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关于普世价值观

2017-09-20 19页 doc 39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0420

暂无简介

举报
关于普世价值观关于普世价值观 探索与争鸣 关于普世价值观 近年来,关于普世价值观的讨论如火如荼。究竟有没有普世价值,如果有,它的概念应该如何定义,其基本内容是什么,讨论这个问题有什么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都还没有定论。但是,它是作为一个时代性的重大问题提出来的;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涉及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指导方针,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敏感和核心关键问题,影响极为深远;如果再不弄清楚,再不确立普世价值观,中国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确立普世价值的社会观念并付诸实践,成为我们现价段必须解决的重大...
关于普世价值观
关于普世价值观 探索与争鸣 关于普世价值观 近年来,关于普世价值观的讨论如火如荼。究竟有没有普世价值,如果有,它的概念应该如何定义,其基本内容是什么,讨论这个问有什么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都还没有定论。但是,它是作为一个时代性的重大问题提出来的;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涉及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指导方针,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敏感和核心关键问题,影响极为深远;如果再不弄清楚,再不确立普世价值观,中国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确立普世价值的社会观念并付诸实践,成为我们现价段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就此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参加讨论,以求得同行们的指教。 一、 普世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形成 观就是看法。普世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于普世价值的看法,或者说是对于普世价值的观点和态度。价值本来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凡是对人有用、有利、有益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就叫有价值。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406页);所谓利益,当然不只是指经济利益,还应该包括政治、道德、文化各个方面;价值观涉及面更广,几乎涉及人们的生活和利益的规范和意识形态,又是超越所有意识形态的。人们对它的有无、正确与否应该做出合乎理性的,估价即所谓价值判断;普世就是要求所有的人都要普遍接受,取得社会公认;顾名思义,普世价值就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社会需要的价值。 那么,这样的普世价值和普世价值观究竟有还是没有呢,人们存在着绝然相反的看法。有的说有,有的说,那只不过是资产阶级的说教而已,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超级诶的意识。 普世价值这个概念,无论在中国的字典、辞典、辞海或者外国的辞书上目前均没有作为词条收入。但承认有普世价值概念的学者和政治家以各种方式做出了内容基本一致的定义。 在哲学上,普世价值观是指那些不分昣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任何自诩文明社会的人类基于良知和理性都认同的价值理念;借用中国执政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话,胡锦涛说:“为进一步理解和追求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和普遍的价值进行紧密合作,不断加深对在长期交流中共同培育、共同拥有的文化的理解”(引自2008年5月7日胡锦涛和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福田康夫在东京共同签署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我理解,这里说的“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和普遍价值”,就是我们要讨论的普世价值;温家宝自2006年以来,反复强调“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这样一个概念。2006年9月在接受五家海外媒体采访时曾说:“民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2007年2月发表的题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的又说:“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在同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答记者问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的名义再次重申:“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也就是在这种场合下,他借用古代诗人屈原离骚中的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未悔”做出了庄严承诺。温家宝反复强调的“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就是我们应该承认并应该特别强调的普世价值观。 也有人概括为:所谓普世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于科学、民主、自由、宪政、法制、人权、平等、博爱、和谐等尤其是人权、民主、自由的认识或观念。它是超越国家、民族和宗教的。 1 探索与争鸣 因此,可以说:普世价值观应该是人类和谐生存的基本价值观。普世价值应该是人类和谐生存的基本信仰,是各种价值观念和精神体系的最大公约数。发扬和光大它,可以使人类生活在更加美好的环境中。那么,它是怎样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呢,我么可以简略地考查一下。 价值观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历经数千年数万年逐渐形成的。普世价值也是个历史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从人类脱离动物界之后,人与人之间就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也形成了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同时还形成了与这些社会规范相适应的观念形态,用来调整人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无论何种观念形态,都是超越于一切差别的,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历史地发生和发展的。