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如有用我者

2017-11-19 3页 doc 13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2397

暂无简介

举报
如有用我者如有用我者 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論語•陽貨第十七》記孔子一段故事,甚可玩味。 1、《論語註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孔曰:「弗擾為季氏宰,與陽虎共執季桓子,而召孔子。」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孔曰:「之,適也。無可之則止,何必公山氏之適。」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興周道於東方,故曰東周。 【疏】「公山」至「周乎」。?正義曰:此章論孔子欲不避亂而興周道也。「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者,弗擾,即《左傳》公山不狃也,字子洩...
如有用我者
如有用我者 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論語•陽貨第十七》記孔子一段故事,甚可玩味。 1、《論語註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孔曰:「弗擾為季氏宰,與陽虎共執季桓子,而召孔子。」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孔曰:「之,適也。無可之則止,何必公山氏之適。」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興周道於東方,故曰東周。 【疏】「公山」至「周乎」。?正義曰:此章論孔子欲不避亂而興周道也。「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者,弗擾,即《左傳》公山不狃也,字子洩,為季氏費邑宰,與陽虎共執季桓子,據邑以畔,來召孔子,孔子欲往從之也。「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巳,何必公山氏之之也」者,上下二「之」俱訓為適。末,無也。已,止也。子路以為,君子當去亂就治,今孔子乃欲就亂,故不喜說,且曰:無可適也則止之,何必公山氏之適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者,孔子荅其欲往之意也。徒,空也。言夫人召我者,豈空然哉,必將用我道也。如有用我道者,我則興周道於東方,其使魯為周乎,吾是以不擇地而欲往也。?注「弗擾為季氏宰,與陽虎共執季桓子」。?正義曰:案定五年《左傳》曰:「六月,季平子行東野。還,未至,丙申,卒于房。陽虎將以璵璠斂,仲梁懷弗與,曰:『改步改玉。』陽虎欲逐之,告公山不狃。不狃曰:『彼為君也,子何怨焉,』既葬,桓子行東野,及費。子洩為費宰,逆勞於郊,桓子敬之。勞仲梁懷,仲梁懷弗敬。子洩怒,謂陽虎:『子行之乎,』九月,乙亥,陽虎囚季桓子。」是其事也。至八年,又與陽虎謀殺桓子。陽虎敗而出。至十二年,「季氏將墮費,公山不狃、叔孫輙率費人以襲魯。國人敗諸姑蔑。二子奔齊。」 1 2、朱熹《論語集註》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弗擾,季氏宰。與陽貨共執桓子,據邑以叛。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說,音悅。末,無也。言道既不行,無所往矣,何必公山氏之往乎,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夫,音扶。豈徒哉,言必用我也。為東周,言興周道於東方。程子曰:「聖人以天下無不可有為之人,亦無不可改過之人,故欲往。然而終不往者,知其必不能改故也。」 《疏》、《注》釋「吾其為東周乎,」皆曰「興周道於東方。」何謂「興周道於東方」,義不明也。實則,在《論語•季氏第十六》中,孔子一段話已有交待: 1、《論語註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鄭曰:「言此之時,魯定公之初。魯自東門襄仲殺文公之子赤而立宣公,於是政在大夫,爵祿不從君出,至定公為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孔曰:「文子、武子、悼子、平子。」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孔曰:「三桓,謂仲孫、叔孫、季孫。三卿皆出桓公,故曰三桓也。仲孫氏改其氏稱孟氏,至哀公皆衰。」 【疏】「孔子」至「微矣」。?正義曰:此章言魯公室微弱,政在大夫也。「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者,謂政在大夫,爵祿不從君出,始於宣公。言此之時,在魯定公之初,故為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者,逮,及也。言君之政令及於大夫,至今四世矣。謂季文子、武子、悼子、平子也。「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者,三桓謂仲孫、叔孫、季孫。三卿皆出桓公,故曰三桓也。仲孫氏改其氏稱孟氏。以禮樂征伐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故夫三桓子孫至哀公時皆衰微也。?注「鄭曰」 2 至「世矣」。?正義曰:「魯自東門襄仲殺文公之子赤而立宣公」者,文十八年《左傳》云「文公子妃敬嬴生宣公。敬嬴嬖,而私事襄仲。宣公長,而屬諸襄仲。欲立之,叔仲不可。仲見于齊侯而請之。齊侯新立,而欲親魯,許之。冬十月,仲殺惡及視,而立宣公」是也。《公羊傳》作「子赤襄仲居東門,故曰東門襄仲」。云「至定公為五世矣」者,謂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也。?注「孔曰:文子、武子、悼子、平子」。?正義曰:此據《左傳》及《世家》文也。 2、朱熹《論語集註》 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夫,音扶。魯自文公薨,公子遂殺子赤,立宣公,而君失其政。歷成、襄、昭、定,凡五公。逮,及也。自季武子始專國政,歷悼、平、桓子,凡四世,而為家臣陽虎所執。三桓,三家,皆桓公之後。此以前章之說推之,而知其當然也。此章專論魯事,疑與前章皆定公時語。蘇氏曰:「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宜諸侯之強也,而魯以失政。政逮於大夫,宜大夫之強也,而三桓以微。何也,強生於安,安生於上下之分定。今諸侯大夫皆陵其上,則無以令其下矣。故皆不久而失之也。」 季桓子是季平子的兒子,聖人能掐會算,「三桓之子孫微矣。」故一有機會,便躍躍欲試,企圖謀除三桓,還政魯公室。魯是周王朝的諸侯國,當孔子之時,周王室早已東遷。「復辟」就是孔子日思夜想的「吾其為東周。」 這個故事使我人看到了一個并不那麼恭順的孔子:若是為了行天道,該出手時就出手, 3
/
本文档为【如有用我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