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女字旁汉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毕业论文

2018-01-07 20页 doc 68KB 103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2655

暂无简介

举报
论女字旁汉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毕业论文论女字旁汉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毕业论文 论女字旁汉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摘 要 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和女性文学的发展~人们对女性的关注越来越多。在语言文字领域~则有 更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女字旁汉字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多成果。本文在总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以 现今仍用的和不常用的女字旁汉字以及《说文解字》等字典中所列举的女字旁汉字为对象~根据字 义将女字旁汉字分为姓氏类、称谓类、婚姻类、孕育类、容貌品性类、官职身份类、女性生理疾病 类、贬义词类和其它类别等九类~并从女字旁汉字的起源、构造和字形字义出发~解读各类女字旁 汉字...
论女字旁汉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毕业论文
论女字旁汉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毕业 论女字旁汉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摘 要 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和女性文学的发展~人们对女性的关注越来越多。在语言文字领域~则有 更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女字旁汉字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多成果。本文在总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以 现今仍用的和不常用的女字旁汉字以及《说文解字》等字典中所列举的女字旁汉字为对象~根据字 义将女字旁汉字分为姓氏类、称谓类、婚姻类、孕育类、容貌品性类、官职身份类、女性生理疾病 类、贬义词类和其它类别等九类~并从女字旁汉字的起源、构造和字形字义出发~解读各类女字旁 汉字所包含的内涵~了解古代中国的一些与女性相关的、风俗~伦理道德~考察古代女性的生 存状态、社会对女性的态度和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 关键词:汉字;女字旁;字形;字义;社会文化心理;女性社会地位 Social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Reflected by Nv Radical Characters Abstract Followed with the rise of feminist m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feminine literature, more and mor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female. In the language field,more people focus on the study of nv radical characters, and have got some achievements. This thesis written base on the achievements, regard the nv radical characters still used and not frequently-used and included in dictionaries such as as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literal meaning classify the characters into nine categories: family name, appellation, marriage, pregnant, appearance and moral character, position and identity, the physiology disease of women, derogatory term and other category; unscramble the connotations of those characters, study some systems, customs, ethics and moral related to female in ancient China, investigate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the social attitude and the changes of female’s social statu. Keywords: Chinese Characters ; Nv Radical Characters; Font; Literal Meaning; Social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Social Status of Women. 