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广东五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17-10-18 20页 doc 43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1159

暂无简介

举报
广东五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广东五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广东五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9-2-17 14:58:51 来源:广东岭南文博院 浏览:510 [字体:大 小]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 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 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 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 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 一、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 沙湾镇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总面积52.7平方公里,人口12万,毗邻穗港澳。 沙湾镇是一个具有800年历史的文明古镇,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璀灿的文化。沙湾自古以来文风鼎盛‎‎,名家辈出,文化积淀丰厚。在这块土...
广东五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广东五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广东五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9-2-17 14:58:51 来源:广东岭南文博院 浏览:510 [字体:大 小]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 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 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 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 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 一、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 沙湾镇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总面积52.7平方公里,人口12万,毗邻穗港澳。 沙湾镇是一个具有800年历史的文明古镇,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璀灿的文化。沙湾自古以来文风鼎盛‎‎,名家辈出,文化积淀丰厚。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广东音乐的代人物“何氏三杰”,涎生了《赛龙夺锦》、《雨打芭蕉》等传世名曲;沙湾留耕堂、宝墨园、三善古庙群堪称岭南建筑艺术的杰作;沙湾飘色不‎‎愧为名闻遐迩的民间艺术瑰宝;还有醇香诱人的传统小吃——姜埋奶……。沙湾因此面享有“文化之乡”的美誉。1998年以来,沙湾镇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音乐之乡、广东醒狮之乡、广东飘色之乡、广东省体育先进镇、广州市高文明示范镇、广东省文明示范镇和2000年广东农村综合实力“经济强镇”。 沙湾镇,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历史优势,合理的城镇布局,快捷的交通网络,优越的投资环境,精心打造着一个适宜人们居住和创‎‎业发展的环境。沙湾镇委、镇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主线的同时,狠抓文明城镇创建工作,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促进镇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2001年10月,沙湾镇被中央宣传部等5个单位联合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称号。2003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亿元,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幅,税收,(,,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沙湾镇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得益于对外招商引资和民营、私营队伍的壮大,到目前止,全镇有私营‎‎企业440家,外资、合资企业137家。