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泯然众人矣

2017-09-02 9页 doc 24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339

暂无简介

举报
【doc】泯然众人矣泯然众人矣 ——LIJLU1儿11Jn 泯然众人j_IMin—raneveryonecarryon 不兰 王"系列短篇里也写过一句"每日平了头,去做百姓", 读了,也就记住了.之所以能记住,是因为那时我在读 文艺学专业的研究生,属于标准的"文青",见到这样 的句子,不免心有戚戚焉. 很多年后,我的孩子升高中.新学校离家甚远,为 了接送方便,我们在附近临时租了一所房子.那是一 个叫做"太行机械厂职工宿舍"的小区,大部分居民都 是退休工人.小区东侧,有两排十栋新楼,是该厂和某 银行合作开发的商品房,我们就住在其中一栋里,房 ...
【doc】泯然众人矣
泯然众人矣 ——LIJLU1儿11Jn 泯然众人j_IMin—raneveryonecarryon 不兰 王"系列短篇里也写过一句"每日平了头,去做百姓", 读了,也就记住了.之所以能记住,是因为那时我在读 文艺学专业的研究生,属于标准的"文青",见到这样 的句子,不免心有戚戚焉. 很多年后,我的孩子升高中.新学校离家甚远,为 了接送方便,我们在附近临时租了一所房子.那是一 个叫做"太行机械厂职工宿舍"的小区,大部分居民都 是退休工人.小区东侧,有两排十栋新楼,是该厂和某 银行合作开发的商品房,我们就住在其中一栋里,房 东是一位成功人士. 我的邻居们也多是成功人士,所以这边楼下停了 很多车,而且不乏好车.这和小区的中西部形成鲜明 对比,那边停的自行车更多一些.每次我从东边出来 穿过小区去西门外的菜市场,都会遭遇路边众多纳凉 闲人的审视的目光.我从那目光里看到了阶级仇恨, 当然,我希望这只是我多心. 问题在于,我绝对是穷人!因此,在某一个夏目 午后,当我穿件大背心,大裤衩,趿拉着拖鞋从菜市场 买了馒头和豆芽,晃晃荡荡地回到大院时,满院子老 头,老太太们都用慈祥的目光看我,或并不看我,目光 只是一扫而过,我知道他们这是视我为其一员了,于 是赶紧点头哈腰,逢人问好. 一 位卖冰棍的大嫂见了我的谄媚笑脸,就友好地 搭讪:"你跟那老师是一家子PE?"我问:"哪个老师 呀?"她说:"就是咱厂教地理的……"我只好摇 头,惭愧地说"我不是",并迅速将话题转移到冰棍上 去.但我知道她给了我至高的礼遇,那就是拿我当自 己人了,所以我很感激. 82CULTURALINDUSTRY2010/01 ?文/磨石为镜 感激之余,我的脑子里不知道怎么忽然冒出了这 句"泯然众人矣".对于这五个字,我的理解是:"泯" 是"泯灭"的"泯","泯然"的是自己.我消失了,消失在 人群里.换言之,我终于成为一个被扔到人堆儿里,然 后就再也找不出来了的家伙.这让我很得意. 转念一想,又有问题:我就是众人!就是百姓 啊!无需装扮,直接就是!杨绛"藏身"之说,阿城"平 头"之论,是因为人家原本是"腕儿".虎落平阳,与犬 周旋,那是不得已;而我本就是平阳之犬,何必装? 又何需藏呢? 和"一身藏","平了头"的说法相比,"泯然众人 矣"并不包含主动的意思,我觉得更适合我自己.那天 晚上和老婆一起出门遛弯,我就兴致勃勃地分享了 自己白天的经历和这一重大发现.没想到老婆听后, "噗"地一声笑出来:"你原以为你是谁呀?"我一愣 之下,愈加惭愧. 认真查过,知道"泯然众人矣"是王安石名篇((伤 仲永里的一句.说的是少负异秉,多有天赋的神童方 仲永同学,年岁既长,才华尽去.泯,是消失净尽的意 思;"泯然众人矣",是说原先的才华都没了,沦落为 普通人了.问题是我从来就没有过,何谈失去?本就 是普通人一个,何谈沦落? 对于这一而再的错误,我个人要负主要责任.首 先,语文学得不好,尤爱望文生义;其次,从小争强好 胜,做梦都想出人头地,骨子里比较自负,偶尔被夸为 有志向,有理想,自己就洋洋得意,此后一直高自期 许,没拿自己当一般人;第三,我的父母以及我的中 小学老师们也要负一定责任,因为他们从小就频繁地 加我以励志教育,而不是挫折教育;第四,我的职业 生涯总起来看比较顺,这对我的健康成长有利有弊, 而我却多知其利,少识其弊.唉,教训深刻啊! 废话这么半天,其实还是要说老庄传播思想中关 于大众的主张.他们究竟是怎么看待大众的?是把自 己视为大众一员?还是把自己视为和大众对立的精 英分子?这是研究老庄传播思想不可绕过的一个根 本问题. 老庄道学属于出世思想,大不同于儒家.孔子主 张"君子之道",张口"君子",闭口"小人",显然是站在 了精英立场上.他对大众的理解与同情,是来自精英 分子的理解与同情.