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最新2015-2016学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2015-2016学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017-09-15 50页 doc 454KB 391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3593

暂无简介

举报
最新2015-2016学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2015-2016学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课本第2页内容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教学目标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 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教学难点 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
最新2015-2016学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2015-2016学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课本第2页内容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教学目标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 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教学难点 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方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 一、情境引入 教后修改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 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 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 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 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 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 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 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教 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学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过 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程 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 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 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 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 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 1 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人数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有( )人。 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1、2题 2 数据收集整理(一)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 黄 蓝 白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板书人数 9 6 15 8 (1)全班共有( )人。 (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 合适吗?为什么, 教学 反思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二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3页内容 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 判断。 教学目标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重点: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难点: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 一、情境引入 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 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教 课代表。 学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过 1、数学成绩优秀。 程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课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课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 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画“正”等。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 姓名 张三 李四 票数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担任数学课代表。 (3)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 2、教学例2. (1)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画“?”、画“正”、画“?”)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4 回答问题: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陈小菲)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让学生讨论可能性。)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 (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 教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 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一位同学们心目中的数学课代表,老师先谢谢同学们,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数据收集整理(二) 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板书 设计 票数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教学 反思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课本第8--9页内容 5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 教学目标 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与手段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酸奶,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教 分的结果填空。 学 3、尝试平均分物品。 过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程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哪种分法对”。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2、练习二的第2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笑脸,平均分成3份 (2)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此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四、课堂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6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 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 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3、4题 平均分的认识(一) 板书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设计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动手分一分。 教学 反思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页内容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2、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教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学 二、新授课 过 1、出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程 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分几份, 学生汇报:每2个果冻一份,8个果冻能分成4份。 7 教师:如果每4个一份,可以分几份,(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0页做一做的第2题。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几个杯子?每2个装一盒,可以装( )几盒。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6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24个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24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24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平均分,还学会了把一些东西每几个分成一份,能分成几份。可以用画、摆等方法。 平均分的认识(二)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板书可以画一画; 设计 也可以摆一摆。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 )份。 教学 反思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页内容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 教学目标 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 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与手段 8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引入新课 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教 ?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学 ?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过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程 ?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共有多少条鱼?平均分在几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分几条?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鱼是15条,除号前面写15;平均分在5个盘子里,除号后面写5;每个盘子分3条,等号后面写3)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5等于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是3)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 9 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 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除法的含义及读法、写法。