投资金额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美国亨氏美味源食品有限公司、佳口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广州港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沙湾珠宝产业园等大型企业,是沙湾的重‎‎要经济支柱。 农业生产、水利建设,为沙湾奠定了经济基础,大力推进农‎‎业“四、五、六”,积极发展水产、蔬菜、畜牧、花卉、园林绿化等项目,形成了“三高”农业生产的格局。 房地产、 旅游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番禺奥林匹克花园、德宝花园、荷景花园、金 沙湾花园、新世纪花园等大型住宅,为人们提供了安居乐业理想的地方。“广东音乐”、“沙湾飘色”、“沙湾醒狮”、“沙湾兰花”和沙湾姜埋奶饮食文化已成为文明古镇的五大品牌。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沙湾镇取得了“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殊荣。近几年,全镇各级对教育投入达3亿多元,上省一级学校(园)三间,上广州市一级学校(园)二间,全镇16所小学教育质量达全优档次的占87.5%。 沙湾, 政通人和,镇富民安。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镇委、镇政府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真抓实干的作风,把握机遇,为建设广州市中心城镇,为建设美丽的新沙湾而努力奋斗~ 在珠三角一带,沙坑醒狮可谓久负盛名。村里从在校青少年学生到上点年纪的村民,轻易就能拿起个狮子头舞上一回。 据了解,沙坑村民基本上原来都是佛山南海人。1953年,因当地兴建机场,南海县沙堤乡上坑村部‎‎分村民由政府安排迁移至沙湾东村之东建村落户。南海是黄飞鸿的故乡,乡人爱习武舞狮,沙坑村民把这一传统带到了沙湾,并将其发扬光大,成立了龙狮团,现拥有醒狮50多头,龙4条,在国际、国内各类大赛中夺奖无数,打造出一个响当当的“龙狮文化”品牌。1998年,沙坑村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民族民间艺术之乡”,2000年5月,沙坑龙狮团被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定为中国国家醒狮集训队。特别是沙坑女子舞龙队,一班三四十岁的阿婶阿姨,原来家里外一把手,在村妇委的指引下舞起了国际比赛规定的龙,什么盘、游、翻、滚、缠、穿、腾、戏等技术动作一气呵成,还掌握了龙在运动中的形神意韵和高低快慢的‎‎起伏,直让人看得目不暇给大呼过瘾。还有每年农历正月初八,沙坑村都会举行“沙坑醒狮生菜会”。 雕塑绝艺:壁画灰塑个个精彩 江水一侧,宝墨园新大门石雕牌坊在夕阳下投下长长的影子。园中的砖雕影壁《百花吐艳百鸟和鸣》吸引了几位年轻人驻足观摩,旁边还有一块上海基尼斯颁发的“世界之最”牌匾。记者了解到,作者何世良‎‎还是一名30出头的匠人。沙湾文化站‎‎的何叔说,在这里壁画、泥塑、灰塑、雕刻和广绣等民间工艺在年轻人中基本上都得到了传承,这是最让老人们感到欣慰的事。 何叔告诉记者,富裕的沙湾人对建筑十分讲究。清代沙湾雕塑、壁画大家以黎文源最负盛名,他曾被召入京城装饰颐和园,封为“内廷供奉”之职,他的技艺后来传给了紫坭的杨瑞石和同村的黎普生兄弟。民国时,古坝村的韩作轩亦颇有名气。沙湾的雕塑,主要是砖雕、木雕和石雕,其技术之精湛、之丰富,使用之普及,可以说闻名遐迩,早年的作品在沙湾至今仍举目皆是。 三稔厅:方寸之地孕育粤曲 安宁西街一间古祠堂外200米处,就是早年在广东音乐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著名“私伙局”——三稔厅。其厅内梁阁下共有30余幅壁画,其中多是以“何氏三杰”所作名曲为意境绘成的画,何柳堂的《赛龙夺锦》、《雨打芭蕉》、《鸟惊喧》、《渔樵问答》,何与年的《月影寒梅》,何少霞的《陌头柳色》。老人们感慨说,三稔厅不过方寸之地,但对广东音乐发展的影响却非常深远,早年是“私伙局”中较有影响的三家之一。如今在沙湾,老老少少还是喜欢顺口哼上几句粤曲或广东音乐小调,口拙者则未免要被人笑‎‎话“忘本”。 宝墨园:包公文化绵延不绝 位于沙湾镇西端紫坭村的宝墨园集清宫文化、岭南园艺、岭南古建筑、珠三角水乡特色和古今艺术精品于一体。走在园中,有关包公的清官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据传,早在嘉庆年间,紫坭河边浮来一块木头,有人捞来一看,原来是包公的神像,村人对包拯的清廉刚毅十分敬仰,即供奉起来,并在村内筹款建成包公庙,题名“名相府”。后来,更在庙旁建“施舍亭”,利用香火节余周济贫寒,与包公庙相呼应。 宝墨园建于清末明初,毁于20世纪50年代,1995年重建,历时八载,由当时占地仅3亩扩展到 160多亩。记者发现,一道经特别处理的活水围绕各主要建筑,兜兜转转,肥美锦鲤成群嬉戏争食,使整个园林显得格外生动活泼,仿造于实物的三十多座石拱桥横跨澄湖流水之上,使人倍感亲切。据悉,景点设置除了突出包公文化主题外,还有许多岭南文化的内容,建筑物的装饰也大量地应用了绘画、砖雕、石雕、灰塑、泥塑等手法,使其散发出浓郁的南粤文化气息。 鳌山古庙:古庙群落最具特色 鳌山古建筑群位于沙湾镇三善村鳌山脚,由报恩祠、鳌山古庙、社稷神庙、先师古庙、神龙古庙、观 音庙等组成,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古庙群,属清代建筑,保存完好。