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TAPs翻译研究的前景与局限

TAPs翻译研究的前景与局限

2009-10-20 8页 pdf 491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1281

暂无简介

举报
TAPs翻译研究的前景与局限 2004 年 9 月 第 36 卷  第 5 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bimonthly) Sept . 2004 Vol. 36 No. 5 TAPs 翻译研究的前景与局限 香港理工大学  李德超   提要 : 本文在回顾 TAPs 翻译研究近二十年发展的基础上 ,指出它虽在小范围内取得了一定成功 , 但却在操作层面和方法论层面上存在漏洞和不足。操作层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未能将 TAPs 数据分 类 ,忽视受试者数量和外...
TAPs翻译研究的前景与局限
2004 年 9 月 第 36 卷  第 5 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bimonthly) Sept . 2004 Vol. 36 No. 5 TAPs 翻译研究的前景与局限 香港理工大学  李德超   提要 : 本文在回顾 TAPs 翻译研究近二十年发展的基础上 ,指出它虽在小范围内取得了一定成功 , 但却在操作层面和方法论层面上存在漏洞和不足。操作层面的不足主要现在未能将 TAPs 数据分 类 ,忽视受试者数量和外部干扰因素可能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论层面的漏洞则主要表现在我们至今 尚不明白 TAPs 能否真正反映翻译过程或思维过程、会不会影响正在进行的思维过程以及 TAPs 翻译实 验中两种不同的翻译模式是否会互相干扰。本文结尾还就 TAPs 翻译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 议。 关键词 : TAPs 翻译研究、操作层面、方法论、前景   [中图分类号 ] H05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20429 (2004) 05-038527   从研究对象来划分 ,翻译研究有翻译产品 取向、翻译过程取向和译者取向三种 ,其中翻译 产品取向的研究占据了翻译研究的绝大多数。 无论是稍早对翻译中等值现象的考察 ,还是后 来对翻译转移 ( t ranslation shifts) 的考量 ,继而 从目标语文化角度来解释译作的生成等 ,本质 上都属于产品取向的翻译研究。相对而言 ,其 它两个领域 ,尤其是对翻译过程的研究 ,在二十 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一直被忽略。 翻译过程研究长期陷于停顿的主要原因是 缺乏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我们知道 ,翻译过 程研究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译者在 翻译过程中 ,大脑的思维过程并不像对翻译产 品或译者的行为那样可直接观察。翻译过程的 这种“不透明性”是致使早期有关翻译过程的认 识均停留于某种主观猜测或臆断的主要原因。 这种停滞不前的局面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 初随着“有声思维”( Thinking2Aloud) 方法在翻 译过程研究中的运用才得以打破。“有声思维” 方法原本是一种心理学方法 ,是研究者要求受 试在进行实验任务时 ,尽可能地说出大脑的思 考内容。对于受试在实验过程中说出的每一句 话 ,研究者都用录像机或录音机录下来 ,然后把 这些内容转誊为可用于进一步分析的书面文 本。因此 ,用于研究大脑思维过程的“有声思 维”方法又可称为“有声思维分析法” ( think2aloud protocols ) , 简 写 为 TAPs。用 TAPs 研究翻译过程的大致程序与上类似 ,受 试的任务就是把一篇源语文本翻译成一篇目标 语文本。 早期的 TAPs 翻译研究多以外语学习者为 研究对象 ,考察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受哪些因素 影响和制约 ,目的是改善和提高翻译教学的质 量以及建构一种综合的“关于翻译的心理语言 学模式”( Krings 1987 : 166) 。后期的 TAPs 翻 译研究则多以职业译者或翻译专业学生为研究 对象 ,内容比前一阶段更为具体 ,如研究翻译过 程中误译的产生 (Dancette 1994) ,受试者不同 的理解策略对译作的影响 (Dancette 1997) 和语 境、翻译工具及译者的自我认同在翻译过程中 ·583· 发挥的作用等等 (J¾¾skel¾inen 1987 , 1989 ; Fraser 1994 ; House 2000 etc) 。 事实上 ,对翻译过程的研究除了可采用 TAPs 外 ,亦有其它方法 ,如使用特定的用于记 录译 者 使 用 电 脑 键 盘 活 动 的 软 件 ( 如 Translog) ,或使用回溯式方法等 (见 Hansen 1999) 。但总的来看 ,绝大部分翻译过程研究方 法均是 TAPs。虽然也有人质疑 TAPs 翻译研 究的有效性 (如 Toury 1991) ,多数研究者还是 认为它是所有研究翻译过程的方法中最可能 (或最接近)反映翻译时大脑运作过程的方法。 其实 , TAPs 翻译研究在操作层面和方法 论层面都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或缺陷。操作层 面的漏洞往往导致部分 TAPs 翻译研究出现自 相矛盾的结论 ;而方法论层面的缺陷如不及时 解决也势必影响读者对研究结果正确性的信 心 ,从而阻碍 TAPs 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以下对 TAPs 翻译研究在这两方面出现的问 作一详细论述 ,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 1. 