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普陀山游记

2010-06-19 32页 doc 176KB 7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97273

暂无简介

举报
普陀山游记普陀山游记(旅游攻略) 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Mountain Putuo)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面积12.9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普陀山游记
普陀山游记(旅游攻略) 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Mountain Putuo)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面积12.9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周末,我和老婆正好都没什么事情,于是决定去普陀山转转,见识一下普陀山仰慕已久的神秘面容。由于是第一次去普陀山,我和老婆可没少做“功课”,主要跟去过的朋友打听车船和住宿情况,临走,朋友“小乐”还给我推荐了一个叫“王芳饭店”的农家小院,电话0580-6091182,手机13575626014,他住了好几次,总体感觉不错,最重要是价格实惠,而且还可以搭伙食,听着还真不赖,于是就叫他帮我们订了一间两天的标间,100元/间/天。 提前和老婆去订了票,从杭州吴山广场出发,乘坐海星公司大巴直达沈家门半升洞客运站,票价每位95元,车况非常好,坐着挺舒服,在车上睡了一觉,5个 小时左右的车程,途中在高速停靠站吃了一次快餐,在下午1点左右就到了沈家门终点站。边上就是去普陀山的 轮船码头,有快艇和慢船两种,我们买了两张快艇票,19.5元一张,12分钟左右总算到了普陀山码头,令人欣喜的目的地到了。 买了两张进山门票,160元/张,加5元保险,330元。出了检票口,“王芳饭店”老板娘已经笑吟吟的举着个牌子等在那里了,并顺手接过了我们的一个行李包,嗨!还挺热情,这让我们增加了不少好感。听说我们是第一次来,老板娘给我们一一介绍了普陀山的主要景点和寺庙,并给我们推荐了几个两天的旅游路线,跟我们预想的基本上差不多,聊着聊着,大概六、七分钟光景,就到了前寺附近我们住的农家小院——“王芳饭店”,进门一看,挺干净,住满了人,我们的房间在朝南的一个标间,一个大窗户,采光很好,单独的卫生间,关键看上去锃亮锃亮的,看来刚装修过,老婆看了很满意,这很重要哦!嘿嘿!由于是第一次来普陀山,不知道普陀山的消费情况,跟老婆合计了一下,决定晚饭就在“王芳饭店”吃了,老板娘说:没问题,晚上6点准时开饭。跟老板娘预定好晚餐就开始了我们的普陀山之旅 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座落海上的佛教胜地,秀丽的自然景观与悠久的佛教文化溶汇一起,成了名扬中外的“海天佛国”。巍峨庄严的普济寺(前寺)、法雨寺(后寺)、慧济寺三大寺,是我国明末清初建筑群的典型。元代古建筑多宝塔、明万历年间雕刻的杨枝观音碑、清初从南京拆迁来的明故宫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是观音道场的“镇山三宝”,近年兴建青石浮雕“五百罗汉塔”、33米高的“南海观音”露天铜像、纯紫铜铸成的正法讲寺“铜大殿”,新近修复的紫竹林禅院、西方庵、祥慧庵等古刹梵宇,又为佛国增添了风采和魅力。 普陀山十二景:莲洋午渡、短姑圣迹、梅湾春晓、磐陀夕照、莲池夜月、法华灵洞、古洞潮声、朝阳涌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霁、茶山夙雾、天门清梵 普陀山三寺: 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 普陀山三宝: 多宝塔、杨枝观音碑、九龙藻井 普陀山三石: 磐陀石、心字石、二龟听法石 普陀山三洞: 朝阳洞、潮音洞、梵音洞 1.百步沙 位于宝塔东约百多米处海边,南北长600多米,东西宽200余米。与朝阳洞北的千步沙相对应,故名百步沙,又叫塔前沙。百步沙沙质纯净、滩形优美。清杭州人胡绍家《百步沙》诗云:“太子塔前沙,临风散似霞。至今卷石在,不见惹微瑕。” 百步沙前,海域辽阔,海滩宽广而平坦,海水湖蓝,海洋与陆地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交接,为海水浴的绝佳去所。夏日夜晚,此地更是海风习习,凉气袭人,游客也多来此闲步乘凉。百步沙的海水浴场,始建于民国23年(1934年)。1982年普陀山管理局投资扩建,设施逐年完善,一次可容纳游客1500人。 交通:1号线、2号线起点站均在前寺(百步沙),从停车场到海滨浴场步行200米。 法雨禅寺 法雨禅寺又称后寺,在普陀山白华顶左、光熙峰下,距普济寺2.8公里,为普陀三大寺之一。法雨寺占地33408平方米,现存殿宇294间,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又后依次为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整座寺庙宏大高远,气象超凡;不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北宋王安石曾赞之“树色秋擎书,钟声浪答回”。 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因当时此地泉石幽胜,结茅为庵,取“法海潮音”之义,取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改名“海潮寺”,三十四年又名“护国镇海禅寺”。后毁于战火。清康熙二十八年,普济、法雨二寺领朝廷赐帑,同时兴建;后法雨寺的明益禅师又孤身入闽募资,历时三年,将所募财物用以建圆通殿,专供观音佛像,两年后又建大雄宝殿,供诸菩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朝廷又赐金修寺,修缮大殿,并赐“天华法雨”和“法雨禅寺”匾额,因改今名。同治、光绪年间又陆续建造殿宇,成为名动江南的一代名刹。   法雨禅寺游览次序:海会桥(日莲池)——山门(“天华法雨”题刻、九龙壁)——天王殿——玉佛殿——九龙殿(九龙藻井)——御碑殿——方丈院 交通:2号线在“法雨寺”下车。 门票:5元 慧济禅寺 位于普陀山佛顶山上,原为一石亭,供佛其中,明代僧慧圆创慧济庵,至清乾隆五十八年始建圆通殿、玉泉殿、大悲楼等,扩庵为寺。