细方格纹、米字纹、细方格纹双线米字纹组 合以及细方格纹重方格对角交叉纹组合的印纹硬陶片、带“∽”形泥条耳饰的细方格印纹硬陶 片、布纹硬陶片、夹砂红褐色残陶块、外壁瓦棱纹内壁水波纹的原始瓷片、外壁素面内壁轮旋纹 的原始瓷片等,器类有陶罐、器座,原始盅式瓷碗、杯等。此层出土遗物绝大多数为战国时期的, 只有一件折腹陶豆为春秋之物。第2层为战国时期文化层。 第2层下为坚硬的红褐色生土,有的地方露出白色条状的基岩石脉。M080开口于第2层 下而打破生土。 二 遗 迹 一 返 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87座、灰坑8座。 (一)墓葬 均为土坑竖穴墓,地处山岗上。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墓口多被削低,有的墓壁仅存数厘 米,相当数量的随葬器物已露出现存墓圹。人骨已不存,葬具不详。填土为红褐色砂土,普遍含 泥。清理商代墓葬81座(附表一),战国时期墓葬6座(附表二)。商代墓葬在南顶和鞍部偏南 分布较密集,在鞍部偏北和近北顶处也有零散分布;战国时期墓葬则分布在北顶一带。 1.商代墓葬 81座。其中12座形制不明,其余依墓圹的平面形状,分为三型。墓底为不 太规整的平底,且多随地势倾斜。 A型:45座。墓口为长方形或近长方形,依墓壁的斜直,分为二亚型。 Aa型:26座。斜壁,口大底小。 Q 0厘米 图五 2001SWM027平、剖面图 1.陶罐 2.石锛 3.陶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深圳屋背岭遗址发掘报告 _』 北 QLu ..兰。厘米 图六 2001SWM042平、剖面图 1.带把陶罐 Q ..2.O厘米 图七 2001SWM046平、剖面图 1.陶罐 2.陶碗 M027 位于T1203西北部。墓口长1.43、宽0.59米,墓底长1.25、宽0.53、深0.1—0.23 米,墓向280度。随葬器物3件,陶罐、釜均部分残失,位于墓室西端;石锛位于墓室中部偏东, 接近墓底(图五)。 M042 位于T3102中部偏西。墓口长1.42、宽0.5米,墓底长1.36、宽0.43、深0.12— 0.2米,墓向268度。墓底中部出带把陶罐1件(图六;图版壹,1)。 Ab型:19座。四壁较直,墓口和墓底的长宽接近。 M046 位于T4101东南部。长1.58、宽0.55、深0.15—0.2米,墓向230度。随葬陶器2 件,罐位于墓底中部偏西;碗残,主体位于墓底东端,碎片散置墓底它处(图七;图版壹,2)。 M056 位于T1201中部。长2.15、宽0.65、深0.05—0.28米,墓向265度。随葬器物4 件,陶釜、碗、钵位于墓室西端;石耳 位于墓室东端(图八;图版壹,3)。 B型:20座。墓口平面为梯形。依墓壁的斜直,分为二亚型。 一 321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考古学报2004年第3期 图八 2001SWM056平、剖面图 1.陶釜 2.陶钵 3.陶碗 4.石耳 图九 2001SWM025平、剖面图 1.陶罐 Ba型:1O座。斜壁,口大底小。 M025 位于T1203中部偏东。墓口长1.4、宽0.65—0.82米,墓底长1.3、宽0.55— 0.73、深0.12—0.2米,墓向240度。随葬陶罐1件,位于墓室中部(图九)。 M037 位于T13O7南部。墓口长1.47、宽o.5一o.63米,墓底长1.37、宽o.45一o.58、深 o.O5一o.1米,墓向300度。随葬陶器3件,小罐位于墓室西端;釜位于墓室中部偏东;纺轮位 于墓室中部(图一o)。 一 3,, 一 / 北 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深圳屋背岭遗址发掘报告 0 20厘米 图一o 2001SWM037平、剖面图 1.陶釜 2.陶罐 3.陶纺轮 0 20厘米 图一一 2001SWM048平、剖面图 1.陶罐 2.陶碗 3.石锛 Bb型:1O座。四壁较直,墓口和墓底的长宽接近。 M048 位于T3202中部。长1.5、宽0.57—0.73、深0.1—0.16米,墓向75度。随葬器物 3件,陶罐、碗位于墓室中部,碗的圈足位于墓室西北角;石锛位于墓室东部(图一一)。 M052 位于T1201东北部。长1.75、宽0.75—0.88、深0.15—0.35米,墓向285度。随 葬陶器5件:罐2、碗1、豆1、钵1,集中在墓室中部(图一二;图版壹,4)。 C型:4座。墓口为不规则形。均为直壁,墓口和墓底的长宽接近。 M066 位于Tl102中部偏北。长2.1、宽0.6—1.2、深0.26—0.35米,墓向135度。随葬 陶器3件,罐、豆位于墓底西部,纺轮位于墓底东部(图一三)。 M082 位于T1308东南,T1408西南。长1.65、宽0.52~0.95、深0.16—0.2米,墓向58 -— — 323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考古学报2004年第3期 图一二 2001SWM052平、剖面图 1、3.