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试论两汉时期匈奴的农业生产

试论两汉时期匈奴的农业生产

2010-04-03 5页 pdf 276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5289

暂无简介

举报
试论两汉时期匈奴的农业生产 2001 年 5 月 中 州 学 刊 May ,2001 第 3 期 (总第 123 期)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No. 3 文章编号 :1003 —0751 (2001) 03 —0133 —05 试论两汉时期匈奴的农业生产 朱 和 平 (株洲工学院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 湖南 株洲 412008) 摘  要 :匈奴虽然是一个游牧民族 ,但是 ,到两汉时期 ,由于游牧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和农耕民族经 济的影响 ,匈奴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不仅使其经济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而...
试论两汉时期匈奴的农业生产
2001 年 5 月 中 州 学 刊 May ,2001 第 3 期 (总第 123 期)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No. 3 文章编号 :1003 —0751 (2001) 03 —0133 —05 试论两汉时期匈奴的农业生产 朱 和 平 (株洲工学院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 湖南 株洲 412008) 摘  要 :匈奴虽然是一个游牧民族 ,但是 ,到两汉时期 ,由于游牧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和农耕民族经 济的影响 ,匈奴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不仅使其经济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而且为其向 汉王朝及西域诸国扩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匈奴 ;农耕经济 ;粮食 ;扩张 中图分类号 : K234. 1   文献标识码 :A   匈奴作为我国两汉时期北方著名的少数 民族 ,由于《史记·匈奴列传》云其从先秦至汉 一直过着“逐水草迁徙 ,毋城郭、常处、耕田之 业”,“射猎禽兽为生业”的生活 ,所以 ,中外学 者在研究两汉时期的匈奴 ,特别是匈奴社会 经济时 ,除了著名匈奴史专家林干先生在其 《匈奴史》中提到过两汉时期匈奴曾存在过农 业经济以外 ,大都将其视为游牧民族 ,认为其 经济形式是单一的畜牧经济。本文试图在林 干先生提出问的基础上 ,通过揭示两汉时 期匈奴存在农业生产的事实 ,对匈奴畜牧经 济中存在农业生产而又长期处于附庸地位的 原因 ,作一肤浅探讨 ,错误之处 ,尚祈教正 ! 一 毫无疑问 ,两汉时期匈奴社会经济中占 主导地位的是畜牧业生产。但是 ,根据文献 和有关考古资料证明 ,这一时期 ,在大漠南北 的匈奴居地和匈奴曾经控制下的西域某些地 区 ,都出现过农业生产。不仅匈奴人亲身从 事耕种 ,而且粮食的丰歉还影响到他们的政 治和社会生活。 《史记》卷 111《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 : 汉武帝元狩四年 (公元前 119 年) ,卫青北击 匈奴 ,“遂至 颜山赵信城 ,得匈奴积粟食军。 军留一日而还 ,悉烧其城余粟以归。”据考 ,赵 信城乃是匈奴给赵信修筑的一座城堡 ,在今 蒙古杭爱山下 ,当时地处匈奴腹地。它说明 匈奴已筑城定居 ,过的不完全是游牧生活。 定居在赵信城的人口 ,粟是其食物之一。粟 的数量也十分可观 ,因为除了供卫青的军队 食用和补充给养外 ,还有不少粟被烧掉①。 