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可持续发展与保护动物的关系

2017-09-21 12页 doc 28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7177

暂无简介

举报
可持续发展与保护动物的关系可持续发展与保护动物的关系 海 南 师 范 大 学 课 程 论 文 可持续发展与保护野生动物的关系 姓 名: 陈婧红 学 号: 201103010601 专 业: 英语师范 年 级: 2011级 系 别: 外语 完成日期:2013年6月24日 课程名称:可持续发展教育 任课教师: 符史杭 可持续发展与保护野生动物的关系 摘要:随着全球性问题的接踵而至,如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频发的自然大灾害如地震、海啸、飓风等等,促使各国政府和理论家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共同商讨对策。...
可持续发展与保护动物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与保护动物的关系 海 南 师 范 大 学 课 程 论 文 可持续发展与保护野生动物的关系 姓 名: 陈婧红 学 号: 201103010601 专 业: 英语师范 年 级: 2011级 系 别: 外语 完成日期:2013年6月24日 课程名称:可持续发展教育 任课教师: 符史杭 可持续发展与保护野生动物的关系 摘要:随着全球性问题的接踵而至,如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频发的自然大灾害如地震、海啸、飓风等等,促使各国政府和理论家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共同商讨对策。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世界各国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并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各国发展行动中,使其成为了指导国家发展的重大方针和基本战略。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我国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近期频发的几起野生动物遭受侵害的事例,不禁勾起了我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性的思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野生动物 生物多样性 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由来及历史演变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和历史演变 从纵向角度观察,可持续发展本身并不是一种新鲜理念。这是因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由来已久,在传统的农林业实践和水资源管理中,都可以找出许多的成功范例,如我国的都江堰,其分水、分洪排沙、引水三大主体工程之间,就有着巧妙的结合,并且这三大主体工程与120个附属渠堰工程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工程,现已被人们公认为是一项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体现着可持续发展观的系统设计和系统施工,也充分展示了当可持续发展观念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应用后,它所可以发挥出的巨大作用。 但尽管如此,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提炼出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一个当代科学术语明确地给予系统阐述,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却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存在了几千年,为什么在当代社会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体系呢,这是因为:在当代,一方面是随着科技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的文明进程;另一方面,也突出地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诸如人口的爆炸增长、资源的过度开发、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加剧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引起了人民的广泛关注,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加以协调和解决。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首次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即今后人类发展的方向是什么,答案是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了由许多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科学家参加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在这个会议上,人民探讨的一个焦点,就是怎样实现人类社会永恒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达成的共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保护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自己的唯一家园——地球。这使参加会议的人们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空前一致地达成,表示为实现人类社会永恒的、持续不断的发展,愿意彻底改变各自现行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传统的发展观念,努力建立起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新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和新观念。这 2 样,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观念,便成为这一会议上人们的共识。在国际上,里约热内卢会议后来被人们称之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公认为是人类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可见,“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是在了当今世界发展与环境相互关系中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人类对自己今后发展路径的一种选择。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曾文对人类社会一观念的形成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是“人类现代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的事件”。 (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考 2012 年 6 月 20 , 22 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以下简称“里约 +20”峰会)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里约 +20”峰会是自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和 2002 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后,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举行的又一次大规模、高级别的国际会议。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分别组成代表团参加这次峰会,我们有幸成为非政府组织代表团成员。在峰会召开之前,自2012年 6 月 13 日开始,围绕着失业和移民、用可持续发展应对经济和金融危机、消除贫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模式、森林、食品安全、可再生能源、水资源、可持续城市创新和海洋等 10 个主题的对话会和边会依次展开,对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评述。峰会最终达成了题为《我们憧憬的未来》的成果文件,开启了可持续发展的新里程。为此,深入解读峰会成果,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当前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方向,对开展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在国际社会,率先提出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是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夫人。1987年,布伦特夫人主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对世界重大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题为《我们的共同未来》的专题报告。