陶罐 2.陶碗 4.陶豆 5.陶钵 Q⋯⋯ 0厘米 图一三 2001SWM066平、剖面图 1.陶豆 2.陶罐 3.陶纺轮 度。随葬陶罐1件,位于墓室南侧外凸部分(图一四)。 商代墓葬随葬品的分布无明显规律。随葬品的数量多者5件,少者1件,二三件者普遍。随 葬品以陶器为大宗,少量石器。陶器中有相当数量的残器,而且存在一件陶器的碎块分置于墓 室中不同位置的现象。另外,墓葬的墓圹大多较小。 — — 324 —— \ 北 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噬 深圳屋背岭遗址 图一四 2001SWM082平、剖面图 1.陶罐 图一五 2001SWM072平、剖面图 1.青铜钺 2.砺石 2·战国时期墓葬 6座。依有无腰坑,分为二型(其中2座型式不明) 。 A型:2座。平底,有腰坑。 M072 位于T1307中部偏西。长方形墓圹,直壁。长1.8、宽0.64 、深0.2—0.34米,腰坑 长0·35、宽0·28、深0.2米,墓向12度。随葬青铜钺 、砺石各1件,都位于墓室中部(图一五)。 B型:2座。平底,无腰坑。 M081 位于T1307北,T1308南。梯形墓圹,直壁。长2.15、宽0.93—1.22、深0.35一 一 32S 一 北/ / 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考古学报2004年第3期 0.47米,墓向142度。随葬青铜斧1件,位于墓室中部。 M084 位于T1308北。墓圹略呈梯形,斜壁。墓El长1.72、宽0.85—0.91米,墓底长 1.45、宽0.72—0.8、深0.2—0.35米。随葬青铜钺、刮刀各1件。钺位于墓室中部偏北;刮刀位 于墓室中部偏南。 (二)灰坑 1.商至西周早期灰坑 7座。根据灰坑中出土残破陶器和陶片的特征,并与博罗横岭山[2] 等遗址出土的遗物相比较,推断这几座灰坑的年代大体在商周之际至西周早期。清理4座,依 平面形状及坑壁特征,分为二型。 Q ..210厘米 图一六 2o01swHo06平、剖面图 图一七 2o01swHo02平、剖面图 A型:1座。圆形袋状坑。 H006 位于T1203西北部。口径约0.8米,腰径0.35—0.45米,下部最大径0.56米,深 0.75米。上部坑壁斜收,束腰,圜底。填土为棕红色黏土,含少量沙。灰坑上部出1件陶壶;另 出夹砂黄褐色陶片10余块(图一六)。 B型:3座。不规则形。 H002 位于T1203南部。长2.95、宽2.2、深0.6米。壁、底不规则,附有灰黑色沙粒,东深 西浅。填土为棕红色黏土。出泥质灰陶片10余块,其中有细方格纹陶片1块,夹砂灰黑陶片数 十块。另有砺石2件,石锛1件(图一七)。 H007 位于Tll01南部。长1.4、宽1.35、深0.27米。直壁平底。填土为泛绿的黄沙土。 一 32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所等:深圳屋 出夹砂灰黑色陶豆1件(图一八)。 北 2.战国灰坑 1座(H7)。位于北顶西坡。出 土一件饰有细方格纹和方格直线纹的陶瓮,据陶 l 瓮推断这个灰坑的年代为战国时期(附表三)。 三 遗 物 (一)商代至西周初期遗物 1.商代墓葬随葬品 主要有陶器和石器。 .(1)陶器 155件。分为夹砂和泥质两大类, 泥质陶占多数。泥质陶以灰陶为主,另有橙黄、米 黄、橙红、灰白、灰、青灰、黑皮灰等。橙黄、米黄色 陶烧造温度低,吸水性强,陶质软,易破碎;灰白、 灰、青灰色陶烧造温度较高,质地坚密 吸水性差, 陶质硬。夹砂陶大都夹粗砂,也有夹细砂的,烧造 火候低,器表颜色驳杂,以灰褐、灰黑为主。 — 上0厘米 图一八 2001SWH007平、剖面图 制法上普遍使用轮制和手制轮修。部分器物内壁凸凹不平,留有明显的指纹痕迹;带流罐 的内沿,喇叭形圈足高柄豆的豆盘、高柄和圈足内壁上,大口尊的口沿和圈足上,轮旋痕迹明 显;釜和罐的口沿、圈足罐的圈足、矮圈足碗的圈足、有流带把罐的把手等,是与器身分别制作 后再接合在一起的,接缝处平整;有流带把罐的把手与器身接合处用泥加固;圈足大口尊的口、 圈足和器身,喇叭形圈足高柄豆的豆盘、豆柄和圈足也是分别制作后接合修整的,有的在接合 处用泥条贴补加固一周形成一凸棱;带流罐的流是用手在罐的口沿上捏制出,形成一个呈“V” 形略低于口沿的小流,有的器物上流的两边还留有捏压的指纹痕;折腹罐折腹以下饰有印纹, 以上素面且留有修刮痕迹。 纹饰多为单一纹饰,有绳纹、梯格纹、叶脉纹、雷纹、卷云纹、大方格纹、方格纹、四线方格 纹、单线菱格凸点纹、双线菱格凸点纹、三线菱格凸点纹、四线菱格凸点纹、三线菱格圈点纹、四 线菱格圈点纹、单线菱格圆圈纹、三线菱格圆圈纹、方格乳凸纹、弦纹等。也见少量组合纹饰,有 三线菱格圆圈纹和三线菱格凸点纹的组合纹饰、三线方格纹与双线方格勾形纹的组合纹饰、四 线菱格圆圈纹和五线菱格圆圈纹的组合纹饰。夹砂陶以绳纹为主,泥质陶以叶脉纹、云雷纹、方 格纹、多线菱格及其变体和组合纹饰为主。纹饰主要为拍印或压印而成,大都交错不规整。