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对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的重新划分

2014-04-01 5页 pdf 175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7226

暂无简介

举报
对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的重新划分 !""#$ % &’(&)*)+,& &-.’./0 企 业 经 济 1# 企 业 研 究 !收稿日期 " #$$% & $’ & #$ !基金课题 " 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 $()*+$$()《信息素质教育与企业信息化进程研究》课题成果之一。 课题组成员:朱立新、王海英、李颖、陈显中、梁军峰、彭红利、石起伟、曹祥玲。课题主持人:朱立新,本文执笔:朱立新、陈显中 !作者简介 " 朱立新,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信息经济学, 陈显中,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在...
对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的重新划分
!""#$ % &’(&)*)+,& &-.’./0 企 业 经 济 1# 企 业 研 究 !收稿日期 " #$$% & $’ & #$ !基金课题 " 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 $()*+$$()《信息素质教育与企业信息化进程研究》课题成果之一。 课题组成员:朱立新、王海英、李颖、陈显中、梁军峰、彭红利、石起伟、曹祥玲。课题主持人:朱立新,本文执笔:朱立新、陈显中 !作者简介 " 朱立新,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信息经济学, 陈显中,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在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新 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路以后,我国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显示了空 前高涨的热情。许多企业选择了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于是 便想当然认为自己已站在信息化前沿,一步跨入了高级信息 化的大门。可一项对 -./(企业资源计划)实施效果调查表 明,只有约不足 0 1 ’ 企业承认,先进的信息系统确实提高了 企业的经营效益,但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先进的系统却成 了企业的“鸡肋”。为何出现如此尴尬局面?笔者认为,主要是 对信息化的基本问题缺乏清醒认识,尤其是对信息化发展阶 段的内在规律性把握不准。造成这种普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 对企业信息化阶段的传统划分方式存在较大缺陷。 一、对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重新划分的意义 02信息环境变化使我们必须重新划分企业信息化发展阶 段。当代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信息技术与企业日益紧密融 合;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资源的供给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都为 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外部条件;另外,国家 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信息服务支持系统和信息教育支持系 统的完善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较好基础;从企业内部来 看,员工信息素质普遍提升。所有这些原因都导致企业现阶段 信息化起点要高于以往。因此,以前只能在高级信息化阶段才 有的基础设施、员工的意识、技能与知识以及相关的配套体系 在今天已较为普遍,可能只能算是初级信息化阶段而已。 #2 重新划分可以使企业准确把握信息化发展内在规律。 很多企业在上了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如 -./)后,就误以为 自己的企业从管理、生产到销售已全面实现信息化,实现了一 步跨入高级信息化阶段。可事实并非如此,企业信息化是一个 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组织模式以及竞争手段等全方位 的变革,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也绝非一个系统就能解决的问 题。而且,企业信息化的进行也并非一个孤立过程,尤其是企 业达到中级信息化阶段之后,再向高级信息化阶段攀升,更多 的制约因素在于外界环境,绝不是单独的企业所能做到的。 ’2 重新认识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才能清楚地看到我们 的差距。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进行分 析,可以使企业恰当地判断本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寻找 合适的切入点,制定科学发展战略。同时,通过与国内外企 业,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程度比较,可以清晰 地看到差距。唯有此,企业对自身信息化建设才会有清醒认 识,发展过程中才会保持冷静头脑,产生追赶的动力。 