如果说上面的还只是反映匈奴在武 帝元狩年间用粟作为食物 ,而不能证明这些 收稿日期 :2000 —05 —11 作者简介 :朱和平 (1965 —) ,男 ,湖南湘乡人 ,湖南株洲工学院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教授 ,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331 粟是匈奴境内自产的话 ,那么 ,《汉》卷 94 上《匈奴传上》所云 :汉武帝后元元年 (公元前 88 年) 秋 ,“会连雨雪数月 ,畜产死 ,人民疫 病 ,谷稼不孰 ,单于恐 ,为贰师立祠室”之事 , 则千真万确地证明 ,匈奴境内种植有粮食作 物 ,连绵几个月的雨雪 ,招致了谷稼不成熟。 据许慎《说文》释谷为“百谷之总名”,明匈 奴种植的粮食作物还不止一种。 《汉书·匈奴传》载有匈奴种植粮食作物 的事实 ,稽以同书卷 96 下《西域传下》云 :“昭 帝时 , (乌孙)公主上书 ,言‘匈奴发骑田车师 , 车师与匈奴为一 ,共侵乌孙 ,唯天子幸救 之 !”,以及“昭帝时 ,匈奴复使四千骑田车师。 宣帝即位 ,遣五将将兵击匈奴 ,车师田者惊 去 ,车师复通于汉。”表明匈奴人中已有不少 人从事农业生产。否则 ,在人口不过二百 万②的匈奴人中 ,不可能派四千人到车师去 耕种。正是因为匈奴境内有从事农业生产的 匈奴人 ,并且生产了大量的谷物 ,所以 ,昭帝 始元四年 (公元前 83 年) ,投降匈奴的汉将卫 律向年轻的单于建议“穿井筑城 ,治楼以藏 谷”③ ,企图让匈奴人像汉人一样 ,放弃游牧 经济 ,实行定居的农耕经济。尽管卫律的这 个建议由于“胡人不能守城 ,是遗汉粮也”而 没有实施 ,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断 ,农业生 产在匈奴经济中已经占有一定的地位。 东汉建武二十四年 (公元 48 年) ,匈奴分 裂为南、北两部 ,南匈奴归附东汉王朝 ,其所 居住的云中 (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 、西河 (今山西离石县境)等地 ,一向为农耕经济区 , 南匈奴早已存在的农业生产因此得到了长足 发展 ,这一点不仅可以从其一改长期游牧生 活为定居生活所推证 ,而且文献中也提供了 有关这种经济生活的直证。《后汉书》卷 89 《南匈奴列传》云 :建初元年 ,“南部苦蝗 ,大 饥 ,肃宗吏给贫人三万余口。”由于南匈奴居 住地区发生蝗灾 ,导致农作物歉收。出现饥 荒 ,东汉政府对三万匈奴贫苦人进行了赈济。 南匈奴与汉民族长期杂居在一起 ,加速 了他们的汉化过程 ,其生活习俗也具有了农 耕民族的特点。史载 :“单于比立九年薨 ,中 郎将段郴将兵赴吊 ,祭以酒米 ,分兵护卫 之。”④用农耕经济形式下的酒米作祭品 ,去 祭祀匈奴单于而能够被匈奴接受 ,说明匈奴 人早已习惯了这种习俗 ,否则 ,汉朝政府不会 用这种祭品的。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他们与 汉族几乎没有差别 ,如曹魏时 ,“单于恭顺 ,名 王稽颡 ,部曲服事供职 ,同于编户。”⑤ 在北匈奴的经济中也包含有农业经济。 据《后汉书》卷 89《南匈奴列传》记载 :南匈奴 “休兰尸逐侯 单于屯屠何 ,章和三年立 ,时 北虏大乱 ,加以饥蝗 ,降者前后而至。南单于 将并北庭 ,会肃宗崩 ,窦太后临朝。”文中所指 “北虏”,就是北匈奴。由于饥荒和蝗灾 ,许多 北匈奴人投降了南匈奴。这些匈奴人之所以 经不起蝗灾的袭击 ,在很大程度上 ,可能是由 于他们的经济不完全是逐水草而居、迁徙无 定的游牧经济 ,而有相当成分的农耕经济 ,否 则 ,他们此地遭到蝗灾之后 ,可以迅速迁到没 有蝗灾的彼地。 文献记载两汉匈奴的农业生产事实 ,在 考古发掘中也得到证实 :据《北匈奴的坟墓》 一文指出 :在属于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匈奴 方形古墓中发现了与农业有关的石臼。这就 是说 ,早在战国时代 ,生活在漠北的匈奴人 中 ,有人从事农业生产。又属于公元前二至 一世纪的诺颜山第十二号、第二十五号、第二 十三号匈奴墓出土文物中的大型陶器里 ,发 现有不少盛有谷物和农作物的种籽。