另 外,个别器物上有刻划符号。 器类有釜、罐、豆、碗、钵、尊、杯、器座、纺轮。器物多为圜底、圈足和凹底器,少数平底器,无 三足器。以罐、釜、豆为基本组合,另有罐、罐;罐、碗;罐、器座;罐、豆、钵;釜、豆、钵;罐、尊、豆; — — 327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考古学报2004年第3期 罐、豆、杯;豆、尊、杯;罐、釜、碗等组合。往往有陶纺轮或石锛与上述组合器物同出,但纺轮和石 锛绝不共出,可能说明墓主的性别不同(见附表一)。 罐 56件。其中2O件残破无法复原,另36件,分为五型。 A型:12件。泥质无流圜底或凹底罐。根据罐的大小以及口沿、腹部的特征,分为三亚型。 Aa型:4件。鼓腹或折腹小罐,器高在1O厘米左右。根据口沿、腹部及底部特征,分为三 式。 I式:2件。斜直沿,圆鼓腹,圜底或圜底近平。M064:3,米黄色,素面。尖唇,圜底。口径 13.4、高11.8、腹径16厘米(图一九,1)。 Ⅱ式:1件(M069:1)。橙黄色,素面。圆唇,卷沿,鼓腹,凹底。口径11.4、高9.6、腹径15 厘米(图一九,2)。 Ⅲ式:1件(M023:2)。灰陶。圆唇,卷沿,束颈,略折肩,折腹处近腹中部,凹底。折腹以下 饰二线菱格凸点纹。口径11.8、高12、腹径16.5厘米(图一九,3)。 Ab型:7件。鼓腹或折腹凹底罐,器高在2O厘米左右。纹饰均在肩部以下。圆唇,卷沿。根 据腹部特征,分为三式。 I式:3件。鼓腹或微折腹,腹最大径在腹中部或略靠上。M044:2,灰陶。外唇加厚,鼓腹, 腹最大径在腹中部。下腹部饰四线方格纹。口径2O、高22.4、腹径27厘米(图一九,13)。 M058:3,灰陶,素面。微折腹,腹最大径在腹中部略靠上。口径13.6、高22.5、腹径25.8厘米 (图一九,6)。M030:1,灰陶。外唇加厚,圆鼓腹,腹最大径在腹中部。肩部以下饰三线菱格圆 圈纹。口径2O.4、高21.7、腹径26厘米(图一九,4)。 Ⅱ式:2件。折腹处在腹中部。M046:1,灰陶。外唇加厚。口沿内壁有轮旋痕,折腹以下 饰三线方格纹与双线方格勾形纹的组合纹饰。口径21.8、高21、腹径26.4厘米(图一九,7)。 Ⅲ式:2件。折腹处在腹中部或略靠下。M068:1,灰陶。外唇加厚。折腹以下饰三线菱格 凸点纹。口径18.7、高21.5、腹径24.2厘米(图一九,8)。 Ac型:1件(M076:1)。青灰色。尖唇,折沿,圆鼓腹,凹底。口沿内壁有轮旋痕和一处刻 划符号,口沿以下饰方格乳凸纹。口径21.4、高25.2、腹径29厘米(图一九,9)。 B型:2O件。口沿部捏出一个“V”形的小流。根据陶质、腹部和底部特征以及有无把,分为 四亚型。 Ba型:15件。泥质。卷沿,无把,凹底。根据肩部、腹部特征,分为三式。 I式:3件。束颈,折腹,腹最大径在腹中部以上。M008:1,灰陶。圆唇,外唇加厚。口沿 内壁有数道轮旋痕,折腹以下饰三线菱格凸点纹。口径17.6、高19.4、腹2O.7厘米(图一九, 10;图版贰,1)。M085:3,灰陶。方唇,外唇加厚。折腹以下饰叶脉纹。口径17、高14.6、腹径 17.6厘米(图一九,11)。 Ⅱ式:8件。束颈,略折肩,折腹,腹最大径在腹中部或略偏下。M074:1,灰陶。圆唇,外唇 一 328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 1 ( 4 ( 、 ~ —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深圳屋背岭遗址发掘报告 8 / \ , . 9 11 (_ r 、 . ( 1 14 图一九 商代墓葬出土陶罐 1.Aa I式(M064;3) 2.Aa l式(M069;1) 3.Aa-式(M023;2) 4、6.Ab I式(M030;1、 M058;3) 5.Ba_式(M052;3) 7.Ab l式(M046;1) 8.Ab_式(M068;1) 9.Ac型(M076 ;1) 10、11.Ba I式(M008;1,M085;3) 12、14.Ba l式(M074:1、M047;I) 13.Ab I式 (M044;2) (4,6,7,8,9,10,13.1/8,余为1/4) 加厚,折腹处在腹中部偏下。口沿内壁有数道轮旋痕,折腹以下饰四线菱格凸点纹。口径14.2、 高12.2、腹径16厘米(图一九,12)。M047:1,灰陶。圆唇,外唇加厚,折腹处在腹中部偏下。口 沿内壁有数道轮旋痕,折腹以下饰四线菱格凸点纹。口径13、高13.3、腹径14.8厘米(图一九, — — 32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考古学报2004年第3期 / , \ 、q ,’,,一 , f /) ’ . 哆2Zz I r,/ 、 电 ⋯ ,, 图二O 商代墓葬出土陶罐 1.Bb型(M001 l 2)2.Bc I式(M040 l 3)3.Bc I式(M042 l 1) 4.Bd I式(M077 l 1)5.C I式(M045 l 4) 6.C I式(M025 l 1) 7.Bd I式(M067 l 2) 8.BaI式(M068 l 2) 9.D型(M082 l 1) 10.E型 (M037;2) l4)。 