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白成都体育学院

2018-02-17 50页 doc 133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3902

暂无简介

举报
白成都体育学院白成都体育学院 22 ,2010-2015, 2010年5月28日 22 目 录 一、单位简介及总体建设目标 ............................................................................................... 4 ,一,单位简介 ......................................................................................................
白成都体育学院
白成都体育学院 22 ,2010-2015, 2010年5月28日 22 目 录 一、单位简介及总体建设目标 ............................................................................................... 4 ,一,单位简介 ................................................................................................................... 4 1、注重学科建设~办学特色鲜明 ................................................................................. 4 2、学术队伍能力较强~师资结构合理 ......................................................................... 5 3、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较好 ................................................................. 6 4、科学研究水平较高~学术成果较多 ......................................................................... 6 5、竞技体育硕果累累~促进国家与地方体育事业发展 ............................................. 7 6、注重开放式办学~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校外资源的合作交流 ............................. 7 ,二,总体建设目标 ......................................................................................................... 7 1、指导思想 ..................................................................................................................... 7 2、总体目标 ..................................................................................................................... 8 3、具体目标 ..................................................................................................................... 8 4、建设内容与进度 ....................................................................................................... 10 二、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的必要性与特殊性分析 ............................. 12 ,一,必要性 ..................................................................................................................... 12 1、进一步推动四川及西部地区更好更快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 12 2、进一步满足四川省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 13 3、进一步完善我国体育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布局、优化我省研究生培养的学科 结构 ................................................................................................................................. 14 ,二,特殊性 ..................................................................................................................... 15 1、我校具有悠久的研究生教育历史和独特的办学地位~新增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 科点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15 2、我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任务的紧迫性与重要性~需要硕士研究生培养 的学科结构进一步丰富与优化 ..................................................................................... 17 3、我校鲜明的学科特色具有国内同类行业院校和省内其他院校不可替代的优势 18 三、新增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建设规划 .................................................................. 21 ,一,临床医学 ................................................................................................................. 21 1、现有基础 ................................................................................................................... 21 2、问题及不足 ............................................................................................................... 26 3、建设目标 ................................................................................................................... 26 4、建设内容 ................................................................................................................... 27 5、建设措施 ................................................................................................................... 31 ,二,新闻传播学 ............................................................................................................ 33 1、现有基础 ................................................................................................................... 33 2、问题及不足 ............................................................................................................... 35 3、建设目标 ................................................................................................................... 36 4、建设内容 ................................................................................................................... 39 5、建设措施 ................................................................................................................... 41 ,三,中西医结合 ............................................................................................................ 42 1、现有基础 ................................................................................................................... 42 22 2、问题及不足 ............................................................................................................... 44 3、建设目标 ................................................................................................................... 44 4、建设内容 ................................................................................................................... 45 5、建设措施 ................................................................................................................... 49 ,四,应用经济学 ............................................................................................................ 51 1、现有基础 ................................................................................................................... 51 2、建设目标 ................................................................................................................... 55 3、建设内容 ................................................................................................................... 56 4、建设措施 ................................................................................................................... 58 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 59 ,一,现状分析 ................................................................................................................. 59 1、教学设施功能齐备 ................................................................................................... 59 2、实验室体系完善先进~共享性和实用性突出 ....................................................... 60 3、图书资料较丰富~为从事科学研究提供良好资源保障 ....................................... 60 4、校园网建设起点较高、富有特色 ........................................................................... 62 5、校舍建设能基本满足学生需求 ............................................................................... 62 ,二,建设目标 ................................................................................................................. 62 1、总体目标 ................................................................................................................... 62 2、阶段目标 ................................................................................................................... 63 ,三,建设内容及措施 ................................................................................................... 64 1、总体思路 ................................................................................................................... 64 2、具体内容及措施 ....................................................................................................... 64 22 一、单位简介及总体建设目标 ,一,单位简介 成都体育学院是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体育学府,前身系始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0年由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学校全建制以西南体育学院之名正式融入新中国六大体育院校之列。1956年更名为成都体育学院~1957年正式开始招收体育系四年制本科生。学院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划转地方~实行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为主的管理方式。迄今~学校已培养6万余名高级体育专门人才,其中研究生1308人,~为西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体育科研枢纽与人才培养基地。2010年2月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建设单位~这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创造了极佳的发展条件。 学校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成都武侯祠~总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校舍布局合理~环境雅致~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达26.4万平方米。学校拥有一批先进的教学场馆~并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大楼、化语音实验室和先进的人体运动机能测评中心~教学、训练场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截止2009年底~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430万元,其中:大型专用仪器设备338万元,,校园网完善实用~设备运行良好~校图书馆藏书92.75多万册。目前~学校设有8系2部2校共12个教学单位~形成了跨教育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及理学6大学科门类~15个本科专业的办学格局~是我国体育院校中本科和研究生专业设臵最多的院校。 1、注重学科建设~办学特色鲜明 学校经过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体医渗透、体文结合” 22 的鲜明办学特色。围绕办学思想~学校紧紧抓住学科建设这一主线~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在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全国较早开始招收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院校之一。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育学、医学、文学3大学科门类的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为全国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可向同等学力人员授予硕士学位。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体育教育专业、中医学专业、民族传统体育学和运动训练学,~省级特色专业7个,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中医学、新闻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3个,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有四川省重点学科5个~其中体育学所辖4个二级学科均为四川省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教育训练学被遴选作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进行建设。“运动医学实验室”为国家体育总局和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博士授予单位建设工作的指引和带动下~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获得了稳步提升~正沿着“有特色~高水平”的目标持续发展。 2、学术队伍能力较强~师资结构合理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造就和凝聚一支“有特色~高水平”的学术队伍为目标~启动了“人才工程”~着力实施了“学科带头人引进和培养”、“青年教师培训进修计划”等~ 22 鼓励青年教师考博~为开展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队伍支撑。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86人~其中教授51人、副教授128人~博士56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9.56%,~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06人。在这批教师队伍中~有四川省教学团队4个~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国家体育总局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专家、学术带头人36人~国际、国家级裁判98人。 3、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较好 学校始终将教学工作臵于中心地位~十分重视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进一步证明了学校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学校现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省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近5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6项,共出版教材24部,完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3项。迄今~学校已为国家培养各类学生6万余人,其中研究生1308人,~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学校现有各类在籍学生近万名~其中全日制本科生7831人、硕士生693人。 