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专题十 呕血与便血

2018-09-26 23页 ppt 177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北溟愚鱼

暂无简介

举报
专题十 呕血与便血 呕血与便血 一、呕 血 (一)呕血的定义: 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系或胰腺疾病)、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出血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从口腔呕出,称为呕血。血液经胃酸及肠道作用后变为黑色,经肠道排出体外,形成粘稀发亮的柏油样便称为黑粪。由鼻腔、口腔、咽喉等部位出血或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咯血,不属于呕血。 (二)病因 1.食管疾病:炎症、肿瘤、异物、外伤。 2.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溃疡(消化性、应激性、杜氏)、炎症(非甾体类...
专题十 呕血与便血
呕血与便血 一、呕 血 (一)呕血的定义: 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系或胰腺疾病)、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出血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从口腔呕出,称为呕血。血液经胃酸及肠道作用后变为黑色,经肠道排出体外,形成粘稀发亮的柏油样便称为黑粪。由鼻腔、口腔、咽喉等部位出血或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咯血,不属于呕血。 (二)病因 1.食管疾病:炎症、肿瘤、异物、外伤。 2.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溃疡(消化性、应激性、杜氏)、炎症(非甾体类药:阿司匹林、消炎痛)、胃癌。最易引起出血的溃疡是—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不发生癌变,胃溃疡可发生癌变。 3.肝、胆和胰腺疾病: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胆道出血、胆癌破裂血液经胆道流出、胰腺癌。 4.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其他:出血热、SLE、尿毒症等 出血发生率: 溃疡病>肝硬化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病变。 因此,考虑呕血时,应首先考虑这三种疾病。 (三)临床表现 1.先兆:呕血前多有上腹部不适及恶心,之后出现呕出血性胃内容物。 2. 呕血与黑便:呕出血性胃内容物。呕血颜色与出血的量及快慢有关,食管/胃底部大出血或出血快者呈鲜红、暗红色可有血块。出血量少或在胃内停留时间长,Hb在胃酸作用下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时,呈咖啡色。呕血时由于部分血液经肠道排出体外,可形成黑便。 3.失血性休克 若出血量大可致失血性休克,其程度轻重与出血量多少、出血速度等有关。出血量越大,出血速度越快,则病情就越重,常表现有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口渴、头晕、乏力、心悸、脉搏增快等,严重时出现脉搏快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某些病人失血性休克的症状与体征可发生在呕血或黑便之前。 (1)出血量达血容量的10-15%(400-500ml):有头晕、畏寒,但无血压及脉搏改变及全身的表现 (2)出血量达血容量的20%(1000ml):出汗、四肢厥冷、心慌、脉快; (3)出血量达血容量的30%:出汗、四肢厥冷、心慌、脉快+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BP下降、脉细弱、呼吸促及休克)。 3.发热 出血量大的病人24小时内常出现发热,多不超过38.5℃,可持续3-5天。 4.血象 血液被稀释才出现RBC与Hb减少。大出血早期不能根据RBC与Hb来判断有无出血及出血量。 5.氮质血症 血液进入肠道, Hb分解产物在肠内被吸收,故在出血数小时后血BUN开始上升,24-48小时可达高峰。如无继续出血3-4天即可降至正常。 (四)、诊断要点 1.是否为上消化道出血: 2.出血量:观察和记录呕血时间、次数、量、颜 色以及黑粪次数、量性状。 隐血阳性:>5ml/日; 黑便>50-70ml/日; 呕血示胃内积血量:>250-300ml/日。 3.出血部位:幽门以上出血多有呕血与黑便;幽 门以下出血引起黑粪。但于出血的量及快慢有 关。 4.病因与诱因:主要根据病史、伴随症状和体征。病因注意: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胃炎举例。诱因:饮食不节、大量饮洒、毒物或特殊药物。 5.出血是否停止:注意排便次数、颜色的变化。结合临床表现,如血压、脉搏、意识、肠鸣音、Hb、RBC及血细胞比容等综合判断。 (五)、伴随症状 1.呕血伴上腹痛:溃疡病、胃癌 2.呕血伴肝脾肿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3.