其中的先师古庙俗称“鲁班庙”,有许多鲁班手握规、矩、斧、尺的塑像,反映当地村民多从事建‎‎筑行业。其它建筑亦各具特色,整座建筑布局极有岭南地方色彩,其中的壁画艺术,无论是花鸟、山水还是人物画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二、 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 吴阳镇位于吴川市西南‎‎部,东濒南海,西襟鉴江,地处鉴江出海口,全镇总面积81.6平方公里,人口9万多人,下辖15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155条自然村。镇内道路四通八达,规划布局合理,国道325线贯穿全境,距吴川市区仅15公里,至湛江市区35公里,与湛江机场、港口相连,是广东省中心镇之一,2005年9月,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殊荣。 古代吴阳 古代,自隋朝到解放前夕的一千三百多年里,吴阳为历代吴川县城所在地,是当时吴川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代吴川八景,吴阳独占六景,即“延华弄月”、“文翁耸翠”、“限门飞雪”、“极浦渔归”、“一览凭高”、“东海朝阳”。当时芷寮港是唐宋至民国近千年间的南方大港,停泊来自海内外的船只不下千艘,帆桅数里。县志记载,此处富庶曾为六邑之最,故有“金芷寮、银赤坎”之称,可见其地位之高。公元一七七三年,宋朝宰相陈宣中曾到过吴川(旧时吴阳),并留下一首著名的《过吴川?宿极浦亭》七律诗。在人才方面,更加涌现了粤西唯一状元——林召棠,历代计有进士8人,举人50人,总兵、乡贤等多不胜数。吴阳镇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甚多。“吴阳自古多骚客,醉赏流连不欲还”,吴阳乃仙境胜地,名胜古迹冠吴川,有始建于南宋的极浦亭,元朝的圣殿学宫,明朝双峰塔、上郭读书楼,清朝的状元故居、状元坊;现代的有文天祥纪念馆和全国文明村芝蔼村、蛤岭村,广东省文明村中垌黄村,并拥有我省唯一的大型基岩海岸形态——金海岸旅游区。 今日吴阳 今天,吴阳政通人和,百业俱兴,人民安居乐业。镇领导班子在陈耀华书记、孙建镇长的带领下,以坚定步伐,务实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力打造吴阳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继续谱写吴阳新篇章,建设美丽、繁荣、和谐新吴阳。全镇人民将以更优惠的政策和热情服务,热诚欢迎中外人士前来投资置业,把吴阳建设成为粤西的一颗璀璨明珠。 现代吴阳 现在,吴阳更加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工商巨富闻名南粤,三个文明建设成绩斐然。2006年,吴阳镇工农业生产总值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8元。工业主要有塑料制品、网业、制衣、海蜇加工、 建筑行业等。吴阳素有“建筑之乡”美称。农业发达,325国道两旁的6000多亩“十里蕉林”已被定为吴川市反季节香蕉种植示范点。对虾养殖已达7000多亩,其中高位池养虾达5500亩,对虾年产值已超亿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近年来,吴阳镇共投入2.5亿元,主要建设公路、桥梁、供水、供电(农网改造)、 电信、汽车客、货运站、旅游设施、电视接收装备等。2005年底止,吴阳镇自来水普及率为100,,用气普及率为72,,城镇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13平方米,镇内乡村公路路面硬化总长200公里,实现了乡村公路路面硬化村村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成绩显著,历史文化名镇再创新文‎‎明。到目前止,全镇共创建全国文明村2条,省文明村3条,湛江市生态文明村30条,湛江市最美乡村3条,吴川市生态文明村100条,成为吴川市乃至湛江市建设新农村标兵。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及各地游客到吴阳参观取经的络绎不绝,年接待游客已超过20万人次。 吴阳镇位于广东省吴川市南部,鉴江出海口东岸的滨海地带,总面积81平方公里,大部分属鉴江平原,河网纵横,国道325线横贯全镇,交通发达。这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花木葱茂,四季 如春,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旅游资源。 吴阳是粤西著名历史文化古镇,是历代吴川县城所在地,清末状元林召棠出自吴阳,历代进士、举人不计其数,现存的文物古迹众多,镇区内有始建于南宋的极浦亭、读书楼,元朝的圣殿(学宫),明代的双峰塔,清朝的状元府,状元坊,还有城南门、古兴隆寺、城隍庙、白衣庵、中山纪念堂及巷门寨东炮台遗址、芷竂港遗址等,这些文物建筑与园林相结合,掩映于花间绿树之中。著名古代“吴川八景”,吴阳独占六景,即“东海朝阳”、“一览凭高”、“渔翁撒网”、“极浦渔归”、“延华弄月”、“限门飞雪”,虽历尽沧桑,但景点仍焕发历史的光彩。 吴阳金海岸是湛江市级旅游度假区,位于镇东的南海沿岸。