目 录 前言„„„„„„„„„„„„„„„„„„„„„„„„„„„„„„„„„„1 一、女字旁汉字的分类„„„„„„„„„„„„„„„„„„„„„„„„„„„„ 1 二、各类女字旁汉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2 (一)姓氏类女字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2 (二)称谓类女字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3 (三)婚姻类女字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4 (四)孕育类女字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6 (五)容貌品性类女字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6 (六)官职身份类女字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7 (七)女性生理疾病类女字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8 (八)贬义词类女字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9 (九)其它类别女字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9 结语 „„„„„„„„„„„„„„„„„„„„„„„„„„„„„„„„„„„10 主要参考文献„„„„„„„„„„„„„„„„„„„„„„„„„„„„„„„11 致谢„„„„„„„„„„„„„„„„„„„„„„„„„„„„„„„„„„„12 论女字旁汉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前言 汉字,特别是古汉字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比如,从王字旁汉字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考察出古代的玉石文化,从贝字旁汉字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考察出古代的货币文化和古人对钱财的态度。“如果说汉字的系统是一座庞大的蕴藏历史文化信息的大厦,那么单个的汉字就是这座大厦中的一个个屋室单元,它们以微观的方式蕴涵传递着种种较为具体的文化信息,这种文化蕴涵的信息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文化信息的渗透与传递,其二为 [1]民族心理意识、具体文化现象的塑造与影响。”女字旁汉字最早可溯源到殷商甲骨文,在其产生和运用过程中,总是在不断地积淀着不同时空的包括中国女性文化在内的文化观念。 对女字旁汉字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而以《说文解字》或其它字典为背景材料进行研究成为学者研究的普遍方法,如何毓玲《从〈说文?女部〉字窥古代社会之一斑》、许结玲《从〈说文解字?女部〉看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等;也有学者是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女旁字进行分析,如谭学纯《“女”旁字和中国女性文化地位的沉落》等。虽然这种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总的来说,研究还不够系统全面。 本文拟在借鉴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学、训诂学、民俗学、历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以及现代网络技术,对女字旁汉字进行归纳、整理、分类和阐释,并从历时的角度,结合甲骨金文,对女字旁汉字字体作系统的分析,以探讨女子旁汉字演变的过程。 一、女字旁汉字的分类 女旁字是一个庞大的字类,汉字中女旁字究竟有多少,至今尚没有最权威的答案。但还是可以根据已有资料作一个统计:《说文解字》收录了女部字238个,重文13个,新附字7个,共计258个;《玉篇》收录女旁字418个;《康熙字典》收录733个;《汉语大词典》女部收字956个,包括繁体、古文、俗字、异体字257个;《现代汉语词典》女旁字收字162个,另有异体、繁体字35个;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百度网页上搜索出女旁字476个,包括繁体异体字29个。