他一直致力于修身养性,就是为 了成为精英.他说"惟妇人与小人为难养也",显见得 是把自己看作牧养者了.在他身后把儒学生生变成儒 教的人,无疑更是和统治阶级站在了一起. 庄子写有齐物论》,主张"万物齐一".在他的观 念中有小与大,但没有小与大的对立,因此也就没有 精英与大众的对立.庄子甚至主张"曳尾泥涂",认为 "道在屎溺".他说树因残疾而得终年,人因残疾而得 保全.大有大用,小有小用.有"有之用",还有"无之 用".总之,在他看来,世间一切都是一样的,都是平等 的! 在当时,庄子的这种思想显然属于标新立异.其 实直到今天,大多数人也未必愿意接受他的观点.今 天的商业社会,处处写满了"VTP",鼓励人们看到差 距,鼓励人们不停努力,不停向上爬.很多人都信奉这 样的观念:"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谓成功人 士,就是超越了大多数人,成功晋级为少数高高在上 的人. 比尔?盖茨退休前曾经对职场青年说了1O句话, 其中第一句就是: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 别,你管不了它们,因此先不要急于消灭它们,不要盲 目地追求公平与平等.适应这个干差万别的社会,培 养壮大自身的力量,这才是职场青年的当务之急.但 是,比尔?盖茨没有说该不该有这些差别,没有说最 终要不要消灭所有差别,因此他的回答很世故,很不 哲学. 庄子是个哲学家,显然不会认可这种世俗的说 法.他不仅认为差别无从消灭,还认为没有差别才不 正常,甚至大肆鼓吹在底层的好处,坚定地反对这种 "人上人"的理想主义教育.他的意思是,这些差别的 存在,是自然而然的.正是这些差别的存在,才让世界 多姿多彩.面对差别,我们不要想着消灭,只有适应, 做一个不同于任何别人的你自己,才是惟一重要的 事. 猛一看,庄子的主张和比尔?盖茨并无二致,他 们都承认差别.退休后的比尔?盖茨全心全意致力于 慈善事业,因为他认为有差别存在,是一件不应该的 事;消除差别,才是应该的事.庄子却让我们注意到 这些外在的差别,但在内心不要有高低上下的区别对 待,因为每个人,每个事物既然存在,就都有其存在的 道理.因此,专注于自己,才是比较靠谱的事. 只有每一个人都只是他自己,每一个人都像尊重 自己一样尊重别人,这个世界才正常.你不必成为某 一 类人.人上人(精英),是一类人;人下人(大众),是 另一类人.在庄子看来,根本就不该有这种人为的区 分.大小,是非,贵贱,贫富,毁誉,寿天,贤不肖,冷热, 好坏……全是人为的区分,它们原本都是"一",都是 "道",都是"常".这样,庄子就在哲学意义上回答了差 别和齐一的辩证依存. 因此,不必把自己视为精英,也不必把自己视为 大众.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每一个人之间都是有差 别的,但大家都一样是人,谁也不要瞧不起谁.一视同 仁就是尊重彼此,尊重彼此的差别,让世界成为多元 并存的世界,成为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就是"天无不 覆,地无不载"的道理.因此,人与人之间,不该互相指 责批评,而要彼此包容尊重. 在德充符一章中,庄子写了一连串的畸形之 人,其中有一个叫叔山无趾.他找到孔子,要拜他为 师,但孔子却责其残疾.叔山无趾批评孔子:"我不能 见容于你,你就不配讲道."孔子当即悔悟,但叔山无 趾掉头而去.身体有残疾,可以眼见;思想有残疾,却 很难知晓. 不能像天地一样覆载一切事物和一切思想,是不 CUL_TURALINDUSTRY2010/0183 U1LU1U儿ln 可能得到庄子之道的.站到任何一方的立场上,都意 味着无视或忽视另一方的存在.只有超越双方立场, 站到更高的高度,才能接近庄子的思想.因此,只看到 大众,和只看到精英一样,都是有眼疾的思想.眼里揉 不得砂子的人,本身就是块大砂子. 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表达过和庄子相同的 意思,他在《沉思录))第十卷第54条写道:"健全的眼 睛应当看所有可见的事物,而不是只希望看绿色的东 西;因为这愿望是一双病眼所要求的.健全的听觉, 嗅觉也应当乐意去察觉所有能听到和闻到的东西.健 全的胃应当像磨子对待所有它天生要磨的东西一样 对待所有食物.所以,健全的理智应当是为所有发生 的事情准备的.而这种说法:让我亲爱的孩子活着, 让所有人赞扬我做的一切,就如同一双寻求绿色事物 的病眼,或一副寻求柔软食物的朽牙一样." 至于老子,当然也是在这样的高度上认识世界 的.