Ⅲ式:4件。束颈,折肩明显,垂腹,腹最大径近底部。M052:3,青灰色。圆唇,外唇加厚。 垂腹以下饰三线菱格凸点纹。口径12、高11.5、腹径14.4厘米(图一九,5)。M068:2,青灰色。 圆唇,外唇加厚。口沿内壁有数道轮旋痕,垂腹以下饰三线菱格圈点纹。口径12、高11、腹径14 厘米(图二o,8)。 Bb型:1件(M001:2)。泥质,青灰色。卷沿,外唇部加厚,束颈,无把,圜底,折腹处在腹中 部。折腹以下饰叶脉纹。高14、口径15.2、腹径18.1厘米(图二O,1;图版贰,2)。 Bc型:2件。泥质带把罐。根据腹部和底部特征,分为二式。 I式:1件(M040:3)。灰陶。卷沿,外唇略加厚,口沿和腹部之间连接一宽扁把,鼓腹,圜 一 33O 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底。口沿以下饰四线菱格凸点纹,把上有两道刻划线纹。口径14.6、高18厘米(图二o,2)。 Ⅱ式:1件(M042:1)。灰陶。口沿残缺,口沿和腹部之间连接一宽扁把,折腹处在腹中部, 底略凹。口沿以下饰二线菱格凸点纹。高13.8、腹径17.8厘米(图二o,3)。 Bd型:2件。夹砂陶。鼓腹,底略凹。根据口沿和腹部特征,分为二式。 I式:1件(M077:1)。灰黑陶,素面。圆唇,高斜直领,扁鼓腹。口径14.5、高12.5、腹径 14.6厘米(图二o,4)。 Ⅱ式:1件(M067:2)。灰黑陶,素面。圆唇,矮斜直领,鼓腹。口径1o、高11.4、腹径15厘 米(图二o,7)。 C型:2件。圈足罐。根据腹部和圈足特征,分为二式。 I式:1件(M045:4)。泥质橙黄陶。平唇,高直领,圆鼓腹,圜底,小圈足低矮且比较直,由 泥条盘成。口沿以下饰梯格纹。口径8.4、高14.7、腹径15.4厘米(图二o,5)。 Ⅱ式:1件(M025:1)。泥质橙黄陶,素面。口沿残,鼓腹,高圈足外撇。口径12.5、高16.2、 底径12.2、腹径19.2厘米(图二o,6)。 D型:1件(M082:1)。泥质橙黄陶,素面。尖唇,斜直沿,鼓腹,假圈足,足部与腹部相通, 凹底。口径11.4、底径9.5、高13.4厘米(图二o,9)。 E型:1件(M037:2)。泥质橙红陶。口残缺,高领,折腹处在腹中部,底略凹。高领以下饰 方格纹。残高7、腹径9.2厘米(图二o,10)。 釜 3O件。均为夹砂陶。其中8件残甚,另22件根据口沿和底部特征,分为三型。 A型:2O件。斜直沿或卷沿圜底釜。根据口沿和腹部特征,分为三式。 I式:6件。斜直沿,圆鼓腹或扁鼓腹。M071:2,灰褐陶,素面。尖唇,扁鼓腹。口径12.2、 高14、腹径15.6厘米(图二一,2)。M064:2,灰褐陶,素面。尖唇,扁鼓腹。口径14、高12.8、 腹径13.2厘米(图二一,1)。 Ⅱ式:11件。略卷沿,圆鼓腹或腹略下垂。M062:1,灰褐陶。斜方唇,圆鼓腹。口沿以下 饰绳纹。口径15.5、高17.5、腹径16.8厘米(图二一,5)。M077:2,灰黑陶,素面。圆唇,圆鼓 腹。口径14、高11.8、腹径12.8厘米(图二一,3)。 llI式:3件。卷沿,腹略下垂。M036:1,灰褐陶。圆唇。口沿以下饰绳纹。口径13、高11.5、 腹径16.4厘米(图二一,4)。 B型:1件(M002:1)。灰褐陶。尖唇,折沿,圆鼓腹,圜底近平。口沿以下饰绳纹。口径 13.2、高10.6、腹径15厘米(图二一,6;图版贰,4)。 C型:1件(M050:3)。灰褐陶,素面。尖唇,斜折沿,弧腹,底微凹。口径12.4、高6.7厘米 (图二一,7)。 豆 3O件。其中7件残甚,另23件根据陶质,分为二型。 A型:13件。夹砂陶。根据豆柄粗细和豆盘特征,分为四亚型。 一 331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考古学报2004年第3期 l \ / — — — — — / 垂 ~ 图二一 商代墓葬出土陶器 1、2.AI式釜(M064 l 2、M071 l 2) 3、5.AI式釜(M077:2、M062:1) 4.AI式釜(M036 l 1) 6.B型釜(M002 l 1) 7.C型釜(M050 l 3) 8.Aa I式豆(M035 l 1) 9、10.Aa I式豆(M071 l 1、 M055 l 1) 11.Ab I式豆(M011 l 1) 12.Ab I式豆(M053 l 2) 13.AbI式豆(M006 l 3) 14. Ac型豆(M065 l 1) 15.Ad型豆(M045 l 3) (5,14.1/8,余为1/4) Aa型:4件。敞口。粗柄,斜腹,根据圈足特点,分为二式。 I式:1件(M035:1)。灰褐陶,素面。圆唇,斜直矮圈足。口径16、底径8.8、高7.8厘米 (图二一,8)。 Ⅱ式:3件。圈足略外撇。M055:1,灰褐陶,素面。圆唇。口径18.8、底径9.2、高10.5厘 米(图二一,lO)。M071:1,灰褐陶,素面。圆唇。口径18.2、底径13、高12.2厘米(图二一,9)。 