随着汉字的发展,女字旁汉字发生了许多变化,现在用到的约有160多个,其它的女旁字则或被淘汰不用,或发生形变、异化成其它汉字(如“嫋”现在写成“袅”)。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们的存在,它们在古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承载着不同时空的包括中国女性文化在内的文化观念。所以,这些女旁字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汉字研究者们对女字旁汉字进行了各种分类,有人根据女旁字的词性分为表婚姻生育 的动词类和表姓氏、称谓的名词类,有人根据女旁字的感情色彩分为对女性赞美的褒义字、对女性歧视的贬义字和姓氏称谓等中性字,大部分则是以女旁字的字义为基础进行分类。因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是女字旁汉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所以我们采取依据字义来进行分类的方法,同时借鉴《说文解字》的体例,将女旁字作为一个大的语义场,因各字在意义关系上亲疏各有不同,据此又可以细分为多个子语义场。以《说文解字》为例,《说文》共有540个部首,每一个部首就是一个大的语义场。女部字共有258个,其中:从“姓”始至“娸”,构成一个“姓氏”语义子场,共11字;从“奼”始至“嬔”,构成一个完整的“婚姻生育”语义子场,共16字;从“嫛”始至“姨”,构成“亲属称谓”语义子场, 17字;从“妿”起至“ ”,形成一个“女官女奴”语义子场,6字;从“媊”始至“妵”,又形成一个“女字”语义子场,18字;从“媚”始至“嬗”,则形成一个“容貌谨性”语义子场,102字;从“媻”始至“姦”止,形成一个“恶性”语义子场,67字。这样就划分出七个小的女部的语义场。这种分类结构清晰,有利于对同一语义场的女旁字进行整体把握,从而更好地分析女旁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根据以上的分类原则和方法,我们将女字旁汉字分为九大类:姓氏类、称谓类、婚姻类、孕育类、容貌品性类、官职身份类、女性生理疾病类、贬义词类和其它类别。 二、女旁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一)姓氏类女旁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姓氏是古代标志族别和血缘挂系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姓本就是女旁字,从女从生,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写作“”,“生”字像草木生长在土之上,表示人的出生;“女”字则表人生的由来。《说文解字》解释为:“人之所生也。”它标明了人的出生归属,是血缘的标记。《说文解字?女部》中有姓氏11个,分别是姜、姬、姞、嬴、姚、妫、妘、姺、女弋(读yi,四声)、丑女(读hao,四声)、娸。现在百家姓中有女旁姓有5个,分别是姜、安、姚、娄、姬五姓。其它作为姓氏使用的女旁字还有姒、如、嫘、妙、好、娿、嫪、孋、娲、妊等。娄和安作为姓氏义使用较晚,在此处不作考量。姺、女弋、丑女?和娸现已不用,剩下7个,则早在我国远古社会时期就产生了。据传,黄帝姬姓;炎帝姜姓;少昊嬴姓;舜帝姚姓;祝融妘姓;禹姒姓。顾炎武说:“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分别是妫、姒、子、姬、风、嬴、己、任、姞、祁、芈、曹、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妘、允)”意思是远古姓氏延续到春秋时期的就有二十二个,而女旁姓氏就有7个,占了近三分之一。 姓氏源于母系社会时期。在远古时代,人们过着蒙昧的生活,没有姓氏观念,只知道女人生孩子。到后来,人们认识到近亲婚配会对后代造成不良后果,于是出现群婚制。群婚制的特点是族外婚,族外婚首先是以建立氏族母姓为起点的,以母姓作为一种明显的标志,氏族内部相同母姓的男女禁止婚配,即一个本氏族的女子可以同时与其他氏族的多个男子保持婚姻关系,但绝不能与本氏族内部相同母姓的男子通婚。所以姓有“别婚姻”的 作用。群婚制的结果是人们知母不知父,只能根据母亲来确定血统,所以冠以母姓。早期的姓氏许多是以“女”字作为偏旁,也就有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 既然如此,是不是就是说在远古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要比男性的还要高呢,在母系氏族社会中是女尊男卑的呢,并非如此。“姓”的最初涵义是女人生孩子。因为人是由女人所生,所以,一些姓氏是女字旁,实际上是远古人类对人的由来的朴素认识和本能感受,并不能作为远古时期女性社会地位高的证据。 (二)称谓类女旁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自古以来,对女性的称谓颇多,针对不同年龄层次、身份地位、亲疏关系的女性的称谓,各有讲究。