光绪三十三年清得大藏经,由文正和尚鸠工增广,遂成巨刹,与普济寺,法雨寺鼎立,称为普陀山三大寺。 寺内大雄宝殿用彩色琉璃瓦盖顶,在阳光下呈现出“佛光普照”的奇景。观音堂内,四壁镶嵌着123尊石刻观音像,汇聚了唐宋元明清五朝名画家的杰作。 交通:2号线到终点站“索道站”下车,转乘索道(上行25元,下行15元,上下联票35元)上山即到。 门票:5元 南海观音立像 坐落于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此处势随峰起,秀林葱郁,气顺脉畅,碧波荡漾。莲花洋彼岸的朱家尖,隔海侍卫;双峰山坡麓的紫竹林,潮音频传。身临其境,如临极乐国土,尘念顿消。立像台座三层,总高33米,其中佛像18米,莲台2米,台基13米,台基面积为5500平方米。佛像顶现弥陀,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畏印,妙状、慈祥,体现了观音菩萨“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佛像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观音立像工程浩大,实为普陀开山以来之空前大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词,工程于1996年农历九月十九日奠基动工,至1997年农历六月竣工,九月二十九日举行开光大典,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众的信仰核心。“南海观音慈被大千,普陀新景光照千秋。” 交通:乘1号线到紫竹林下车,步行前往。 门票:6元 普济禅寺   普济禅寺又叫前寺,坐落在白华山南、灵鹫峰下,是供奉观音的主刹。全寺占地37019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5289平方米。寺内有大圆通殿、天王殿、藏经楼等,殿、堂、楼、轩共计357间。大圆通殿是全寺主殿,人称“活大殿”,供奉着高8.8米的毗卢观音。普济禅寺与法雨禅寺、慧济禅寺并称为普陀山三大禅寺。   普济禅寺的前身为不肯去观音院,创建于唐咸通年间,后宋神宗于1080年将其改名为“宝陀观音寺”,专供观音菩萨,香火始盛。到南宋嘉定年间,御赐“圆通宝殿”匾额,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后来明初朱元璋实行海禁毁寺,直到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朝廷拨款重建,并赐额敕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使普济寺成为当时江南规模最大的寺院。清康熙年间,遭荷兰殖民侵略者践踏,寺院被劫掠一空。1689年海疆平息后,康熙下旨重新修缮、扩大规模,至雍正九年(1731年)时基本完成,现在的大部分建筑都是这期间完成的。抗日战争后,寺院萧条败落;“文革”期间佛像尽毁,僧侣被遣散。1979年开始全面修复原貌,重筑了毗卢观音等佛像和楼阁,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普济禅寺游览次序:海印池(御碑亭、观自在菩萨墙)——山门——御碑殿——钟鼓楼——天王殿——大圆通殿(毗卢观音圣像、32座观音应身像)——法堂——方丈殿——功德殿——斋堂、僧舍 交通:1号线、2号线在前寺(百步沙)下车即到。 门票:5元 小贴士: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大乘庵,每年农历二月、六月和九月的十九日免费开放,并全年对舟山市民(凭身份证)免费开放。 心字石 位于西天门下石坡上。字高5米,宽7米,整个字可容百人打座,是普陀山上最大的石刻文字。心字石不远处有蛇头岩,民间传说“佛试蛇心”机出典于此。 交通:1号线到西天渡口终点站下车即到,2号线在百步沙下车步行10分钟也能到达 磐陀石 在普陀山梅岭峰梅福庵西行不远处,一片开阔的山顶平台上,有一对看似摇摇欲坠,实则稳如磐石的巨石——磐陀石,相传这里就是观音大士的说法处。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石一块巨石底阔上尖,周广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石2.7米,宽近7米,上宽下窄,呈菱形,曰“陀”。上下石衔接处间隙如线,似连似断,好象上石悬空挂在下石之上。“疑天外飞来,似神手搁置”是对磐陀石最相当的描绘。相传曾有人牵线割过两石交接之处,由此证明二石并未相接,但今人有尝试者却都没有成功过。(一说为每逢大年初一的零时,上石就会漂浮而起,用一根很细的丝线便可以横割而过。) 磐陀石险如滚卵,顶端却安稳如磐,可容30人在上游玩嬉戏。石上凿有石阶,可缘梯而上到石顶。石上有明万历年间抗倭将军侯继高题写的“磐陀石”三个笔力遒健、势如飞天的大字,最令人惊奇的是“石”字上多了一点,据说侯将军题字时,大石左右摆动,摇摇欲坠,于是他在石字上加了一点,磐陀石便稳稳当当地固定住了。此外还有“金刚宝石”、“灵通”、“天下第一石”、“大士说法处”等题刻。傍晚时分登顶游览,环眺山海,还可欣赏“磐陀夕照”的壮丽景观。 磐陀石还有不少典故和有趣的故事,据说《西游记》的西天便在此处,《红楼梦》中“通灵宝玉”又和这里的“金刚宝石”形意酷似。古时更有不少朝山的妇女登此石时,拿着自带的金属钱板在石上磨光,带回家去佩挂在儿孙身上,藉以“壮胆”、“祛灾”。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普陀山标志性佛教建筑-----南海观音铜像。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观音铜立像。也许大家会问:舟山处于东海,可是为什么观音铜像要叫南海观音铜像,而不是东海观音铜像呢?这个啊,是因为历代帝王多建都于北方,所以称它之南的地方为南海了。如《尚书》中的入于南海,其实啊,这个南海也是指东海而言的。所以,铜像就叫南海观音铜像了!   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是礼佛广场,面积有1683平方米,请看这一对花岗岩巨石,每只有7吨多重,就好象是睡狮初醒,保护着这一带!那大家知道为什么要用石狮子吗?这个啊,是因为狮子有辟邪的作用,又因为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着威武和庄严。分辨狮子雌雄的方法,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一般为左雄又雌。