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自杀哲学与哲学自杀

2018-06-28 6页 doc 17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2972

暂无简介

举报
自杀哲学与哲学自杀自杀哲学与哲学自杀 自殺哲學與哲學自殺 ?一種哲學生死學的概念分析 鈕 則 誠 大同商業專科進修學校教授兼校務主任 當代法國存在哲學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繆,在他的哲學著作《西齊弗 神話》開宗明義即指出,只有一個哲學問題是嚴肅的,那就是自殺。一個人判斷 自己到底要不要活下去,比起其他任何哲學問題都要來得迫切而重要。神話本身 其實已經提供了這個生死攸關問題一種解答。 西齊弗不知何故觸怒了天神,被懲罰推巨石上山。無奈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把石頭推至山頂,石頭卻又自動滾下山來,他只好走下去再推。有人勸他認輸算 了,以免白...
自杀哲学与哲学自杀
自杀哲学与哲学自杀 自殺哲學與哲學自殺 ?一種哲學生死學的概念分析 鈕 則 誠 大同商業專科進修學校教授兼校務主任 當代法國存在哲學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繆,在他的哲學著作《西齊弗 神話》開宗明義即指出,只有一個哲學問題是嚴肅的,那就是自殺。一個人判斷 自己到底要不要活下去,比起其他任何哲學問題都要來得迫切而重要。神話本身 其實已經提供了這個生死攸關問題一種解答。 西齊弗不知何故觸怒了天神,被懲罰推巨石上山。無奈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把石頭推至山頂,石頭卻又自動滾下山來,他只好走下去再推。有人勸他認輸算 了,以免白費力氣。西齊弗卻堅持不斷地反覆推石頭上山。理由很簡單:不推就 是認輸;推了雖然不會贏,但只要繼續推就不算輸。 人生的處境多少與此類似。人終不免一死,自殺的人或許會想一走了之算了, 卻缺少那種不服輸的勇氣。活著的人贏了嗎?至少沒有輸。平心而論,人活著的 317 時候,很少會把問題想得那麼極端、那麼絕對。反倒是走投無路的人,會把自己 的生命推向死亡臨界。換句話說,自殺是來自起心動念,一念之間選擇了自殺。 不過此念是煩惱,轉念也許就是菩提啊!德國哲學家尼采說:「受苦的人沒有悲觀 的權利。」美國小說家費滋傑羅說:「活得痛快就是最好的報復。」這些人生哲理 其實都來自一念之間。 人者心之器,人心貴為一種靈明自覺,缺少自覺便容易陷入煩惱無明難以超 拔。為了要超越心頭的迷障,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培養一套自殺哲學,然後用這 套哲學理念來安頓隨時可能會浮現的茫然心境。 一個人陷入打算自殺的情境,其實反映出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他真的走投 無路,例如在戰場上不成功便成仁。但大多數情況都是錯估形勢,以為自己已經 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生不如死,遂選擇了自殺。對生命前景的誤判雖然會被認 為是一時衝動的情緒用事,但是在衝動的背後多少還是有些脈絡可循。換言之, 冒然走上絕路的人,雖不見得曾經深思熟慮,卻也不見得是毫無章法。自殺的人 在尋短的一刻大致執持了某些信念,只是這些信念似是而非,又被自己積非成是, 以致一發不可收拾。 以最近資優生投繯自盡的事件為例。明星學校的資優生求好心切,並且對死 318 亡心存好奇與執著,始終無法釋懷,竟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結束一切選擇。類似 的情形層出不窮地發生,依我之見,這些年輕人似乎弄擰了兩個概念,我們姑且 稱之為理想主義和完美主義。求好心切或擇善固執是有理想的表現,本來不是件 壞事。奈何年輕朋友分不清理想與完美的差異,終至鑽牛角尖,不克自拔。簡單 地說,理想主義是從零分到一百分之間有無限種可能性,我們理當循序漸進,更 上層樓,止於至善。完美主義則是在零分與一百分之間沒有其他選擇餘地,於是 我們不是選擇十乘十的十全十美一百分,便只有自我歸零到一無所有。仔細想想, 人生真是如此絕對嗎? 概念上的誤判可以視為一種哲學性的自殺,這是個別人生哲學的認知問題,可以 通過自殺哲學的概念分析加以改善。 自殺哲學乃是「人死哲學」的一環。人死不一定要選擇自殺,順其自然發展, 當行則行,當止則止,也是一途。人死哲學與人生哲學其實是一線之兩端、一體 之兩面。人生哲學或倫理學講「未知生,焉知死」,人死哲學或生死學則講「未知 死,焉知生」。人生哲學往往無視死亡之無所不在,人死哲學則不斷提醒這一點。 人死哲學正是自殺哲學的擴充。 卡繆的自殺哲學揭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那便是:當下自己到底要不要繼續 319 活下去?人死哲學則把這個當下的圖象放大,放大到除自殺之外,人終不免一死 的終極情境前面。如果我現在不自殺,以後我可能會面臨老死、病死、橫死、猝 死….等等死法。於是問題變成:在一個確知會發生卻不確定如何發生的結局之前, 我們應當如何自處?此即每個人的「存在」問題。 自殺哲學經過擴充後成為人死哲學,人死哲學的真諦在於存在哲學。發展於 十九、二十世紀西歐的存在哲學,可以算得上是古今中外所有哲學思維中,最關 心自殺和死亡問題的思潮。存在哲學教導我們如何「置於死地而後生」,尤其是在 沒有宗教慰藉的情況下,認清自身「無逃於天地之間」的真實處境,進而學得如 何頂天立地。前面提到卡繆的《西齊弗神話》,西齊弗以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 的勇氣和毅力,與必然的命運對抗。這是「知命」的挺立,而非「認命」的退卻, 一個人選擇前者還是後者,仍繫於一念之間。 被稱為「悲觀哲學家」的十九世紀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用哲學的概念分析方 法,駁斥了自殺的意義與價值。他發現想自殺的人心中浮現一個想法,那便是「生 不如死」。正是這個想法促使他走上絕路。這個想法其實蘊涵著一種比較狀態,也 就是死後會比活著好受些。問題是人的死亡會把這份比較一掃而空。如果自殺連 「生不如死」這種先前的認定也保不住,所冒的風險無疑太高,還是慎重其事的 320 好。 叔本華的繁複思索不是一般人所能把握的,但他卻巧妙地呼應了存在哲學的 終極精神,也就是先落實主體存在再談進一步的人生抉擇。失去了存在主體便失 去了一切,其餘都沒有什麼好談的了。現今社會上許多選擇走上自殺一途的人, 當然已經沒什麼好談的。關鍵在這些人自殺前的一刻在想些什麼?如果一個自殺 的人有機會坐下來跟自己好好談一談,也許就能自我超越而遠離自殺了。 一念之間選擇自殺,意味著選擇一種尋死的觀點並實踐它。既然有尋死的觀 點,同時就有求生的觀點。用求生的觀點化解尋死的觀點,我們方能「保本」。「留 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活著是一切的根本。除非是成仁取義,否則什麼都不 值得賠上性命。功課差、失戀、欠債、失業、與人爭執….等等,這一切一切都比 不上一條命來得重要。去醫院看看病痛的人、與死神拔河的人,也許我們會更珍 惜自己的生命。但願我的一番分析,能有助對於生命、生存、生活抱持著困惑的 朋友,祝你們撥雲霧重見青天。 321
/
本文档为【自杀哲学与哲学自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