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走近丁克

2017-11-15 12页 doc 28KB 6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92768

暂无简介

举报
走近丁克走近丁克 , 走近“丁克”家庭 001081030 汤晓漪 内容提要:以“丁克”家庭为研究对象~对“丁克”进行概念上的界定~从传统的西方理论人口经济学、社会人口学、社会心理学、女权主义方面看待“丁克”家庭~提出何以出现“丁克”家庭~适当用个案访谈的资料补充分析~并从文化本位的角度理解“丁克”家庭~最终得出结论~“丁克”家庭只能作为一种亚文化~却选择了自由的生活方式。 关键字:丁克家庭、生育功能 引言:一个前卫的话题 1999年12月12日~湖南卫视台在黄金时段“玫瑰之约”节目中~别出心裁地穿插了一个关于“丁克家庭”...
走近丁克
走近丁克 , 走近“丁克”家庭 001081030 汤晓漪 内容提要:以“丁克”家庭为研究对象~对“丁克”进行概念上的界定~从传统的西方理论人口经济学、社会人口学、社会心理学、女权主义方面看待“丁克”家庭~提出何以出现“丁克”家庭~适当用个案访谈的资料补充分析~并从文化本位的角度理解“丁克”家庭~最终得出结论~“丁克”家庭只能作为一种亚文化~却选择了自由的生活方式。 关键字:丁克家庭、生育功能 引言:一个前卫的话题 1999年12月12日~湖南卫视台在黄金时段“玫瑰之约”节目中~别出心裁地穿插了一个关于“丁克家庭”的讨论~题目即是:“一个前卫的话题”。生育本身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程度~一种价值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提出“不生育的文化”概念~指出相当一部分人有意识的选择普遍称之为“不生育”的生活方式~将对未来家庭形式所发生的影响。 通过对传统家庭变迁与历史的观察与分析~社会学理论中作为一种定论的、普适的观点认为:家庭的功能主要有六个方面~即性爱功能、生育功能、教育功能、感情功能、保障功能和经济功能。 家庭的生育功能表明~家庭~承担着人口再生产的社会责任。人口生产~是人类为了世代延续所进行的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其结果是新生命的诞生、人口的增殖、人类种的延续。人口生产~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即婚姻关系中实现的、合法的人口生产只能在家庭中完成~家庭是人类繁衍后代的唯一合法的社会单位。同时~人口生产还要经过一定的生物—生理过程~即生育行为。 “丁克”现象使人们不能不意识到~一再宣传的“家庭神圣”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了~那么~哪一种家庭形式将消亡~哪种家庭形式将繁荣发展,难道真的会取决于人们根据技术和工作的需要所作出的决定,人们将会感觉到他们的婚姻很有保障~从而使夫妻关系亲密~生活将因此而大大丰富起来~还是相反, “丁克”家庭~实在是一个前卫的话题。 概念的界定与研究方法:何谓“丁克”家庭, “丁克”是英文缩写“DINK”译音~全写为double income and no kids~直译的意思是“双收入、无子女”。“丁克”家庭完整的意思应当是:夫妇双方有收入、有生育能力~但不要孩子、浪漫自由、享受人生的一种新型家庭。依据夫妻双方选择个体差异~“丁克”家庭又分为主动自觉型和被动消极型两类。 所谓主动自觉型“丁克”家庭~是那种自愿不育的家庭~夫妻双方达成不要孩子的共识~而非由于生理机体、心理感情等客观因素的制衡。这种家庭~多洋溢着没有孩子的悠然闲情。 所谓被动消极型“丁克”家庭~是那种夫妻一方或双方由于生理缺陷或病患~不能生育而造成没有子女的家庭~他们并非不想要孩子~而是无法遂愿。这种家庭~常常为没有孩子而抱怨、愤懑、焦灼、不宁。 本文所论述的“丁客”家庭~仅限于主动自觉型。 我们认为~通过对“丁克家庭”这种新型家庭结构的描述与分析~理清在社会结构变迁中家庭内部成员行为的演变脉络~可以将家庭生存作为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代人生活方式及人生价值的一些特征~进而反映当今社会价值观走势的根本取向。 本研究的基本设计~主要是采用文献法~并辅之以个别访谈法进行比照或补充论证。 访谈资料: 家庭一:研究地点:南京 男:41岁~硕士~ 政府公务员,女:38岁~大专~舞蹈教师 婚龄10年 家庭二:研究地点:南京 男:39岁~学士~酒店餐饮部经理,女~36岁~学士~翻译 婚龄8年 家庭三:研究地点:丹阳 男:30岁~本科~银行职员,女:28岁~本科~保险公司职员 婚龄4年 家庭四:研究地点:丹阳 男:35岁~大专~影楼老板,女~32岁~大专~广告公司经理 婚龄5年 说明: ,1,“丁克家庭”虽然日益增多~但是在家庭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可供批量采集样本的家庭并不多~问卷调查难以落实调查对象, ,2,生育属于个人隐私~在此不将当事人的名字公开。 