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06辨骚

06辨骚

2010-03-05 7页 doc 356KB 91阅读

用户头像

is_202404

暂无简介

举报
06辨骚【辨骚】 去国无人莫我知 离骚到底笑他痴 已而岁月争修短 快作生涯漫作诗 今天终于说到我最爱的离骚了。“平生嗜酒爱离骚,痛饮须知属我曹”各位如果条件许可,宜各自把盏,畅怀与论焉。在下这里遥敬诸位一杯先 言归歪传,在刘向编定《楚辞》之前,骚体诗便一直通称为“骚”;而此后狭义的“骚”也多为楚辞范畴,广义的“骚”尽揽歌诗。刘勰这里【辨骚】便是讨论的楚辞(较刘向《楚辞》为广)。 我们第一次讨论《文心雕龙》便是讨论的作为全书大纲的《序志》。《序志》明言:“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
06辨骚
【辨骚】 去国无人莫我知 离骚到底笑他痴 已而岁月争修短 快作生涯漫作诗 今天终于说到我最爱的离骚了。“平生嗜酒爱离骚,痛饮须知属我曹”各位如果条件许可,宜各自把盏,畅怀与论焉。在下这里遥敬诸位一杯先 言归歪传,在刘向编定《楚辞》之前,骚体诗便一直通称为“骚”;而此后狭义的“骚”也多为楚辞范畴,广义的“骚”尽揽歌诗。刘勰这里【辨骚】便是讨论的楚辞(较刘向《楚辞》为广)。 我们第一次讨论《文心雕龙》便是讨论的作为全书大纲的《序志》。《序志》明言:“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 前五篇被刘勰定位为“文之枢纽”,前四篇“道、圣、经、纬”自成体系,为何把文体论之中的一种“骚”也列为枢纽之一? 依愚观之,刘勰《宗经》虽说“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然而诗歌辞赋的直系血亲却是一变风雅之气,直抒感愤之情的《离骚》——所谓“变乎骚”是也 在中国文学史上,骚体作为前代诗刺王政的余脉,后世汉唐辞赋歌诗的鼻祖,承前启后,独秀古今。 【枢纽】枢,本意指把木头链接起来的部分,多是指门轴;“道、圣、经、纬”便是这根门轴,通天彻地,一以贯之。 为【天枢】帮打个广告 纽,本意为给绳子打结或解结,引申为交结之处,即轴槽。轴无槽便不能转动,“骚”便是这个能使“道、圣、经、纬”能够变通,上追贤圣之旨又与时偕行的“轴槽”。 【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李白这首《古风》也是一部精编文学史。前四句便如彦和所说,自从《诗经》的美刺和褒贬传统沉寂以后,诗文便乱如丝麻,没有头绪。直到离骚出现,一扫陈腐之气,发天地之正声。 《离骚》的命名本身是个悖论。离,鸟脱樊网之状。骚,马身上的跳蚤,微不可见,奇痒难耐,搔之不得,欲去不能。所以离骚,意为挣脱那无法摆脱的烦恼。 【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 承前启后的楚辞是应运而生,有其历史使命和必然。宋人黄伯思曾将《楚辞》的特点总结为四点,即“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这种地域性也有历史的偶然。 说到楚辞的地域性无非两点: 1. 屈原、宋玉都是楚人,唐勒、景差之徒皆不可考。而继之者如贾谊(洛阳人)、东方朔(山东陵县人)、庄忌(苏州人)、王褒(蜀人)、刘向(沛县人)、淮南小山不可考,多非楚人。可见言为楚辞是尊崇楚文化而哀弔屈夫子也。并非楚地的歌谣所能承载的 2. 应用并强化了楚地的方言如“兮、些、沓(搭)、梗、轫、厦、霓”等等。其实据统计《诗经》里用“兮”达到285次,各国之《风》也都夹杂各地方言,但都不影响思想与情感的交流。中华文化恰如江河,任何地域性的文化不过是江河的支流,终将归入中华文化主流之中。 所谓楚文化,并非仅指楚地的原始文化;而是春秋战国时期南北文化大融合的产物,到了战国末年楚文化便代了当时最先进的文化集成。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宋国的向戌想要调和晋楚之间的矛盾,便派声子出使晋楚两国,来到楚国时令尹子木就向他打听晋国的情况,声子答道:"虽楚有才,晋实用之"。楚人才多而多不得其所,故楚才以哀愤入诗也很自然 【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秽浊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涅而不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汉书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曰:“时武帝方好艺文,以安属为诸父,辩博善为文辞,甚尊重之。每为报书及赐,常召司马相如等视草乃遣。初,安入朝,献所作《内篇》,新出,上爱秘之。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又献《颂德》及《长安都国颂》。每宴见,谈说得失及方技赋颂,昏莫然后罢。” 至于刘安所作为《离骚传》(传,重在阐释文理)还是《离骚傅(傅通赋)》(赋,重在铺辞旨意)尚有争论。 云梦《日书》乙种中有关于十二时制名称的计述:“[平旦]寅、日出卯、食时辰、莫时巳、日中午。”如《汉书》所载从平旦到食时差2个时段,约4小时。 用不到4小时的时间对2400多字的《离骚》进行详尽阐释,估计屈原自己都难办到。其实从《离骚传》留存的只言片语中可见,除了对屈原作离骚的缘由进行解说外大多是对离骚的褒扬之辞(刘安也是为了在武帝面前展示才华)。 刘勰此处所引用的《离骚传》原文出自班固《离骚序》 【班固以为:“露才扬己,忿怼沉江。羿浇二姚,与左氏不合;昆仑悬圃,非《经》义所载。