还可以从狮子所踩之物来辨别雌雄,爪下为球,象征着无上权利,必定为雄师,爪下踩着幼狮,象征着子孙绵延,必定为雌狮子!大家再来看这四尊金刚力士,高3.9米,用花岗岩镌刻,威武庄严,镇守着佛门。   现在请大家跟我沿着阶梯往上走,第二,三层为集散广场,正中一座四柱三门石牌坊,两旁一对7.7米高的花岗岩九龙石柱。大家请看左右对峙的两个手持金刚杵的金刚力士。右边愤然闭嘴的是哼将,那罗延金刚,左边的是哈将,便是密执金刚了,合称为哼哈二将。他们就是《封神演义》中所描写的骑火眼金睛兽的郑伦,陈奇两位将军的形象。但要说明一点的是,在佛教中是没有哼哈二将这样的叫法的。站在这广场上,大家可以往四周看一下,右边能看到南天门,短姑道头,海岸牌坊,正山门和客运码头。向西边便可以看到西天一线和观音冻。左边能看到西方庵,紫竹林,潮音洞等景区。直木可远眺莲花洋,洋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不断,层层白浪扑向岸边,那涛声就好象船只在礼佛广场诵经。   站在广场上,请大家抬头瞻仰南海观音慈眼视众生的大悲妙相,尤其是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观音宝像正好象轻轻地移着莲步款款向我们走来,令人顿生膜拜之心。   请大家仔细观看,观音大士头顶天冠,天冠上有阿弥陀佛像,示能降服歪魔邪道,是观音正身像的标志。再来看她的双目,垂直向下看着,眉毛像两轮新月,左手持XX(XX原是古印度的一种无坚不破的战车,佛教比喻佛法。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XX能吹破众生烦恼邪恶,如XX吹破山岳岩石一样;另一种说法是佛法如XX辗转不停。)她的右手施无畏印(无畏印表示佛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惧,佛有救济众生的大慈心愿。)大佛身高18米,总高33米,那么这个“33”在佛教中也是有特殊含义的,一种说法是说观音有32个化身,再加上一个正身像毗卢观音就是33;另一种说法是3,6,9在佛教中表示吉祥的数字,3+3=6,3*3=9,所以要用“33”。佛像用亚金铜材制造,由96块铜壁板组成,壁板厚约6毫米,总重量70吨,大士面容含纯金6.5公斤,96壁板拼装成一尊大佛,并用打磨抛光法将焊缝处磨得天衣无缝。精湛的工艺令人叫绝,文化价值和艺术品位极高。 大家可能又会问了:观音她到底是男是女啊???其实啊,观音无所谓男女,她象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礼念,代表的是一种品格,能有慈悲有爱心的人就是菩萨。但是观音的塑像可以塑成男身,女身,动物身等。简单得说,慈悲的人就是菩萨。   这尊铜像是1997年农历9月29开光的,开光那天,还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那天,乌云密布,好象要下雨,早晨8点,当妙善方丈宣布开光的时候,铜像上方天空顿时金光闪闪,佛光普照,好象有白衣观音的圣像出现在天空,在场的4000余还内外信众亲眼目睹,承受佛光,无不惊叹。   各位团友,南海观音铜像的基座分两曾。底层为功德厅,里面有铜雕,木雕装饰。上层为五百罗汉堂,里面供奉500尊各式妙相的紫铜观音圣像,中间铜柱上雕刻着观音的32应化身,观音的32化身只有在普陀山才有的,这是做为观音道场的标志,在其他地方是没有供奉的。正中铜柱直径5.6米,直径上层通顶部接莲花座,其工艺为国内首创。铜柱上筑有20副观音说法图和全上方丈妙善大和尚像。铜柱外包有12毫米厚的纯透明特制玻璃护罩,四周为大型木雕壁画,用进口柚木雕成。四副壁画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发生在普陀山的四大传说,即“短姑圣迹”,“二龟听法”,“飞沙填海”,“蓝公护法”。这些壁画精雕细刻,不仅工艺高超,而且充分显示了普陀山佛教文化的深厚内涵。   出历史名城锦州西北行十余里,有一座群峰险壑逶迤伴绕,飞泉云岫横生妙境的名山胜地。这就是声震辽海、誉播京华的关外第一佛山——锦州北普陀山。   北普陀山开山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邃丰厚。迄唐武德元年即已肇建诸端寺刹,晨钟暮鼓梵音法号经年袅渺,祥云喜雨龙光清岚百代氤氲,故世人皆以南印度普陀珞珈山北院称之。至辽代,又因让国皇帝耶律倍长居此山,经德高僧德韶奏请辽太后,正式定名北普陀山而闻名天下。其尤以名贯燕云十六州的“石堂松雪、枫榴日、苍山观海、红石卧龙、滴水观音、泓池澄晖、烽台夕照”等景观而著称于世。明清两代,更以辽西“第一洞天”驰名海内,为佛、道两教高僧、宗师及信众朝拜之圣地。   北普陀山拥有奇特壮观的山峦;千姿百态的峰石;翠柏菩提掩映的山泉;古树悬挂的峭壁。名峰、古刹、摩崖移步即景,佳景天成。春可听莺啼鸟语,夏可闻蝉鸣桑林,秋可睹栌红霜染,冬可观石堂松雪。四时景致,异彩缤纷,胜如巧笑顾盼焉。九景区共有五十多处景观,其云、石、水、洞、林、花、鱼、鸟浑然一体,雄、险、奇、幽、动、静、美、妙交相生辉。实为洞天福地,人间胜境。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辽宁五十佳景之观。   锦州北普陀山四季美景愿各位朋友玩的开心. 转贴于:导游资格考试_考试责编:zlj 普陀山十二景之【海上卧佛】  海上卧佛——洛迦山,现建有圆通禅院、大悲殿、大觉禅院、伽蓝殿、韦驮殿、土地祠、园觉塔等宗教名胜。而令游客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两座建筑精巧别致的宝塔———妙湛塔和圆觉塔。妙湛塔又名五百罗汉塔,塔院占地960平方米,院门外有青石雕塑四天王立像,门内两侧各浮雕6位天女,塔院左壁为《南海普陀洛迦山五百罗汉塔乐助功德芳名碑》。圆觉塔位于大悲殿南山岙间,塔院面积为120平方米,南面照壁刻“万德庄严”4字,东、西角各置石香亭1座,正中设石案供桌,院西有一石木鱼,重达1吨,上刻“佛知 不知”5字,向香、游客透露了佛法不可思议的深奥哲理。普陀山全山方丈妙善大师圆寂后灵骨就安放在圆觉塔。 普陀山十二景之【华顶云涛】   茶山位于佛顶山后,自北而西,婉蜒绵亘。山势崆旷,中多溪涧。据史载,此处历产茶茗,山上僧人每每于谷雨前采摘,药用价值较高,可治血痢肺痛。山上还生长山茶花树,树高数丈,每到冬春之交,丹葩被谷,璨若珊瑚林,煞是一番景致。茶山多雾,白色的云雾常自得地随风浮荡,所到之处无不为佛国山川添色。而每在日出之前,茶树林夙雾缭绕,时而如丝似缕,时而姻缊猕漫。此时此刻,如若身处其间,如梦如幻,令人通思无限。   古代普陀山没有居民,山中僧人自种自食,种茶是住山僧人的一项重要劳作。