描述与分析:关于“丁克”家庭的若干探讨 主题一:西方理论下的“丁克”家庭 1人口经济学的解释:“孩子成本效用” 所谓“孩子成本”是指父母生育抚养子女的全部花费~外加父母投入时间的影子价格。换言之~成本概念中既包括直接成本既按照社会正常~一个孩子衣食住行的费用、受教育的费用、文化娱乐的费用、由父母正式支付或补贴给子女的婚姻支出等费用,也包括间接成本~即父母为生养孩子所损失的受教育和获得收入的机会~又称机会成本。 很早就有人从养育孩子的费用的角度对生育率降低作出过解释。比如~1923年~哲学家罗素把妇女生育意愿下降的原因概括为三点:一是抚育儿女的费用极大~如果他们的父母是有良心的,二是越来越多的妇 女不愿有儿女~或者至多要一两个~这样使他们的事业不致受阻碍,三是因为妇女过多~所以有相当数目的妇女不结婚。 1992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贝克尔提出孩子的成本效用理论首先是从经济学的一个普遍规律出发的~即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的价值呈负相关关系。贝克尔在这个经济学的理论上~提出将孩子视同于消费品和耐用生产品的观点。当养育孩子的成本超过效用时~孩子可以视同于消费品,而当效用超过成本时~则可以将孩子视同于耐用生产品。孩子成本效用理论的魅力在于~如果是因为在中国生养孩子的净成本是负值~所以中国人才绝对要生育~而且认为生的越多越好。从这个逻辑上看~人口经济学的成本效用逻辑大致属于个人本位的社会,文化,~其基本前提有二:一家庭是个理性的决策单位,二这个决策单位是根据类似时常的原则来决定自己的生育行为的。 2社会人口学的解释:“财富流”理论 在关于影响生育率的理论中~J.C.考德威尔的财富流理论是很重要的。他曾经指出~从人口学的角度看~实际上只存在两种社会类型~一种是非限制的生育具有经济效益的社会~另一种是生育不带来经济效益的社会。考德威尔的财富流理论认为~财富流从年轻一代朝年老一代的向上流动造成了大家庭~向下造成小家庭。由于传统的向上流动的财富的消费转变为现代的向下流动的财富流~致使子女变成家庭的消费者~而不再是物质财富的增加者~从而引起了生育率的下降。考德威尔是这样非财富流下定义的:一个人提供给另一个人的金钱、物品、服务以及担保等等。它对生育率下降的意义在于~生育率下降是家庭内部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他明确指出:在高生育率类型盛行的时代或地方~生育实质上是对未来的回报的一种投资形式~其中有些迅即兑现。 由财富流理论产生一个简单的推论:假如某地方的人大体上一生的消费小于积累~换言之~一生有所节余的话~则财富流总要向下流动~也就是说~当人们青壮年时可以积攒足以养来的积蓄~就不必养儿防老。 由于有工资收入的人数迅速增加~人们有了独立于家庭的经济收入和把年轻时创造的价值储蓄起来作养老的手段~这是“丁克”家庭得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条件 3社会心理学的解释:“人类行为动机论” 在社会心理学的动机理论中~还有关于动因和诱因的区分。动因是生物体内部的力量~诱因周围是引起某种行为的外刺激。据此可以将人们生育的内在动因和外在诱因加以区分~前者如亲子感情的需要、人生终极目的实现功能~后者如家庭从生育孩子获得的经济利益、人们生存环境尤其是村落文化造成的生育压力等等。人们因为所属的社会阶层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文化教养不同~会对上述各个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需要~即有的人对某个方面的需要更加迫切~因而生育的动力也强烈~反之亦然。 “丁克”家庭中不少人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就是因为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完全可以依靠自己养活自己~而且把传宗接代的观念作为一种批判~认为享受生活才是最实际和现实的。 4女权主义的解释:除了生育~妇女还有其他优先权 有些学者是从妇女解放的角度来分析生育动力的。妇女解放运动的结果之一在于使妇女从无事业追求的人~转变为有成就感的人。妇女正在获得自由----不仅是外表的和形式的自由~而且有内心的自由使得她们能够真正地思想和感觉。很多妇女~有真正的自由来考虑自己的问题~比如生育。 对于中国女性来说~生育的冲动的发自内心的~当然~这种内心的冲动是在几千年文化习俗的深刻影响之下~内化到心灵深处的。生育的需求当然有一部分是文化强加给她们的~一旦削弱文化的强制性~那么这种需要就会随之减弱。随着妇女本身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社会也会更加清楚到妇女还有其他的优先权。 