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雨季纵穿三江源头[权威精品]

2017-10-18 8页 doc 21KB 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雨季纵穿三江源头[权威精品]雨季纵穿三江源头[权威精品] 雨季纵穿三江源头-权威精品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黄河源 相对轻松 从西宁出发,一路阴雨。10年前曾走过这条路,路况已不是颠簸土路,往来车辆不断。经过温泉村,更不是记忆中那个小而破旧只有几户人家的荒凉小村,路两边刷成粉红色的新房子显得很戏剧化。 玛多乡正在改造,路两边挖出深坑。车队必须在这里把油箱加满,包括每车自备的八个油桶。从玛多转进扎陵湖,土路路况良好,很像10年前...
雨季纵穿三江源头[权威精品]
雨季纵穿三江源头[权威精品] 雨季纵穿三江源头-权威精品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黄河源 相对轻松 从西宁出发,一路阴雨。10年前曾走过这条路,路况已不是颠簸土路,往来车辆不断。经过温泉村,更不是记忆中那个小而破旧只有几户人家的荒凉小村,路两边刷成粉红色的新房子显得很戏剧化。 玛多乡正在改造,路两边挖出深坑。车队必须在这里把油箱加满,包括每车自备的八个油桶。从玛多转进扎陵湖,土路路况良好,很像10年前去往玉树的路,安静空旷,车后扬起长长的尘幕。傍晚阳光下大地色彩浓重,绿色的草地和山坡都像是染成了金黄色。领队高劲松在对讲机里语气高昂,达了他要带着“牧马人”的兄弟们开始越野了的激动心情。 扎营在扎陵湖畔。湖面开阔,湖水击打着水岸,湖上的云淡紫深蓝灰白自由变幻。发电机响起,营地灯支起,炖羊排喝羊汤,第一个露营的晚餐略显慌乱和浮夸。10点左右进帐,听人在外面说似乎看到有动物在营地周围活动,可能有狼。下午还真的在途中见到过狼,不禁暗自想了一下如果狼真的来了,我应该怎么展现英雄气概或是如何逃之夭夭。 狼并没有来,一觉到天明。拉开帐篷探出头,见光影正好,天空都是淡淡的粉色。海拔从两千一天之内就到了四千多米,早上几乎每个人都在说头疼,动作略显缓慢。突然从营地的山坡背后走出来一家三口人,男人是典型的康巴汉子的气派,女人穿藏袍戴着一顶花布羊毛帽子,已经不多见的传统的藏族装扮还是很让我们惊喜了一番。 去往黄河源的路上很多大坑。在扎多乡前经过十几公里内惟一的一户人家,一群野驴正在房子后面的山坡上吃草,见我们的车子停下,来周带着两个小孩子走过来,他说这里的野驴和野马很多,不太远的高山上他也见过黑毛熊。我们还真的是到了野生动物的乐园,一路上已经见过很多群的野驴、野马和藏原羊,来周说当地人是绝对不会杀害野生动物的,他家的周围总是会有野生动物跑来跑去,彼此相安无事。 午后,车队路过一处寺院。这个寺院据说是格萨尔王的点将台,格萨尔王是藏族人心目中的旷世英雄,他一生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小一百五十多个部落,关于他的各种遗迹最主要就在玉树一带。格萨尔王被藏传佛教的宁玛派演绎为莲花生大师的化身。 终于到达黄河源头约古宗列,虽然一路都在海拔四千米之上,又经过各种坑坑洼洼的路,却比想像中的要轻松得多。难以想像空旷原野中的这么一股地下涌出的泉眼漫漫成为涓涓细流,最终却汇成奔流向大海的黄河。 