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新疆的气候情况

新疆的气候情况

2017-12-05 43页 doc 97KB 28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1191

暂无简介

举报
新疆的气候情况新疆的气候情况 第11章 各地、州、市气象? 463 第11章 各地、州、市的气象局 1 地(州、市)气象局概况 新疆共有15个地(州、市)气象局:乌鲁木齐市气象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气象局、昌吉回族自治州气象局、石河子市气象局、克拉玛依市气象局、阿勒泰地区气象局、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气象局、塔城地区气象局、哈密地区气象局、吐鲁番地区气象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气象局、阿克苏地区气象局、喀什地区气象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气象局、和田地区气象局。 地(州、市)气象局既是新疆气象局的下属机构,又是本地(州、市)人民政府的...
新疆的气候情况
新疆的气候情况 第11章 各地、州、市气象? 463 第11章 各地、州、市的气象局 1 地(州、市)气象局概况 新疆共有15个地(州、市)气象局:乌鲁木齐市气象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气象局、昌吉回族自治州气象局、石河子市气象局、克拉玛依市气象局、阿勒泰地区气象局、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气象局、塔城地区气象局、哈密地区气象局、吐鲁番地区气象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气象局、阿克苏地区气象局、喀什地区气象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气象局、和田地区气象局。 地(州、市)气象局既是新疆气象局的下属机构,又是本地(州、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气象工作,为当地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气象服务。 地(州、市)气象局一般设局长1人,副局长2人。下属科室一般有:气象台、办公室、业务管理科(政策法规科)、财务科、科技服务中心、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等。主要业务工作有:大气探测(地面、高空、日射);农业气象观测及试验研究;天气、气候预测(短期、中期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气象服务(公益服务、决策服务、专业服务等);以气象卫星综合业务系统为主的通讯网络传输系统;气象计量检定;人工影响局部天气(人工增水、人工防雹等)。地区级气象局负责对县气象局(站)的测报、预报、农业气象、专业气象、气候资料、服务等项业务工作进行指导、管理。 新疆有不少台站,站址做过迁移,海拔高度和地理位置的变动,必将对气候资料数值带来影响,使用这些资料时需做一定的处理或订正,为合理使用搬迁过的气象站的资料,在介绍地州气象时,分别列表做了说明。 2 乌鲁木齐气象 2(1 乌鲁木齐市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位于天山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由南向北地 ?第3篇 新疆的气象活动 464 貌单元依此为:南部中高山带,柴窝堡山间盆地,市区河谷平原、东西两侧中低山及丘陵山区山前倾斜平原。地势南高北低,介于海拔540,4484m之间。 乌鲁木齐是新疆的行政和经济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和重要工业基地、她连接天山南北、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在中国西部的重要枢纽,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门户。市辖7区1县,总面 422积1.18×10km,城市建成面积166(8km;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等多个兄弟民族,21世纪初人口约200万,少数民族占26.77% 。 2(2 气候概况 乌鲁木齐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无霜期短。年平均温度6.9?,年平均降水286mm。年降水量由平原向山区递增(北郊平原200mm左右,南山丘陵300,400mm,迎风坡达500,800mm),海拔高于3km以上的山区降水量,随高度增高而减少。 乌鲁木齐市区3月下旬入春(南郊稍迟),春季多大风;夏季从6月下旬到8月下旬,是旅游、避暑的黄金季节;秋季降温快;冬季寒冷长达5个月,而且有强的逆温层从盆地伸展到海拔2km,形成了中山带附近的暖带(高山比它冷,而市区温度比它低4,5?)。山麓平原一般有积雪,南郊积雪长达175天,适宜开展高山滑雪、滑冰等冬季旅游活动。山区只有冷暖季节的区别。 达坂城峡谷是吐鲁番盆地通往准噶尔盆地的著名风区。那里的风速稳定且常年有风,可 28供风力发电的总面积1600km,风能蕴藏量为250×10kWh,2004年达坂城已有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约100MW,而可装机容量为2000MW以上。 当出现达坂城气压高于乌鲁木齐市区的反常情况时,乌鲁木齐会出现东南大风。孤立出现在乌鲁木齐附近的东南大风最大风速有时可达34m/s,瞬间最大风速超过40m/s。 近30年来乌鲁木齐市区的年平均气温以0.374?/10a的速率变暖,其中冬季变暖最明显,为0.530?/10a。全地区降水量均也呈增多趋势,其中夏季最显著,达14.8mm/10a。 (张学文补充风能部分) 2(3 乌鲁木齐市气象局 乌鲁木齐市气象局前身是空军16总站气象台,于1950年成立迪化气象站,1954年1月改名为乌鲁木齐市气象站,1960年11月改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观象台,1975年1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乌鲁木齐市气象局。2004年乌鲁木齐市气象局职工118人,有汉,维,哈,回,蒙,柯,壮,满8个民族组成。专科以上学历58人,占职工总数的50%,高级工程师10人、工程师47人。局机关三处二室:办公室(人事教育处)、业务科技处、政策法规处(挂防雷减灾办公室、施放气球飞艇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计划财务处。直属事业单位5个(市气象台、农牧业气象服务中心、新疆“兴农网”信息中心、后勤服务中心、丰云科技开发公司)。 市气象局紧紧围绕乌鲁木齐市建经济强市,创旅游名城的目标,突出城市气象服务特色,始终把服务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宗旨。在防灾减灾、 第11章 各地、州、市气象? 465 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农网在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已初步建成由极轨卫星、静止卫星、气象通信卫星接收处理系统、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测风雷达、沙尘暴监测站、自动遥测气象站组成的大气监测系统;由气象卫星接收处理系统、VSAT单收站、MICAPS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由“121”气象自动答询系统、乌鲁木齐新农网、LCD、LED、媒体、寻呼等组成的气象信息网络传输系统;依托新一代天气雷达,由车载式流动火箭、固定火箭和高炮、电台组成的人工增雨(雪)作业系统;建成基本涵盖乌鲁木齐地区气象部门的局域网络系统,初步实现了气象资料信息共享;建成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移动气象台;完成涵盖乡村的新农网信息中心建设。 已建成自治区级文明单位。 2(4 台站设置 乌鲁木齐市气象局辖4局4站:乌鲁木齐县气象局、天山区气象局、达坂城区气象局、头屯河区气象局、中国一号冰川环境监测气象站、白杨沟生态环境监测站(牧业气象试验站)、小渠子旅游气象站、柴窝堡雷达标校站。承担了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探测、农牧业气象观测及试验、特种观测业务(包括土壤湿度、紫外线、辐射、酸雨、沙尘暴等)、气象预报业务、低空遥测探测的多谱勒天气雷达、静止卫星、极轨卫星资料接收开发应用、卫星遥感探测以及后续投资建设的高空大气探测系统(风廓线仪)、雷电监测等工作。 在1998,2004年先后建设无线遥测气象站7个。乌鲁木齐气象综合探测网在拓展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及自动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固态降水试验观测是中国气象局2005年重大项目之一,全国共3个台站进行试验观测,分别设在黑龙江省的通河气象站、吉林省的长春气象局观测站和新疆的大西沟气象站。大西沟气象站固态降水试验的安装工作已完成,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观测。 2(5 旅游与服务 乌鲁木齐有着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族特色人文景观。游览胜地有红山、达坂城、柴窝铺景区、亚洲地理中心、一号冰川、南山天然牧场、甘沟菊花台、照壁山、白杨沟瀑布等;主要革命遗址、革命纪念地有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毛泽民烈士故居、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旧址、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等。