Ab型:4件。粗柄,弧腹。根据圈足特点,分为三式。 一 332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深圳屋背岭遗址发掘报告 I式:1件(M011:1)。灰褐陶,素面。尖唇,斜直矮圈足。口径18、底径9.5、高8厘米(图 二一,11)。 Ⅱ式:1件(M053:2)。灰褐陶,素面。圆唇,高圈足略外撇。口径18.7、底径13、高10.5厘 米(图二一,12)。 11I式:2件。圈足较高,外撇甚。MOO6:3,灰黑陶,素面。豆盘残。残高7、底径10.5厘米 (图二一,13)。 Ac型:2件。均残。敞口,细柄,斜腹。M065:1灰褐陶,素面。圆唇,圈足残。口径19.8、 残底6.4、残高7厘米(图二一,14)。 Ad型:3件。均残。侈口,细柄,弧腹。M045:3,灰褐陶,素面。圆唇,圈足残。口径16、残 底6、残高8.8厘米(图二一,15)。 B型:1O件。均为泥质陶。高柄。根据豆盘和豆柄的形制特征,分为二亚型。 Ba型:9件。敞口,圆唇,浅盘,高柄,喇叭形圈足,圈足底部大都加厚。有的豆盘和高柄交 接处有一周凸棱,豆盘内外壁或柄内壁普遍有轮旋痕迹。根据豆柄粗细,分为二式。 I式:5件。粗柄。M058:1,灰陶,素面。圈足外撇,使底部形成一台面。器身上轮旋痕迹 明显。口径26、底径20.5、高25厘米(图二二,1)。 Ⅱ式:4件。细柄。M047:2,灰陶,素面。豆盘外壁有数道轮旋痕。口径25.5、底径17.5、 高24.6厘米(图二二,3)。M077:3,灰陶,素面。豆盘略变形,不规整,圈足底部加厚。豆柄内 壁轮旋痕明显。口径23.5、底径19、高26.2厘米(图二二,2)。M085:1,灰陶,素面。圈足底部 加厚。口径23、底径2O、高26.2厘米(图二二,4)。MOO3:1,灰陶,素面。柄和圈足交接处有一 圈凸棱,豆柄内壁有数道轮旋痕。高26、口径24、底径18.4厘米(图二二,5;图版贰,5)。 Bb型:1件(M052:4)。黑皮灰陶。圆唇,弧腹,浅豆盘,高柄,喇叭形圈足。柄上有一对对 穿圆孔。口径16、底径10.5、高15厘米(图二二,6)。 碗 14件。均为泥质陶。侈口,弧腹,矮圈足。根据腹的深浅以及口沿和圈足的形制特征, 分为三式。 I式:3件。内沿略加厚,加厚部分较窄,深腹,斜直圈足。M026:1,米黄陶,素面。尖唇。 口径25.4、底径10.6、高11.5厘米(图二二,8)。M064:1,橙黄陶,素面。尖圆唇。口径23.6、 高8.5、底径1O.7厘米(图二二,7)。 Ⅱ式:5件。3件仅残存圈足,2件复原。内沿略加厚,加厚部分较窄,深腹,圈足外撇,在底 部形成一个台面。M078:1,灰陶,素面。尖唇。口径2O、底径12、高6.8厘米(图二二,9)。 11I式:6件。有的器物口部变形,口沿高低不平,形状为椭圆形,内沿加厚,加厚部分较宽, 并经修整形成非常清晰的斜台面,腹较浅,圈足外撇,底部多数加厚并形成台面。M056:3,灰 陶,素面。尖唇。口径21.6、底径11.8、高8厘米(图二二,11)。M067:1,灰陶,素面。尖唇。口 径23、底径13.4、高8.6厘米(图二二,10)。M052:2,灰陶,素面。尖唇,口部变形,高低不平。 一 333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 — — — — — — _ / — — 7 I I \ 。— — / 二:z f/ . 三 /// \ d 2 ——。——. 4 图二二 商代墓葬出土陶器 1.Ba I式豆(M058 l 1) 2—5.Ba I式豆(M077 l 3,M047 l 2,M085 l 1,M003 l 1) 6.Bb型豆 (M052 l 4) 7、8.I式碗(M064 l 1、M026 l 1) 9.I式碗(M078 l 1) 10—12.I式碗(M067 l 1、M056 l 3、M052 l 2) 13—14.Aa I式钵(M007 l 1、M001 l 1)(1,3,4,5,7,8,12.1/8,余为1/4) 口径23、底径12.2、高8.5厘米(图二二,12)。 钵 9件。根据陶质和器底特征,分为二型。 A型:7件。夹砂平底钵。依据口沿和腹部特征,分为三亚型。 Aa型:4件。敞口,斜直腹。依唇部和器壁特征,分为二式。 I式:1件(M050:4)。灰黑陶,素面。尖唇,薄壁。口径11.4、高7厘米(图二三,1)。 Ⅱ式:3件。方唇,厚壁,有的唇部微下凹,形成一浅槽。M007:1,灰黑陶,素面。口径17.3、 33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考古学报2004年第3期 Ⅱ式:1件(M052:5)。灰黑陶,素面。圆唇,厚壁。El径1o、高7.4厘米(图二三,3)。 Ac型:1件(M069:2)。灰黑陶,素面。大El,El内敛,器形不规整,一边为斜直壁,一边为 直壁,口沿一边高,一边低。口径12.6、底径7.6、高1o厘米(图二三,4)。 B型:2件。泥质陶。敛口,弧腹,凹底,厚壁。M075:1,橙黄陶。口沿以下饰雷纹,器壁内 凸凹不平,有指痕。