狂风吹起清泉边的经幡,八辆“牧马人”满身泥浆对着源头一字排成,不远处沿着山坡是一大片粉红色经幡,似乎悄无声息却又没有一处不庄重。 我们在这里取下了第一桶水。这次越野穿越同时受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的委托,要分别采集三江源头的水样以进行研究。 澜沧江源 绝对探险 从黄河源头到曲麻莱县城途中,翻过海拔4600米的垭口,两侧风光完全不同,山的那边还是黄色为主略显苍茫的山坡和曲折的河流,这边则是绿绒绒的群山,河流宽广,开阔的河谷和大片的草原。6点钟车队就决定扎营休整了,因为几个人的高反还是比较严重。而露营地的海拔其实也有4500米,抬灶置锅造饭,经过昨天晚餐的观察,高劲松已经选出了一位主厨,主厨也在上任的第一天充分展现了厨艺,晚餐吃的是手抓羊肉饭。 正在扎营,三个藏族男人突然出现,他们用手机把每一辆车都拍了个遍,一边拍一边议论。他们对车表现出的狂热,甚至让我担心他们会不会在晚上组织个小分队把车队给抢了。 第二天中午到达曲麻莱县城,吃到了出发三天之后的第一次真正午餐,手机也有了信号,感觉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好像已经很久了。 在县城里加油加气修车,很晚才出发。刚下过一场大暴雨,大坑小坑都积满了水,一路涉水冲坡到达治多县城,正是接孩子下学的时间,街上很是热闹,城中央有成片的玛尼石和经幡。出城走多彩乡方向,路况更差,大大小小小的水坑和断路,海拔一直在4500米以上。 远远看去河卡乡很像是在阿里走了很久后突然见到的狮泉河,明晃晃的房屋在山前排开。手机信号再次出现。村子中央是连续的大水坑,路两边是连排的小店铺,人们就在水坑边上自在来往。阳光正待西斜,车队迎着刺眼的阳光沿河前行,宽广的河流在草原上曲折流淌,深蓝的湖面闪着银光。跑出河卡乡十多公里后,车队在一条急流的河边扎了营,天边的云彩很美。 第四天,我们终于走在了探险的路上,目标是澜沧江源头,而所有人都不知道路在何方。在嶙峋的山峰中间穿行,经过河流与牧场,翻过海拔四千八百多米的垭口,人与车居然都走出了高原反应的症状变得无比轻快起来。在去往索加乡的分叉路口向左拐进峡谷,几公里之后,先是湿地草场然后是荒漠,路面极为湿软,偏离路面极有可能陷进去。而路就在湿地处结束,除了搜索到的卫星地图和大概的方向,去往澜沧江源头几乎没有任何数据可供参考。西宁的高林说他曾经四次来到这里,其中一次在周边转了三天,却始终没有找到进去的路,每次都是无攻而返。 穿过湿地爬山山坡,坑坑洼洼的湿地上朝着东南方向找路,偶尔能看到一条摩托车的印迹都狂喜一下,可惜车辙又马上消失了,然后再寻找,如此反反复复。 经历无数次和无数 种颠簸扭动终于走出湿地,看到河对岸有一条清晰的土路,立刻涉深水过大河直奔过去。 沿河向前,突然看见河对岸有一辆猎豹车陷在水中,两个男人见有车队过来,浑然不顾脱鞋卷裤踏水救求。高劲松的车是国外进口又改装过的5.7排量的FEEP,隔河用拖绳把车拖过河表现很轻松,他得意一笑:“看,JEEP就是无可超越~”寻寻觅觅前行,一路经过湿地草场,一路涉水过沟,一路与野驴、狐狸、藏原羊相遇。路途中还看到一辆猎豹和一辆大卡车分别遗弃在路上。 近晚,河水看来小了很多,山背后的山是一片雪山,比照卫星地图,我们的方向一定是对的。远远看到一处半遗弃的院子,这就是今晚的营地了。走进正屋我看到墙上还挂着一排上师的照片,与正屋相连的小屋里沿墙的几张床上半铺着被子,墙上挂着数张积满灰尘的唐卡。