4、科学研究水平较高~学术成果较多 学校在科学研究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近五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2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8项,含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105项~其中奥运攻关项目12项,科研成果被采用35项,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28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2项、奥运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奖1项,共出版学术专著35部~在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3212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642篇~CSCD、CSSCI收录486篇~SCI、EI、ISTP收录15篇。近3年~学校正高职称教 22 师人均科研经费达4.76万元/年。 5、竞技体育硕果累累~促进国家与地方体育事业发展 学校在竞技体育方面~为国家和四川做出了重要贡献。近20年来~我校为国家培养了国际级运动健将、国家级运动健将86人~一级运动员328人~国际级、国家级裁判98人~获得国际、国内各类比赛金牌256枚、银牌203枚、铜牌178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校师生获得女子帆板金牌1枚、艺术体操、女子曲棍球银牌3枚、女子划艇第4名和女子水球第5名的优异成绩~学校被授予“2008年北京奥运会重大贡献奖”。目前~学校是国家和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青少年武术套路培训基地~已在艺术体操、举重、田径、武术等竞技项目发展上形成了优势与特色。 6、注重开放式办学~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校外资源的合作交流 学校注重开放式办学~与国内外的交往不断加强。先后与美国、英国、保加利亚、日本、加拿大、德国、奥地利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常年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现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朴茨茅斯大学联合培养学士学位学生,作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援外教练员培训基地~与国家体育总局各相关司局,中心,及四川、云南、重庆、西藏等省市区地方政府体育、教育部门建立了良好的体育专门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二,总体建设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使命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宗旨,坚持“体医渗透、体文结合”的办学特色,坚持“有特色~高水平”的办学定位~努力构建具有体育特色和 22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创新活力的高层次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立足四川、服务西南、辐射全国~培养“一专多能”的优秀体育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总体目标 我校2010-2015年的总体建设目标是~以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建设单位为契机~努力建设和完善具有体育特色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加强新增硕士学科一级点的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与科研团队~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体育科技在服务经济社会建设以及高等体育教育事业中的贡献率,加强对学科建设的图书保障、数字信息化设备、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和教学科研设施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使之能较好满足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为实现“有特色~高水平”的战略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3、具体目标 ,学科建设目标 ,1 紧紧围绕“构建平台、凝练特色、强化创新、铸造优势”的学科建设工作的思路~依托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新增应用经济学、新闻与传播学、临床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着力打造临床医学、新闻传播学、中西医结合和应用经济学等学科特色~并逐步培育成优势学科群~进而带动和促进相关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增强“体医渗透、体文结合”的办学特色~努力实现“有特色~高水平”的办学目标。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坚持“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强化竞争、内涵发展”的思路~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努力构建以高级人才,特聘教授,、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为重点的高水平、高层次的指导教师队伍~着力打造和 22 凝聚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在未来五年内~这四个新增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学校将新增教授6-10名,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培养和引进博士16-20名~专任教师博士学位比例增长50%以上,培养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专家4-6人,培养省级教学名师2-3名,新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 -3个。 队2 ,3,科学研究建设目标 进一步提升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对申报新增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在经费和人才配备上给予重点投入~提升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力争通过5年的建设达到国内同类具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的较高水平。加强对新增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的重点扶持~争取进入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行列。培育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或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力支持教师开展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上有新突破~承担省级重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稳步增加。增强科学研究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提升科研成果为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 ,4,教学建设目标 围绕申报新增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的人才培养~不断推进优质课程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新增2-3门省级精品课程~争取获得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建成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大基础理论课程建设~夯实教学平台~完善研究生教育支撑课程体系。坚持把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指导原则~抓好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工作关键点~坚持学科建设与学校定位相符合、与学科发展相促进、与人才培养相统一,围绕学科专业建设目标与要求~按照“全面建设、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保证质量”的建设原则~通过积极调整专业结构、适当增加专业种类和改善学科结构~提升办学水平。加大图书和数字化校园的经费投入~加强文献资源和 22 服务能力建设~为开展研究生教育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全面建设好适合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平台。 ,5,人才培养建设目标 围绕人才培养建设的需要~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健全和完善各项人才培养工作规章制度~完善研究生导师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和科研评价机制~引导导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与培养工作中~形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培养和管理模式,借助“博士点建设专项基金”~建立有效的促进高水平学术成果涌现的奖励机制,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和与国内外高等院校、企业、团体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推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举措~为提升我省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的国际化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要加强学术交流~出台政策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国内高层学术会议~同时积极举办、承办学科高层次学术会议。 ,6,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我校“体医渗透、体文结合”特色和优势~增强服务四川省及西南地区体育事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能力~通过应用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为我省的“体育强省”建设~以及为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持。充分发挥我校一专多能的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提高我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通过优势学科和特色研究~拓展新的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研究领域与方向~进一步发挥我校在经济领域、新闻传播领域和临床医学领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等所需的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转化更多的研究成果和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体育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标。 4、建设内容与进度 第一阶段:2010年7月-2012年6月 22 新增临床医学、新闻传播学、中西医结合和应用经济学四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硕士导师总数超过30人~引进或培养博士5-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比例超过40%。申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省级精品课程或省重点学科4-5个。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项以上~科研总经费超过100万元。出版专著或主编教材5-8部~三大 0篇以上。省部级以上科研获奖2-4项。 索引收录论文5 第二阶段:2012年7月-2014年6月 新增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的导师总数超过40人。申报授权一级学科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在50%左右~引进或培养博士5-8人。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8项以上~科研总经费超过100万元~出版专著或主编教材2-4部~三大索引收录论文50篇以上。省部级以上科研获奖2—4项。 第三阶段:2014年7月-2015年6月 新增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的导师总数超过50人。申报授权一级学科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在60%左右~引进或培养博士4-6人。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项以上~科研总经费超过100万元~出版专著或主编教材2-4部~三大索引收录论文70篇以上。省部级以上科研获奖2—4项。 22 二、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的必要性与特殊性分析 ,一,必要性 1、进一步推动四川及西部地区更好更快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中共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全省工作总体取向~明确指出“创造和发挥优势~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实现四川新跨越发展的重要思路。体育~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及文化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也必须顺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与工作取向。2005年5月11日~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决定》~提出到2010年把四川建设成为体育强省的奋斗目标。培养更多的各类高层次体育人才~不仅是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四川体育强省建设的必然要求。 成都体育学院作为西部地区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枢纽和平台~通过新增临床医学、新闻传播学、中西医结合和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的立项建设~培养体育经济、体育新闻与传播、运动康复与健康促进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把体育融入到四川国民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体系中~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和更广的范围去认识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所蕴涵的经济特色、经济含义和社会价值~是新形势与条件下促进四川省及西部地区体育与经济、社会及文化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同时~可以更好适应四川对体育产业、体育新闻和运动医学等方面人才的需要~使四川形成优势相对突出的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枢纽和平台~巩固和发展四川省在西部体育发展格局中的优势地位~以及在全国体育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这不仅是四川省推动经济社会建设和文化大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22 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2、进一步满足四川省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社会水平的提高对体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体育不仅要在夺标制胜上取得新突破~而且还要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民族健康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我国体育事业的同时~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体育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和功能不仅要有所加强~而且还要肩负时代发展带来的新的历史使命。为此~培养高层次的各类优秀体育人才~不仅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建设“体育强国”的具体举措~也是推动群众体育深入开展、提升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存在总量不足~以及人才培养类型不能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问题。目前~在我国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中普遍呈现出体育人才素质偏低、学历偏低的突出问题。因此~充分挖掘体育院校的培养潜力~加大硕士研究生培养力度~开设新兴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能够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各类体育专门人才~实现“立足四川~服务西南~辐射全国”的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以更好地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体育人才的迫切需求。 22 3、进一步完善我国体育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布局、优化我省研究生培养的学科结构 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教育对科技进步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四川是人口大省,8700万~居全国第三,~肩负庞大的教育重任。但目前全省省、市,州,两级政府体育部门、各高水平运动队及体育科研所等单位~从事体育产业、体育管理与经营、体育经纪、体育传媒、体育赛事运作、运动医学及运动康复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中高层次体育人才奇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培养高层次体育专门人才的研究生教育相当滞后。 目前全国14所专门体育院校中均没有开设应用经济学、新闻与传播学、临床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我校申报新增这四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既凸现学校在学科建设上的前沿意识~同时也为体育院校多学科培养研究生积累经验。通过新增临床医学、新闻传播学、中西医结合和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的立项建设~培养新兴体育产业、体育新闻、运动医学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体育产业专门人才~还可以化解由于我省高层次体育专门人才缺乏对体育事业发展形成的制约~有助于我省专门人才的自主培养~也是巩固我省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保持领先地位的需要。 