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重金属冶金铜冶炼

重金属冶金铜冶炼

2013-01-22 50页 ppt 3MB 10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4528

暂无简介

举报
重金属冶金铜冶炼null重金属冶金学II重金属冶金学II1 前言1 前言 从2006年起,我国年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已连 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原铝(电解铝)、铅、锌、锡、 锑、镁、稀土、矿山钨(金属量)雄居世界第一,铜产量 则从2004 年起即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1.1 重金属(密度都在6.0 g/cm3以上) Cu, Pb, Zn, Ni, Co, Cd, Hg, Sn, Sb, Bi共十种。自然 界已发现109种元素,金属元素共93种,按其性质、产 状、产量及用途等差别可分为: 黑色金属(铁金属包 括F...
重金属冶金铜冶炼
null重金属冶金学II重金属冶金学II1 前言1 前言 从2006年起,我国年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已连 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原铝(电解铝)、铅、锌、锡、 锑、镁、稀土、矿山钨(金属量)雄居世界第一,铜产量 则从2004 年起即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1.1 重金属(密度都在6.0 g/cm3以上) Cu, Pb, Zn, Ni, Co, Cd, Hg, Sn, Sb, Bi共十种。自然 界已发现109种元素,金属元素共93种,按其性质、产 状、产量及用途等差别可分为: 黑色金属(铁金属包 括Fe、 Cr、 Mn), 有色金属(非铁金属,除Fe、 Cr、 Mn 以外的金属)。 有色金属又分重金属、轻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null表1-1 元素周期表1.2 重金属冶金的特点1.2 重金属冶金的特点1.2.1 原料特点 1)提取重金属的矿物原料,主要为硫化矿。例: Cu:CuFeS2, Zn: ZnS, Pb: PbS等。 Sn例外,Sn主要为SnO2(锡石)。 2)一般为多金属共生矿。例: Cu-Pb-Zn, Pb-Zn, Ni-Co-Cu等。原矿品位低,一般不能直接冶炼,要经选矿富集。硫化矿选矿广泛采用浮选法。 3)矿石中有贵金属、稀散金属伴生。综合回收价值大。 4)要十分重视硫的回收。既是硫的资源,又是环保的要求。(SO2对大气污染,酸雨)1.2.2 冶炼方法特点1.2.2 冶炼方法特点1)繁多。火法、湿法、电冶金等方法在重金属提取冶金中均有应用。同一种金属有多种不同的冶炼方法。 2)总体而言,火法为主、湿法为次。 3)重金属冶炼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造锍熔炼:以锍为中间产物的一类冶炼方法;还原熔炼:MS—MO—M;湿法冶金:MS(MO)—金属盐水溶液—M。1.3 重金属冶金发展方向1.3 重金属冶金发展方向1)强化过程(通过设备、工艺条件的改变和反应 器优化,提高过程速率) 因此,在掌握热 力学方法的基础上,要注重与速率过程相关的有 关理论学习,如反应动力学(微观、宏观),传 递过程原理、反应工程学等。 2)节能 充分利用炉料中硫化物的化学反应热 3)低污染或无污染 4)向产品多样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注重深加 工、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生产。(短流程、计划 转市场、有色金属应用广泛,效益中心)第一篇 重金属造锍熔炼第一篇 重金属造锍熔炼第1章 原料及冶炼方法 1.1 原料 1.1.1铜的矿物 已发现250多种,有工业开采价值的仅10余种,分为 3大类。 自然铜矿:铜以金属铜形态存在,极少见。 氧化铜矿:难选,主要以湿法冶金方法处理,部 分高品位的可火法处理。 硫化铜矿:炼铜的主要原料,目前约90%铜由其 生产。 主要硫化铜矿物有:黄铜矿(Chalcopyrite): CuFeS2、辉铜矿(Chalcocite):Cu2S、 斑铜矿(Bornite):Cu5FeS4、铜蓝(Covelline):CuS等。 