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黄嘴角鴞

2018-10-14 3页 doc 31KB 6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黄嘴角鴞黄嘴角鴞 資料來源:台灣數鳥 2008年01月22日,取自 ;o=0&u=-1 圖片來源:hoher 的部落格日誌 2008年01月22日,取自 英名:Spotted Scops Owl 學名:Otus spilocephalus 別名:木葉鴞 目名:鴞形目(STRIGIFORMES) 科名:鴟鴞科(TYTONIDAE) 特有種或特有亞種:台灣特有亞種 保育等級:第二級(II)、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生息狀態:台灣不普遍留鳥 特徵描述:中型體型,全長約20公分。雌、雄鳥體色特徵大致相似,不容易用肉眼分辨。嘴...
黄嘴角鴞
黄嘴角鴞 資料來源:台灣數鳥 2008年01月22日,取自 ;o=0&u=-1 圖片來源:hoher 的部落格日誌 2008年01月22日,取自 英名:Spotted Scops Owl 學名:Otus spilocephalus 別名:木葉鴞 目名:鴞形目(STRIGIFORMES) 科名:鴟鴞科(TYTONIDAE) 特有種或特有亞種:台灣特有亞種 保育等級:第二級(II)、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生息狀態:台灣不普遍留鳥 特徵描述:中型體型,全長約20公分。雌、雄鳥體色特徵大致相似,不容易用肉眼分辨。嘴喙 顏色接近肉黃色,先端有彎鉤狀。眼睛很大,眼球黑色,眼睛的虹膜為黃色,此為黃嘴角鴞的一 大特色。臉部羽毛向頭頂上方延伸的角狀羽毛凸出。面盤紅褐色,帶有暗色橫斑紋。頸部前面兩 側黑色,前胸到腹部淺褐白色,混雜著黑褐色縱斑,相當醒目。後頸部一直到尾羽大致為暗黃褐 色。尾下覆羽淺灰黃色。腳趾分佈為前三趾,後一趾,然而,前面最外側的腳趾可向後扭轉,總 是給人前二趾,後二趾的印象。停棲時,翅膀長度與尾羽接近,翅膀張開時寬而圓短,初級飛羽 具有在夜間飛行時,減低因為振翅而產生的空氣摩擦聲的構造功能。腳上密佈羽毛,腳趾與腳爪 膚色。 族群分布:喜馬拉雅山脈、印度東北部、中國南部、東南亞、蘇門答臘及北婆羅洲等地區。台灣 亞種hambroecki主要分布在的低海拔到中海拔山區,闊葉森林中。 生態習性:屬於夜間活動性的猛禽,通常在日落不久後活動。白天通常停棲在濃密的樹林中,經 常單獨活動。以昆蟲、蜥蜴、蛙類、老鼠甚至鳥類為食。繁殖季時經常在黃昏鳴叫,聲音為低頻 的連續音節『噓-噓-』,求偶鳴唱時,可連續鳴叫好幾分鐘。典型的繁殖季在3到6月。黃嘴 角鴞本身不築巢,通常以天然的樹洞當作巢穴,有些族群有重複使用舊巢的現象。較常見的窩巢 卵數為2~4顆,孵蛋期間,通常母鳥負責孵蛋,公鳥提供母鳥食物,待幼雛孵出一些時日後,母 鳥才會加入育雛行列。幼鳥屬於晚熟性,剛孵出的幼雛身體只有白色絨毛,眼睛無法張開,無法 自行保溫與進食,須倚賴親鳥提供保暖與食物。幼鳥若不慎掉落地面,有能力以其銳利的腳爪配 合嘴喙及拍翅的方式爬回巢區。等幼鳥長大後,親鳥通常會將他們驅離領域。進食方式為吞嚥整 隻獵物,未曾見其撕裂獵物再吞食,沒有辦法消化的部分,如骨頭、羽毛等的食渣,稱為食繭, 會在一段時間後吐出來。 相似鳥種:領角鴞眼睛橙紅色虹膜、體型較大些,嘴喙鉛黑色,角狀羽毛明顯地較凸出。領角鴞 出現的生態區也比較在森林淺處與都會中的大型公園。 生態威脅:隨著低海拔森林被茶葉與檳榔等經濟作物取代以及人類遷往郊區活動的開發後,族群 與數量隨著棲地縮減與碎化也減少了。
/
本文档为【黄嘴角鴞】,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