通常人们把它称之为“人性”,即人的天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总是不断提出若干新观念,代替原有的观念。比如世界各大宗教的教义中,都以各种方式崇尚真、善、美,鄙弃假、恶、丑,这就是早期的普世价值观。中国古代的《礼记》就有“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世界的愿望,其他如尊崇善良、仁爱、尊老爱幼、孝悌、宽容、廉耻、忠恕、和为贵、和谐、诚信、正义、民本、“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德规范,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也有“哲人治国”的理想探讨和追求,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教义中也都有“在主、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教育人行善的内容。后来都成为人类文明的历史遗产,融入普世价值中。目前,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中国已经加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委会等全球化组织,并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和世博会,中国与全球居民已经拥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已经融入世界并正在越来越大地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近现代意义的普世价值观是由17世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家们提出的自然秩序论和自然权利的学说“天赋人权”和在近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社会革命胜利的大潮中产生和发展完善起来的。比如,英国思想家洛克说的自然权利就是人本身所固有的包括人的生存权(生命权)、平等权、自由权和财产权。如果追根溯源,自然会想到1789的法国大革命产生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简称人权宣言)和1776年美国的《美国独立宣言》。因为这两个文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人生而平等”的概念,标志着普世价值观正式登上世界舞台。应该说,正是天赋人权的理论和实践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二百多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普世价值的内涵也不断得到充实丰富。继法国《人权和公民的权利宣言》之后,欧洲大陆相继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之后各国也相继都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了基本人权并将之作为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从理念上,也都把这个原则作为普世价值观。但是,法国的《人权宣言》中的“人”和“公民”在法文里,指的是男人和男性公民,更确切地说是男性白种人,并不包括有色人种,也不包括华人,更不包括穷人。在这个宣言通过两年之后,有个名叫德古吉的伟大法国女性,骇世惊俗地起草了一份《女人和女性公民权利宣言》,却被送上了断头台。她所希望的妇女投票权,直到她死后一个半世纪才在法国实现。以选举权为例,法国大革命后召开的制宪会议,有选举权的公民,约只占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到1948年才确立了普选制原则;《美国独立宣言》也是一样。这个文件开天辟地规定的“人人生而平等”,指的同样是有地位的、男性白人之间的平等,并不包括妇女、黑人、华人,也不包括白人中的穷人,仍然保留着奴隶制度。在自由、平等的普世价值的幌子下,保留着贩卖奴隶、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隔离和种族灭绝的自由、向中国倾销鸦片的自由。1787年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也称美国联邦宪法或美国宪法)也同样。刚颁布的时候,规定只有自由人和五分之三的非自由人可以计入选举议员的人数,并没有规定人权问题的条文。直到1789年才制定宪法修正案“前十条” 1791年生效(通称权利法案),规定了公民的若干权利。后来,又不断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进行修改和补充。1870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曾为奴隶而加以拒绝或剥夺”,1920年宪法修正案解除了公民投票权在性别上的歧视,196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不得以未交人头税或其他税为理由”而否认或剥夺公民的投票权,1971年的宪法修正案规定18 2 探索与争鸣 岁和18岁以上公民的选举权,不能因年龄关系而加以否定或剥夺。到1996年,美国国会共通过宪法修正案28条,26条生效。外国如此,中国也是这样。中国的近代史也正是一部逐渐接近并接受这些普世价值要素的历史。自20世纪初叶以来,先有清末的宪政筹备和设计,继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五权宪法”(立法、司法、行政、监察、考试),五四运动中“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呼号,中共根据地自由民主旗帜,毛泽东更将民主视为“跳出封建历史周期律的新路”,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和修改,全面规定了自由、平等、依法治国和尊重和保障人权。中国共产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决议和党章也都规定了相同的内容并把实现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上述事实说明,以人权为核心的普世价值的观念不断地开辟了和正在开辟着一个全新的时代。时至进入21世纪的今日,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权、宪政、法治等价值观,已经日益称为世界主流文明社会的日常生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经过世界上所有被奴役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的长期英勇的抗争,也包括西方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普世价值的内涵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可以预期,普世价值的内容还会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基本标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和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两个重要的人权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的国际公约》。