主要古迹、古寺有乌拉泊古城、陕西大寺、阿拉沟―石垒‖、文庙、巩宁城遗址、纪晓岚微草堂、“一炮成功”等;自治区博物馆、新疆民族民俗陈列馆、二道桥民族集贸市场(“大巴扎”)等地,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 乌鲁木齐市气象局在大力开展旅游气象服务的同时,对位于柴窝铺、达坂城、一号冰川、白杨沟、小渠子等地的气象站,则充分发挥其地理优势,广泛开展食、宿、滑雪等项旅游服务项目。 ?第3篇 新疆的气象活动 466 乌鲁木齐市气象局台站迁移一览表 台站名 站址迁移 迁站6次,其中,1960年11月1日由乌鲁木齐市老满城地段迁移到乌鲁木齐市西 郊小地窝铺民航机场;1976年1月1日由民航机场搬迁到乌鲁木齐市幸福路27号乌鲁木齐市气象站 市气象局院内;2000年1月1日,由幸福路27号迁到乌鲁木齐市建国路97号大 院内。机场与市区的海拔高度差300m,降水和温度都有明显区别。 观测场搬迁1次,由山顶迁到山下,对记录连续性影响很小。但是过去气象报表上小渠子气象站 的气象站的海拔2160米是错的,它应当是1871.8m 柴窝堡雨量标校站 2004年8月1日建站,为无人自动站。未迁站。 1958年6月4日,由区气象局与水利厅联合创建,业务归区气象局管理;1959年 3月24日,本站行政属科学院新疆分院、业务归区气象局管理;1961年8月1日, 大西沟气象站 改为“自治区气象局云雾物理台”,并由自治区气象局人工降水队接管。1963年1 月1日,改为“天山云雾物理观测站”,1976年2月1日,台站名改为“大西沟气 象站”。 迁站1次。2003年1月1日由乌鲁木齐市后峡流水槽迁到乌鲁木齐县甘沟乡白杨牧业气象试验站 沟。 迁站3次, 其中,1957年10月11日由乌鲁木齐县达坂城白杨河迁至乌鲁木齐县 达坂城气象站 达坂城第十生产队;1958年10月20日由乌鲁木齐县达坂城第十生产队迁至乌鲁 木齐县达坂城第四生产队。 3 伊犁气象 3(1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概况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是中国向西开放的国际通道。自治州管辖塔城、阿勒泰两个地区和10个直属县市,首府设在伊宁 42市,是全国唯一的既辖地区、又辖县市的自治州。全州总面积35×10km,人口408.33万,有哈、汉、维、蒙、锡伯等47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25.5%,汉族占45.2%,维吾尔族占15.9%。自治州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四、七、八、九、十师。 4242水土资源丰富。自治州有可耕地200×10hm,现已开垦利用90×10hm多,耕地后备资源充足。境内有伊犁河、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额敏河等大小200多条河流;有冰川 283832906条,总面积3432km,储水量1166×10m;地表水径流量363×10m/a,占新疆总径 8流量的41%。水能蕴藏量占新疆的37%,可建梯级电站81个,电能蕴藏量1094×10kWh。 4242天然草场总面积约2000×10hm多。森林面积180×10hm,森林覆盖率6.69%。 矿产资源极具开发潜力。目前已发现矿种9类86种,其中铍、白云母、钾长石储量居 8全国之首,铜、金、硫铁矿、钴等23种矿产储量居新疆之首,煤炭远景储量约为4771×10t。州内有新疆最大的阿希金矿,全国规模最大的阿舍勒铜矿。 伊犁是边塞旅游胜地,具备当代旅游业追求的阳光、水域、沙滩、绿色、空气五大要素。 第11章 各地、州、市气象? 467 这里有神秘的喀纳斯湖、静谧的赛里木湖、美丽的果子沟;这里有着著名的巩乃斯草原、唐布拉草原、那拉提草原、昭苏草原;青铜时代的乌孙土墩墓葬群、西辽西域名城阿拉力马力遗址,唐代弓月城遗址,有乾隆皇帝御书的格登山记功碑和伊犁将军府、惠远钟鼓楼、林则徐纪念馆等众多的人文景观。古丝绸之路横贯全州,留下了丰富珍贵的文物古迹。全州有达到国家质量等级旅游区(点)9处。 3(2 气候概况 伊犁河流域属大陆性温带气候,降水较多,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由河谷西部200mm左右逐渐上升到河谷东部山区的600,700mm。春温回升迅速但不稳定、降水较充沛,易出现寒潮、大风、雪崩、洪水、地质滑坡等灾害;夏季山区多雷雨冰雹,少酷暑,雷暴、冰雹、大(暴)雨、洪水、地质滑坡等灾害天气较多,全疆降雹之冠的昭苏县降雹年平均20d,最高的一年达32d;秋温下降快,降水少,是全年最干旱的季节;冬季少严寒、1月平均气温是北疆最高的地区、积雪丰厚,冬季雪灾,常使畜牧业和交通造成损失。 河谷平原四季分明,冬春略长,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在2699,3158h之间,适宜农作物的种植;河谷近山地区春长夏短;昭苏盆地冬长无夏,春秋相连。 伊犁河流域(含支流)逆温气候资源丰富,两岸均有逆温带存在,逆温夏季强度弱而浅薄,夜间形成日出后消失。冬季逆温强度强,厚度大,一月份平均厚度950m,最大可达2077m,距河床100,1000m以内是逆温效应最佳地带。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伊犁的气候向暖湿方向变化,降水量有增大的趋势,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冬季气温增暖明显,春秋季有效积温明显增多,喜温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3(3 伊犁州气象局 伊宁农场测侯所1939年设立,伊宁市气象站建于1951年8月。2004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气象局下属一个国家基准站(在伊宁市)、一个国家基本站(在昭苏县)、8个一般站。伊犁州气象局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公众天气预报、重大天气决策预报、气候预测、农业气象预报、气象卫星遥感应用、气象仪器计量检定、环境气象预报、地质灾害预报等项气象服务以及专业专项科技服务。 伊犁是中国天气的上游,是很多地区的上游天气预报指标站,由于毗邻的中亚诸国气象探测资料不全,因此,伊宁基准站、探空站还肩负着弥补中亚气象资料空缺的重任,对天气气候预测有重要的意义。 伊犁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进展较快,已建成9210工程系统、MICAPS天气预报技术平台、风云2号静止气象卫星接收系统、卫星数字视频广播系统。曾获得新疆气象局“9210工程建设先进集体”、“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称号。随着伊犁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建设,气象业务现代化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伊犁州气象局1999年8月被伊宁市绿化委授予“花园式单位”称号,2000年建成“自治区文明单位”。 ?第3篇 新疆的气象活动 468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气象局台站迁移一览表 台站名 站址迁移 迁站3次。其中1991年1月1日由老霍城(现兵团62团团部)迁至霍尔果斯霍尔果斯口岸气象局 口岸。 迁站1次。1959年12月由新疆农四师十二团场(现农四师七十一团场)内迁新源县气象局 至现址。 迁站2次。1951年9月,新疆省农林厅昭苏县察汗乌苏橡胶草厂实验站建立气 昭苏县气象局 候站,1955年8月1日,迁至县城东8km种马场,气象部门接管,改称昭苏 县气象站;1957年8月1日迁至现址。 迁移2次。最初在县城西北山岗上,1961年10月向西南方向的山坡下迁移特克斯县气象局 400m;由于地势低洼,水平能见度受阻,1964年9月迁至200米外的现址。 4 昌吉气象 4(1 昌吉回族自治州概况 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东北与蒙古国交界,总面积9.39×4210km。 昌吉州是以回族为自治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区,全州有回、汉、维吾尔、哈萨克等36个 4民族,总人口160.08×10。全州辖5县3市。境内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的24个团场,以及乌鲁木齐石化总厂、准东石油基地、玛纳斯电厂等一批中央、自治区所属企事业单位。 昌吉州集山地、草原、森林、平原、大漠为一体,孕育出丰富多彩的自然风貌,南部山区雪山巍峨,森林茂密;中部平原棉海千里;北部大漠粗犷神奇,雅丹地貌奇形怪状。 昌吉州北庭大都护遗址、回鹘寺、康家石门子岩画、四道沟原始村落遗址,都是闻名全国的文物保护单位。昌吉州北部的将军戈壁,素有化石宝库之称,这里分布着世界罕见的硅化木群和恐龙遗址。昌吉岩画数量之多,内容之丰,技法之精都为全国之最。 4(2 气候概况 昌吉州属中温带区,为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由于地形影响,东冷西热、南冷北热,由南向北气候差异较大,南部具有明显的山区气候特征,夏季降水充沛;北部呈现沙漠性气 2候特征。昌吉市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为2700h,太阳年辐射总量为5489 MJ/m;热量条件也较为充足,年?10?积温为3450??d,其中年平均气温6.8?,1月份平均气温为?15.6?,7月份平均气温为24.5?;年平均降水量为190mm,夏季降水量明显多于冬季;年无霜期为160,190d。 4(3 昌吉州气象局 第11章 各地、州、市气象? 469 昌吉曾于1938年设立农业测侯所,1953年建立昌吉气象站。 气象局始终坚持把公益服务,决策服务放在首位,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在监测预报大风、寒潮、高温等灾害性天气及人工影响天气等服务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1年荣获中国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气象局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专业(专项)气象服务、环境评价、气候评价、12121电话气象服务、手机气象短信服务、气象资料服务、雷电灾害防御、气象器材及鉴定服务、电视声像气象服务、气球广告、布标制作等项目。