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引进新知岂能“只取一瓢饮”

2018-01-14 4页 doc 15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2972

暂无简介

举报
引进新知岂能“只取一瓢饮”引进新知岂能“只取一瓢饮” 引进新知岂能“只取一瓢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朝着《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引的方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所熟悉的事实和现象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种现实的、丰富的情境”数学课堂一时间奏响多少扣人心弦的旋律,打响多少漂亮精彩的战斗。尤其,在引进新知时,恰到好处地创设实际情境能引发学生想学的兴趣和参与的激情。但是,现在许多老师引进新知时就想,今天我得为学生创设什么样的实际情境,明天我又得为学生创设什么样的实际情境。从实际情境出发是不是就是唯一和绝对的教学手段呢?笔者今天正是想和各位...
引进新知岂能“只取一瓢饮”
引进新知岂能“只取一瓢饮” 引进新知岂能“只取一瓢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朝着《数学课程》所指引的方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所熟悉的事实和现象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种现实的、丰富的情境”数学课堂一时间奏响多少扣人心弦的旋律,打响多少漂亮精彩的战斗。尤其,在引进新知时,恰到好处地创设实际情境能引发学生想学的兴趣和参与的激情。但是,现在许多老师引进新知时就想,今天我得为学生创设什么样的实际情境,明天我又得为学生创设什么样的实际情境。从实际情境出发是不是就是唯一和绝对的教学手段呢?笔者今天正是想和各位同行一起在比较中求证,引进新知时,是否非创设实际情境不可?创设实际情境真有这么神吗? 1.数学原型PK实际情境 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导入 1:(1)请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长方形; (2)多媒体展示生活里的长方形; (3)利用多媒体抽象出长方形; (4)揭: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学习长方形。 设计2:(1)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长方形。你的脑海里有没有闪现它的模样? 1 (2)请把你脑海里的长方形画下来!不会画的同学看别人画。 (3)展示:画得像吗? (4)长方形究竟长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设计1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多媒体把生活里的长方形从花花绿绿的包装里抽象成书本中的长方形。看上去挺热闹,有声有色。但是学生的思维是不是也跟着热闹起来,有没有也积极地有声有色地涌动起来呢?事实上,对学生而言,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数学书上的长方形是不一样的。如果他们能想见,长方形会抽象成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有四个直角的四边形。怕是也不用学习这节课了。也许,学生的潜意识里还在想:咦,长方形怎么一下子变成这种模样了?所以,有必要逼出学生头脑里长方形的数学原型,设计2正是基于这种想法,请学生画出原有头脑里的长方形。这样,便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机会,初步感知到长方形的组成元素里有边和角。虽然这有一定的困难,远不像多媒体所演示得那样简单快速又完美,学生画出的长方形奇形怪状,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会画。但是可贵的是,在头脑里数学原型的启示下,他们的思维开始积极走向数学书上的长方形了。 2.抽象提炼PK实际情境 在上四年级《乘法分配律》一课时,有两位老师都是先设计了一个实际生活情境:临海市生运动会在这个星期举 2 行,学校准备给5个运动员购买运动服,上衣每件48元,裤子每条22元,共需多少钱?学生出现了两种算法,并且顺理成章的得出(48+22)×5=48×5+22×5,接下来如何实现从特殊到一 般的例子的积累? 设计1:像这样的能用两种方法解答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你们能举一个例子编成应用题来让大家看一看吗? 设计2:(1)读一下用等于号连接的式子,初步观察有何特点? (2)给你一分钟时间,你能用3个数字创造出这样的等式吗? 设计1想从学生实际经验出发,但是生活中这样的应用题真的唾手可得吗?再者,这个时候,学生并未对乘法分配律展开学习,编题时,知道必须控制住一个因数不变吗?实际情况是学生由于过多地注意应用题的情境而过少地考虑这些等式的特点,或者直接机械模仿。这样,请学生编应用题便分散了学生本该对等式的有意注意和理性思考。其实,既然已经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数学模型,在丰富表象材料时,完全不必这样牵强地披着生活现象的“外衣”,从实际生活中提取数学模型的目的不是为了再回到实际生活中去重新一个个重复提取,而是为了更重要的抽象概括作准备。设计2则揉进抽象提炼的理性思考,先观察已出现的等式特点,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再直接举出像这样的等式。数学的最终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拥 3 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有时太多的年级从实际情境出发会错失抽象的机会。 3.逻辑联系PK实际情境 五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导入 设计1:(1)创设实际情境:这是小明分生日蛋糕给妈妈的3种打算,分别用分数表示出妈妈取得的蛋糕。 ? (2)提问:你有什么发现?(三个分数相等) (3)揭示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2:(1)复习商不变性质:你能说出与1?2商相等的除法算式吗? (2)根据你了解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写出与1/2可能相等的分数。 (3)提问:你为什么认为你所写的分数与1/2相等? (4)揭示课题。 设计1从学生所熟悉的分生日蛋糕的情境引入新知,能马上调起学生的兴致。不过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分数基本性质,却显得孤零零的,仿佛无根的浮萍突然漂到了眼前。这肯定使学生接下来的验证显得有些茫然,也有些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设计2则从数学知识内部严密的逻辑联系入手。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前先联系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抓住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个“知识的生长点”,有效地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 4 形成正迁移。如此一来,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演变,它一下变得通俗易懂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起来还会难吗?接下来的验证自然也是水到渠成。数学是引人进入理性世界的极佳途径,洞察新旧知识的逻辑联系,必使知识融会贯通。 纵观以上例子,可见若水三千,岂能只取一瓢饮,从实际情境出发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许多时候,换个出发点引进新知,反而更契合实际,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和终身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埭头中心小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5
/
本文档为【引进新知岂能“只取一瓢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