西偏房的墙上贴着花花绿绿的布,窗户上挂着个花窗帘,屋角堆满牛粪饼,三个队友就在这间屋子靠窗的床上铺了垫子和睡袋,决定今晚就睡这里了。雨越下越大,大家挤坐在花屋子里,有人让高林把帐篷搭在正屋里防雨,他说感觉阴森森的,我亦有同感。颠簸了一天,倒在帐篷里听雨停风起,感觉很有几分疲惫。 第二天一早,把全部的东西留在营地,出发,沿溪流而上,两岸是浓绿的湿地,沼泽滩地难以行车,只有蛇行穿过河道,深深浅浅地涉水而行走了三四个小时,回程里用心数了数,车队穿河而过超过了125次。沿途只有三四户夏季牧场的白帐篷,牦牛在四周活动,其余的再也感觉不到有人存在的迹象。 靠近源头路上都是大石头,水流变为浅滩,把车停在山脚下,人开始徒步上山。在海拔五千米左右的山谷里爬了一小多时,在一堆碎石上发现了国家地理的地标,我们终于到达了澜沧江的源点。 吉富山上几乎没有植被生长的痕迹,山顶的冰川面积看上去也并不大,澜沧江源头正是这片冰川融水暗流汇集而成,经过中国的青海、西藏、和云南进入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后 始称湄公河,最终流入中国南海。自然界的能量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返回营地下山不久,迎面开来三辆越野车,从最后一辆车里走出两个外国男人,其中一位说他一直关注江河环保,从澜沧江的下游一直到了这里,已经用了七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在西宁租车进来又在当地找了向导,高劲松对他说他离源头只有二十多公里的距离了,他非常兴奋。 沿路回返感觉上快了很多,高劲松居然说有一段路他来时差不多睡着了,几乎失忆,这让坐在边上的我情何以堪,哪里想得到可能发生的事故曾经那么近。车队爬上山头,站在山顶,四周群山环绕,云在天顶覆盖下来,人变得渺小,被诸山包围,被云围绕,被神奇感召。 刚刚下过一场大雨,7月的草原上有一片白雪皑皑。天空一半是阳光照耀一半是阴云密布,大地是一半浓绿雪白,车队在白雪中间穿过,引发激情澎湃。 又回到没有路的路,凭着记忆在山路颠簸。高林这次与高劲松带队的银川Jeep SAFARI俱乐部结伴,终于抵达梦想中的澜沧江源,兴奋之余开车四处狂奔,禁不住他的折腾,他心爱的牧马人坏了。像他们这样的自驾车旅行狂人,车就是家人,高林有一辆开了很多年的JEEP车,他说他经常会坐在那辆车里摸着方向盘陪它说会儿话。而每一次爬山涉水或是拖车之后,高劲松都会用力亲吻他JEEP的方向盘:嗯,好宝贝,太棒了~看着毫不做作,只让人悄悄感动。 幸运的是高林的车坏在了一户放牧人家的帐篷前面,我乘机跑去帐篷里一探究竟,这是一家三口,爸妈都很年轻,他们的小女儿康珠才两岁,一点都不怕生人,上来就笑眯眯地拉住了我的手,在她的小小世界里应该还没有“怕”这种感受吧。她爸爸的腰间别着一个对讲机,随时与几个远处放牧的人对话。他们放牧都是骑着摩托车,所以在这一带我们才能偶尔看到摩托车的车辙。装备车是个百宝箱,高林的车修好了,时 间也过去了几个小时,又找错了去往索加的路。到索加乡已经是深夜11点多。这是从青海去往西藏的最后一个乡了。 长江源 堪称奇迹 天还没亮就起床,微明已在路上,天空慢慢出现粉红和淡蓝的彩霞。转过一道山,选在一处牧场的屋前点火造饭。一马平川,走了很远才能有如厕的地方。一只小田鼠从洞里钻出来,站直了身体向远方眺望。远处,是一座黑色尖顶的山,中间一条雪白的玉带云缓缓移动,牦牛和羊成为黑色和白色的点。金色的光照亮绿绿的草原。 