操作层面的问题 现阶段 TAPs 翻译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 是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极不规范 ,或实验时缺乏 统一的标准 ,或是实验前忽视了对可能左右实 验结果的种种变量的控制。 有人认为 ,不能摆脱种种可变因素的影响 正是翻译活动的本质特点 ,因此我们几乎不可 能做到明确区分和界定可能影响 TAPs 翻译研 究的种种变量因素 ( Séguinot 1997 : 1042119) 。 此话诚然有理 ,但假若我们只是一味地知难而 退 ,而不是尽可能地确认这些变量并使之规范 化 ,那么 TAPs 翻译研究将永远无法摆脱他人 对实验结果的质疑 ,而且 TAPs 翻译实验是否 真的如研究者所声称的“如实反映翻译过程 ———这个大脑黑匣子的机制和运作规律” ( Kussmaul & Tirkkonen2Condit 1995 : 178) ,也 得打上一个大问号。 事实上 ,正如 Toury 所言 ,实验性翻译研究 方法 (如语料库翻译研究、TAPs 翻译研究) 在 将来可能给翻译研究带来巨大贡献 ,正是缘于 实验性研究方法固有的两个特征 :一是变量的 可控性 ; 二是实验的可重复性 ( Toury 1991 : 46) 。这也是实验性科学应具备的两个必要因 素 ( Hempel 1952 : 1) 。忽视对 TAPs 翻译研究 中的种种变量进行有效控制 ,显然违背实验性 科学的精神实质。 目前 ,在操作层面上影响 TAPs 翻译研究 的变量主要有以下三种 : TAPs 数据的类型、受 试者的人数和外部干扰的程度。 1. 1  TAPs 数据的类型 从本质上而言 , TAPs 其实是一种收集数 据的方法 ,当提到用 TAPs 来研究翻译过程时 , 应有两项任务涉及在内 :一是数据收集 ;二是归 类、分析这些数据 ,并依据数据的倾向和特点归 纳出翻译过程的一些规律。但现时绝大部分 TAPs 翻译研究在收集到初步数据后往往不对 这些数据作进一步整理分类 ,而直接把它们转 抄为可供直接分析的书面文本 ,然后在分析文 本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里的问题在于 ,通过 TAPs 获取的所有第一手数据难道在性质上都 一样吗 ? 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 ,早在 1984 年 ,心理学家 Cohen 已 经指出 ,所有通过口头法 (当然也包括 TAPs)收集到的受试者数据都可以根据受试说 出数据时耗时多少或受试者思维对这些数据的 再加工程度进行划分 ,不同的数据类型反映了 大脑活动的不同特点。具体而言 , TAPs 数据 可以分为“自我描述”(self2report) ,“自我评价” (self2observation)和“自我展现”(self2revelation) 三种 (参见 Cohen 1984 : 102) 。 “自我描述”型数据是受试在实验中对他们 所作所为的描述 ,其特点是受试往往用“较为概 括的陈述来说明思考的过程”( Cohen 1984 : 102) 。如在 TAPs 翻译实验中 ,受试者可能会 说出诸如“我翻译这篇广告主要用意译的手法” 或是“翻译时我把原文的文化意象统统都换成 了译文读者更为熟悉的文化意象”等这些直接 概括翻译过程的“自我描述”型数据。“自我描 述”型数据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受试往往会给自 己贴上标签 (即把自己或自己的行为定义为某 ·683· 2004 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 5 期 一类型) ( Cohen 1984 : 102) 。如在实验中 ,受 试者可能会说出诸如“我是一个注重译文读者 反映的译者”或“我向来都是一位主张直译的 人”等等。按照 Cohen 的观点 ,“自我描述”型数 据是受试对所进行的任务类型的总的态度或看 法 ,而非对实验中正在进行的特定任务的看法 (Cohen 1984 : 102) 。 “自我评价”型数据则是指受试“对自己特 定语言行为的评价”( Cohen 1984 : 102) ,它刚 好与描述受试者对某项活动总的态度的“自我 描述”型数据相反。在 TAPs 翻译过程研究中 , “自我评价”型数据表现的是受试对正在进行的 特定的翻译任务的看法。Cohen 认为 ,“自我评 价”型数据有两种 :一种是实验者仍然存在短期 记忆中的信息 (也即是 Ericsson 等所说的内省 式数据 ,见 Ericsson & Simon 1980 , 1984) ;另 一种是实验者在完成任务后 ,追溯刚刚执行完 任务的大脑思维活动的信息 ,即追溯式数据。 这种追溯通常发生在实验完成 20 秒之后的时 间范围内 (Cohen 1984 : 103) 。比较而言 ,内省 式的“自我评价”型数据比追溯式数据更能反映 受试的思维活动情况 ,因为它排除了受试在追 溯过程中对数据进一步加工的可能。 “自我展现”型数据是指受试在实验过程中 通过 TAPs 直接说出的“揭示思维过程的意识 流”(Cohen 1984 : 102) 。如果说“自我描述”型 数据和追溯式“自我评价”型数据是 (部分)经过 思维的进一步加工的话 ,那么“自我展现”型数 据则完全未经过受试后期的整理。与前两种数 据相比 ,“自我展现”型数据显得较杂乱无章。 但正因为这种数据未被受试进一步编辑整理 , 就使它排除了受试有时为某种目的而“美化”或 “隐藏”其真正思维过程的可能 ,因而是受试大 脑运作过程的最忠实反映。 以上三种类型的数据 ,只有内省式“自我评 价”型数据和“自我展现”型数据才是 TAPs 翻 译研究所应依靠的主要数据来源。其它类型的 数据最多只能起到补充说明受试思维过程的作 用 ,而不能作为分析所依靠的主要对象。 令人遗憾的是 ,在现阶段的 TAPs 翻译研 究中 ,大部分研究都未能对收集到的 TAPs 数 据做类型上的区分 ,而是把它们转录成文本后 就直接用于分析。这就难免使人怀疑分析结果 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因为根据“自我描述”型 数据和追溯式“自我评价”型数据得出的结论可 能迥然不同于根据内省式的“自我评价”型数据 和“自我展现”型数据得出的结论。因此 ,数据 分类应是 TAPs 翻译研究需在操作层面上解决 的首要问题之一。 1. 