呕血伴皮肤粘膜出血:血液病、败血症、重症肝炎。 4.呕血伴黄疸:肝硬化、肝癌、钩体病。 5.呕血伴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胃癌、胰腺瘤。 二、便血 (一)定义: 指粪便带血或自肛门排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一般为下消化道出血,即屈氏韧带以下部位。若上消化道出血量大,血液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短,也可表现为便血。 (二)病因 1.小肠疾病:小肠憩室、Crohn病、肠伤寒、肠结核、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小肠肿瘤。 2.结肠疾病: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结、肿瘤。 3.直肠疾病:炎症、息肉、肿瘤。 4.肛门疾病:痔、肛裂。 5.全身性疾病:血液病。 (三)临床表现 1.便血:由于病因、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及在肠道内停留时间不同,便血的表现也不同。 出血部位愈低,出血量愈大排出愈快,则血便颜色愈鲜红。上消化道出血多为柏油样,但上消化道大出血伴肠蠕动加速时,可排出较鲜红血便;下消化道出血往往排出较鲜红血便,但小肠出血时,如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亦可呈柏油样便。便血时,粪便可为全血或血与粪便混合。 若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粘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前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出者,提示直肠或肛管疾病出血,如痔、肛裂或直肠肿瘤出血。 仔细观察血便的颜色、性状及气味等对寻找病因及确立诊断有一定帮助,如阿米巴性痢疾多为暗红色果酱样的脓血便;急性细菌性痢疾多为粘液脓性鲜血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可排出洗肉水样粪便,并有腥臭味。 少量的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隐血便。 2.全身表现:出血大急时可有贫血和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出血缓慢、量少时,表现为持续或间断性少量血便;长期慢性失血可出现乏力、头晕、失眠。 诊断便血前,须排除下列情况: 1.食用动物血、肝等可出现黑便或隐血试验假阳性,但素食后即转为正常。使用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学检测,则可避免隐血试验的假阳性。 2.口腔、鼻、咽、支气管、肺等部位的出血,被咽下后也可出现黑便或隐血试验阳性。 3.口服某些中草药、铁剂、铋剂、炭粉等时,粪便可呈黑色,但粪便隐血试验阴性。 (四)伴随症状 1.伴腹痛 慢性反复发作上腹痛、呈周期性与节律性--消化性溃疡;上腹绞痛、黄疸伴便血--胆囊或胆管出血。 2.伴里急后重 见于细菌性痢疾、直肠炎、直肠癌等。 3.伴腹部肿块见于结肠癌、肠结核、肠套叠等。 4.伴发热 常见于传染病、恶性肿瘤、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等。 5.伴皮肤粘膜出血见于血液病、急性感染等。 课后习: 一、选择题: A 型题: 1、急性腹膜炎所致呕吐属于 A 神经性呕吐 B 反射性呕吐 C 中枢性呕吐 D 胃肠源性呕吐 2、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门脉性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B.消化性溃疡 C.胆道疾病 D.恶性胃粘膜病变 E.全身性疾病 3、女, 28 岁,感中上腹不适伴反酸并阵发性隐痛,以饥饿时及夜间疼痛明显,近 2 天大便发黑,最可能的诊断为 A.胃溃疡出血 B.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 C.壶腹部溃疡出血 D.胃癌出血 二、问答题: 1、试述呕血的常见病因。 2、男,50 岁,有“高粘血症”,常年服深海鱼油及肠溶阿司匹林。无烟酒嗜好,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反酸、暖气。2天前无明显原因感上腹不适;4 小时前突然恶心、呕吐 2 次,为咖啡渣样物质混有食物,量约 600ml,排黑色稀便 1 次,量约 500ml ,病人感口渴,心慌,头晕。查体:神志清,血压 1067 / 6 67kPa ,面色苍白,未见肝掌、蜘蛛痣,皮肤粘膜无瘀点瘀斑。心率110 次 min ,律齐;腹软,剑下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无叩痛。实验室检查: Hb90g/L , WBC 10.4×109 / L , N 70 %,L30%, PLT166×109 / L , 大便 OB (++++)。试分析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及确诊方法。
/
本文档为【专题十 呕血与便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