在上述理论中~人口经济学理论用来解释我国城市“丁克”族的不生育行为是有一定道理的~也可以回答“丁克”现象为何产生于大中城 市的高知识阶层,在社会人口学的“财富流”理论中~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大多也拥有同发达国家类似的小家庭独居形式和老年生活保险~因此他们也可以不指望子女为自己养老~从而可以像发达国家的老人们那样取得独立的经济地位,至于社会心理学和女权主义的解释~则表现其为一定的普遍适用性。 主题二:为什么会出现“丁克”家庭,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分院人口所所长孙常敏认为~不管是世界上的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会出现这种现象。自古以来人类就没有任何一部法律规定个人必须生育~在现代生活中~个人有了更加自由的生育权。 1传统家庭模式在今日中国现实地解体~是“丁克”家庭出现的物质环境基础。 传统的中国是封建制的农业国~家庭承担着社会生产和消费最基本单位的角色~人口是日常劳作的主体要素~子孙后代肩负着传宗接代的宗法责任。传统婚姻生育的根本动机和需要~是婚姻生育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生育保障和社会赞许。 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家庭不再成为劳动组织基本形式时期的到来~人们成为独立的工资收入劳动者,随着现代化的到来~中国人今天的家庭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痕迹已渐褪尽~而作为消费单位的特点却日渐明显。传统家庭模式的褪色~使得已婚夫妇意识到~即使没有孩子~也可以体会到人生的愉快。 2现代人对心理满足评估的重新定位~是“丁克”家庭出现的观念性驱力。 ,1,自我价值实现愿望较强 一些文化素质较高、事业心强的夫妇~他们有他们的人生观、生育观。觉得人生苦短、精力有限~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为了让自己的才华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得到最大、最有效地发挥~为实现自我价值~婚前双方就订立了一辈子相知相守而不生育的协议。 个案家庭二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据。男:“我觉得没有必要为了家庭~为了孩子花去十几年的时间~太不值得了~年纪轻轻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把养育孩子作为人生的寄托~或者把自己的理想寄托于孩子来实现~这是人生的悲剧。中国之所以至今还不发达~其中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每一代人不重视自身的发展~而转向对下一代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结果形成多层次、低质量的恶性循环。人生的任务在于自我实现和发展~把希望转嫁到下一代~是一种逃避。”女:“我们两个人都很忙~我们都忙着为自己的事业充电和发展~我丈夫整天在他的学术世界里钻研~发表了很多文章~我呢~是一个舞蹈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条件就是轻盈匀称的体型~可是怀孕和生育往往造成发胖和臃肿~影响艺术生命。” ,2,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享受而坚守“两人世界”。 在现代社会中~在富贵场的诱惑、影视文化的裹挟、商业信息的纠缠下~一些夫妇追求现代化的享受、高质量的生活~他们吃要生猛新鲜~穿要名牌服装~行要有私人轿车~身材要保持少女身材~玩要进歌厅、舞厅、酒吧、网吧……看到现代人为抚养、教育子女所付出的昂贵费用~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剧烈~也使这些城市新潮人物望而生畏。而丁克家庭由于可以省却养育子女的大笔开销~生活质量肯定高于普通家庭。 在我调查的个案当中~家庭一就是这样的例子。男:“人人都说~孩子是爱情的结晶。我看未必。原本很好的一对~随着孩子的出生~日常生活中摩擦加剧、争吵增多~夫妻感情极易发生裂痕。我是爱情至上主义者~所以~我认为孩子也不比第三者好到哪里去。”女:“这个社会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机会和诱惑~我们的生活很丰富~不会有缺少孩子会寂寞的感觉。再说~不要孩子我们可以更好地支配生活~更好地享受人生。人只能活短短的几十年~少一点拖累和牵挂~多一点轻松和乐趣~有什么不好,中国人如今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这实在是一种进步。” ,3,与传统妇女形象告别~渴望创造全新生活风格和模式。 