主要氧化铜矿物有:孔雀石: CuCO3.Cu(OH)2、蓝铜矿: 2CuCO3.Cu(OH)2、硅孔雀石 CuSiO3.2H2O 、块铜矿:Cu3SO4(OH)4、赤铜矿:Cu2O、黑铜矿:CuO。 主要硫化铜矿物有:黄铜矿(Chalcopyrite): CuFeS2、辉铜矿(Chalcocite):Cu2S、 斑铜矿(Bornite):Cu5FeS4、铜蓝(Covelline):CuS等。 主要氧化铜矿物有:孔雀石: CuCO3.Cu(OH)2、蓝铜矿: 2CuCO3.Cu(OH)2、硅孔雀石 CuSiO3.2H2O 、块铜矿:Cu3SO4(OH)4、赤铜矿:Cu2O、黑铜矿:CuO。 1.1.2 铜的矿石1.1.2 铜的矿石 多为多金属共生硫化矿床。目前,最低开采品位为 0.4~0.5%(按此品位,生产1吨铜,处理矿石量达200~ 300吨)。不宜直接用于提取铜,需经选矿处理得到含铜较 高的铜精矿,浮选富集后得铜精矿(典型成分见表1-2), 铜精矿含铜15~30%,送冶炼厂冶炼。 铜的氧化矿为次生矿,选矿富集困难。品位高的可火 法处理,大多数硫酸浸出法处理。铜品位很低的硫化铜矿 可用细菌浸出或实行堆浸法处理等。 null 铜精矿MgO等高碱性脉石成分含量高,产出的炉渣则 熔点高,常用电炉处理。 高砷铜精矿,适于强化冶炼新工艺(如浸没顶吹熔炼 等)处理,产高砷细尘开路单独脱砷处理,或制酸时经洗 涤使砷进入酸泥而脱除。 复杂铜矿含Pb、Zn高,原则通过选矿分离;如不理 想,应使矿中的铅锌或造渣或挥发。含锌高的硫化铜矿不 宜加入密闭鼓风炉处理,不然会使渣的流动性变坏,且产 生横隔膜。 1.1.3铜精矿(浮选硫化铜精矿)1.1.3铜精矿(浮选硫化铜精矿)表1-2 硫化铜精矿典型成分null1)Cu, Fe, S为其主要成分,Fe + S往往大于Cu; 2)脉石矿物主要含SiO2, CaO, MgO, Al2O3, 熔炼时,要注意渣型的选择;浸出时,要注意浸出剂的选择。 3)经破碎磨细浮选得到的硫化铜精矿,粒度细(80%小于74微米)、活性大、热值高(表1-3),有利于自热强化熔炼; 4)含Au, Ag, Pt族(Ru(钌), Rh(铑), Pd(钯), Os(锇), Ir(铱), Pt(铂))金属及Se(硒), Te(碲)等稀散金属,可在冶炼中回收。表1-3 硫化精矿和几种燃料的发热值表1-3 硫化精矿和几种燃料的发热值 可以看出,铜精矿或镍精矿进行氧化熔炼,得到适当产品 时,放出的热量比高炉煤气的热值还高。充分利用精矿本身的 这种热量,对降低冶炼过程的燃料消耗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 是保护环境和改善劳动条件所必须注意的。null1.1.4 再生铜原料 1)再生原料来源 a)报废的含铜料:电线电缆、废电子器件、废设备部件、废军用品等; b)铜及铜合金、铜材加工中产生的弃渣、垃圾、浮渣、铜屑,在铜件铸造中产生的浇口、浮渣等,在电线电缆生产中产生的线头、乱线团等。 2)再生铜原料的预处理 a)废体的解体、分类、切割、打包、破碎等; b)废屑的筛选、干燥、破碎、磁选、压块; c)含易爆物废件的火检验和无害处理等。 我国每年进口的废杂铜已达250万吨左右,已成为铜 生产的重要原料。1.2铜的冶炼方法1.2铜的冶炼方法 目前国内外的铜冶炼技术的发展主要还是以火法冶炼为主,湿法 为辅,铜的火法生产量占总产量的80 %左右。目前,全世界约有 110座大型火法炼铜厂。其中,传统工艺(包括反射炉、鼓风炉、电 炉)约占1/3;闪速熔炼(以奥托昆普炉为主)约占1/3;熔池熔炼(包 括特尼恩特炉、诺兰达炉、三菱炉、艾萨炉、中国的白银炉、水口 山炉等)约占1/3。火法炼铜之所以占主导地位,是由于火法冶金的 特点所决定:(1)在高温下有较高的反应速度;(2)能够应用温度的变 化来改变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达到冶炼的目的;(3)金属硫化物在 氧化性的火法冶金过程中就是一种“低发热值”的燃料;(4)火法冶金 生产过程中,产物的金属浓度超过湿法冶金的数10倍之多,因此能 高效地处理大量的矿石或精矿,适应大规模工业生产要求;(5)冰铜 (粗铜)与熔渣分离比较简单;(6)贵金属回收率高,且易行;(7)炉渣 在自然环境下较为稳定,不造成二次污染。但是,火法炼铜也存在 着含尘有害烟气的处理费用高、生产过程中设备泄漏的烟气收集与 处理昂贵、有些火法炼铜法能耗高等缺点。 