口径16.4、高10.3厘米(图二三,5)。M056:2,灰白陶。口沿以下饰四线 菱格圆圈纹和五线菱格圆圈纹的组合纹饰。El沿一边高,一边略低,器壁内凸凹不平,有指痕。 口径18.6、高12.7厘米(图二三,6)。 大口尊 2件,均为泥质陶。依底部特征和有无圈足,分为二型。 A型:1件(MOO4:2)。灰陶。敞El,圆唇,外唇加厚,高领,凹底,无圈足。领部外壁中间有 一 圈凸棱,腹中部以下饰双线菱格凸点纹。El径26、高29.8、腹径30.6厘米(图二三,7;图版 贾C,6)。 B型:1件(M040:2)。灰陶。敞El,圆唇,外唇加厚,高领,折腹处在腹中部,圜底,圈足外 撇并形成一台面。领部外壁中间有一圈凸棱,内壁有数道轮旋痕,腹部饰方格纹。口径21、底径 17.4、高24厘米(图二三,8)。 杯 2件。依陶质、底部特征及有无圈足,分为二型。 A型:1件(MOO4:3)。泥质橙黄陶,素面。外形似觚,敞El,圆唇,El部呈椭圆形,弧形束 腰,底微凹。口径9、底径7.1、高13.2厘米(图二三,9)。 B型:1件(M047:3)。夹砂灰褐陶,素面。敞El,尖唇,斜腹,圜底,圈足,杯体变形不规整。 口径12.8、底径7.4、高11.5厘米(图二三,1O)。 器座 1件(MO19:2)。夹砂灰黑陶,素面。敞El,尖圆唇,束腰,上下相通。El径12、底径 8.4、高12.6厘米(图二三,11)。 纺轮 11件。均为泥质陶。扁平圆形,中间有一个小的圆形穿孔。根据是否饰有凹弦纹, 分为二型。 A型:1O件。刻划一圈或二圈凹弦纹。M069:3,灰黑陶。剖面呈窄长方形。以孔心为中 心,两面对应刻划两圈凹弦纹。直径3.4、厚0.5厘米(图二四,1)。M028:2,灰黑陶。剖面呈 窄长方形。以孔心为中心,两面对应刻划两圈凹弦纹。直径3.3、厚0.6厘米(图二四,2)。M080 :2,灰陶。中间有一未穿透圆孔。以孔心为中心,一面刻划两圈凹弦纹。直径3.1、厚0.7厘米 (图二四,3)。M066:3,灰黑陶。剖面呈窄长方形。以孔心为中心,两面对应刻划一圈凹弦纹。 直径3.2、厚0.7厘米(图二四,4)。M074:3,灰陶。剖面呈圆角长方形。以孔心为中心,两面 对应刻划一圈凹弦纹。直径3.5、厚0.7厘米(图二四,5)。 B型:1件(M021:2)。灰陶,素面。直径2.4、厚0.5厘米(图二四,6)。 (2)石器 18件。均为磨制石器。主要是锛,另有斧和耳 各1件。 锛 16件。个体较小。分为四型。 一 336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深圳屋背岭遗址发掘报告 2 3 4 2 . . . . }厘米 图二四 商代墓葬出土陶纺轮 ⑧ 5 1—5.A型(M069 l 3、M028 l 2、M080 l 2、M066 l 3、M074 l 3) 6.B型(M021 l 2) A型:11件。长方形或梯形,无肩无段。分为三亚型。 Aa型:1件(M013:2)。浅灰色。长方形,平顶,单面刃残,器身有一条凹槽。长6.5、宽 4.2、厚1.2厘米(图二五,1)。 删 11 图二五 商代墓葬出土石器 1.Aa型锛(M013 l 2) 2、3.Ab型锛(M007 l 2、M027 l 2) 4、5.Ac型锛(M053 l 3、M075 l 3) 6.B型锛(M076 l 2) 7、10.C型锛(M077;5、M079;4)8.斧(M079;2)9.D型锛(M018:2)11.耳踏(M056;4)(4、8.1/4,余为1/2) Ab型:5件。短梯形。M007:2,灰褐色。平顶,一角残,单面斜刃,刃部有崩疤。顶残宽1.8、 刃宽3.1、长5.1、厚1厘米(图二五,2)。M027:2,青灰色。顶残,单面斜弧刃,通体磨蚀严重。 顶宽2.4、刃宽3.9、长5.1、厚0.9厘米(图二五,3)。 Ac型:5件。长梯形。M053:3,浅灰色。顶近平,两角残,单面斜刃,通体剥蚀严重。顶残 宽2.1、刃宽3.5、长9.8、厚1.1厘米(图二五,4)。M075:3,灰白色。顶残,单面刃残,通体剥 蚀严重。顶宽2.7、刃宽4.1、长7.4、厚1.3厘米(图二五,5)。 一 337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考古学报2004年第3期 B型:1件。有肩无段。M076:2,灰色。平顶,两角残,宽柄,折肩,单面刃残。顶残宽2.7、 刃宽4.6、长6.7、厚1.5厘米(图二五,6)。 C型:3件。有肩有段。M077:5,灰绿色。平顶,长柄,单侧溜肩,单面刃微弧,一截刃部被 磨钝。顶宽2.3、刃宽3.4、长6.8、厚1.4厘米(图二五,7)。M079:4,灰绿色。弧顶宽柄,溜肩, 单面斜刃。顶宽2.2、刃宽3.5、长4.8、厚1.4厘米(图二五,10)。 D型:1件(M018:2)。黑色。有段无肩,平顶微弧,一角残,单面刃近平,器身小巧精致。顶 残宽1、刃宽2、长2.6、厚0.55厘米(图二五,9)。 斧 1件(M079:2)。浅灰色。个体较大且厚重。器身呈长梯形,顶残,不对称的双面斜弧 刃,刃部有崩疤。顶宽5.4、刃宽6.3、长16.4、厚2.8厘米(图二五,8)。 