天池气象站依托位于天池风景区的优势,开展旅游气象服务。 2001年昌吉州气象局荣获自治区级文明单位,2002年昌吉州气象系统荣获自治区级文明行业称号。 随着大气监测自动站、新一代天气雷达标校站等项目建设,昌吉州气象业务现代化水平取得新的进展。 昌吉回族自治州气象局台站迁移一览表 台站名 站址迁移 蔡家湖气象站 迁站1次。1966年11月1日从米泉县北沙窝芦苇湖东岸迁往米泉县蔡家湖气象站。 米泉市气象局 迁站1次。1966年11月1日,站址迁至县城西郊。 吉木萨尔县气象局 迁站1次。1965年8月12日,迁移后观测场在原场址的SE方25m处 迁站2次。1957年10月从原机场向南迁移183m;1972年10月又向西北偏北迁移奇台县气象局 295m 木垒县气象局 迁站1次。1984年9月20日,将观测场向北搬迁27m,其高度不变 5 石河子气象 5(1 石河子市概况 2石河子垦区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全垦区面积7529km,地形由南向北依次为天山山区、山前丘陵区、山前倾斜平原、洪水冲积平原、风成沙漠区。石河 2子市位于垦区中部,行政区域460km。 垦区平均海拔300,500m左右,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炎热,年平均气温7.5?,8.2?,日照2318,2732h,无霜期147,191d,年降雨量180,270mm。境内有玛纳斯河、宁家河、金沟河、大南沟河、巴音沟河等五条河流,河水年径流 8383量15.3×10m,建有大中小型水库11座,蓄水总量4.33×10m。 垦区水草丰美,林网密布,野生动植物繁多:飞禽有鹰、雁、野鸭、天鹅、喜鹊等20多种。野生牧草有62科314属567种,其中可药用者有麻黄、地黄、黄芪、益母草、仙鹤草、薄荷、荆芥、防风、甘草、枸杞、柴胡等140种。北部沙漠区蕴藏有石油,南山有煤矿。 石河子已形成“以大型农牧团场为依托、以自治区直辖市–石河子市为中心,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建商服综合经营,工农结合、城乡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新型经济联 ?第3篇 新疆的气象活动 470 合体。石河子市是全国“卫生城市”、“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自治区“文明城市”、“园林城市”;是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良好城市”;是中国“屯垦戍边”的成功典范。石河子市被誉为“戈壁明珠”,旅游景点有:周总理纪念碑、人民公园、北湖、沙漠公园、南山风景区、西城蟠桃园、王震将军雕像、军垦博物馆、军垦第一犁、军垦第一楼、军垦第一井、音乐喷泉、艾青诗歌馆等。 5(2 石河子气象局 石河子气象局始建于1976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和石河子市人民政府多重领导的工作部门,也是石河子垦区气象工作的主管部门。2000年3月,为发展兵团地方融合型气象事业,新成立的农八师气象局并靠石河子气象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并对农八师所属气象站履行气象行业管理职能。是一个集国家气象、地方气象、兵团气象于一体的融合型地区气象局。 石河子气象局下属四个基层站,8个团场气象站。分别在市农科院、乌兰乌苏镇、炮台镇、西古城;农八师的141、135、136、142、144、147、148等7个团场和石河子北泉镇。 建局以来,石河子气象局广大职工发扬“准确及时、优质服务、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石河子气象精神,为垦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2002年3月,石河子气象局被中央文明办、国务院纠风办命名为“全国文明创建示范点”称号。 石河子市气象局台站迁移一览表 台站名 站址迁移 炮台气象站 迁站3次。分别于1957年、1965年和1978年5月30日迁移 莫索湾气象站 迁站2次。其中,于1972年10月12日由农八师新二农场迁至150团团部 6 克拉玛依气象 6(1 克拉玛依市概况 克拉玛依是维吾尔语“黑油”的音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缘,加依尔山东麓,东濒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克拉玛依市下设 244个区,总面积9500km,人口30.4×10。 大部分地貌为荒原戈壁,海拔高度270,500m之间。境内最高峰为独山子山,海拔高度为1283m。在市区东南面的综合农业开发区及共青镇、五五新镇、三平镇、乌尔禾、小拐等地已开垦为绿洲。 克拉玛依市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1089万亩,已利用的193万亩,可开垦荒地243万亩,规划开垦80万亩,实际开发27万亩。引水工程为大农业的开发及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第11章 各地、州、市气象? 471 境内主要有白杨河、克拉苏河、达尔布图河,均为季节性河流,年平均径流量约3.63 83×10m。 克拉玛依旅游资源丰富:魔鬼城(亦称“风城”)是浓缩雅丹地貌特征的典型地质奇观;黑油山山上有多处石油泉向地面溢出石油,由于油和沙土的常年重叠,凝结成了一个整体的沥青山丘;白杨河大峡谷谷底野树繁茂,并有设施齐全的度假村,有赛马、摔跤、叼羊等民族风情表演以及水上漂流等项目。 独山子旅游区素有天山旅游“桥头堡”之美誉。这里有气势恢弘的石油化工工业;地壳奇观泥火山;青山绿水环抱的乔尔玛;常年冰雪皑皑、景色秀美的冰达坂“玉西格勒”。 2004年,克拉玛依市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并成为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克拉玛依新建机场于2005年投入使用,为国内外旅客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6(2 气候概况 克拉玛依市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 ?10?积温(热量)在北疆最多;? 干燥少雨,积雪薄,降水量少;? 大风多(多西北风);? 春、秋时间短,冬、夏温差大。累年平均气温8.6?。最热月与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之差为43.3?,7月为最热月,月平均气温为27.9?,1月为最冷月,月平均气温为?15.4?;年平均降水量105.7mm;无霜期平均为190d;年平均日照时数2694.0h。 6(3 克拉玛依市气象局 克拉玛依气象事业是在石油勘探开发建设初期,为石油工业的发展而创建的。1956年12月1日建站。多年来,气象工作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石油生产安全作为工作重点,始终坚持把公益服务、决策服务放在首位。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防灾减灾、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克拉玛依气象局以石油专业气象台为中心、下辖8个气象观测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气象行业管理模式;建立了集石油、农业、林业、民航等多项气象服务的保障体系;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建设,加快了业务现代化的进程。 主动积极地拓宽气象服务领域:及时把握机场迁建的机遇,将气象业务拓展到民航领域,承担起机场气象保障工作;抓住农业大开发机遇,促成农业气象实验站建设;根据克拉玛依林纸基地的建设需要,增加林业气象和林业防火的气象服务项目。 积极开展电视天气预报、“121”电话、气象资料、气象短信、气球广告等形式多样的气象科技专项服务。 2000年获自治区级文明单位服务示范窗口称号,2001年获中国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 克拉玛依市气象局台站迁移一览表 台站名 站址迁移 克拉玛依市气象站 迁站4次。其中,1956年12月1日建站于克拉玛依市天山103幢,1957年 ?第3篇 新疆的气象活动 472 12月1日迁往克拉玛依市北郊现电大,1969年6月1日迁往克拉玛依市老防 风林现塔河路117号,1993年1月1日迁往克拉玛依区银河路77号 7 塔城气象 7(1 塔城地区概况 塔城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北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中部。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 塔城是一个边境地区,辖5县2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属的奎屯市位于地区东部,区内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八、九、十师所属的36个农垦团场。 42塔城地区总面积10.45×10km。地区西北部是西准噶尔山地和塔额盆地,南部为北天山山地,中东部是准噶尔盆地。 塔城地区具有独特的草原与绿洲相融合的复合文化,旅游景观极为丰富。景点有:裕民县的巴尔达库古岩画群、塔斯提风景区、野巴旦杏自然保护区、小白杨哨所等;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蒙王府、松树沟、绿坪、阿尔格勒特气泉等;乌苏市的泥火山群、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南山温泉、九莲泉等;沙湾县的热水泉子(温泉山庄)、鹿角湾、瀚海柳浪、千泉湖等;额敏县的玛依塔斯、阿克苏水库等;托里县的苏拉夏山谷、老风口果子沟、沙孜草原旅游风景区、野玫瑰谷、白杨河森林公园、孔繁森纪念碑等;塔城市的伟人山观景点、快活林风景旅游区、垂钓公园、巴克图口岸等。 7(2 气候概况 塔城地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气候特点是:? 