2  受试者的数量 实验中受试的数量也是当前 TAPs 翻译研 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在 TAPs 翻译研究中 ,到 底要有多少名受试才能使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 代表性 ? 这在统计学上属于样本大小问题。从 理论上来说 ,样本越大越具有代表性 ,但在现实 研究中 ,囿于人力物力 ,要获得一个很大的样本 既不容易亦无必要。那么 ,样本到底要达到怎 样的规模才能使研究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 对 此并无一个固定答案 ,但是研究者有一个共识 , 那就是“30 是样本的最小极限 ,因为少于 30 ,必 须进行技术处理才能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少 于 30 ,收集的数据不能形成正态分布”(刘润清 1999 :146) 。反观现阶段的 TAPs 翻译研究 ,受 试者的数量普遍都较小 ,“大多数研究的受试者 数量在 1 至 12 位之间”(J¾¾skel¾inen 1998 : 268) 。如按照统计学标准 ,在过去二十余年的 百余篇 (本) 有关 TAPs 的研究报告里 ,真正符 合受试人数要求的研究只有 LÊrscher (1991a , 内有 52 位受试者) 和 LÊrscher (1993 ,内有 67 位受试者)这寥寥可数的几种。诚然 ,在 TAPs 翻译研究中实验者要同时找到 30 位 (或以上) 知识水平、背景都相差不大的受试者有一定的 实际困难 ,且分析这些受试众多的 TAPs 数据 更是一项复杂繁琐的任务。但如果受试的数量 不能有基本保障的话 , TAPs 翻译研究的有效 性和代表性就得大打折扣 ,研究结果在更大范 围内的适用性也就无从谈起。 1. 3  外部干扰因素 按照 Cohen 的观点 ,外部干扰因素亦可能 影响通过口语报告法所获得的数据。这里 ,外 ·783· 李德超 TAPs 翻译研究的前景与局限 部干扰因素是指“研究者对受试者报告过程的 影响”(Cohen 1984 : 105) 。而在 TAPs 翻译实 验中 ,来自外部的影响因素除研究者外 ,显然还 有实验环境和参考书的使用等这些因素。 与研究者有关的因素首先有研究者的人数 这个问题。在一个 TAPs 翻译实验中 ,研究者 越多 ,就越可能出现在划分 TAPs 数据类型时 由于所持标准不一而导致分类的偏差。另外 , 在实验开始前 ,研究者有无事先培训受试熟悉 实验的步骤 ? 是否向受试提出过类似翻译要求 的翻译指南 (t ranslation brief) ? 还有 ,研究者对 受试作出指示是用书面形式还是口头形式 ? 所 用语言是正式语还是口语1 ? 这些因素应在实 验前予以确定。就 TAPs 翻译研究而言 ,来自 研究者的干扰应该是越少越好 (必要的实验操 作指示除外) ,实验者语言亦应以非正式的为 主 ,以免让受试产生不必要的联想 ,从而保证实 验所得的 TAPs 数据是受试在不受任何压力下 意识的自然流露。 实验环境指与实验的具体执行相关的因 素 ,包括实验的时间、地点以及 TAPs 数据收集 的方式等。TAPs 实验要多久为宜亦无定论。 但如果实验时间太长会使受试觉得厌烦 ,从而 减少 TAPs 数据的输出。目前部分 TAPs 研究 者指出 ,受试在实验中存在 TAPs 数据的输出 量前期多、后期少的情况 (J¾¾skel¾inen 1999) 。 笔者认为这与实验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一 般来说 , TAPs 的实验时间应与成年人一次能 保持注意力的最长时间大致相同 ,即介于 1. 5 - 2 小时之间 ,这样才不至于令受试过于疲累。 实验地点是进行 TAPs 实验的具体位置 ,它可 以是较为正式的地点 ,如教室、语言实验室或教 师办公室等 ;亦可以在非正式场合 ,如研究者家 中、受试平常的工作环境等。所处环境不一样 , 对受试的压力亦不一样。在进行 TAPs 翻译实 验时 ,研究者应尽可能提供一个气氛较为轻松、 外界干扰小的环境 ,这样才有利于受试在较自 如的状态下说出脑海中之所想。收集 TAPs 数 据的方法通常有录音和录像两种。由于录像方 式不仅能听到受试的声音 ,且能看到受试的表 情及动作 ,这就有助于研究者把握受试内部思 维进行的情况 ,亦有助于对 TAPs 数据类型的 划分 ,因而在研究中应当鼓励使用。 在 TAPs 翻译实验中 ,受试是否允许查阅 字典、百科全书等其它辅助翻译的工具书 ,亦可 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很大影响。这是因为翻译参 考书能起到降低翻译难度 ,加快 —在一定程度 上简化 —翻译过程的作用。因此 TAPs 翻译实 验应区分在有、无参考书环境下受试翻译过程 的表现。前者可探讨翻译参考书在翻译过程中 起到的具体作用 ,如有无影响受试的翻译策略 和翻译质量等2 ;后者则可以描述在自然状态、 无任何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受试翻译过程的特点 以及受试在遇到生词时采取的解决策略和方 案 ,研究结果无疑将会对翻译教学有所启示。 对于上述实验者、实验环境和参考书的使 用这有关外部干扰的三个问题 , 现阶段的 TAPs 翻译研究要么语焉不详 ,要么完全忽视。 与直接影响 TAPs 翻译研究结果有效性的前两 个变量 (1. 1 和 1. 2)相比 ,这些外部干扰因素的 影响可能没有那么直接、显著 ,但它们对研究的 客观与否有很大关系。 2. 方法论层面的问题 TAPs 到底适不适合于翻译过程的研究 ? 事实上 ,这种疑问一直伴随着 TAPs 翻译研究 这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与操作层面上的问题 相比 ,这个隶属于方法论层面的问题意义显然 更重大。如果 TAPs 翻译实验在方法论上本身 就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 ,那么讨论其操作层面 上的问题也就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其理论基础 已被推翻。目前 ,针对 TAPs 翻译研究方法论 上的质疑主要有以下三点 :1. TAPs 能否真正 反映翻译过程或思维过程 ? 2. TAPs 会不会影 响正在进行的思维过程 ? 3. TAPs 翻译实验 中 ,两种不同的翻译模式会否互相干扰 ? 2. 1  TAPs 能否真正反映翻译 Þ思维过程 ? TAPs 真的能够反映受试者大脑里进行的 翻译过程吗 ? 