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女性写作高潮

2017-10-13 7页 doc 20KB 798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1942

暂无简介

举报
女性写作高潮女性写作高潮 从五四时期女性作家第一次以群体规模出现,到90年代“女性写作”命名的出现,昭示了女性作家性别意识由弱到强的自觉过程。80年代中期,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引入中国,催生了本土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理论来源于西方,而在女性写作实践和批评领域的接受中,存在着“误读”和“误解”的现象。西方女性主义生发于妇女解放运动。在初期,为了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力,西方女性主义强调女权以对抗男权。随着女性主义对于社会文化的渗透,人们开始认识到,无论是男权还是女权,都是性别本质主义。性别本质主义必然导致性别对立、性别价值上的不...
女性写作高潮
女性写作高潮 从五四时期女性作家第一次以群体规模出现,到90年代“女性写作”命名的出现,昭示了女性作家性别意识由弱到强的自觉过程。80年代中期,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引入中国,催生了本土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理论来源于西方,而在女性写作实践和批评领域的接受中,存在着“误读”和“误解”的现象。西方女性主义生发于妇女解放运动。在初期,为了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力,西方女性主义强调女权以对抗男权。随着女性主义对于社会文化的渗透,人们开始认识到,无论是男权还是女权,都是性别本质主义。性别本质主义必然导致性别对立、性别价值上的不平等。女性主义逐渐放弃了以男性为敌的偏颇,从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上,批判了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一切不平等的根源。在西方,从18世纪开始的妇女运动算起,经过激烈的性别对立(以女权对抗男权)时期,到现阶段男女性别有差异性的平等,女性主义已经深入到社会一般意识的基底中。女性主义思潮大量进入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因而,原产生于西方的女性主义在我国的引进和发展,不是循序渐进的,“历时性”的观念序列被“共时性”地接受了,混乱因此产生。在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中,无论是作者、隐含作者还是叙事者的性别意识比较复杂,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也比较驳杂,存在着食洋不化的现象。本论文试图在比较开阔的视野下,总结中国的女性写作理论,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为主要方法、同时援引新历史主义、原型批评、叙事学等20世纪以来广泛流播的文学理论研究20世纪以来的中国女性写作。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贴近文本,避免成为对西方女性主义的机械阐释。“从本质到关系”是论文的中心观点,它同时也是评价女性写作时的一个参照点。“‘双性同体’与超越女性主义的写作”是论文的结论性观点,它同时也是论文为女性写作实践和研究提出的未来目标。无论是对女性写作“躯体叙事”、“‘私人化’叙事”理论的总结,还是对“女同性爱”、“生育”这两个女性写作“母题”的研究,本论文都力求将静态分析和动态研究结合,既考察女性写作实践和理论在当下语境中的价值和意义,又探寻女性写作融入人类总体远景的路径和方法。在具体的历史和社会场景中、在各种“关系”中而非仅从自然性别的“本质”上研究女性写作。 四、女性写作的第一次高潮的特点。 第一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初的\"五四\"以\"人的觉醒\"为标志的新文学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冰心,其他主要作家还有陈衡哲、石评梅、庐隐、冯沅君、凌叔华、谢冰莹等。 冰心发表作品的时间虽然晚于陈衡哲,却是新文学创立以来第一位可以与当时著名的男作家平起平坐的女作家,并且在小说、散文和诗歌多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在上学期,我们曾学习过她的散文,她写的\"美文\"(艺术散文)曾与大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一起,被看作是现代白话文的典范。她在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下创作的小诗(主要有《繁星》和《春水》两部诗集),被称?quot;繁星体\",曾开创了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她的小说在主题上与她的散文和诗歌是\"三位一体\"的,都是歌颂母爱、童真和大自然,并以提出问题的广泛性和现实性而引人注目。