null1)火法 火法炼铜的原则流程为: 铜矿石(0.4~2%Cu)——浮选——铜精矿(15~30%Cu)——造锍熔炼——冰 铜(铜锍25~70%Cu)——吹炼——粗铜(98~99%Cu)——火法精炼——阳极铜(99%Cu)——电解精炼——电铜(99.95-99.98%Cu)(GB466-82,GB/T1385-92)null图1-1火法炼铜的原则工艺流程null图1-2 生产工艺流程图2) 湿法2) 湿法 湿法约生产15%的Cu。目前主要采用以下工艺处理低品位矿、废矿石、氧化矿。 铜矿石——浸出——低浓度含铜溶液——萃取——富铜有机相——反萃——高含铜溶液——电积——电铜 浸出:就地浸出、堆浸、搅拌浸出等。细菌(氧化铁硫 杆菌、氧化硫杆菌等)参与反应,能促进浸出(生物浸 矿)。 此外,七十年代以来,为了解决火法处理硫化铜精矿带来的SO2污染等问题,国际上研究开发了许多其他的湿法炼铜工艺,但由于其在处理高品位矿时,与火法工艺比较,在经济上不占优势,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不利于贵金属等有价伴生元素的回收,大多数都未能在工业上得到应用。null 1-3null1-4null1-4null1-3null1-5null3)废杂铜的处理 火法处理废杂铜工艺:一段法、二段法、三段法。 一段法:直接进反射炉或倾动炉或回转炉熔炼,产阳 极铜;工艺流程短,建厂快,投资少,仅能处理成分不复 杂的废杂铜。 二段法:第一步,鼓风炉还原熔炼或转炉吹炼,产粗 铜。第二步,反射炉或其它精炼炉中精炼粗铜,产阳极 铜。 三段法:先经鼓风炉熔炼得黑铜,黑铜转炉吹炼成次 粗铜,反射炉精炼产阳极铜。鼓风炉熔炼主要是脱锌,转 炉吹炼主要是除铅、锡等杂质。虽工艺流程长,但能处理 成分复杂的再生铜料,且能很好地综合回收原料中的有价 成分。第2章 造锍熔炼的基本原理第2章 造锍熔炼的基本原理 造锍熔炼是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生产工艺,该工艺是在 1200~1300℃高温下,使硫化铜精矿和溶剂在熔炼炉内进行熔炼, 炉料中铜、硫与未氧化的硫化亚铁形成以Cu2S-FeS为主,并溶有 Au、Ag等贵金属和少量其它金属硫化物和微量铁氧化物的共熔体 (铜锍),炉料中的SiO2、Al2O3和CaO等脉石成分与FeO一起形成 液态炉渣,炉渣是以铁橄榄石2FeO.SiO2为主的氧化物熔体。铜 锍与炉渣其本不互溶,且炉渣的密度比锍小,从而达到分离。 造锍熔炼的基本原则:①在适当的温度和气氛(氧势)下,使 铜尽量富集到铜锍中,而铁和精矿中的脉石成分富集到炉渣中,使 炉料中有价元素依其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分别富集到铜锍、炉渣和烟 尘中,以利于进一步利用;②要确保烟气中有足够的SO2浓度,以 利于硫的回收利用;③保持适当的熔体温度;既要是熔体适当过 热,又不能太高。null2.1物料及产物 1)物料(入炉) 硫化铜精矿(或部分氧化脱硫的焙砂、高品位氧化矿) 造渣熔剂:SiO2, CaCO3(根据需要加入,合理炉渣组成) 转炉渣:SiO2(22~28%), FeO + Fe3O4(60~70%), Cu(1.5~2.5%)(转炉渣也有单独处理,不返熔炼) 空气或富氧空气,甚至工业纯氧. 2)产物(出炉) 冰铜(铜锍):Cu2S + FeS ,Cu 25~70% 炉渣:SiO2—FeO—CaO(实际组成更为复杂,后述) 烟气:SO2 烟尘:烟气夹带的细粒物料,以及易挥发元素和化合物 2.2 造锍熔炼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 2.2 造锍熔炼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 2.2.1火法炼铜的总反应(以黄铜矿为例): CuFeS2 + (4+X)/2 O2 = Cu + 2SO2 + FeOx A)实际炼铜工艺常包括造锍熔炼(产出冰铜,完成铜与 部分或绝大部分铁的分离)和吹炼(使冰铜转化为金属 铜,最后除去铜锍中的铁和硫以及其它杂质元素)两个 工序,均为硫化物熔炼;只所以要分步进行:a)铜在渣 中的损失;b)高熔点物质Fe3O4的生成。 B)熔炼反应在1200~1300℃高温下进行。化学反应、传 热、传质速率均很高,热力学往往是决定性的因素。 C)新的熔炼方法,注重传热、传质过程的强化;硫的回 收及反应热的利用。2.2.2 熔炼高温下的离解反应与氧化反应2.2.2 熔炼高温下的离解反应与氧化反应 原料中许多化合物在高温( 1200 ~ 1300 ℃ )下 不稳定,发生离解反应。 