我校作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体育学府和体育高等教育的龙头~新增临床医学、新闻传播学、中西医结合和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必将使我国研究生教育布局和四川省学位授予体系的学科布局更加合理~使四川形成立足当地~自主培养高层次体育专门人才和吸引体育拔尖人才的平台~这对于带动四川、西南乃至西部地区体育实现追赶式、特色化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 22 ,二,特殊性 1、我校具有悠久的研究生教育历史和独特的办学地位~新增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我校是全国体育院校中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院校~经过60多年的积累与锤炼~形成了“体医渗透、体文结合”的办学特色~不仅具有其他专门体育院校所共有的优势~更有其自身独特的地位与优势~并为国家和四川省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1,体制的优势 我校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体育总局各部门联系密切~在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等多方面容易得到支持,2001年实行部省共建体制以后~又得到了四川省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扶植~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研究生教育历程悠久 我校自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以来~已有30年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历程~专业、规模不断得到扩展~质量和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并于1992年开始先后与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联合培养体育学博士生~积累了深厚的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经验~为学校新增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人才培养基础雄厚 建校68年来~涌现了体育教育家、体育理论家、“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奖章获得者胡晓风先生~我国著名的武术家和医学家郑怀贤教授~中国第一位留学归国体育学博士张咏教授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杰出专家,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产生了李季芳、周西宽两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与召集人等一大批杰出校友。他们为我校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影响力。迄今~已为国家和四川培养了大批体育及各类专门人才6万多人。他们当中~有一批积极投身国家经济社会与国防建设的佼佼者~有我军体能训练的开拓者、大中学体育教师、 22 体育部门行政管理干部、各级运动队教练员以及全民健身指导员等~其中很多人走上重要的领导岗位~也包括博士生导师、著名专家、知名学者等。据不完全统计~四川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各类体育专门人才~及大部分省内高等院校体育院系领导和骨干约80%为我校培养。我校的运动医学系~培养了包括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在内的省内各级医院以及四川省优秀运动队的一大批骨科及运动创伤专门人才,我校原附属体育医院发展成为极具特色的三甲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近年来~随着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对经济、管理、新闻等人才的需求~我校人才培养领域不断得到拓展~为四川培养了一批批既懂体育、又熟悉经济、管理、新闻、医学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奉献着聪明才智~一起见证着我校人才培养的辉煌。 ,4,为国家和我省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攀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专门体育院校~为国家和四川“奥运争光”做贡献已成为我校服务社会最重要的方面。20余年来~我校为国家培养了国际级运动健将、国家级运动健将86人~一级运动员328人~国际、国家级裁判98人。我校师生在国际国内各级各类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56枚、银牌203枚、铜牌178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校师生为中国代表团夺得1枚金牌、3枚银牌等优异成绩。同时~我校大批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为提高运动训练的效果、保持运动员竞技能力和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为中国国家队、四川省优秀运动队获得奥运会、世界杯及全运会等一系列国际、国内大赛金牌、奖牌奠定了科技基础~做出了重要贡献。 ,5,为我省抗震救灾做出了积极贡献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我校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参与到救援行动中~并开展医疗救护、致残者功能恢复、心理救助、体育康复等工作~为支援灾 22 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2、我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任务的紧迫性与重要性~需要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学科结构进一步丰富与优化 2010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为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建设单位。这是学校为提升办学质量与水平~做到又好又快发展而迈出的重要和坚实的一步。在进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过程中~我校提出了“构建平台、凝练特色、强化创新、铸造优势”的学科建设工作的思路~确立了充分体现了我校“体医渗透、体文结合”的办学特色与“高水平、有特色”的办学定位思想。这一办学定位思想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学科结构提出了进一步丰富与优化的要求。通过新增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可使我校更好地构建研究平台和新兴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基地~有力地支持学校博士授权单位的建设。如新增临床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对我校建立国民体质监测与健康促进研究中心、中医药对运动损伤的防治与开发研究基地、全民健身与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研究中心和运动与治未病研究平台等实践研究平台与基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增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是我校建立体育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奥林匹克与体育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和赛事推广和媒介服务创新基地的必然需要,新增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是有效推动我校西部体育产业研究基地建设的必然所需。 同时~我校博士授予单位建设工作极具紧迫性与重要性。我校将在2011年迎来教育部中期检查~并力争在2012年通过验收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此~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确保博士点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因此~新增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即优化与丰富了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学科结构~同时也顺应了学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工作的要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3、我校鲜明的学科特色具有国内同类行业院校和省内其他院校不可替代的优势 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与沉淀~学校形成了“体医渗透、体文结合”的办学特色。学校既具有专门体育院校所共有的优势~更有自身独特的学术地位与学科特点~在全国体育院校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在长期的学科建设过程中~学校已经形成以体育学为主~临床医学、新闻传播学、产业经济学与中西医结合等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学科格局~已形成明显优势与鲜明特色。 临床医学~是四川省重点学科~是国内最早以中西医理论为基础~多学科,运动骨科学、运动创伤学、运动康复医学、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等,交叉渗透的学科。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中西医结合、体医渗透~以郑氏学术体系为核心”的学科特色。较之医学院校具有“运动类”多学科交叉的优势~较之体育院校具有唯一“医学”学位授权的特殊性~加之拥有一支多学缘、较高水平、年龄结构合理的科研、教学团队~经多年的积淀~使“运动医学”多学科有机而紧密的融合在一起。该学科教学团队成员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体育总局医疗专家组成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国家体育总局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该学科科研优势明显~研究成果丰富。并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专业协会建立了科研合作和专家互访。定期派遣专家前往澳门、香港、新加坡等地讲学与工作。教学场馆及实验室建设现代化、科学化。拥有国家体育总局训练中心、四川省体科所、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等多家机构作为实践基地。 新闻传播学~一直致力于体育新闻与传播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无论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还是团队建设上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我校新闻与传播学在为社会经济服务上具备创新~该学科的 22 教学团队与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四川省体育局和成都市体育局长期密切合作~广泛参与到我国的体育宣传、赛事推广策划与媒介服务的研究和实践中。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活跃着大量我校新闻与传播学科方向的师生~为赛事转播与宣传做出了较大贡献。 中西医结合~是在已故我院教授、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郑怀贤先生的骨伤临床和理论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学院最为重要的特色优势学科之一。该学科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经过多年发展~尤其在运动损伤的防治中~形成了以郑氏学术体系为核心~中西医结合、体医渗透的学科特色。该学科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立足于服务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事业的实践~形成了“骨损伤与损伤血瘀证”、“运动性疾病机制与中医干预”、“运动损伤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和“治未病与健康促进”等四个稳定成熟的研究方向。特别是近年来积极嫁接大量国内新成果~理论有所创新~疗法有所突破~疗效更加提高~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自20世纪60年代起~成为全国知名的运动损伤和中医骨伤科临床医疗机构~以及向全国输送具有中国传统医学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仍是国内各级运动队医务和康复人员构建的最主要来源之一。 应用经济学~经过近多年的积累与锤炼~通过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博弈论、社会学、体育学等多学科理论交叉~在体育产业组织及集群创新、体育产业制度及产业政策、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研究和体育旅游产业等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获得立项~取得了领先的、丰富的研究教学成果~获得多项省部级奖励。 综上所述~成都体育学院新增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顺应了我国体育行业发展的要求~顺应了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新一轮改革开放中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对高层次体育专门人才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四川省硕士学位授权结构~有利于满足学 22 校博士学位授予建设单位的需求~有利于成都体育学院为四川乃至西部地区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于此~我校将严格按照规划建设要求与措施~狠抓落实~圆满实现规划建设的目标。 22 三、新增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建设规划 ,一,临床医学 1、现有基础 ,1,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成都体育学院拟申请的临床医学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立足于服务国民健康和竞技体育训练事业的实践~形成了“运动性损伤发生机制及预防治疗”、“运动医务监督”、“优秀运动员的康复”、和“老年病的康复”四个稳定成熟的研究方向。学科具有“体医结合~防治结合~服务体育”的特色。较之医学院校具有“运动类”多学科交叉的优势~较之体育院校具有唯一“医学”学位授权的特殊学术地位。同时以郑怀贤“武医结合”为特色的运动医学~打破中西医之界限~将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完美结合。50多年来~为全国尤其是四川省各级医院、康复中心、体育科学研究单位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在国家及各省、市运动队的队医中~我校培养的队医占50%以上。在康复医学、老年医学领域~以独特的“体医结合”理念~运用“核心力量训练”、“动力链”等先进理论、方法~对“优秀运动员的康复”、“震后肢体残疾人康复”和“老年病的康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校该学科是学校体育学博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的支撑学科~是四川省重点学科~是国内最早以中西医理论为基础~多学科,运动创伤学、运动康复医学、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等,交叉渗透的学科。学科历史悠久~研究方向稳定。是新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医学为基础~结合传统医学的优势~开创的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和老年医学研究基地。拥有一支双师型,教师、执业医师,的~多学缘、较高水平、年龄结构合理的科研、教学团队。团队成员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体育总局医疗专家组成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国家体育总局中青年学 22 术和技术带头人等。教学团队科研优势明显~研究成果丰富。并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专业协会建立了科研合作和专家互访。定期派遣专家前往澳门、香港、新加坡等地讲学、工作。运动医学实验室为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体育总局训练中心、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等多家机构作为实践基地。该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在临床、科研和教学等领域正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我校附属体育医院是四川省、成都市定点医保单位~重点开展运动创伤学、运动康复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工作~为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2,学术队伍 人数35岁 36至 46至 56至 61岁 具有博士具有硕士 专业技术职务 合计 以下 45岁 55岁 60岁 以上 学位人数 学位人数 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 8 1 4 3 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 7 2 2 1 2 6 8 讲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 5 2 3 本学科目前现任学术团队责任感强~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团队结构优良~整体素质高~发展态势良好。 学历结构:教师队伍博士6人、硕士8人,有1名硕士学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将在1-2年内获得博士学位,。 职称结构:课程20名主讲教师中有教授8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 年龄结构:形成了老中青的合理梯队。56岁以上5人~46—55岁5人~ 36岁—45岁6人~35岁以下4人。 学缘结构:任课教师分别毕业于四川大学医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华中科技大学4个院校, 涉及临床医学、康复医学、运动医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专业、药学5个学科, 22 教学队伍中分别有7名教师有国外留学、高访与援外教学的经历~并能熟练地进行英语的翻译与双语教学工作。 双师型:,同时具有教师、职业医师资格,教师占93%。其中有8名教师有运动队服务经验。 ,3,教学和研究条件 成都体育学院临床医学学科设有西医综合实验室、运动医学实验室、中医骨伤科学综合实验室、运动康复实验室、运动人体科学等10个实验室~其中运动医学实验室是国家体育总局、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是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实验中心现有固定资产近千万~使用面积3600平方。学校附属体育医院作为教学实习基地、临床医疗和科研中心。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开放病床120张。医院历来重视发挥运动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坚决贯彻“体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方针~坚持走中医药现代化的道路~全院设有运动医学、康复和西医内、外科等临床科室,检验、影象等医技科室。床位使用率年均80%以上。 ,4,科学研究 近年来承担的科研项目56项~其中国家科技部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2项、省部级26项。发表论文60余篇、论著9部、教材、科研获奖共17项~其中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项目三等奖1项,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四川省科技厅三等奖一项。 ,5,人才培养 研究生授位人数 专业名称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 总计 运动医学 1 2 5 5 1 14 运动人体科学 10 11 19 13 17 70 中西医结合临床 4 12 5 6 10 37 该学科所辖二级学科运动医学近5年培养硕士研究生共计14 22 名~其相关专业近5年培养硕士研究生107名。该学科培养本科毕业生近20届学生~共1380人。毕业生分配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解放军部队工作~其中体育系统43%~卫生系统57%。学生运用中西医结合的不同手段治疗运动性损伤在国内运动医学领域有着较高的地位~毕业学生直接被选拔到各级运动队外~先后多人多次作为队医随国家队参加了篮球、足球、手球、举重、击剑、垒球、曲棍球等许多项目的重大国际比赛~如奥运会、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及亚运会、亚洲杯等州际比赛。截止2009年底~在省级以上的专业运动队~40%以上的队医出自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专业。不少学生已成为我国运动医学界和中医骨伤科界的骨干力量~深受体育系统和卫生部门的欢迎。他们中间涌现出了张希彬、张世明、陈耀福、冉德洲、孙学川、田佳、马建等众多蜚声国内外的知名专家教授~并获得了多项国家级.部委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发表了大量的科研论文。