这两个公约和《国际人权宣言》一起,被称为《国际人权宪章》。中国是参加起草制定这三个文件的国家之一。中国政府签署承认了包括《世界人权宣言》在内的联合国人权宪章文件,承认了文件所宣示的各项价值普遍原则。《世界人权宣言》确认了人人“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应该享受人权的原则。宣言第一条规定:“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宣言强调:“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并有权享受法律的平等保护,不受任何歧视。”“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并有权享受他的个人尊严和人格的自由发展所必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各种权利的实现。”我们看到,这里的作为普世价值的内容是和我国提倡的社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一致的。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合拍的。当然也并不是说,普世价值观在全世界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和实行,还有一些国家的政府和思想家不认同普世价值。对于尚未享有普世价值的国家人民来说,还只是令人向往并为之奋斗争取的理想目标。 当我们循序渐进地考查普世价值的历史时,还发现一个规律性的现象,这就是全球化、知识化、民主化已经形成了冲击世界的三大潮流。这是当代全球的主流趋势。任何人也改变不了。世界人类的活动已经或正在急速地、大规模地超越民族国家的政治疆界和自然地域界限,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日益密切的互相交往、互相联系、互相求索、互相利用、互相满足、互相结合、互相制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难解的一种全球化发展趋势、运行状态和演化过程。外国尤其是西方现代化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涌入中国,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接触,不可避免地发生摩擦,引起震荡,发生冲突。这是合乎规律的现象。完全可以说,如果没有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摩擦,不会形成现代化的文化。正是不同文化在交流、摩擦和碰撞中,逐渐形成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另外值得注意的,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有一个基督教新教的教派。新教把他们国家所主张和实行的自由、民主、人权、正义等制度性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教条,作为“超国家、超民族、超阶级的”,普世价值的基本内容,提出所谓“人权高于主权”,要求全世界国家和人们都必须接受他们的制度,都照搬美、英、法的国家制度模式,别有用心地把别国的制度(尤其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说成是“反人权、不合理、不合法”进而干涉别国内政,损害别国主权,实际上是在全世界推行强权政治。对于这样的说法和做法,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说:“民主不能从外部强加给一个国家。没有一条路是尽善尽美的。每个国家都将沿着发源于本民族文化的道路前进”。(2009年9月23日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这只是一股可恶的违背历史前进规律的逆流。 3 探索与争鸣 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如何论述世价值的 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的是马克思克恩格斯,不包括以后的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因为他们的基本理论有的直接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而且被历史证明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在当前的关于普世价值观的理论讨论中,有的人提出,马克思、恩格斯是否承认在阶级社会中有超出阶级范围的全人类共同利益、共同需要、共同追求的普世价值,我想,回答这个问题是极为困难的。因为,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的著作中,有大量否定普世价值的言论。他们认为,世界上没有抽象的人权、自由、民主、宪政这些东西,只有具体的人权、自由、民主和法制。这些言论教育了一百几十年几代的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国家正统接班人。阶级斗争观念侵染根深蒂固。在一些曾经被称作经典的著作中,断定人只有阶级性,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共同的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不可能产生共同的价值和价值观。谁否定阶级性就是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最根本的东西,必然遭到口诛笔伐。 现在,我们尽可能多地找一下马克思恩格斯相关的言论来回答这个敏感问题。集中谈谈关于自由、民主和人权三个方面的问题,从本源上重新学习一下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论述。 (一) 关于自由 马克思恩格斯的最高理想是解放全人类,只有到达共产主义时代,人类才会得到完全的自由。在他们的社会主义学说中,要求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呢,是自由。自由是他们的社会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的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646页)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的条件。”