二、对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的传统划分方式及其弊端分析 对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划分最早的、最著名的是诺兰模 型。034( 年,哈佛商学院的理查德·诺兰(.2 56789)教授分析 了大量企业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从企业应用系统、技术、规划 控制和用户状况等增长过程出发,把信息化过程分为初始、 普及、控制和成熟四个阶段。在 0343 年,诺兰教授在四模型 基础上又加了整合与数据管理阶段,成为六阶段模型,即初 始、普及、控制、整合、数据管理、成熟六个阶段。诺兰模型总 结的是美国上世纪 :$ 年代以前信息系统的发展情况,带有 明显地区局限性与时代局限性,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今天的实际情况与之相差甚远。 我国企业信息化在上个世纪 3$ 年代以后,有了较快的 发展。许多学者在总结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以及研究信息 系统集成轨迹基础上,提出我国企业信息化四阶段发展理 对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的重新划分 朱立新,陈显中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 石家庄 $%$$;0) !摘 要 "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率如此之低,与我们的企业实现大跃进,没有把握信息化建设的内在 规律有关。而造成这种盲目行为的原因之一,就是现阶段对企业信息化的划分存在较大的缺陷, 使企业没有认清差距,没有很好的给自己定位。本文在分析了传统划分弊端的基础上,按照 资源的整合的范围,给出了较为合理的划分方法。最后提出了应该尊重发展规律,顺序推进企业 信息化建设的观点。 !关键词 " 企业信息化;阶段划分;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 " <#$0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0$$; & %$#( >#$$% ?$; & $$4% & $’ !"# $,%&&’ ()*+,- !"# %./ 万方数据 !"#!$%$&’! !()")*+ ,--./ 010 论:即单点数字化阶段、单点自动化阶段、联合自动化阶段和 虚拟化企业阶段。 !" 单点数字化阶段。企业个别部门的基本数据和文件开 始进行数字化处理。其特征是:在少数部门应用了信息系统处 理文件和数据,系统的应用仅限于数据和信息的数字化,以便 数据和信息的存储、查询和使用;没有使用数据库,或使用了 数据库,但仅限于编辑、查询、输出,没有进一步的功能开发。 #" 单点自动化阶段。企业某些部门业务流程的自动化。 其表现如下:在企业内应用 $%、&%’、&%(等系统以支持其 业务流程的自动化,部门工作的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 适应企业信息化,部门内部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开始建立基 于部门业务需要的数据库,数据库处于分散组织状态,部门 内部的信息资源开始逐渐走向有序化;部门之间不能进行电 子化的业务流程处理,所以还称为单点。 )" 联合自动化阶段。在联合自动化阶段,企业部门之间 可以进行电子化的业务流程处理。其通常表现为:企业有了 集成框架,部门之间能够实现数据和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数 据管理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建立了数据库,企业可以在一 个平台上利用来自各个部门的信息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工 作;企业的组织结构实现扁平化,以团队或项目组形式进行 业务运行,企业水平界限开始被打破。 *" 虚拟化的企业阶段。处在这个阶段的企业已成为一个 智能主体,能快速反应市场,并能利用与其他企业的协作,快 速组织生产,满足市场需求。这个阶段企业信息化的特征为: 通过网络以及通过对企业采购、营销、维护数据的分析,能及 时了解市场和顾客需求信息;企业实现了与合作伙伴之间的 数据和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企业打破了外部界限,实现了组 织之间的业务流程重组;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业务网络重 新,业务范围重新定义。 我国对企业信息化的传统划分方法是在总结其发展过 程的基础上得来的,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随着信息化发展环 境变化,这种划分方法又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性。一是将 企业内部信息化与外部信息化完全割裂开来。认为要先进行 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再进行企业外部的信息化,内部信息化 是外部信息化的基础。但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 看,许多企业在进行内部信息化的同时,也在兼顾与上下游 供应链的信息化,并不是绝对的分开。二是对企业信息化的 划分在信息系统集成方面考虑较多,而对于信息环境考虑较 少。事实上,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 程度的最重要因素,是企业信息化发展最高程度的边界。三 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信息素质的快速提升, 导致现代企业信息化的起点要明显提高,以前的划分方式拔 高了很多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使企业很难对自己有准确定 位,与他人的差距也很难清醒认识。 三、对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的重新划分 企业信息化处在不同的阶段,其表现出来的特征是有一 定差距的。