每到采摘季节,众僧一齐出动,山上立时出现一种“山山争说采香芽,拨雾穿云去路赊”(明·李桐诗句)的繁忙景象。普陀茶山之茶,被人称作“云雾佛茶”,因为此茶树多为僧人所植,因而山僧谈论“茶山夙雾”也别具情韵。 普陀山十二景之【宝塔闻钟】   多宝塔也称宝佛塔,俗名“太子塔”,位于海印池东南端,高32米 ,方形双层塔座,三层塔身,有台无檐,全用太湖石砌成。上三层四面均凿龛雕佛,造型别致,尤以观世音圣像,神态温和凝重,给 以亲切端庄之感。背景为十八罗汉,每个罗汉 神态各异。每层挑台置石栏,石栏柱端刻有守护天神、狮子莲花等图案。底层基座平台较宽 ,四周栏下雕4个龙头,张口作吐水状。顶层四角饰有蕉叶山花,极具元代建筑风格。此塔系元元统三年(1335年)由山僧孚中禅师募资改建,并得到太子宣让王等江南诸藩王资助,遂将塔建成,并在塔旁建造太子塔院。1919年,印光法师与住持了余、了清等请无为居士陈性良募捐补修。多宝塔为典型的元代建筑工艺,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属普陀山三宝之一,康有为曾在塔院假山石上留题“海山第一”4字。清晨,站在塔院中闻听普济寺传来的悠扬 钟声和百步沙喧发的澎湃潮响,两声互相答和,故古 名之为“宝塔闻钟”。 普陀山十二景之【海岸碑坊】   建于1919年。四柱三门,翠瓦飞檐,上有“南海圣境”、“同登彼岸”、“宝伐迷津”、“金绳觉路”、“回头是岸”匾额五重,为北洋政府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等 所题。门柱上刻有楹联;“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圣迹著迦山,万国生灵皆乐育;佛光腾海岛,千年潮汐静波涛”,“一日二度潮,可听其自来自去;千山万重石,莫笑他无觉无知”,“到这山来,未谒普门当先净志;渡那海去,欲登彼岸须早回头。” 普陀山十二景之【千步金沙】   千步金沙也称千步沙,在普陀山的东部海岸,南起几室岭北,东北至望海亭。普陀山东侧的一条循山道路名“玉堂街”,街右沿海即为千步沙,南面过朝阳们为百步沙。千步沙因其长度近千步而得名。   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纯净松软,宽坦软美,犹如锦茵设席,人行其上,不濡不陷。此处海浪日夜泊岸,涛声不绝。浪潮嬉沙,来如飞瀑,止如曳练。每遇大风激浪,则又轰雷成雪,豁人心魄。悠忽之际,诡异尤常,奇特景观,不可名状。千步沙沙坡平缓,海面可阔,且水中无乱石暗礁,常为游泳健儿所青睐。夏日里来的游客,千万不要错过这一景观,或在游山之后,赤着足行正其上,让海浪亲抚你的脚面,其趣其咪,未经亲试者不可想象。或者静静地在沙滩上坐上一会儿,听听潮声。或者干脆换上泳装跃入佛海波涛,它会给你带米无限凉爽。千步金沙并不只是白天很美,每临月夜,婵娟缓移,清风习习,涛声时发,其清穆景色更为诗意盎然。故有人曾将其与壮丽的朝阳涌日,合称昔陀山观绝。   为使更多的游客饱览佛国景致,享受沙滩情趣。普陀山管理局新推出了以朝阳洞、百步沙、千步沙为龙头,以观海景、玩海水为主要特色的旅游专线,在千步沙游乐中心利川沙滩优势,修建了4只5500平方米的嬉水池,购置了碰碰船,在嬉水池里还饲养了6000多尾红黄相间的金鱼,引进很多广场鸽放养在占地144多平方米,地处千步沙背的“马尼拉”草坪上,供游客观尝。新开办的“摩托艇”。“牵引跳伞”等活动丰富多彩,还新建了200平方米出租淋浴室,购置了十余艘高速游艇,并开辟了百步沙、千步沙海上游艇游览项目。 普陀山十二景之【朝阳涌日】   过仙人井,登几宝岭东望,见岗上有岩斜峙似象,伸鼻举目,眺望东海,此即为象岩。象岩上侧,犹有驯服似兔的兔岩。象岩以东临海处,复道转折,层梯而下,有一天然洞窟,广不逾丈,却幽邃窍冥。洞外巨石参差,积叠人海。洞面朝东洋,左右挽百步沙与千步沙。每当晴日,清晨在此看日出,观海景,景色壮丽,堪叹观止。旭日“巨若车轮,赤若丹沙,忽从海底涌起,赭光万道,散射海水,前鲜想曾光耀心目。”所以人们给它起名为“朝阳洞”,并把“朝阳涌日”列为普陀十二景之一。在普陀山见日出,以朝阳洞为先。   朝阳洞也是听潮音的好去处。朝阳洞上原有朝阳庵,据书载,身处此庵,浪涛轰呜其下,如千百种乐交响迭奏,别有情趣。作家王鲁彦夫妇曾偕郁达夫在原朝阳庵中下榻,写了一篇散文,曰《听潮的故事),把这里的潮音作了如下的描绘:“……如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象千军马浑战起来……”郁达夫还在诗中写道:“雪涛怒击玲球石,洗尽人间丝竹音。”朝阳洞庵毁于民国初年,1992年在原址修建观日阁。现今的朝阳洞景色包括朝阳洞、观日阁、揽霞亭、六观亭等,并附设有茶室。购物商场。古色古香的观日阁,又称朝阳阁,建在朝阳洞之四上方,濒临瀚海,飞檐翘角,金碧辉煌。阁高18米,长宽各12米,依山起势,蔚为壮观。阁内分上中下三层,设购物、休息、观海三个大厅,周壁陈列“三十二观音”画像,线条流畅,形象生动。中下二层设根雕艺术馆,展示大、小根雕观音佛像百余尊,为海天佛国新增的一独特景观。登阁观口出,眺望东海,更是景上有景。   摊霞亭又称朝阳亭,建在朝阳洞左平台上,近崖濒海,每当旭日东升,霞光辉映,景色奇丽。 普陀山十二景之【法华灵洞】   在几宝岭东天门下。出洪筏房左拐登小径拾级而上,过古草茅篷(现为民房),便是普陀十二胜景之一的”法华灵洞’。这里方圆巨石自相垒架,形成洞穴数十处:有的有空刻露,伛行可过;有的宽广如室,中奉石像;有的上丰下削,泉涓滴漏,自石罅流出而下注成池普陀山洞穴虽多,层复出奇,唯此们为最。洞外有“青大福地”、“普陀岩”、“东南大柱”等题刻。   游普陀山不可忽略法华洞的奇特景观。前人认为即使选景,法华也属佳境,如明洪陈赋诗云:“游山须选峰,峰峰必造极。试问何处佳,法华最奇特。” 普陀山十二景之【莲池夜月】   “莲池夜月”指的是海印池的月夜景色。海印池在普济寺山门前,也称“放生池”、”莲花池”,原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后植莲花,即称“莲花池”。   “海印”,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印象一切事物,佛之智海湛然,能印现一切之法。海印池面积约十五亩,始建于明代。池上筑有三座石桥,中间一座称平桥;北接普济寺中山门,中有八角亭,南衔御碑亭。卸碑亭、八角亭、普济寺古刹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古石桥横卧水波,远处耸立着一座占和疏朗雄伟中透出股秀灵,真如人宫仙境,美轮美奂!轴线将池一分为二,成为东西莲花池。他周围设有古色古香的石雕栏。   莲花地三面环山,四周古樟参天,池水为山泉所积,清莹如玉。每当盛夏之际,池中荷叶田田,莲花亭亭,衬映着古树、梵字、拱桥、宝塔倒影,构成一幅十分美妙的图画。