面积12平方公里,海面宽阔,海水碧绿, 海坡平缓,沙滩松软,沙质银白,18公里的海岸线,造就了壮丽的自然景色;8平方公里被联合国定为“人与生物圈”考察点的防风林带,如同绿色飘带环抱于银浪碧波之间,蔚为壮观。金海岸背倚黑山,文翁岭,铜锣岭,连绵十里的大小山丘,相互辉映,千姿百态。 金海岸碧海银沙,青山绿水,花草葱郁,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加上南国特有的清旋风光,使其享有“中国芭堤雅”之美誉。确是旅游度假圣地。 吴阳镇位于吴川市西南,有7.6万人。吴阳在鉴江下游南岸,濒临南海,内陆河道纵横,土地平坦,人杰地灵,物阜民丰,是粤西的鱼米之乡,盛产沙螺、肥蟹、海蜇、对虾和丰富的海鱼。自隋朝至1940年,一千多年里,-直是吴川县治所在地,文物古迹众多。有南宋的极浦亭,元朝的圣殿(学宫),明朝的双峰I苔、百贼门、读书楼、民国的中山纪念堂等,风景区有金海岸市级旅游度假区。 吴阳历代出过进士8人,举人50多人,秀才不计真数。清道光三年,吴阳镇还出了一位状元林召棠。林召棠中状后,先后任翰林院编撰,陕甘主考。因真生性刚直,不满权奸,做了不久官就不做了,来到肇庆一个书院当主讲。在不到60岁,就回家"结茅布石,杂莳花木,杜门不出",87岁才终。 虽然状元公没什么惊天动地的贡献,但自出状元,吴阳就成了名人眼里,书香之乡。在林召棠家乡霞街村建起了祠堂、状元坊,状元牌,把林召棠画像、书法、诗词、皇帝诏书、题匾等等文物集中在祠堂中,让游人观赏学习。现在,在政府和群众的支持下,有关状元的许多文物古迹已修复,其后代分支为有状元而自豪,经常邀集文人雅士到来赏花吟诗,大有状元文采之风貌。 三、 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 今日赤坎——赤坎镇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内、开平市中部,距开平中心城区12公里,325国道和珠江一级支流——潭江横贯全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开平的集装箱码头、三埠港客运码头,每天都有600吨级货轮、豪华飞翼船往来营运;全镇总面积61.4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人,海外华侨、 港、澳、台同胞共7.2万人,是著名的侨乡。此外,赤坎境内保留有大量的华侨建筑,中西合壁,仅碉楼 就有200多座,尤其是具有400年历史的迎龙楼、抗日旧址南楼、远近闻名的关族和司徒氏图书馆、堤西路的骑楼建筑群更是侨乡一绝,最近被省政府定为文物保护单位。赤坎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土地平坦,士质肥沃,电动排灌及自流灌溉条件优越,适宜连片开发种植水果、蔬菜、花生、甘蔗等经济作物和创办花草基地、水产动物养殖基地。赤坎镇是珠江三角洲重点工业卫星镇和广东省中心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一届镇委、镇政府实施“强镇富民”和“工业兴镇”战略,全镇上下团结一致,努力营造“安全、赚钱、开心”的投资环境,制订并实施吸引外资、民资、侨资等优惠政策,简化手续,为外商投资赤坎提供全程跟踪服务。香港雅琪集团公司、广东伟雄集团公司、松本建设公司、嘉达摩托配件制品有限公司、海源行皮革制品有限公司、金容制桶有限公司、广东朝阳卫浴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沿325国道赤坎路段的两侧已形成延绵数公里长的工业走廊。 赤坎镇交通、能源、通讯、供水、供电、硬件设施条件好,程控电话容量已达9000门,移动电话广泛使用,可直拨世界各地;建成3.5万伏和11万伏电站各一座;自来水厂年供水量超1000万吨。赤坎镇成立工业办公室和招商办公室,配备素质较高的专职人员,在办证、货物进出口岸办理相关手续等方面,均可为外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在投资优惠方面,赤坎镇从税收、土地价格、厂房出租转让、报建办证、水电增容、环境管理、劳动人力资源等方面都详细制订了优惠政策或减免措施,实行特事特办。我镇建设有‎‎现成工业厂房,也可购地建厂或采取其它方式兴办实业。 赤坎镇自古以来是侨乡开平重镇。古老的街景‎‎,古朴的民风,独特的西洋建筑楼房与小舟、石拱桥、骑楼、木阁、双层瓦顶。沿潭江北岸河畔东段的红楼(开平一中),司徒氏通俗图书馆和堤西畔的关族图书馆;这些红墙绿瓦、庭院钟楼、秀花名竹、具有欧美格调的公用文化设置,成为赤坎侨乡文化的一景,起着倡导文化、发展科技的‎‎巨大作用,真实见证大时代的历史变迁。 独特的“欧陆风情”、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多座骑楼延绵,‎‎公里,赤坎镇的景观因此被誉为侨乡一绝。今年,月,,日,赤坎镇因为其独特的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厚重的历史‎‎人文资源成为了我市第‎‎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如今,借助开平碉楼的世界文化品牌,有关部门正在着手做赤‎‎坎镇保护与开发的相关,,,,年坎地故街有望重现昔日繁华风貌。 350年坎地故街洋风貌 “赤子同心建商埠,坎地故街洋风貌。怀乡建馆两钟楼,古雅文化艺人稠。” 这首流行于赤坎镇的小诗,高度概括了赤坎镇的形成历史。从司徒氏家族最早在顺治初年在赤坎东头潭江边摆摊算起,赤坎镇距今已有,,,年历史。赤坎原名“赤堪”,赤坎镇区主要由司徒族和关族人兴‎‎建的。清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司徒族在上段设市并建拱北等街,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清廷定墟赤坎,这就是赤坎镇的前身。