若要对企业信息化准确把握,需要对一些重要指 标进行全面考察。一是看企业究竟使用了哪些系统,系统的 使用可以说明企业信息的集成度;二是看信息资源的开发与 利用状况,即信息资源的整合程度;三是看企业的网络化水 平 ,这 里 包 括 企 业 的 内 部 网(+,-.%,/-)、外 部 网 (/0-.%,/-)以及互联网(+,-/.,/-),另外还有计算机应用 水平与数据管理水平;四是看企业员工信息素质水平,管理 层、技术层以及普通员工的信息化意识、信息技能、信息道 德、信息知识以及对信息化的理解与应用水平。 (一)以企业级信息共享为核心的内部资源整合阶段——— 初级信息化阶段。从现实状况来看,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信息化 都处在这个阶段。事实上,这个阶段经历的时间会较长,为更 准确把握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状况,我们可以进一步将这 一阶段区分为部门级信息化以及企业级信息化两个阶段。 部门级信息化。这个阶段是局部的、部门内的信息化。面 向事务的信息化如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最低层 次,也是信息化的起点,主要是用计算机替代人手工操作的 过程。后来出现了面向部门或面向职能的信息化,如物料需 求计划、财务管理信息化、分销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等。 这时的信息化已开始进入到管理层面上来。这一阶段的管理 系统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而自主开发或外采的软件系统, 通常没有集成观念,没有在整体规划下进行,各个系统之间 相对独立,短时期内能够适合本部门业务的管理需求,但由 于数据独立存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彼此异构,企业中的生 产、管理、销售等各环节信息互不往来,各部门间信息流通不 够通畅,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另外,处在这个阶段的 企业通常只用传统手段同外界联系,因而无法保障运行的效 率;在电子商务方面,这一阶段,企业只是简单地建立了一个 网站,把相关信息放到网上进行发布,实现了信息的动态更 新和互动交流。 企业级信息化。这个阶段意味着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实现 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处理,通过内部同构、异构的软硬件平 台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协同操作。这种基于企业内部 范围的管理存在于企业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通过利用计算 机和网络技术实现资金流、物流的集成和综合,把整个内部 供应链中各环节的规划工作集成在一起,而不是按照活动功 能分隔开来。这就要求企业根据管理需要进行业务重组和流 程再造,依照“用户需求”和“流程管理”的思想对企业的管理 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机制、管理基础、业务流程、 组织结构和规章进行改造,消除企业内部信息孤岛,从 而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级信息化体 现了对企业管理的事先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思想;在 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方面,实现了/’+、电子转账、信息交流系 统,提高沟通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采购成本;在电子商 务方面,则可以通过网站进行初步电子商务活动,主要应用 企业经济 !""#年第 $ 期 总第 !%& 期 万方数据 !""#$ % &’(&)*)+,& &-.’./0 11 在工作群组的沟通、电子出版、团队管理等方面。 (二)以供应链为核心的企业间资源整合——— 中级信息 化阶段。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已经不再是通过简单的一体化 企业购并和大规模生产所能获得的,相反,企业必须关注自 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与供应商、分销商以及消费者形成 一体化的供应链关系,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 在这个阶段,企业进一步实现内部管理信息化与生产过 程控制自动化的有机结合,达到经营运作一体化。“基于部 门”的业务方式完全被“基于过程”的业务方式所取代,通过 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设计和控制,把企业内部各部门 之间的关系转变为内部供应链的上下游关系,旨在提高供应 链中各环节的效率和效益。换言之,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 信息化不是企业原有业务流程的简单“! 化”,它将彻底改变 原有的企业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按照产品生产的各个工序 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加大产品质量控制力度,提高产品准时 交货率,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缩短产品下线时间,降低生产 成本。对于外部供应链而言,通过企业间的流程再造建立起 ! 化供应链企业集团,实现了 ! 化供应链的价值网络管理。在 全球化市场激烈竞争中,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单枪匹马是无 法胜任的,以往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将 成为过去,只有依靠分工协作才能生存,企业间需要完善的 信息交互、协同商务机制。