这里,我们不妨再将此类女旁字细分一下,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类。 1、亲属称谓类女旁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亲属称谓类的女字旁汉字有40字,《说文解字》收录了14字:母(甲骨文“母”写作””,小篆作“”,从女,也属于女旁字。)、妪、姁、姐、姑、威、妣、姊、妹、娣、媦、嫂、姪(古“侄”字)和姨。《康熙字典》中除了《说文》所收录的女旁字外,另有26字。其中,表示对女性亲属的称谓的女旁字有36个,而表示对男性亲属的称谓的女旁字有4个。亲属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人,亲属称谓类女旁字表示与女有关的亲属。比如,婿,本义是丈夫,是妇之夫;后引申为女之夫或妹之夫,都是与女性有关。用女做旁,因为女是他们关系的纽带。 2、社会称谓类女旁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社会称谓即是对一般人的称呼,社会称谓类女旁字都是人们对女性的称呼。其中有一部分是从亲属称谓类女旁字演变而来的。如娘、婶、婆、姐、妹等,一般会叠字或加上前缀“大”(大姐、大妈等),现在也仍在使用。社会称谓类女旁字较多,这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字。 女:甲骨文作等“”形,金文作等“”形,小篆作“”。《说文》:“女,妇人也。象形。王育说。”段玉裁注:“女,妇人也。„„浑言之,女亦妇人;析言之,适人乃言妇人也。”《广雅》:“女子谓之妇人。”“女”字本义为“女子,妇女”义,为女性的总称,引申为“女儿”义,又引申为“雌性”义;因女性给人多以柔弱的形象又引申为“幼小、柔弱”义;又由“女儿”义引申为“以女嫁人”。有人观女字甲骨文作女子跽跪形,认为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低下,女子深受压迫。这其实是误解。女字甲骨文作跽跪形与压迫无关,而是因为古代没有桌椅,人们都是席地而坐;古代是没有裤子,男女只着下裳,在腿上套上类似裤腿的套子,席地而坐有碍观瞻,所以人们都是采用跽跪的姿势。甲骨文女字的标志在于女性特征即乳房的凸显,而不是跽跪姿势。 妇:甲骨文作“”等形,金文作“”等形,小篆作“”。《说文》:“妇,服也。从妇持帚,洒扫也。”许慎用的是声训,段玉裁注:“亦以叠韵为训,妇主服事人者也。”《广韵?释亲》:“女子谓之妇人。”“从妇持帚”,意此字为会意字。“妇”字本义为妇女,特指已嫁的女子。又引申为儿媳,又妻子,又被女子用来称呼弟弟的妻子,《尔雅?释 亲》:“女子谓弟之妻为妇。”《说文》“从女持帚”的字形解说是无误的,但其释义却不是很精确。甲骨文中的“帚”是不是就是用来打扫的扫帚还值得商榷。考甲骨卜辞中,称“妇”的女性,俱是有着较高的地位,如王妇、子妇、诸侯妇、大臣妇等。她们可以参与祭祀与占卜,也负责农业生产等工作,还可成为被祭祀的对象。代表着这些地位崇高女性的“妇”字,其本义不太可能是“服”,其造字意图也不应当是一个女性拿着扫帚。只能说,“妇”在汉代的社会地位极低,只能服从男性。而在商代,女性的通称是“女”, “妇”其实是对特定女性阶层的通称。商王武丁的妃子中,就有一位名为“妇好”。这个现在看来是“帚”的所持之物,在当时应当是某种权利和地位象征的器物,如甲骨文中用以表示“王”大斧一样,这个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品,不可能是扫帚,只能说它和扫帚很象。因此,妇字的本义应是“地位较高的女性的通称”。 妻:金文作“”等形,小篆作“”。《说文》:“妻,妇与夫齐者也。从女,从屮,从又。又,持事,妻职也。,古文妻从、女。,古文贵字。”段玉裁注:“此浑言之也。《曲礼》曰:‘庶人曰妻。’析言之也。”《广雅》:“妻,齐也。”“妻”字本义为“男子的嫡配”,现在指“男子的配偶”;引申为“以女嫁人”和“娶女子为配偶”。与妻相对应的是娣和姪。 娣、姪,反映了古代的媵制。媵制始于春秋,主要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和士大夫中盛行。《公羊传?庄公十九年》:“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姪、娣从。”《诗经?大雅?韩奕》:“诸娣从之,祁祁如云。”媵制,指的是古代女子出嫁,须有娣、姪随嫁的制度。盖一国或者是一姓的女子出嫁,在礼制上必须有同姓的女子,随之嫁往夫家,也就是陪嫁。这些随嫁的女子在家庭地位中要低于嫡妻。媵制产生于春秋。春秋周王势力衰而诸侯争雄,各国之间在政治、军事上不断角力,诸侯之间的联姻和建盟不断,而媵制就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除了在诸侯政治联盟、婚姻外交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外,媵制还是诸侯贵族夸耀富贵、展示实力的一种方式。媵制的产生虽然与当时的历史条件,社会状况分不开,但还是反映了在这种婚姻制度下生活的妇女的可悲的地位状态。这些媵妾,除了要服侍丈夫,还要服侍嫡妻,虽然比起平民百姓,在生活、地位上较有保障,仍摆脱不了作为男性的附庸,成为古代婚姻制度牺牲品的无奈命运。 (三)婚姻类女旁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婚嫁是女子一生中的大事,婚姻类字也是女旁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字的数量不多,仅有婚、姻、媒、妁、嫁、娶、妠7个,但它们标示着女性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尤其是在古代,婚嫁代表着女性人生真正意义上的开始。 婚,小篆作“”, 《说文》释为:“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许慎认为“婚”字的本义是女方家,而古代婚姻都是在黄昏是举行,比如《孔雀东南飞》中有“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句。故“从女从昏”。但是,在甲骨文中,是没有“婚”字,表示婚姻、结婚的是“昏”。《礼记?大传》:“昏姻可通乎”,“虽百世而昏姻不通者”等皆是。而“昏”字,一些专家,比 如刘师培、陈顾远、吕思勉等均认为是来自古代掠夺婚习俗。论者认为,“娶妇必以昏时,当系古代劫略妇女,必备妇家不备,而发昏时为便,后世沿用其法,遂以昏礼为名”。(陈顾远语。刘、吕之说大致同此)也就是说,合两姓之好的“婚”本写作“昏”,因原本“娶妇必以昏时’,而郑玄也说:“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名焉。”;所以“娶妇必以昏时”,是因为昏时便于劫略妇女为妻。但是,此类说法也只是后人附会,并无相关文献资料可以佐证。 而姻,《说文》:“壻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从女从因,因亦声。”又《礼?昏义疏》:“壻曰婚,妻曰姻,壻以昏时而来,女因之而去。”。同“婚”一样,在汉代以前的文献中“姻”的本字写作“因”,而“因”字的取意则又妇女只有去丈夫家,依附于丈夫家,才意味着妇女有了归宿。 婚姻,乃人生之大事也。《易?序卦》有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礼记?昏义》也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所以说,婚姻是文明社会的根本,社会结构的基础。 古代婚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妁,即“谋合、斟酌二姓也”。 “媒”字初现,是在《诗经?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妁”的在产生时间上较“媒”晚,大约是在战国时才产生,见于《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妁”字造出来后,基本上不单独使用,总是和“媒”一起以“媒妁”的形式出现。“媒”、“妁”两字的本义基本相同,字的功用也相同,然而对于“妁”字基本不单独出现的原因,尚没有确切的解答。清人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所说“男曰媒,女曰妁”,不过是后人附会,不足征信。中国自进入周时,男女之防便已是相当严密了,私自结合被普遍视为不合礼制、不道德的事情,《诗》云:“取妻如之何,非媒不得”(《齐风?南山》),虽然在周初有所谓“仲春之月,奔者不禁”(《周礼?地官?媒氏》),但那也不过是统治者为了增加人口,扩大国力的权宜之举罢了。“媒妁之言”在古代是男女结合的要件,但是究其本质,则是独对妇女的桎梏,这只要看“女不取媒,因而自嫁,非吾种也,汙吾世”;“自媒之女,丑而不信”(《管子》)等言论便是明明白白的了。 婚姻一事,男曰娶,女曰嫁。娶在《说文》中释为“取妇也”。而娶的本义在《甲骨文词典》中是“女名”,“娶”义如何从“女名”演变为“取妇”,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娶”与“取”音同形似,二者同为一词也未可知。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取”字本义为“获取、捕取”,“取妇”就成了掠夺亲了。到了后来,礼乐完善,掠夺亲被当作野蛮行径渐渐衰微下去,人们为了区别,选取“娶”代替“取”。这只是一个猜想,并没有资料证明。 嫁,《说文》中释嫁云:“嫁,女适人也。从女家声。” “嫁”字的本义,所谓“女适人也”,就是女方到男方家里去,从此成了别人的媳妇。《白虎通?嫁娶》云:“嫁者,家也,妇人外成,以适人为家”,《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更是说的明白透彻,可见女性在婚后,不再是自己 父母家里的人,而是所嫁之男方家的人了,故古代女子在婚后从夫姓,以示自己今后便是夫家的人。 妠与嫁义同,不赘述。 (四)孕育类女旁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女性一生有两个至关重要的身份转变阶段:从少女成为人之妻妇是女性身份转变的第一个阶段;孕育则标志着女性成为人之母,是女性身份转变的第二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转变对大部分女性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意义不仅是女性自身,对女性所身处的社会也同样具有重要性,在古代的中国尤其如此。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注重子嗣繁衍,人丁旺盛,这些思想在文字上也得到了相应的体现。