在心理学研究中 ,类似的质疑亦 存在 ,即 TAPs 能否真正反映大脑的思维过程 ? ·883· 2004 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 5 期 行为主义科学家认为 TAPs 只是一种推测性的 内省方法 ,其数据并不直接反映思维过程或是 思维过程的结果 ,包括中间结果 (intermediate products) ,且 TAPs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阐释 的做法亦不客观。虽然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初 , TAPs 作为一种研究心理过程的手段又重 新在心理学研究中流行 ,但上述责难至今未得 到完全解答 (cf . Cohen 1984 ; LÊrscher 1991) 。 J¾¾skel¾inen 认为 ,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 于思维过程的定义是什么。如果把思维过程定 义为是神经系统的活动 ,那么 ,显然 TAPs (亦 包括所有的口头报告法) 是无法直接反映思维 过程的。但如按 Ericsson & Simon (1984) 的观 点 ,把人类思维过程视为一种信息处理过程 ,而 信息处理部分主要又发生于大脑的工作记忆之 中 ,那么 TAPs 又是能反映思维过程的 ,因为储 存于工作记忆中的想法能够通过言语表达出来 (J¾¾skel¾inen 1998 : 2662267) 。换言之 ,目前认 为 TAPs 不能反映思维过程的观点基于的是对 思维过程的第一种定义 , 而现阶段开展的 TAPs 研究根据的则是 Ericsson 和 Simon 对思 维过程的第二种定义。 Ericsson & Simon ( 1980 , 1984 ) 还 就 TAPs 数据与思维过程的相似性作了进一步区 分 ,认为 TAPs 数据与思维过程有以下三种对 应情况 (1984 :782107 ; LÊrscher 1991 : 74275) : (1) 如果受试者执行的是一种需通过一系 列步骤才能达成的口头任务 ,那么 TAPs 数据 就与大脑内的思维过程有很高的对应性 ; (2) 如果受试者执行任务时大脑经历的是 一种高度的自动化过程 (即类似条件反射) ,且 这种过程的中间阶段并没有储存在受试的短期 记忆中 ,那么这种自动化的思维过程就几乎不 能产生出相关的 TAPs 数据 ; (3) 如果受试执行任务时大脑经历的是一 种非自动化的思维过程 ,且执行时依靠的是视 觉编码信息 (例如以图形或画面的形式) ,而非 口述信息 ,那么 ,针对这种思维过程所获得的 TAPs 数据就是不完整的 ,它们与受试者内部 的思维过程仅存在部分对应关系。 以上就 TAPs 与思维过程对应情况的划分 对澄清当前对 TAPs 方法的一些误解有积极意 义。到目前为止 ,就可供选择的种种研究思维 过程 (包括翻译思维过程) 的方法而言 , TAPs 可以说已被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是最接近思维过 程的一种方法 , 开始广为研究者接受。但 TAPs 数据与思维过程的关系是不是就如 Eric2 sson 和 Simon 所说的那样 ? 这显然还需要更多 有针对性的实验的检验。 2. 2  TAPs 会不会影响正在进行的思维过程 ? 另一个在 TAPs 研究中经常引起争论的问 题是 :受试在实验中要求口述思想这种行为会 不会干扰正在进行的思维活动。具体地说 ,在 实验中 , TAPs 对大脑内部的思维进程有没有 明显影响 ? 受试会不会因为要讲述出自己的翻 译思维过程而打断思路或拖慢翻译的速度 ? 如 果答案肯定 , TAPs 方法非但起不到揭示翻译 思维过程的作用 ,反而会起阻碍作用。 在心理学研究中 , Ericsson 和 Simon 在进 行大量的实验调查后认为 , TAPs 对思维进程 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种 (1984 :782107) : (1) 如果受试直接说出的是他们早已知道 的信息 ,那么 TAPs 既不会改变认知过程的顺 序和结构 ,亦不会拖慢思维进程的速度 ; (2) 当受试执行任务时所需的是视觉编码 信息 ,而非口述信息时 , TAPs 可能会延长受试 者完成任务的时间 ,但思维进程的速度和结构 仍然不变 ; (3) 当受试不仅要求口述思维内容 ,而且 还提供研究者所要求的特定信息时 ,受试为了 达到后一种要求 ,反而会对执行的任务产生更 大影响。 与 Ericsson 和 Simon 持相同观点 , 认为 TAPs 不会影响思维过程的还有 Hayes & Flower ( 1980 ) 和 Bereiter & Scardamalia (1987) 。这些研究结果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消除 了人们对 TAPs 会对大脑思维进展造成影响的 疑虑。但是 ,正如有的论者指出 ,对于这些认知 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我们并不能全盘接受 ,因 为他们具体的考察对象是 TAPs 对整体思维过 ·983· 李德超 TAPs 翻译研究的前景与局限 程的影响 ,而不是专门针对翻译过程得出来的 研究结果 (J¾¾skel¾inen 1998 : 267 ; J¾¾skel¾inen 2002 : 111) 。虽然有心理学家认为 ,在所有思 维过程中 ,“翻译的思维过程是最自然、最适宜 用 TAPs 研究的”( Krings 1987 : 166) ,但迄今 为止 ,除了心理学对此方面的研究外 ,尚未见专 门针对 TAPs 对思维过程影响的研究3 。因此 , 似乎可以说 , TAPs 完全不影响翻译过程这个 结论仍为时尚早。 2. 3  TAPs 翻译实验中 ,两种不同的翻译模式 会否互相干扰 ? 现阶段的 TAPs 翻译研究大致遵循以下步 骤 :先是由研究者给受试一篇书面形式的原文 , 受试的任务是把这篇原文翻译成书面形式的译 文 ,并说出翻译过程中大脑思考的内容。Toury 指出 ,这样一种过程实际上涉及了口译和笔译 这两种不同的翻译模式。换言之 ,在实验中 ,受 试不仅要进行书面形式的笔译 ,还因为要口头 说出翻译的内容 ,于是又涉及了翻译的另一种 模式 —口译。