所以在整合了企业内部信息孤岛 后,这个阶段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整合企业间的信息孤岛 问题。这种广义的供应链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弱化了企业间的 边界。在 !化供应链企业集团层次,利用信息技术重组组织, 减低由于组织的障碍而影响企业间信息共享和知识创造,实 现企业集团中不同业务单元之间的协同,这种协同更加注重 的是不同业务单元的组合和匹配,即企业集团层次的多元化 协同匹配战略。!"#$%&’#、(&#’$&’#、)*+等现代网络技术为企业 群创造了更多的协同机会,并为实现协同提供了网络环境及 技术的支撑,降低了协同的组织成本中的共享协调成本。由 于新技术条件的提高,多元化的竞争优势更容易创建。如果 企业采用多元化协同匹配战略就更容易取得成功,创建其竞 争优势。在电子商务方面,,-,电子商务模式成为主流。 (三)以无障碍电子商务活动为核心的全社会资源整合 ——— 高级信息化阶段。电子商务是以信息流为先导带动企业 产品开发、生产与销售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它以价值链形 式,将各协作者(业务伙伴、银行、税务、海关等)紧密结合在一 起,形成一个实时互动、灵活敏捷、虚拟现实相结合的体系。无 障碍电子商务活动是企业信息化的最高阶段。这个阶段的企 业在网络平台、商务流程、商务模式和商务环境四个方面都已 具有了相当的成熟度。由内部网、外部网以及互联网三部分组 成的网络平台为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电子商务流 程中,信息流已居于主导地位,资金流与信息流基本合为一 体。交易流程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各方,如交易中介方、银行金 融机构、信用卡公司、海关系统、商检系统、保险公司、税务系 统、运输公司等也已全面进入到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实现了各 系统的无缝对接以及“三流”的通畅流动;在商务模式方面, ,-,,,-.,.-,,.-.等各种电子商务模式均已走向成熟,中介 电子商务(中介商居于买卖双方之间充当代理人,执行一些完 成合约的功能,如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和创业投资公司等)也 很发达;政府部门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政策、法律、标准、安全规 则和设计出较好的物流体系,规范了企业的行为,为这种完全 开放式的商务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 四、尊重规律,按阶段顺序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0 企业信息化建设究竟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企业的信 息化发展确实有一定的规律,而且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善也可 以为实现跨越提供条件。但我们认为,内在规律的把握以及 有利的外部条件只可以起到缩短低级信息化阶段发展时间 的作用,很难使企业实现阶段的大跨越。企业信息化建设要 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技术因素与非技术因素。技术因素包 括信息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等方面。非技术因素包括组织、 管理、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相同的信息系统在不同的 企业中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企业信息化成功与 否不仅取决于信息系统是否先进,信息技术是否成熟,更主 要的是看企业能否在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与之配套。另外, 这种后发优势难以实现的原因还在于“信息技术在文化上不 是中性的”(,123!14,-555)。不同的经济体,不同的社会文 化背景中,使得它们对于相同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也会存在着 很大的差距。因此,企业要想从信息技术中获利就必须投资 于培育整体的 (6能力,而非孤立的 (6系统。企业在信息化的 建设中,必须尊重阶段发展规律,行业以及规模上的差异仅 表现在每个阶段的经历时间上的差异,而不是阶段的差异。 正确开发企业信息化思路应该是在集成思想的指导下, 在统畴规划的前提下,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由局部到整体的 顺序来进行。由低级和局部开始可以培育企业内部信息化运 作和管理的环境,优化内部管理流程,也为将来实施信息化 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还可以避免前期大量投入可能产 生的风险。 -0顺序建设过程中,旧系统的淘汰是否会造成大量浪费? 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判断一套信息系统好坏的关键并不在于 系统的价格以及技术的先进性,而应该是系统是否真正适合 自己企业的应用,适用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如果企业觉得这 套软件非常适合自己企业,那么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开 发和完善,不必为了追求时髦而购买最新的信息系统;其次随 着 !7((!&#’$8$9:’ 788;9<%#9=&: (&#’>$%#9=&,企业应用系。统集 成)技术的不断完善,企业通过统一的平台将各种软件集成起 来的可行性将大大增加。再次,即使将来这些软件都会被淘 汰,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信息化运营和管理实践,企业内部都 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信息化技能和管理理念,甚至是信息化管 理的企业文化,那么无论将来软件发生何种改变,企业都能够 对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的重新划分 万方数据 !"