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诗歌陌生化写作的三个视角 梦亦非

2017-12-30 4页 doc 15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诗歌陌生化写作的三个视角 梦亦非诗歌陌生化写作的三个视角 梦亦非 诗歌陌生化写作的三个视角 梦亦非 诗歌陌生化写作的三个视角 梦亦非 诗人作为思想者,很难去改变这个既成的世界,但是,这不妨碍诗人改变看世界的角度,换一个角度去看世界,世界会表现出不同的模样,也许,看世界视角的改变会带来世界的改变。陌生化写作,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它的视角的陌生化。 我们对现实生活,大抵以约定俗成的眼光去看待,这种大众的角度受制于传统伦理、教育、习惯、审美。而陌生化写作,则试图用更个人的或另一种文化的眼光去看待日常生活,对象并没有改变,但看对象的角度发生偏移,对象便会从另一...
诗歌陌生化写作的三个视角   梦亦非
诗歌陌生化写作的三个视角 梦亦非 诗歌陌生化写作的三个视角 梦亦非 诗歌陌生化写作的三个视角 梦亦非 诗人作为思想者,很难去改变这个既成的世界,但是,这不妨碍诗人改变看世界的角度,换一个角度去看世界,世界会表现出不同的模样,也许,看世界视角的改变会带来世界的改变。陌生化写作,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它的视角的陌生化。 我们对现实生活,大抵以约定俗成的眼光去看待,这种大众的角度受制于传统伦理、教育、习惯、审美。而陌生化写作,则试图用更个人的或另一种文化的眼光去看待日常生活,对象并没有改变,但看对象的角度发生偏移,对象便会从另一个角度向诗人显现出它平时被遮盖的另一个维度,它侧面的缝隙、异质的构成、质地、截面…都在这种偏移中有所显现。 陌生化写作的对象更多是普通的日常生活,而非上一节所言的异域,在这种千篇一律的日常生活之中,诗人如何看出存在本身的诗性、事物暗中的光芒,每个写作者有自己的角度,与语感写作的讨好大众的角度不同,陌生化写作的角度更为个人化,源于个人阅读与经历,或某种策略,有意拉开与大众阅读期待的距离,因而表现出一种对大众视角落疏离与激怒。 这种视角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以"无知"去看待公众熟知的事物;一种是以"他者"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熟知的事物;一种是以某种价值立场去看待已成定论的事物。 以"无知"去看待公众熟知的事物,诸如雷平阳的《集市上看飞机》中的片段: 有时,他们也会彼此提问 "明明是一堆钢铁,它为什么会飞? 而且翅膀一动不动。"他们争得 面红耳赫,不得要领。如果有谁 突发异想:"假如我也能坐一次飞机 其他人,都会被吓着 离开昆明…" 丢下手中的羊头,像看一个外星人 在这样的写作中,视角低于对象,稍有现代知识的人都知道飞机是什么样的事物,与人是什么样的关系,但诗人在写作时借一群农民们的"无知"的视角去看飞机,让已经熟视无睹的飞机显出陌生性,飞机与人的关系被拉远,一种低层关怀的意图得以实现。这样的视角,在胡续冬的《太太留客》等诗中也有体现。这让人想起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维莱特》中那个叫露西的姑娘观看艺术品克娄巴特拉画像时的反应,一种"无知的""低于对象的"视角,让对象显得怪异、变形,但又符合它原生的非文化性的存在。事实被"误读"时露出了它的真相,至少是观看者的那个角度的真相。 以他者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熟知的事物,这是陌生化写作中最为常见的,也是最惯用的手段之一,但它一直被一些东方主义者、民族主义者所质疑,在后殖民主义的理论中,这是一种规训:东方人以西方的眼光来待东方事物,这里面体现了西方的话语霸权,是一种自我的异化。但如果我们抛弃这种狭隘的价值冲突或话语冲突,宽容地来看这个问题,会发现换一种文化的眼光,自己熟知事物会显露出它存在的另一些维度。话语冲突从符合某种价值的角度去看事物,而诗歌,则要求尽可能从上帝的全知视角来看事物,或者是从另一个自己的角度来年事物。诗歌更多时候应该抛弃基于冲突的话语的要求,以打探事物的真相为主要任务,所以,这种"他者的目光"在陌生化写作的存在是重要的甚至是必须的,无它,事物不能被换一种方式看见,换一个角度看见。 这种"他者的目光"是新诗陌生化写作的主要方式,表现在所有学院派风格的陌生化写作之中,诸如孙磊的《雪野》一诗的片段: 突然的湖,让我疾驰进你的美貌。 不容斥责的冬天又一次剥夺了我的暧昧。 不容一种模糊的语义在雪里, 不容它亵渎树木习惯的忠诚。 必须学会赞美。从冬日阳光猛烈的下午 到凛冽中积极转温的傍晚。 我相信从马鞍山的角度眺望, 会一度产生幻觉: 山体有着利刃般的反光, 而巍峨沉到水里,如同一片玻璃。 … 面对雪野, 我很容易陷入短暂的事物。 陷入一种热的修辞, 在更多的冷的风骨里。 这种观看雪野的视角不再是中国式的,中国式的视角是讲究"物我合一"、"超然物外",一种感伤的或素朴的审美角度,而在此诗中,面对熟知的雪野,诗人的视角是一种西式的视角,主体明确地面对客观并描述主体的反应,主体与客体在此产生纠缠,诗人关注的不是对象的存在而是主体的处境,这是很典型的西式视角。类似的源自他者目光的打量,在陌生化写作中比比皆是,甚至已成为中国新诗陌生化写作的小传统。 从某种价值立场去看待已成定论的事物,这也是陌生化写作常见的角度,它带来一种强大的张力,让人恍然而悟:对象原来也可以这样去理解。事实上 随着全球化各种价值谱系的交错,重新去打量既定的事物是不可避免的,在学术界是这样,在写作,也是这样。陌生化源于价值的冲突、源于用新价值去打量被旧价值限定的事物。诸如张曙光的《咏史》系列,其中他这样看孔子: 只是出于偶然的原因,这位 村学教师,成了后世的圣人 他血肉的身躯被雕成了泥像 放进了殿堂(生前多么渴望 进入),说过的话,也一再被 重复着,直至变形。 以"无知"去看待公众熟知的事物、以"他者"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熟知的事物、以某种价值立场去看待已成定论的事物,这三种方式构成陌生化写作的主要视角,对象本身并未发生变化,但视角的改变,让十年以来的中国新诗收获了另一种风景,在这另类的风景中,世界超出陈旧的审美而显露出一些隐蔽的真相,这是陌生化写作的的意图也是必须的结果。 (节选自作者《陌生化写作》一文)
/
本文档为【诗歌陌生化写作的三个视角 梦亦非】,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