女性选择不生育~表明她首先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权利掌握自己的命运。妇女从业模式的广泛确立~彻底改变了妇女在家庭和生活中的地位。现代妇女日渐具有了独立、稳定的归属群体~形成了相对明确的生活阶层~拥有了自我的、甚至高于其丈夫的经济收入~这些都全面提高妇女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从而使妇女有了自主创新生活风格和安排模式的愿望与可能。 在我调查的个案中~家庭四也证实了这样的观点。男:“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再也不需要把女性关在家里了~她们在很多行业中表现出的能力都超过男性~比如她们的耐心、细致、想象力等等~而生养孩子会让她们失去很多很好的发展机会与时间~为了一个孩子~而失去自己的事业~我觉得没有必要。”女:“我自己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应该说~很忙~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来做~我觉得现代女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需要通过生孩子来证明~而可以通过自己的事业成就来证明。” ,4,不愿孩子受苦。 为什么生孩子,为什么要把一个生命带到世界上,许多人生孩子之前也许并没有认真想过这些问题~只是自然而然地把它看作人生必需的一部分。但那些决定不生孩子的“丁克”对这些问题却是深思熟虑的~他们的理由很多和个人认知及生活经历有关~有的甚至源于某种心理创伤或心理情节。这类“丁克”夫妇主要是出于对孩子出生后环境的担忧~而采取“不生育”的立志的选择。他们对孩子的生长环境往往有很高的要求~这包括经济条件、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等。 在家庭三的个案调查中~他们是这样说的。男:“我不想让孩子受罪。这倒不仅指经济上的问题~更多的是来自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从小到大为学业、为工作、为社会地位拼搏~在将来的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只有奋力拼搏~才能挣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吃的苦够多了~我不想让孩子再吃这个苦。看看现在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没有休息天~背着书包去上这个班、那个班~这是没有的事~如果现在不学好~以后就会被人挤垮:现在的孩子几乎没有童年~成年从6岁开始。这样 的人生~我们没有选择地体会了一次~有时在最痛苦的时候~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要到这个世界来。我不想再制造一个生命去体会生活的艰苦。也许我有些偏激~这世界上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但是我不知道我的孩子所遇到的是美好多还是痛苦多。我不想冒这个险。有我这种想法的大有人在~我的很多朋友都是如此。”女:,以相类似的人生感受~表示了对丈夫的夫唱妇随,“我是不愿意让孩子沿着我们的痛苦之旅再走一遭。你看~今天学习压力、升学竞争多残酷。凭心而论~在这浮躁的社会~青春期的心理冲突、情感焦渴、初涉社会的迷茫、无助~就业的磨难~与人相处的隔阂~社会评价的无形压力~挥不去的命运操纵……真是太可怕了。” 任何一种社会行为的背后都隐含着对这一行为的规定与制衡。对于人类行为的差异、家庭结构及其取向诸方面的考察~应当置于一种动态的社会关系中~将它们视为对社会刺激的反应。“丁克”家庭~作为一种不选择生育的选择行为模式~其本身就是一种对社会存在现实状况及其未来发展进行理解、评估、假设的曲折表达。 一直以来~人们视家庭为人生的核心地带~将家庭的完美当成自我满足的根本~造成了传统中国人的心理评估满足坐标。 现代生活开拓了人们的生存空间~人们对生命的喜悦不仅于限于家庭生活中~更多的是事业等方面的发达和自身的享受生命。 3家庭功能的现实调整和变异~是丁克家庭出现的时代诱因。 现代家庭~已不再是传统封闭、单一、刻板的了~日益显现出开放、多元、动态的时代特质。 在现代人的价值观念体系中~注重自身利益与体验的“过程论”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注重他人--社会利益与感受的“目的论”日渐式威。这种“目的论”取代“过程论”的价值取向~在青年的婚恋价值观中则形成了极为自然的对应表达:性爱的个体快感与生殖的社会责任是可以隔离和分开的~男女性关系并不必然与生男育女相理想,作为一个“为自己的人”~他有权利选择更利于自己享乐的生活方式~这种观 念直接导致人们过分重视、强调、选择家庭的性爱功能~忽视、淡忘、放弃家庭的生育功能。