冰心的创作风格和主题虽然都有女性的特点,而强调\"个性解放\"、\"恋爱自由\"正是\"五四\"新文学的主要特点,但她并不有意识地强调自己的女性角色,她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以及《庄鸿的姊姊》等小说所提出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女性问题,而主要是当时社会问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与冰心一样,当时的其他女性作家大多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创作题材,如庐隐的《海滨故人》、《曼丽》,冯沅君(淦女士)的《卷葹》、《春痕》,凌叔华的《花之寺》、《绣枕》等,但也仅仅是把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并不特别在意\"女性\"的身份。在教材中,将谢冰莹的名字排在其他作家之前并无道理,虽然她是一位多产作家,也写过一些女性题材的作品,如《空谷幽兰》、《一个女兵的自传》、《女兵十年》等,但在\"女性文学\"的创作上并不比其 他作家更突出,且成名较晚,其主要作品多发表或出版于1928年以后。 倒是在这个高潮出现之后,随着文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家们的性别意识开始觉醒,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丁玲在1930年代前后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的第一批作品,以大胆表现女性内心的\"性苦闷\"而起到了惊世骇俗的作用。但这种出色表现也只是昙花一现,随着她加入\"革命文学\"的创作后,女性意识逐渐消失。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还有几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如萧红、张爱玲、苏青等,她们虽然各有成就,但并没有在\"女性文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50年代以后,情况更不容乐观,一是女性作家本来就不多,比较有名的也就茹志鹃、宗璞等几位,二是这些女性作家创作中朦胧的一点女性意识刚一崭露头角,就遭到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的社会主流意识的压制和湮没。 五、女性写作的第二次高潮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第二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个时期,人们正式提出了\"思想解放\"的口号,这个时期的文学,也被人们看作是\"五四\"精神的回归,而\"女性意识的觉醒\"也就被看作是\"借助于思想的再次启蒙、人性的复苏、人道主义的整体话语而来的\"。在这个时期,女性作家的大量涌现,正是文坛上的一个突出现象。其中,最有代表的女性作家是张洁,此外还有张辛欣、铁凝和王安忆,以及戴厚英、谌容、叶文玲、刘索拉、张抗抗、残雪、舒婷、陆星儿、乔雪竹、池莉、方方、蒋子丹、迟子建等。 戴厚英和谌容虽然较早地在创作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她们的创作与冰心的创作一样,所关注的问题仍然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并不具有\"女性文学\"的独特话语。戴厚英的长篇小说《人啊,人》通常被看作是第一部公开找出\"人道主义旗帜\"的作品,而谌容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则常常被看作是\"改革文学\"中的一部力作。这两部作品,正如它们的题目所示,谈的仍然只是\"人\"的问题,还不是\"女人\"的问题。 这个时期第一篇称得上\"女性文学\"的作品,应该说是张洁发表于《北京文学》1979年第11期的《爱,是不能忘记的》。这篇作品讲述了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爱情悲剧故事。离婚后带着女儿生活的女作家钟雨,与一个没有爱情但家庭生活却也和谐的老干部刻骨铭心地相爱了,二人在苦苦的精神恋爱中走向死亡。张洁在此看重的当然不是爱情的结果,而是对于理想爱情的追求过程。作家的本意只是通过对爱情生活的表现,来抨击世俗观念,呼唤人的平等和尊严,也正是人道主义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由于作品无意中闯入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禁区:\"婚外恋\",创作者自身的女性意识也不可遏制地被引发出来。而且,从这以后,追求女性的独立人格,向往精神与物质相统一的爱情,甚至强调女性在社会上要与男子享有同样平等的权利和地位等,就成为她创作的主要内容。 如果说,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还是她无意中对女性问题的涉及,那么,她发表于1982年第2期的《收获》上的中篇小说《方舟》则是她有意识地对女性问题的探讨。作品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都是知识女性,她们曾是中学同学,大学毕业后,曹荆华研究马列主义哲学,柳泉在一家进出口公司做翻译,梁倩则是导演,她们都有过婚姻,都是在人到中年后告别了婚姻。她们的人生道路充满了悲剧色彩,而这悲剧则主要来自于她们的理想追求与现实境遇的冲突。如果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是作家对理想爱情的向往,那么,《方舟》则是作家从理想走向现实后的思考。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都具有很沉重的社会内容,在这方面,《方舟》最具代表性。