说明两 汉时期匈奴人很看重谷物 ,甚至把粮食作为 随葬品与死者一起埋入坟墓。这种现象只有 在农业生产较为普遍的情况下才能出现。至 于其他地区出土的属于公元前一世纪匈奴人 使用的铁镰、铁铧等农业生产工具⑥ ,更加证 实匈奴的农业生产与中原地区汉族的农业生 产在使用工具上有一致之处。 431 中州学刊 2001 年第 3 期 从上面所列文献和考古材料来看 ,两汉 时期匈奴存在农业生产当是不容否认的事 实。这种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存在并不是偶然 因素决定的 ,而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它在整个经济中虽然没有居于主导地位 ,但 却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二 我们说两汉匈奴农业生产的产生和存在 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的结果 ,大致说来 ,取决于如下几个因素 : 第一 ,匈奴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民族。 这种生产方式尽管后来被游牧经济所取代 , 但它并没有完全消失 ,仍然在某些地方残留 着。据李根蟠、卢勋的研究结果 :“北方的匈 奴和东胡等游牧部落的形成 ,虽然各有特点 , 但都是由定居的农业文化中孽生和分化出来 的 ,并且形成都比较晚。”⑦上古时期的农耕 民族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他们对土地的 利用是采取抛荒制的 ,即当一个地区地力用 尽以后 ,就游移到另一地区 ,原来被抛荒的地 区 ,有不少就成了游牧区。关于这个问题 ,我 们从商代不断迁都的情况可以得到证实。匈 奴是很早就居住在中原的一个民族。按照东 汉时服虔的解释 :“尧时曰荤粥 ,周曰猃狁 ,秦 曰匈奴”。⑧联系《诗·小雅·六月》猃狁“侵镐 及方 ,至于泾阳。”周宣王为此“薄伐猃狁 ,至 于大原。”说明在西周时期 ,匈奴曾经入侵到 了西周的京师镐 ,即今陕西长安县境 ,并打到 了今天甘肃平凉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 一带 ,迫使宣王举兵讨伐 ,攻到了今甘肃庆阳 一带。按《史记正义》的说法 ,“庆州 ,本义渠 国戎国也。”庆州一带原来是少数民族仪渠居 住地。而汉时的仪渠 ,为匈奴族的一支 ,这可 以以《史记》卷 111 为证 ,“武帝时将军公孙 贺 ,为义渠人 ,其先胡种。贺父浑邪 ,景帝时 来曲侯。”公孙贺的父亲名“浑邪”,正是匈奴 人的名字。由此我们可以肯定 ,今天甘肃庆 阳一带 ,在西周时是匈奴族的势力范围。再 稽以古铜器不忌敦铭文所载 :“伐之 (指猃狁 ———引者识)于高陵。”似乎在今陕西高陵也 有匈奴人居住。 因此 ,无论从匈奴民族早年的生产活动 与历史 ,还是从他们在秦汉以前的活动区域 来说 ,这个民族在汉代以前 ,是存在农业生活 方式和有农耕经验的。到蒙恬北击匈奴以 后 ,匈奴人虽然退到了蒙古漠北地区 ,自然条 件不适合于农耕 ,但他们并没有 ,也不可能完 全放弃原有的生产方式 ,而去采用单一的游 牧方式。 第二 ,从两汉时期 ,匈奴与周边民族和地 区的关系来看 ,他们基本处于农耕民族氛围 的包围之中 ,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农耕民族方 式的影响。史称马邑之谋后 ,汉匈绝和 ,“然 匈奴贪 ,尚乐关市 ,嗜汉财物 ,汉亦尚关市不 绝以中之。”⑨在整个经济交往中 ,匈奴除了 获得大量的丝织品外 ,主要是粮食。汉朝向 匈奴输出粮食除了汉高祖时“岁奉匈奴絮缯 酒米食物各有数”⑩以外可考者有四次 ,一次 是武帝后元二年 (公元前 89 年) ,“单于遣使 遗汉书云 :‘南有大漠 ,北有强胡 , ⋯⋯今欲与 汉 大关 ,取汉女为妻 ,岁给遗我孽酒万石 , 稷米五千斛 ,杂缯万匹 ,它如故约 ,则边不相 盗矣。’汉遣使者报送其使 ⋯⋯”另三次是甘 露二年、建武二十六年和元帝即位时 ,给南匈 奴分别转谷三万四千斛、米 二万五千斛和 二万斛。