夏日月夜到此,或风静天高,朗月映池;或清风徐徐,荷香袭人,更是一番良辰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荷花,佛家称之为莲花,是圣洁、清净的象征。佛教称极乐世界为“莲邦”,以为彼土之众总以莲花为所居。认为众生皆有“佛性”,只是由于被生死烦恼所困扰,而没有焕发出自己的佛性,因而还陷在生死烦恼的污泥之中。莲花则‘咄污泥而不染,澄清涟而不妖”,故佛教以莲花来比喻“佛性”。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大禹寺义公附中有诗句云:“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观世音菩萨是普渡众生往生莲邦的“莲花部主”,所以,海印池自然也就与观世音菩萨联系起来了。历代文人在观赏莲池景观时,也就往往把摹景和自己对佛之所悟融会起来。 普陀山十二景之【磐陀夕照】   “磐陀夕照”说的是磐陀石一带的傍晚景色。由梅福庵西行不远处便可看到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块巨石底阔上尖,周广20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块巨石上平底尖,高达3米,宽近7米,呈菱形,曰陀。上下两石接缝处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相传曾有人牵线横割而过,由此可以证明两石并未相接,但以后试者皆大成功。磐陀石险如滚卵,如果你站在面前,可能会担心一阵大风,将上面巨石吹滚下来。但却安稳如盘,亿载未动,万劫不摇,两石永远是这样相累相依。磐陀石顶巅平坦,常见有二、三十个旅客在其顶上嘻戏,它却纹丝不动,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一大奇观.   磐陀石相传是观音大上说法处,石上有“磐陀石’(候继高书)“大土说法处”、“金刚宝石”、“西天”、“天下第一石”等题刻。磐陀石上凿有石阶,可缘梯而上到石顶。每当夕阳西下,石披金装,灿然生辉,人们如能在此时登上石顶,环眺山海,洋洋大观,景色壮奇,“磐陀夕照”,便成为普陀山之一大奇观。   在磐陀石身上怀有不少典故和有趣的事情,据说《西游记》的西天便在此处,《红楼梦》中“通灵宝玉”又和这里的“金刚宝石”形意酷似,因而近代有许多电视、电影剧在这里拍摄外景。更有不少朝山的妇女登此石时,拿着自带的金属钱板在石上磨光,带回家去佩挂在儿孙身上,藉以“壮胆”“祛灾”。 普陀山十二景之【梅湾春晓】   【梅湾春晓】指的是普陀山的早春景色,普陀山也称梅岑,因西的山湾为梅湾,又呼作前湾。据传此地多野梅,庵、篷僧众又多好养梅。怡性。每当早春季节,春回人地,避山野梅,香满山谷,青山绿树,衬映着点点红斑,煞是一番美景,曾被人誉之为“海上罗浮”。在这个季节,每当天阳无风时日,伫立西山巅;远眺莲花洋,只见渔舟竞发,鸥鸟翔集,海中波涛,道道耀光,山外青山,层层叠翠,美不胜言。若在月夜,则疏枝淡月,岛礁腾胧,幽香扑鼻,更为令人陶醉。在万象更新的春天,历代未游南海普陀名山的文人,更是触景生情,由于季节更替。联想到人的岁月流逝,因而怀古、恋今、感物、伤神。 普陀山十二景之【短姑圣迹】   进了佛国山门,往东南约300米处,便是短姑道头。此地旧时原为海滩,滩上有“阔十余米,长百来米,小石自相零附,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有些石上镌有“短姑古迹”等字样,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成为旧时的天然船埠。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普陀山住持了余、莲禅二僧因潮落潮涨,往来船只靠岸不便,遂募资用巨石垒成长达11米,宽8米的石条道头。在未建普陀山客运码头之前,凡前来普陀山参札进香、揽胜观光者,都得由此登岸。   相传有姑嫂俩发愿礼佛,几年后凑资买船,渡莲洋朝山进香,船刚泊道头,不巧小姑“天癸”来潮,自愧不洁,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其无福朝圣,遂嘱其在小舟中候她,独自怅然进山拜佛去了。不想时近晌午,潮水大涨,小舟与岸相隔,小姑久坐船中,饥不得食,甚为纳闷。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模样的,持食盒至岸,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边踩着这些石块竞直来到小姑舟中,说是她嫂托她捎来的,放下食盒,便离船而去。过了不久,其嫂进香归来,问及前事,娘愕然;忽然记起刚才拜佛时,瞻仰莲座,只见观音大士衣据湿着一片,心里顿有所悟,以为这是观世音菩萨所为,忙不迭又进山到观音面前叩拜会了。因其嫂曾在码头“短其姑”,从此,姑嫂泊舟处即被称作‘短姑道头”。道头旁自相零附出没于潮水中的石块,传说是菩萨上舟送食时投向潮水里用以跺脚的石块,遂被称作‘短姑圣迹”。 普陀山十二景之【莲洋午渡】   莲洋就是莲花洋,处舟山本岛与普陀山之间,北接黄大洋,南为普沈水道。洋以日本人欲迎观音像回国,海牛铁莲花阻渡的传说得名。清康熙《定海县志》转引《普陀志》云:“宋元丰中,侯夷人贡,见大土灵异,欲载至本国,海生铁莲花,舟不能行,倭惧而还之,得名以此。”   莲花洋是登普陀山进香的必由之航路。旅客的航船行至洋上,如果赶上午潮,就能见到洋面波涛微耸,状似千朵万朵莲花随风起伏,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你来游普陀山所见到的第一景——莲洋午渡。如遇到大风天,这里则是波翻盈尺,惊涛骇浪,另一番极为壮观的景色。曾有渔歌咏道:“莲花洋里风浪大,无风海上起莲花。一朵莲花开十里,花瓣尖尖象狼牙。”莲花洋多数的日子是风平浪静的,旅客尽可以在航船上安详地放眼莲花洋上的美景。莲洋午渡景观曾为历代来游普陀山的文人所吟咏,传下了大量的诗章。赞叹莲洋午渡景色,抒发作者经历莲洋的愉悦心情。 当和尚遇到钻石   做生意的人喜欢烧香拜佛。随便到一个庙里,你看到的那些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的生意人都是和尚们的最爱。   一般说来烧香拜佛的生意人分为两派。一曰实战派,大抵是生意场上遭了磨难或是有了实在过不去的坎,逢佛便拜,认真的还要打听到哪个庙拜佛更灵验——有更高的性价比。一般来说,他们基本没有心思搞清楚佛门内部的组织架构和职位分工,着急的时候会把王母娘娘、玉皇大帝、关公乃至土地爷也拿来作为一个系统的顶礼膜拜。   