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政体变迁的原因、政体的保持及启示

2017-08-03 2页 doc 7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政体变迁的原因、政体的保持及启示政体变迁的原因、政体的保持及启示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各个政治思想家依据他们所处时代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对政体做了探讨.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更为系统和成熟.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理论为基础,试图探讨其政体理论中有关政体变迁部分,主要包括政体变迁的原因、政体的保持以及对后世的启示.   一、政体变迁的原因   1. 政体变迁的一般原因   亚里士多德深入研究了政体的分类,他指出,"凡照顾到公共利益的各种政体就都是正当或正宗的政体 ;而那些只照顾统治者们的利益的政体就都是错误的政体或正宗政体的变态(偏离)".而根...
政体变迁的原因、政体的保持及启示
政体变迁的原因、政体的保持及启示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各个政治思想家依据他们所处时代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对政体做了探讨.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更为系统和成熟.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理论为基础,试图探讨其政体理论中有关政体变迁部分,主要包括政体变迁的原因、政体的保持以及对后世的启示.   一、政体变迁的原因   1. 政体变迁的一般原因   亚里士多德深入研究了政体的分类,他指出,"凡照顾到公共利益的各种政体就都是正当或正宗的政体 ;而那些只照顾统治者们的利益的政体就都是错误的政体或正宗政体的变态(偏离)".而根据最高治权即是否归属于一人、少部分人或多数人,追求公共利益的三种正宗政体分别为一个人执政的君主政体,少数人执政的贵族政体和多数人执政的共和政体.同时,"僭主政体为王治的变态 ;寡头政体为贵族政体的变态 ;平民政体为共和政体的变态.三者都不照顾城邦全体公民的利益".   在对政体的分类进行论述后,亚里士多德开始讨论政体的变迁.政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衰落、灭亡甚至是发生变迁.他从两个方面概括了引起政体变迁的原因 :   政体结构的不平衡扩张与政体建制原则的不平等,是造成政体变迁的一般原因.譬如,在平民政体中,倘若使富户人数增加或财产增多,平民政体就会转变为寡头政体.另外,政体建制原则的不平等,也会导致政体的变迁.以平民政体与寡头政体为例,平民政体的建国观念认为人们应该在各方面达到绝对的平等.寡头政体的建国观念则认为人们要在某一方面不平等,就应该在任何方面都绝对不平等.   2. 政体变迁的具体原因   内讧与政变的各种动机构成政体变迁的具体原因.在一般性原因的基础上,政体的变迁还需要具体的原因 :第一,内讧的发生,多为执政者或反对派的贪欲、嫉妒或个人恩怨最终殃及国家.第二,构成政体变迁的动机还包括具体的动机,分别是 :平民政体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平民领袖的放肆 ;寡头政体变迁的主要原因,一是当政的寡头派凌虐平民,一是寡头派之间的相互倾轧 ;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变迁的主要原因是混合丧失了平衡 ;君主政体变迁的原因是君王破坏法律追求更大的特权 ;僭主政体变迁的主要原因是统治集团内部失和以及人们对于僭主的憎恨和鄙视.   可见,政体的变迁既可以由正宗政体向变态政体蜕变,同时,在条件具备时,亦可反之.亚里士多德对政体的变迁持较为客观与温和的态度.他在论述时并未绝对否定或褒贬某一政体的善恶,而是对各个政体变迁的原因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与分析.   二、政体的保持   在政治发展与政治变革过程中,政体会发生变迁.亚里士多德对政体变迁原因做了详细论述.同时,他也对保持政体的一般方法进行了分析,主要是政体变迁的预防 :   其一,禁止一切违法行为,防微杜渐.亚里士多德认为,"越轨违法的行为常常因为事情微不足道被人疏忽,这有如小额费用的不断浪掷,毕竟耗尽了全部家产".因此,在违法越轨的行为出现端倪时,就将其扼杀.   其二,中庸执政.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政体需要维持平衡,如果某一部分过度发展,政体就会畸形,最终会毁灭政体.   所以,要维持政体稳定,就要平衡政体的各个部分,为此要采取中庸的执政方式.   三、启示   亚里士多德在对雅典 158 个城邦政治制度调查分析基础上,对政体进行了正宗政体与变态政体的分类,并对政体变迁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论述.现就其政体变迁理论的启示做一些浅析.   1. 以正义为核心的中庸之道首先,亚里士多德在进行政体变迁论述时,更注重正义原则.并把正义作为政体分类的一个标准.他认为,"贵族政体以及共和政体的颠覆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由于它们偏离了建国的正义".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指出,"真正的治理者是正义的守护者,而只要他是正义的守护者也就是平等的守护者".   除了对正义的坚守,亚里士多德认为,还应该建立一个兼具平民政体与寡头政体的混合政体,即中产阶级执政.因为如果让占多数的中产阶级执政,其财富既不会被穷人觊觎,他们也不像穷人那样希图他人的财物,最具稳定性.这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所持的以正义为核心的中庸之道.   2. 政体变迁论述中经济因素的缺失在对政体变迁理论进行论述时,亚里士多德对经济因素的作用都是持弱化或忽略态度的,虽然他也认为,置民之产可以防止平民暴乱,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利用经济上的事务占据人们绝大多数时间,而使其无暇参政.从而不论是对于平民政体还是寡头政体,在政体保持上都可以起到一个平衡的作用.而事实上,"经济因素在政体蜕变中具有更根本、更深层的意义,经济危机往往是导致政治危机、社会危机的根源".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恩格斯在论及共和制政体时指出,"共和国像其他任何政体一样,是由它的内容决定的."这就表明,政体与国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政体只能由经济上起决定作用的国体决定.不同阶层对现有政体的不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由于时代与历史的局限,对经济因素的遗忘,是亚里士多德政体变迁理论中的一个缺陷.
/
本文档为【政体变迁的原因、政体的保持及启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