当代人们价值观念的变迁提示我们~“丁克”家庭的悄然兴起不是偶然的、突变的~而是具有显示的人格动因。 主题三:理解“丁克”:生育文化的革命 1生育文化的衍变:由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 中国人的人生基调是以家庭为本位的~中国人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着眼点在家的传衍~这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家庭功能、生育动机有关。 在中国~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家庭还是远比个人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养老功能。在照顾老年人的问题上~中国人的动力来自于孝顺的责任感。 中国人对性行为的目的一直视为生育~这是一种相当偏执的看法。它鄙夷性的快乐。在“丁克”家庭中~将重新调整性行为的目的~以人为本位~以夫妻关系为重~着眼在个人的幸福上。 2文化的差异:社会道德与行为规范 人类的行为模式服从于一定的社会价值规范~这种规范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即所谓社会道德规范~它存在于社会心理深部~并对各种社会行为起着潜在的制约作用,第二层次~即受制于社会道德规范的社会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 对于性的基本态度~中国人是重视性行为的结果----生育~把性行为作为手段~认为只有以生育为目的的性行为才是道德的~将性欢乐排除在婚姻的正当目的之外~把个体的性冲动变成一种劳动~一种义务~一种养儿防老的投资~一种人类生存的手段。 中国性道德规范追求的是生育~而生育和由此而来的抚养子女则需要两性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法关系~这就必然要寻求外在的合法保护----婚姻~于是三妻四妾变有了道德和法律的保护~而不以生育为目的的婚外情便被理所当然地视为“淫”。中国人的性观念~是将个体的目的与类群的目的同一在一起~即将生育作为目的。在个体绝对服从和认同类群目的中国~个体的人便成了类群的生育机器~这就极易产生超越民族生存条件的生育冲动~使人口急剧膨胀,另一方面~正由于个体只是生育机器~由此也容易导致将直接生育的承担者----女性视同工具。 结语:“丁克”家庭的革命性意义:选择与自由 “丁克”家庭的革命性在于~对人类自身繁衍的生殖的选择的权利~所引发的关于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生存状态的全面的革命。 生育~是人类社会中最基础的文化现象。中国传统生育文化显然属于欠发展阶段~也就是说~在生育文化里面~人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某种生活方式。大多数人只是凭借本能~到了该生孩子的时候~就去拼命生~生殖繁衍是人们无可选择的唯一目的。与此相反~“丁克”们正以生育的选择权利~拒绝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以惊世骇俗之举冲击世代相传的天经地义~打破了千百年的“必须”和“规定”~变无奈为自由~赋予婚姻、家庭、两性关系及至整个生存发生、生存状态以崭新的内涵。 诚然~丁克家庭并非主流家庭的模式~无论国内国外~在家庭总数中只占极少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丁克”模式也不代表主流文化。但是~它对主流文化的冲击空前强烈。中国“丁克家庭”的“选择不生育”~其意义也不仅限于对“生育”做出了贡献~更在于它证明和实现了生活中多种选择的可能性。也正由于其“选择不生育”~使之在爱情、婚姻、家庭这些人生大事中主动潇洒进退自如。随之~两性关系、家庭关系、乃至整个人际关系,家庭结构、人伦亲情、乃至整个社会结构~都将发生深刻变化。这是一场人们生存方式是从观念到形态的变革。 “丁克”~中国现代化生活中一道绮丽的风景线~这道风景中高高飞扬的旗帜上写着:选择~还有自由。 参考书目: ,1,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随机文章: 论学术道德失范(社会问题论文) 2004-08-15 政府机构改革路径选择的组织行为学分析(组织社会学论文) 2004-08-15 区域社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融合(城市社会学论文) 2004-08-15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中的背后(中国社会思想史论文) 2004-08-15 马路小吃摊现象的实际观察和分析(学术论文写作论文) 2004-08-15
/
本文档为【走近丁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