耳 1件(M056:4)。白色。残。滑轮状,一侧窄一侧宽,束腰,截面呈“工”字形,单面钻 孔。宽侧刻四圈同心圆弦纹。器身光滑。窄径3.1、宽径4、腰径2、厚1厘米(图二五,l1)。 2.商末周初灰坑中出土及北顶采集的部分遗物 (1)陶壶 1件(H006:1)。红褐陶。直口微敛,圆唇,鼓腹,假圈足中空。腹部饰细密的三 线菱格凸点纹。口径8、腹径17.6、底径9.5、高18.8厘米(图二六,2)。 图二六 商末周初灰坑中出土及北顶采集的部分遗物 1.玉块(H001 l 3) 2.陶壶(H006 l 1) 3.石戈(北顶采集 l 1) (1.3/5,2.1/6,3.z/5) (2)玉块 1件(H001:3)。淡黄色。扁身,残留有一侧块口。块心处肉较厚,单面钻孔。复 原直径4.5、厚0.18厘米(图二六,1)。 (3)石戈 1件(北顶采集:1)。灰色。直援(残甚),无阑,内后缘斜直。内上有一对钻圆穿。 残长l1.1、宽5.5、厚0.75厘米(图二六,3)。 (二)春秋战国时期遗物 1.战国时期墓葬中的随葬器物 有青铜器、陶器、原始瓷器和石器。 (1)青铜器 6件。器类有钺、斧和刮刀。 钺 3件。均为扇形钺,上部有纵向的长方銎。依弧刃及銎部特征,分为二型。 A型:2件。长弧刃,銎较窄,銎、身分界明显。M072:1,青绿色。銎、刃残。长7.5、宽6.5、 厚1.4厘米(图二七,1)。M084:1,青绿色。銎、刃残,两侧有范缝。长7.7、宽6.4、厚1.7厘米 一 338 —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深圳屋背岭遗址发掘报告 /// / 9 图二七 战国时期墓葬出土遗物 1、2.A型铜钺(MO72 t 1、M084 t 1) 3.B型铜钺(MO83 t 1) 4.铜斧(M081 t 1) 5.铜刮刀(MO83 t 2) 6.砺石 (M072 t 2)7.陶罐(M18 t 1) 8、9.~ (M19 t 2、M19 t 1) (7.约1/7,8、9.约1/3,余约3/5) (图二七,2)。 B型:1件(M083:1)。青绿色。弧刃较短,銎较宽,銎、身无明显分界。銎、刃残,銎上有对 穿的两孔,单侧有一孔。长6.8、宽5.8、厚1.25厘米(图二七,3)。 斧 1件(M081:1)。青绿色。长方銎略残,刃残,两侧有范缝。长7.8、宽5、厚2.6厘米 (图二七,4)。 刮刀 2件。M083:2,青绿色。残。中脊起棱线,两侧有刃,截面呈“人,,字形。残长3.8、 残宽2.1—2.4、厚0.3厘米(图二七,5)。 (2)陶罐 1件(M18:1)。灰陶。残。卷沿,尖圆唇,短颈,最大腹径靠上,下腹斜收,平底。 一 AAg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考古学报2004年第3期 通体饰米字纹。口径22.6、腹径29.2、底径17、高30.2厘米(图二七,7)。 (3)原始瓷碗 2件。均为盅式碗。细密灰黄色胎,釉已剥落。M19:1,残。侈口,薄唇,深 腹,斜直壁,平底。口径18.1、底径10.4、高11.3厘米(图二七,9)。M19:2,残。侈口,薄唇,斜 直腹,平底。内壁与内底有清晰的轮旋纹。口径15、底径7、高8.4厘米(图二七,8)。 (4)砺石 1件(M072:2)。灰褐色。残甚。一侧有较平直的磨面。残长4.5、残宽5.3、厚 2厘米(图二七,6)。 2.战国时期文化层和灰坑中出土的遗物 11件,有陶器和原始瓷器。 (1)陶器 1O件。器类有瓮、罐、瓿、豆、盂、碗。 瓮 1件(H7:1)。灰褐陶。方唇,小口,卷沿,最大腹径靠上,下腹斜收,凹底。领部至上 腹部饰细方格纹,以下饰方格直线纹。口径21.6、腹径49、底径26.8、高43.4厘米(图二八, 1) 图二八 战国时期文化层和灰坑中出土遗物 1.陶瓮(H7;1) 2—4.陶罐(T26②;5、T26②;4、T29②;1) 5、6.陶瓿(T27② ;1、T27②。2) 7.陶盂(T26 ② ;1) 8.陶豆(T13O7② ;1) 9、10.陶碗(T26~ 。2、T26② ;3) 11.原始瓷碗(T27② ;3) (1、3、4、6.1/8, 11.1/2,余为1/4) 罐 3件。T26② :4,白陶。平唇,双贯耳,微鼓腹,最大腹径靠下,平底。通体饰细方格纹。 口径2O.4、腹径22、底径2O、高16.8厘米(图二八,3)。T26② :5,灰黑陶。卷沿,圆唇,鼓腹,平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深圳屋背岭遗址发掘 鱼 底。饰米字纹,肩部有刻划符号。口径13.2、腹径19、底径11.4、高14.6厘米(图二八,2;图二 九,1)。T29②:1,灰黑陶。卷沿,尖唇,束颈,最大腹径靠上,下腹斜收,平底。通体饰双线米字 纹,肩部有刻划符号。口径17.5、腹径26、底径13.8、高26厘米(图二八,4;图二九,2)。 . 0 2厘米 I.............J1......__J 图二九 春秋战国时期陶器上的刻划符号拓本 1.罐(T26②t 5) 2.罐(M29②t 1) 3.瓿(T27②;1)4.