把一个数平 均分的就用除法列式。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板书 可以用除法表示:12?4,3 设计 除法的符号是“?” 读作:12除以4等于3. 教学 反思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四课时: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页内容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教学目标 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教学难点 也是用除法计算。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学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 过 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程 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 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 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 10 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可板书以用除法来计算。 设计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教学 反思 审批 11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五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课本第18--19页内容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用2,6的乘法教学目标 口诀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被除数不超过36)。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教学难点 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复习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 )=4 3×( )=6 4×( ),8 ( )×3=12 ( )×4=20 5×( )=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读出下面各除法算式,并说出每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以及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9?3,3 8?4,2 12?3,4 l2?6,2 二、新课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 小猴, 教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学 2、探讨计算方法。 过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程 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 讨计算方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 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2,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24?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 24,因为四六二十四,所以商是6。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四的第1题。 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让学生 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2、练习四的第2题。 12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 四、课堂总结 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在送信游戏中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2?3= 想:3和几相乘得12, 板书 三(四)十二,商是4。 设计 例2:24?4=( ) 想:四(六)二十四,商是6。 24?6=( ) 想:(四)六二十四,商是4。 教学 反思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六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页内容 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2、通过看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不同意思,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 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 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一、复习和准备 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教 2、操作练习。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学 摆在桌子的左面。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教师根 过 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程 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板书:8?4,2 再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几份。 13 摆在桌子的右面。学生摆完后,仿照上面的提问和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写出除法算式:8?2,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棒的结果相同吗,(不同。)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吗,(不相同。)为什么,(因为分的方法不一样,除法算式就不同。)如果只看分的结果,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的吗,(不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看一幅图怎样写两个除法算式。 二、新课 教学例3。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 说明意图:看图写出除法算式。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看着这幅图怎样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为什么,然后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你能想出什么样的除法算式,(15?3,5)你是怎样想的,(把15只蚕宝宝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只。)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还有其他的写法吗,(15?5,3)你是怎样想的,(15只蚕宝宝,每5只分成一份,分成了3份。)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哪种写法对呢,有多少同学认为这两种写法都对,请两名认为可以写两个除法算式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此时,只要学生说的意思正确即可。语言暂时不要求过高。在学生说明理由时,还可以让他到黑板前具体分一下,使全班同学看到,分法不同。教师小结:由于两种分法不同,只看分的结果,我们不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成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看一幅图,能够根据不同的分法,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第24页“练习五”中的题目。先让学生观察图,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写完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能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还练习了根据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两种不同的含义。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板书15?3,5(只) 设计 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15?5,3(个) 教学 反思 审批 14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课本第29页内容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轴对称图形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故事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感受对称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 子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 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 学说一说。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教 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学 生什么情况呢, 过 学生自由发言。 程 师:你们的想法正确吗,我们可以去验证一下。 (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对折试一试) 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 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3、剪“轴对称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 王国里是一家的了吧。因为它们都是(((((((学生看板书回 答:轴对称图形)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 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用 纸剪出来的图形,来看看都是些什么,(出示图片:有衣服、松树、 飞机、爱心桃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折折 看。 师:看着老师剪出的这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肯定也想自己动 手剪一剪,那么,请同学们商量商量,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 15 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播放课件演示: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组织活动: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 4、认识对称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虽然,每个人剪出的图案不一样,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好,下面我们就把它画出来吧~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该怎么画, 学生讨论交流。 播放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 学生用铅笔画出自己剪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说“生活中的对称”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请大家找一找,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师: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轴对称图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显身手。(辨对称) 课件出示:判断下列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请画出它的对称轴。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2、猜图形、画图形。