#!$%$&’! !()")*+ ,--./ 012 很好地适应信息化管理的环境,更有利于企业实施信息化的 创新和改革。最后,目前任何先进的信息系统都会被将来更大 规模的集成系统所淘汰或更新,所以即使你现在投入了大量 的资金购买了目前最先进的系统,但是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 变化、管理模式的变化以及新技术的更新,这些系统都会出现 贬值乃至报废的可能,而且企业每年还会为此支付大量的服 务费用,相比较先期投入少量资金购买或开发相应的软件来 说,选择后者将更有利于企业节省成本。 !"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考虑的三个方面。一是企业 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自身规模。通常情况下,处于初创或成长 阶段的企业,其规模并不是很大。这类企业要重点考虑的问 题是寻求生存和快速发展,如果过多地把精力放在信息化或 系统整合上面,可能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所以应该暂时弱 化信息化的概念。企业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有效的信 息化管理,可以购买或开发一些功能相对单一的管理软件; 那些迈入成熟稳定发展阶段的企业,通常不存在生存和发展 的压力,它们更需要创新来激发新的增长机能,所以尽快导 入信息化管理轨道无疑将对其成本控制、业务协同、并购管 理等众多领域产生有益的帮助。二是企业在所属行业内的市 场地位。如果企业在所处行业内处于领导地位,那么企业就 应该尽快开展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自身系统的建成将有利于 促进上下游业务伙伴的信息化的建设;另一方面企业能因此 吸引更多的业务伙伴通过信息化工具实现双方利益的增长, 最终有利于促进和稳固企业在行业内的领导地位。如果企业 在行业内并不具备领导地位,且受条件限制短期内难以和行 业内领导企业直接竞争的话,企业最好不要盲目地率先投入 大量的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因为这样投资的风险会很大, 而且很难与上下游业务伙伴及行业内其他企业的信息化相 匹配,从而容易使企业自身走上信息化的“独木桥”。三是企 业上下游业务伙伴的信息化应用状况。如果企业的上下游业 务伙伴都已经成功实施了信息化建设,那么这个时候就应该 选择及时跟进的策略,由此就可以使合作双方通过信息技术 真正实现业务协同的运营管理模式。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 企业和相关业务伙伴共同产生运营收益。 参考文献: # $ % 霍国庆 " 企业战略信息管理 #& % " 北京:科学出版 社,’(($" #’ % 彭庚,霍国庆 " 企业信息系统进化中的信息集成轨 迹 # ) % " 管理评论,’((*,+ $ , " #! %谢新洲 " 论我国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环境优化 # ) % " 北 京大学学报:哲学版,’(((,(-)" # * % 陈立奇 " 我国传统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与 对策 # ) % "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责任编辑:昱 文 % 应用开发周期;节约了企业平均信息建设投入成本和商务交 易成本。 !" 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所需的网下配套服务。为了全 面、及时和深入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除了为中小企业提 供网上服务,还应为中小企业提供网下的配套服务。!创业 辅导。整合省市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为有经营思 想又想创业的人提供相关创业辅导。"人才。通过“专家 咨询”、“教授讲坛”等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战略、经营管 理、会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税收、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物 流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消除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 #咨询服务。整合省市相关大专院校、各咨询公司的资源,为 中小企业提供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系列咨询服务。$金融服 务。实现与全国多家融资机构的联网和信息共享、在线申报 和风险预警,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资创业、融资辅导、信用担 保、种子基金等服务,消除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中介服务。整合相关中介机构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咨 询、专利代理、资产评估、信息咨询等服务。&商务服务。政府 运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促进当地的招商 引资,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各种展会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拓 展企业的市场等。 