一曰理论派,但凡生意场上已经功成名就之士,举目四望,有点一览众山小、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他们发现学生时代的哲学课并没有让自己搞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之类的终极问题。分辨此派的核心标准是,每到一庙必找到当家住持,切磋一番。过招之后,出得山门,唏嘘不已。只觉六根清净,佛光普照,紫气东来,两腋生风,身轻如燕。实战派也好,理论派也罢,在中国,佛教是作为世俗生活的对立面或者说是参照物存在的。佛是高高在上的,他所要解决的是人的力量无法操控,人的精神无法平静的问题。所以“遁入佛门”被看作是对现实生活失望、无奈、厌倦、恐惧的同义词。   网上流传很广的一组图片:在纽约的一间写字楼的大厅里,两位来自西藏的僧人把彩色的细沙当颜料,用了几天的时间绘制了一副展现天上人间精美绝伦的图画,作品完成了,人们还来不及细细品味这画的奥妙,他们便从容的开始亲手毁掉自己的作品。两位僧人把沙子装进两只口袋,扬长而去。图片的最后一副是一行字:繁华只是一捧沙。这句话透出的却是中国人对于佛教的基本理解。   做了这么多铺垫,是想清晰的表达我在看到《当和尚遇到钻石》这本书时的感受。作者麦克尔·罗奇是一名受戒的藏传佛教僧人,修行22年,获得格西学位(佛学博士)。也就是说这不是一位佛教爱好者或是在家修行的居士,而是一位真和尚,藏传佛教里应当称做喇嘛。他的传奇之处在于不仅身为一个洋人去钻研佛教,而且他的信仰帮助他成为一名成功的珠宝商人。   作者一边往返于美国和印度之间,在修行的同时开始创业,与别人合伙初试钻石生意,用了17年的时间把一个靠5万美圆贷款的起家的钻石作坊发展成年销售额一亿美元的珠宝公司。他把自己的生意看作是佛教博大精深教义在世俗生活中的实践。   作者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宗教修行上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关键词——钻石(金刚石),在娓娓道来钻石的切割、加工、交易的过程以及自己在这个行业中摸爬滚打故事的同时,解读《金刚经》的精髓所在和这本经书在经商中的运用方法。在这里钻石被赋予了深刻的意味:成功的商人应当象钻石——坚实稳固、无坚不摧却又清澈透明。   这本书值得一读的原因在于,作者理出了一套“商场佛学”,用自己的实践和对佛教教义的剖析告诉大家,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完全可以和商业行为巧妙地融为一体,而不是将他们看作是相互对立或者互为补充的关系。   作者的“商场佛学”简单的可以概括成三句话:一是做商人赚钱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当然要干净诚实的赚钱;二是赚钱的时候要乐在其中,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三是要以此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当信佛这件事和经商这件事可以合二为一恰如热爱 美食的人做了厨师浑然天成完美无缺。   在中国,宗教一直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对立面。当市场经济的浪潮把人们的心理冲击得七零八落、七荤八素、七上八下的时候,重新回到传统智慧,去发现其在当下社会的先进性,进而创造个人和谐生活乃至建设和谐社会,何乐而不为。 相传为观世音菩萨化身的和尚   宝志(418—514年),本姓朱,生于齐,7岁出家于钟山道林寺。《太平广记》说他:“师事僧俭,修习禅业,稍显灵迹,被发徒跣,语默不伦……好为谶记,所谓志公符是也。”传说齐武帝萧赜对宝志谶言惑众很是忿恨,将他锁押大牢,第二天人们见他依然在街上行走,都很惊讶,齐武帝得知后,亲临大牢,结果发现他仍在狱中,只好将他迎入华林园。至梁时,同为佛教徒的梁武帝对宝志敬奉有加,呼为宝公。宝志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其好谶且灵,最为传神的就是谶语梁武帝的一生。   梁武帝萧衍38岁那年(502年)建立梁朝,83岁那年的4月14日,建康城内最大的寺庙,也就是梁武帝几度“舍身”当和尚的同泰寺发生火灾,火势之猛,数十里外都能望见。而这一些,早在天监年间,宝志就有诗谶:“昔年三十八,今年八十三,四中复有四,城北火酣酣。”   梁天监13年(514年),宝志圆寂,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化资30万钱建宝公塔纪念之。宝公塔高五层,崇丽可登临。天监14年在塔前建开善寺,梁代大画家张僧繇专为开善寺绘了一幅宝志公像;至唐代,大画家吴道子又根据张僧繇的画像重新绘制了宝志像,大诗人李白作像赞,大书法家颜真卿写字,三位名家珠联璧合的作品同刻在一块石碑上,后人称之为“三绝碑”(殊胜)真迹已毁于宋末兵火。   中国佛教史上,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再來,非常慈悲,以神通感化了梁武帝。那时还有一个故事。四川有一位真正得道的高僧,叫做宝香禅师。他四川住了很多年,也以种种方便法劝大家断恶修善。当地风俗,每逢祭祀必杀生。法师每年苦苦劝他们不要杀生,没人听他的。不但没人听,反而讥笑他。法师非常难过。有一年,有一位居士到京城拜见宝志公禅师。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化身,宝志公问四川来的这位居士:「四川的香贵不贵?」居士笑曰:「四川的香很賤。」宝志公说:「既然賤,为什么不走?」居士听不懂宝志公的话。过几天,他回四川,见宝香禅师。禅师问他:「宝志公说了些什么话?」居士说:「他问我四川的香贵不贵,我回答很*。宝志公说:既然*,为什么不走?我听不懂。」宝香禅师听了点点头。过了几天,又有一个祭祀法会,大众依然杀许多牛羊猪祭祀。宝香禅师这一天跟往日不一样,他在寺院门口挖了很大的坑,像池塘一样,里面灌水。他也参加祭祀法会,也跟着吃鱼吃肉。以前劝他们不要杀生,今天跟他们一起吃鱼吃肉,众人觉得很稀奇。吃完之后,禅师走到坑旁,一张口,吃下的鱼都是活的,吐出来在水里游。吃下的鸡鸭,一个个都是活的。神通一现,大家都看呆了。吐完之后禅师站着往生。真正得道高僧在这个地方弘法利生,我们对他不尊重,他就应当走。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要用什么方法?以真诚心、清净心,接受法师的教诲,依教奉行。 关于观世音菩萨的多问多答 问:观世音菩萨在空王劫前,早成佛竟,号正法明如来,以大悲故,现为菩萨。