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虽非明哲,可谓妙才。”】 班固《离骚序》: 昔在孝武,博览古文,淮南王安叙《离骚传》,以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浊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嚼然泥 而不滓。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斯论似过其真。又说五子以失家巷,谓五子胥也。及至羿、浇、少康、二姚、有娀佚女,皆各以所识有所增损,然犹未得其正也。故博采经书、传记、本文,以为之解。   且君子道穷,命矣。故潜龙不见是而无闷,《关雎》哀周道而不伤,蘧瑗持可怀之智,宁武保如愚之性,咸以全命避害,不受世患。故大雅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斯为贵矣。   『今若屈原,露才扬己,兢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沈江而死,亦贬絜狂狷景行之士。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谓之兼诗风雅,而与日月增光,过矣! 然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纵容。自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刘向、扬雄、骋极文辞,好而悲之,自谓不能及也;虽非明智之器,可谓秒才者也。』 班固对《离骚》的理解恰似刘勰对“纬学”的理解——如盲人摸象,执其一端,论其全貌,不亦谬乎? 【王逸以为:“诗人提耳,屈原婉顺。《离骚》之文,依《经》立义。驷虬乘鹥,则时乘六龙;昆仑流沙,则《禹贡》敷土。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 『《楚辞章句序》[东汉]王逸: 昔者孔子睿圣明哲,天生不群,定经术,删《诗》《书》,正《礼》《乐》,制作《春秋》,以为后王法。门人三千,罔不昭达。临终之日,则大义乖而微言绝。 其后周室衰微,战国并争,道德陵迟,谲诈萌生,于是杨、墨、邹、孟、孙、韩之徒,各以所知著造传记,或以述古,或以明世。而屈原履忠被谮,忧悲愁思,独依诗人之义,而作《离骚》,上以讽谏,下以自慰。遭时闇乱,不见省纳,不胜愤懑,遂复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 至于孝武帝,恢廓道训,使淮南王安作《离骚经章句》,则大义粲然。后世雄俊,莫不瞻慕,舒肆妙虑,缵述其词。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孝章即位,深弘道艺,而班固、贾逵复以所见改易前疑,各作《离骚经章句》。其余十五卷,阙而不说。又以壮为状,义多乖异,事不要括。今臣复以所识所知,稽之旧章,合之经传,作十六卷章句。虽未能究其微妙,然大指之趣略可见矣。 且人臣之义,以忠正为高,以伏节为贤。故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是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忠立而行成,荣显而名著。若夫怀道以迷国,详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婉娩以顺上,逡巡以避患,虽保黄耉,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 {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而班固谓之露才扬己,况于群小之中,怨恨怀王,讥刺椒、兰,苟欲求进,强非其人,不见容纳,忿恚自沉,是亏其高明,而损其清洁者也。昔伯夷、叔齐让国守分,不食周粟,遂饿而者,岂可复谓有求于世而怨望哉?且诗人怨主刺上曰:“呜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风谏之语,于斯为切。然仲尼论之,以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而率者以为露才扬己,怨刺其上,强非其人,殆失阙中矣。} 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帝高阳之苗裔”,则“厥初生民,时惟姜原”也。“纫秋兰以为佩”,则“将翱将翔,佩玉琼琚”也。“夕揽州之宿莽”,则《易》“潜龙勿用”也。“驷玉虬而乘鷖”,则“时乘六龙以御天”也。“就重华而陈词”,则《尚书》《咎繇》之谋谟也。登昆仑而涉流沙,则《禹贡》之敷土也。故智弥盛者其言博,才益多者其识远。屈原之词,诚博远矣。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王逸《楚辞章句序》序便是对班固妄语的最好驳斥。刘勰因前人定论布局,立——破——再立;则《离骚》意旨洞若观火矣 【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外表金光璀璨,内质碧玉无暇;量化来看,一世为二三十年,百世则两三千年,屈原至今两千三百多年了,谁能找出一篇能与《离骚》比肩的?意在斯乎!意在斯乎!诸君何敢让焉。 【及汉宣嗟叹,以为“皆合经术”。扬雄讽味,亦言“体同诗雅”。四家举以方经,而孟坚谓不合传,褒贬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覈者也。】 