综上所述,完善江西省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对促进江西省 中小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通过信息化服务可以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 实施,有利于实现江西省工业园区及中小企业在技术、人才、 资金等方面与市场对接,促进中小企业的整体优化和产业升 级,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 $ % 乌家培 " 推进企业信息化的思考 # ) % " 浙江经济. $///,+ $( , " #’ %滕佳东 " 信息化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 # ) % " 冶金信 息导刊. $//-,+ - , " #! %李东 " 探索中国企业信息化的道路 # ) % " 计算机系统 应用. $///,+ $( , " #* %徐少春 " 数字化管理 # ) % " 企业管理. $///,+ 0 , " #- %侯炳辉 " 企业信息化领导手册 #&% " 北京1 北京出版 社. $///,(2)" # 0 %卫东 " 我国中小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有关政策 # ) % " 中 国中小企业. $///,+ $$ , " #责任编辑:昱 文 % +上接第 $’/ 页 , -------------------------------------------------- 企业经济 !""#年第 $ 期 总第 !%& 期 万方数据 对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的重新划分 作者: 朱立新, 陈显中 作者单位: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石家庄,050061 刊名: 企业经济 英文刊名: ENTERPRISE ECONOMY 年,卷(期): 2005(6) 被引用次数: 8次 参考文献(4条) 1.霍国庆 企业战略信息管理 2001 2.彭庚;霍国庆 企业信息系统进化中的信息集成轨迹[期刊论文]-管理评论 2004(01) 3.谢新洲 论我国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环境优化[期刊论文]-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5) 4.陈立奇 我国传统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韶关学院学报 2004(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朱立新 信息素质教育与企业信息化进程研究[学位论文]2005 2. 楼润平.薛声家.LOU Runping.XUE Shengjia 信息技术与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国内外实证研究的评述与思考[期刊论 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10) 3. 滕颖.唐小我.Teng Ying.Tang Xiaowo 传统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演化分析[期刊论文]-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1,3(3) 4. 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编写组 中国农村信息化阶段化发展战略[期刊论文]-中国信息界2007(23) 5. 胡锐先.左美云 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模型比较[会议论文]-2005 6. 姜爱林 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历史变迁[期刊论文]-情报资料工作2002(4) 7. 谢世诚 三层次推进两化融合[期刊论文]-中国信息界-e制造2009(7) 8. 王艳翠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战略研究[学位论文]2008 9. 张旭 企业发展阶段判别方法研究[期刊论文]-经济视角2011(6) 10. 崔瑞建 管理思想与企业发展阶段[期刊论文]-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5,18(3) 引证文献(8条) 1.刘峰 浅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性[期刊论文]-科技广场 2011(2) 2.韩晓梅.鲁静 企业信息化与内部控制:一个交互发展的理论模型[期刊论文]-财务与会计(理财版) 2012(12) 3.孟令清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期刊论文]-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1) 4.战丽梅 企业信息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期刊论文]-情报科学 2005(12) 5.杨茜 基于信息空间的知识转移研究——企业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学习周期[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30) 6.姜兴.赵涛.余小南 企业管理与信息化的匹配关系研究[期刊论文]-统计与决策 2008(17) 7.欧阳峰.李运河 科学认识和把握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11) 8.骆良彬.张白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期刊论文]-会计研究 2008(5)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qyjj200506031.aspx
/
本文档为【对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的重新划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