自此,拉开了赤坎镇发展的历史序幕。康熙十二三年间(公元1673至1674年)关姓将原早已建的“二七市”迁至上段并建有从庆等街,由此逐渐形成赤坎上下埠,镇区初现雏‎‎形。赤坎镇自古以来是开平的重镇,解放初,曾作为开平的县城,近年来被评为省、全国重点镇、广东省中心镇、珠三角重点卫星镇。现在赤坎镇总人口4.8万,海外赤坎人却达到了5万多人。 赤坎镇名人辈出,爱国侨领司徒美堂、归侨飞机设‎‎计师司徒璧如、电影艺术家司徒慧敏、画家司徒乔、摄影家沙飞……,很多人都想不到,这些在中国各领域曾经‎‎有过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都是出自赤坎这块热‎‎土。 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古‎‎朴的古镇不同,赤坎具有独特的“欧陆风情”,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是其鲜明的个性。 “在最后的评审中,赤坎镇总分不算非常高,有的古镇甚至评上了90多分,最终也没有入选。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成为赤坎镇压倒多数的优势,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镇规划建设办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了这一细节。 赤坎镇有6条历史街巷,关氏和司徒氏依江而建商铺,以现人民桥南北向为上埠和下埠,分别以中华‎‎西路和堤西路、中华东路和堤东路作为两埠的主干道,以小巷连接其他街道以及内河,各自形成棋盘式布局并在中轴处以四条主干道相接,从地图上粗看浑然天成,细看则壁垒分明。 600多座骑楼延绵3公里是赤坎镇被誉为侨乡一绝的景观。西方建筑文化与岭南建筑文化相融合的骑楼,是在传统“金”字瓦顶及青砖结构的基础上,融入当时先进的西洋混凝土建筑材料。骑楼一般高至2、3层,从下向上依次为柱廊、楼层、山花。楼顶的山花和女儿墙,是西方古建筑特有的元素。大量西方风‎‎格装饰浮雕和中国传统吉祥材料纹饰被应用到骑楼墙面的装饰上,整体风格被中西合璧成哥特式、古罗马券廊式、巴洛克式、伊斯兰式和中国传统式,可谓中国近代建筑吸收泊来建筑精华博览大全。 大量文物古迹也是赤坎镇的一大特色。开平市一中红楼,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爱善堂、公福纪念亭、加拿大村等都是赤坎教育、宗教和历史繁华一时的标志性建筑;开平第一家酒楼“华新酒楼”、开平第一所书院“康乐书院”、关族图书馆和司徒氏图书馆两家民营图书馆……这些则是赤坎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古迹。 超前繁华的侨乡古镇 “鸦片战争后,美、加等国在我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开发金矿和建筑修路,大批赤坎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外洋。上世纪二十年代,由于赤坎镇关和司徒两姓竞争和攀比,导致镇区兴起一股改建‎‎高潮,加上中国人强烈的„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许多侨胞便纷纷回乡或亲自回到赤坎修建店铺经营生活。”关族图书馆驻馆主任关悦宋告诉记者。 归国华侨将从国外学到的建筑技术融入其中,又因生活国家不同,所以这些近代建筑在风格上具有明‎‎显的融合性和多样性,也正因为融入了大量的侨资,使得赤坎飞速发展,并一度成为开平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享有“小广州”之称。 “你无法想象,上个世纪20、30年代,竹器店、木器店、牛畜市场、鹅鸭市场、丝绸市场、4家电影院、东南汽车贸易公司、灵通电话公司、两家石油公司、牙医、中医、眼医……满街都是”司徒氏图书馆主任司徒亮回忆说到‎‎,当时赤坎镇遇上赶墟的时候,几条街上熙熙攘攘,人山人海,潭江上的船只密密麻麻地挤在渡口上,还有直达到广州的船。 “以前,广东很多戏曲界的名角还没有成名之前,都会来赤坎唱几出好戏,博得赤坎观‎‎众的掌声和肯定之后,他们才敢去外地演出。” “上个世纪20年代,完善的排水系统埋在这几条历史街巷里,街道不会积水、下水道不会堵塞” 镇规划建设办一位曾经做过街道整治工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昔日繁华有望重现 然而,随着华侨移民出国,侨汇中断,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赤坎镇的繁华逐渐远去。现在,沿江的很多骑楼大都闲置,有的还出租给外地人。6条历史街巷,除了少数的商铺在营业,多数已经大门紧锁,在整个镇显得十分冷清。 如今,如何借助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品牌,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开发,成为了赤坎镇最关键的第一步。 在江门日报记者的一次采访中,开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继烨曾经指出, 广东是个旅游大省,但多是星星和月亮,开平碉楼申遗成功后,我们就有了太阳。在所有产业里面,旅游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是 比较快的。