(同上书第一卷273页)恩格斯也说:这种社会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同上书第而是一卷570页)使他们“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同上书第十九卷247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晚年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他以赞许的口气引用摩尔根的话说:“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同上书第二十一卷203页)马克思谈到自由时还曾经说:自由是“人的本质特征”(同上书第四十二卷120页),“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同上第一卷67页),人的自由“合乎理性的本质”,“使人们成为理性的存在物”(同上第一卷101页、105页)。这些话说明: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由就在于把国家由一个高踞社会之上的机关变成完全服从这个社会的机关”(同上书第19卷30页)。他是把自由确立为普世价值的。 (二) 关于民主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就是把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来研究的。他是把民主制作为专制制度的对立物来充分肯定的。他认为民主是人的自由权利在政治领域、首先在国家制度上的表现。马克思说:民主制是“人民的自我规定”,“在君主制中是国家制度的人民,在民主制中则是人民的国家制度”,“国家制度在这里表现出它的本来面目,即人的自由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281页、316页)马克思还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提出过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后的民主制的具体措施如公社由普选产生的代表组成,“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一切学校对人民免费开放,不受教会和国家干涉”, “一切公职人员都只应该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同上书第十七卷358页)而这样做正是“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国家主人”(同上书第二卷228页)由此看来,马克思页是把民主作为普适性的制度来研究的预想的。只不过他认为民主制度的实现形式不同国家是各不相同的。 (三) 关于人权 马克思从来就是把人权看作是普世价值,看作是目的。他说:“所谓人权,无非是市民社会的权利。它与公民权利不同,是与生俱来的权利。”(马克思《论犹太人的问题》“人权 4 探索与争鸣 的一部分是政治权利。只有同别人一起才能行使权利。这种权利的内容就是参加这个共同体,而且参加政治共同体,参加国家。这些权利属于政治自由范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437页)“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同上书第一卷82页)“法律是人民自由的圣经。”(同上书第一卷74页)关于人权的理论贯彻在他们著作的始终。 以上这些论述有的已经150多年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经典名言基本被人们遗忘或者被曲解了。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把他们的阶级斗争理论概括为唯一正确的理论,把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治国安邦的唯一正确的方略,从根本上否定普世价值,把人性、人权、自由、法制、民主这些普世价值的东西作为资产阶级的理论全盘否定,他们把民主、自由只是当作共产党战胜和愚弄、惩治知识分子和反对派的一个手段,他们所主张的法治基本上还停留在2000年前儒法斗争时期的法家层面上,把法律只是当作惩人之“王法”,而他们自己却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并说这才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我们回过头来看,重提普世价值观正是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貌,重新走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今天重新讨论普世价值问题,正是恢复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本来面貌。 和其他所有的社会学概念一样,普世价值这个感念的内涵和外延也是不断演变、斗争和发展的。因为普世价值的实现也是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的。因为人类所面临的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更加丰富的价值观来引导和处理。马克思说过:“权利永远不能超过社会的经济结构所制约的文化发展”,“人们每次都不是在关于理想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而是在现有生产力所规定和所允许的范围内取得自由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507页。)理论上如此,实践上也是一个样,也曾经出现过若干重大反复。比如联合国诞生了《世界人权宣言》之后,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法国,为了维护其殖民统治,曾经发动极其残酷的越南战争和阿尔及利亚战争;在美国载有“人人生而平等”的《独立宣言》发表187年之后,仍然有种族歧视的存在。著名的美国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被杀害之前,他还大声疾呼:“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肤色深浅,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这一切都说明,普世价值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确立不是也绝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深受专制极权统治之苦的中国人民,渴望民主、自由、人权、平等,执政党适应人民大众的追求,在宪法修正案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但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政治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那些掌握一定权力的任何官员,都可以凭借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至于官商勾结、党政官员违法经商掠夺民众的权益,侵吞国家资财成就了众多的亿万富翁,数以千万计的老百姓限于极度贫困。两极分化的严峻现实,使得维权、请愿、上书、抗争的浪潮风起云涌,使得人们越发感到推进民主、自由、人权,摧毁封建专制观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这一片呼声中,普世价值观这个概念的提出和空前普及就显得尤其重要。有些人对此大惊小怪,反感甚至反对,觉得普及普世价值知识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的,是“资本主义化”了,这是尚未脱离左的思想桎捁的具体表现。 