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入木三分》教学设计(第六周)

《入木三分》教学设计(第六周)

2019-02-04 4页 doc 15KB 10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1137

暂无简介

举报
《入木三分》教学设计(第六周)社团活动教学设计 第六课 《入木三分》 教学目的: 1、学习《入木三分》,理解意思,感悟寓言背后的道理。    2、会讲《入木三分》寓言故事。 3、知道《入木三分》的故事,学习王羲之《入木三分》的勤学苦练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读懂《入木三分》这个故事。 2、感悟寓言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网络 视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上一节活动课,我们学习了《毛遂自荐》,明白了“我们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的道理”的道理。那我们讲一讲《毛遂自荐》。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入木...
《入木三分》教学设计(第六周)
社团活动教学 第六课 《入木三分》 教学目的: 1、学习《入木三分》,理解意思,感悟寓言背后的道理。    2、会讲《入木三分》寓言故事。 3、知道《入木三分》的故事,学习王羲之《入木三分》的勤学苦练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读懂《入木三分》这个故事。 2、感悟寓言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网络 视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上一节活动课,我们学习了《毛遂自荐》,明白了“我们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的道理”的道理。那我们讲一讲《毛遂自荐》。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入木三分》。    二、学习《入木三分》,感知内容 (一)出示《入木三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入木三分》出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被后人称为“书圣”。 他写的字既秀丽,又很苍劲,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想想看,一般秀丽的字会显得柔软,而苍劲的字则显得粗硬,但是他竟能脱尘出俗,二者兼善,可见得他书法的功力之深,这恐怕不是天生具备,而是靠后天勤学苦练而得来的。 有一天,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个人先用刀削木板,却发现笔迹竟然透进木板里有三分深度,这件事情可是轰动了整个京城,“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人皆知的成语了。用毛笔写字在木板上,而笔迹还能透进三分的深度,除了身怀绝技的人还有谁会有这种能力呢?但是,我们也可以想见这位“书圣”所写的字,笔力非常雄厚,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二)自由读文,老师指导。 1、学生自己读。    2、教师指名读一读。 3、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    4、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5、学生齐读。 (三)播放视频,感悟道理。    1、播放视频《入木三分》。 2、课堂比赛: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3、共同讨论几个问题  (1)“佩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文中谁佩服谁? (3)你最佩服谁?为什么? 4、学生交流体会《入木三分》的涵义,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    (四)拓展延伸,明白寓意。    1、你们能从现实生活中举些类似的例子来谈谈对这个道理的体会吗?    2、小结:成语《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三、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努力学习,在此基础上要学习王羲之《入木三分》的精神,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该出手时就出手。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重要的是看你怎样把握它。要知道,“三顾茅庐”的事不会常有,我们不能坐等。时代需要千千万万像毛遂那样敢于冒尖的人才,青年学生应该成为“冒尖”队伍中的一员。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我们要充满自信。 四、作业:把《入木三分》讲给他人听。    板书设计: 入木三分 人们             王羲之 佩服 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反思重建: “入木三分”是一个成语故事,目的是教师借助视频资料,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去理解王羲之“入木三分”勤学苦练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面上了解入木三分意思,“入木三分”背后故事,成语故事所体练出来的勤学苦练的精神,学生要借助视频资料去感悟。
/
本文档为【《入木三分》教学设计(第六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