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PM0.5 源自尾气和二次污染物 短期内不会监测

2013-12-31 3页 doc 23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7758

暂无简介

举报
PM0.5 源自尾气和二次污染物 短期内不会监测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PM0.5 源自尾气和二次污染物 短期内不会监测  编者按: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杨新表示,根据观测,PM0.5一方面来源于汽车尾气,主要是柴油机尾气排放的黑碳颗粒物,另外一方面来源于二次污染物,包括硫酸盐、硝酸盐,这些二次污染物往往形成于常见的大颗粒的一次排放,比如说矿尘、海盐。      PM0.5源自尾气和二次污染物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阚海东教授课题组在大气颗粒物污染与健康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粒径在0.25~0.50微米范围内的颗粒...
PM0.5 源自尾气和二次污染物 短期内不会监测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PM0.5 源自尾气和二次污染物 短期内不会监测  编者按: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杨新表示,根据观测,PM0.5一方面来源于汽车尾气,主要是柴油机尾气排放的黑碳颗粒物,另外一方面来源于二次污染物,包括硫酸盐、硝酸盐,这些二次污染物往往形成于常见的大颗粒的一次排放,比如说矿尘、海盐。      PM0.5源自尾气和二次污染物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阚海东教授课题组在大气颗粒物污染与健康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粒径在0.25~0.50微米范围内的颗粒物(PM0.5)数浓度与居民健康危害的关系最为显著,且粒径越小,健康危害越大,相关已发表于公共卫生领域权威期刊《环境与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HealthPerspectives)。      空气动力学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2.5)被认为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论文第一作者孟夏介绍,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严重雾霾天气,其中首当其冲的污染物是PM2.5。但粒径更小颗粒物的健康危害如何,目前尚无定论。课题组因此在我国某城市测量了0.25~10微米(即PM0.25—PM10)范围内23组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和比较了它们与居民健康风险的关系。      结果显示,粒径在0.25~0.50微米范围内的颗粒物数浓度与居民健康危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最为显著,粒径大于0.50微米的颗粒物数浓度与居民健康风险没有显著关联。      阚海东教授表示,这一研究结果提示,颗粒物中健康危害较大的可能是粒径小(例如小于0.5微米)、数量多的部分,而不是粒径大、质量重的部分。这为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即应该重点关注更小粒径的颗粒物,而不仅仅是PM2.5。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杨新表示,根据观测,PM0.5一方面来源于汽车尾气,主要是柴油机尾气排放的黑碳颗粒物,另外一方面来源于二次污染物,包括硫酸盐、硝酸盐,这些二次污染物往往形成于常见的大颗粒的一次排放,比如说矿尘、海盐。      环保专家:短期内不会监测PM0.5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日前发布,该院学者在我国北方某城市测量PM0.25—PM10范围内23组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并分析、比较它们与居民总死亡的死亡风险的关系,最后得出结果:粒径在PM0.25—PM0.5范围内的颗粒物数浓度与健康关系密切。按质量浓度计算,空气中PM0.5在数量浓度方面,占比接近90%,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能比PM2.5更大。      今年启用的空气质量新国标将PM2.5纳入监测对象,公众对PM2.5的存在正在了解,PM0.5又横空出世,复旦大学的研究成果让很多市民对我们呼吸的空气产生了担心。“过度关注PM0.5有失偏颇。”刘建琳说,这项关于PM0.5的研究是一项人体健康科研项目而非环保污染项目,目前对PM0.5这种颗粒物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它对人体健康到底危害有多大,目前还没有结论。但PM0.5颗粒比PM2.5更小,从理论上来说,更容易通过呼吸进入肺泡,而且吸进人体就很难再呼出来,从这一点来说,它比PM2.5更容易侵入人体。      据介绍,空气颗粒物的大小理论上可以分割到无穷小,PM2.5以下有PM1、PM0.5、PM0.25……这只是一个概念问题,其实颗粒物的危害主要是在空气中的化学反应,比如PM2.5会和污染物产生反应形成新的污染,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很多进入人体的危害物会被代谢,市民不必太受各种颗粒物的概念所困扰。
/
本文档为【PM0.5 源自尾气和二次污染物 短期内不会监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