形成了运动损伤防治研究、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和运动员机能评定、体育康复的研究等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具有国内领先的水平。 ,6,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叶锐彬教授、侯乐荣教授、熊若虹教授、袁琼嘉教授。 叶锐彬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院长~运动医学系副主任。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专委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骨科专委会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从事运动创伤临床、科研工作?,余年。多次随国家队、省队在国外参加比赛训练~常年为国家优秀运动员诊治伤病。发表论文?,余篇~获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项目三等奖一项。 侯乐荣教授~硕士生导师~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所长~现任成 22 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主任~“运动医学国家体育总局、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从事运动医学课程教学30余年~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在教学团队中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发表科研教学论文10余篇~编著教材6部。目前承担、主持的省、部级项目有:国家科技部863项目《体育康复技术在震后伤残患者康复中的开发与应用》,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高血压人群和骨质疏松人群运动健身科学指导与效果评价关键技术》,四川省科技厅《人体运动机能测评与监督项目平台》、《四川省城镇中学生体质测评与运动干预研究》,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防治的研究》,奥运攻关,、《运动预防和康复治疗下腰痛的研究》~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国备战、参赛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子项目。 熊若虹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中医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临床医学教学。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中国手球协会科委常务理事、运动医学会成都专委会委员~国家奥运会医疗专家组成员。从事运动性疲劳的中医治疗、运动性月经失调的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疾病的临床和机理研究。承担了体育保健学、运动医务监督、女子体育卫生、中医妇科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曾主持国家体育总局、四川省科技厅等科研项目9项、作为副组长~承担国家体育总局、四川省科技厅科研项目5项。近年~主要承担并完成了《运动性月经失调的预防和治疗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国家体育总局2008奥运攻关科研项目《田径耐力项目运动员运动性月经失调的监控和防治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3部,作为第1和第2完成人~完成了《中医药调理在体育保健中的应用》、《金色晚霞》、《运动生理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等专著的撰写。 袁琼嘉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解剖学教研室主任~四川省解剖学会理事、四川省微循环血液流变专委会委员、 22 《四川省解剖学杂志》编委。长期从事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专业教学。发表论文20余篇。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项~四川省教育厅项目一项。2005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获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2、问题及不足 临床医学学科的综合实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的领域应该进一步拓宽~队伍建设需要引进、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3、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在2010-2015年间~临床医学学科的发展将在“保持优势~引领前沿~发挥特色~拓展领域~提高水平”的学科发展思路为指导~以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的建设为启动点和突破口~以“运动康复与健康实验室”的建设为实施重点~全方位提升教学、训练、科研的质量和水平~并逐渐打造和磨练出一支紧跟学科前沿~深谙学科特点~懂教学、通临床的教学科研队伍。 拟建立的“运动康复与健康实验室”将根据我院运动医学学科建设的需要和运动康复的学科组织构架分为康复机能评定板块~运动康复板块~物理治疗板块~作业治疗板块~中医特色康复治疗板块五个主要组成部分。这五个组成部分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协调配合~形成较为完整的运动康复治疗体系。 ,2,具体目标 第一阶段,2010-2012年度,: ?在学科建设优势进一步增强的基础上~努力改善学术团队结构~培养一批在本学科、本行业和全国具有一定影响与竞争力的学术人才~形成具有相当实力的学术研究群体,新增博士1-2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专家1人。 22 ?初步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立项项目4项~其中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篇以上。 ?初步完成对运动康复与健康实验室中“康复评定板块”的建设工作~并能够将实验室运用于科研、教学与临床之中。 2-2014年度, 第二阶段,201 ?进一步改善学术团队结构~新增博士1-2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专家1-2人。 ?重点建设并完成运动康复与健康实验室中“运动康复”及“物理治疗”板块的建设工作~并使之尽快运用于科研、教学和临床之中。 ?新的实验平台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拟获得省部级以上立项项目5项,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篇以上~出版本学科专著1部、教材1-2部。 第三阶段,2015年度, ?进一步加强学科学术梯队建设~新增博士2-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以上教学团队1个。 ?重点建设运动康复与健康实验室中“作业疗法”和“中医特色康复”板块。对实验室各板块的工作进行最终的协调和安排~完善相关实验室操作规程和制度~查漏补缺~力争将运动康复与健康实验室建设成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在第二阶段基础上~获得省部级以上立项项目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有2-4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篇以上~出版本学科专著1部、教材1-2部~拟建省级以上精品课程2-3门~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2项。 4、建设内容 ,1,学术队伍建设 学术队伍将新增博士4-5人,教授达到7-8名,省级学术和技术 22 带头人等各类专家2-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以上教学团队1个。通过建设~使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比例达到40%以上。大力发掘并培养青年教师~使之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和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 ,2,科学研究 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突出研究特色~注重学科间的协作研究、学科内的交叉融合~引进先进技术~更新科研手段~拓展研究领域~提高科研水平。稳定4个科学研究方向~争取获得更多的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拟承担省部级课题8-12项~横向项目3-4项~研究成果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拟每年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篇以上~力争更多学术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 ,3,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平台。形成有“体医结合”特色的临床医学学科平台。平台包括运动创伤学、体育康复、运动医务监督、国民体质监测等四个方向的科学仪器设备、实验基地、科学数据和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网络~以及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和专业化技术人才队伍三方面构成。平台建设就是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的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4,人才培养 坚持素质、知识、能力有机结合~坚持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依托学校附属体育医院、各个重点学科和临床基地~进一步建设医、教、研一体化的良好运作模式~利用学科的综合、交叉等优势~形成运动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做好如下工作: ?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素质~打破职称限制~鼓励高学历中年青教师担任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导师实行淘汰制~促进研究生导师的良性循环,注重改善研究生导师的学缘结构~鼓励相关学科的 22 高层次人才兼任研究生导师。 ?加强临床实践和实习环节~通过与省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骨科医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活动~提升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逐步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研究生参与重大研究课题、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应不断增加,严格要求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切实把好学位论文质量关~力争获得省市优秀硕士论文奖励。 ,5,重点研究方向 ?运动损伤发生机制及预防治疗 进一步升华郑怀贤“武医结合”为特色的骨伤和运动损伤临床经验~打破中西医之界限~将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相结合~总结病证合参、筋骨并重、内外同治、动静结合、体医结合、中西结合、四诊合参、人治为本的临床思维精华。亲临运动队一线进行科技服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第一手宝贵的资料。进一步结合在基础科学方面进行研究~探索运动损伤的发病机制。通过对大众健身者及运动员的体格检查~机能测试~获得机体易发生损伤薄弱环节的资料~予以科学的指导预防。诸如通过肌力测试、平衡测试、步态分析等~掌握肌群不平衡所在,对易伤部位的进行科学的指导锻炼~辅以支具或粘膏支持带等措施~填补临床医学的空白。积极开展具有运动损伤专科特点的临床辨证论治研究~探索运动系统伤病非药物治疗的辨证论治新体系~从临床实践促进运动创伤临床的发展。 ?运动医务监督 运动医务监督是从医学角度监控运动训练比赛过程和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处理运动训练和比赛中遇到的各种医学问题~包括对过度训练、运动性疲劳、运动营养、运动性贫血、运动性失眠、运动性月经失调等方面的研究。 22 本研究方向形成亚细胞与整体水平相结合、体育科学与医学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相结合、中西医相结合的特色。其学科方向的研究、实践工作涉及运动与营养、运动与心血管系统、运动与内分泌、运动与妇科等内容。运动过程监控与干预尽量无创、简便。通过遥测肌电仪、遥测心率计、血乳酸仪及其他生物学和医学方法手段对运动员运动和比赛过程的身体机能变化进行实时及跟踪研究~及时了解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和其对训练的适应程度~并通过药物或营养干预以保障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顺利地进行~为其发挥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服务。 ?优秀运动员康复方向 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既承载着人类挑战自我生理极限的任务~又承担着宣扬体育精神~传播体育文化的重任。运动员是以艰苦和超越常规的身体练习来挑战运动极限的。这一过程所带来的运动损伤和运动疾病常常成为运动员运动成绩提升的主要障碍~甚至直接威胁到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鉴于运动员伤病的高发性和普遍性,鉴于运动员对身体运动能力的极端依赖,鉴于运动员对伤病恢复速度和质量的苛刻要求~我们与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国家体育总局训练中心合作~致力于运动员伤病康复和体能训练方面的研究、实践。 进一步以独特的“体医结合”理念~运用“核心力量训练”和“动力链”等先进理论、方法~对国家男女篮球队、国家田径队、国家举重队、国家女子曲棍球队、国家女子水球队进行运动员伤病康复和体能训练。完成国家科技部“863”项目“震后伤员康复的长期随访研究”。进一步致力于女子曲棍球队备战伦敦奥运会医务监督阶段性研究、中国国家女子水球运动员运动创伤的治疗与“超量恢复区间”理论的应用性研究、体育康复在青少年肢体残疾人康复中应用的研究,国家科技部“863”项目:震后伤员康复的长期随访研究等。 22 ?老年病的体育康复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病的治疗与康复必将成为医学界持久的研究热点和亮点。作为康复医学、老年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康复具有局部效应和整体效应两个层面的治疗作用。局部效应包括障碍局部肌肉力量增加~动作协调提高~功能障碍改善等,整体效应包括心肺功能的提升~心血管系统顺应性增加~骨代谢的改善~心境的提升等。针对以各器官功能退行性改变为主要特征和发病原因的老年病来说~运动康复既可通过局部效应改善老年疾病带来的局部功能障碍~又能通过整体效应使老年人各器官系统的退行性改变减缓甚至逆转~使老年人的整体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可谓是标本兼治。 该学科方向针对老年病的体育康复具有以下特点:a.自主性强~自然、副作用小~和其它疗法可以安全的共同使用~相互促进。b.在改善局部功能障碍的同时~针对老年病发病原因~提升老年人各器官系统的整体健康水平。C.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易于推广~市场需求大~前景广阔。 该学科将进一步运用体育康复的特色~探索老年性疾病,诸如高血压、心脏病、骨质疏松、腰痛、膝关节骨关节炎等,的康复方法和疗效。 5、建设措施 ,1,机制与政策保障 ?建立多层级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建立多层级的评估体系,包括任课教师自评、研究生评价和学校评估。任课教师自评主要是对研究生学习情况、教学方法、教改构想、教学体会等内容进行反省性评估,形成自评报告,研究生评价通过教学评估系统,填涂卡片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的评价;学校评估主要由教学督导组负责。在每门课程结束后~学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质量 22 评价~对评价差的教师进行核实~核实无误后将问题向任课教师说明并限期改进。同时要提高评估结果的透明度,并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 ?建立个人培养计划备案、开题报告审批与论文中期检查制度 个人培养计划的制订、开题报告审批与论文中期检查。该两个专业学位学生在进入论文开题报告前需填写《开题报告》~该审批表主要对是否完成个人培养计划中所列课程的学习~课程学分是否达到相应的要求进行审查。论文中期检查安排在开题6个月后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合格者方可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实行导师组制度 建立以导师为中心的研究生培养导师组制度。导师组由业务型及科研型教师组成~由两者共同承担研究生论文选题和指导工作~实现导师对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指导的结合。 ,2,人才保障 ?学术团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本着“以人为本、优化结构、外引内培、全面提高”的原则~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及科研团队~采取多种措施~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造就具有较高声誉、威望和学术水平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一批杰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营造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团队。 ?该学科将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制度,根据“请进来、送出去”的原则~聘请名誉教授~引进优秀人才~对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指定指导老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在职攻读学位、参加学术交流与讲座等多种形式~从措施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在学科建设优势进一步增强的基础上~努力改善学术团队结构~培养一批在本学科、本行业和全国具有一定影响与竞争力的学术人才~形成具有相当实力的学术研究群体。 ,3,科研平台保障 22 ?加强科研合作~提升研究水平。充分利用本学科承担的科技项目及科技平台~广泛联合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天津、武汉等地区的优秀研究力量~运用分子生物学等先进方法技术~开展多学科联合研究~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国家项目的研究工作。 ?实施科研激励~争取重大成果。进一步加大对成果及高水平论文的奖励力度~实施国家重大项目立项奖励~对省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以上成果及SCI源刊发表论文给予重奖。 ?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项目监管。为了确保科研项目和平台的顺利实施和完成~进一步完善科研~加强科研组织机构建设~并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重点给予保障。学科点专家委员会负责对重大项目的实施进度、研究过程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保 障科研进度和质量。 ,4,对外交流与合作保障 一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利用国际讲坛~宣传我校“体医结合”的临床医学特色,二是结合国内外科研重点~主动争取国内外的资金、技术等支持~发展“体医结合”的临床医学合作项目,三是与相关部门合作举办大型国际医学学术会议,四是继续加强对外的双边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发展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五是培养和锻炼对外交流与合作队伍~使熟悉业务~掌握外语~了解国际交流与合作运作规律的新型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形成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人才队伍。 ,二,新闻传播学 1、现有基础 我校是国内最早从事体育新闻高级人才培养的学校。早在20世纪90年代~为了适应体育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22 我校即以体育史研究所的人文社科研究团队为依托~开始从事体育新闻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于1996年在国内首次招收了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新闻传播方向研究生。