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

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

2008-12-16 29页 pdf 326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46096

暂无简介

举报
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 1 附件 1 2008 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检查督导 工作方案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8 年 11 月 2 目 录 一、检查目的 .............................................................................................................................. 3 二...
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
1 附件 1 2008 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检查督导 工作方案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8 年 11 月 2 目 录 一、检查目的 .............................................................................................................................. 3 二、检查依据 .............................................................................................................................. 3 三、检查对象 .............................................................................................................................. 4 四、检查方式及范围 .................................................................................................................. 4 (一)检查方式................................................................................................................. 4 (二)检查范围................................................................................................................. 4 五、检查内容 .............................................................................................................................. 5 (一)卫生行政部门......................................................................................................... 5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6 (三)医疗机构................................................................................................................. 8 六、组织与实施 ........................................................................................................................ 12 (一)检查日程安排....................................................................................................... 12 (二)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查........................................................... 12 (三)医疗机构检查....................................................................................................... 13 (四)医疗机构现场检查注意事项............................................................................... 14 附件 1 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工作检查表 ............................................................................. 15 附表 1-1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检查表 .................................... 15 附表 1-2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检查表 ............................ 16 附表 1-3 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检查表 ............................................ 20 附表 1-4 医院/卫生院法定传染病检查登记表 ........................................................... 23 附表 1-5 医院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调查 ........................................................................ 24 附表 1-6 全国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工作检查评价现场反馈表 ................................ 25 附表 1-7 知识问卷调查表 ............................................................................................ 