(猜对称) ?出示图形的一半,请学生猜这是什么物体。 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格子图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完成后请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做到的, 3、找对称轴。(玩对称) 师:看,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你们说说,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那么,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利用手中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的对称轴。重点指导圆的折法。)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演示: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四、全课总结(赏对称)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只要你留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足迹。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板书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设计 像小蜻蜓、小蝴蝶、树叶等都是轴对称图形。 16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教学 反思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二课时:平移 教学内容 课本第30页内容 1、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2、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在格子图中数物体移动距离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体会平移的特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合作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复习引入 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轴对称图形) 2、对称的特征是什么, 3、举出见过的轴对称图形。 今天这节课,老师跟小朋友们一起来研究平移这种我们生活中 经常见到的运动方式。(揭示课题) 二、新课 1、交流预习内容 昨天晚上同学们自己预习了平移这个内容,小朋友们通过预习教 你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说自己预习时了解到学 的,并提出问题,学生互相帮助解决) 过 2、举生活中的例子。 程 ?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有关平移的知识,那 现在你们能给大家举一些生活中你认为的平移的例子,并用你的身 体演示给大家看, (先在四人小组里做,让小组的朋友评价一下你做的是不是平 移,在上台来表演给大家看) 老师在中间插一些平移的画面,介绍生活中有的平移 ?刚才小朋友表演的都是按照一条直线的平移,那还有不按照 直线运动的平移吗,(学生上台表演) 注意:让学生展示多种不同形式的平移。 17 (在表演过程中让台下的学生评价他做的是不是平移) 3、出判断题:找出这些运动中全是平移的一组。(在全是平移 的一组中,加入一个沿曲线平移的物体) 这组平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这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平移的本质: 刚才你是怎么样判断一种运动是不是平移,平移运动是怎么样 的运动,你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吗,(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5、练习:课本第30页图小房子图(提要求时强调:是要作平 移) 三、巩固练习 课本33页第4、5、6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平移现象,物体或图形在平移后只 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形状没有改变。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平移 像推拉门、电梯等都是平移现象。 板书物体或图形在平移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形状没有改变。 设计 教学 反思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三课时:旋转 教学内容 课本第31页内容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教学目标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感知旋转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探究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复习 教 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学 二、新课 过 课件出示游乐园场景 程 观察这些物体,它们做的这些运动是平移吗,(不是) 18 师:这就是旋转现象。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的一些运动呢,请举例子说明。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4、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转动。 加深旋转的感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34页第7、8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旋转,物体或图形在旋转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 化,大小、形状没有改变。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旋转 板书像电风扇、飞机的螺旋桨等都是旋转现象。 设计 物体或图形在旋转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形状没有改变。 教学 反思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四课时:剪一剪 教学内容 课本第32页内容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能剪出各样图形。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演示法 、交流法 与手段 教学准备 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课件 教 一、揭示课题 学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剪纸,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剪一 过 剪。 程 二、探索新知 19 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1)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 (3)小结: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悟规律 1、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 4、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同桌看。 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 剪一剪 剪出手拉手的4个小人 板书对折1次,可以剪1个小人 设计 对折2次,可以剪2个小人 对折3次,可以剪4个小人… 教学 反思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0 课本第38-39页内容 1、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教学目标 2、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 )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二)教学例2 教 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学 能列式计算吗, 过 1、小朋友拿来27个心形棒,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程 27?9=( )想哪句口诀,( )九二十七 2、小朋友拿来27个心形棒,摆了3行,每行摆几个, 27?3=( )想哪句口诀, 三、巩固练习: 1、出示7×4 = 口诀: 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课本第38、39页的“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 7× 8=56 56 ?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板书 56 ?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设计 例2、 3×9=27 27?3=( ) 口诀:三( )二十七 27?9=( ) 口诀:( )九二十七 教学 反思 21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2页内容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目标 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难点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谈话法、观察法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主题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去超市逛一逛,看看那里有什么 好玩的,好吗, 2、观察超市的玩具,问:这些可爱的玩具,你们喜欢吗,把 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这些玩具的价钱知道了吗,(知道) 2、指名让学生读出价钱。 3、要求的问题是什么,(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教 4、小组交流讨论: 学 (1)怎样计算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过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程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5、师小结: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 几个8元。用除法计算。 6、出示小精灵的问题 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指名学生解答。 三、巩固练习 一张电影票8元钱,我们有40元,能买几张票, 学生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尝试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22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要记住几个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单价×数量=总价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解决问题 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56?8=7(个) 板书 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设计 24?6=4(元)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单价×数量=总价 教学 反思 参考 资料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混合运算 课本第47页内容 1、使学生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进行 教学目标 脱式运算。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难点: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复习导入 教 7+8+20 7+8-10 50-20-5 学 先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这些题的运算顺序,并直接口算出得数。 过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口算出得数。为了程 便于看出运算顺序,从现在开始,我们学习两步式题的脱式运算。 23 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情景主题图: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要求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呢, 小组讨论交流,回报结果。 (1)53-24=29 29+38=67 (2)53-24+38=67 师: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计算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以前做这样的题可以一步得出结果,可是现在数字大了就不能一步得出结果了,需要脱式计算。 说明脱式的书写格式( 教师:两步计算的式题,脱式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的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29”,还没进行运算的部分“,38”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行写 “,”,在“,”的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板书:53-24+38 =29+38 =67 然后,让学生做“做一做”的习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的书写格式是否合乎,对书写不规范的要帮助改正。然后共同订正。 2、15?3×5 讨论运算顺序,要先算什么, 学生: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师小结:这道题只有乘除法,也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板书:15?3×5 =5×5 =25 3、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 32+14-8 25-12+45 36-6-12 3×6?2 48?8×9 4×6?8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同学们一定要掌握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又学习了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正确的书写格式去写。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混合运算 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 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板书 53-24+38 设计 =29+38 =67 答:阅览室里下午有67人。 24 15?3×5 =5×5 =2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教学 反思 审批 备课 授课 第 周 月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教师 时间 日 第二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48页内容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教学目标 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 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与 引导探究、自主合作 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复习: 32+14-8 25-12+45 36-6-12 3×6?2 48?8×9 4×6?8 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师生共同总结这些题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 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教 二、新课 学 1、出示跷跷板乐园情景图: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过 学生看图并说出图意。 程 怎样解决“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呢, 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怎样列式计算, (1)可以分步计算。先算跷跷板上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 人。 4×3=12 12+7=19 (2)可以列综合算式。 25 4×3+7 7+4×3 =12+7 或 =7+12 =19 =19 (3)观察上面两个算式: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的是什么,在算的是什么,(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 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要记住: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五、布置作业 26 1、第50页练习十一的第4题。 2、《课课练》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例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可以分步计算。先算跷跷板上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4×3=12 12+7=19 板书 (2)可以列综合算式。 设计 4×3+7 7+4×3 =12+7 或 =7+12 =19 =19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后算加减法。 教学 反思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三课时: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49页内容 1、 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目标 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 算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一、激趣导入 27 过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程 10,5,3, 7,(7,6), 10,(5,3), 7,7,6, 问题: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 (77,42)?7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问题: 1、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34,(28,13) 6×(7,2) (88,56)?8 76,(12,25) (12,5)×3 48?(8,2) 问题: 1、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8 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例3: 7×(7,5) (77,42)?7 板书 =7×2 =35?7 设计 =14 =5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学 反思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3--54页内容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 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教学目标 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 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 29 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教学重点 方法。 教学难点 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谈探究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复习旧知 口算。 (30,20)?5 , 72?(18,9), 65,8×5 , 20,7×5 ,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教 学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过 程 问题: 1、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1) 分步列式: 90,36,54(个) 54?9,6(次) (2)综合算式: (90,36)?9 , 54?9 , 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30 问题: 1、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2、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 3、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4、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 5、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 1、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 (25,15)?8 ,40?8 ,5(只) 3、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 4、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5、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1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60,15)?5 , 45?5 , 9(米) 3、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 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解决问题 例4:我们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每次能烤9个。剩下的还要 烤几次,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课本第60--61页内容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 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教学目标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 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 联系。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2 教学方法 讲授、探究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 一、观看动画(主题图),引出活动 问题: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3、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 问题: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问题: 1、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 3、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 教 问题: 学 教后修改 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过 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程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 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四)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 33 要求: (1)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主题图) 问题: 1、用9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你动手摆一摆。 2、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摆的意思吗, 3、如果用10根小棒来摆呢, 4、11根、12根呢? 5、余数和谁有很密切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余数,除数 四、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一)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摆 。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问题: 1、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 证明自己的想法。 