由于笔译和口译涉及的翻译策略 有很大程度地不同 ,因此 ,我们有理由怀疑 ,很 多 TAPs 翻译实验揭示的差异性极有可能是这 两种不同的翻译模式在实验者身上互相影响所 致 ( Toury 1991 : 60 ; Toury 1995 : 235) 。Toury 的以上观察无疑是相当细致和有见地的。事实 上 Krings 亦承认 , 受试者在翻译时所说的 TAPs 数据和其真正递交上来的最终书面翻译 成品有时会有诸多不一致的地方 ( Krings 1987 : 166) ,这是否也是由于实验中的两种不 同翻译形式互相干扰的缘故 ? 自 Toury 在 1991 年提出上述质疑以来 , TAPs 翻译研究学者至今未能提供一个令人满 意的解答 (J¾¾skel¾inen 2002 : 107) 。换句话 说 , TAPs 涉及的口译形式到底会否对最终的 书面翻译形式产生影响 ? 如有 ,又表现在什么 方面 ? 这些关于 TAPs 翻译研究方法论上的问 题至今仍悬而未决。对于这种直接关系到 TAPs 翻译研究结果有效性的根本问题如不尽 早解决 ,最终会危害到 TAPs 研究的进一步发 展。 方法论上存在的三个问题几乎在所有 TAPs 翻译研究中都存在。如上所述 ,前两个 问题不仅是针对 TAPs 翻译研究而言 ,还涉及 TAPs 在其它研究领域 (如心理学研究、二语习 得研究等) 中的正当性 ,因而受到来自各领域 , 尤其是心理学领域专家的重视 ,并对此提出了 一些解决方案 ( cf . Ericsson & Simon 1980 , 1984 ; Bereiter & Scardamalia 1987 etc) 。虽说 这两个问题如今在 TAPs 研究中尚未完全解 决 ,但可以预见 ,读者在这两方面的疑虑会随着 研究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减少。第三个问题只存 在于 TAPs 翻译研究中 ,因此亦最适合于翻译 过程研究的学者解决。但遗憾的是 ,在其它两 个问题都取得一定进展的时候 ,第三个问题却 仍没有任何突破。这不由令我们反思 :难道 TAPs 翻译研究只能永远停留在借鉴其它学科 的成果上 ,而不能靠翻译学者自身的力量使研 究更加精确化 ,从而推动其它领域的 TAPs 研 究的发展 ? 3. 结语 TAPs 翻译研究在揭示专业译者和非专业 译者在翻译策略上的不同特点方面已有一定的 成果 ,但缺陷还相当多 ,不管是操作层面和还是 方法论层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 TAPs 翻译研究 至今只是取得了“很小范围内的成功”( Toury 1991 : 63) 。对于将来的 TAPs 翻译研究 ,笔者 建议 :一要尽可能使 TAPs 翻译研究在操作层 面上规范化、严谨化 ,也即是在实验时应尽量考 虑到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种种变量 ,并 尽可能地把这种变量的影响置于可控范围之 内 ;二是要不断加强对 TAPs 翻译研究在方法 论上遇到的问题的研究 ,以防 TAPs 翻译研究 由于理论支柱的不稳而导致整座大厦的坍塌。 当然 ,要解决方法论上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 能做到 ,需要长期的努力和许多实验的验证 ,甚 至要求有新的理论突破。这两方面的工作应同 时着手 ,任一方面都不能偏废。 注  释 11 Cohen 认为 ,研究者语言的正式程度 (formality) 亦会影响到 ·093· 2004 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 5 期 受试者 TAPs 资料的输出 (Cohen 1984 : 105) 。 21 目前已见有少数探讨工具书对翻译过程影响的研究 ,如 Luukkainen (1996 ,House (2000) 。 31 据 J¾¾skel¾inen (2002)介绍 ,Jakobsen (in press) 最近刚刚完 成了一个有关 TAPs 对翻译过程影响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 明 TAPs 明显影响到翻译过程的速度 ,但 TAPs 与受试修改 译文的次数无关 (见 J¾¾skel¾inen 2002 : 111) 。 参考文献 Cohen , A. 1984. Studying second2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 How do we get the information ? [J ] A pplied L inguistics 5 : 1012112. Bereiter , C. & M. Scardamalia. 1987. The Psychology of W ritten Com position [ M ] . Hillsdale , NJ : Lawrence Erl2 baum Associates. Dancette , J . 1994. Comprehension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 An analysis of think2aloud protocols [ A] . In C. Dollerup & A. Lindegaard (eds. ) . Tea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 ng 2 . Insights , A i ms , V isions [ C] . Amsterdam & Philadel2 phia : John Benjamins. Dancette , J . 1997. Mapping meaning and comprehension of translation: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issues [ A ] . In Joseph H. Danks et al. ( eds. ) . Cognitive Processes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 ng [ C] . Thousand Oaks : Sage. Ericsson , K. A. & H. A. Simon. 