前者史云 :“诏忠等留卫单于 ,助诛 不服 ,又转边谷米  ,前后三万四千斛 ,给赡 其食。”建武二十六年 ,“又转河东米 二万五 千斛 ,牛羊三万六千头 ,以赡给之。”λϖ后者史 云 :“元帝初即位 ,呼韩邪单于复上书 ,言民众 困乏。汉诏云中、五原郡转谷二万斛以给 焉。”λω民众困乏当然也与其农业收成不足有 关系。汉朝一次次向匈奴输出粮食 ,一方面 解决了匈奴缺粮的危机 ,另一方面 ,也会刺激 匈奴人发展自己的农业生产。另外匈奴人与 531 试论两汉时期匈奴的农业生产 汉朝作战中和对汉朝边境骚扰过程中所俘 虏、掠夺的汉人 ,以及逃亡到匈奴的汉人 ,更 直接促进了匈奴农业生产的发展。两汉时 期 ,匈奴究竟虏掠和俘获了多少汉人 ,已不可 详考 ,但文献中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比比皆 是 ,即使是在武帝时卫青、霍去病于元朔二年 (前 127 年) 、元狩二年 (前 121 年) 两次北击 匈奴的情况下 ,元狩三年 ,匈奴居然还“入右 北平、定襄 ,杀掠汉千余人。”λξ 匈奴所掠夺的人口中 ,除汉人外 ,还有其 周边民族与国家的人口 ,尤其是西域诸国的 人口 ,而这些人口在未入匈奴以前 ,大都是从 事农业生产的。《汉书》卷 96 下《西域传》载 : 元始年间 ,车师后王国就有“千余人亡降匈 奴。” 第三 ,游牧经济的特征 ,决定了匈奴统治 者不可能完全放弃农业生产。游牧经济的最 大特征是逐水草而游移不定 ,完全仰赖自然 环境 ,游牧民族不像农耕民族一样 ,可以在丰 年储藏剩余的粮食去应付歉年。如果碰上灾 害 ,马、牛、羊等牲畜一旦缺乏草料 ,就会死 亡。据文献材料记载 ,两汉时期 ,在蒙古高原 的匈奴领地 ,自然灾害频繁 ,经常是赤地千 里、草原枯萎 ,或者是雨雪连绵、气候严寒 ,仅 文献材料所记载匈奴大的自然灾害就有太初 元年 (前 104 年) 、本始三年 (前 71 年) 、建武 二十二年 (46 年)前后、建初元年 (76 年)等四 次。λψ 基于这种游牧经济的特征 ,匈奴统治者 一方面企图通过汉族和西域等少数民族的经 济掠夺来作为对自身经济的补充 ,另一方面 , 注意保持和发展自己多种形式的经济成分 , 使其经济形式在畜牧业为主的前提下 ,存在 有狩猎经济和农耕经济。《史记·匈奴列传》 记载有匈奴人“各有分地”的事实 ,这在游牧 经济之下 ,至少可以说明其土地出现了不完 全的私有化 ,它意味着分地的土地使用权可 以自由支配 ,可以从事畜牧业以外的农业生 产。 三 匈奴生产发展的历史 ,游牧经济的特征 及其所处的农耕文化的氛围与农耕人口的直 接输入 ,使匈奴经济中的农业生产在两汉时 期始终存在 ,可是 ,这种生产方式却一直处于 附庸地位 ,表现出缓慢发展的状态。匈奴作 为一个与汉民族抗衡、政治上独立的民族存 在 ,在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不能直接主宰、 干预和同化它的形势下 ,为什么不能彻底改 变其相对落后的游牧生产方式而采取较为先 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呢 ? 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 和探讨的问题。 第一 ,自然条件和生产环境的变化使匈 奴被迫采取畜牧业为主 ,农耕业为辅的生产 方式。在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低下 ,人 类获得生活资料主要依靠自然条件供给的情 况下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顺应自然界的变 化。当生活空间适宜于何种生产方式时 ,他 们就必须采取何种生产方式 ,否则 ,就无法生 存下去。在今天的蒙古高原地区 ,自先秦以 来 ,一直是适宜于畜牧业的广阔无垠的草原 , 这里降水量稀少 ,不具备发展旱地农业和灌 溉农业的条件。