3、如果用这些小棒摆 呢,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 设计 余数和除数有很密切的关系: 余数,除数 34 教学 反思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二课时:竖式与试商 教学内容 课本第62--63页内容 1、在操作中建立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表征形式与其他表征形式的联系。 教学目标 2、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自主探究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学生活动,运用旧知解决问题 (一)呈现题目,明确题意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问题: 1、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 3、“每4根分一组”什么意思, 问题:结果怎样呢,自己动手试一试。 提示:可以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 (二)交流想法,解决问题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二、研讨竖式,理解各部分含义 (一)尝试书写,交流想法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教 35 学 过 程 摆、圈、列除法算式的办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你们知道吗,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 (二)指导书写,建立联系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13?4,3(组)„„1(根) 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 这种写法,就是我们通用的竖式写法, 独立书写,及时巩固。 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问题: 1、竖式怎么写呢,请你自己写一写。 2、小组互相学习,看看写得怎么样。 3、这个竖式中的每个数什么意思, 交流想法,体会试商方法。 师:1、计算有余数除法想口诀时,商大了要调小,商小了要调大。 2、用“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则判断商是否合理。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说明了什么,(余数还可以分,商小了。) 三、巩固练习: 36 1、课本第62页“做一做” 2、课本第63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竖式的写法、除法竖式写法中各部分所表 示的意义及试商。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想口诀时,商大了要调小,商 小了要调大。还可以用“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则判断商是否合理。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竖式与试商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13?4,3(组)„„1(根) 板书 设计 1、计算有余数除法想口诀时,商大了要调小,商小了要调大。 2、用“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则判断商是否合理。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 者余数比除数大,说明余数还可以分,商小了。 教学 反思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教学内容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例5) 37 课本第67页内容 教学目标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要采用“进一法”得出问题的答案。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进一”的道理。 教学难点 难点:用进一法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探究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 “至少”是什么意思, 二、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呢,这里有几位同学的想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1. 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 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2. 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师:多出来的2个人,应该再租一条船,所以一共要租6条船。这种方法就是进一法。 教 ( 三)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学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过 梳理:解决同一个问题,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在研究3位同学程 的想法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三、巩固练习: 1、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 问:为什么要“加1”。 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2、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38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 1)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3)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3、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1)这个问题和刚才解决划船的问题哪儿相同,哪儿不同, 2)刚才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现在余下“1元”, 怎么不增加1个面包呢, 3)想一想今天研究的问题,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四、课堂小结: 解决同一个问题,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在研究3位同学的想法 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 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这就是 解决问题时用的“进一法”。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解决问题(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板书 22 ? 4 =5(条)……2(人) 设计 多出来的2个人,应该再租一条船,所以一共要租6条船。这种方法就 是进一法。 教学 反思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教学内容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例6) 39 课本第68页内容 1、经历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 路和方法。 教学目标 2、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 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 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教学难点 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回顾规律,引出新问题: 问题:横线上画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引出: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摆下去,第12个图案是什么, 第17个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探索新授: (一)理解题意,自主尝试 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问题: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探究: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教 提示:可以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 学 问题: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这里有几位同学的想法,过 我们一起看一看。 程 (二)数据变化,体会方法 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想到了几种好办法,谁再简单说一说, 检验:这个问题解答正确吗,我们一起来答题吧。 变化:1. 如果求第20面小旗的颜色,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试一试。 2. 第25面呢,第29面呢,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 (三)变化练习,完善认识 问题: 1. 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 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自己试一试。 3. 有的同学发现27?3,9没有余数,该怎样判断呢, 小结: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最后一个。 按照例6的规律接着往下摆,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三、巩固练习,积累经验: 1( 40 按照上面的规律穿一串珠子,第24 个珠子应该是什么颜色, 要求: (1)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独立解决问题。 (3)你是怎样做的, 2. 第32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 要求: (1)独立解决问题。(2)你是怎样做的,(3)你还能提出其他 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四、课堂小结: 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 就是每组最后一个。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解决问题(例6) 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板书 设计 每3面是一组,可以列式计算: 16 ?3=5(组)……1(面) 余数是1,就说明第16面小旗是下一组里的第一面,应该是黄色。 教学 反思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教学内容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41 第一课时:1000以内数的认识 课本第75页内容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教学目标 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 教学难点 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 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 问:99加1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数、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3、导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 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下面请你们观察这幅图。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说一说画面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2)看着画面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感受大数的意义。 2、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3、教学例1。 (1)数一数。 教 每人数出10个小方块,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学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过 (2)动动脑。 程 每组快速数出100个小方块,应怎样数呢, 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师:请你从一百往后数,数到一千,你行吗,你们觉得数到什么时候呢,有没有更好的快速的方法呢, 根据学生所说,大家一齐数。 