《汉书卷六十四下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令褒与张子侨等并待诏,数从褒等放猎,所幸宫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议者多以为淫靡不急,上曰:“‘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辟如女工有绮縠,音乐有郑、卫,今世俗犹皆以此虞说耳目,辞赋比之,尚有仁义风谕,鸟兽草木多闻之观,贤于倡优博弈远矣。”顷之,擢褒为谏大夫。” 汉宣帝这里把辞赋比作《诗经》“尚有仁义风谕,鸟兽草木多闻之观”,而其文辞妩丽绝非“倡优博弈”郑卫之音可比。刘询是汉代最有文化精神的一位皇帝。 王逸《〈楚辞·天问〉后序》中说,扬雄曾解说过《楚辞》,今已失传。刘安、王逸、汉宣帝、 扬雄这四家都认为楚辞比肩诗经,唯独班固不屑之。 但刘勰认为他们不论褒贬抑扬都只停留于表面,见地未深。那么刘勰认为楚辞的得失在哪里呢? 【将覈其论,必征言焉。故其陈尧舜之耿介,称汤武之祗敬,典诰之体也;讥桀纣之猖披,伤羿浇之颠陨,规讽之旨也;虬龙以喻君子,云蜺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每一顾而掩涕,叹君门之九重,忠恕之辞也:观兹四事,同于《风》、《雅》者也。】 《宗经》篇就说过,刘勰评论所有文体的时候都是抱着经书的,所以刘勰认为楚辞的好处就是与诗经风雅有相同之处。 即四点:1. 典诰之体——有述先王之言行的地方。《离骚》中说:“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2. 规讽之旨——如经学家解释《诗经》风必刺,颂必匡。这两项纯属强奸屈夫子之意。 3. 比兴之义——“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诗用形象思维,离不开比兴两法。千古同理,自然与诗经同。 4. 忠恕之辞——“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屈夫子之所以被历代所称道,就在于其忠君爱国吊生民的情怀。 【至于托云龙,说迂怪,丰隆求宓妃,鸩鸟媒娀女,诡异之辞也;康回倾地,夷羿彃日,木夫九首,土伯三目,谲怪之谈也;依彭咸之遗则,从子胥以自适,狷狭之志也;士女杂坐,乱而不分,指以为乐,娱酒不废,沉湎日夜,举以为欢,荒淫之意也:摘此四事,异乎经典者也。】 诡异之辞、谲怪之谈、狷狭之志、荒淫之意;只要经典所不载的,刘勰便不能称道了。但是大家应该注意到,彦和这里虽然列出了离骚的“缺点”但并没像对其他文体那样进行驳斥;点到为止,彦和对离骚之爱异于其他。 楚辞的精华就在于其无限的思维形式,光怪陆离的想象,对先秦神话、远古动植物的记录。异乎经典的就是邪论,那把经典所载的神神怪怪又置之何地? 所谓“思无邪”,邪,本意是犬牙交错的城墙,意为边界;《诗经·鲁颂·駉》中“思无疆”“思无期”“思无斁”“思无邪”都是说思想没有边界。如果限制了自己的思维还写什么诗? 【故论其典诰则如彼,语其夸诞则如此。固知《楚辞》者,体慢于三代,而风雅于战国,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镕经意,亦自铸伟辞。】 “虽取镕经意,亦自铸伟辞”前面已经提到,楚辞的意义就在于承前启后,开拓了杂言诗的新天地。 【故《骚经》、《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辩》,绮靡以伤情;《远游》、《天问》,瑰诡而慧巧,《招魂》、《招隐》,耀艳而深华;《卜居》标放言之致,《渔父》寄独往之才。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离骚》被称为《离骚经》始见于王逸《楚辞章句》,两汉经学盛行,各家附会皆以“经”称其书,至于相牛相马并以经名。屈子《离骚》岂齿与同列哉? 这里彦和极其称许屈原(包括后人附会)的作品,可惜没能进行细致的品评。据闻苏老将开坛讲论《九歌》等篇章,我辈之幸哉!!! 【自《九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侯,则披文而见时。】 自《九怀》以下的作品,实在难与屈原、宋玉相提并论,何哉?没有屈宋的经历与情怀,为赋新词强说愁,则等而下之矣。虽然说“不因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但非其人实难出其言也。 【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故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 历代骚人都以离骚为宗,若宗汉魏辞赋,起步便不高。然而因其性灵般若,所得各异,此天生焉,非所能求者。藐视一堆以寻章摘句,解释训诂自诩的所谓楚辞大家。 【若能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则顾盼可以驱辞力,欬唾可以穷文致,亦不复乞灵于长卿,假宠于子渊矣。】 彦和的不凡之处就在于此,诗经、楚辞这些伟大的诗篇不是用来崇拜的,而是用来驾驭的,是我的阶梯罢了。 万物皆备于我;登小天下,睥睨古今,提刀而立,顾盼自雄;没有这般心气,宜早早收笔,休再写诗了。 【赞曰: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金相玉式,艳溢锱毫。】 记得我买的第一本楚辞,封面便是彦和的这首赞。当时的愿望就是能背诵离骚,可惜岁月荏苒,人已老大,而斯事未就,实在对不起我最爱的屈夫子。 乘六龙其佩璜玦兮, 向昆仑而独游。 咏瑶池之琼璋兮, 列众仙与沉浮。 叹屈子之不复见兮, 域渺渺将何求? 从诸君以谈笑兮, 虽须臾足以解我忧。
/
本文档为【06辨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