山区与平原地区相比,冬暖夏凉,热量不足;? 平原地区乌苏、沙湾热量较丰富;? 全疆闻名的托里老风口,多大风,一次大风最长持续时间可达14d,最大风速超过40m/s。 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大,降水量地区间分布不均匀,年季变率大。地区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6,43?,极端最低气温为?35?,?43?。塔城盆地年均降水量为250,300mm,乌苏、沙湾、和布克赛尔3县(市)所处的准噶尔盆地及和布克谷地年均降水量为130,190mm。 2全地区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5652MJ/m,日照时数2800,3000h,无霜期130,190d。 7(3 塔城地区气象局 最早的塔城农场测侯所于1939年5月设立。塔城建气象站是1953年,1974年3月成立塔城地区行署气象局。2004年,塔城地区气象局下辖五县二市气象局,2个基准站、2个基本站、3个一般站和1个生态监测站(地方站)。塔城局坚持把气象服务放在首位,重大灾害性天气、关键性、转折性天气过程预报能力显著提高。2004年塔城市举办伊犁州第14 第11章 各地、州、市气象? 473 届阿肯弹唱会,由于气象服务准确及时,得到地、市政府及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表彰;同年主动调用卫星遥感监测火情图,为消防、灭火工作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气象保障;2004年人工增雨使当地旱情得到缓解;围绕地区“畜牧、粮食、棉花、红花、区域特色经济”五 图3.11.1 塔城地区气象局 大支柱产业,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全区气象部门开展了畜牧、小麦、棉花、甜菜、红花、打瓜、番茄等系列化气象服务工作;紧密结合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开展专项气象服务工作,2000年建成“老风口生态环境监测站”、2003年底建成老风口风电场70m梯度测风项目,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利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积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保证了基础业务稳定、可靠运转。1998,2004年,全地区连续七年消灭了各类业务重大差错;2004年,全地区共通过53个百班无错、1个250班无错。2004年,塔城地区气象局自筹资金3万元,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提高了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为业务现代化建设和地区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动力。 2004年塔城地区气象部门建成自治区级文明行业和自治区级科普教育基地。 塔城地区气象局台站迁移一览表 台站名 站址迁移 塔城地区气象局 未迁站。1980年11月1日观测场向东迁移27m 裕民站于,,,,年,月,日由原址察汉托海牧场迁移到现址:裕民县哈拉布拉路,裕民县气象局 ,,号。 迁站1次。于,,,,年,月,日由原址托里县西南两公里处迁移到现址:托里县文托里县气象局 化路西郊。 乌苏县气象局 乌苏站于,,,,年,,月,,日迁入现址:乌苏市友好路,,,号。(原址不详) 8 阿勒泰气象 8(1 阿勒泰地区概况 “阿勒泰”系“金山”之意,是一个边境地区,位于新疆最北部。西北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相连,东部与蒙古国接壤。地势自东北向西南至喀喇额尔齐斯河和准噶尔盆地急剧倾 ?第3篇 新疆的气象活动 474 42斜。全区辖六县一市,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的十个团场,总面积13.78×10km。阿勒泰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哈萨克、汉、回、维吾尔、蒙古等36个民族。少数民 4族33.56×10人,占总人口的56.45%。 83阿勒泰地区地表水年径流量达123.6×10m,有乌伦古河、额尔齐斯河两大水系。有中国第二大内陆湖-乌伦古湖,还有喀纳斯湖、阿克库勒湖等高山湖泊。是新疆的渔业基地之一;牧草地面积14448万亩,是新疆主要的畜牧业基地;全地区可耕地面积1600多万亩,开发潜力很大;森林茂密,是新疆第二大天然林区;矿产资源极为丰富。 阿勒泰地区有大量的岩刻、岩画、洞窟彩绘、鹿石、雕刻石人等文化遗迹,有“千里岩画长廊”之美称,旅游景点有喀纳斯湖、友谊峰冰川、喀纳斯图瓦村、白沙湖、鸣沙山、红桦林、吉木乃口岸、桦林公园、小东沟森林公园、三道海子、黄金海岸、乌伦古湖(海滨浴场)、阿拉善温泉、蝴蝶沟、五彩城、唐巴勒岩画、硅化木园等。 8(2 气候概况 阿勒泰属中温带气候,气候特点是:? 冬季严寒漫长、积雪丰厚,可可托海一月份平均气温为?29?,阿尔泰山区东部的青河、可可托海极端最低气温达?50?,?52?;萨吾尔山达?34?,?39?,其他地方达零下?41?,?45?;? 降水较多;? 热量条件较差,地区以喜凉作物和牧业为主,?0?的活动积温在2650,3600??d,?10?的活动积温在2000,3400??d,积温地区差异显著,最大出现在南部福海以南,最小出现在青河;? 山区垂直气候带明显,浅山丘陵以上至冰川积雪带以下无明显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两季之别。 阿勒泰地区灾害性天气种类多,有寒潮、大风、雪灾、局地暴雨、霜冻、干旱等。 8(3 阿勒泰地区气象局 1938年曾设立阿山(阿勒泰)气象台,阿勒泰气象站始建于1953年5月。2004年阿勒泰地区气象局下属阿勒泰国家基准气候站,福海阿克拉达气象站,5个国家基本站和1个国家一般站。 气象局紧紧围绕地区“畜牧、矿产、旅游、水能”四大支柱产业提升气象服务能力与水平,为指挥农牧业生产、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决策服务。主动积极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为2004年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森林灭火提供了全方位的气象服务;在福海县水土开发区租用土地2000多亩,进行经济作物农业气象科学试验。大力开展气象科技服务,主要项目有:雷电灾害防御、专业气象预报和情报资料服务、气象电视广告、121电话咨询、彩球条幅、打字复印、布标、灯箱制作等。 大气探测遥测化、气象数据处理自动化、资料图表传输网络化、卫星遥感资料应用等气象现代化项目,推动了气象业务建设,提高了预报的准确率和服务质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建设进展顺利:阿克达拉气象站增加了小球测风,福海、布尔津同时开展酸雨观测,自动气象站和大气化学采样室相继投入业务运转。 2002年地区气象局被授予“自治区级文明单位”称号,2004年被授予为地区级“文明行业”称号。 第11章 各地、州、市气象? 475 阿勒泰地区气象局所属各台站建站后,未曾迁移。 9 博尔塔拉气象 9(1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概况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准噶尔盆地西端。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博尔塔拉,蒙古语意为“青色的草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博州辖博乐市、温泉县、精河县、阿拉山口口岸管理委员会,境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4农五师及所属11个团场。全州有蒙、汉、维、哈、回等40个民族,有44×10人。 博州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精河县热量条件较好,温泉县冷凉。阿拉山口,大风天气多,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平均163.4d,最多可达188天,最长连续大风日数19d,素以“风口”闻名。阿拉山口以“亚欧大陆桥中国段西桥头堡”的特殊地位而被世人所瞩目。 4242自治州土地总面积2.7×10km,其中耕地面积13.48×10hm、草地面积166.89×42424210hm、林地面积62.78×10hm,其中天然林面积17.56×10hm。 自治州野生动物资源较丰富,有野生动物上百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主要有紫貂、雪豹、北山羊、金雕、白肩雕、玉带雕、胡兀鹫、河狸、大鸨等)。 旅游景点有:赛里木湖、怪石峪、艾比湖、哈日吐热格、米尔其克、阿拉山口口岸、温 2泉、人文旅游等。群山环绕的赛里木湖又称“三台海子”,水域面积458km,最深处90m, 83蓄水总量210×10m,湖面海拔2073m,属高山湖。传统的那达慕大会每年在此举行,那达慕大会有摔跤、赛马、刁羊、姑娘追等少数民族传统娱乐和物资交流活动。 如今,赛里木湖是我国惟一生产冷水鱼——高白鲑的养殖基地。 9(2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气象局 博州最早建站的是精河县气象站(1953年),2004年博州气象局下属阿拉山口气象局、博乐气象局、温泉县气象局、精河县气象局。 博州气象局牢固树立“决策服务让领导满意,公益服务让群众满意,专业服务让用户满意”的宗旨,气象服务效益明显提高,科技服务稳步发展。春播期间,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及互联网,每天播放地膜内外,0cm—20cm各层地温资料,为广大棉农科学播种提供了依据。在季节转换时期安排专人及时到生产一线了解情况,针对生产实际需求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为缓解旱情,冬季,博州气象局不仅积极配合自治区人影办完成冬季北疆飞机人工增雪任务,并在北疆沿天山一带的精河山区、温泉铜矿和卡昝利用流动火箭车进行增水作业。