所以 ,从有史记载以来 ,这里 的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其中一个重要原 因 ,是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 ,制约了两汉时匈 奴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 第二 ,人口数量决定匈奴不适宜于采用 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决定游牧生产 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一个主要条件 ,就是 彼此在对劳动力的上有显著的差别。游 牧生产方式在劳动力的要求上可以是松散 的 ,而农业生产方式下的劳动则要复杂得多。 有时候 ,单个的 ,甚至少量的劳动力投入 ,却 无法从事和维持最简单的农业生产 ,姑且不 说开河挖沟、引水灌溉等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 就是开荒掘地等 ,也需要多个劳动力的合作。 631 中州学刊 2001 年第 3 期 当时匈奴人口并不是很多。《史记·匈奴列 传》中说匈奴“各有分地”而又“毋城郭、常处、 耕田之业”,正是透露出在汉代 ,匈奴人在其 私有土地上 ,由于缺少劳动力等多种原因 ,而 不得不采用畜牧业的生产方式。 第三 ,两汉政府对匈奴所采取的经济政 策和汉匈经济交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匈奴 农业生产方式的迅速发展。综观两汉政府与 匈奴的关系 ,除了汉武帝时期和东汉明帝时 期 ,对匈奴采取强有力的军事反击以外 ,其他 时期是以政治、军事、经济妥协为主 ,以泱泱 大国天子的身份不时向匈奴输出其所需要的 粮食等生活必须品和奢侈品。无形之中就助 长了匈奴公开抢掠和威迫而获得农业生产方 式下的收获物的动机。匈奴人在汉匈关系 中 ,一方面虏掠汉人 ,让其从事农业生产 ,另 一方面 ,又通过抢劫和要挟汉朝供给粮食等 来弥补境内农业生产方式之不足。在这两种 情况之中 ,又以后者为其主要方式。 两汉时期匈奴的社会经济虽以畜牧业为 主 ,但从零碎的文献材料和考古发掘情况 ,反 映出当时也存在有农耕经济成份。造成这一 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匈奴民族在由农耕民族向 游牧民族发展的过程中 ,转变并不彻底 ,以及 匈奴在两汉时期不断掠夺汉王朝和西域的农 耕民族人口为奴 ,这些人口所带入的农耕文 明影响到了匈奴社会经济 ,此外 ,游牧民族受 自然条件的制约 ,也迫使匈奴奴隶主贵族不 得不采用农业经济来抵御自然灾害。然而 , 由于蒙古草原的自然生态环境、匈奴对两汉 王朝等周边地区的掠夺政策和汉王朝对匈奴 长期的妥协 ,又使匈奴存在的农业经济得不 到发展 ,只能处于游牧经济的附庸地位。 ①据《史记》卷 111《卫将军骠骑列传》所云 ,卫青统兵“人马 凡五万骑”,这五万人马在赵信城停留一日期间 ,仰赖匈奴 积粟 ,每人一天消耗仅以一斤计算 ,至少得消耗五万斤 ,除 此以外 ,加上被卫青军队所带走和被焚烧的 ,数量不在少 数。②关于匈奴在两汉时期的人口数量。学术界虽有不同 意见 ,但多数学者认为约二百万左右 ,参见笔者与袁祖亮教 授合著《丝绸之路人口问题研究》一书有关部分 ,新疆人民 出版社 1998 年版。③《汉书》卷 94 上《匈奴传上》。④λϖ 《后汉书》卷 89《南匈奴列传》。⑤《三国志》卷 15《梁习传》。 ⑥以上考古资料来源 ,可参阅策·道尔吉苏荣《北匈奴的坟 墓》一文 ,载乌兰边托科学委会 1956 年出版的《科学院学术 研究成就》第一期 ,转引自林干《匈奴史》第 129 页 ,人民出 版社 1986 年版。⑦李根蟠、卢勋《我国古代农业民族与游 牧民族关系中的若干问题探讨》,收入翁独健主编之《中国 民族关系史研究》一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版。 ⑧《史记》卷 110《匈奴传索隐》。⑨⑩《史记》卷 110《匈奴列 传》。λω《汉书》卷 94 下《匈奴传》。λξ λψ分别见于《史记》卷 110《匈奴列传》、《汉书》卷 94 上《匈奴传》和《后汉书》卷 89 《南匈奴列传》。 责任编辑 :王  可 731 试论两汉时期匈奴的农业生产
/
本文档为【试论两汉时期匈奴的农业生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