道德经》第39章明确地说:"贵以贱为本,高以 下为基."两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遗憾的 是,也许老子是在慌忙之中写下的那五千字,也许老 子不像庄子那么会讲故事,也许他的文字过于简略, 也许他故意两相对照,耸人听闻地说道理,总之老子 的道德经得到了更少理解和更多误解. 比如有人会认为((道德经是在讲君王南面之术, 甚至还包括"愚民"思想.这的确有老子的原话作证. ((道德经第65章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 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断章取义的解读,是造就误解 的原因.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另取一章,以截然的对立来 证明完整地理解老子的思想有多么重要.道德经》第 20章说:"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 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意思是我有一颗愚蠢的 心,一片混沌.别人都清清楚楚,我自己稀里糊涂;别 人都明明白白,我自己云里雾里.如果要说老子愚民 的话,那从本章可以知道,他是主张先把自己"愚"了, 84CULTURALINDUSTRY2010/01 再去"愚民"的. 一 般我们说到"愚民",其当然的前提是:只有不 ,大概就不可能 愚的人才能愚民;先把自己"愚"了的 再去"愚民"了.将第65章解读为"愚民"的人,一定是 站在圣贤明哲的立场上了,但早在道德经第三章, 老子就已明确提出"不尚贤"的政治主张.第22章更 其明确地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因此,绝圣去贤就是老子另一个极端的表述.他 认为,自以为圣贤明哲的,就一定不够圣贤明哲.自以 为是精英的,就一定还不是精英.自以为是大众的,就 一 定还不够大众.正是过于强烈的自我意识,让你偏 离了你自己.老子总是在看似完全对立的表达中为自 己看似矛盾的字句寻求正确的解读者.所以,如果不 能从足够的高度把握老庄的根本立场,就不免犯下断 章取义的错误. 回顾前文,"万人海中一身藏"也好,"平了头去做 百姓"也好,"泯然众人矣"也好,都是想成为大众的努 力.这种努力恰恰说明说话的人还没有成为大众.真 正的大众是绝不会说自己想成为大众的,因为他就是 大众.反之,真正的精英也绝不会暴露自己想成为精 英的努力,更不会自认为是精英. 说到包容与覆载,老子也有和奥勒留,庄子一样 鲜明的主张.道德经》第27章说:"圣人常善救人, 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 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 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这一章可以简化为四 个字,叫"圣人无弃",老子认为这是最要紧,最关键的 奥妙所在. 但是,为了防备再有人把自己当作圣人,老子在 (《道德经》第5章中还早早做了声明:"天地不仁,以 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虽然 覆载,包容,养育万物,但这并非它并给予万物的恩 德;圣人不抛弃每一个人,同样也并非他给予某人的 恩德.天地之于万物,圣人之于百姓,不过就像对待刍 狗一样.万物与百姓自生自灭,自相管理,不必感谁的 恩,戴谁的德. 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 而不宰",(《道德经》第10章)故不能称仁,也不能称 德,这才是老子所谓的"玄德".在第38章,老子更其 明确地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 无德."这样明显对立的表达,就是为了破除自己的文 字可能招致的误解与迷信. 说到上与下,((道德经中一样有许多对立的表 达.最基本的一个就是"上善若水",因为水善处下,所 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见第8章)如果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于精英和大 众的看法,那大概就是:真正的精英分子就是大众底 层最卑下的那一群人,他们更像是公仆,他们的管理 更像是服务. 