夏季进行了火箭人工增水作业,取得较好的效果。2004年博州人工增雨工程已列入自治区生 ?第3篇 新疆的气象活动 476 态环境建设规划中。 积极开展气象短信、防御雷电灾害等项科技服务。 全州气象系统建成自治区级精神文明单位。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气象局台站迁移一览表 台站名 站址迁移 迁站3次。1957年10月13日观测场在原址向西移400m;1977年3月26日新站在阿拉山口气象局 原址向西移2000m;2001年7月1日,搬迁到新站址。 博乐气象局 迁站1次。1959年12月1日,由乌土布拉克迁至现址。 迁站3次。其中,1958年9月由温泉县城郊牧场迁往安格里格乡;1981年1月1日温泉县气象局 由安格里乡迁往温泉县城西南郊外。 迁站2次。1953年5月15日,由市区内西北角中学左侧迁至市区东南面1km处;1961精河县气象局 年3月28日,观测场迁到原址西70m。 10 哈密气象 10(1 哈密地区概况 哈密地区位于新疆最东端,是新疆的东大门。自古被称为“西域襟喉,中华拱卫”。 42北部与蒙古国接壤,总面积8.5×10km。东天山横亘于哈密地区中部,占据了大部分面积,哈密地形可概括为四山夹三盆。 哈密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蒙古等24个民族,总人口52.49万人。地区辖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伊吾县。区域内驻有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新疆哈密煤业集团公司、兵团农十三师、哈密铁路分局等21家中央、自治区单位。 83哈密是干旱缺水地区,全地区可利用地表水8.76×10m,地区人均占有地表水不足 32000m。有大小河流142条,均为季节性内陆河,水源由山区降水和冰雪融化补给。较大河流有伊吾县的伊吾河、巴里坤县的柳条河、哈密市的石城子河等。全地区有冰川226条, 243主要分布在哈尔里克山和巴里坤山,面积180.9km,每年可调节水量8000×10m。 哈密有白石头、鸣沙山、天山庙、松树塘等风景名胜及哈密回王陵、五堡古墓群、拉甫却克古城等文物古迹。 10(2 气候概况 哈密地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气候特点是:? 光能资源丰富,名列全国第二。? 干燥少雨,蒸发能力强,晴天多;? 由于天山山脉的影响,形成“南热北凉”的两个气候区,与西部伊犁地区比这里冬季较寒冷;? 无霜期短;? 夏季酷热(7月)。 第11章 各地、州、市气象? 477 10(3 哈密地区气象局 哈密农林场测侯所于1942年设立,1951年建立哈密气象站,2004年哈密地区气象局下属两个县局、五个站以及哈密地区旅游生态站等。全局有汉、维、哈、满、回、壮六个民族,少数民族职工占职工总数的23%;具有高、中级职称的占在职职工的36%;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1% 。 哈密局以推进行政管理、基本系统、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三部分结构调整为依托,全面提高天气气候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及气象服务质量,在防灾减灾服务、基础业务、事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依法行政以及精神文明创建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 气象科技服务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化进程加快。气象科技服务项目有:人工影响天气、专业专项气象服务、石油气象专业服务、“12121”气象信息电话自动答询、手机短信服务、防雷检测、防雷工程,广告服务、气象影视制作、环境气象、旅游气象监测、农业气象科技开发、园艺科技实验、气象卫星综合信息网络、计算机技术开发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发应用、气象通讯等。 2004年哈密国家基准气候站L波段雷达项目建设圆满完成。 地区辖属各县(市)气象台、局、站全部建成地区级“文明单位”,全局建成地区级“文明行业”;地区局、十三间房站、伊吾局(含淖毛湖站)及红柳河站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 哈密地区气象局台站迁移一览表 台站名 站址迁移 迁站1次。原名哈密市七角井气象站。1999年迁移至哈密市以西200km,兰新十三间房气象站 铁路线十三间房火车站以北200m处。 巴里坤县气象局 迁站2次。1985年11月由大河乡迁至县城西郊;2003年7月又迁至县城东郊。 迁站2次。1963年6月30日迁至淖毛湖镇达子泉一队;1966年11月26日迁至淖毛湖气象站 淖毛湖农场二队。 迁站6次。其中,1954年1月建立于民航机场,1957年2月1日由民航迁往夹哈密基准气候站 口墩;1957年6月20日由夹口墩迁往大营房;1959年9月5日由大营房迁往东 河坝。 迁站3次。原名新疆星星峡气象站,1952年07月01日建站, 1960年10月01哈密市红柳河气象站 搬迁至红柳河,更名为哈密市红柳河气象站。 11 吐鲁番气象 11(1 吐鲁番地区概况 吐鲁番,突厥语的意思是“富庶丰饶之地”,这片土地上,包含了西域风物的全部经典。 吐鲁番地区位于天山东部山间盆地,盆地内的艾丁湖水面低于海平面154m,是我国陆 ?第3篇 新疆的气象活动 478 42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是内地连接新疆、中亚地区及南北疆的重要通道。总面积约7×10km, 4吐鲁番地区辖吐鲁番市 、鄯善县、托克逊县。总人口约55.9×10人,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77.1%,汉族占22.9% 。 这里是新疆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地区确立旅游业为先导产业,并具备了优先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吐鲁番是东西方文化和宗教错综交织并相互融合的交汇地,是中国丝路遗址最为丰富的地区。遗存的古城、石窟寺、烽燧、 墓葬、岩画等达2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旅游景点有交河故城、坎儿井、葡萄沟、博物馆、苏公塔、火焰山、高昌古城 、库姆塔格沙漠、吐峪沟大峡谷、艾丁湖等。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唯一的,也是最古老、最大、保护得最好的生土建筑城市,维吾尔语称雅尔果勒阔拉,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0km雅儿乃孜沟30m高的悬崖平台上。故城状如柳叶形半岛,长约1650m,最宽处约300m。因为两条河水绕城并在城南交汇,故名交河。 故城为车师人开建,建筑年代早于秦汉,距今约2000,2300年。历经沧桑,仍然巍然屹立。故城由庙宇、官署、塔群、民居和作坊等建筑组成,最高建筑物有三层楼高,总面积 42达25×10m。1961年交河故城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河故城是"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一直是古代西域政治、军事、屯垦的中心之一,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历史、中亚文明史以及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宗教、艺术等有重大科学价值。 11(2 特色气候 吐鲁番古称火洲,火焰山以南和以北,气候差别很大。气候特点是:? 光热资源丰富,是全国最热的地方。每年6、7、8三个月,平均日最高气温达38?以上,是全国高温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绝对最高气温曾达47.6?。吐鲁番市10?以上有效积温5300??d以上,无霜期平均每年达到233d,最长的年份达到255d,是我国长城以北无霜期最长的地方,全年日照时数为2912h。? 盆地内干燥少雨,鄯善县年平均为25.5mm,吐鲁番市为15.6mm,托克逊仅为3.9mm,有一年曾连续299d不下雨,创我国连续无降水时间最长的记录,据考察资料,吐鲁番盆地南部库鲁格塔姆终年无降水。? 吐鲁番多大风,集中在4,7月,人们称吐鲁番为“陆地风库”。 11(3 吐鲁番地区气象局 吐鲁番农场测侯所1939年设立,吐鲁番县气象站1951年建立,吐鲁番地区气象局成立于1976年。地区气象局下设五个局站。吐鲁番市农业气象试验站位于地区原种场(乡村),拔海高度?48.7m。是中国拔海高度最低的气象站。 吐鲁番局按照“改革创新,完善机制,严格管理,快速发展”的要求,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牢固树立“气象服务是立业之本”的思想,准确、及时、主动地做好天气预警、预报和气象服务工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结合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紧密结合农业生产的多项科 第11章 各地、州、市气象? 479 研课题。为地区农业发展、农区畜牧业化养殖、设施农业工程、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吐鲁番地区气象局已建成“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和“地区级文明行业”。 吐鲁番地区气象局台站迁移一览表 台站名 站址迁移 迁站3次。其中,1968年1月1日,由双水磨园艺场葡萄园内迁移到县城北郊;鄯善县气象局 1985年10月1日由县城北郊迁移到现在的北郊外台台尔村。 12 巴音郭楞气象 12(1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概况 “巴音郭楞”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的流域”,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地 42处新疆东南部。