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研究

2017-12-21 5页 doc 50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3767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研究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研究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研究 摘 要 货币政策效果往往会因为对货币供给内生性问题而大打折扣。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1993年至2006年间货币供给偏差度分析,探讨了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问题。进一步地又通过对1993年至2010年我国m1、m2增长率与gdp、cpi及m1、m2增长率与滞后一年cpi分析后发现在我国受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供给并不能强有力地影响产出和物价的变量,我国货币存在较强的内生性。 关键词 货币供给 内生性 gdp及cpi 一、引言 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尽快走出金融危机,各...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研究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研究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研究 摘 要 货币政策效果往往会因为对货币供给内生性问而大打折扣。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1993年至2006年间货币供给偏差度分析,探讨了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问题。进一步地又通过对1993年至2010年我国m1、m2增长率与gdp、cpi及m1、m2增长率与滞后一年cpi分析后发现在我国受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供给并不能强有力地影响产出和物价的变量,我国货币存在较强的内生性。 关键词 货币供给 内生性 gdp及cpi 一、引言 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尽快走出金融危机,各主要经济体普遍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向经济中注入流动性,释放大量信贷。目前全球经济正在走出衰退的低谷,但各国政府向经济中注入的巨额信贷以及由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产生的大量流动性正在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中国的货币政策则在去年底就已经开始转向,为了应对通胀压力,截至目前中国央行已经数次加息。但是流动性的回收实际上是货币供给的反向操作,其有效性要受到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的影响。 在多数情况下,央行只是通过货币政策对有关变量(如存贷款利率等)的调整来控制货币供给或回收。但是要精确控制货币供给量,就必须首先确定其内生性或外生性的特征。若具有外生性,则货币供给除了受中央银行控制外,不受其它因素干扰,其数量能够得到精确的控制;若具有内生性,则干扰因素较多,如果不能对其影响 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就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因此,准确掌握影响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对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货币供给内生理论可以追溯到早期的货币名目主义者詹姆斯斯图亚特(jjamessteuart),他在176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研究》一中指出一国流通领域只能吸取一定量的货币,经济波动水平使货币供给与之相适应。银行学派的图克(tooke)和富拉顿认为通货数量的增减不是物价变动的原因,而是其结果;通货的增减不是先行于物价,而是追随于物价。发行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既不能任意增加银行券发行的数量,也不能任意减少。维克赛尔(kwicksell)认为当货币理论与自然利率相一致时,货币将对产出保持中性,货币变动完全现为物价的波动。 凯恩斯革命以后外生货币供给理论成为货币经济学的“主流”理论,内生货币供给理论一度消沉下来。1959年英国的《拉德克里夫报告》发表后情况才有所改变,该报告指出对经济有真正影响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供给,而且是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决定货币供给的不仅仅是商业银行,而且包括整个金融系统;货币当局所应控制的是包括货币供给在内的整个社会的流动性。格里和肖(gurley&shaw)指出由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货币供给中具有创造作用,而货币当局又无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控制,因而中央银行无法完全控制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内生于经济体之中,且货币统计口 径越大,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越强。托宾(tobin)认为货币同其他金融资产一样,其供给和需求取决于持有该种资产的成本和收益,货币供给决定于商品生产和流通,受货币需求的制约而内生。 20世纪80年代之后,温特劳布(sidney weintraub)和卡尔多(nicholas kaldor)认为经济运行决定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只能顺应经济运行的要求供给货币,无法执行自主性的货币政策。到80 莫尔认为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受制于商业银行和年代末, 公众的行为,无法绝对地控制基础货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货币供给并非完全外生,而是一个受经济体系内部诸多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内生变量,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不可能是绝对地,而只能是相对的。 三、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越强,也就意味着货币失衡可能更严重。内生性引起的货币失衡会导致货币供给的实际值与期望值偏离,从而使得经济其他变量对货币供给量的相关性变弱。 1(我国实际货币供给量与目标供给量偏差度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1990年代和2000年代上半期的高速增长期及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7-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低谷期。在这样的经济起伏中,货币供给的增长、物价的增长同经济周期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而货币供给的目标值同实际值之间的偏离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货币供给存在着很强的内生性。我们整理了1994年至2006年间m1和m2的增长率实际值和目标值数据 后得出了图1所示的m1和m2的偏差度及其走势。 原始数据来源:各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数据显示1994~2006年间的大部分时间中,我国m1和m2的实际供给增长率都与目标值存在较大的偏差度,其中m1的偏差度有9年都等于或者超过20%,有2年在15%左右。m2的偏差度有5年超 ,有4年在15%左右。可见无论是m1还是m2都存在着较大过22% 的偏差度,这说明中央银行并不能按照自己的目标,完全控制货币投放或回收,货币的供给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仅仅是影响货币供给的外部因素之一。 2(货币供给与产出增长及物价的相关性分析 如果货币供给完全是由货币当局外生控制的,那么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给将会与产出、物价等内生经济变量具有稳定的相关性,并且这些经济变量会随着货币当局调节货币供给量而做出相应地变化。但是由于货币供给受到多种内生性因素的影响,货币当局企图通过对货币供给的调节来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可能不会实现。 在此我们以我国1993~2010年间的产出和货币供给及物价与货币供给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对象来实证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问题。为了分析的一致性,我们统一采用变量的增长率数据。同时,由于名义gdp增长率中已经包含了物价因素,但是我们还有对作为物价变量的cpi进行单独分析,故将采用按可比价格计算的gdp增长率来代替产出。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cpi还是rgdp都与m1增长率rm1和m2增长率rm2的走势不相吻合,存在很大的不一致性。这说明产出和物价等经济变量并非随着货币供给的调整而变化,也就是说产出和物价等并非完全受货币供给控制,他们与货币供给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强。并且对于rm1和rm2来说,虽然在有些时段内rm1和rm2走势较为吻合,但是有些年份两者的走势却是相当不一致的,例如:在1996~1997年间,当rm2由25.3%下降到19.6%时候,rm1却从18.9%上升到22.1%,而在2007~2008年间,当rm2从14.6%上升到17.6%时候,rm1却从13.6%下降到了11.8%,两者之间不仅没有出现同步同方向的变化,反而出现了变化方向相反的现象。这就说明了外生的货币控制机制并不能特别有效地控制m1和m2。 物价变动受到货币供给影响最大,并且物价变动往往滞后于货币供给的变动。图3给出了m1、m2增长率与滞后一年的cpi走势图,该图显示rm1、rm2与滞后一年的cpi仍然存在很强的不一致性。但是就rm1和滞后一年的cpi来说,除1997年外,从长期来看它与滞后一年cpi的吻合程度都要高于rm2与滞后一年cpi走势,这也说明了货币统计口径越大,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就越强。 四、结论 在对货币供给内生性理论进行全面回顾后,本文综合运用1993年至2006年及2010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货币供给具有很强的内生性。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变动并不能使得产出、物价等变量随之进行按预期的变化,货币的内 生性因素部分地抵消或削弱了对货币外生供给对经济变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彬.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分析.统计观察.2006. [2]李晓华.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实证检验.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
/
本文档为【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