26 3 2004 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上线运行,中国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进入崭新阶段。 2007 年底,100%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6%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 80%的乡镇卫生院,共 6.8 万余家网络直报机构实现网络直报。全国传染病监测敏感性逐年提高,2007 全年共 监测发现甲乙丙法定报告传染病个案信息 5,146,808 例,较 2006 年增加 3.19%,传染病 监测报告质量也不断提高。定期对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 展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工作督导检查,是保障传染病监测工作长效运转的基础。为此, 组织全国范围内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工作督导检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过程中了解 发现我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尚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以提 出更好的改进措施,使全国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及时有效,以进一步提 升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监测及早期预警能力。特拟定本检查督导工作方案,方案编制过程 重点参考《传染病监测应对系统监控与评价指导手册》 (世界卫生组织,2006 年)相关理 念与评价指标,突出工作痕迹管理的重要性。 一、检查目的 检查评估全国各级医疗卫生部门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及管理现状,了解尚存在的 问题,查找原因以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检查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 年 8 月 28 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 年 5 月 9 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003 年 11 月 7 日卫生部第 37 号部长令)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6 年 6 月 2 日)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006 年 1 月 1 日)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卫生部第 41 号部长令)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 试行版) 4 三、检查对象 全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四、检查方式及范围 (一)检查方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分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定检查样本地 区和单位,并统一组织国家级检查队伍进行集中培训后开展现场检查与评估。卫生部将 抽取部分地区及单位进行督查。 (二)检查范围 本次检查单位包括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级医疗机构。首先在 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各抽取 2 个省份。每省抽取 1 个经济水平较高(省会城市除外) 和 1 个经济水平低的地市,每个地市抽取 1 个城市区和 1 个农村县,每个县抽取 2 个乡 镇。抽样框架详见图 1。若抽中省份为直辖市,则取消地市级抽样单位,并按照区级抽样 单位的要求抽取 2 个区,进而抽取检查单位。 各省检查单位包括:省卫生厅(1 家)、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 家)、省级综合医 院(1 家)、传染病专科医院(1 家);地市卫生局(2 家)、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 家)、 地市综合医院(2 家);区卫生局(2 家)、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 家)、区级综合医院(2 家)、区卫生服务中心(2 家);县卫生局(2 家)、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 家)、县级综 合医院(2 家)、乡镇卫生院(4 家)。抽样地区和单位详见附件。 5 图 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检查单位抽样框架 五、检查内容 (一)卫生行政部门 1.本辖区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建设和完善情况。 2.是否为网络直报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经费保障条件。 2007、2008 年是否下拨了用于传染病网络直报、培训、督导检查等相关工作经费(要 求有拨付手续或正式文件)。 3. 2007 年、2008 年是否组织开展了对辖区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监 督检查,有无表彰奖励及处罚(要求有方案、记录及总结)。 4. 是否制定辖区内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年度,明确各级年度工作重点(要 求有相关正式文件)。 5. 是否建立辖区传染病疫情定期发布。 6. 了解内容:根据省内传染病实际疫情水平,是否规定省内重点监测并要求统一 东、中、西部地区 省 级 抽 样 单 位 2个省份 /地区 省卫生厅1家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 省级综合医院1家 省级/省会级专科医院1家 地市级抽样单位 2个地市 /省 地 /市卫生局1家 地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 地市综合医院1家 区级抽样单位 1个区 /地市 区卫生局1家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 区级综合医院1家 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 县级抽样单位 1个县 /地市 县卫生局1家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 县级综合医院1家 乡镇卫生院2家 6 网络直报的病种(法定传染病之外,要求相关正式文件)。 