全州面积48.26×10km,占新疆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治州。辖8县一市,库尔勒市是州府所在地。境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师部及所属的17个团场、三个工程团以及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等中央驻州单位。巴州是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区,有蒙古族、汉族、维吾尔族、回族等37个民族。 巴州分属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东部以及昆仑山、阿尔金山等3个地貌区,山地占全州 83面积48.9%;平原占21%;戈壁沙漠占30%。巴州有大小河流53条,年径流量106×10m。按河流的发源地可分为天山水系统和东昆仑山水系。天山水系有开都河、黄水沟、清水河、迪那河、库尔楚河等;爱毗仑山–阿尔金山水系有车臣河、喀拉为兰河、莫勒切河、米兰河、塔什赛依河、瓦石峡河等。 2境内有大小湖泊69个,总面积2398km。主要湖泊有博斯腾湖、罗布淖尔湖、台特玛湖、鲸鱼湖等。位于焉耆盆地东南部的博斯腾湖为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8巴州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石油资源储量超过100×10t的三大盆地之一,约二分之一的面积在巴州境内。 主要的旅游景点有博斯腾湖、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铁门关、楼兰古城、锡克沁千佛洞、米兰遗址、巴仑台黄庙、满汗王府等。 12(2 气候概况 巴州气候呈带状分布,北部天山的高山山区属半干旱半湿润高寒山地气候,南部昆仑山、阿尔金山区属青藏高原北缘干旱、半干旱高寒气候。平原北部的焉耆盆地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属暖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和绿洲气候。 巴州农区?0?的年积温为3909,4779??d,?10?的年积温为3481,4357??d,库尔勒到若羌最多,焉耆盆地最少。巴音布鲁克牧区?0?的年积温1260.2??d,?10?的年积 ?第3篇 新疆的气象活动 480 温仅267.7??d。 巴州气象灾害有,干旱:巴州农业区干旱是第一大气象灾害。土壤干旱每年4,6月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称春旱;寒潮: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几乎每年3,5月都有1,2次春寒或倒春寒,出现冷害和冻害。大风、沙尘暴:大风、沙尘暴灾害巴州每年都有多次发生,尤以春季次数多。 12(3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气象局 焉耆农场测侯所1939年设立,焉耆气象站1951年建立,2004年巴州局下属12个气象局、站,有库尔勒、若羌两个探空站。巴州局台站管理面宽、点多、任务重、难度大。 巴州局始终把提供准确、及时的决策服务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岗位责任到位、技术装备到位、安全保障到位、预报服务到位,并充分发挥已经建成的气象现代化系统的总体效益,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2004年,巴州遭遇历史罕见旱情,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巴州局通过增加作业点,扩大作业面,延长作业时间,加大了人工增雨 2作业强度。仅5,8月,全州就实施人工增雨作业88次,作业面积达14000km,在抗旱减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科技服务与科技产业稳步增长:防雷静电检测在塔里木石油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继续做强、做大影视广告;进一步规范彩球服务;气象手机短信服务已经起步。 巴州局已建成“自治区级文明单位”。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气象台站迁移一览表 台站名 站址迁移 巴仑台气象站 迁站3次。其中, 1995年1月1日由老巴仑台迁至巴仑台镇兵站院内。 2002年8月21日,向北搬迁值班室,水银气压表高度由2458.9m变更为2459.9m。巴音布鲁克气象站 观测场向东南搬迁80m。 迁站3次。其中,于1999年6月30日从和静镇开泽路迁至县城文化路,距原址直和静县气象局 线距离3000m。于2003年12月31日从县城文化路迁回和静镇开泽路。 轮台县气象局 迁站1次。于1958年10月1日迁至该县城区,距原址直线距离300m。 迁站1次。建站时间1959年9月,于1961年10月31日迁至该县城北郊,距原址尉犁县气象局 直线距离1000m。 迁站2次。于1999年8月从大河口迁至乌兰乡蒙古小学;于2002年8月从乌兰乡博湖县气象局 蒙古小学迁至乌兰乡牧业队。 迁站1次。于1956年11月30日迁至若羌县镇东3.5km郊区邻“牙合?斯堂”,距若羌县气象局 原址2000m, 迁站2次。1956年8月1日由且末县东北胜利路1号城区迁至且末县城东郊区;且末县气象局 2000年8月1日且末县城东郊区迁至且末县城文化东路6号 13 阿克苏气象 第11章 各地、州、市气象? 481 13(1 阿克苏地区概况 阿克苏地区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西北同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地区辖8个县和阿克苏、阿拉尔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所属16个团场分 4布在地区境内。总人口220×10人,其中维吾尔族占74.6,,汉族占24.1,,是36个民族聚居的地区。 阿克苏地区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素有―塞外江南‖、―瓜果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已成为全疆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 283阿克苏境内有冰川1298条,面积为4098km、储水量约2154×10m。区内主要有阿克 83苏河、渭干河、塔里木河三大水系及16条河流和60多条泉流。地表水年径流量129.4×10m。 矿产是这里的优势资源之一,它是塔里木油气开发的主战场,―西气东输‖主气源地,是南疆最大的煤炭资源地。地区境内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及凝析油储量分别占塔里木已 #83探明储量的88.58%和93%以上。其中拜城克拉2油气井探明储量2840.86×10m,是我国目前最大、丰度最高的整装气田,“西气东输”一期工程气源的96.32%在阿克苏地区境内。 8地区境内煤炭的储量非常丰富,总储量109.6×10t,占南疆地区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其它矿产己发现79种,产地294处,储量可观。丰度较高的金属矿有铝、铁、铜、锰、锌、镁等,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磷矿、岩盐矿、石灰岩矿、石膏、麦饭石、红柱石、重晶石矿等。耐火粘土、陶土、石英砂、玄武岩、花岗岩、大理石等建筑材料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 阿克苏地区野生动植物较多,境内有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 阿克苏地区历史悠久,是古龟兹、姑墨、温宿、尉头诸国故地,拥有以龟兹文化为主题、龟兹石窟为代表的众多文物古迹,拥有以“一峰(托木尔峰)、一河(塔里木河)、一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水(大、小龙池)、一谷(天山神秘大峡谷)、一山(燕子山)、一泉(铁热克温泉)、一园(天山神木园)、一林(塔里木河沿岸原始胡杨林)”为标志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克孜尔千佛洞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为国家一类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7公里的木扎提河北岸崖壁上,是我国修建最早、规模较大,位置最西的一座石窟寺群,以绚丽多彩的壁画闻名于世。 天山神木园位于温宿县天山托木尔峰南侧前山区,园内有一百多棵存活千年以上的古树,并有60多座古墓葬、讲经堂、清真寺等历史遗迹。2002年2月获得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称号。 13(2 气候概况 阿克苏地区具有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特征,降水少、降水量年季变化大,年降水量53.2,120.6mm(在南疆相对较多);晴天多、日照长、年日照时数2670,3022h,太 2阳的总辐射量为5340,6220MJ/m,光照充足,光热资源较丰富,气温年较差及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全年为168,225d,年平均气温在7.9?,13.7?。 阿克苏市90年代年平均气温较60年代增高0.8?;近30年平均年降水量增加现象明显。 ?第3篇 新疆的气象活动 482 阿克苏地区是一个气象灾害频发地区,大风、沙尘暴、寒潮、降温和局地冰雹、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13(3 阿克苏地区气象局 阿克苏测侯所1945年建立,阿克苏气象站1953年建立。2004年阿克苏地区气象局下辖10个气象局(站)、人影雷达一、二站,承担全地区(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决策气象服务工作。