1、硫化物的离解: FeS2 = FeS + 1/2 S2 黄铁矿 FenSn+1 = nFeS + 1/2 S2 磁黄铁矿 2CuFeS2 = Cu2S + 2FeS + 1/2 S2 黄铜矿 2CuS = Cu2S + 1/2 S2 铜蓝 2Cu3FeS3 = 3Cu2S + 2FeS + 1/2 S2 斑铜矿 3NiS = Ni3S2 + 1/2 S2 针硫镍矿 3NiAs = Ni3As2 + 1/2As2 2、常见氧化物和碳酸盐等的离解反应有: 2、常见氧化物和碳酸盐等的离解反应有: 2CuO === Cu2O + 1/2O2 黑铜矿 CaCO3 === CaO + CO2 石灰石 MgCO3 === MgO + CO2 菱镁矿 3MgO.4SiO2.H2O = 3MgSiO3+H2O+SiO2 滑石 CaSO4 === CaO + SO3 石膏null3、硫化物直接氧化 现代强化熔炼炉料很快进入高温强氧化气氛, 高价硫化矿物会直接氧化 2CuFeS2+5/2O2=Cu2S·FeS+FeO+2SO2 2FeS2+11/2O2=Fe2O3+4SO2 黄铁矿 3FeS2+8O2=Fe3O4+6SO2 2CuS+O2=Cu2S+SO2 铜蓝 3Cu2S+3O2=2Cu2O+2SO2 辉铜矿 2NiS+3O2=2NiO+SO2 针硫镍矿4、高温下稳定的化合物:4、高温下稳定的化合物: Cu:Cu2S, Cu2O; Fe: FeS, FeO; Ni: Ni3S2, NiO, Ni3As2; 其他:CaO, MgO, Al2O3等。 5、在熔炼温度下, 离解的硫以S2(g)存在,在氧化气氛气相中,进一步 氧化为SO2。 6、离解反应均为吸热反应。2.2.3 锍的形成及其特性2.2.3 锍的形成及其特性A)锍:金属硫化物形成的共熔体。例:Cu2S—FeS,铜锍;PbS—FeS,铅锍;Cu2S—Ni3S2—FeS、 Ni3S2—FeS,镍锍等。在火法炼铜中,锍、铜锍、冰铜均指Cu2S—FeS共熔体。 B)造锍的目的:造锍熔炼中,形成: 锍相:Cu2S—FeS 渣相:SiO2, FeO, CaO, MgO, Al2O3 气相:SO2 锍相与渣相不互溶,具有大的比重差,相互分 离使铜在锍相中富集。C)锍的形成基于两点:C)锍的形成基于两点:a)FeS能与许多金属硫化物形成低熔点共熔体,在熔炼高 温下两种或以上均为液相,完全互溶为均质溶液,且是稳 定的,不会进一步分解产生金属与铁并析出硫蒸气。 b)不同金属对S和O的亲和力的差别:Cu,Ni对硫的亲和力 大;Fe对O的亲和力大,即以下反应在熔炼温度下能自发 正向进行,使Cu优先进入锍相,Fe优先进入渣相: Cu2O + FeS =Cu2S(M) + FeO(S) D)Cu-Cu2S-FeS1.08-Fe系状态图D)Cu-Cu2S-FeS1.08-Fe系状态图2-11、三组二元系在液态完全互溶(Cu-Fe、Fe-FeS1.08、FeS1.08-Cu2S); 2、二元偏晶线S1S2,随Fe的加入,扩展到三元系,S1S3KS6S4S2(舌形),分两部分:S3S4以左熔体,上层是溶少量铜的Cu2S组成,下层溶少量Cu2S的Cu相;S3S4以右熔体,上层溶少量Fe的FeS1.08组成,下层溶少量FeS1.08的γ-Fe相组成。a)图2-1为Cu-Cu2S-FeS1.08-Fe系液相面投影图;a)图2-1为Cu-Cu2S-FeS1.08-Fe系液相面投影图;b)图中“舌形区”为二液相共存(分层)区:S2S4S6K为饱和了Cu-Fe合金的锍相; S1S3K为饱和了锍的Cu-Fe合金相; c)实际冰铜组成点位于Cu2S与FeS1.08连线及“舌形区”之间;原因有二:1、硫不足且在还原气氛下,冰铜中含Cu-Fe合金;2、冰铜中含Fe3O4等氧化物。实际冰铜成分:Cu:25~65%; Fe:10~45%; S:22~25%。一般冶金计算或工厂设计,固定冰铜含硫为25%,不会发生大的偏差。 d)实际冰铜成分复杂,还含有ZnS, PbS, Ni3S2, CoS及少量Au, Ag,As,Sb,Bi,炉渣等。Cu+Fe+S约占80~90%。实际冰铜组成标入Cu-Cu2S-Fe1.08S-Fe系相图中时,要将其成分换算为Cu+Fe+S=100%。e)冰铜含氧与其品位及炉渣成分有关e)冰铜含氧与其品位及炉渣成分有关 图2-2 FeO溶入Cu2S-FeS系中Cu2S:对铁氧化物溶解能力小;FeS:对铁氧化物溶解能力大。高品位冰铜,含氧少,实际成分与理论成分偏差小;铜锍与炉渣共存时,SiO2含量高,氧化铁活度低,氧在冰铜中溶解少。 