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检查结果均记录于附表 1-1 上。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 (1)组织、人员及工作开展情况 a) 检查了解是否有主要领导分管传染病报告工作,该领导是否建有直报系统专用 登陆帐户。 b) 检查了解是否有 1-2 名专职人员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报告及管理工作, 岗位职责明确。 负责本项工作的人员须具有预防医学相关学历或传染病信息管理工作经历,掌握与 传染病报告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能够熟练使用网络直报系统,具备指导医疗 机构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人员相对稳定(在本岗位工作 2年以上)。 (2)传染病报告建设 检查了解本单位是否具有传染病报告和管理的制度或规范,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 a) 对本辖区报告的传染病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制度; b) 对网络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录入(代录)、查重、订正制度; c) 对传染病报告信息进行定期分析利用制度; d) 对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部门间信息沟通交流反馈机制; e) 开展辖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制度; f) 对本辖区的传染病相关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制度; g) 对同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传染病网络直报及管理、网络系统的维护等方面的技 术指导制度; h) 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值班制度(包括值班或加班补助制度)。 以上制度要有文字资料,并结合相关记录了解制度执行落实情况。 2.辖区传染病监测管理相关工作 2.1 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监控 (1)动态监视本辖区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完成报告卡的审核、查重等各项工作;并 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检查核实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 染病疫情,以书面监控记录及相关的检查核实报告为准。 7 (2)甲类传染病不及时报告、审核情况:以 2007-2008 年传染病直报系统数据为准。 2.2 传染病报告质量管理情况 (1)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零缺报情况、报告及时性、审核及时性、 重复报告等质量进行检查核实与综合评价,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文字资料为准)。 (2)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综合指数率:以 2008 年 1-10 月传染病直报系统数据为准。 2.3 传染病监测资料分析利用与反馈 (1)2007 年-2008 年是否开展传染病监测资料日、周、月、年周期分析;当发生传 染病暴发流行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是否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分析或其他专题分 析报告。 (2)是否及时将常规各项分析报告向辖区报告单位进行反馈(以实际可查的反馈形 式为准)。 (3)是否召开辖区专业技术人员的传染病疫情分析工作会议,以会议通知、签到表 以及会议纪要为准。 (4)了解内容:正在开展的传染病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的其它工作(以文字资料为准)。 2.4 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与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1)2006-2008 年是否开展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检查与评估,对 医院传染病漏报率进行相应检查:要求有方案、检查原始记录、总结等,均以文字资料 为准。 (2)2007-2008 年 10 月份是否开展与传染病报告管理有关的专题调研。要求有调研 方案及总结等文档记录。 (3)2007-2008年10月份是否对同级、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对下级在传 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或答复,对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及时指出并督促整改。要求以电话或其它书面记录为准。 2.5 培训下一级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1)培训下一级专业技术人员情况:2007-2008 年 10 月,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 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对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属地医疗机构 相关人员。要求有相关资料和培训会议文档记录。 (2)传染病网络报告相关规定知晓情况:对疫情管理人员传染病报告相关规定的知 晓情况,进行问卷测试,了解培训效果。填写知识调查问卷! 3. 传染病相关资料备份 8 定期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备份,以确保报告数据安全。要求有备份 记录及数据备份件。 4. 网络直报设备配置 包括:网络直报专用台式电脑及笔记本电脑(带无线上网卡)各一台、激光打印机、 疫情 24 小时专用电话、UPS 稳压电源设备。 对各级疾控中心的检查结果均记录于附表 1-2 上。 (三)医疗机构 1. 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 (1)组织、人员及工作开展情况 有领导分管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有具体责任部门和 1-2 名专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网 络直报及管理的日常工作。