我们要以世界文化遗产碉楼为品牌,把相关产业做大做强。古老的小镇——赤坎古镇,是最能体现侨乡文化的。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赤坎镇还是一个商品集散地,建碉楼的钢筋水泥等都在这里集散。黄继烨认为,在开发和保护中,应该要把赤坎镇恢复到当年的风貌,这会吸引很多人来这里观光。他透露,现在有关部门已经在做相关的规划。 2007年,赤坎镇还专门请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做出了一份《保护规划》,为赤坎镇的‎‎历史文化保护搭起了一个框架。《保护规划》将赤坎镇定位为文化游憩、旅游度假、休闲购物、娱乐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城镇综合‎‎功能区。《保护规划》划定了赤坎镇老镇区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和环境协调区。几条主要街道的每一座骑楼都有“户口”,里面详细记载了骑楼的朝向、年代和使用性质。《规划》一推行, 就具有一定的法规效应,整个赤坎镇的开发就要依法办事。 目前,开平市已经在着手做赤坎镇的旅游规划,寻找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平衡点,350年坎地故街有望重现昔日繁华风貌。 四、 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 珠海市唐家湾镇位于珠海市的北部,京珠高速公路、粤西沿海高速公路的起点处,由唐家、金鼎和淇 澳三部分组成‎‎,面积130平方公里,设镇一级人民政权,下辖1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约10万,其中户籍人口2.9万。 清华大学的首任校长唐国安、中国第一座煤矿的创始人唐廷枢、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唐绍仪、中国共产党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苏‎‎兆征……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这里曾经群星灿烂,他们或是政坛要人、或是商海奇才、或是实业巨子、或是艺术大‎‎师、或是革命先驱……珠海唐家湾,一个不大的古镇,却有“与近代文明伴生的南中国海第一湾”之誉。 唐家湾镇有“与近代文明伴生的南中国海第一湾”之誉,被称为“陆岛相望岭南重镇 、风云史迹近代名镇、携故纳今城中古镇、山海园林栖居美镇”,拥有着珠海市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最先进的科教资源和最良好的生态资源,是珠海市近期重点发展的地区之一,珠海市第五‎‎次党代会将唐家湾地区定位为全市‎‎七个城市组团之一,提出要将唐家湾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适宜居住和创业的现代化科教新城。 唐家湾环境优美,北倚青葱翠绿的凤凰山麓,面向浩瀚的南中国海,十几千米长‎‎的海岸线蜿蜒而上,山色水影交融,风景宜人。辖区内的淇澳岛是著名的生态岛和旅游度假胜地,湿地生态良好,8000亩的淇澳红树林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红树林扩种面积最大的区域,也是目前国内人工种植‎‎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 唐家湾拥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曾作为民国时期中山模范县及建国初期珠海县的县城,辖区内不仅有着距今4000多年的、被称为珠三角地区最典型、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沙丘遗址淇澳——东澳湾遗址,还有记录近代中国人民取得反侵略抗英斗争第一次胜利的淇澳白石街、古炮台和见证农民运动悲壮历史的上栅卢氏宗祠和淇澳祖庙等革命遗迹;更有突出反映近代岭南建筑中西兼容风格的唐家古镇、会同古村等成片古建筑群;尤其是清末民初,得风气之先,唐家湾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 育、外交、农业等诸多领域,名人辈出。在晚清派出的4批,,,名官费留学生中,唐家湾就占了13名。在中国从封建走向民主共和的历史转型中,唐家湾涌现一批风云一时的人物,其中有洋务运动的先驱、开平矿务局和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人唐廷枢;有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有清华大学的创办人、著名教育家唐国安;有我国早期汉学家、中国律师协会的创办人唐宝锷;有同盟会女杰、为促进妇女儿童福利 和世界和平事业而奔走的梁定慧;有清末民初的茶业巨子、上海“茶业公司”和“华茶公司”的创办人唐翘卿;有倾家支持孙中山的老同盟会会员、檀香山华美银行总经理唐雄;有资深外交家、曾担任过国民政府代理‎‎外交部长、常任次长等职的唐悦良;有粤剧红伶唐雪卿;有创作《帝女花》等粤剧名篇的编剧家唐涤生以及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苏兆征和人民版画家古元等。他们在我国近代史留下了光耀的篇章,也为家乡留‎‎下了共乐园、望慈山房、唐绍仪故居、苏兆征故居、卢慕贞故居、唐国安故居、古元故居等大量的名人故居,使唐家湾的历史文化资源难能可贵地统揽文化政治型、军事型、革命历史型、建筑遗产型、民族特色型的价值特色。 