瓿(T27②:2) 5.~.(T1307②{1) 6.碗(T26② ;2) 瓿 2件。均为灰褐陶。圆唇,丰肩,鼓腹,下腹斜收,平底,肩部附双贯耳。T27②:1,上腹 饰水波纹和弦纹组合,鼓腹处饰轮旋纹,一耳旁有刻划符号。口径12.6、腹径21、底径1o、高12 厘米(图二八,5;图二九,3)。T27② :2,上腹饰水波纹弦纹组合,鼓腹处饰瓦棱纹,一耳旁有刻 划符号。口径14.2、腹径24.2、底径11.8、高15.2厘米(图二八,6;图二九,4)。 豆 1件(T1307②:1)。灰陶。侈口,折腹,圈足外撇。圈足内侧有刻划符号。口径13.4、 底径6.6、高6.6厘米(图二八,8;图二九,5)。 盂 1件(T26② :1)。灰黑陶。敛口,圆唇,弧壁,最大腹径靠下,凹底。饰水波纹和弦纹组 合。口径9.5、腹径11、底径5.5、高6.7厘米(图二八,7)。 碗 2件。均为灰褐陶。T26@ :2,侈口,圆唇,弧腹,凹底。底有刻划符号。口径1O、底径 4、高3.6厘米(图二八,9;图二九,6)。T26@:3,侈口,圆唇,弧腹,平底。下腹近底处有两圈划 纹。口径10.1、底径3.8、高4厘米(图二八,10)。 (2)原始瓷碗 1件(T27②:3)。细密灰黄色胎,黄褐釉大部分剥落。子母口,斜腹,低矮的 假圈足。口径8.1、底径4.2、高3.7厘米(图二八,11)。 四 商代墓葬的分期 81座商代墓葬中共有4组打破关系:M010打破M011、M023打破M064、M025打破 M026、M031打破M032。根据墓葬的打破关系以及器物的型式演变趋势和组合关系对比,可 将墓葬分为五组。 1组有M002、M011、M019、M026、M035、M045、M064等。随葬器物有Aa I式罐、C I式 罐、A I式釜、B型釜、I式碗、Aa I式豆、Ab I式豆、Ad型豆、器座、A型纺轮。 2组有M025、M027、M050、M053、M069、M071等。随葬器物有AaⅡ式罐、CⅡ式罐、A I 一 341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考古学报2004年第3期 式釜、AⅡ式釜、C型釜、AaⅡ式豆、AbⅡ式豆、Ac型豆、Aa I式钵、Ac型钵、A型纺轮、Ab型 石锛、Ac型石锛。 3组有M001、M004、M008、M020、M030、M037、M040、M044、M051、M055、M058、M066 等。随葬器物有Ab I式罐、Ba I式罐、Bb型罐、Bc I式罐、E型罐、AⅡ式釜、Ⅱ式碗、AaⅡ式 豆、Ba I式豆、AaⅡ式钵、A型尊、B型尊、A型杯、A型纺轮、Ab型石锛。 4组有M003、M006、M023、M041、M042、M046、M047、M070、M074、M077、M078、M085 等。随葬器物有AaⅢ式罐、AbⅡ式罐、Ba I式和BaⅡ式罐、BcⅡ式罐、Bd I式罐、AⅡ式釜、Ⅱ 式碗、AbⅢ式豆、BaⅡ式豆、A型纺轮、B型杯、C型石锛。 5组有 M014、M022、M024、M028、M031、M036、M048、M052、M056、M067、M068、 M075、M076等。随葬器物有AbⅢ式罐、Ac型罐、BaⅢ式罐、BdⅡ式罐、AⅢ式釜、Ⅲ式碗、Bb 型豆、AbⅡ式钵、B型钵、A型纺轮、Ac型石锛、B型石锛、C型石锛、石耳 。 五组墓葬随葬的同类型陶器的逻辑演变序列比较清楚,所以这五组应该代表前后发展的 五个时间段(1至5段)(表一)。 表一 商代墓葬随葬陶器分期表 罐 釜 显 钵 尊 杯 器 期 段 A B A B 碗 A C D E A B C B A B A B 座 Aa Ab Ac Ba Bb Bc Bd / Aa Ab Ac Ad Ba Bb Aa Ab Ac 1 I I I x/ I I x/ I x/ 2 I I I I x/ I I x/ I x/ △ x/ I、I x/ x/ I I 3 I I x/ I x/ I I I I I x/ x/ x/ 4 I I I I I I I I I I x/ △ I I 5 I x/ I、I l I x/ I l x/ 注:△代表未分段。 有演变关系的陶器的演变轨迹可以归纳如下。 Aa型罐:斜直沿,圆鼓腹,圜底近平(1段)一卷沿,扁鼓腹,凹底(2段)一卷沿,微折肩,腹 中部略靠下折腹,凹底(4段)。 Ab型罐:圆鼓腹或折腹在腹中部靠上(3段)一折腹在腹中部(4段)一折腹在腹中部略靠 下(5段)。 Ba型罐:折腹在腹中部略靠上(3段)一折腹在腹中部或略靠下(4段)一垂腹(5段)。 Bc型罐:圆鼓腹,圜底(3段)一折腹在腹中部,底略凹(4段)。 Bd型罐:宽沿,浅腹(4段)一窄沿,深腹(5段)。 一 34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深圳屋背岭遗址发掘报告 c型罐:圆鼓腹,圈足低矮(1段)一鼓腹,圈足较高(2段)。 A型釜:斜直沿,圆鼓腹,腹最大径在中部或中部
/
本文档为【深圳屋背岭遗址发掘报告2004】,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