报告管理组织能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报告工作的实施。 检查方法:查阅文字性资料,比如会议、检查、培训和考核记录等。 (2) 检查了解本单位传染病报告管理的规章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 b) 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包括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录入人员职责、登陆密码账号 管理规定、录入时间和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等方面的规定。 c) 自查与奖惩制度:包括对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检验科和放射科登记等奖惩制度; d) 门诊日志、检验科和放射科登记的管理制度; e) 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及培训效果评估等方 面的规定。对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进修生进行传染病报告知识技术培训以及 对全院医生定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应纳入培训计划中。 f) 传染病报告卡的使用和保存制度等。 检查方法:查阅有关文字性资料。 2. 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1)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和传染病登记本设置及使用情况 根据卫生部 1996 年印发的《全国法定传染病医院报告管理检查与居民回顾性调查方 案》相关要求以及医疗机构诊疗登记的有关规定,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 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 9项基本内容。 9 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 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 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0 项基本内容。 传染病登记本应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现住址、病名或诊断、发病日期、诊 断日期、报告人、报告时间、订正时间 10 项基本内容。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感染性疾病科、急诊、内科、儿科、皮肤科、住院部等与诊疗 传染病有关科室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病人登记本和传染病登记本各 20 份,检查门诊日志、 出入院登记本和传染病登记本项目是否齐全、填写有无漏登和缺项,计算登记完整率及 门诊日志使用符合率。 %检查数 登记完整数登记完整率= 100× 注: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和传染病登记本的项目设置和登记应包括上述各项内容,缺一项则为 不完整。 使用符合率计算方法:(1)县级以上医院:随机抽查 2008 年任意一个工作日(最好 是当日),上述内、儿、感染科各一位医生的门诊日志登记数,由挂号处提供该三位医生 相同时段的挂号数或处方签数,计算登记数与挂号数或处方签数的符合率。(2)乡镇卫 生院:根据门诊量大小,以及现有资料,可按日、月、年,查阅挂号数或处方签数与医 生的门诊日志登记数的符合情况。 %挂号数(或处方签) 门诊日志登记数符合率= 100× (2)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及反馈机制 检验部门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 影像部门(含放射科、B超室等)检查登记应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 年龄、检查结果。 检验部门、影像部门是否建立了异常化验结果必须返回送检医生处的反馈机制(包 括门诊和住院)。 检查方法:查阅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包括检验室、放射科、B超室电子登记系 统)各 10 份,检查项目是否齐全、登记是否完整,并计算完整率;反馈机制以反馈记录 或医生签字为准。 10 (3)医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部门 该部门有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卡收集、登记、审核、录入、订正和报告工作,每月 开展全院传染病报告、登记情况的自查,并根据自查情况给予奖惩,定期开展传染病防 治知识培训,妥善保管传染病报告卡(三年)及相关资料,并按月备份本单位报告的传 染病报告卡及统计表。 医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部门应拥有网络直报设备(包括网络直报专用计算机、上 网设备、报告专用电话或传真机),操作系统齐全(有防病毒软件),并有专人负责管理 网络直报密码。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查阅相关记录、直报人员进行现场操作。 (4)法定传染病诊断报告知识及相关规定知晓情况 现场随机抽查 4 位临床医生和 1-2 名疫情报告专职医生,进行传染病诊断报告管理 相关知识问卷测试,填写知识问卷 A/B。 (5)具备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的单位请完成附表 5。 3.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 检查方法:查阅 2008 年 1-10 月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记录,核实传染病报告情 况。 (1)报告率 从 2008 年 1-10 月年接诊传染病的相关科室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中查阅医生 诊断的法定传染病病例,并进行登记。 法定传染病病例抽查具体要求: ①抽查病例数: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从内、儿、感染等科的门诊日志中抽取随机抽 查 30 例(人数不够者以实际人数计)、乡镇级医疗机构抽取 10 例,不足病例的单位检查 其全部登记。若该单位 2008 年 1-10 月相关记录中,未查到 1 例法定传染病,请注明门 诊量,并注意查明相关原因。 ②病例分布时间:应注意包括不同月份的病例。 ③病种:应注意抽查呼吸道、肠道、虫媒及自然疫源性、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等不 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脑、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 疟疾、乙脑、梅毒、AIDS/HIV 等。 