传承文明,开拓创新。近年“大学园区——科技科技创新海岸”建设,现代风貌的唐家湾又向世界展示另一个奇迹。唐家湾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的有识之士前来投资,辖区内集聚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等5所国内著名大学,在校大学生达1.5万人;同时清华(珠海)科技园、国家软件基地、广东省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基地、珠海民营科技园、拓普(珠海)软件园等高科园等也座落在唐家湾绵延,,余公里的海岸线上,形成了一个以名牌大学为依托、以软件研发企业为主体、集产学研于一体的高科技产业走廊——科技创新海岸,古镇唐家湾成为珠江口西岸首个历史传统与当代科技相互‎‎缔结的知识港。 近日,在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中,珠海市唐家湾镇榜上有名,成为珠海零的突破。眼下,一幅唐家湾新城规划图,描绘出这方古老土地的未来,而人文历史资源的保护‎‎,无疑将成为重点。 拨专门经费修缮名人故居 晚清派出的4批120名官费留学生中,唐家湾就占了13名。开平矿务局和轮船招商局创办人唐廷枢、华茶公司(跨国企业)创办人唐翘卿、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领导省港大罢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苏兆征等,都是出自这里的英才俊彦。 因为史上名人辈出,珠海文化部门从2004年起政府就开始拨出专门的经费修缮名人故居,先后有大批名人故居得以修缮。近日记者走进唐绍仪故居,如今,唐绍仪的侄孙、年近80的唐鸿光一直默默地守护着这座故居‎‎。唐鸿光老人向记者介绍,这座老宅建于150年前,近年,珠海市政府先后投入了50万元修复故居。而目前整个珠海主城区一年的文物保护经费也只有50万元左右。 革命遗迹收藏古人旧事 近代的唐家湾,除了孕育了一大批杰出人物,还有记录近代中国人民取得反侵略抗英斗争第一次胜利的淇澳白石街、古炮台和见证农民运动悲壮历史的上栅卢氏宗祠和淇澳祖庙等革命遗迹。 珠海博物馆史料专家介绍,唐家湾的淇澳岛的金星角曾是鸦片战争前夕英美商人走私鸦片的驿站。1836年7月,淇澳岛村民奋勇抗击,将英美商人驱赶出境,并迫使英商赔偿3000两白银,修筑了白石街,成为中国历史上抗英斗争取得第一个胜利的见证。 白石街是一条宽不过两米、长不过几百米的石板路,小户小院藏‎‎身于小街深处,这一大片老房子收藏了珠海许多古人旧事。 近几年,众多专家学者建议将淇澳白石街建成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珠海市有关方面已经开始着手实施。 古镇唐家湾现成知识港 唐家湾有近700年历史,而且民国时期曾是广东省中山县的县城,具有深厚人文历史底蕴和典型的岭‎‎ 南特色。 传承文明,开拓创新。近年“大学园区——科技创新海岸”建设。辖区内集聚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等5所国内著名大学;同时清华(珠海)科技园、国家软件基地、广东省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基地、珠海民营科技园、拓普(珠海)软件园等高科园等也坐落在唐家湾绵延10余公里的海岸线上,形成了一个以名牌大学为依托、以软件研发企业为主体、集产学研于一体的高科技产业走廊——科技创新海岸,古镇唐家湾成为珠江口‎‎西岸首个历史传统与当代科技相互缔结的知识港。 未来五年:打造“现代化海滨新城” 根据珠海市未来五年城市总体规划,唐家湾被定位为承担着“教育、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型服‎‎务业”的城市职能的“现代化海滨新城”。 唐家湾新城将建成以生态、创新、文化为特征的宜居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基地、高等教育基地、企业总部基地及区域性流通、会展、旅游休闲基地,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行示范区。 为此当地政府制定的时间表是:2007年底前,全面开展新城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年底前,建设唐家湾历史文化名镇休闲旅游区。配合广珠城轨金唐站的使用,建设金唐商贸中心区。2011年底前,科技创新海岸、金鼎科技工业园区建设基本完成,初步形成产业集群规模效益。 五、 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 碣石镇历史悠久,历来是海防重镇,自宋代起已经在此设防保疆。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设立碣石卫,为全国36卫之一,与著名的天‎‎津卫、沈阳卫等齐名。故其海岸地貌特征而称碣石,是陆丰市三大镇之一。碣石镇位于陆丰市南部,东临碣石湾,与金厢镇隔‎‎水相望。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40.3千米,总人口17多万人,辖41个村(居)委会。200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8.9亿元。 碣石镇历史上是依托碣石湾而发展起来的渔商城镇,交通运输方便,水路距香港和汕头都是115海里,距澳门和广洲分别155海里和213海里。