依托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建成以PC—VSAT气象卫星广域网为主、地面网络为辅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以数值天气预报产品为基础、综合应用天气动力学,以及雷达、卫星气象学,建成制作和发布天气预报的防灾减灾天气预警系统。 地区局基本业务系统精干高效、科技服务持续快速增长、科技产业健康发展、气象服务效益显著、防灾减灾成绩突出。1996,2004年多次荣获国家人事部、中国气象局及自治区人事厅、自治区气象局的联合表彰;多次获区局重大气象服务一、二等奖;1998年获“自治区文明单位”称号;1999年被地委、行署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地区人工影响局部天气办公室承担着全地区的灾害性天气监测,人工防雹、人工降水作业指挥和计划、协管等项工作,地区有116门高炮、49具火箭发射装置,1994年建成全国第一个用于防雹指挥的沙雅多普勒雷达站,2001年又建成西北地区第一部C波段阿克苏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站,为地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区局向社会提供天气预报、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生活和环境指数、旅游景点、农业气象、气象资料等项气象服务;开通了“12121”天气预报自动答询系统和天气预报短信服务;为黄金时段的电视天气预报栏目提供广告服务;负责全地区防雷装置的、施工、检测工作;提供一流的氢气彩球广告服务;负责气象仪器的供应、计量、检定。 阿克苏地区气象台站迁移一览表 台站名 站址迁移 迁站2次。1959年8月1日在乌什县火箭公社苏盖提管理区建立乌什县气象站;1966乌什县气象局 年12月26日迁至阿克托海公社四大队一小队;1967年11月15日向东迁移700m 迁站2次。1954年11月1日由阿克苏县南门外卡坡迁往阿克苏西门外飞机场。1959阿克苏气象局 年11月1日由飞机场迁至阿克苏西郊区古鲁巴克村扩建为气象台 迁站1次。1966年2月1日在温宿县城西面郊区建立温宿县气象站;2004年1月1温宿县气象局 日将气象站向西南迁至250m处 迁站2次。1959年6月1日在新和县塔什力克公社南面建立新和县气象站;1960年新和气象局 8月20日站址迁移三km;1970年11月1日因建房站址迁移900m 迁站1次。1959年8月1日在沙雅县古力巴克公社管理区建立沙雅县气候站;1963沙雅气象局 年9月17日因原址土地盐碱大,房屋倒塌,将气象站迁至1km处 迁站3次。1950年6月1日在库车县新城东飞机场内建立库车县气象站;其中,1957库车县气象局 年4月3日向原址东南350m处迁移气象站;因原址地表为戈壁,代表性不强,1965 第11章 各地、州、市气象? 483 年1月1日迁至马扎甫塘村 迁站1次。1959年9月1日在阿瓦提镇南门外建立阿瓦提县气象站;1962年11月阿瓦提县气象局 30日迁移2km 14 喀什地区气象局 14(1 喀什地区概况 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的简称,“喀什”一词为“玉石”,“噶尔”则是“区域”“地区”的意思。“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散之地”。喀什地处祖国西部边陲,位于新疆 4242西南部。总面积16.2×10km,其中,绿洲面积2.74×10km。喀什周边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五国接壤,有红其拉甫、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卡拉苏四个口岸对外开放。全区辖有1市11县,喀什市是喀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新疆唯一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喀什境内还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三师所辖16个团场。喀什地区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中维吾尔族占90,。 喀什地区三面环山,一面敞开,地形宛若簸箕,北有天山,西有帕米尔高原,南部是绵亘东西的喀喇昆仑山,东部为一望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喀什地区的帕米尔高原、喀喇 2昆仑山、昆仑山上,都有永久性冰川分布,在帕米尔东部山地,冰川面积达2200km以上。 公元前60年,汉朝在新疆设西域都护府,喀什正式列入祖国版图。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贾云集的国际商埠和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 全区大小河流有10条。其中较大河流有叶尔羌河、提孜那甫河、克孜勒河、盖孜河、 8383库山河等五条。年均地表径流量可达117×10m,地下水动储量达50×10m/a;现有耕地600万亩,后备耕地资源1500万亩,农业开发潜力巨大。 旅游景点有阿帕克霍加墓(香妃墓)、艾提尕尔清真寺、班超纪念公园、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叶尔羌汗国遗址、穆罕默德?喀什噶里墓、高台民居、莫尔佛塔、唐王城、石头城等历史遗址。 14(2 塔什库尔干自治县 塔什库尔干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素以中亚陆路通向西亚的“古丝道”闻名中外。平均海拔高度4000m,边境线长888.5km。古丝绸之路横贯全境,中巴红其拉甫口岸、中塔卡拉苏口岸和待开放的中阿口岸成为通往中西亚的桥头堡。 县境内冰山耸峙,峪谷纵横,南有海拔8611m的世界第二高峰—乔弋里峰,北有海拔7546米的世界“冰山之父”–慕什塔格峰。有5000,10000年的古文化遗址,景点有丝绸古道、石头城堡、古驿站、新石器时代的香宝宝古墓、盛唐建筑物公主堡,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和国内游客、学者前来观光、游览这神奇的地方。 ?第3篇 新疆的气象活动 484 塔什库尔干气象站1957年1月建站,多年来,这个高原气象站,不仅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资料,而且为当地经济建设、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气象服务。 14(3 气候概况 喀什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带。气候特点是:? 平原区作物生长季光热资源丰富;? 冬季无严寒,但低温期长;? 夏季有害高温天气少,酷暑期短,光、热资源充沛;?、开春早,春季多大风,沙暴、浮尘天气。 喀什光照充足,无霜期220d左右,年有效积温可达4200??d,昼夜温差大,适于粮、棉、瓜、果和其它经济作物生长;可分为5个气候区:? 喀什平原气候区。包括喀什北部、中部广大冲积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1(4?,11(7?。? 沙漠荒漠气候区。包括巴楚南部、麦盖提东部和叶城东北部,属塔克拉玛干沙漠荒漠区。大陆性气候极显著,年平均气温在11?以上,年降水量在40mm以下。? 山地丘陵气候区。包括叶城中部,巴楚和伽师北部,疏附、英吉沙和莎车西部海拔1500,3000m的山区丘陵地带。年平均气温在11?以下,年降水量在70mm以上。? 帕米尔高原气候区。主要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年平均气温在5?以下。? 昆仑山气候区。主要包括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南部和叶城县南部。年平均气温在5?以下,山峰终年积雪,气候严寒,全年可分为冷暖两季。 14(4 喀什地区气象局 喀什(疏附)测侯站于1942年设立,喀什气象站1951年建立。2004年喀什地区气象局有11个气象局(站),其中喀什市气象局为国家基准站。 喀什地区气象局台站迁移一览表 台站名 站址迁移 迁站2次。1954年1月1日由喀什疏勒县南郊“机场内”迁至疏勒县好汉庄,喀什市气象局 1957年6月25日迁至喀什市西南郊克孜勒特 迁站2次。1953年12月28日由巴楚县城“西郊”迁至距城1km处,1955年 巴楚县气象局 10月15日迁至县城“东郊”距城中心2km处,1957年12月1日观测场向东移 动30m 迁站6次。其中,1958年10月迁至良种场。1960年10月迁至色也克乡,1962岳普湖县气象局 年10月迁至县团结路南侧,1991年10月迁至县团结路北侧 英吉沙县气象局 迁站2次。1960年10月1日迁至县城北郊。1963年11月1日迁至色提力路 塔什库尔干县气象局 迁站1次。于2003年12月31日迁至该县城区东侧,距原址直线距离700m 莎车县气象局 迁站1次。于1955年11月由莎车县回城东关外旧机场(郊)迁至县城北外郊 迁站3次。1960年12月22日迁至县城西南衣提木孔,1963年11月29日迁至叶城县气象局 县城西北拉依瓦克。1968年1月1日迁至县城东南牙瓦克 泽普县气象局 迁站3次。其中,1964年9月由泽普县城东南郊外迁至泽普县坡其坎,1981年 第11章 各地、州、市气象? 485 3月18日迁至苏盖提艾日克村三小队 吐尔尕特气象站 迁站1次。于1967年7月1日-7月12日观测场向西北方迁移450m 气象业务有:大气探测(地面、高空、日射);农业气象观测及试验研究;天气预报;气象服务(公益服务、决策服务、专业服务等);通讯网络传输;人工影响局部天气(人工增水、人工防雹等);气象计量检定。 多年来,气象服务为喀什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依托气象部门技术优势,面向社会开展“121”气象服务信息自动电话答询系统、庆典彩球、电视天气预报栏目广告、避雷设施安装与检测等项气象科技服务项目,效益显著。 喀什局多次被喀什市评为“民族团结模范单位”,2001年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 15 克孜勒苏气象 15(1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概况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地跨天山山脉西南部。