11 ④抽查的相同病种不同超过 50%,乙肝、肺结核、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仅抽查初诊 病例。 将查出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进行核对,系统内有记录,视为报告,否则为漏报,并 查明漏报原因或漏报环节。 %查出病例数 报告病例数报告率= 100× (2)诊断-报告的及时率 计算报告卡生成时间与诊断时间之间的差值。 报告及时卡片数:甲类及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两者差值在 2 小时内,乙、丙类传染病 差值在 24 小时内即判定为及时。 %抽查病例数 报告及时数及时率= 100× (3)卡片填写完整率、准确率 查看报告卡中所有必填项目是否填写完全,缺、漏一项即为不完整;如果卡片填写 字迹不清,或有明显逻辑错误,或与门诊及住院登记信息明显不符,则认为卡片填写不 准确(填写不完整的卡片均为填写不准确卡片)。 %查卡数 填写完整卡片数卡片填写完整率= 100× %查卡数 填写准确卡片数卡片填写准确率= 100× (4)医生填写报告卡片与网上录入报告卡片内容的一致性 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与网上录入的报告卡内容进行一致性比较(必填项目),有一项不 同即可视为不一致。 %查卡数 录入一致卡片数录入一致率= 100× 对医疗机构的检查结果分别记录于附表 1-3、附表 1-4 上。 12 六、组织与实施 (一)检查日程安排 本次正式检查于 11 月 24 日-28 日在抽取的样本省份开展。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组织抽调全国部分省份专家共同组成国家级检查组,经过统一培训,分 6 个小组,每个 小组 4人,分赴东、中、西部 6个省份开展检查。期间卫生部组织人员进行督导检查。 在每个省的行程安排如下表(可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工作日 检查单位 工作内容 第 1 天 调查省 到达省会城市,简要介绍检查方案,明确检查任务及日程安排 检查省卫生厅,完成附表 1-1 检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附表 1-2 与知识问卷 A/B 检查省级综合医院,完成附表 1-3,附表 1-4 及知识问卷 A/B 检查传染病专科医院,完成附表 1-3,附表 1-4 及知识问卷 A/B 第 2~3 天 调查地市及县区 (分组检查) 分别到达地市。检查地市卫生局,完成附表 1-2 检查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附表 1-2,知识问卷 A 检查地市级综合医院,完成附表 1-3,附表 1-4 及知识问卷 A/B 再次分组到所要调查的区、县。 相应完成附表 1-1、2、3、4及知识问卷 A/B 第 4 天 据实际情况安排地点 本组成员对该省检查意见与建议集中反馈,由组长负责 (二)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查 进入到每一家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后,填写附表 1-1、附表 1-2 及知识 问卷 1-7(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人员填写)。 1.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供资料清单 1)2007 年、2008 年用于传染病网络直报、培训、督导检查等相关工作经费的拨付 手续或正式文件 2)2007 年、2008 年组织开展的辖区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方案、记录及总结文档、表彰奖励及处罚记录 3)2007 年、2008 年制定的关于辖区内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年度工作计划的正式文 13 件 4)有关建立辖区传染病疫情定期发布制度的正式文件及部分疫情发布原稿 5)有关省内重点监测并要求统一网络直报的病种的相关正式文件 2.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资料清单 1)各项传染病疫情监测与管理制度 2)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实时监控记录 3)传染病疫情 24 小时值班工作记录 4)对辖区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报告监测督导检查工作记录、总结 5)对辖区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培训的工作记录、总结 6)各类传染病监测数据质量评价及分析利用报告 7)随机抽查 3位专业技术人员接受问卷测试 (三)医疗机构检查 1.工作步骤 进入到每一家医院后,检查人员按以下工作步骤进行检查。 1)了解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班子及相关规章制度,完成附表 1-3 的部分内容; 2)走访门诊各相关科室,完成附表 1-3、附表 1-4 及知识问卷 A/B; 3)走访住院病房相关各科室,完成附表 1-3、附表 1-4 及知识问卷 A/B; 4)走访化验室,完成附表 1-4 部分内容及知识问卷 A/B; 5)走访防保科,完成附表 1-4 部分内容及知识问卷 A/B。 2.需要提供的检查资料清单 1)2008 年 1-10 月份门诊日志(内、儿、急诊、感染、呼吸、肠道、肝病科、皮肤 性病等科); 2)2008 年 1-10 月份出入院登记簿(内、儿、感染、外科、肿瘤科等); 3)2008 年 1-10 月份传染病登记本; 4)2008 年 1-10 月份检验科、放射科登记; 5)2008 年 1-10 月份传染病报告卡; 6)传染病报告管理领导班子、制度及相关记录等; 7)随机抽查 4位医生接受问卷测试; 14 8)提供内、儿、感染科各一位医生 2008 年调查当日的挂号量或处方签。 9)安排负责 HIS 系统的人员演示 HIS 系统的功能以及可能的资料收集。 (四)医疗机构现场检查注意事项 1)为保证本次检查工作的科学性、严谨性及代表性,国家所抽中的地区及单位原则 上不做调整。 2)检查组对于 2008 年 1-10 月份期间医疗机构发现及报告法定传染病质量的检查要 严格按照方案来执行,满足所查病例在病例总数、时间分布、病种分布及相应科 室等方面的要求。住院部呼吸内科为必查科。 3)检查组根据附表 5 填写数据,完成数据库建立及清理工作,并进一步汇总完成附 表 4中“传染病报告质量”部分内容。 4)医生对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情况(知识问卷 A/B):检查对象包括 门诊和住院部的医生,每个医院不少于 6 人,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 实际人数计。 5)网络直报人员对传染病防治法及网络直报知识的了解情况(知识问卷 A):医院传 染病管理科所有专业人员均需接受检查。 6)具备医院信息系统的医院,请填写信息系统运行基本情况检查调,见附表 6。 