然经载久远劫前,莲华化生二童,一名宝意,一名宝上,问佛以花香等供养以何为胜,而佛答以慈心回向菩萨为最胜,二童乃发菩萨提大悲之愿,后作观音势至二大土。是则观音先成佛欤,抑先为莲花化生之童子欤。倘先成佛,则已妙觉,不必去问香花供养之孰贵。倘先作此童,则观音后证佛果,而势至大士竟未成佛,果何故耶。祈开示,解所知障。 答:菩萨境界,不可思议。已成佛后既可再作菩萨,其随缘化现或先或后,何庸多作计较。 问:经谓观音即过去正法明佛,今人以菩萨称之,得毋谬欤。 答:所云正法明,乃观音之本也。人所称观世音,是正法明果后示现之迹也。迹是菩萨,称之何妨。 问:观音大士生于何何地。 答:菩萨大士已证无生,不可作凡夫有生计度。然观音是弥陀辅弼,则亦往生极乐人也。 问:心经中观自在菩萨,是否观音大士。 答:就别而言,是观音大士。就通而言,则凡行深般若者,皆得受自在之号。 问:俗语有送观音千手观音之别,经目又有十八臂四十八臂之异。敢问一人四名乎,抑四人四名乎。 答:大士普门示现,法身是一,应身有多,何止四名已也。 问:六观音中有准提观音一种,世俗所奉准提大士,即系观音化现,然乎否乎。答:准提是观音化现。 问:准提菩萨像与千手观音相似,人都谓一,未知相差在何。 答:准提十八臂,观音千手,准提面上三眼,观音眼在手掌,此其不同也。 问:观音大士与白衣观音大士,是一是二。 答:观音大士化身甚多,白衣观音是其一也。 问:观音菩萨有白衣飘海送子千手等种种之别,未知是一是异。或谓观音菩萨念六字大明咒而顿超八地。未知究竟如何。又楞严经有观世音如来之名,未知其传记如何。又谓观音菩萨于往劫中已成为佛,名正法明如来,未知本迹如何。 答:观音应化,不一不异。六字大明咒功德,当阅经说。观世音如来,是观音菩萨最初发心时所受教之佛。无别传记。正法明如来亦然。 问:观世音菩萨于往劫中,久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又见观世音菩萨成等正觉,号普光功德王如来。是否二号可同称。 答:正法明是过去佛名堂,普光功德山王是当来佛名。一加过去二字,一加当来二字可也。 问:观世音菩萨如何具千手千眼,是何妙用。请详示。 答:菩萨诵大悲咒后,顿生千手千眼。眼为察看众生之用,手为救护众生之用。欲广度众生,所以需多手眼耳。 问: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是否为察看救护众生之用。但无量数众生,岂千手眼所能足用。又何以其他佛菩萨均无,而观音独有。 答:千手千眼之千字,不可泥作定数,总之表数无量而已。观音菩萨昔以传说大悲咒因缘,弘愿所感而现是相。一切佛菩萨均能化身无数,若合为一身亦可有无量手眼也。但未有表示事实耳。 问:观音大士未成佛时,有云男身,有云女身。且塑画大士像多系女身。未知孰是。 答:大士三十二应身,有现作女身者,故今塑画有作女身耳。并非定是女身也。 问:阅鱼蓝宝卷,金沙滩将遭水灾,而荷观音大士现卖鱼郎救度之。现在黄河水灾如此之大,彼大士何勿本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之心,现身而一加援救乎。藉此可以增进众生信心,弃恶为善,岂不一举而二善哉。 答:此次水灾中蒙大士救免者,时有所闻。倘人人能信仰大士,则早不成此灾矣。 问:观音神变,屡见记录。前报纸载南海故事,姑嫂往普陀进香,舟抵南海,姑适经期至,乃守居舟中,待嫂上山礼佛毕,已午饭后,忆及小姑肚饥,即携饭入舟,小姑云,方有一老妪携来白饭一碗,已充饥矣。又观音灵感近闻二编,载彭烈文居士在战场上疲饿已甚,迳见火光,趋至一老妪售粥幸得果腹。此皆大士化身所赐。惟此饭此粥从何而来,要求居士解答。 答:观音系法身大士,古佛再来,已证法性,于法自在。既能变化有情之老妪,又何不能变化无情之粥饭乎。况此等变化,得神通者类能为之,本不足奇。若论原理,则以一切色法,皆四大种之所造,此四大种性具于如来藏,即吾人之心性无法不具者也。有定力者心力强。心力强者,能随心变化矣。 问:普门品中[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是何解义。 答:此喻菩萨慈悲说法,灭除众生之烦恼。悲体即悲性,是愤怒相,故喻如雷震之警戒也。慈意是拥护相,故喻如大云之普覆也。所说之法,能拔苦益物,故喻如甘露之澍也。三者备而烦恼除矣,喻如焰灭也。 问:普门品云,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果位同是菩萨,似犹有高低之别,其差别何在。 答:菩萨六度万行,庄严佛果,精进不懈。无尽意菩萨一闻供养观音功德即解璎珞以供观音,乃菩萨行道之本分,非有高低于其间也。 问: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伊尼鹿皮作下裙]一句,殊深疑惑。盖大住大悲行门,教化众生,何以鹿皮护身,为学者表率。且伊尼二字何解。 答:此菩萨现居士身,故不妨以鹿皮作裙相。菩萨大悲,能令鹿出三界。原子核在区区忍其皮也。至谓为学者表率,则华严境界,情与无情同一法界,正不得生取舍于其间矣。伊尼鹿名。 问:[诸佛菩萨殊胜因缘]载二月十九为观音圣诞,六月十九为观音成道,九月十九为观音胜缘。云与此土众生有缘,故于九月十九亦列为纪念日。除二月六月外,九月当别有所本。求详示。 答:菩萨纪念,大概只有一次。而观音独有三次者,即是其应现之繁,与众生多缘之事实。但二月十九为诞日,载在丛林清规中。其余二日,未见出处。 持诵大悲神咒有何作用 问:佛教弟子都会背诵大悲神咒,诵大悲咒有什么作用,怎样修法? 答:“千手千眼大悲忏法”里讲,观世音菩萨就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成妙功德,具大慈悲,现千手千眼,护持法界众生,令我们发广大道心,教给我们受持圆满大悲神咒,能令我们永离恶道,得生佛前,无论我们犯有当堕无间狱的重罪或者恶疾缠身,悉使消除。常诵大悲咒,能智慧现前,得三昧辩才。现生求愿皆令果遂,决定无疑。能使我们速获三乘,早登佛地。大悲神咒的威神之力,赞叹不尽。   观世音菩萨对佛说: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有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佛);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   以上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愿,所以我们如果选择诵持大悲神咒作为今生的每天必修课,今生一定诸事随心满愿,将来一定往生极乐世界或诸佛国土。   诵持的方法,如在家里可在佛像前上香礼拜后诵持21遍、49遍或108遍,可自定。上班途中,其他一切空余时间均可背诵,不用记遍数。   