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劣币驱逐良币”到底是怎么回事

2017-12-26 4页 doc 16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575

暂无简介

举报
“劣币驱逐良币”到底是怎么回事“劣币驱逐良币”到底是怎么回事 “劣币驱逐良币”到底是怎么回事 上大学时有位老师用“劣币驱逐良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市场——专科生比普通院校毕业的本科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当时我正在复习微观经济学恰好看到“逆向选择”一节心中正存着很大的疑惑。又恰好我买了一本吴思先生的《潜规则》在枕边读。于是我开始思考为什么“良”的东西却会被“劣”的东西淘汰掉。我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些经济名家关于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观点看了他们相互之间的辩论竟然理出了一条清晰的思路与他们不尽相同。 市面上有很多“劣币驱逐良币”的解释我相信教货币银行学的老师大多都曾在课堂...
“劣币驱逐良币”到底是怎么回事
“劣币驱逐良币”到底是怎么回事 “劣币驱逐良币”到底是怎么回事 上大学时有位老师用“劣币驱逐良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市场——专科生比普通院校毕业的本科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当时我正在复习微观经济学恰好看到“逆向选择”一节心中正存着很大的疑惑。又恰好我买了一本吴思先生的《潜》在枕边读。于是我开始思考为什么“良”的东西却会被“劣”的东西淘汰掉。我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些经济名家关于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观点看了他们相互之间的辩论竟然理出了一条清晰的思路与他们不尽相同。 市面上有很多“劣币驱逐良币”的解释我相信教货币银行学的老师大多都曾在课堂上给出过下面的这一种。当你的钱包里有一张崭新的百元钞票和一张破旧的百元钞票时你总是倾向于先把那张破旧的先花出去。久而久之流通中的货币越来越残新钱却没有花出去仍然呆在钱包里于是劣币驱逐了良币。这种说法似乎有些道理但经不起推敲。真实世界里人们确实会排斥残币但是对于新钞的偏好并没有那么强烈因为一张崭新的百元钞并不会比一张五成新的旧钞买到更多的东西。更何况市场上的残币大都被商业银行收集起来交送人民银行去销毁了钞票的更新成本并不算高——以实际生活经验来讲我们经手的票子也不是一天旧胜一天。 有一种说法追溯到了古罗马。有人耍小聪明他在金币上切下一小块然后拿着这金币去买东西。“古罗马人不是傻瓜”他们察觉到货币越来越轻于是开始收藏足值货币使用不足值货币。古罗马人确实不是傻瓜编造这个故事的人才是傻瓜。张五常和林行止这两位经济散文大家曾经就“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展开讨论。张五常说铸币时代买家当然愿意使用劣币但是卖家却不同意。如果买家使用劣币支付那卖家必然要提高商品的名义价格虽然卖家对劣币持有者要价高、对良币持有者要价低但是实际价格是差不了许多的——都等于货币的含金量。周其仁教授补充说短期内人们可能上当受骗但吃一堑长一智长期来看切割金币这种愚蠢的做法其实无利可图否则岂不是家家备几把分金子的刀子就能实现共同富裕了 张五常据此宣称“劣币驱逐良币”根本是一个谎言。我却觉得他的这个结论下得太过草率了既然劣币驱逐良币的说法并不来源于古罗马那它从何而来呢 “劣币驱逐良币”的真实历史背景是金银复本位制。英国政府强行规定了黄金和白银的兑换比价但是金银的真实比价却因供求而时时变动。政府规定1枚金币换5枚银币而在市场上6枚银币才能买到与一枚金币含金量相同的黄金那么金币的持有者就会把金币熔化掉在市场上卖得6枚银币后再去找政府换1.2枚金币.不费吹灰之力多得了0.2枚金币再去把它熔化。这种的结果就是金币都被熔化掉了市场上银币驱逐了金币最终成了所谓的“跛行”复本位似乎可以联想到价格双轨制改革虽然起初受益的往往是王孙公子但最后还是跛行到了市场价格上完成了对价格管制的赎买。我国历史上也有过真实的“劣币驱逐良币”那要追溯到西汉初年了贾谊曾经写道“奸钱日繁正钱日亡”说的就是这个情景。政府强行规定残币与正常币具有同样的购买力——这当然使得大伙想方设法把正常钱币搞残——与古罗马不同的是现在有了政府的强制力做后盾。 上面的表述可以抽象出一个结论判断劣币良币所依据的是货币市场价值与官定货币兑换率的高下比较——市场价值高于法定货币兑换率的就是良币低于法定货币兑换率的就是劣币。劣币驱逐良币的本质就是利用汇差套利。而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生的条件就是存在劣币和良币之间的官方固定的兑换比例人大经济论坛demander只有这种强制性才能保证把残币当成良币来流通。 