该报告采纳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就其社会观而言,主张公平分配,既满足当代人又满足后代人的基本需求,就其经济观而言,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就其自然观而言,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从中所体现的基本原则有: 1、公平性原则 所谓公平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之间的横向公平。可持续发展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给他们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过美好生活的愿望。因此,要给世界各国以公平的发展权,公平的资源使用权,要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消除贫困。各国拥有按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或在各国管理范围以外的地区的环境责任。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时代的纵向公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代人 3 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及需求而损害后代人满足其发展需求的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给后代人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2、持续原则 可持续发展有着许多制约因素,其主要限制因素是资源与环境。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离开了这一基础和条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人类发展必须得不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条件为前提,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的临界性,必须适应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换言之,人类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持续性原则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确定自身的消耗,而不是盲目地、过度地生产、消费。 3、共同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球的发展。尽管不同国家的历史、经济、文化和发展水平不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也各有差异,但是,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原则是一致的。并且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必须争取全球共同的配合行动。这是由地球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决定的。因此,致力于达成既尊重各方的利益,又保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的国际协定至关重要。正如《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写的:“今天我们最紧迫的任务也许是要说服各国,认识回到多边主义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责任感,是这个分裂的世界十分需要的。“这就是说,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人类要共同促进自身之间、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协调,这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 三、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与生存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的总称, 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 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经过近 40 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加剧, 地球生物多样性退化严重。据 Wilson 报道, 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比以前的自然灭绝速率快1000,10000 倍。科学家预测至 21 世纪中期, 地球将有 1/4 的物种灭绝, 人类的生存基础面临严重的威胁, 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下面我将结合近期发生的两个野生动物受到侵害的案例, 谈一谈我对可持续发展之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性的思考。 案例一:2013年6月16日傍晚,在三亚大东海海域一头搁浅的海豚被人发现,在等待专业的救援人员到达的过程中,一些正在海面上游泳的游客和市民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这头受伤的海豚与之合影。现场的救生员曾多次将这头海豚送回大海,但均告失败。当晚8点半许,该海豚在被送往海螺姑娘创意文化园下属的海洋濒危水生动物保护站进行救治,晚上11点半左右,该海豚死亡。据海南南海野生水生动物保护救助中心主任陈巨铭证实,该海豚为斑点海豚,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经解剖该海豚尸体后确认因呛水过多而死亡。为此陈主任提醒广大市民,如果遇到搁浅海豚,正确救护很重要。(相关链接:海豚是国家二级海洋野生保护动物,如遇发生海豚或其他哺乳类海洋生物搁浅,应给予一定的护理,等待专业救助人员到场。首先应将其抬出水面,用湿毛巾盖住海豚的身体,每隔2分钟淋一次水,以避免皮肤 4 干燥脱水。由于海豚属于哺乳类动物,用肺呼吸,所以不能使水或杂物进入其呼吸孔,以免发生呛水。同时应给其遮阳以避免阳光直射,否则导致脱水将很难治疗。) 案例二:新华网呼和浩特6月19日电(记者邹俭朴)一伙走私分子的发财美梦最近在中俄边境被终结。中国满洲里海关的检查人员在一辆面包车轮胎里找到了213只熊掌,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破获的最大一起熊掌走私案。满洲里海关向媒体透露,5月22日凌晨,一辆可疑的俄罗斯籍面包车驶入满洲里公路口岸。海关检查人员通过技术手段分析、比对,认定这辆老式面包车轮胎及备胎内夹藏着大量不明物体。打开这些轮胎后,检查人员震惊了。5个轮胎中,竟然藏着213只血淋淋的熊掌,最小的仅有200克左右。“这意味着,至少有54头熊已惨遭猎杀。”海关检查人员杨旭痛心地说。中国法律,走私国家重点保护和《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附录二的陆生野生动物制品价值20万元以上的,应当立为特别重大案件。法律界人士说,这次特大熊掌走私案粗略估计案值近280万元人民币,犯罪嫌疑人可面临无期徒刑的惩罚。 (一)野生动物受到侵害的原因分析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丰富的物种资源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保护野生动物是实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野生动物受到严重侵害,引起生物多样性消失的一方面原因,可以归结为人口的膨胀、土地和资源财产所有权界定不清,以及市场的失控、政府政策行为的失效等。而这些因素又导致了物种栖息地的破坏和最终消失。热带雨林的滥伐,使得热带雨林面积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在减少,就是物种栖息地消失或破坏的最大例证。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消灭又加速了生物物种的消失。生态系统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反过来必将危害和破坏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但另一方面,引起生物多样性消失的原因,在于人类过度的开发利用。首先,追逐利益的动机,使得人类对物种资源采取毫无节制的开采;高额暴利的存在促使人类对野生动物进行着滥捕滥杀。在野生动物市场,越是国家需要保护的动物,市价越高;越是濒临灭绝的、珍稀的物种,利润越大。据广西《南国早报》报道,在南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蟒蛇市价40元/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市场价220元/斤,猫头鹰为280元/斤。另外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价格更为昂贵。其次,消费的偏好为资源的过度开发提供了条件。一方面,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于饮食的需求不再满足于普通的食物,而是更偏好于大自然中的野生物种,追捕猎杀的行为就有了直接的驱动力。尤其在两广地区,几乎任何野生动物都可以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据估计,广西每年仅吃掉的穿山甲以吨计,数量在万只以上。另一方面,吃山珍海味、珍禽异兽已成了大肆吃喝风的新时尚,这就更助长了对野生物种的滥捕滥杀。据《南国早报》记者的暗访,在大嚼野味的消费群体中,从泊在餐馆门前的车牌号来看,能一顿饭动辄花成千上万元,一道菜花七、八百元的,主要是一些政府机构、公检法、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实权人物”。野生动物在这些职能部门、执法部门人员的带头嚼食下,显然难以很好保护。 5 (二)保护野生动物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以及其他各种资源构成了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意义重大。