教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算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个或一、十、百。) (4)师: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一(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 [设计意图]渗透数数的方法,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 由男、女生两组分别数第1、2两题,比一比哪组数得的流畅。 引导学生小组自行探究操作。 巡视指导各个小组的活动。 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方法, 42 小结:大家一起数数,1个百、2个百、3个百、4个百„„10 个百(一千)。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师提问小结:通过今天的数数,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1) 二百二百地数,数到一千。 二百、( )百、( )百、( )百、( )百。 (2)五百五百地数,数到一千。 五百、( )。 (3) 三百三百地数。 三百、( )百、( )百、再数( )百是一千。 (4)四百四百地数。 四百、( )百、( )百,再数( )百是一千 (5) 用3、6、9、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把它 写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千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掌握 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到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千”,10个一百是一千。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1000以内数的认识 板书 例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设计 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教学 反思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二课时 :10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组成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77页内容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组成,学会正确地按照数位顺序读写三位数,为 以后理解四则计算做准备。 教学目标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习认真观察、思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重点: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难点:如何估数。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 43 与手段 教学准备 点子图 、小棒、计数器、课件 一、复习引入 1、一位数和两位数的读写法。 让学生口头各举出一个一位数和两个两位数。(要求两位数应包括末尾是0和末尾不是0这两种情况) 读数、写数都从什么位开始,末尾的0读不读, 2、数数:从387-403,全班一齐数。 3、引导学生读一读 75 86 90 100 51 二、探究新知 1、教学P76例2 出示例2主题图,想一想怎样用比较合理的办法数出图中有多少个圆点, (1)先数出一竖行,有10个 10个10个就是100,圈出100。 同样数出100再圈起来,2个一百是二百,与三十五合起来是二百三十五。 (2)借助小棒 (3)出示计数器 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235这个数。 教师出示计数器并进行如下提问: ?从右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各表示什么数位, ?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10个一是( )、10个( )是一百、( )个一百是一千。 教 (2)教师分别在计数器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拨上两个珠子. 学 提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2个珠子各表示什么意思, 教后修改 过 小结:2个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意思也不同。 程 (3)三位数的读写法. 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1000以内的数。 [1]不带0的三位数,在计数器上表示235. [2]中间带0的三位数. [3]末尾带0的三位数. 2、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234 520 806 721 910 9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六十二 四百零四 六百五十 七百 (3)P77 “做一做”1、2 3、教学例3: 出示P77彩点图 小组讨论:怎么较快数出有多少个彩点, 可以一百一百地圈,看看有多少个一百就行了。 1000里有10个100,有100个10。 三、巩固练习 (1)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三位数呢, (2)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上是最小的一位数,个位上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是0,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3)用0、1和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千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组成,同学们学会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吧。 44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10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组成 235 读作:二百三十五(是由2个百、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板书 304 读作:三百零四(是由3个百和4个一组成的。) 设计 480 读作:四百八十(是由4个百和8个十组成的。) 教学 反思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三课时 : 认识算盘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内容 1、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记数和数数。 2、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教学目标 渗透位值思想。 3、了解算盘的历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增强民族自 豪感,激发学生对算盘的热爱。 教学重点 重点: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 难点: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一、复习导入 过 下面每幅图代表的数分别是多少,填一填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程 45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算盘。 算盘四周叫做框,根根小棒叫做档,一根横梁分上下;梁的上面是上珠,梁的下面是下珠;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 2、用算盘数数、记数。 算盘可以用来帮助数数和记数。 在算盘上拔出563。 3、你知道吗, 数学的逐渐发展标志着人类的不断进步。 三、知识应用 1、读出下面各数,并在算盘上表示出来。 17,254,180,609,800,1000 2、说一说在算盘上拨数和在计数器上拨数有什么不同。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算盘。算盘四周叫做框,根根小棒叫做档,一根横梁分上下;梁的上面是上珠,梁的下面是下珠;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 五、布置作业 46 《课课练》 认识算盘 板书算盘四周叫做框,根根小棒叫做档,一根横梁分上下;梁的上面是上珠,梁设计 的下面是下珠;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 算盘可以用来帮助数数和记数:先定位,再拨珠 。 教学 反思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四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及读写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82--84页内容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 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教学目标 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 位顺序表。 教学重点 重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 难点: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末尾,中间有0。)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 一、复习。 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 个数来。 27、37、47、57、( ) ( ) ( ) ( ) ( ) 110 、210、310、410、( ) ( ) ( ) ( ) ( ) 2、读出下面的数。 教 375 309 420 200 学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过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程 二、 讲授新课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 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读写 47 3、教学例5。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 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6。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5、教学例7 3745 2080 6009 让学生试读这些数。 师:读了这些数后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数中,有的0读出来,有的0不读,教师板书后,让学生发现什么样的0要读,什么样的0不要读。) 师生小结:我们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有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有几就读几千„„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中间有0的数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巩固练习 1、教师报数,学生写数。 7504 8007 9500 3207 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二十 五千零四 七千零六十 八千零五十四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从右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的是万以内数的认识、读、写方法,大家要记住的是:不管是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往低位读写。写数时一定要看清这个“0”代表的是几个0,即要弄清前后两个数字所在的数位。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万以内数的认识及读写法 板书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设计 例6:2356 读作:二千三百五十六 48 这个数是由(2)个千,(3)个百,(5)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 例7:3745 读作:三千七百四十五 2080 读作:二千零八十 6009 读作:六千零九 教学 反思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五课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课本第90页内容 1、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 大小。 