1980. Verbal reports as data [J ] . Psychological Review 87 : 2152251. Ericsson , K. A. & H. A. Simon. 1984. Protocol A nalysis : Verbal Reports as Data [ M ] . Cambridge : The MIT Press. Fraser , J . 1994. Translating practice into theory : A practical study of quality in translator training [ A ] . In C. Picken (ed. ) . I TI Conf erence 7 Proceedings [ C] . London : Insti2 tute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Hansen , G. (ed. ) . 1999. Probing the Process in Translation : Methods and Results [ C] . Copenhagen : Samfundslitteratur. Hayes , J . R. & L . S. Flower. 1980. Identifying the organiza2 tion of writing processes [ A ] . In L . W. Gregg & E. R. Steiberg (eds. ) . Cognitive Processes in W riti ng [ C] . Hills2 dale , NJ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empel , C. G. 1952. Fundamentals of Concept Formation in Em pi rical Science [ M ] . Chicago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2 go Press. House , J . 2000. Consciousness and the strategic use of aids in translation[ A] . In S. Tirkkonen2Condit & R. J¾¾skel¾inen (eds. ) . Tapping and M apping the Processes of Transla2 tion and Interpreti ng : Outlooks on Em pi rical Research [ C] .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 John Benjamins. J¾¾skel¾inen , R. 1987. W hat Happens in a Translation Pro2 cess : Think2aloud Protocols of Translation [ M ] . Universi2 ty of Joensuu , Savonlinna Schoo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J¾¾skel¾inen , R. 1989. The role of reference material in profes2 sional vs. non2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 A think2aloud proto2 col study [ J ] . In S. Tirkkonen2Condit & S. Condit (eds. ) . Em pi rical S t udies in Translation and L inguistics [ C] . Joensuu : University of Joensuu. J¾¾skel¾inen , R. 1998. Think2aloud protocols [ A] . In M. Baker (ed. ) .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 t udies [ C] .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J¾¾skel¾inen , R. 2002. Think2aloud protocol studies into transla2 tion :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J ] . Target 1 : 1072136. Krings , Hans2Peter. 1987. The use of Introspective data in translation [ A] . In C. F• rch & G. Kasper (eds. ) . Int ro2 spection in Second L anguage Research [ C] . Clevedon : Mul2 tilingual Matters. Kussmaul , P. & S. Tirkkonen2Condit . 1995. Think2aloud pro2 tocol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J ] . T TR — Traduc2 tion Terminologie Rédaction 1 : 1772199. LÊrscher , W. 1991a. Translation Perf ormance , Translation Process , and Translation S t rategies : A Psycholi nguistic Investigation [ M ] . Tübingen : Gunter Narr. LÊrscher , W. 1991b. Thinking2aloud as a method for collecting data on translation processes [ A ] . In S. Tirkkonen2Condit (ed. ) . Em pi rical Research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2 t ural S t udies : Selected Papers