孕育类妇事字的字有: 妊(有作姙)、媰都是“女子怀孕”义。娠,表示胎动。娩、妏、嬎都有“生子”义。嬎还有“生子齐均”义。古人对女性孕育新生命十分看重。孕育类女旁字最初是人们对女性怀孕这一生理现象的认识。比如妊,《说文》:“孕也。从女从壬,壬亦声。”壬本义是“象人怀妊之形”。加上女字旁,表示女子怀孕。到后来,人们对子嗣和家族的延续越来越重视,对女性的要求除了原来的妇德、妇容、妇言、妇功之外,生育能力也是考察女性的一条重要指标。若是女子不能生养或没有诞下男婴,就可能以“七出”中的“无子”被休弃。相反,能生养的妇女则会受到赞美。嬎,《说文》:“生子齐均也。从女,从生,免声。”体现了古人多子多福的观念,《说文?女部》:“嬔,生子齐均也。”指生育子女多而素质齐整均匀。《段注》:“谓生子多而如一也。”女人生子越多越好,这也是古代女性对氏族人口增长所作的最大贡献。 正是古代对延续血统,延续家族的重视,才使得女性的生育超出女性自身,受到了非同一般的重视。孕育类妇事字,除了对女性怀孕的客观反映,更多的是揭示古代妇女地位低下,被男权和传统世俗所桎梏的现实。 (五)容貌品性类女旁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除了生育后代外,古代女性的价值还体现在她们的容貌品行上。汉字中有丰富多彩的褒义词,既有对女性的容貌、体态的描写,又有对女性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期盼,真实地记录了古代人们在官能性美感中寻找、发现自己的人生意义以及生命的充实感。从这些表现女性美貌、美德的汉字中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对女性的审美要求和审美情趣。 《说文》中收录“容貌品性”类女部字有102个,《康熙字典》中更多,约有158个。这些“溢美之字”,不仅是对女子容貌的描画,也反映了古人的审美。嬮,《说文?女部》:“好也。”段玉裁注云:“谓恹恹也。”指女子的安详美。娧,《说文?女部》:“好也。”指女子的舒徐美好。婜,《说文?女部》:“美也。”是指女性的坚实美。嬽,《说文?女部》: “好也。”指女子的娟美。媆,《说文?女部》:“好貌。”指女子的柔弱美好。段玉裁注:“此谓柔耎之好也。”“古者女子以柔弱为美,故训好貌”。 女性的美丽容颜、娴雅气质,还可以通过她们的一笑一颦、一眨眼一回眸来表现,眉目动人、明眸善睐是美丽必不可少的又一条件。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有眉目清秀,才能 使容颜动人。“媚”,甲骨文字形是面朝右跪着的一个女人,头部有只大眼睛,眼睛的上部 是弯弯的两根眉毛,表示好看。拥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当然惹人喜爱,《说文?女部》:“媚,说也。”《段注》:“说,今悦字也。”《说文?女部》中表示眉目动人的字还有:媌、娃。媌,《说文?女部》:“目里好也。”《段注》:“谓好在匡之里也。„„《方言》曰:‘媌,好也。自关而东河济之间谓之媌。’按此谓纤细之好也。”大,故以纤细为好。”即指女子眼眶里面眼珠的美好。娃,《说文?女部》:“圆深目貌。或曰:吴楚之间谓好曰娃。”“娃”指女子眼睛圆而又深的样子,由此引申有美好义。 所谓“回眸一笑百媚生”(白居易《长恨歌》),美人带笑,那眼睛就有了无穷的魅力。《说文?女部》中表示笑的字有:妗、妖等,都是表现女子灿烂的微笑。妗,《说文?女部》:“一曰:善笑貌。”是指女子善于笑的样子。妖,《说文?女部》:“一曰:女子笑貌。”指女子笑的样子。 古人对女子的形体美也有很高的审美追求,身材高挑修长是形体美的基础。《说文?女部》中表示女子身材姣好的有:姣、娙、嫣、嫋、姌、嬥、嫢、孅、姛等字,表现了古代人们对女性身材的极大的审美关注。姣,《说文?女部》:“好也。从女,交声。”所谓“长姣美人”就是讲身材高挑修长的美人,“姣”字表现的是女子的身材高长之美。娙,《说文?女部》:“长好也。从女,巠声。”段玉裁注曰:“体长之好也。故其字从巠。”嫣、姌、嫋(袅古字)都是表现女子身体柔弱修长的样子。“孅”、“嬥”和“嫢”则表现了女子身材直,腰肢细而美好的样子。而“姛”字则表现了女子身材直挺、项脖细长的样子。另外,还有 姽、媥、嫖、婐、娜、媱、娑等字表现女子丰韵身姿。 从以上所列的这些字我们可以推测古代人们对女性形貌的审美观,即他们认为美的、好的女子应当是明眸顾盼生辉、皮肤白嫩光洁、身段高挑而匀称、体态丰满而轻盈、风姿绰约、韵味十足。 形貌美是女性审美的外部特征,品德美才是女性美的本质所在。女子“四德”中,妇德排第一,妇容居第三。只有容貌还不够,古人对女性的品行的要求更是严苛。 中国古代社会,伦理观制约着人们的审美观,女人的第一美德就是温顺。如婉、委、娽、娓等字,就是形容女子安顺美好的样子。表示女子温顺的字在容貌品性类女字旁中最多。《说文?女部》中关于德行用字中表随顺、服从的最多,由此可见,美丽的女子首先是和顺的女子,温柔和顺是古代社会对女性最大的心理期待,也是社会对女性道德最基本的规范。《诗经?周南?桃夭》中的新娘艳若桃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但诗中更强调新娘要和顺持家,“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集中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女性的审美品位。 (六)官职身份类女旁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虽然在古代女性地位较低,行动受到诸多限制,但并不是没有官职品衔的。只是,女性的官职相对于男性的而言,要狭隘的多。古代女性的官职主要有: 妃、嫔、媐、媲,君王之妾,又曰太子之嫡室曰妃; 女弋、婕妤、娙 、嫱、婌和孊都是后宫妇官名,同时又是君王的妾侍; 嬖,下大夫。 以上属于上位者,身份比一般女子要高。但是,在男权社会里,她们仍然只能依附于男性。就算是嫔妃,也只是君王的妾而已,她们的权力都是男性赋予的,而她们的权力只是用于后宫的管理,管理的对象也是女性。在男性掌握话语权的古代,妇女的地位确实是很低。 妿、娒、姆,女师也。属于职业类身份。古代女有“四德”:妇德、妇言、妇容以及妇功,是女子们的必修课,教导这些课程的人就是妿、娒、姆。《康熙字典》释:“妇人五十无子出,不复嫁,以妇道教人者”。妿、娒等女师以妇道教女子,教导她们侍奉父母公婆,顺从丈夫,治家教子,成为男性眼中的贤妻良母。这些教育虽然也会涉及到智育、才艺等方面,但都以辅佐丈夫,治理管家为目的的,也就是教导她们成为男性的附庸。 娼,同“倡”,戏子,后与妓同。妓,女乐也。娼、妓原本是男子娱宾遣兴的工具,她们或多或少都会一点才艺,但地位低下与仆役无二般,打骂买卖随主家处置。到了后来,娼、妓变成女子被逼出卖肉体以满足男性兽欲的一种“职业”。身为娼妓的女子比奴隶不如,她们的身体受到蹂躏,尊严也被践踏,忍受世人的嘲笑指责,是生存在社会最底层的人。 婐、娽、婢,女侍也,随从也。 妾、奴,原指“古之罪人”、战俘,或由战俘转为家内奴隶。她们地位低下,在奴隶社会时期,每逢祭祀或贵族逝世,她们常被当作祭品或被殉葬,命运极为悲惨。到了封建社会,用奴、婢殉葬的习俗渐渐荒废,但地位仍然能没有改变。而媵、妾由奴隶变为了男性的小老婆,除了要满足男主人,为男子生儿育女,还要听从女主人,即正妻的话,安守本分。甚至,生下的孩子都不能喊母亲,只能呼正妻为母。在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下,媵妾们不得自由,处处受制,几无地位而言。 (七)女性生理疾病类女旁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医学,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重视的领域,几乎历代都有关于医学和疾病方面的著作。而中国对女性疾病的认识和研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说文》中记载的关于女性疾病的汉字,代表了我国在早期就认识到了女性生理疾病的存在,并有了初步的了解和研究。一方面,这些汉字证明了我国在早期,医学就有了不小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汉字大多于生育有关,除了说明当时对女性生理疾病还缺乏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还从侧面证实了古人对于女性生育能力,对血脉延续的重视。 妔,女性急戾。 姅,《说文》:“妇人污也。”段玉裁注为“谓月事及免身及伤孕皆是也”。“月事”即月经,是妇女的一种生理现象,是妇女内生殖器发育正常和功能健全的表现,也是具有生育功能的标志之一。“免身”指的是分娩。“伤孕”就是流产。这三种现象都会有阴道流血的现象,而古人迷信,认为见血不吉,特别是女子阴血,故《汉律》有“姅变不得侍祠”之说。 娗,《说文》:“女出病也。”为子宫从正常的位置沿阴道下落,甚至完全脱出于阴道口外的一种妇科疾病。 婥,《说文》:“女病也。”指的是妇女阴道内流出的一种粘稠的液体,其量、色、质乃至气味都出现异常,“浊如淖泥也”。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谓的“白带”,通称为带下病。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人体的各种生理情况和病症,男女表征在大体上都是相同的,但是男女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生理特征和特优的器官。表现在女性身体上,就是子宫和女阴;表现在生理现象上,就是女性有月经、孕育、生产等不同于男子的特点。而与女性生理密切相关的女性疾病主要表现在月经、带下、孕胎、生产等病方面。《说文解字》中记载的相关女性生理疾病的字,涉及了带下疾病、孕育疾病等方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女性生理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体现了当时的医疗水平。 (八)贬义词类女旁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几千年来.女性不仅一直处在社会底层,备受欺凌,而且还被一些所谓正人君子诬为邪恶、贪婪、道德败坏之人。孔子就在《论语。阳货》中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种观念也被造字者融入汉字中,汉字中有不少贬义字词是女字旁,比如嫉、妒、奸、婬、婪、嬾(懒)、佞、奻、姗、媟、嬻、嫌、妄、婞等等。 嫉妒,似乎已经成为女性的一个标志性的性格特征。《屈原?离骚注》曰:“害色曰妒,害贤曰嫉。”《史记》亦言:“女无美恶,入室见妒。”