大悲咒背熟了后一分多钟就可诵一遍,若在会分心的场合,可用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名号来代替。   无论选修任何一个法门,一定做到持戒清净:持五戒(包括不杀生吃肉),修十善,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修行一定会有不可思议成就。 广大灵感的观音菩萨   或曰:“世人千万,灾难频生,观音菩萨仅是一人,何能一时各随其人而救护之耶?即能救护,亦不胜其劳矣。”殊不知并非观音处处去救,乃众生心中之观音救之耳。观音本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故能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如皓月当空,所有水中皆现月影,千江有水千江月,此月为多、为一耶?不可言一,万水之月各现矣。不可言多,虚空之月常一也。诸佛菩萨之救度有情,亦复如是。其不得感应者,唯以众生之不虔诚,非菩萨之不救护也。如一池污浊之水,欲月现其中,岂可得乎?明乎此,我等大众念佛,犹有不正心诚意、虔恳而为之者,吾不信也。   山西闻喜县,一弟子叶滋初,骑骡行于大岭间,一边高峰,一边深涧。雪冻成冰,骡滑而跄,遂跌下涧。半崖有一株大树,恰落到树之中间,得以无虞,否则粉身碎骨矣。此树何由而有?乃观音所示现也。   又民十七年,宁波蔡仁初,于沪开五金玻璃店,人极淳厚,与聂云台善。云台令常念观音,意防绑票,仁初信之。一日,将出,自己汽车在门外,绑匪以手枪赶开车者去,匪坐其上。仁初一出即上车,随即开去,方知被绑,乃默念观音,冀车坏得免。已而轮胎爆裂,车行蠕蠕。再前行,油缸炸破,车遭火焚。匪下车恨甚,向之开三枪,而蔡以三跳免,遂乘人力车归。其年六月,与其夫人,同至普陀皈依。   又张少濂,为某洋行经理,素不信佛。一日,坐汽车行于冷静处,二匪以小六门赶开车者去。张云:“君上车坐,令彼开往何处即已。”二匪人各持手枪向张。张默念观音,行至闹热处,适有二人打架,巡捕吹哨,二匪跳下车逃去。盖以念观音之故,致匪误会为捉己故也。其舅周渭石,先皈依,一日请余至其家,少濂亦皈依。   又镇海李觐丹之子,为洋行买办。得吐血病二年,有时吐,即不吐时,痰中亦当带血。一日,为匪绑去。觐丹畏惧异常,全家念观音求救,复请法藏寺僧助念。后匪索银五十万圆,李家只允五万,匪魁谓非五十万不可。然每说五十万时,头即作痛,竟以五万圆赎回。且自匪绑去,不但不吐血,连吐痰也不带血了。二年多之痼疾,由被绑而全愈矣。以上所述感应事迹,宜深信之。   现在学佛人颇多,然能深知佛法者甚少,外道之语,人多信之。江浙俗传,谓念佛之人,血房不可入,以产妇血腥一冲,以前所念之功德,都消灭矣,故视作畏途。虽亲女、亲媳,皆不敢近,犹有预先避居别处,过月余方敢回家者。此风遍行甚广,亦可怪也。不知此乃外道邪说,蛊惑人心,何可妄信?   民十二年,袁海观之次媳,年已五十多岁,颇有学问,有二子、二女。其长媳将生子,一居士谓曰:“汝媳生子,汝家中一个月内供不得佛,也念不得佛。”彼闻而疑之,适余至沪,彼问此事。余曰:“瞎造谣言。归告汝媳,令念观音,临产仍须出声念。汝与照应人,各大声念。定规不会难产,及无苦痛、血崩等事,产后亦无种种危险。”彼闻之甚喜,不几日而孙生,其孩身甚大,湖南人生子必称,有九斤半。且系初胎,了无苦痛,可知观音大慈悲力,不可思议。   平常念佛菩萨,凡睡卧,或洗脚、洗浴时,均须默念。唯临产不可默念,以临产用力,默念必受气病,此极宜注意。须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唯在人之能虔诚与否耳。明高僧寿昌慧经禅师,生时颇难,其祖立于产室外,为念《金刚经》,以期易生。开口念出“金刚”二字,即生,其祖乃取名为“慧经”。长而皈依,及出家,皆不另取名,其人为万历间出格高僧。由是观之,可知佛法之有益于世间也大矣。念观音于生产有如是利益,岂可为邪说所惑,而不信奉耶? 求观音的言教   众生之心,与佛无二。虽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起贪镇痴,造杀盗淫,轮回六道,了无出期,而其寂照真常之本体,仍然如故,毫无损失。以故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悯其业障深重,不能直复本体,故以种种方便,令种善根,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由是久成佛道之正法明如来,而复不离寂光,垂形九界,随类逐形,寻声救苦,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其现余法界种种身,皆属秘密,现菩萨法界之观世音身,则属显露。以故十方诸佛,皆赞观世音菩萨为大慈大悲施无畏者,以期九法界一切众生,同生信向,同蒙摄受也。 由菩萨证穷法界,圆彰自性,彻悟唯心,。故能悲运同体,慈起无缘,遍法界感,遍法界应,随彼所感之诚之大小,俾彼各得相当之利益。如法华普门品,楞严观音圆通所说,及此方种种感应事迹,如本书所颂者,何可得而思议也。良以菩萨之心,犹如虚空,无所不遍。但以众生在迷,不生信向,譬如虚空,以物障之,便成隔碍。若穿一小孔,即得一小孔之空,穿一大孔,即得一大孔之空,若完全撤去障蔽之物,则与普含万象之虚空,浑合无间矣。是以众生小感则小应,大感则大应,故楞严云,求妻得妻(求妻者,求贤慧贞良之妻也,否则妻何得向菩萨求。)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所言求妻得妻等者,即穿小孔得小孔之空,穿大孔得大孔之空也。其求大涅槃得大涅槃者,即完全撤去障蔽之物,便与普含万象之虚空浑合无间也。金刚经所谓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以众生心体,即是无余涅槃,本来无失,又何有得。菩萨特以种种方便,令其消除幻业,复还本体而已。又以众生迷惑深重,不能顿发大菩提心,为接引初机令其入胜故,随彼凡情,满彼所愿。待其善根既熟,即可直得究竟真实利益,此菩萨随类现身,随心满愿之本旨也。 劝念观音以求佳婿   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皆是前生所作之业之所感召。若有大功德,则会过于前生所培。若有大罪过,则便不及前生所培。是以要认真修持,以转前业也。汝欲得有学问,有才能,有德气之好丈夫,或恐汝前生未培到这个福,则便不能满汝痴心。楞严经谓,念观世音菩萨者,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妻于菩萨,谓求菩
/
本文档为【普陀山游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