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word】 论说服教育的原则

2017-12-12 8页 doc 22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3097

暂无简介

举报
【word】 论说服教育的原则【word】 论说服教育的原则 论说服教育的原则 第24卷第7期 2007年7月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 JournalofLiaoning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Institute V01.24No.7 July2007 论说服教育的原则 孙秀萍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3) [摘要】说服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进行有效说服对于实现德育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成人之美,精诚动人;身体力行,取信于人;平等对话,以理服人;这些是进行有效说服教育必须遵守 的基本要求. ...
【word】 论说服教育的原则
【word】 论说服教育的原则 论说服教育的原则 第24卷第7期 2007年7月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 JournalofLiaoning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Institute V01.24No.7 July2007 论说服教育的原则 孙秀萍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3) [摘要】说服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进行有效说服对于实现德育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成人之美,精诚动人;身体力行,取信于人;平等对话,以理服人;这些是进行有效说服教育必须遵守 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说服;教育;有效;原则 [中图分类号】G4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002(2007)07—0038—02 说服是通过符号的传递,以非暴力的方式影响他 人的观念,行动而达到预期目的的行为.说服是德育 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进行有效说服对于实现德育目的 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用说服的方式,才能使教育者 自觉服从和实践真善美的价值.只有通过说服才能 培养知情意行和谐统一,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从德育主体双方平等对话关系看,说服是恰当的 互动和影响方式.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平等关系 中不能实行压服,制服和驯服,这些是社会管理的必 要手段,而不是德育的有益方法,正如《学记》所说: “教之不刑”.德育必须用说服的方式,以科学的知识 武装人,以美好的理想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感熏陶人, 简言之,就是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力压人,以利诱人. 从德育内容与德育对象的建设性生成关系看,说 服方式是必要的和可行的.我们的德育内容体现了 人类的美好理想,又根植于社会现实生活,是理想和 现实的统一,是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体需要的统一.因 此,我们的德育内容和对象之间不是对抗性的”规训” 关系,而是建设性的生成关系.我们的德育内容具有 超越性,不可能在个体生命中自然成长,需要”化性起 伪”,”求其放心”.只有通过说服,德育内容才能被对 象真正理解,才能深入人心,赢得人心,帮助个体从有 限的经验世界和习惯行为中解放出来,穸现道德生命 的成长和升华.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说服教育就成为德育活动 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国先秦诸子和古希腊亚里士 多德对说服的有效性多有论述,为我们提供了极有价 值的思想资料.我们结合现代说服学思想,从说服动 机,说服信誉和说服方式几个方面,提出进行有效说 服的基本原则. 一 ,成人之美精诚动人 亚理士德多说,人们通常更愿意相信好人.现代 说服学认为,人总是首先从动机方面理解说服行为, 进而决定是否接受.善良的说服动机是使人接受说服 的前提条件.说服不是彼此争胜,强加于人,而在于服 从真理,共同向善.说服者要深怀爱人之心,成人之 美,”以仁心说”(《苟子》),使接受者感受到真诚的善 意.”不知其仁”的强辩,其结果必如孔子所说:”御人 以口给,屡憎于人.” 说服要取得实效必须尊重和满足接受者的内在 需要(求真,向善,赏美,尊重,自我实现等),并以其能 理解的方式进行.《学记》中说”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 佛”,不能调动接受者积极性,适应其理解特点的说 服,不可能是有效的说服.因此,说服必须因人施说. 只有了解说服对象的需要和理解特点,才能采取恰当 的说服策略,否则,说服便无的放矢,既失人,又失言, 还失时.韩非说:”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 当之”(《说难》).《学记》中说”心之莫同也”,要”知其 美恶”,”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这都说明了”知其 心”是有效说服的前提条件.亚里士多德对此也有深 刻论述,他认为演说者必须通晓具有各种表现形式的 人类禀性和美德,通晓人的感情即善于辨识各种感 情,描述他们的特征,懂得各种感情的起因和唤起这 些感情的方法.