nullf)冰铜的物理性质:  熔点:950~1130℃(Cu30%,1050 ℃ ;Cu50%,1000 ℃ ; Cu80%,1130 ℃)  比热容:0.586 ~0.628J/(g. ℃)  熔化热:125.6J/g(Cu2S58.2%;117J/g(Cu2S32%) 热焓:0.93MJ/kg(Cu60%,1300 ℃) 密度(固态、液态)如下: 注:粗铜含Cu98.3% 粘度:0.004Pa.s或由3.36×106exp(5000/Tm)计算 表面张力:约为330×10-3N/m(Cu53.3%,1200 ~ 1300 ℃) 电导率:(3.24.5) ×102 Ω-1.m-1(Cu51.9%,1100 ~ 1400 ℃)2.2.4 造锍熔炼炉渣及其特性2.2.4 造锍熔炼炉渣及其特性A)渣型的重要性 渣型决定渣的熔点、粘度、比重、表面张力、比热、 熔化热、电导等。了解这些不仅有助于了解熔渣的结构而 且对熔炼过程的计算以及对反应速度、动力学分析都十分 必要。特别是熔渣的粘度、表面张力与熔炼操作的优化及 渣含金属损失、炉衬保护密切相关。 a)决定熔炼是否可行; b)决定渣、锍、金属分离的好坏; c)与熔炼的能耗相关; d)熔渣在熔炼反应中是反应的介质。 B) 硫化物熔炼中参与造渣的物料及渣系B) 硫化物熔炼中参与造渣的物料及渣系a)造锍熔炼 脉石:SiO2, CaO, MgO, Al2O3 FeS部分氧化为FeO 转炉渣:SiO2, Fe3O4, FeO 熔剂:SiO2(或CaO) 渣系:SiO2-FeO-CaO(MgO)系 b)普通吹炼 FeS氧化为FeO(Fe3O4) 熔剂:SiO2 渣系:SiO2-FeO-Fe3O4系 c)三菱法吹炼 c)三菱法吹炼FeS氧化为FeO(Fe3O4) 熔剂:CaO Cu部分氧化为Cu2O 渣系:CaO-Fe3O4-Cu2O系 C)FeO-SiO2系C)FeO-SiO2系2-3a)熔点基本满足有色冶金炉渣的要求(1200℃左右);a)熔点基本满足有色冶金炉渣的要求(1200℃左右);b)含铁高,比重大,不利渣与锍的分离; c)对锍的溶解度大,金属损失加大。 措施:一般造SiO2-FeO-CaO系渣,CaO为10%左右。 D)FeO-SiO2-CaO系 实际铜熔炼渣成分:SiO2 30-40%;FeO 38-50%(Fe30- 45%); CaO 8-12% Fe/SiO2:评价渣型的重要指标。 图2-4:FeO-SiO2-CaO系状态图,熔炼炉渣的组成点 在2FeO.SiO2(铁橄榄石)点附近,随CaO加入,熔点降 低,粘度亦小(图中S-K点附近)。null2-4 E)FeO-Fe2O3-SiO2系 E)FeO-Fe2O3-SiO2系2-5 1、四个初晶面:Fe相、FeO浮斯体相、Fe3O4相和SiO2;2、 abcd区:四边形熔体区(FeO+SiO2+ Fe3O4熔体)为FeO-SiO2系渣中溶解了一定数量的Fe3O4 炉渣,随温度升高而扩大,1200-1300 ℃下, Fe3O4饱和熔解度为10~20%。3、对现代强氧化造锍而言,要避免Fe3O4以独立相形式从熔体中析出,最有效的办法是相应提高熔池温度。铜锍和镍锍吹炼所产生的炉渣可认为是一种Fe3O4饱和的FeO-SiO2系炉渣。 null2-6 图2-6表明,在1300℃的熔炼温度下,FeO-Fe2O3-CaO系均在很宽的氧分压范围内仍保持均匀的液相区(pO2=10-6~105Pa),而FeO-Fe2O3-SiO2系仅能在pO2=10-6~10-1Pa范围内保持均匀的液相。可见FeO-Fe2O3-CaO渣系具有高度的容纳铁氧化物的能力,从而避免了高氧势下Fe3O4的麻烦问题。这种渣系对闪速吹炼更为合适。 吹炼第二期,温度1200 ℃ ,氧位10-6 tm,Fe3O4 析出难以避免,但实际生产中,造渣区与造铜期分开,使此问题得以解决。 吹炼第二期,温度1200 ℃ ,氧位10-6 tm,Fe3O4 析出难以避免,但实际生产中,造渣区与造铜期分开,使此问题得以解决。 b)温度、氧位与Fe3O4的过饱和析出F)FeO-SiO2系熔渣中组元的活度F)FeO-SiO2系熔渣中组元的活度 在1200-1400 ℃,SiO2饱和(SiO2:40%) 的铁硅酸盐炉渣中,aFeO =0.35-0.40。F)关于硫化物熔炼炉渣的小结:F)关于硫化物熔炼炉渣的小结:a)造锍熔炼炉渣为一种复杂的铁硅酸盐炉渣,主要组分为SiO2, FeO, CaO,三者之和为80-90%,成分为30-40%SiO2,38-50%FeO,8-10%CaO。 b)为了降低aFeO,减少Fe3O4生成,传统炼铜法造锍熔炼造SiO2接近饱和的炉渣(35-40%SiO2,甚至高达42%SiO2)。为了降低铁橄榄石炉渣的熔点、密度,减少锍在渣中的溶解度,在造锍熔炼炉渣中要有适量的CaO存在(一般为8-10%)。nullc)新的强化熔炼方法,倾向于少加熔剂,以降低燃料和熔 剂消耗,减少渣量。这种SiO2不饱和炉渣(30-35%SiO2, 即Fe/SiO2大于1;Noranda法SiO222-25%,Fe/SiO21.5- 1.9),含Fe3O4多(Noranda,Fe3O4 20-25%),炉渣粘度 大,渣含铜高,需对炉渣进行处理以回收铜。 