这是一个零和游戏有人获利必然有人受损如果这世界上没有人是傻瓜那到底是谁承担了损失 直观的答案是政府。复本位制搞了不久就由政府宣告破产被历史淘汰掉了。劣币驱逐良币 这一经济规律却有着隽永的生命力一直传承了下来。按照上文的黑体字纸币的市场价值近乎为零其法定货币兑换率却可以认为是它的购买力也就是说纸币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最劣的币。那么政府傻么难道他们为劣币驱逐良币承受了数百年代价 恰恰相反。我曾在《经济学家茶座》上看过一个故事。 作者读初中时住在学校学生每周末回家背点大米交给学校由学校负责给蒸成熟饭。米交给学校是一次性的吃饭却是日常性的中间有个时间差所以要一个凭证。于是学校印刷了一部分饭票只是一张纸上面盖一个学校的章。后来学生们渐渐发现饭票上写的是三两打回来的饭却不到三两。——住校的老师不仅不用像学生那样背粮食换饭票学校还直接给他们每月固定发一定数量的饭票。 打回来的饭不到三两只有二两六钱这是很容易被发觉的但倘若是二两九钱恐怕就是神不知鬼不觉了。学校发给老师的饭票是对于饭票发行权的报酬是吴思先生所谓的“法酬”是经济学所说的铸币税谁拥有货币发行权谁就能攫取铸币税。铸币税通过通货膨胀分摊在所有人头上——学生手里的饭票贬值了。 铸币税权其实也面临着竞争。在银行工作常常会收缴些假币。我有时会想如果一张假币造得惟妙惟肖任何先进的仪器都无法检测出其真伪那么是谁为它获得了收益又是谁为它承担了后果呢思考后我给出这样的答案假币制造者获得了100元的购买力全社会通过通货膨胀为100元承担了后果只是这100元对于物价总水平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HD90一出迅速流转到大江南北也算是“劣币驱逐良币”的一个当代。假币的危害在于没有人会为了造一张假币而购置一套制造假币的机器他们总是希望从大众手里抢夺更多的财富。由此我又想到了关于巴菲特、盖茨慈善晚宴的事情有人评论说一个真正大公无私的人完全可以把自己的钱烧掉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会因他所制造的“通货紧缩”而受益——流通中的货币减少必然导致物价的整体下跌。这个说法在学理上应当说是无懈可击但是操作是万万不可的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不得故意毁坏人民币。 从纸币出发我们又可以找到观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另一个角度。从上面我给的定义来看纸币是劣币是毋庸置疑的。但金属货币到纸币的演进却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极大的进步。同一功能如果可以由代价更小的事物来承担就必定会由它来承担这话有些拗口却是经济学里颠扑不灭的真理。这可以来解释文章开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了。同一项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专科生可以做得了普通院校的本科生业也可以做得了使用本科生的成本却要高于专科生于是专科生先行。我曾把这篇文章的初稿交给青年经济学家薛兆丰看他对我说纸币“其实”才是一种更良的货币同理在较低端的就业市场专科生才是一种更优的人力资源因为判断优劣与否并不能以学历高低为标准而要以合不合适为标准。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甚至还可以扩展到国际贸易领域。人民币被低估是一种人为制造劣币的行为。举个不甚恰当的例子1美元原本只可以换成5人民币购买10个鸡蛋现在却能换成10人民币假设人民币的购买力在短期内不变现在1美元可以购买20个鸡蛋。美元有了套利的机会大量涌入中国。美元被储备相当于良币被逐人民币则不断发行出来造成通货膨胀后果等价于铸币税只是这笔铸币税被美国人拿去了。 张五常先生提到了“良币驱逐劣币”现象。解放前国民政府发行法币大搞通货膨胀很快被解放区的货币竞争掉。为什么又会出现这一相反的局面呢是的我们忽略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约束在相同相似功能下代价低的驱逐代价高的而当国民政府已无法承诺其货币的购买力时它所发行的货币的功能较解放区的货币差得太远了它终于在信用的竞争中败北。而这也是货币大师蒙代尔的成名绝技之一货币分界点理论所揭示的。 现实中少不了有人抱怨怀才不遇大多是体制的问题。竞争 是无处不在的但竞争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所有不尽人意的逆向选择大抵是因为 僵化的体制扭曲了竞争的形式这不是“劣币驱逐良币”不要因为字面意思把帽子扣错 了方向。
/
本文档为【“劣币驱逐良币”到底是怎么回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