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开设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本科专业。2006年我校获得新闻学硕士学位的授予权~成为四川省仅有的3个拥有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的院校之一。 ,1,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科的特色是体育新闻传播研究与教学。目前已经形成了体育新闻理论与实务研究、赛事推广和媒介服务研究、体育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奥林匹克与体育文化传播研究等四个研究方向。以上研究方向覆盖了新闻学和体育学两个二级学科~并以体育新闻与体育传播形成了学科方向的特色。 ,2,学术队伍 我校新闻传播学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较强的教学科研团队。该团队拥有专任教师33名~其中二级教授1名~三级和四级教授5名、副教授9名~博士4名~博士生导师1名。其中包括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获得者、国家体育总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教学名师等~平均年龄41.5岁。 ,3,教学和研究条件 我院新闻传播学科拥有较为完备先进的实验中心和影像图书资料室。实验中心下设电视演播实验室、电视采编实验室、报版编辑及图形处理实验室、摄影实验室等~可以为新闻传播学科的教学研究提供电视播音、电视编辑、电视摄像、电视导播、演播室灯光、报版编辑、专业摄影等多项实习操作。新闻系影像图书资料室拥有丰富的影像资料和数千册本专业图书及十几种专业学术杂志。 ,4,科学研究 近5年来~新闻系学科研究团队完成了多项研究课题~其中包括国家级研究项目4项~省部级社会科学项目19项~科研经费达到150 22 多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40余人次~先后在《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中国记者》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教材4部~拥有四川省精品课程1门~获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在国内本专业中已经有较大影响。 ,5,人才培养 从1996年我院招收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新闻方向,研究生以来~已经培养了体育新闻传播方向研究生50余名~一次性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4%以上。其中大多数毕业生都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从事报道工作~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中国体育报》、《体坛周报》、《足球》、新浪网等中央级媒体及各省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我校体育新闻方向研究生因专业特色鲜明、动手能力强、适应面宽而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6,学科带头人 我校体育新闻传播学科带头人郝勤教授系国内体育新闻传播学科公认的开创者~现任我院新闻系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体育总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教学名师~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特聘教授、在国内首次引进翻译出版了国外专业教材《体育新闻报道》,1992,、出版了国内首部体育新闻专业教材《体育新闻学》,1994,、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体育新闻学和体育传播学建设的论文~为体育新闻传播学科的开拓与发展做出了公认的贡献。 2、问题及不足 我校新闻传播学科发展迅速~已经取得一系列成绩~但还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国内体育新闻传播学方向是一个年轻的学科方向~因而在学科体系建设、特色学科和课程建设、教材体系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尚有很多工作要做, 22 ,2,对国外体育新闻学科的引进与研究不足~表现在国际交流交流还很局限~翻译和引进国外有关理论研究论著不够。 3、建设目标 在2010-2015年间~我校将进一步加强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完善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将该学科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领先、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学科。 第一阶段,2010-2011年, 加强新闻学硕士点建设~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学科发展体系~主要包括: ——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一支学科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团结进取、国内一流的体育新闻传播学科团队。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现有学科骨干的培训,引进具有较高科研究教学水平与能力的博士~为培养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专家创造条件。新增教授1-2名,通过人才引进、在职攻博等方式~进一步改善专业教师的学历结构~使博士学位教师与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15%以上。 ——承担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1-2项~出版学术专著2-3部、教材2-3部~完成省级精品课程1-2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2项、教学成果奖1-2项。 ——依托现有“体育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体育宣传人才培养基地”、“赛事推广与媒介服务基地”等平台~加强社会服务功能~使学科建设与体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着眼于使科研成果转化为国家与地方体育事业及体育产业发展的应用与决策,其中包括:国家体育总局委托科研项目《北京奥运会体育宣传的分析与研究》,四川省体育局委托项目~大型电视专题片《四川体育六十年》的摄制工作,成都市体育局委托项目“2010年国际现代五项运动世界杯”宣传策划与赛事推广活动,“世界体育舞蹈大赛”宣传策划与赛事推广方案,成都市体育局“运动成都”活动的宣传推广等~通过这些活 22 动~进一步提升该学科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能力~同时为学科建设及研究生培养打造和提供社会媒体实践的平台。 ——获得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并使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增长1倍。 第二阶段,2012-2013年, 加强与经济社会的联系与沟通~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促进学科交融~引领国内该学科的发展。主要包括: ——进一步完善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拓展体育媒介营销方向和体育影视传播方向~形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覆盖面广~内容针对性强的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 ——在学校获得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授予点背景下~在我校多年与北京体育大学联合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生,体育新闻传播方向,基础上~制定该方向博士生培养计划~于2012年招收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研究生,体育新闻传播方向,。 ——形成学术实力雄厚、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新闻传播研究的学术群体。新增教授4-5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完成省级教学团队建设~努力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培养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专家4-6名~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 ——在科研究方面,努力取得较多的突破性和标志性成果。承担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2-3项~出版专著3-4部、教材3-5部~拟建省级精品课程2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2项、教学成果奖2项。 ——将“体育新闻传播实验中心”建设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第三阶段,2014-1015, 将该学科建设成为体育特色鲜明、区域优势突出、国内领先、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学科。 ——在已搭建的人才培养和实践平台基础上~全面实施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扩大该学科博士研究生和 22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培养更多的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进一步提升本学科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 ——在2012年招收我校首批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新闻传播方向,博士生基础上~完成首批该方向博士生培养~在此过程中探索体育新闻传播方向博士生培养模式与经验~为下一阶段申报新闻传播学博士授予点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学科团队素质与结构~使新闻传播专业教师中博士生比例达到40%。打造国内一流~国外有影响的以体育新闻传播为特色的教学科研团队。培养和引进博士生导师一至二名。 ——进一步打造学科建设与社会服务实践平台。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打造国家级体育宣传和赛事推广人才培养中心。进一步与中央和地方媒体合作~打造集体育新闻、体育宣传、赛事推广、媒介服务等为一体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表1 新闻传播学学科各项建设经费投入计划(单位:万元) 队 项目 伍 人才 科学 学术 教学 条件 合 阶段 建培养 研究 交流 工作 建设 计 设 35 2010-2011年 60 30 100 30 30 100 0 35 2012-2013年 60 20 100 40 30 100 0 35 2014-2015年 60 20 100 30 40 100 0 1810 合 计 70 300 100 100 300 0 50 22 4、建设内容 ,1,学术队伍建设 ?力争在3-5年内形成一个学术实力雄厚、在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新闻传播研究的学术群体~新增教授5-7名~培养省级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专家2-3名~引进1-2名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博士,博士学位专任教师比例增加30%。建设成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 ?打破专业壁垒~整合校内资源~进一步建设好体育新闻业务与理论研究中心、体育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奥林匹克与体育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和赛事推广与媒介服务创新基地~增强学术影响力。 ?聘请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媒介人士和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提升本学科在全国的学术影响力, ?加强“送出去”的人才培训措施~每年为1-2名中青年教师学术骨干国外著名大学进修培训和访学交流提供资助,每年为1-2名中青年教师学术骨干国内著名大学进修培训和访学交流提供资助。 ,2,科学研究 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争取获得完成一些有突破性和标志性的成果。 ?争取获得国家级课题1-2项~省部级课题2-3项~加强横向课题的申报与研究。 ?理论研究队伍在全国能够提出有影响的理论观点进而能够形成理论学派。 ?重视论文、教材、著述的发表与出版,出版“体育、社会与文化传播”系列丛书和“体育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争取在新闻传播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篇~加大在CSSCI论文的发表数。 ?争取较多的科研获奖~尤其是在省部级政府奖方面的突破, ,3,平台建设 22 ?与有关体育部门与媒体合作~打造“体育宣传人才培养基地”和“赛事推广与媒介服务实践基地”、“四川省青少年体育宣传中心”等教学实践平台~进一步探索与市场结合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途径~提升该学科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能力。 ?办好“西部体育论坛”~通过与四川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合作~形成以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为主体的、以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导师之间学术交流为目标的活动平台, ,4,人才培养 重点支持和培养一批高学历、具较高创新能力中青年教学团队。鼓励和资助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提高学历结构。 ,5,重点研究方向 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分为体育新闻业务与理论研究方向、赛事推广和媒介服务研究方向、体育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方向和奥林匹克与体育文化传播研究方向~其中体育新闻业务与理论研究方向和赛事推广和媒介服务研究方向是本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 体育新闻业务与理论研究方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当好的学科基础~该方向将继续扩大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和成都传媒集团的合作~在体育新闻采写、体育新闻评论、电视体育新闻策划与制作、电视体育包装以及体育解说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 赛事推广和媒介服务研究方向将借助本校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旅游以及新闻学等学科的研究力量~依托现有的与国家体育总局、地方体育局和体育产业公司建立起的研究、教学和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基地~就体育大型赛事的开发、推广、宣传、公关、广告等媒介服务行为进行综合性研究和高级人才的培养~提高本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和直接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大型体育赛事的推广、 媒介服务的运作、危机公关研究、体育广告和体育宣传的研究。 22 5、建设措施 ,1,机制与政策保障:在学校出台系列政策与措施基础上~新闻系将着手制定符合本学科建设发展需求的《新闻传播学科科研教学奖励方法》、《新闻传播学科青年教师培养奖励方法》等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资金运作等方面的配套机制和政策~为本学科的建设和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新闻传播方向,博士生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人才保障:在未来五年中~我校新闻传播学科将在现有学科团队基础上~引进新闻传播学科高层次人才三至五名~培养博士生三至五名~派出三至五名教师出国进修~全面提高本学科团队的教学科研素质与水平~形成新闻学理论与实务、传播学理论与实务两大学科方向较为完整的团队~为下一阶段申报新闻传播学博士授予点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3,科研平台保障: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新闻系实验室~将其建设成为能满足本学科报刊、广播、电视、摄影、网络等媒体教学科研实验平台,打造和建设“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宣传与赛事推广人才培训中心”、“四川省赛事推广与媒介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青少年体育宣传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为本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强大的科研平台保障。 ,4,对外交流与合作保障:在学校出台有关配套措施基础上~配合学校博士授权单位建设工作~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在未来五年中拨出专项资金一百万元~重点培训青年教师外语水平~有目的地派出多名教师到美、英、日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和互访~打开和扩展本学科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渠道。 22 ,三,中西医结合 1、现有基础 本学科是在已故我院教授、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郑怀贤先生的骨伤临床和理论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学院最为重要的特色优势学科之一。1995年4月2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我专业设运动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临床,骨伤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作为目前国内外体育院校中唯一同时具有医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的教学单位~被收列入《世界医学院系大典》。 该学科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临床为纲、基础为目~广泛吸取各家之长~汇通中西,医,。特别是近年来积极嫁接大量国内新成果~基础研究所有深入~理论有所创新~疗法有所突破~疗效更加提高~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自60年代起~成为全国知名的运动损伤和中医骨伤科临床医疗机构~以及向全国输送具有中国传统医学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仍是国内各级运动队医务和康复人员构建的最主要来源之一。 ,1,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该学科~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实践相结合~经过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研究内容紧密围绕运动领域相关健康与伤病问题~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与临床实践~坚持和立足于服务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事业的实践~形成了“骨损伤与损伤血瘀证”、“运动性疾病机制与中医干预”、“运动损伤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和“治未病与健康促进”等四个稳定成熟的研究方向。尤其在运动损伤和运动性伤病的防治中~形成了以郑,怀贤,氏伤科学术体系为核心~基础与临床并重~中西医结合~体医渗透的学科特色。 ,2,学术队伍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本学科培养、汇聚了一批优秀人才~形成了较高水平的科研、教学团队~成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团 22 队成员有四川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体育总局医疗专家组成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国家体育总局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并担任各级学术团体的理事和委员等重要职务。 ,3,教学和研究条件 2007年我院的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方向、运动医学方向,成为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依托重点学科~本科专业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郑氏伤科推拿学》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伤科推拿学》,教材,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该学科目前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达1300m2~仪器设备总值超4000万元。支撑部门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病床120张~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定点医保单位~直接隶属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骨伤科和运动创伤科为医院特色专科~为四川省膝关节骨关节炎和椎间盘突出症的专科专病建设单位~拥有四川省国民体质测评与监督项目平台以及健康网络平台和专家诊疗系统~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科学研究 学科积极和认真地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显著。先后承担、完成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8项~其中省部级项目8项~其他项目30项~科研成果被采用6项~获得直接经济效益700多万元~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1部、教材2部~四川省精品课程1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41篇~其中核心期刊47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交流141篇。特别是在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工作中~学科在国内同类专门体育院校中承担运动医学领域的奥运科技攻关项目数量最多~显示出明显的科研优势和实力。 该学科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专业协会建立了科研合作和专家互访。同时还定期派遣专家前往澳门、香港、新加坡等地工作。 22 ,5,人才培养 坚持“素质是根本~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的人才培养思路~构建科技、文化、社会实践三大平台~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提升人才质量。培养的硕士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100%~活跃于国内各级医疗和相关科研机构。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医学服务工作中~各个专业队几乎都有我院学生的身影。 ,6,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蓝肇熙教授~博士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现为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特聘教授,天府学者,~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以损伤血瘀证为主要研究方向。 2、问题及不足 中西医结合的融汇交接尚未从技术层面的互通共用达到基础理论的共识~乃至认识论高度的统一,对名老医师的经验总结、理论提炼及继承尚有大量工作要做。 3、建设目标 保持稳定的现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并力争在其中之一取得创新突破~并得到国内外医学权威的认可。申请科研项目及经费更上台阶。根据团队的研究方向和任务情况~人才引进与培养并行并重~加强梯队建设和稳定的合理调配。围绕中西医结合、体医结合的特色教育和培养途径~临床与科研并重~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扩大招生规模。 建设规划分三个阶段,2010.7-2015.6,。 第一阶段,2010年7月—2012年6月, 加大建设经费投入~改善学科基础条件~进一步完善软硬件建设。 引进或,和,培养1-2名医学博士~使专任教师中博士比例达到30%以上。 22 完成附属医院的上等升级和专科专病建设。 年均承担2项以上该领域相关的省部级及以上基础及临床研究课题。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5-20篇,出版本学科专著1-2部,力争获得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1-2项。 第二阶段,2012年7月——2014年6月, 通过学科交叉渗透~扩展运动医学学科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促进授权学科的特色化、优势化发展。 整合现有资源~完成稳定的学术骨干和梯队建设~实现学科队伍的年轻化和高学历化。打造优秀的项目团队~完成院内评聘3-4名教授或主任医师~院外聘任专家3-5名。完成省级教学团队建设~继续提升教师整体水平~使专任教师中博士比例达到40%以上。 扩大招生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开展多学科联合研究~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各项科研工作。围绕学科特色~拓展新的前沿研究方向。 第三阶段,2014年7月——2015年6月, 在继续承接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同时~积极争取获得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取得重要标志性成果。争取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5-20篇,出版本学科教材2-3部,拟建省级精品课程1门以上,力争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教学成果奖1-2项。 继续优化学术团队~培养一批在本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和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 开展横向合作与科研~力争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 4、建设内容 ,1,学术队伍建设 通过培养~教授或主任医师达到7-8名~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比例达到40%以上,完成省级教学团队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教学团队,大力发掘并培养青年教师~使之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中青年学术带头 22 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和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 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素质~打破职称限制~鼓励高学历中青年教师担任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导师实行淘汰制~促进研究生导师的良性循环。强调研究生导师的专业结构~鼓励相关临床学科的高层次人才兼任研究生导师。 ,2,科学研究 保持现有研究方向的稳定发展~突出研究特色~注重学科间的协作研究、学科内的交叉融合~引进先进技术~更新科研手段~拓展研究领域~提高科研水平。 以临床为导向~以学科特色为中心~开展基础研究选题与立项。加强多向医疗和科研合作~提升临床诊疗和研究水平。充分利用本学科承担的科技项目及科技平台~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联合试验研究和多学科联合研究~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国家项目的研究工作。 争取获得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拟承担省部级课题5-7项~横向项目3-4项~研究成果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拟每年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篇以上~力争更多学术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 规划出版专著、教材2-3部~拟建省级以上精品课程1门以上,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2项。 ,3,平台建设 进一步建设并充分依托成都体育学院附属医院、“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运动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面向全社会开放~尤其为四川省乃至全国高水平运动队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规划期内~医院年均就诊人数达到10万人次以上。 ,4,人才培养 坚持素质、知识、能力有机结合~坚持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提 22 升人才培养质量。依托学校附属体育医院、各个重点学科和临床基地~进一步建设医、教、研一体化的良好运作模式~利用学科的综合、交叉等优势~形成中西医结合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进行各项教学改革探索和研究~加大教学改革项目建设的比重~对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教师进行奖励。 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设臵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团队~对教学的每个环节实施全程的监督与检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制度化、规范化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通过进行定期的自我评估、同行专家评价、同类院校横向评价等形式~对本学科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监控~以保障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有效提升。 加强临床实践和实习环节~通过与省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骨科医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活动~提升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逐步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鼓励和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与重大研究课题、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严格要求和端正科研精神和态度~切实把好学位论文质量关~力争获得省市优秀硕士论文奖励。 建立多层级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包括任课教师自评、研究生评价和学校评估。任课教师自评主要是对研究生学习情况、教学方法、教改构想、教学体会等内容进行反省性评估,形成自评报告,研究生评价通过教学评估系统,填涂卡片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的评价;学校评估主要由教学督导组负责。在每门课程结束后~学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对评价差的教师进行核实~核实无误后将问题向任课教师说明并限期改进。同时要提高评估结果的透明度,并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 建立个人培养计划备案、开题报告审批与论文中期检查制度。该 22 专业学位学生在进入论文开题报告前需填写《开题报告审批表》~该审批表主要对是否完成个人培养计划中所列课程的学习~课程学分是否达到相应的要求进行审查。论文中期检查安排在开题6个月后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合格者方可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实行导师组制度。建立以导师为中心的研究生培养导师组制度。导师组由业务型及科研型教师组成~由两者共同承担研究生论文选题和指导工作~实现导师对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指导的结合。 ,5,重点研究方向 ?骨损伤与损伤血瘀证 研究目标:明确损伤血瘀证的现代医学证据~以提高郑氏伤科方药防病治病能力为中心~制订与规范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提高中药应用疗效~为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产业化服务。 研究重点:对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使用多年~具有独特疗效和使用特色的郑氏中药协定处方按中药制剂要求进行研发~同时对已有的中药制剂进行规范、提升质量~并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对已经广泛应用的经方和郑氏验方~分期开展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开发。对部分已完成基础动物试验研究的方药~逐步转入临床试验阶段。 与此同时~与其它学科方向的研究协作配合~相互交叉。在开展试验研究的同时~积极推进临床诊疗方案与方法的规范化。在现有临床疗效基础上~总结辨证论治的规律~发挥中医药对疾病个体化整体治疗的优势~并将各有特色的其他疗法综合集成~整合为一个完整、有机、动态的治疗方案或方法。通过临床研究~提供安全有效的临床诊疗方案的规范和科学、客观的临床效应再评价~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水平。 科研经费:争取年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经费100-300万元~横向合作研究经费500-1000万元。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有较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进行中药现代化应 22 用开发研究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运动损伤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研究目标:继承与发扬传统医学精华~并与现代医学尤其是康复医学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技术相结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创伤防治新途径~理论基础探讨与临床技术技能开发并重~从理论联系临床实际促进中医骨伤科理论和临床的发展~巩固学科在国内该领域的优势和影响。 研究重点:传统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在软组织损伤治疗中的指导影响和现实表现~非药物治疗运动系统伤病的辨证论治模式及特点~郑,怀贤,氏手法的继承与发展。开展具有运动损伤专科特点的临床辨证论治研究~探索运动系统伤病非药物治疗的中医辨证论治新体系。 科研经费:争取年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经费50-100万元~横向合作研究经费100-500万元。 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现代特色又蕴涵传统的独特诊疗技能的复合型中西医结合人才。 5、建设措施 ,1,机制与政策保障 学校建设经费600万元~用于该学科必须的支撑和保障工作。根据学校总体建设规划~2010到2015年~学校对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的总体计划投入经费不少于每年100万,总计600万,~用于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教学工作级条件建设等方面。 中西医结合学科各项建设经费投入计划,单位:万元, 项目 队伍 人才 科学 学术 教学 条件 合计 周期 建设 培养 研究 交流 工作 建设 2008-2015 60 60 180 60 60 180 600 22 ,2,人才保障 学术团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本着“以人为本、优化结构、外引内培、全面提高”的原则~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及科研团队~采取多种措施~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造就具有较高声誉、威望和学术水平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和临床专家~培养一批杰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营造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团队。 该学科将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制度,根据“请进来、送出去”的原则~聘请名誉教授~引进优秀人才~对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指定指导老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在职攻读学位、参加学术交流与讲座等多种形式~从措施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3,科研平台保障 争取1-3年时间内~在现有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实验室的运行管理~充分利用国家体育总局、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教育厅的资助和学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经费的支持~完成实验室的配套建设。 在4年内~完成“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骨科生物力学实验室”的建设~并开展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为运动损伤的防治的研究提供条件。 加强附属体育医院的建设~力争在短时间内完成“血库”和“药厂”的扩建工作~为扩大治疗范围、提供疗效奠定良好的基础。规划期内完成膝关节骨关节炎和腰椎间盘突症的专科专病建设。 实施科研激励~争取重大成果。进一步加大对成果及高水平论文的奖励力度~实施国家重大项目立项奖励~对省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以上成果及SCI源刊发表论文给予重奖。 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项目监管。为了确保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加强科研组织机构建设~并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重点给予保障。学科点专家委员会负责对重大项目 22 的实施进度、研究过程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保障科研进度和质量。 ,4,对外交流与合作保障 健全学术资助和交流制度~保障经费供给。把参加学术交流列入师资年度考评指标体系~激励教师申报学术交流项目、参加学术会议和开展进修培训等。保障学术交流经费~在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中每年划拨一定的学术交流专项经费~重点资助国际学术交流和进修培训。争取与省内外或国内外联合申报1-2项国际合作项目~主办1-2次学术交流会~派出5-10人次开展国际临床合作~派出50人次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 ,四,应用经济学 体育产业是一个具有2万亿产业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应用经济的新兴领域。为了满足其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文第十条明确提出“多渠道培养既懂经济又懂体育的复合型体育产业管理人才。有关高等院校要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和课程设臵~培养适应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我校作为国内办学历史最悠久、专业学科门类齐全、体育产业研究教学人才团队一流的体育院校~要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 1、现有基础 ,1,体育产业组织及产业集群创新研究方向 主要领域:体育企业组织创新、产业交叉与融合、体育产业集群等。 主要特色:综合应用多学科交叉理论~探讨并分析产业集群、产 22 业基地和产业园区相互关系~优化产业竞争机制等。 