d)在造锍熔炼渣体系平衡氧压较低(10-10-10-8 atm),并维 持1200~1300 ℃的高温条件下,作业过程不会析出Fe3O4(s) 相。但在1200 ℃的吹炼条件下,由于氧压增大(10-6 atm),Fe3O4的析出则不可避免。2.2.5造锍熔炼中硫化物的优先氧化2.2.5造锍熔炼中硫化物的优先氧化1)一个反应: CuFeS2 + (4+X)/2 O2 = Cu +SO2 + FeOx 2)二个问题: a)Fe为什么全部氧化造渣,而Cu在渣中损失很小? b)Cu2S可直接氧化得金属铜,其他金属是否亦如此? 3)研究二个反应: 反应(1)FeS(M) + MO(S) = FeO(S) + MS(M) M:Cu,Ni,Pb等金属 表2-1 FeS-MO相互反应的热力学特性null表2-1 MS--MO相互反应的热力学特性(1500K)反应(2)2MO + MS = 3M + SO2反应(2)2MO + MS = 3M + SO2 M:Cu,Ni,Pb等金属 表2-2数据: 反 应 J/mol(1500K) J/mol(1800K) H0 G0 H0 G0 Cu2S(l)+2Cu2O==6Cu(l)+SO2 30439 -53908 - - Pb2S(l)+2PbO(l)==3Pb(l)+SO2 145289 -60795 - - Ni3S2+4NiO(s)==7Ni(s,l)+2SO2 218477 33203 269852 5610 ZnS(s)+2ZnO(s)==3Zn(g)+SO2 940944168484 Cu,Pb1500K下可由MS氧化得到金属,Ni则需 更高温度才可行。4)纯黄铜矿熔炼的一般情况4)纯黄铜矿熔炼的一般情况图2-7 1200℃的Cu-Fe-S系null 图2-7表示纯黄铜矿精矿熔炼的一般情况,说明应如何控制优 先氧化来确定造锍熔炼和吹炼的措施。 一般造锍熔炼只有Fe和S被氧化,反射炉熔炼时黄铜矿先离解, 析出的S被氧化以SO2烟气排出,少量FeS被氧化,产出低品位(< 40%)的铜锍(A点)。新的闪速熔炼和熔池熔炼则使大部分FeS 氧化而产出高品位铜锍,如Inco氧气闪速熔炼产出品位为50%的铜 锍(B点),Outikumpu闪速熔炼和三菱法连续炼铜产出的铜锍品 位为65%(C点);Noranda熔池熔炼能炼出品位为75%的铜锍(D 点)并能较完全氧化炼出含硫高的粗铜(E点)。 各种品位的铜锍吹炼是沿着A-B-C-D-E的途径,使铜锍中 FeS优先氧化后造硅酸盐炉渣,这是反应(1)的自发反应并不会是 Cu2S氧化。只有当铜锍中的FeS的活度很小,接近白铜锍组成(E 点)时,铜才被氧化而造成大量的铜入渣损失。从E到F的途径是按 反应(2)自发进行,使Cu2S中的硫优先氧化而得到金属铜。5)用硫位、氧位图说明多种硫化物的氧化反应5)用硫位、氧位图说明多种硫化物的氧化反应2-82M+O2=2MO (1) 2M+S2=2MS (2) 2MS+O2=2MO+S2 (3) 可以选择对S亲和力大的元素作为另一MS的还原剂,如lgps=(-4)~(-5),Pb和FeS都是稳定相,PbS+Fe=Pb+FeS 称为沉淀熔炼。采用空气氧化脱硫后再进行还原-还原熔炼,如铅锌硫化矿。MS如果是在pSO2=10kPa气氛下进行,随着pO2的增大将沿图中pSO2线的方向发展,对于Cu和Pb则可越过反应(2)直接产生金属,即MS+O2=M+SO2,如铜锍的吹炼。nullC)lgpo2-1/T图 2-9 图2-9中两条黑粗实线分别代表Fe3O4-FeS- FeO-SO2和Cu2S-O-Cu-SO2体系的平衡关系 低氧势:FeS-Cu2S铜锍与铁橄榄石炉渣共存 氧势升高,FeS氧化造渣 2[FeS]+3/2O2=2(FeO)+SO2 一定温度,氧势升高 ,固体Fe3O4生成 3 [FeS]+5O2=Fe3O4+3SO2 (1) 炉渣与Fe3O4共存关系由下列平衡关系控制 3 Fe3O4(s)+ FeS= 10(FeO)+ SO2 (2) 铜吹炼造铜期 Cu2S(l)+O2=2Cu(l)+SO2 (3) 氧势继续升高 2Cu2S(l)+3O2=2Cu2O+2SO2 Cu(l)+1/2O2(g)= Cu2O (4)2.2.6 Cu-Fe-S-O-SiO2系化学位图2.2.6 Cu-Fe-S-O-SiO2系化学位图图2-10 Cu-Fe-S-O-SiO2系1250℃lgpo2-lgps2图(各组分活度均不为1) 矢泽彬(Yazawa)铜冶炼硫势-氧势状态图 tp线:PSO2 = 1 atm 等分压线,常压下,冰铜、炉渣与气相共存的上限。实际熔炼过程,PSO2一般为0.1 atm. 1/2S2 + O2 =SO2 st线:铁硅酸盐炉渣稳定存在的上限,st线以上,Fe3O4稳定区。 