三、尊重和提倡普世价值观的意义 普世价值属于上层建筑,是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其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可以作如下说明。 (一) 普世价值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和理论基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而尊重普世价值正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前提和基础。也可以说,普世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在哲学上应该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是重合的。我们回忆一下。从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由于我国不承认普世价值观,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偏差,极左思潮泛滥,人的尊严和民主自由受到歧视,法制遭到破坏,给中国人民造成何等不幸~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生的 5 探索与争鸣 思想解放的浪潮,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大讨论一直到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讨论,都可以认为是普世价值观理论和实践的贯彻和深化。它一步步澄清了中国的发展是应该以人为本还是应该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要不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文化,要不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不要尊重和保障人权,要不要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等等。这些无不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前途。完全可以说,三十年来,中国的每一个进步,都与普世价值的贯彻息息相关。正是由于实践了普世价值,我们才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全世界的尊重。今天,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追求公正,实现自由,维护人权这些基本价值观已经深深熔铸到中华民族的灵魂中,成为我们走向复兴的财富。 科学发展观是讲和谐、讲包容的。它摈弃“斗争哲学”之类的信条。没有和谐和包容,就没有现代民主政治。几十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相对宽松的意识形态土壤,很容易产生暴民政治,产生极端分子。普世价值提倡尊重他人信仰自由,提倡协调不同意识形态,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在我国,意识形态与政治运动都是连结在一起的,意识形态的争论一旦政治化,其后果必然扩大化。哪一次政治运动不是因为意识形态运动而发动起来的呢,~ (二) 普世价值观应该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实现科学发展,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该是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的艰辛过程。但是正如在惊涛骇浪中航行一样,应该有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在指导思想上确立普世价值的观念,就是找准了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找对了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普世价值上的争论实质上是改革和反改革的争论,是改革方向上的争论~我们也同样可以回忆起来,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基本上是在“猫论”(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和“摸论”(摸着石头过河)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邓小平教训我们“不争论”(即不讨论“姓社”“姓资”问题),也同样模糊着关于方向问题;至于“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同样令人费解。直到“构建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才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应该说是理论上的一大跨越。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简单地说,一言以蔽之,就是建立民主自由的社会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进程中必然要经过的不可超越的历史阶段。由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传统的根深蒂固,封建专制的思想和传统至今在一些领导干部思想中严重存在着,不时表现出来。这才是关系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问题。前苏联共产党书记处书记、现任俄罗斯共产党书记久加诺夫在总结前苏联共产党垮台的根本原因时说,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苏共建立了三种垄断制度。第一是垄断真理的意识形态制度;第二是垄断权力的政治法律制度;第三是垄断利益的封建特权制度。回顾建国以来的历程,他的话与中国实际何其相似,颇具深刻味道。中共建国后全面学习苏联,逐渐形成了由中共独掌政权的国家专制体制。在经济上,对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者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在政府构成上,刚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里,非中共人士占了几乎一半的位置,后来通过反右派斗争等一系列的政治运动逐渐把非中共人士排挤出政权组织,垄断了国家权力,文化上通过批判武训传、批判胡适、批判胡风以及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政治运动,强行推行“舆论一律”,在意识形态范畴通过“造神”运动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树立了左的一元化的意识形态,垄断了真理的裁判权。这种局面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改革这些至今还有不少人用不同方式仍在高唱的左的论调是我们应该必须面对的。 (三) 普世价值观是反腐和维权的思想理论武器 反腐和维权是当今政治建设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两大问题。