科学研究:本研究方向团队2005,2009年承担并完成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服务地方经济横向课题3项,2010年又获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项。 主要成果:《新中国体育利益格局演化研究》,第1,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等级成果~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一部系统性的从演化经济学视角探讨体育利益的学术论著,《四川省体育产业化驱动力的计量模型及产业政策评价》,第1,国家体育总局基金项目优秀等级成果。 学术骨干队伍:1名省级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名经济学博士、2名教授和2名副教授。 ,2,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研究方向 主要领域:大型体育场馆运营及运行机制变革等。 主要特色:“产学研”结合~构建“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研究”方向发展路径~突出研究成果的应用性。 科学研究:本研究方向团队2005,2009年承担并完成的课题国家级1项,5.12地震灾后公共体育设施重建及利用研究,、重大研究课题4项~获得6项省部级奖励~。 主要成果:《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型国有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第1,2009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成果在四川应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学术骨干队伍: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名教授、2名副教授和2名在读管理科学博士。 ,3,体育旅游及产业结构研究方向 主要领域:体育旅游产业运行机理、资源开发、产业结构等。 主要特色: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研究的交叉与融合~突出研究成 22 果的应用性。 科学研究:本研究方向团队2002,2009年承担并完成的课题国 分析体育与旅游结合机理研究探讨西部地区体育旅游业发家级1项, 展对策,、省部级重点项目3项~所出版的专著教材获得省部级科研奖3项和教学成果奖1项。 主要成果:《中国西部体育旅游开发》,第1,省哲社三等奖,《体育产业概论》,第1,国家体育总局三等奖,《体育旅游导论》,第2,,《体育产业论》,第1,,《体育博彩论》,第1,。 学术骨干队伍:1名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突出贡献专家~2名教授~2名副教授和1名在读经济学博士。 ,4,体育产业制度及产业政策研究方向 主要领域:体育产业制度演进、体育产业政策等。 主要特色:以制度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理论作为基础~综合博弈论和体育科学等学科~探讨体育产业各子产业相互之间的客观联系及合理比例关系及其制度安排。 科学研究:本研究方向团队2005,2009年承担并完成的课题国家级1项、省部级重点课题4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4项。 主要成果:《面向市场经济—政府发展体育事业的职能及职责的界定》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1,,《提高我国优秀网球女子双打竞技水平的研究与应用》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竞技体育管理方式—西部的路径与选择》四川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1,。 学术骨干队伍:1名四川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名管理工程学博士、2名教授、2名副教授和2名在读管理科学博士。 ,5,特色与优势 22 ——特色:经过近70年的积累与锤炼~我校形成了“体文结合”的办学特色~不仅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而且在2010年成为博士点立项建设单位。既具有专门体育院校所共有的优势~更有自身独特的学术地位与学科特点~在全国体育院校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通过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博弈论、社会学、体育学等多学科理论交叉~我校在应用经济学学科中的体育产业组织及集群创新、体育产业制度及产业政策、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研究和体育旅游产业等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 ——优势:学科优势:我校应用经济学科建设成绩斐然~具有国内同行业院校和省内其他院校不可替代的优势。体育产业发展有其特殊的运行规律~也是目前国内综合性大学应用经济学科建设的“盲区”。张岩教授出版了国内首部《体育经济学》专著~程林林教授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中国体育利益格局演化研究》,目前国内唯一系统研究体育利益,的成果被鉴定为优秀等级~柳伯力等教授编写出版第一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体育产业概论》~闵健教授等在大型体育场馆运营、刘青教授等在体育产业制度变革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拓展了应用经济学学科领域~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学习型组织”团队的优势: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的人才团队是以我校经济管理系教师为主体。鉴于其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整体性上表现优异~该系2005年度被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创争”活动领导小组、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等联合评为全省教科文卫系统唯一的“学习型组织创建示范单位”,全省仅10个,和“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集体”。 一流软硬件设施的优势:我校在应用经济学研究所需的实验室建设上具有雄厚的软硬件条件~设备仪器、软件先进~能满足大型数据处理、计算及产学研的需要~其中:由财政部出资500万元建成的体 22 育产业经济管理、体育旅游综合实验室各1个,学校投资82万元建成的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1个。 政策扶持的优势:为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讲话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文的精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已经责成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体育局等职能部门加快落实中央领导讲话和相关文件精神~就加快发展全省体育产业进行产业规划及配套政策等的一系列实施举措将很快出台~为我校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建设将形成政策扶持。 2、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在规划期内~将我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研究和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成果显著、国内体育院校领先的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2,具体目标 在规划期内~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科学研究:围绕特色研究领域~立项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个~一般项目1,2个,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1项,省部级哲社项目5个,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咨询项目3,5项。 ?人才培养:高层次体育产业创新人才团队1个,新增省部级学术带头人1,2名,新增省部级专家1名,新增国家级重点项目负责人1名,力争新增海外归国及特色学科优秀人才2名。 ?骨干教师培养:选送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一流大学访问学者2,4名,围绕体育产业人才创新团队建设目标~强化人才创新团队实验实践技能水平~在建设期内~拟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体育产业相关的各类专业竞赛并获得较好成绩的奖励与资助。 ?研究生培养:以培养应用型的应用经济学人才为导向~一次性 22 就业率在95%以上~获得省级优秀硕士论文2,5篇。 3、建设内容 ,1,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新增省部级学术带头人,预算20万, 通过匹配科研启动费和科研奖励费的方式~加大对在研博士点建设立项项目《我国西部体育产业结构的“创新型”调整》的同期研究资助~力争出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确保其项目负责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在建设期内成为省级学术带头人。 通过匹配科研启动费和科研奖励费的方式~加大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新中国体育利益格局演化研究》的后期研究资助~力争出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的申报~力争其项目负责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在建设期内成为省级学术带头人。 ,2,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新增省部级专家,预算20万, 通过匹配科研启动费和科研奖励费的方式~加大对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12地震灾后公共体育设施重建及利用研究》的同期研究资助~力争出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力争其项目负责人在建设期内成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 ,3,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新增国家级重点项目负责人,预算20万, 通过匹配科研启动费和科研奖励费的方式~加大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非营利体育组织统筹发展研究》的启动研究资助~力争多出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的申报~力争在建设内以该项目负责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为核心形成新的人才创新团队。 ,4,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力争新增海归及特色学科优秀人才,预算40万, 22 通过匹配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和科研奖励费~匹配博士建设研究项目~配备必要的实验条件和研究助手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及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吸引体育产业相关专业的海外优秀人才及国内高层次人才加入我校体育产业人才创新团队~力争在建设期内引进2名。 ,5,科研创新团队培育与扶持,预算300万, 围绕我校在体育产业组织及集群创新、体育产业制度及产业政策、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研究和体育旅游产业等特色和优势研究领域~通过匹配高层次人才引进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和科研奖励费方式~以及在科研项目、实验条件和服务地方经济等环节~建立科研创新团队培育的制度和扶持政策~以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为主线~注重创新人才梯度建设~形成由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四川省级专家、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和引进人才为核心的人才创新群体~着力打造出一支具有国内教学、科研、服务经济一流水平的体育产业人才创新团队。 ,6,高层次师资队伍培训与交流,预算60万, 计划在建设期内~拟择优选送10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到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以及985、211综合性大学等国内相关院校学术交流、访问。 计划在建设期内~拟择优选送6名中青年实验实践教师到985、211综合性大学等产业经济实验室进行岗位与管理培训。 计划在建设期内~拟分别选派3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美国莱斯大学、印第安纳大学、纽约州伊萨卡学院等具有一流体育产业研究水平的大学做访问学者。 计划在建设期内~拟分别选派4,6名高水平研究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突贡专家、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负责人以及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等,到美国哈佛大学、莱斯大学、印第安纳大学、纽约州伊萨卡学院、德国科隆体育大学、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等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22 ,7,实验实践师资队伍培训,预算20万, 围绕体育产业人才创新团队建设目标~强化人才创新团队实验实践技能水平~在建设期内~拟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体育产业相关的各类专业竞赛并获得较好成绩的奖励与资助 ,8,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建设,预算12万, 应用经济学硕士生培养方案已经进行了重新修订~同时也重新设臵了相应的课程体系~除了国家规定的硕士必修课外~加大了专业基础课和选课的设臵。同时改革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其在保证学科系统性的前提下~增加前沿性内容。此外~从2010年开始设计并着手编写教材,讲议,~准备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之用。 ,9,改善仪器设备等实验条件建设,预算600万, 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后将进一步改善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在现有的4个实验室基础上~进行整合~预计共投入约600万元~投资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省财政和学校匹配。通过补充、完善部分仪器设备~使之系统化~为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4、建设措施 我校硕士生培养历来注重质量~研究生毕业后~大都成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学术骨干~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部分研究生学位论文在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多次获得省,部,级成果奖。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加强相关教学科研机构的建设 为了适应应用经济学学科发展新的要求和需要~将在现有教研室的基础上~建设新的教学科研机构~形成包括各学科在内并拥有本科、硕士等各个教学层次的完整的应用经济学学科教学科研体系。 ——培养和充实教学科研人员 为了实现我校应用经济学学科发展目标~ 适应下个世纪体育人 22 才市场的需要~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将制定有关计划和政策~大力培养和引进高水平应用经济学研究教学人才。争取在3到5年内~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年龄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门类较完整的应用经济学的教学科研队伍。 ——落实经费 按照我校有关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规划~学校将逐年增大有关投入~拨出专款进行有关学科和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一,现状分析 学校现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为56.66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200136.01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23.69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为62789.37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为7.43平方米,各类室内、室外运动场馆总面积已达到161379?。近5年来~学校在办学基本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的基础上~对经费投入重心做出重大调整~围绕学科建设~加大了教学、训练、科研教学仪器设备及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使满足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各种基础设施、相关校舍、图书文献保障、仪器设备和教学科研设施等公共服务体系得到极大改善~能够基本满足学科发展和研究生培养需要。 1、教学设施功能齐备 学校现有教学大楼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多媒体教室53个~座位数4691个,学术报告厅一个~座位数1452个,同声翻译室及语音室10个~座位数818个,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座位数65.2个,计算机1098台~百名学生平均配臵教学计算机13台,普通教室17个~座位数1312个。学校现有专门用于研究生培养的教室和宿舍区~各项教学科研训练设施及校舍条件可满足一定数量的博士 22 生教育之需。 2、实验室体系完善先进~共享性和实用性突出 学校历来重视实验室建设。学校现有运动解剖学实验室、运动生理实验室、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运动医学实验室、骨伤实验室、骨科手术示教室、X线诊断实验室、推拿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中药实验室、针灸实验室、西医诊断实验室、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体质测评实验室、动物实验室、运动心理实验室、新闻演播实验室、新闻媒体多功能教学实验室、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拓展训练场、情景会话实验室、语言实验室等24个实验室。其中~“运动医学实验室”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各教学实验室的配臵较为完善~设备先进。目前我校拥有国内体育院校中唯一的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借助显微技术和计算机数码技术的结合~使形态学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教学双方互动性强,学校附属体育医院配臵的骨科手术示教室~可以让学生直观实时地观看手术的全过程~加强对手术的理解和认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这些实验室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了较好作用。我校的实验室在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求的前提下~还向学生、教师及社会开放~为学生的科学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的科学研究和对社会的服务创造了条件。 3、图书资料较丰富~为从事科学研究提供良好资源保障 学校重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馆藏文献结构符合学校学科专业特点和办学定位~以体育学、运动医学、新闻传播学为重点~信息资源覆盖学校所有学科专业。目前~学校图书馆已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体育文献信息中心。建筑面积8033?