of the TRA NS I F Seminar [ C] . Tübingen : Gunter Narr. LÊrscher , W. 1993. Translation process analysis [ A ] . In Y. Gambier & J . Tommola (eds. ) . Translation and Knowl2 edge [ C] . Turku : University of Turku , Center for Transla2 tion and Interpreting. Séguinot , C. 1997. Accounting for variability in translation [ A] . In Joseph H. Danks et al. (eds. ) . Cognitive Processes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 ng [ C ] . Thousand Oaks etc. : Sage. Toury , G. 1995.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 t udies and Beyond [ M ] .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 John Benjamins. 刘润清 ,1999 ,《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 M ]。北京 : 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 收稿日期 : 2004 —6 —2 ; 本刊修订稿 ,2004 —7 —9 通讯地址 : 香港九龙 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系翻译 研究中心 ·193· 李德超 TAPs 翻译研究的前景与局限 2004 年 9 月 第 36 卷  第 5 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bimonthly) Sept . 2004 Vol. 36 No. 5 Abstracts of major papers in this issue Professor LüShuxiangpis contribution to contrastive studies in China , by W ang J uquan , p . 323 As a tentative study of Professor LüShuxiangpis contribution to Contrastive Studies in China , this paper tries to ex2 pound its views about LüShuxing as 1) an enthusiastic advocate of the contras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study , 2) an out2 standing practitioner of the approach , 3) the founder of Contrastive Linguislics as a field of study in China and a devoted teacher and great mentor of students in the field , and about his unique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ies about , and methodolo2 gies for ,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A tenor analysis of code2switching in newspaper discourses , by W ang Jin & Huang Guoweng , p. 331 Assuming that language choices in texts are conditioned by context which in turn is construed by the language in the text , the authors attempt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ble of tenor and the code2switch2 ing instances in several Chinese newspapers in Guangzhou. In so doing , four aspects of tenor , namely , role relationship , power , social distance , and degree of formality , are discussed by reference to the detected code2switching patterns across sections or genres of the newspapers. A multidimentional view of code2switching research , by L i Jingwei & Chen L iping , p . 