教学目标 2、通过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重点: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0 教学重点 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难点: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符号表示万以内 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 一、复习 1、读一读,并说一说,各个数中的“5”在什么数位上,各表 示什么, 257 1059 5791 135 2、填空 ( )个一是十。 ( )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 ),10个( )是一万。 教 八百七十二是由( )个百、( )个十、( )个一组成的。 学 8个千、4个十组成的数是( )。 过 3、在 2287、650、80、285、651、79这几个数中: 程 是两位数的有( )是四位数的有( )最大的数 是( )。最小的数是( )。 二、新课 1、看课件:商场里有两种电视机 显像管电视有两种:1号 940元 2号 1899元 液晶电视有两种:3号 1350元 4号 2365元 任选两种电视机,比一比它们的价格。 49 2、引导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1)自主探究四位数和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940和1899的大小,同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 小组汇报结果1899大于940。因为1899是四位数,而940是三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也就是不同数位的数比较,数位多的数就大。 (2)探究四位数与四位数的大小比较。 怎样比较1350与2365 的大小, 汇报得出:先比较千位,千位上大的数就大。1350<2365 怎样比较1899与 1350的大小, 汇报得出:先比较千位,千位一样大,再比较百位,1899的百位是8比1350的百位3大,所以1899大于1350。 师生总结:比较万以内数的时候,先比数位,数位多的数大,数位一样从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 三、巩固练习 1、比较大小: 5850和863 7239和7007 2133和3144 5488和5458 独立比较,集体订正。 2、找规律,填一填。 (1)596、597、( )、 ( )、( ) (2)1720、1730、( )、( )、( ) (3)5000、5100、( )、( )、( ) (4)1360、2360、( )、( )、5360、( ) (5)2130、3240、( )、( )、6570、( ) (6)9999、8888、( ) 、( ) 、5555、( )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万以内数的时候,先比数位,数位多的数大,数位一样从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940 < 1899 数位多的数就大。 板书 1350 < 2365 先比较千位,千位上数大的就大。 设计 1899 > 1350 先比较千位,千位上的数一样大,再比较百 位,百位上的数大的就大,以此类推。 教学 反思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六课时:近似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页内容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教学目标 用。 50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 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复习 1、接着数数。 1998、( )、( )、( ) 9997、( )、( )、 ( ) 497、( ) ( ) 、( )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 996 1008 ( ) > ( ) > ( ) 205 306 402 ( ) < ( ) < ( ) 二、新课教学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电视上的播音员报道:有9985名运动员参加本届全运会。正在 看电视的叔叔说:将近10000人。 他们两人关于运动员人数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将近10000人是什么意思, 小组汇报:参加全运会的人数是9985人,因为播音员告诉我们 就是9985人,叔叔说的将近10000人,是说参加全运会的人数和 10000人差不多,大概是10000人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把9985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 10000这个和9985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住,因为它正好是整百数。 比较一下9985和100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 个数更容易记住。 师:在生活中,有的时候不需要用准确数,用近似数就可以了。 师小结:我们用近似数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教 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学 2、请你说说身边的近似数,找找生活中的近似数。按照教师的过 要求,先独立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程 三、巩固练习 1、陈东家到学校有603米,约( )米。 2、洗衣机售价为3198元,约是( )元。 3、新长镇有9992人,约是( )人。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准确数和近似数。用近似数是为了让我 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近似数 1、有9985名运动员参加本届全运会。 板书 2、将近10000人。 设计 9985是准确数,10000是9985的近似数。 近似数更容易让我们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51 教学 反思 审批 52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七课时:整百、整千加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95页内容 1、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教学目标 千的加减的方法, 经历交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 一、复习 口算: 20+30 50+4 2+80 90-30 88-8 30-10 50+32 100-20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3)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三、教学新课: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算法 1、根据上面的情况,选择一个你想解决的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 上,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一共花多少钱,各自进行并汇报 板书算式:2000,1000=( ) 那么,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 了多少钱, 教 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学 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 过 板书算式是:2000,1000=( ) 程 想一想:( )个百加( )个百是( )个百,也就是( ); ( )个千减( )个千是( )个千,也就是( )。组织学生 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2、组织活动编题口算活动 用这些整百、整千数来进行一次编题口算的活动 引导学生说出 一些整百、整千的数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两人一组,从整百和整千数中任意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加法和 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3、出示:80,50 = 130,50=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在练习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 4、出示900,600= 9000 ,6000= 1500 ,600= 150, 60= 组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 集体校正。 四、巩固练习 1、你有几种填法, 8?27 >8263 53 2、在?里填上“> ”、“< ”或“ = ”。 20 ,80 ?40 ,60 5800, 800 ?3600 , 3000 130, 70?200 ,20 700 ,90 ? 700, 80 1200 ,200 ?1000, 200 500 ,50? 400 ,50 90 ,50 ?200 ,60 90 ,60 ?100 ,70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整百、整千加减法 例11:商场里电视机1000元,电冰箱2000元 (1)买这两样电器一共花了多少钱, 2000+1000=3000(元) 想: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 板书 (2)冰箱比电视贵多少元, 设计 2000-1000=1000(元) 例12: 80+50 =130 想: 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130-50=80 教学 反思 教材、教师用书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八课时:利用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96页内容 1、学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2、会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教学重点 重点: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难点:熟练掌握找一个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口算。 教 300,200, 700,300, 900,1000, 学 800,500, 600,300, 1500,700, 过 100,900, 700,900, 6600,600, 程 2、填一填。 (1)妈妈买了一台电脑花了4995元,约是( )元。 54 (2)欣欣小学有608人,约是( )人。 (3)果园里有1298棵果树,约是( )棵。 二、探究新知 师: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1:500元买了300多元的电话机,剩下不到200元,肯定不够买电吹风。 生2:不用准确算出得数,可以这样想:电话机超过了300元,电吹风超过了200元。300,200,500,带500元肯定不够。 师:怎样解决, 生:可以这样想:电话机不到400元,电吹风不到300元。 400,300,700,带700元肯定够。 三、知识运用 1、城关镇礼堂有3000个座位,城关镇的三所小学各有八百多名学生。如果这三所小学的学生同时来参加活动,能坐下吗, 师:怎样解决, 生:可以这样想:城关镇的三所小学各有八百多名学生,也就是都不到900人,如果 900,900,900,2700 ,3000个座位都够坐,那么这三所学校实际人数也够坐。 2、连一连。 3、 55 (1)现在《科学世界》打折,现价是212元。打折后《科学世 界》大约便宜了( )元钱。 (2)如果按原价买这三套书,带600元够吗,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解决吗,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利用估算解决问题 板书 设计 (1)500元买了300多元的电话机,剩下不到200元,肯定不够买电吹风。 (2)电话机超过了300元,电吹风超过了200元。300,200,500,带500 元肯定不够。 (3)即使电话机300元,500-300=200,也不够买电吹风。 教学 反思 审批 56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课本第101--102页内容 1、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 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教学目标 2、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 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引导 与手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 行解答。