7)现场反馈环节:检查组在完成现场检查工作后,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总结汇总在 本省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向该省予以反馈,并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 书面记录填写见附表 1-6,签字后被检查省份及检查组各留存一份。 15 附件 1 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工作检查表 附表 1-1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检查表 单位名称: 省 地市 县/区卫生厅/局 联系电话: 检 查 工 作 内 容 得 分 1. 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建设运行(截至 2008 年 10 月,以直报系统数据为准) 1.1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 】个,已进行网络直报的【 】个,网络直报率【 】% 1.2 乡镇卫生院【 】个,已进行网络直报的【 】个,网络直报率【 】% 2. 2008 年下拨用于传染病报告与管理的工作经费(单位,万元;要有拨付手续或正式文件,并 取得复印件) 2.1 网络直报系统更新维护经费 【 】 2.2 专业技术培训经费 【 】 2.3 工作督导检查经费 【 】 2.4 其它与传染病报告有关的经费(简报印刷等) 【 】 3. 2008 年组织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的监督检查 3.1 检查方案:①无 ②有 【 】 3.2 参与检查:①无 ②有 【 】 3.3 检查总结:①无 ②有 【 】 3.4 表彰和奖励:①无 ②有 【 】 3.5 处罚:①无 ②有 【 】 4. 是否制定辖区传染病监测管理年度工作计划:①是 ②否 【 】 5. 是否制定传染病疫情定期发布制度:①是 ②否, 【 】 如是,请选择类型:①周发布②月发布③季度发布④年度发布【 】 本 次 工 作 检 查 得 分 合 计 调 查 了 解 内 容 目前辖区是否规定重点监测并要求统一网络直报的病种(法定传染病之外,查看并复印相关要 求文件):①无 ②有,【 】,如有,请填写具体病种: - 被检查单位领导 检查人 检查日期 - 16 附表 1-2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检查表 单位名称: 省 地市 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联系电话: 检 查 工 作 内 容 得 分 1. 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 1.1 有主要领导分管传染病报告工作:①有□ ②无□ 【 】 若有,该领导有传染病直报系统专用账号:①有□ ②无□ 【 】 1.2 负责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部门:①信息中心/信息科 ②应急办 ③传防科/传防所 ④急传科 ⑤其他请填写 【 】 - 1.3 本单位目前从事传染病监测与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 姓名 性 别 年龄 (岁) 职 称 文化 程度 专业 岗位 职责 现岗工 作年限 (年) 是否 专职* 2008 年是否接受 相关专业培训 注:性别:①男 ②女 职称:①初级;②中级;③高级;④无职称;⑤其他(请详填) 文化程度:①大学及以上;②大专;③高中及以下 专业:①公共卫生;②临床医学;③信息统计;④计算机;⑤其他(请详填) 岗位职责:①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数据实时监控、录入、审核与订正);②传染病报告质 量评价与资料分析反馈;③直报网络系统维护管理;④其他(请详填) 是否专职:①是 ②否 * 如为兼职人员,请注明从事被检查工作占本人每年全部工作时间的比例(%) 是否接受岗位职责相关培训:①是 ②否 1.4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建设(以文字资料为准) 1.4.1 传染病报告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制度:①无 ②有 【 】 1.4.2 传染病报告卡审核、录入(代录)、查重、订正制度:①无 ②有 【 】 17 1.4.3 对传染病报告信息定期分析与利用制度:①无 ②有 【 】 1.4.4 对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部门间信息沟通交流反馈制度:①无 ②有 【 】 1.4.5 开展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督导检查制度:①无 ②有 【 】 1.4.6 对相关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制度:①无 ②有 【 】 1.4.7 对下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及管理的维护提供技术指导制度:①无 ②有 【 】 1.4.8 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值班制度(包括值班或加班补助制度):①无 ②有 【 】 1.5 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经费(单位,万元) - 1.5.1 2007 年预算 【 】 1.5.2 经费来源:①卫生厅 ②省财政 ③其它 【 】 1.5.3 2007 年实际开支 【 】,其中网络租用费【 】;工作督导检查费【 】; 培训与会议费【 】;疫情人员节假日值班补助费【 】 1.5.4 2008 年预算 【 】 2. 传染病报告质量(2008 年 1-10 月份) 2.1 不及时报告率:【 】% 2.2 不及时审核率:【 】% 2.3 重卡率:【 】% 2.4 县区零缺报率:【 】% - 2.5 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综合指数(率):【 】 - 2.6 是否有甲类传染病报告:①有 ②无, 【 】 若有,是否有不及时报告或审核:①有 ②无 【 】 2.7 报告质量评价开展周期(以文字资料为准):①月 ②季 ③半年 ④年⑤无 【 】 - 3. 网络直报信息实时监控 3.1 审核报告卡:①否 ②是,审核的频次: 次/天 现场检查,检查当日已报告【 】 张报告卡,已审核【 】张(未审核的报告卡中, 报告卡日期最早的是 月 日) 3.2 是否进行报告卡的查重:①否 ②是 现 场 检 查 , 2008 年 截 止 检 查 当 日 累 计 共 有 【 】 张 重 卡 , 主 要 病 种 【 】 4. 