337 This paper provides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versational code2switching research around the world over the past 302odd years. It first defines“code2switching”and distinguishes it from“borrowing”. Then it critically reviews sociolinguistic , structural , discourse analysis and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dominating code2switching research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Major empirical studies are discussed ,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re noted , and their merits and demerits are evaluated. Finally , some issues concerning methodolog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studies are discussed , and proposal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offered. A study on the washback of the NMET , by Qi L uxia , p . 357 This paper reports on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ntended washback effect of the National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 (NMET) on EL T in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 Through interview , questionnaire , and classroom observation ,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8 NMET constructors , 6 English inspectors , 388 teachers and 986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st has achieved limited intended washback in that EL T in schools continues to emphasize linguistic knowledge in ad2 dition to teaching to the test , which runs counter to the intention of the NMET constructors who want the test to facili2 tate communicative use of English in EL T. Stylistic features of T. S. Eliotpis Four Qua rtets , by L iu L ihui , p. 372 The philosophical background of Four Quartets in dualism , fully expressed in such dualistic themes as finite and infi2 nite , temporary and eternal , past and future , death and birth in the poem. Eliotpis intention , however , is to exploit the possible solution to the dualistic problems in the sense of religious redemption. Eliot has found that the Incarnation of Christ supplies the guiding principle for human experience and time , for the Incarnation has accomplished the union of fi2 nite and infinite , passion and reason , human and divine , empirical and transcendental. This theme is ever so much high2 lighted by stylistic features of employing theological paradox , treating images as metaphors and symbols , musically arrang2 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poem. TAPs translation research :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 , by L i Dechao , p . 385 By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of TAPs translation research 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 , the present paper points out its operational pitfalls and methodological limitations despite its marginal success in some areas. To be more specific , the operational pitfalls lie in its failure to take into account those factors such as the types of TAPs data , the number of sub2 jects and the degree of external intervention that may exert influence on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 while the methodologi2 cal limitations consist in its inefficacy to furnish an answer to the
/
本文档为【TAPs翻译研究的前景与局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