就心理性格方面而言,女性确实常表现出一种“小家子气”,不若男性大度,但是,嫉妒不是女人的“特权”,用女字做旁造字,只不过是因为掌握话语权的是女性,男女之争,也是“成者王,败者寇”,男性以其优势地位,可以将各种污水泼在女性的头上,不容辩驳。甚至,有些字,如“媢” ,本义是“夫妒妇也”,(《说文?女部》)是男子嫉妒妻子之意,但仍作女字旁。再如“佞”,原意是指擅于阿谀奉承之辈,但观史野史,要论奸佞谄谀,还是男子居多。可是这些贬义词都是女字旁,社会地位的低下是女性屈从于男性的枷锁,女人甚至变成了男人的替罪羊。而更悲剧的是,男性灌输给女性“无才便是德”的思想 ,没有话语权,学习的权利也被剥夺,被当成替罪羊却不知道。 (九)其它类别女旁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除了以上所列的几类女字旁汉字,另有一部分女旁字,其意义不易归类,只好分列出来,算做第九类。这类字有近200个,大多是做女子名或字用,如:娐、婮、姾、姵、妑、婅、妕、妡、妏、奵、婒、娢、娇、妶、姮、嫤、娟、嫱、娥、媗、嫘、妙等,皆做女子名或字,这类字较多,约有一百多。因为名字大多都包含着长辈对孩子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期许,因此,很多女子的名或字取自容貌品行类的女旁字。如:娇、嫤、娟等。还有的女字旁汉字是做地名山名物名,姖、妪、委、媱、等,都是山名。娵,星次名,“娵訾”也。女媊,星名。“如”字,既有姓义,又有郡县名之义,又做古国名,“肥如”国,还有兽名,“瞿如”,鸟名,见于《山海经》。 结 语 本文的写作立足于汉字的字义,力争对女旁字作出客观的分析,并把文字的分析与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力图系统且多角度的分析女旁字。通过对各类女旁字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姓氏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早期姓氏多用女字旁,但不能作为女子地位比男子地位高的证据。 其次,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处于附属地位,并或主动或被动地按照男性的要求来构建自我,形成了男权社会中的女子审美(亵玩)心理。 第三,女性的附属地位还表现在成为男性脱罪的借口,“红颜祸水”、“女色祸国”。在将各种美好的词汇来形容女性之美的同时,又毫不留情地将污水泼向女性,让她们承受本不应有的贬斥。 因本人的能力所限,在一些具体的女旁字的分析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志基(汉字文化学简论([M].贵州教育出版社~1994:2 [2]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 [3]张玉书,陈廷敬.康熙字典([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4) [4]班吉庆,王剑.说文解字校订本[M]. 凤凰出版社~2006. [5]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Z].华夏出版社~2004. [6]何毓玲.从《说文〃女部》字窥古代社会之一斑[J].古汉语研究~1996,(3). [7]谭学纯(“女”旁字和中国女性文化地位的沉落[J].民间文学论坛~1998,(4). [8]周士璋.从汉字看古代对女性的歧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2). [9]戴红亮(女部字语义与文化内涵透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1. [10]邓明.女字旁文化观照[J].晋中学院学报~2004,(3). [11]许结玲(从《说文解字〃女部》看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语文学刊~2006,(7). [12]赵海亮.汉语“女”族词汇的文化研究综述[J](株洲师专学报~2007,(6). [13]萧晟洁.《说文》中的妇事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14]熊焰(上古汉语亲属称谓与中国上古婚姻制度[J](暨南学报,1996~(1). [15]秦建文(“女”字意象的文化意蕴[J](曲靖师范学院院报,2001,(5). [16]张立平(从《说文解字》中带“女”旁的字看古代的媵妾制[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4(1). [17]张道升(试析汉字婚俗现象[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 [18]王雪燕、道尔吉(从“说文”女部字看上古婚姻制度的变迁[J](汉字文化,2006,(1). [19]申红玲(《说文解字》中的妊娠生理及胚胎学知识[J](语文学刊,2006,(1).
/
本文档为【论女字旁汉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毕业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