自治州北部和西部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两个国家接壤。总面积约7.09×4210km,山地占全州总面积的90%以上。自治州辖1市3县和1个县级国营牧场种羊场,自治州首府设在阿图什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中国唯一的以柯尔克孜族为自治民族的多民族自治州。有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汉族,塔吉克族等民族。全州共有常住人口45.8 4×10人。 全州有耕地63.61万亩,农村人均耕地3.84亩,低于新疆平均水平,多为低产田。全州有可开垦利用荒地资源170万亩。 8343境内有7条河流,拥有地表径流80×10m/a,人均2.53×10m,高于全疆,全国水平。 83州内引用地表水15×10m/a。 克州农区属暖温带干旱气候,年降水量60,120mm,气候干旱,光热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数2700,3000h,阿图什是南疆最热的地方,?10?的年积温为4600??d,平原年平均气温13.2?,12.9?,气温日较差大。阿图什平原年无霜期243d,为全疆最长,阿克陶平原210,230d,山区160,180d,北部高寒山区不足100d。 克州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有:汉代佛窟三仙洞及其他佛教遗址、喀喇汗王朝王宫遗址、苏里唐洒图克布格拉汗麻扎(喀喇汗王朝墓葬群)、苏温古城遗址、古丝绸之路驿站遗址、阿合奇县古岩画、石人像等,其中阿图什市库木萨克村境内的“莫尔佛塔”,是我国最西部最古老的佛塔。 旅游景区有:包揽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塔里木盆地等4个自然景观区;沿中巴公路一线有两大风景区:? 奥依塔克旅游区。这里有雪山、林海、冰川、雪山瀑布、水帘冰洞,是夏季避暑旅游的胜地;? 喀拉库勒湖旅游区。湖面海拔3600m多,是名副其实的“天池”。站在湖畔仰首四顾,可一览慕士塔格、公格尔、公格尔九别峰的雄姿;俯首湖中, ?第3篇 新疆的气象活动 486 可见这三座雪峰的倒影,巍然壮观。 “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m,公格尔峰海拔7719m,是自治州最高点。 15(2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气象局 克州最早建站的乌恰县气象站于1955年10月建成,克州气象局于1974年成立(前身是阿图什县气象站)。2004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气象局下属阿图什市气象局和3个县气象局。其中乌恰县、阿合奇县气象局分别是国家二类、三类艰苦站。 克州气象局始终牢固树立“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永恒的主题”的思想,把灾害性天气的气象服务作为首要任务,为党政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决策服务信息;为地方重大活动(如:2000年12月31日送走最后一缕阳光大型纪念活动、自治州大型庆典等重大活动的气象服务工作)做好气象保障服务;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军事安全提供全方位的气象保障服务;为山区人工增水作业实验做好气象保障服务。 气象现代化建设进展迅速:1999年9210工程正式投入业务运行;依托9210工程,于1999年建成了州局计算机局域网和州县计算机远程网;2003年完善了州局的计算机局域网和互联网代理服务,在阿合奇、乌恰、阿克陶县局建成了计算机虚拟网(VPN)。 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高,明显的提升了克州局的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科技服务与产业稳定、有序的发展。特别是2002年开始的“计算机服务”不断地扩大业务领域:建成了局大院INTRANET,完成了智能化小区建设,并向周边单位延伸;取得了自治区人事厅在州授权的培训资格,由计算机中级上岗证培训向职称计算机培训、公务员及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培训方向发展;2004年8月取得了自治区公安厅授权的网络安全员培训资格。 克州气象局1990年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1991年被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先进集体”;2000年被自治区文明委评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克州气象部门2003年全部建成州级以上文明单位,创建了“州级文明行业”。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气象局台站迁移一览表 台站名 站址迁移 迁站1次。1959年4月1日在阿克陶县玉麦乡建成阿克陶气象站,1964年由阿克陶阿克陶县气象局 县玉麦乡迁至县城南侧的阿克陶镇玉麦乡卡其艾勒克。 迁站2次。1955年11月建站,1957年11月迁站1000m,1989年1月,地震灾后迁乌恰县气象局 站6000m。 16 和田气象 16(1 和田地区概况 第11章 各地、州、市气象? 487 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西南以喀喇昆仑山为界和克什米尔接壤。 和田南依昆仑山脉,北临塔里木盆地,北低南高,并由西向东缓倾。昆仑山脉高峰一般海拔为6000m左右,最高达7000m以上。在昆仑与喀喇昆仑的地理分界处断裂形成林齐塘洼地,发育着现代盐湖与盐碱沼泽,形成高山湖泊。自山麓向北,戈壁横布,各河流冲积扇上分布着平原绿洲,扇缘连接塔克拉玛干沙漠。昆仑山脉的冰川主要集中分布于喀拉喀什河到克里雅河之间约400km的山区,它属大陆性山岳冰川,雪线高、规模大、融化速度缓慢, 2是我国最大的冰川山区之一。全地区冰川面积11447km,占全疆冰川面积的43.9%。冰川 8383水资源储量11400×10m,年补给地表水约14×10m,占年径流量的20%。和田地区从东到西分布着安迪尔河、尼雅河、克里雅河、策勒河、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桑株河、皮 83山河等发源于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的大小河流36条,年径流量为73.342×10m。 42242和田地区面积24.78×10km,绿洲面积9730km,耕地面积为16.137×10hm,占绿洲面积的17.95%。历史上,和田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著名的于阗国所在地,成为中国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 和田地区辖7县1市,境内驻有兵团十四师。全区共有维吾尔、汉、回、塔吉克等24个民族。 和田佛文化遗址和出土文物较多:尼雅遗址、阿克斯皮力古城、买力克阿瓦提古城、喀拉墩古城、安迪尔古城、阿西、阿萨古城堡以及约特干遗址、热瓦克佛塔、库克玛日木石窟等都是世界知名的古遗址。 16(2 气候概况 和田是中国光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大,平原区年总辐射量为138.1, 26427MJ/m,仅次于青藏高原,全地区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58%,60%之间,最高可达84%。 气候特点是:? 光热资源较丰富,冬季无严寒,时间短,温度较高,一月份平均气温是新疆最高的地区;? 开春早;? 少雨干燥,平原区年降水量为13.1,48.2mm,风沙多(浮尘、扬沙、沙尘暴天气多)。 和田是新疆最温暖的地区之一。平原区年平均温度13.6?,在农作物成长的旺季6,9月,?10?的积温为4200??d,无霜期长。这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光合产物的累积,可增加瓜果的含糖量和棉铃重,同品种的果树、蔬菜,果实在本地区着色浓、色艳,品质一般超过原产地。 16(3 和田地区气象局 1941年设立和阗蚕丝试验场设立测侯所,1953年建立和田气象站。2004年和田地区气象局下属7个气象局(站),和田市气象局、民丰县气象局、于田县气象局、策勒县气象局、洛浦县气象局、墨玉县气象局、皮山县气象局。和田局针对大风、沙尘暴、浮尘、春旱和阶段性低温冷害等灾害性天气的特点,为农牧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气象保障。 针对和田地区降水天气过程较少,和田局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抓住宝贵的有利天气时机主动开展山区人工增雨(雪)工作。2004年开展了五次人工增水作业,不仅缓解了山区草场的旱情,也增加了河水的流量。和田局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开展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拓宽 ?第3篇 新疆的气象活动 488 影视声像广告、防雷检测和气象短信的服务领域。为2004年和田首届玉石旅游文化节、和田市建市20周年等大型庆典活动提供气象服务,效益明显。 2004年,地区局建成“地区级文明单位”,民丰局荣获“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和田地区气象局台站迁移一览表 台站名 站址迁移 皮山县气象局 迁站1次。1967年8月1日迁至新站点;皮山县气象局创建于1959年1月1日 迁站1次。1967年8月1日测站向南迁移约500m;策勒县气象局创建于1959年6策勒县气象局 月1日 迁站1次。1983年10月31日向原址西北方约1km处迁站。于田气象局创建于1955于田县气象局 年10月15日 (本章由孙祥彬和宾建华、杨喜雄、尤锦标、晋录生、周永刚、马建菊、李新东、王文香、盛东风、梁新旗、党军、葛炳坤、杨志国、张俊兰、毕京生、龚宗跃、张天太完成) 第11章 各地、州、市气象? 489
/
本文档为【新疆的气候情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