~阅览座位1200余个,文献资源总量为86.25万册~中外文期刊3815种~建立起了以馆藏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和自建特色数据库为支撑的服务体系~拥有中国期刊全文 22 数据库、中国体育资讯网、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SportDiscus等13个网络数据库,自建有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奥运之窗、外刊文摘速递、本校博硕论文、重点学科导航库等17个特色资源数据库~可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各种中外文期刊全文、题录文摘数据、电子图书的在线阅览及下载服务。 242003年图书馆局域网建成投入使用~为校园网用户提供7×小时的网络信息不间断服务~建有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视听室~拥有计算机127台和视听设备20套~使用大连网信有限公司开发的妙思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软件6.5版本~实现了文献采访、编目、典藏、流通、期刊管理、公共查询、行政办公的自动化~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近年来~图书馆坚持“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办馆方针~采用藏、借、阅、咨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优质服务保障。2004年图书馆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高等学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评估优秀图书馆”。 另外~学校还拥有国内唯一、规模最大的专业资料室——“中外体育史资料室”~该资料室收藏有大量珍贵的体育史文献资料。其中有出版于20世纪初反映我国早期体育发展情况的《勤奋体育月报》、《体育周报》、《体育季刊》、《大公报》、《晨报》、《新青年》、《湘报》、《汉口民国日报》以及我国近现代多种体育杂志的创刊号等史料,有《蹴鞠图谱》、《丸经》及中国第一部《中国体育史》等珍贵古代典籍史料,有英、美、德、俄、日、韩、印等国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出版的体育史专著与资料,我国历届体育史学术会议论文集。大量中国古、近代体育史图片、录像带以及本所研究人员档案资料及《四库全书》,光碟版,、《古今图书集成》、《道藏》、《十三经》、《二十五史》、《佩文韵府》、《册府元龟》、《初学记》、《太平御览》等大型珍贵的古代典籍、文献资料~在推动学校人文社会学研究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22 4、校园网建设起点较高、富有特色 学校校园网经过近五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已覆盖校内全部教学大楼、运动场馆、行政办公楼和教师、学生宿舍楼~入网计算机3000台以上~光缆长度计11532米~布线信息点2525个。校园网设两个网络主节点机房~配有UPS不间断电源系统和机房防雷接地系统,配备了一台华为S6506R和三台华为S6503核心交换机作为骨干节点,校园网骨干带宽1000Mbps~为用户提供100Mbps的桌面带宽~校园网以100M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西南节点~以50M通过四川网通接入互联网。校园网还在学校第一、二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网球场和球类馆等教学、训练馆建立了802.11g无线网络。 目前~校园网已经应用到学校教学、科研、思想政治教育、后勤管理、行政办公等各个领域~为全校教师教学科研运用网络平台提供了坚实保证~在学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校舍建设能基本满足学生需求 学校已建有62789.37平方米的学生宿舍,生均宿舍面积为7.43平方米,。目前~面积约63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大楼已在建设中~预计总投资约830万元。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各类学生的生活起居条件。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未来3-7年~围绕学校总体建设目标~在学校的基础设施得到相当改善的基础上~学校将结合新增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建设与发展需要~围绕博士点建设工作的要求~预计投入总经费3000万元~按照所确定的学科重点与研究方向等分期投入经费~以加强对实验室设备、科研基地、文献资料、信息网络、数据库、校舍用房等方面的建设。通过加大硬件的建设~力争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培养高层次人 22 才、申报科研项目、承担科研任务创造良好条件~为学科建设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能够较好满足学科发展和研究生培养需要~同时~进一步增强和扩大服务社会的功能和效益。 2、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08-2011年, 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大对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和新闻传播学等学科和专业所需的实验室、研究中心的建设投入~逐步完善实验室的功能,加大图书经费的投入比例~新增图书13.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7.5万册,~购臵研究生教育所需的外文数据库~对图书馆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完善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实施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应用系统。具体包括: ——实验室及科研基地 新建“治未病——运动康复研究中心”、“体育产业与经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外国语文化活动中心”、“康复实验室”、“体育旅行社模拟室”、“体育旅游与户外运动综合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骨科生物力学实验室”等,建成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争取2015年前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图书文献 预计增加投资320万元用于图书馆馆舍改建~改造图书馆布局~形成大存储、大空间、大开放的馆舍~使之适应现代信息服务的需要,在现有图书购臵经费基础上增长50%以上~主要用于各学科的外文文献资源建设。 ——校园网及数字化校园 以完善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实施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应用系统为主~部署办公自动化、网络教学支持系统~并进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等。 ——校舍 新建成面积约63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大楼。 第二阶段,2012-2015年, 在第一阶段基础上~结合学科发展规划~分层次、分批次投入~进一步加强在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科研基地、校园网及数字化校园、图书资料以及校舍等方面的建设。具体包括: 22 ——实验室及科研基地 在现有体育新闻传播实验室的基础上~加大仪器设备的投入~扩展为体育新闻传播实验中心~并积极申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稳妥地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完善实验室校、系二级管理模式~构筑授权学科与支撑学科实验教学大平台~通过一系列的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和改革~逐步建立起与学科建设及专业建设相适应、有利于研究生能力素质培养、高效的实验室工作体系。 ——图书文献 加强特色资料室的建设工作~建立珍贵典籍数据库、重点学科导航库,对现行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进行更新、升级~新增图书18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0万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保障率接近100%。 ——校园网及数字化校园 以数字化资源整合为主~通过建设校园网一卡通和校园网统一门户~实现统一数据库,人员、财务、资源等,、各种应用管理系统的统一认证等~最终在校园网上形成统一、透明、全面的校园教学、科研与管理的数字化应用环境。 ,三,建设内容及措施 1、总体思路 积极开源节流增效~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在努力增加学校收入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及学校主管部门的经费投入~争取和利用好适度的银行贷款~稳妥地利用好社会投资~结合学科发展规划~分层次、分批次投入~加强在实验室及实验设备、校园网及数字化校园、图书资料以及校舍等方面的建设。 2、具体内容及措施 围绕学校新增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建设规划~并结合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为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计划投资3000万元,见下表,~对以下三个项目进行重点建设: 22 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入计划,单位:万元, 仪器设备管理及共享 文献信息保障体系 项目 系统 数字化校园 合计 实验博物学生 阶段 图书馆 资料室 室 馆 宿舍 2008-2011年 320 50 130 500 100 700 1800 2012-2015年 350 50 170 500 130 1200 合 计 770 300 1930 3000 ,1, 文献信息保障体系 建设规划期~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力度~加大图书经费的投入比例~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加大经费投入 预计增加投资670万元用于图书文献建设及图书馆硬件设施改造~改造图书馆布局~形成大存储、大空间、大开放的馆舍布局,在现有图书购臵经费基础上增长50%以上~主要用于购臵博士生教育所需的外文数据库。新增图书31.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7.5万册,。 ——构建科学合理的馆藏结构 紧紧围绕学科建设、读者需求制定馆藏发展政策~合理调配纸本文献与电子资源的比例~加大外文文献的收藏力度~采取一系列措施~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馆藏结构模式~建设规划期使新文献资源的收藏比例以每年5%-10%的比例上升。 ——进一步完善特色馆藏体系 满足新增硕士学位一级学科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体育学特色馆藏体系~并保证其系统性、完整性、权威性。加强特色资料室的建设工作~建立珍贵典籍数据库~完善重点学科导航库~形成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完善和高效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保障率接近100%。 ——加强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加强与CALIS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中心、兄弟院校之间的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工作~努力实 22 现优势互补~充分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开放型的信息服务机构。 ——进一步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 更新、升级现行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为图书馆各项业务流程管理及一站式检索等服务提供更有效的平台,将web2.0理念和技术运用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创新~构建一个用户驱动的2.0环境~建设多层次、开放型的学术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的转换~为学校创建国内一流体育院校提供更有效的服务支持。 另外~专业资料室因其专业性~是学科建设必不可少的文献资源保障系统~直接关系到重点学科教学与科研的进行~对学科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在现已有“体育史资料室”基础上~未来3-7年内~将根据学校学科建设规划的需求~做出如下规划设计: ——建立比较完整的体育学学科重点文献收藏室 为授权学科体育学所列重点研究方向分类增加文献收藏~建设成为比较完整的体育学学科文献收藏体系。 ——创建虚拟资料室 根据需要和可能~利用图书馆磁盘陈列、镜像等数字资源创建虚拟资料室~从而使印刷型文献与虚拟文献相互依存又各自独立~为学科建设和博士教育提供文献保障。 ——加大电子文献的收藏及网络信息的开发 使收藏结构具有覆盖面广、动态性强、多载体的特点,围绕学科建设的传统优势和新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网络的公共性~选择链接优秀的学术网站进行超级链接~科学地鉴别、筛选有价值的网络信息。 ——加大管理力度~提升资料室服务水平 力求在专业服务上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不仅要提供一次性文献服务~更要提供二、三次性文献服务和专题信息服务、定题和跟踪服务、信息调研服务、文献资源的深加工等服务~使资料室成为学科发展的情报信息中心和学 22 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建设好体育学专业资料室的同时~根据其标准及学科自身的特点~高起点建设好支撑学科运动医学和新闻传播学的相关专业资料室。 ,2,数字化校园 作为学校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关键基础设施~关系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进一步再上一个台阶。在建设规划期内~学校本着“先进、成熟、稳定、实用、可扩充性、开放性”的原则~对校园网实行统筹规划、分步建设、逐步到位的措施~提供高速校园网络环境和教学、科研、管理等应用环境~逐步形成数字化校园的基本框架~支撑学校的学科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所必须的各项工作~最终达到技术先进、运行稳定、功能与资源丰富的网络建设目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扩大骨干网带宽和校园网出口带宽~建立与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及其他网络多样化的宽带连接~改善我校的网络出口环境~提高网络通信速度,改造和完善办公楼、实验室以及教室的网络环境~扩大无线网络覆盖区域~覆盖主要的教学、办公区~所有的会议室、会议厅和教室,形成一个结构合理、高速通畅的教学、办公网络,同时实现校园网的安全管理。 ——应用管理系统及资源建设 这是未来3-7年校园网建设的重点。建立校园网络化办公系统~实现网上办公、公文流转、档案管理、校务公开等~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办公费用,实现网络科研管理~具有项目申报、过程管理、经费管理、评估、历年完成项目查询等功能,实现学生工作、招生、就业、后勤等全面的网络化管理与服务。 ——全面开通网络化教学支持系统 具有网上备课、教材建设、课程资源共享、网络答疑、网上自习与交流、网络考试、学习情况监测统计等功能~对现有教室授课教学模式进行有益的补充,为学生提 22 供基于资源的学习、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网络环境~满足学生21世纪的能力素质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配备课件制作支撑系统~形成良好的多媒体制作条件~支持课件开发与使用~如远程多媒体教学视频录播系统、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系统等~以支持精品课程建设以及学校多学科的课程建设,配备供教师、学生使用的硬软件资源~如网络海量存储系统~为教师提供大容量的网络存储服务。 ——全面实现校园一卡通与统一认证 实现包括图书借阅、饮食、考勤、门禁、教务、学生管理、财务收费等一卡通,建立校园网统一门户~整合学校网络数据资源~实现数据标准化和资源共享~对校内各种管理系统实现统一认证~如教务管理学生选课、网络教学平台、图书馆信息检索、办公自动化等系统单点登录。 ——加强人员培训 加强校园网管理、运行、维护班子的人员配臵~以便能够有专职人员提供网络应用系统以及教学支持系统的建设、开发与支持维护,加强网络管理与技术人员的培训~使之跟上网络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以便为网络及应用系统的运行提供更好的支持,加强教师使用教学支持系统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网络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使之能够胜任网络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工作。 ,3,仪器设备管理及共享系统 学校将进一步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对仪器设备进行更深层次的管理~以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工作中的作用。继续加大对体育学、运动医学和新闻传播学等学科和专业所需的实验室、研究中心的建设投入~逐步完善实验室的功能。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建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对全校实验室及实验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大幅度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22 适时更新实验软件~使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为能满足我校未来各学科各专业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地。争取2015年前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室及科研基地设施仪器设备的投入 对新建成“治未病——运动康复研究中心”、“康复实验室”、“体育产业与经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育旅行社模拟室”、“体育旅游与户外运动综合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骨科生物力学实验室”、“外国语文化活动中心”等建设所需仪器设备的投入,在现有体育新闻传播实验室的基础上~加大仪器设备的投入~扩展为“体育新闻传播实验中心”~并积极申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加大实验室管理改革力度~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 加大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力度~将高水平、高技术实验人员的培养与引进纳入到学校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并采取科学设岗~合理编制~规范考核等办法~调动实验人员工作积极性,积极稳妥地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力争经过3-7年左右的时间~完善实验室校、系二级管理模式~对实验室的人员和资源进行优化配臵~发挥规模效应~实现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按照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分类建设、权责明确、管用分开的原则~构筑授权学科与支撑学科实验教学大平台~通过管理体制、机制、人员、用房、设备、水电等一系列的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和改革~逐步建立起与学科建设及专业建设相适应、有利于博士研究生能力素质培养、高效的实验室工作体系。 ——建设好素质教育平台—“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物馆” 此工程是学校根据学科特色于2008年初开始规划的~旨在建设一个展现学校办学特色、优势学科和进行素质教育的平台。博物馆对课堂教育的辅助功能~是图书馆和实验室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将此馆建设纳入到学校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当中~有益于增加公共服务体系的厚重感~促成其朝着富有学校独特地位与学科专业特色博物馆方向发 22 展~成为加强学校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一个平台~为学科发展和研究生 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该工程拟投资100万元于2009年底建成。 22
/
本文档为【白成都体育学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