3FeO(l) + 1/2O2 = Fe3O4(s) pq线:铁硅酸盐渣稳定存在的下限。与之平行,有一组等冰铜品位线。 FeS(l) + 1/2O2 = FeO(l) +1/2 S2 rq线:铜锍、铁橄榄石炉渣和γ-Fe三个凝聚相平衡共存。 Fe + 1/2O2 = FeO rs线:铜液、Cu2S与铁橄榄石炉渣平衡共存。 2Cu + 1/2S2 = Cu2SA)Cu-Fe-S-O-SiO2系化学位图分析A)Cu-Fe-S-O-SiO2系化学位图分析a)五元系,SiO2饱和,K=4(独立组分数为4) b)根据相律,图中各面上3相共存,自由度为2;各线上4相共存,自由度为1;各点上5相共存,自由度为0。(f=K-Ф+1,温度恒定) c)图中各点、线、面分析 Ⅰ、低硫位区:图之左侧,即fsrqv线以左的区域, 由低至高,分别为-Fe,Cu(l),Cu2O稳定区; Ⅱ、pqrstp区:冰铜、炉渣和炉气共存区,铜造锍熔炼主要与此区相关。null火法炼铜过程,PSO2 约为0.1 atm, 体系的硫位、 氧位沿A--B--C变化。 造锍熔炼阶段:A--B; 吹炼造渣期:从A--B间某一点至C点; 吹炼造铜期:C点。B)熔炼、吹炼中硫位、氧位的变化B)熔炼、吹炼中硫位、氧位的变化表2-3实际熔炼、吹炼中,PSO2=0.1atmC)熔炼、吹炼中冰铜品位与各组分活度的关系C)熔炼、吹炼中冰铜品位与各组分活度的关系2-11在造锍熔炼阶段,锍的品位在0~70%左右,体系中的αFe3O4和αCu20的值变化不太大,但当锍的品位升高到70%左右,特别是80%左右(Cu2S与Cu共存)时,尤其是αFe3O4和αCu20急剧升高,意味着铜在渣中溶解损失升高。D) 冰铜品位与氧位、硫位的关系D) 冰铜品位与氧位、硫位的关系图2-12 冰铜品位与体系中各组分分压的关系在造锍熔炼阶段,锍的品位在0~70%左右,体系中pSO2一定,pO2和pS2的变化不太大。nullE) 铜熔炼图(STS图)2-13null2-42.2.7 造锍熔炼中Fe3O4的形成2.2.7 造锍熔炼中Fe3O4的形成A)Fe3O4的危害 a)产生难熔结垢物,如反射炉炉底积铁,转炉口和闪速炉上升烟道结疤等。 b)熔解在渣和锍中,由于其熔点高、比重大,影响渣、锍分离,造成铜在渣中机械夹杂损失。 c)当温度、氧位及熔体组成变化时,Fe3O4(s)过饱和析出。B)Fe3O4(s,l)的分解反应B)Fe3O4(s,l)的分解反应 3Fe3O4(s,l) + FeS(l) = 10 FeO(l) + SO2 G = 654720 -381.95T (J) K1473K = 5.4310-4 K1573K = 1.62 10-2 在FeS的活度较大、FeO的活度较小以及SO2的分压较低的条件下,Fe3O4便可被还原而造渣。特别重要的FeO的活度,而FeO的活度一般加入SiO2来调整。在铜熔炼过程中,造SiO2高或SiO2接近于饱和的硅酸盐炉渣是合适的。 C) 在SiO2饱和与101KpaSO2下铜熔炼关系图C) 在SiO2饱和与101KpaSO2下铜熔炼关系图2-14当SO2压力低于101Kpa时,Cu-Cu2S的平衡线②以及铜锍中FeS的活度αFeS曲线,将向低氧势方向移动。当熔炼在SiO2不饱和的炉渣下进行时,Fe3O4析出曲线①将向高温方向移动。在低氧势下,析出的Fe3O4是较纯的,当氧势提高后,特别是有金属铜相平衡的条件下,析出的Fe3O4将含有大量的铜,即析出了固相Cu2O.Fe2O3。null2-15 温度降低,铜锍品位升高,炉渣中SiO2添加太少均有利于Fe3O4的生成。当铜锍品位提高到近于白铜锍时,αFe3O4显著升高。S-O化学势图上已表明,这是平衡氧压显著升高所致。因此常规熔炼只产出含铜40%~60%的铜锍,最高不宜超过70%。2.2.8 造锍熔炼中杂质的行为2.2.8 造锍熔炼中杂质的行为A) 主要伴生元素:Ni, Co, Pb, Zn, As, Sb, Bi, Se, Te, Au, Ag, Pt族。 B) 主要走向 锍:贵金属、 Se, Te ,Ni, Pb,; 渣:易氧化造渣元素, Zn, Fe, Co; 烟尘:易挥发元素和化合物, Zn,Pb,As, Sb, Bi; C)杂质元素走向的影响因素 杂质元素的性质 工艺过程及过程参数null2-52-5null图2-16锌和铁趋向于变为氧化物入渣,钴则要在更高的氧势下才氧化,然后再富集在转炉渣中,铋、银、铅、镍、锑等可能以金属态存在。在pSO2=10kPa的熔炼条件下铜锍品位稍高一些,镍、钴、铅可以硫化物形态入铜锍,铋、锑、银、铅和镍以金属态溶于铜锍中。锑、铅、铋是精炼过程中的有害元素,想用氧化作用使它们造渣分离,困难较大。镍希望在铜锍中回收,锡和钴亦如此,但趋向于氧化随渣损失掉。