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自然界的整体性 自然界是一个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其某一要素小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个系统。人是自然界的一员,人类要依赖自然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转来维持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野生动植物一旦遭受损害或种群灭绝,必然引起维系生态系统的生物链的缺失和断裂,如不及时修复,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整个生态大厦就有土崩瓦解的危险,届时地球上的一切物种都难逃厄运,人类当然也不能幸免。有人把地球比作一叶“方舟”,生态系统中的每个物种就像地球这叶“方舟”上的铆钉,物种的灭绝,犹如铆钉的脱落,当众多的物种受到伤害或灭绝的时候,地球之舟将因众多铆钉的松动和失去铆钉的连结而支离破碎,人类也必然随之遭殃。 2、野生动物保护的可持续性 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能破坏生态的平衡性;要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构成这一完整系统的各种因素无论缺少哪一环节,人类都将面临灭顶之灾。野生动物资源是这一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野生动物资源破坏严重,必将影响到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生态环境,所以我们的保护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需求及利益,应更加强调保护的可持续性,明确树立以保护为基础、以发展为核心、以科学利用促发展的思想, 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确把握和处理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关系。努力做到在当代人发展与消费的同时给后代人也留有同样的发展机会。 3、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 动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是生态平衡的基础。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从人本位出发,认为保护动物就是为了人,就是为了人类的利益和发展;一种是从生态出发。认为无论人也好,动物也好,植物也好,所有的生命,都共同生活在一个有机统一体之中,生态就好比是我们的巢,我们的绿色家园,我们的诺亚方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保护生态,哪有动物、植物和一切生命。现在提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保护野生动物正是中和了以上两种观点,不能只站在人的角度单纯追求发展,也不能只站在生态安全的角度谈保护,而要站在保护生态可持续的角度来追求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促使人与自然协调共生。 (三)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 6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体。其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主导,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整体。因此,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务必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建立开放性的生物保护圈。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非是不允许动一草一木的封闭式的消极保护,而应该做到“保护、开发、利用”的三结合。当前,在提到自然保护区时,某种程度上有一种全封闭的认识误区,认为既然保护就不能开发,开发必然破坏保护。其实保护与开发并不矛盾。在充分考虑对受破坏的物种和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恢复的同时,可利用丰富的生物资源的社会功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促进区域的协调、持续发展。我国对“活化石”扬子鳄的保护就是成功的范例。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和自然环境的改变,在地球上已生存了2?3亿多年,曾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扬子鳄残存数量不超过500条,仅限于安徽省和浙江省的极少数几个水域活动。对此,国家于1980年在扬子鳄的几个主要分布区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并建立了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由于保护区和繁殖区内保持了扬子鳄较好的栖息环境,使这种古老物种的种群得到成功保护和发展, 1992年繁殖到2787条,达到了进行商业性经营的规模,至今已取得相当的经济效益。我国的生物资源相当丰富,但同时贩卖、走私野生动物相当严重,因此可以考虑建立相应的开放性生物保护圈,将保护与地区经济发展纳入统一体系。 第二,加强国际间信息交流与合作,协同强化边境区域管理,开拓与周边国家就生物圈保护的双边合作。由于边境地区具有特殊地理环境和管理机制,往往给走私、贩卖、猎杀野生动物者有了可乘之机。犯罪分子利用边境地区的丰富生物资源、复杂的交通环境在肆无忌惮地破坏着生物物种资源。例如,在我国的广西、云南、内蒙古、黑龙江等省份有着漫长的国境线,给犯罪分子提供了进可获利、退可逃避的有利条件。这也是大宗走私、贩卖、猎杀野生生物往往出现在这些地方的的原因。因此,加强与相邻国的信息交换,协同采取措施,强化边境管理,对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筹建地方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促进保护与发展齐头并进。经费不足是物种资源保护难以开展的原因之一。解决资金匮乏的矛盾,除了争取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国际自然保护同盟、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等国际组织援助,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外,还可考虑筹建地方性保护基金会(可采用股份制形式)。生物物种利用、开发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不但能扩大保护基金规模,同时也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提高人们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积极性。 第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是强化公众保护意识。加大执法力度,建立有效的物种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有关资源管理部门的关系是物种资源保护和利用所必不可少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应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的宣传,使公众认识到物种多样性与人类自身及子孙后代利益的息息相关性。如果不能认识到这种利害关系,即使有严厉的法律、法规,人们在利益的驱动下仍然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致使一切保护措施失效,所有保护、发展的规划将会成为空谈。“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地球是属于人类的,同时也是属于其它生物物种的,为了人类的今天,更为了人类的明天,我们应该与大自然共存共荣,和其它生物物种建立友好的“伙伴”关系,将一个生机勃勃、莺歌燕舞、多姿多彩的地球家园留给我们的子孙万代。 参考文献: 7 [1] 赵丽芬,江勇.可持续发展战略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 [2] 王东京等.中国可持续发展教程[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7 [3] 刘青松等.可持续发展简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4 [4] 戴洪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M].北京: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 [5] 万锋锋. 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J].南宁:广西大学社管学院,2000.6 [6] 龚继恩.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M]. 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 公室成都办事处,2004.5 [7] 陈 娟. 从可持续发展谈《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M].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10-11-15 [8] 曾贤刚等. 可持续发展新里程: 问题与探索(参加“里约 +2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之思考) [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2012 -07-02 8
/
本文档为【可持续发展与保护动物的关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