从青海穿越到西藏。青海的草场浓绿,人迹罕至,还是理想中的藏北草原,到了西藏境内的雁石坪,感觉到处都是声音:火车声、汽车声和各种人语声。而且去加油还需要有介绍信。 隔天一早,天黑黑车队已在路上。从70公里外的青藏线到玛曲镇天才微明,小镇依然沉睡。群山掩在黑影中,待阳光初升,照耀绿色大地,道道金光灿灿。每一次在山里的清晨,都感觉如酒后的微醺,忽明又暗,乍暖还寒,心中满是要爆破的热情,又有忧伤挥之不去。 依然是找路、涉深水、过湿地;依然是陷车、拖车、修车。靠近姜根迪如,到处都是曾经的冰川消融后裸露的岩石,雪线在持续上升中。两侧雪山中央大河,车沿着河岸艰难前行。 长江源头的姜根迪如冰川像一组巨大的群雕,河水滔滔从这组雕塑下喷薄而出,四周巨石林立,就像是一个冰川应该有的气象万千。边上立着几根水利委员会的观测标,2010年的定点标示,姜根迪如冰川冰舌前沿在短短3年内后退了50米以上,按照这个速度,长江源头姜根迪如冰川也许很快也会消失。 傍晚返回,河水接受了一天的雪山融水,正是水位最高的时候。三江都已顺利到达源点,车况堪称完美,数次涉水如渡小溪,何况出山之后,就是最容易的青藏线归家路。 牧马人在茫茫湿地中各展神通,前车到了大河边,不等集结便已各自涉水过河,高劲松正在招呼着要拉高林的车过河,突然一声惊呼:要出大事~只见一车将上岸又觉坎太高,立地水中转身迎着水流想回到河中央的小块冲积州上,可惜河底已压到松软,顿深陷河中。停车在沙舟上的小王穿上水裤拉着牵引绳冲下了水,试了几次都不能靠近车身,此时,水流极大车越陷越深。高劲松立刻调转车头,冲过河,急穿上水裤,拉着拖绳艰难走到车头凭着经验摸索着把绳子挂上,总算把河里的一车三人拉上了冲积洲。水进发动机烧坏了电路,车确定是不能走了。 狂风大雨突降。水位一直很高,三辆停在水中央的车只能就地等待。西边天际一片阴云中慢慢展开蓝天白云画卷,像在描绘一个天国,河水倒映着这片天国图景,风雨呼啸,电闪雷鸣。 5点不到,水位降到低点,可以拖车过河了,海拔四千多米,枯坐一晚,寒风凛冽却因为惦记和紧张都忘记了高反。幸亏连夜卫星电话联系到了拖车可以进来救援。把坏了的牧马人拉到小山坡上,车队出山。 然后,就是连续三十多个小时无间歇的飞奔,从玛曲乡一直到银川。一路看着云越来越高越来越远直到消失在城市的上空。挥之不去的,是听了一路的那首歌:Let her go。嗯,让她走吧。记忆还在,但终归是过去了。雨季纵穿三江源点,在记忆里已经是一次美好的行程。 阅读相关文档:读者来信 2013年4期 尕朵觉沃 凛然圣客 念青唐古拉 纳木错的仙侣 西藏的养生体育文化 阿尼玛卿 跋涉者的力量 青藏高原上的牦牛创新团队 跟着弦子艺人内转经 论点摘编 2013年4期 传统与宗教相融合的萨迦地方旧婚俗 藏事宝典 2013年4期 向阳花 2013年4期 书讯 2013年4期 吉隆纪行 2013年4期 藏区要闻 2013年4期 论建筑整体中的建筑创作和综合技术 援藏那些人那些事 建学校 2013年4期 岭卓 藏东歌舞的奇葩 红星菩萨兵,雪山连北京 觉鄂仲师徒三尊 曹洁养育问答 同德同心种桃李 珠联璧合芳满园 我们想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收集于因特网,所有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
本文档为【雨季纵穿三江源头[权威精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