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

2017-08-31 9页 doc 22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5706

暂无简介

举报
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 【摘 要】切实关注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农村人口的未来素质,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就是关注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前途和未来。值得欣喜的是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 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就自己所在的农村小学部分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所想到的现状与对策供大家批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 类型 关注 【正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壮年劳动 力。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他们的未成年子...
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 【摘 要】切实关注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农村人口的未来素质,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就是关注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前途和未来。值得欣喜的是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 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就自己所在的农村小学部分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所想到的现状与对策供大家批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 类型 关注 【正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壮年劳动 力。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他们的未成年子女却留在了农村,每年与父母相见的机会甚少。这些在成长的道路上缺乏家庭温暖,没有父母照料,被留在农村的孩子,被我们称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基本有这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孩子留在农村交给祖父辈监护,也就是隔代抚养。二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另一方在家抚养孩子,类似于单亲抚养。三是把孩子寄养于亲戚家。由于这部分孩子大部分在10—16岁之间,这里面有大部分孩子在思想与行为上缺乏自制能力,以及其监管人在时间、空间及文化素质 上的原因造成这部分孩子部分在思想及行为上产生如下两种类型: 一、放纵型 大部分“留守儿童”是属于这种的。监护人通常是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以好向孩子的 父母交代。而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一切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 管教,导致纪律涣散,没有时间观念,自由散漫,不遵守规章,经常性迟到、旷课、逃 学、迷恋“网吧”等,养成了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部分父母由于在外工 作的原因平时很少关注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觉得自己长期在外,没时间照顾 孩子,心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给予 ,行为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补偿留守儿童在 情感上的缺失,在有充足经济来源的前提下,留守儿童用物质来掩盖自己的自卑,在攀比中,获得较多的自信心;有的逆反或者仇世。留守儿童的自卑和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他们把得不到的亲情的原因归结于社会和金钱,对社会充满敌意,做出一些逆反的行为。以致养成好逸恶劳、 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部分“留守儿童” 看到没上过什么学的父辈照样能在外 打工挣钱,陷入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认为“这书读不读也没啥区别”。外出父母又管不到,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约束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 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二、自卑、孤僻型 “留守儿童”的内心比较孤独,留守儿童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生理心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遇到困扰和疑惑,然而父母常年在外,使得他们得不到帮助和引导,内心的烦恼得不到解决,进而导致他们缺乏基本交流的能力,以及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大多活在自我保护和摸索 碰撞的世界里。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相比较与家庭完整的儿童,在心理上有落差,觉得家境不如别人,父母不如别人,没有其他孩子讨人喜欢,进而沉默寡言,封闭自己,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 自卑心理严重。加之抚养他们的老人们所生活的年代和社会背景不同,存在明显的“代沟”, 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 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留守儿童的父母有的一个月或甚至几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 一年才回家一次,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孩子出现了性格内向、孤僻、不善 于与人交往、胆小、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有被歧视的感觉和强烈的自卑感、在学习上缺 乏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性格较内向,少发言,常常不完成作业,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持久等等。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 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亲情的缺乏导致的“情感饥饿”,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 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 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以上的诸多问题。 漫漫留守岁月使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一篇“留守儿童”的作文《我不喜欢月亮》,让人感受到一股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的亲情思念。在很多人眼里浪漫而美好的 月亮,却成为令他们痛苦的存在之物。作文中写道:“我不喜欢看月亮,因为月亮每个月的 十五都会圆,而我的家人却没有团圆。我是那么的希望父母能够和我一起吃团圆饭,一起看 月亮。”据此,一些学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的缺失会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例如,这些孩子由于“情感饥饿”很容易对父母产生怨恨,成年后会滋生怨恨社会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等等。由于这些影响是潜在的,平 时一般不易察觉,不觉中埋下了很多无法预知的“雷区”。 那么针对以上两种情况的“留守儿童”我们应怎么去办呢?我们应关注“留守儿童,让他们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是每个农村中小学一直关注,一直努力不懈在做的工作。 一、 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 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 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 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 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 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 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 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 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 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 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 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 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上,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 都是一块无暇的“璞”,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 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 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 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 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 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留守儿童”父母 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留守儿童班主任手册”.每周记载一次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每月进行一次交流谈心的家访并及时做好记录,使“留守儿 童”处于始终有人关爱的环境之中。 成立 “留守儿童之家”,关爱留守儿童,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因此我校建立起了留守儿童之 家组织机构。建立起了“爱心图书室”,开通了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 给家长写一封书信,弥补这些孩子“亲情上的缺失”。并给每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寄去《致留守 儿童家长的一封信》,信里我们着重强调了联系和沟通的问题,要求他们平时多给孩子写写 信打打电话,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在家中的情况,关心他们心灵上的感受。使学生们真切 的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使学生在心灵上得到了安慰,对自己父母的看法也发 生了改变。 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 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 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 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 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三、地方政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会越来越多,过去那种稳定不 变的家庭结构已经打破,经常性缺位的家庭结构开始形成。对于处于儿童时代的孩子,父母 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会越来越多。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采取行之 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 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乡镇政府牵头,学校组织,村民委员会、 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加。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 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湖南省新宁县妇联倡议的 要求各级妇女组织、妇女干部担任“代管妈妈”行动就是为“留守儿童”营造亲情、加强管理方面的一个典范。 县、乡镇政府部门要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管直至取消学校周围那些接待未 成年人的网巴、游戏厅、录像厅等,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针对“留守儿童”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伤害的情况,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给儿童营造一个 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我国农村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我国在外务工的农民有过亿人,留守儿童据不完全统计为2200万,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是我们这个社会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解占彩.农村“留守儿童”成因及对策浅析[J].经济论坛,2007,(9). [2]杨晓玲.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J].中国市场,2007,(2). [3]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5):82-83. [4]刘正奎,高文斌,王婷,等.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2):177-179. [5]姚芸.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第25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6]周宗奎,孙晓军,刘亚,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79. [7]黄雪松,刘克纾.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对策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5):9-11.
/
本文档为【关爱留守儿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