因此道德经第68章全部采用这种对立的表达 方式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 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第66章说:"是以圣人欲 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 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第17章还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 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套用到精英与大众的 关系上,就是说,最上等的精英,大众不知道有他这么 一 位精英;次一等的精英,大众会交口称赞,争相逢迎;再次一等的精英,会令人生畏;之下再次的,大 众就要拿他开涮了."不知有之"的"上",还是上吗? 换言之,老子是不得已才使用"上"与"下"之类的 概念,他的核心主张,还是要打通上下,贯连左右,合 二为一.所以,在第22章里他贯通了所有这些对立的 概念:"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 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同理,精英和大众 也本是一,而非二. 甚至人们常说的鱼水关系,仍然不足以形容精英 与大众合而为一的关系.因为鱼儿固然离不开水,但 它毕竟不是水.精英也离不开大众,但精英和大众却 都一样是人,而非两种性质不同的东西.所以,精英和 大众不是鱼水关系,准确地说,精英就是大众.因此, 道德经第49章才会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 为心." 其实更加准确的说法是取消上述一切对立,以 多元的视角注解多元的世界,把每一个人如其本来地 看作是每一个人.精英也罢,大众也罢,每一个人都是 人,都是存在,都有意义和价值,不分高下贵贱. 道德经中,最贴近这一意思的表达是第39章 关于树和房的比喻,即"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贵 以贱为本,本是树根的意思;而贱呢,当然就以贵为 末,末是树叶的意思.高以下为地基,下以高为地面建 筑.真正强大的,只能是树根和地基.所以第76章才 会说:"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勒庞在乌合之众))的前言中预言:"我们即将进 入的时代,千真万确将是一个大众的时代."网络时代 的到来,为大众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媒介工具和不可 逆转的宝贵契机.前网络时代的精英们,已经猝然临 及重新思考自己和大众的关系的时候了,而老庄传播 思想恰恰为这个问题做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充满东 方智慧的回答.所以,于传播思想史而言,老庄传播思 想中关于大众的主张,无疑最具特色,也最多贡献.臼 (编辑/东辰) 北京印厣J学院"中国古代传播思想研究"课题为北京市高 层次人才引进项目,2007年正式立项,课题组成员为该校传 播学学科教学和科研骨干.该学科也是北京市出版文化与产业 研究基地,是北京市五个社科基地之一.从2009年5月总第15 期开始,《文化中国》栏目与北京印刷学院"中国古代传播思想 研究"课题组合作开设中国古代传播文化专栏,将连续刊登12 期以飨读者. 课题组与《文化产业》杂志合作开辟此专栏的目的,是为了 公布研究成果以就教于各地各界方家贤达. 该课题负责人魏超教授,2006年受聘担任北京印刷学院 传播学硕士生导师,广告学方向学术带头人,传播学课程建设 负责人. 1988年在河北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在河北 经贸大学获教授任职资格,研究方向为网络环境下的大众文化 传播.曾出版《大众传播通论》,《网络广告》等着作1o余本,有 四十余篇学术论文见诸专业报刊. CUL_TURALlNDUSTRY2010/0185
/
本文档为【【doc】泯然众人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