这两个问题处理不好,会直接关系到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稳固和成败。中国是一个“官(权力)本位”的国家,是当今世界上党政官僚机构最庞大的国家,党政官员的总数已经达到惊人的程度,而且还在继续快速增长着;党政官员的腐败问题长期困扰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近年报章杂志上纰漏的案件,犯罪人级别之高,涉及范围之广(连高校和医院也成了腐败犯罪高发区),款项之巨,犯罪手段之公开,人格之卑鄙无耻,史无前例,举世无双,令人触目惊心;除了涉嫌犯罪的以外, 6 探索与争鸣 (受到刑事追究的仅占极少数)一些官员凭借特权牟利花样翻新,他们买官卖官、官商勾结、收取灰色收入,享受着公开的超国民待遇,在风景名胜区大建高级别墅,一套又一套地以比市价便低得多的价格购买房子,坐公车办私事,吃宴席,更不在话下。完全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及时大刀阔斧地精官减政,以铁血手腕铲除毒瘤,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政权必将葬送在他们手里,这绝非危言耸听。由于本文不是专门研究反腐问题,对此不详加评论。 维权问题,已经尖锐地提到执政党面前。现任国家总理温家宝多次提出要让人民活得有尊严,已经成为两会的主题。3月5日,他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上说:“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2月12日,在春节团拜会讲话中他重复强调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3月14日,他又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如果说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公平正义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维护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为每一个人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2010年5月4日他在北京大学与同学共庆五四青年节回答以后二十年怎么走时说:“要更加重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公平和正义比阳光还要光辉。一个不公正的社会注定是不稳定不和谐的。”对于“公民尊严论”这个“首要价值”的内涵,2月27日他在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与网友线上交流时解释说:“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每个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第二,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公民尊严论的提出是继“民族尊严”、“国家尊严”、“法律尊严”概念之后提出的维权新概念,无疑是普世价值观念的最新表述方式之一。 (四) 普世价值观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稳定和谐的世界观和论 普世价值观的基本文字表述是《世界人权宣言》。它是不同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开会达成的共识。联合国人权宪章所倡导的基本人权原则,是普世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赞同。2007年11月,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李保东大使在人权理事会第六次会议纪念《世界人权宣言》通过六十周年仪式上发言指出:“和平、自由、平等、公平与正义,是我们的前辈们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确立的最朴素的普世人权价值,直到21世纪的今天,依然散发着不朽的文明之光、人性之光和理想之光”。提倡普世价值观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减少贫困差距,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贫富差别是任何社会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是合乎规律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差距是正常的,难以避免的。但是过大、暴富就会引起社会矛盾和社会动荡。我们研究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时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权利不平等是很重要的原因。有些人群享受权利多,大部分人享受权利少。持有和接近权力的人享有更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话语权,是导致贫富差距急速拉大的根本原因。因此,只有实际上实现了一切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话语权利的基本平等,过度的贫富差距才会得到遏制。当然也不是说,要求做到绝对平等、绝对平均,只是要求宪法原则能够实现。 当我们用这些原则来看中国的现实时,就会发现,市场经济给中国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造成利益多元化。资本的本质特征是追逐最大利润,这也是外资投奔中国的根本原因,缺乏高端产业能力使得中国的工人必然成为资本家压榨下的工蟻。正因为如此,我国当前仍然有很多地方不尽人意,社会矛盾在很多方面依然突出而严重。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为了维护极少数人(党政和司法官吏、大款们)的法外特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运行着或明或暗的,贫富差距无限制地扩大。不仅地域、城乡、行业、群体间收入分配差距格局失衡导致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据《经济参考报》2010、5、10报道,收入最高的10%人群和收入最低的10%人群收入差距从199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而 7 探索与争鸣 且迅速出现空前庞大的贪污犯罪集团和大款大腕。他们和他们的家属子女以及身边工作人员(如司机及脉络)等,住在超豪华别墅中过着人间天堂般的挥霍日子,地方政府大楼和农村农民住宅,犹如天壤之别。改革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只有0.16,而今已经是0.47了(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超过社会分配差距0.4的警戒线。尤其是因行业垄断导致的收入差距之大令人吃惊。中国贫富差距已经悬殊到改革三十年之最,成为了全世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大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利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不同利益主体发生冲突是必然的。