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 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 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 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 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 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教 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学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 过 板书:克的认识 程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 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 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书: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 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 克 2、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 3、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57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计量比较轻的物 品,常用“克”(g)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 (?)作单位。1000克=1千克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都是重量单位。 板书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 设计 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 1000克=1千克 称物体重量常用的工具有:台秤、电子秤等。 教学 反思 审批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4页内容 1、进一步建立单位克和千克的重量概念,熟悉单位克与千克在生活中的 运用情况。会用单位克与千克表示物体的重量。 教学目标 2、经由生活实景的引入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活动、交流、操作来掌握 单位克和千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重点:进一步建立单位“千克”和“克”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 难点:在实际生活情境下,区别“千克”和“克”的重量。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 与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天平 一、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吗,你们发现超市中藏着的千克、 克的知识吗? 在许多物品的包装袋上、价格标签上都有单位克和千克。 你会比较带有克和千克的物品的轻重(大小)吗? 1、单位相同,比较数值大小。 2、单位不相同,先将单位转换成一样的,再进行比较。 3、同样的数值, 1克小于1千克。 二、新课 1、出示例题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58 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 )千克, 20?4=5(千克) 接下来请你们想一想: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 ( )千克, 20?5=4(千克) 2、判断下面这段话中用错的单位,请改正。 星期天,小丽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妈妈买了一大袋米10克, 一个卷心菜600克,2块肥皂250千克,一大包洗衣粉1.2克。小丽 买了最喜欢的瑞士糖果430千克,一块巧克力250克,还买了一个 她最喜欢的红苹果150千克。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怎样正确使用单位“克和千克”表示物 体的重量呢, 三、生活能力拓展: 师:我相信大家和老师一样常去超市,你们有没有发现,超市 中常会贴出这样的减价海报以吸引顾客,那顾客是否真的得到实惠 了呢, 大减价 :原来一瓶450克的洗洁精卖4元,现在只要2元,很教 多人就会去购买,为什么, 学 生:因为钱少了 过 师:对,我们付出的钱少了,但洗洁精的重量有没有减少啊, 程 生:没有。 师:哦,你们真精明,同样的重量,我们付出的钱越少越合算。 师:那么小明去超市买薯片,同样是5元,一包是60克,一包 是15克,小明买那种划算, 为什么, 生:同样的钱,重量越重越合算。 小红的妈妈去超市买洗衣粉,同样是15元,一包是900克,一 包是1.2千克,妈妈买哪种合算, 为什么, 生:1.2千克=1200克大于900克,同样的钱,重量越重越合算。 真了不起,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骄傲~ 四、课堂总结: 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将所学的克与千克的知 识运用在生活中。其实在生活中处处都藏着数学知识,我们要学会 发现,学会运用。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解决问题 例: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板书 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 )千克, 设计 20?4=5(千克) 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 )千克, 20?5=4(千克) 教学 反思 审批 59 备课 授课 学 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九单元 :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推理 课本第109页内容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 与手段 教学准备 ppt课件 一、谈话引入: 师: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一个现象或是一句话就能推测出未知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推理,今天我们学习推理。 二、新课: 1、出示例题1:把知道的信息说一说。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拿的是语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 )书,小丽拿的是( )书。 2、请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师:从三个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红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从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 提问: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4、教师小结:通过分析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推理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师:如果我们只分析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 教 能得正确的答案吗, 学 5、小结:在简单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进行判断,才 过 能得到正确答案。 程 6、做一做。 1)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体重分别是7千克、5千克、9千克。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最轻。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 2)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三、巩固练习: 1、游戏——帮小动物找家。 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小鹿说:猫在我的左边。 小羊说: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 小兔说: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 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1—5号房间,服务员告诉他们:熊猫住的不是1、3、5号,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公鸡住的离熊猫 60 最近,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 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四、动笔练习。 让学生自己说出已知的信息,然后解答。 思考题: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教语文、数学和英语。 已知:1、每个老师只教一门课。 2、甲上课全用普通话。 3、外语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哥哥。 4、丙是一位女教师,她比数学老师年轻。 请问三位老师各教什么课?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课练》 推理 例1: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 一本。小红拿的是语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 )书,板书小丽拿的是( )书。 设计 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 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教学 反思 审批 教材、教师用书 61 备课 授课 学科 数学 (第 四 册) 第 周 月 日 教师 时间 第二课时 :简单推理(数独)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0页内容 1、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 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目标 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教学难点 难点:培养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思考的有序性和全面性能力。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与手段 教学准备 PPT课件 一、复习: 有香蕉、苹果、橘子三种水果。小刚说:“每人只吃一种水果, 我不吃橘子。”小林说:“我既不吃苹果,也不吃橘子。”猜一猜 他们三人各吃什么水果, 二、新课: 1、出示例2: 在下图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 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 教 学 给学生读题思考的时间,然后说说知道了什么信息, 过 师:你们首先确定哪行哪列的数,先看哪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程 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A是几,怎么 想的,B是几,怎么想的,接着该怎么填, 2、订正答案。并说理由。 3、做一做。 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 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 少, 62 4、师:在解题时同学们一定先确定哪个空格的行和列出现了 三个不同的数,依照这样的线索,就能逐一找出其他空格的数。 三、巩固练习: 1、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 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 多少, 2、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 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C各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 多少, 3、动笔练习,完成书上练习二十一第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们做这样的题是不是很有兴趣, 五、布置作业: 《课课练》 简单的推理 在下图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 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 板书 3 2 4 1 设计 A4 3 B1 2 2 1 3 4 1 4 2 3 教学 反思 审批 63
/
本文档为【最新2015-2016学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