张辛欣的《在同一地平线上》和《我在那儿错过你》、铁凝的《麦秸 垛》和《玫瑰门》、王安忆的\"三恋\"和《岗上的世纪》等,大多如此。 六、女性写作的第三次高潮 第三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末的90年代。这个时期,一方面社会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村\"中的一部分,经济体制的转轨也已经把文学挤出了社会的中心舞台;另一方面,在改革的阵痛中,文学也借机完成了自身的回归,摆脱政治意识的束缚,进入了个人化的写作。因此,这时期的女性作家可以比中国文学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加自由地表现女性意识,并公开承认和坚持自己的性别立场,大胆地书写个人的女性经验,包括性、欲望和女性的身体。\"个人化写作\"正是这时期\"女性文学\"的主要特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林白,此外还有陈染、徐小斌、徐坤、海男、张欣、须兰,以及更年轻的一批被称作\"美女作家\"的卫慧等。 林白1958年生于广西的一个小镇,原名林白薇,幼年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热带小镇的生活和她的童年经验成为她创作的主要内容。中学毕业后曾下乡做过知青,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图书馆系,毕业后做过图书馆管理员、电影厂编辑和报社记者。8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她的《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和《子弹穿过苹果》初步形成了诗化和情绪化的抒情特点,表现了她心中的完美的女性形象与男性中心社会的强烈冲突。她最有代表的女性文学作品是描写女性个人成长史的《一个人的战争》,以表现女性的性体验和身体感受而令人侧目,具有先锋文学的某些特征。 同样具有先锋性的女性作家陈染、徐小斌、徐坤和海男等,虽然也十分强调自己的性别特点,但创作风格和手法并不相同。陈染的《私人生活》等作品虽然也是写女性的成长史,并具有自传性的特点,但却在表现现代都市知识女性的创伤体验上,以及在以\"陌生化\"的表达方式上与林白表现出不同特点。徐小斌则更重视人物的心理体验,她的作品的\"神秘化\"既是讨人喜欢也是遭人白眼的主要特点。徐坤的作品与林白、陈染等作品的主观性不同,更注重客观化的视角和叙述方式。海男与陈染一样,也是从诗人的立场转向小说创作的,更喜欢诗意的追求和死亡等象征性主题的表现。 七、女性写作的这三次高潮的特点,及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女性写作的三次高潮分别出现在20世纪初的\"五四\"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和20世纪末的90年代,不同的时代也就决定着不同高潮的基本特点。 第一次高潮的主要特点是\"人的觉醒\"。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主要有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的姊姊》等小说,以及《繁星》和《春水》两部诗集和《往事》、《寄小读者》等散文;陈衡哲的《一日》;庐隐的《海滨故人》、《曼丽》;冯沅君(淦女士)的《卷葹》、《春痕》;凌叔华的《花之寺》、《绣枕》;谢冰莹《空谷幽兰》、《一个女兵的自传》、《女兵十年》等。 第二次高潮的主要特点是\"女性意识的觉醒\"。最有代表的作家作品有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张辛欣的《在同一地平线上》、《疯狂的君子兰》、《我在那儿错过你》;铁凝的《麦秸垛》、《玫瑰门》;王安忆的\"三恋\"、《岗上的世纪》、《弟兄们》、《米尼》、《我爱比尔》、《长恨歌》;戴厚英的《人啊,人》、《诗人之死》;谌容的《人到中年》、《人到老年》; 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张抗抗的《夏》、《北极光》、《情爱画廊》;叶文玲的《心香》;乔雪竹的(电影文学剧本)《十六号病房》、《北国红豆》、《山林中的头一个女人》;残雪的《山上的小屋》、《种在走廊上的苹果树》、《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的愁思》、《美丽南方之夏日》;池莉的《烦恼人生》、《来来往往》、《小姐你早》;方方的《黑洞》、《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舒婷的《致橡树》、《四月的黄昏》;迟子建的《左面是篱笆,右面是玫瑰》;蒋子丹的《黑颜色》等。 第三次高潮的主要特点是 \"个人化写作\"。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林白的《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子弹穿过苹果》、《一个人的战争》;陈染的《与往事干杯》、《私人生活》;徐小斌的《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迷幻花园》、《双鱼星座》;徐坤的《先锋》、《游行》、《行者妩媚》;海男的《我的情人们》、《疯狂的石榴树》;张欣的《绝非偶然》、《真纯依旧》;须兰的《红檀板》、《纪念乐师良宵》、《思凡》,以及翟永明的组诗《女人》、卫慧的《上海宝贝》等。问:\"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学\"是不是一回事,
/
本文档为【女性写作高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