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说服对象,为 “人人深,化人速”的说服创造了条件. 说服要善于把握时机,做到豫,时,逊,摩(“禁于 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 而善之谓摩”《学记》).又要善于控制信息发布的数 量,做到恰到好处,适可而止.说服之大忌,是言不及 义的喋喋不休.说的太多,反而使人充耳不闻.要提高 【收稿日期】2007—04—20. 【作者简介】孙秀萍(1953一),女,山东昌邑人,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 所副研究员. ? 38? 说服的吸引力,做到引人人胜,精诚动人.古语说,精 诚所至,金石为开.精诚的说服要有明确的目的,有深 人沟通的渠道,有必要的转化中介和适度的视界融 合,”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学记》).这 样的说服教育,如”春夜喜雨”润物无声,沁人心脾. 二,身体力行取信于人 信任是接受说服的必要条件.亚里士多德论述了 演说中的信誉手段问题.他认为演说者的个人品质是 最有效的说服手段.个人品质首先是演说者的道德品 质,其次是演说者本人的专长和经历.信誉手段取决 于演说者是否具备下列三个条件:明智,品德,善意. 明智,是指演说者对所谈话题的判断能力;品德,就是 演说这个人的道德品质;善意,指演说者对听众的态 度.没有明智的判断力,就可能提出错误的见解或意 见;判断虽然正确,但演说者如果品行不端有可能会 隐瞒正确的判断;演说者既明智又有道德,却对听众 怀有芥蒂,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不愿讲出自己的真知 灼见.以上三条件缺一不可,任何演说者若被认为具 备了所有这三个条件,就一定能取得听众的信任.说 服者身体力行,是立信之本.行胜于言,”行”不仅比 “言”更具说服力,而且还有感召力,吸引力和示范性. 墨子说:”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 必不图”(《墨子?修身》).孔子说,先行其言,而后从 之.孟子也说,仁言不如仁声人人深也.”仁声”由何而 来?”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慧者心辨而不繁言,多 力而不伐功,以此名誉扬天下”(《墨子?修身》).说服 者的躬行是最有效的说服手段,是无言之教,将引导 更多的”行”. 三,平等对话以理服人 说服要深人人心,必须平等对话,以理服人,而不 能以力服人.所谓:”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 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吕氏春秋? 功名》)在遵循交往理性的基础上建构理想的人际关 系,是平等对话的基本要求. 第一,遵循交往理性.哈贝马斯对交往理性进行 了深人的分析,提出交往的四项有效标准:(1)可领会 性,言说者使用对方可领会的表达形式;(2)真实性, 指言说者所提供的表述内容为真;(3)真诚性,言说者 在表达态度上必须真诚;(4)正确性,言说者必须使用 正确的话语,与听者能在公认的规范为背景的话语中 达到彼此理解.哈贝马斯认为一个交往行为要不受干 扰地继续,只有在他们相互提出的有效性要求得到验 证的情况下,才是可能的. 第二,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说服关系.说服活 动能否进行,以及效果如何,受双方人际关系融洽程 度的影响,”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 乐”(《吕氏春秋?诬徒》).说服要通过合理沟通,把”独 自”,”争辩”变成”对话”,把说服关系从”我一他”变为 “我一你”关系. 建立理想的说服关系,一要坚持双方的对称条件 和互惠条件;二要将心比心,双方设身处地地相互理 解;三要消解说服者中心,说者能从不同的角度,用不 同方式观察问题,做到求同存异.说服者的话语霸权, 只能导致更严重的抗拒,就像福科说的那样,哪里有 权力,哪里就有抵制.自以为是,盛气凌人的说服只能 事与愿违. 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说服者要首先成为听者, 倾听才能打开被说者的”诉说”;敞开心扉,听者才能 主动沟通,积极理解,也才能心悦诚服,见贤思齐,闻 过则喜,过而能改;说服者也才能有的放矢,长善救 失,教学相长. 说服者要善用启发式,通过自我对话,争辩,诘 问,论证等思维过程,使说服者最终自己说服自己. 《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 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 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说服者要有反思的态度和能力,反思自己说服行 为的合理性,合法性,如孟子要求的:”爱人,不亲,反 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 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说服者在反思中 提高说服的合理性,有效性,做到知己知彼. 总之,成人之美,身体力行,平等对话,精诚动人 是进行有效说服教育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1 f11谷应声.吕氏春秋白话今译【M].北京:中国书店, 1992. 『21杨伯峻译.白话四书『M1.长沙:岳麓书社,1989, f31亚理士多德.修辞学.参考罗念生译『M].北京三联书 社,1991. 『41周才珠,齐瑞端.墨子今译『M1.贵阳:贵州人民出版 社,1995. 『51陈奇猷.韩非子集释『M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f61刘震.学记释义[M1.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7]哈贝马斯着,张树博译.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 重庆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王伟) ? 39?
/
本文档为【【word】 论说服教育的原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