锌和铁几乎全部氧化入渣。D)工厂实测数据举例 表2-6 Noranda法生产高品位冰铜(铜精矿成分:Cu41%, Fe17.2%, S22.1%,炉渣Fe/SiO21.4。括号中为设计值。)D)工厂实测数据举例 表2-6 Noranda法生产高品位冰铜(铜精矿成分:Cu41%, Fe17.2%, S22.1%,炉渣Fe/SiO21.4。括号中为设计值。)null2-72.2.9 铜在渣中的损失及其控制2.2.9 铜在渣中的损失及其控制 火法炼铜生成过程的铜损失分两方面:一是随烟气带走,二 是随渣损失。随烟气带走的铜经过收尘系统,可回收98%~99%, 最终随烟气损失的铜约占加入铜量的1%,随渣损失的铜是主要 的。渣铜损失的形态有两种:一是机械夹杂在渣中的铜锍粒子,二 是化学溶解在渣中的铜(见表2-5)。2-8 A)铜在渣中的机械夹带 a)机械夹带的原因 1、转炉渣返回熔炼炉(传统熔炼)时,转炉渣中漂浮有大量铜硫化物微滴; 2、细小的固体硫化矿和细小的硫化物液体在熔炼时未能下沉,掉落在熔渣面上,由于界面张力的关系被分散而夹带于熔渣中; 3、温度降低,铜或铜硫化物在渣中的溶解度下降,非常细的铜或铜硫化物从渣中析出,并分散于渣系中; 4、SO2气泡的浮带作用。在体系氧势低的部位靠近炉底和炉壁的地方发生下列反应: FeS(l)+3Fe3O4(s)=10FeO(l)+SO2(g) 产生的SO2气泡上附着铜锍膜,当SO2气泡上浮时将铜锍膜传送到渣相中,随着SO2气泡的破裂,铜锍膜也破裂并分散于渣相中。nullb)影响铜夹带的因素 1、铜锍和熔渣的密度 铜锍与熔渣的密度差越大,熔渣的粘度越小,锍滴在 渣相中的沉降速度越快和渣相分离愈好,从而铜的夹带损 失就少。 2、熔渣的粘度 渣的粘度与炉渣的组成密切相关,特别是Fe/SiO2比, 该比值越小,渣的粘度越大,不利于锍滴的沉降;反之 Fe/SiO2比大,渣的粘度低有利于锍滴的沉降,减少铜的 夹带损失。 3)铜锍(铜)与炉渣的表面张力和铜锍(铜)与熔渣的界面张力 液膜稳定系数Φ,液膜浮升系数为△; Φ >0、 △ < 0,锍膜完整地附于SO2气泡上; Φ 0 < 、 △ >0,锍膜 锍膜破碎并浮升; Φ < 0、 △ <0,锍膜破碎成液滴。null2-17铜锍品位越高,渣含铜也越高。null2-18B)铜在渣中溶解损失在渣含SiO2为42% ~45%时,铜在渣中的损失处于最小值,随着SiO2的升高,铜的溶解损失降低,在SiO2含量低于42% ~44%前,铜的机械夹带损失降低,但超过42% ~44%时再次升高。渣含CaO低于12% ~13%以前,增加CaO含量,使渣中铜的溶解损失和机械夹带损失均下降。FeO的含量从26%升到52%,铜的总损失升高,是因为增加FeO使铜在铁质渣中溶解损失增大,并且由于渣和锍的结构接近,使微细锍滴聚合条件恶化,从而大大增大了铜的机械夹带损失。null2-19 随着氧势的增高,锍品位亦从传统法的30%~40%升到60% ~75%,渣中Fe3O4也随之升高。实践表明,随着氧势升高,锍品位升高,炉渣含铜亦升高。在锍品位较低的区域,铜主要以硫化物形态溶于炉渣中;当锍品位升到80%以上时,铜以氧化物形态溶于渣中。null图2-20 锍品位与铜在渣中溶解损失关系 当锍品位超过50%左右时,直线斜率(即铜溶解量随氧量的增长率)就开始急剧上升,这表明当锍品位超过50%时铜氧化物溶解量速度增快。null2-212-22 在炉气-炉渣-锍共存体系中,从图2-21可知,随着氧势升高,不仅锍品位随之升高,而且渣中硫溶解量减少,氧溶解量增高,渣中Fe3O4的含量也随之增大,从而使铜在渣中损失增大。从图2-22看出,当Fe3O4从0%增到11%,铜的机械夹带损失从0.05%升高到0.23%,而铜的溶解损失从0.13%升高到0.28%;铜机械夹带增大与炉渣中悬浮的硫化物微滴聚合条件变坏有关,而铜溶解损失增大与渣氧位升高有关。2.2.10  常规炼铜与连续炼铜2.2.10  常规炼铜与连续炼铜 A)常规炼铜:为了避免Fe3O4大量生成所带来的危 害;以及减少铜在渣中的损失和从渣中回收铜的费用;提 高铜冶炼的直收率;减少粗铜中杂质含量,常规(传统) 炼铜分步进行。但分步进行也带来了效率低、SO2污染和 回收不利、热耗高、自动化程度低等不足。 B)连续炼铜 理想的连续炼铜过程如图2-23所示。 理想的连续炼铜过程目前尚未实现。 连续炼铜的现状:闪速炉直接炼铜(图2-24) ;闪速 熔炼---闪速吹炼(图2-25);三菱法(图2-26)。 null2-23null2-8null2-24null2-25null2-26
/
本文档为【重金属冶金铜冶炼】,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