陆路距陆城45公里、广汕公路25公里,水陆交通四通八达,通往各地的客车每天150多班次。 碣石镇是陆丰发展较早的滨海城镇,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能源充足,供电、供水丰富,通讯发达。该 镇资源丰富,经济形成以工业、渔业、旅游业为主,商贸、农盐业并举的产业结构。全镇拥有各类集体、私营工业企业1200多家,主要产品有圣诞系列产品、竹桂扇、玩具、麦秸贴画、家具、服装、扬声器、 生日蜡烛等,远销国内外。2000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5.2亿元。渔业连年获得丰收,碣石渔港是广东十大渔港之一,渔港鱼场广阔,资源丰富,其海产品主要有龙虾、对虾、鲈鱼、鱿鱼、鳗鱼、膏蟹等,2000年渔业产量达6.5万吨,产值4.4亿元。该镇还是一个重点的产盐区。现有盐田面积25702亩,年生产优质海水原盐3500吨以上。碣石是陆丰市重点集市,拥有10个专业化为主的大市场和5000吨级成品油专用码头、2.4万吨的碣石湾油库、容量2500立方米的液化气库等,客商云集,商贸活跃,购销两旺。 碣石镇文物古迹众多,玄武山元山寺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有山门、前殿、中殿、正殿、配殿等建筑99间和气势古朴优雅的“三星垒塔”一座,其建筑和装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具有强烈的宗教气氛。有800多年的历史,蜚声海内外。 是省级旅游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粤东旅游胜地,年接待游客140多万人次。 碣石名产众多。碣北红江橙,是新开发优良果品,果实皮薄光滑、内色橙红、汁多渣少、酸甜适中、 橙香味浓,表现出正宗红江橙的优良性状,被称为“国宴佳果”。碣石海马养殖场年产海马2万多条,产品出口,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是一种珍贵药材,具有清肝明目、健身补肾等‎‎功效,利用海马生产的海马 养颜酒供不应求,称为“南国一宝”。 碣石,古称石桥场,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便已在这一带‎‎生息繁衍。唐元和末年,置石桥盐场,负责海丰全县盐务(其时海丰行政区域包括今汕尾市全境及惠来、揭西、惠东部分地区),由官方配盐,商人贩运。北宋中期以后,便有迁客骚人驻足,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明朝建立之初,因海患把全国180万军队定为卫、所驻军,5600人为卫、1200人为千户所、120人为百户所,后因倭害严重,又增碣石、神电等24卫。据《大清统一志》载,碣石卫置于洪武二十二年,辖中、左、右、前、后5个内所及甲子、捷胜、平海、海丰4个千户所,内5所旗军共5600人,全卫旗军10100余人,相当于现在一个军的建制,是与天津卫、威海卫齐名的大卫。 1394年,都指挥花茂建碣石卫城,“城高二丈,厚一丈八尺,周围一千一百二十丈;雉堞二千二百六十二;敌楼四,楼下辟门;池深一丈,广一丈二尺。”民族英雄刘永福曾两度出任碣石总兵。碣石是个经贸活跃繁荣的海防重镇,但毕竟远离海丰县城约八九十公里,在交通落后时期,行政管理很不方便。雍正七年(1729年),朝廷同意设立惠州海防军民同知,驻碣石卫城,对军民实行统一管理。两年后,析海丰县东部三都设陆丰县,碣石纳入陆丰版图至今。屯田制使不少下级军官和士兵定居碣石,加上移民,碣石逐渐发展成明清时期粤东沿海官兵民众混杂、商贾经贸活跃的大都市。 卫的设立,使中原文化、军旅文化、宗教文化等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相互渗透交融,促进了碣石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明朝便建起了“桂林”、“清平”两书院和石桥场社学,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人才,其中明朝嘉靖年间进士李实,官至南京都察御史;卢缎、卢恩祖孙两代都曾出任过兵部主事;清代出过福建省水师提督程恩高、广东虎门提督温贤、山东登州总兵曾逢年、江苏狼山总兵泊承升,“四大人”而传为佳话。该镇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有古遗址、古建筑、摩崖石刻、匾额等,尤以古建筑著称,其中玄武山元山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间艺术多姿多彩,戏曲、游艺、音乐、工艺、美术、文学等,颇具地 方特色。 1996年,该镇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为了更好地保护碣石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进一步弘扬卫城古镇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促进碣石文化事业再上‎‎新台阶,从2005年开始,该镇认真组织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工作,抽调骨干人员组成专门机构,认真编写资料,集中精力组织申报,并请历史文化专家学者到该镇进行考察、评议、论证。
/
本文档为【广东五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