为了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维护稳定,必须找到一个良性的、合理的解决机制。这个机制的指导思想,就普世价值。它可以把利益博弈纳入法治轨道,在法定的程序平台上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智慧和贡献的互动博弈。既抑制公权的膨胀,制约党政官员和其他监督既得利益阶层的非法行为,又伸张个人的合法正当权益,防止他们无限放大损害正当的公共利益。 (五) 普世价值有助于贯彻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 法治国家是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形态。一个不实行法治的国家不能称之为现代化国家。依法治国很自然地成为普世价值的基本内涵之一。我们不能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在人类历史上首先实行法治创造了法治文明而拒绝法治文明。应该说,实行法治正是从人治传统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按照普世价值的理解,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就是树立法律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广泛地认同,一切权力需要监督,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腐败,绝对权力必然产生绝对腐败。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法律应该在任何方面受到尊重而保持无上的权威,执政者和公民团体„„都不应侵犯法律”(《政治学》);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也说过,在民主共和国,法律是社会公益的体现,具有无上的权威性。统治者仅是法律的臣仆,他们的一切权利都来源于法律并应依法行使;另一个启蒙思想家潘恩则形象地说:“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是国王”》(《常识》)斯大林和毛泽东都严重破坏法治而实行人治,都犯了个人崇拜独裁专制错误,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历史性灾难,都没有以法律的手段制止。邓小平分析,苏联的肃反扩大化和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全局性事件在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原因就在于西方是实行法治的国家。 应该注意到当前我国还存在不少与依法治国方略相违背的现象。比如,到处存在的违反宪法和法律的地方土政策,长期得不到解决。在一个执政党的情况下,宪法规定的“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规定如何落实,谁能够审判执政党的违法行为,像斯大林、毛泽东式的违宪违法的个人专断怎么依法解决,苏联和中国的实践都证明了,仅靠“自查自纠”“自我监督”的思维模式不能解决问题。只能靠在普世价值观指导下深入政治体制改革。 (六) 普世价值观有利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实现祖国统一,需要一个基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不行,三民主义不行,什么行呢,只能是普世价值观,而不可能是什么别的。唯有普世价值观才是两岸都认可而且不能不认可的基本价值尺度。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用普世价值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凝聚共识,在和平、发展、共赢、包容中逐步寻找统一的机会,探寻统一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一步步增强两岸同胞在心目中的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和吸引力,逐步创造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氛围。 (七)普世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对外开放事业 尊重和提倡普世价值观还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有利于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和对外开放事业。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的基本立场,使得很多外国人对我们心存芥蒂,及少共同语言,直到现在还存在不少误解。怎么办呢,只有在普世价值观上追求共同的声音。改革开放了,动乱时代结束了,但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有的仍旧停留在文革动乱时代。要让外国人进一步了解中国,就要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只能用外国人可以接受的语言介绍中国的发展,这就是普世价值观。努力用国际社会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的现在的变化,让更多的人到中国感受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才会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尊敬,促进对外开放事业。 8 探索与争鸣 除了上面列举的各项之外,尊重和提倡普世价值观可以从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角度论述,限于文章篇幅就不再详述了。 目前我们面临的最迫切的需求是在全党和全民中确立普世价值观念。我们中国有两千年的皇权专制政治的传统,又有几十年苏联政治经济制度的传统,就是缺少急需的民主法治传统。五四运动提出的“德先生”和“赛先生”至今没能请进来,至少没能落地生根。回想近二百多年的历史,从带有普世价值观的西方现代化文化敲击中国大门开始,中国就一直在说“不”。毛泽东所说的“马克思加秦始皇”(按照苏联共产党历史的表述是:无产阶级专政+公有制+计划经济+舆论一律)的模式至今还为人称道。有不少人至今把普世价值视为“异类”,仍然在说“不”。仍然把普世价值当作洪水猛兽。他们说:“把西方那一套弄过来还行,绝对不能搞西方那一套”~这说明普及普世价值观的教育任务多么繁重。理论往往是实践的先导。只有全社会从上到下都普遍地树立普世价值观,改革开放才算找准了方向和目标。当然,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谐、法治、宪政等实现的程度,是由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所规定的,而不是由我们的美好愿望所决定的。不能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许。当前我们探讨普世价值观,广泛宣传普世价值观,就是为了推动普世价值观的实现。 2010、06、04. 9
/
本文档为【关于普世价值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