传染病监测资料分析利用与反馈 4.1 2007 年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按照①日②周③月④年进行分析:【 】; 是否开展专题疫情分析:①否 ②是 【 】 如“是”,本年度共完成【 】期(每种分析方式复印一份带回) 4.2 2008 年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按照①日②周③月④年进行分析:【 】; 是否开展专题疫情分析:①否 ②是 【 】 如“是”,本年度共完成【 】期(每种分析方式复印一份带回) 4.3 是否及时将常规各项分析报告向辖区报告单位进行反馈:①否 ②是 【 】 18 4.4 是否召开辖区专业技术人员的传染病疫情分析工作会议 4.4.1 会议通知:①无 ②有 【 】 4.4.2 会议签到表:①无 ②有 【 】 4.4.3 会议纪要:①无 ②有 【 】 4.5 是否对年度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汇编:①否 ②是 【 】 5. 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工作督导检查(如果时间关系 2008 年尚未完成的,评分则以 2007 年计) 5.1 2008 年是否开展督导检查:①否 ②是 【 】 如是,检查方案:①无 ②有 【 】 检查工作原始记录:①无 ②有 【 】 检查工作总结报告:①无 ②有 【 】 2007 年是否开展督导检查:①否 ②是 【 】 如是,检查方案:①无 ②有 【 】 检查工作原始记录:①无 ②有 【 】 检查工作总结报告:①无 ②有 【 】 根据检查结果完成下表: 医院漏报 年份 是否开展:①是 ②否 漏报率 2006 2007 2008 5.2 2008 年是否开展专题调研:①否 ②是 【 】 如是,调研方案:①无 ②有 【 】 调研工作总结报告:①无 ②有 【 】 2007 年是否开展专题调研:①否 ②是 【 】 如是,调研方案:①无 ②有 【 】 调研工作总结报告:①无 ②有 【 】 5.3 2008 年是否对下级进行技术指导:①否 ②是 【 】 如是,指导记录:①无 ②有 【 】 2007 年是否对下级进行技术指导:①否 ②是 【 】 如是,指导记录:①无 ②有 【 】 6. 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专业技术培训(如果时间关系 2008 年尚未完成的,评分则以 2007 年计) 6.1 2008 年接受传染病网络直报、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等专业培训:①否 ②是, 【 】 如是,培训次数:【 】 次;接收培训的人次数为:【 】 2007 年接受传染病网络直报、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等专业培训:①否 ②是,【 】 如是,培训次数:【 】 次;接收培训的人次数为:【 】 6.2 2008 年针对传染病网络直报、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等技术所举办的培训:①否 ②是,【 】 如是,培训次数:【 】次;接收培训的人次数为:【 】 19 2007 年针对传染病网络直报、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等技术所举办的培训:①否 ②是,【 】 如是,培训次数:【 】次;接收培训的人次数为:【 】 6.3 本次检查知识问卷平均得分数:【 】 7. 传染病疫情资料备份 7.1 2004-2007 年本辖区法定传染病数据备份 法定传染病统计表(可多选):①2004 年②2005 年③2006 年 ④2007 年 【 】 法定传染病报告卡(可多选):①2004 年②2005 年③2006 年 ④2007 年 【 】 7.2 备份方式:①本机备份 ②非本机备份 【 】 如为“②非本机备份”,请写明具体方式【 】 8. 网络直报设备配置 8.1 专用台式计算机:①无 ②有 8.2 专用笔记本电脑:①无 ②有 8.3 笔记本电脑配置无线上网卡:①无 ②有 8.4 疫情 24 小时值班电话:①无 ②有 8.5 UPS 稳压电源:①无 ②有 本 次 工 作 检 查 得 分 合 计 调查了解内容 本单位正在开展的传染病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的其它工作(以文字资料为准):①无 ②有 【 】 如有,请进一步简要填写【 】 被检查单位领导 检查人 检查日期 - 20 附表 1-3 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检查表 单位名称: 省 地市 县/区 联系电话: 检 查 工 作 内 容 得 分 1. 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 1.1 有院主要领导分管传染病报告相关工作:①有 ②无 【 】 1.2 具体部门负责传染病报告相关工作:①有 ②无 【 】 1.3 有专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及管理的日常工作:①有 ②无 【 】 1.4 与传染病报告有关的规章制度建设(以文字资料为准) 1.4.1 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①有 ②无 【 】 1.4.2 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包括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录入人员职责、登陆密码账号管理规 定、录入时间和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等方面的规定: ①有 ②无 【 】 1.4.3 自查与奖惩制度:①有 ②无 【 】 1.4.4 门诊日志、检验科和放射科登记的管理制度:①有 ②无 【 】 1.4.5 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及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的规 定:①有 ②无 【 】 1.4.6 传染病报告卡的使用和保存制度:①有 ②无 【 】 2. 传染病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2.1 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及传染病登记本设置及使用情况 门诊日志:①有 ②无 【 】 项目: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 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 随机抽查内、儿、感染科各一位医生的门诊日志,计算门诊日志使用符合率和登记完整率(见 下表,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否则视为登记不完整)。 门诊日志使用符合率和登记完整率 科别 当日挂号数 当日登记数 符合率(%) 登记完整数 完整率(%) 内科 儿科 感染科 合计 注:符合率=登记数/挂号数(或处方签数)×100%;完整率=登记完整数/登记数×100% 2.2 出入院登记:①有 ②无 【 】 项目: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 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 21 随机抽查 20 份,登记完整 份,完整率 % 2.3 传染病登记本:①有 ②无 【 】 如有,是否分科室管理:①是 ②否 项目:姓名□、性别□、年龄□、现住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诊断□、报告日期□、 订正时间□、报告人□ 随机抽查 20 份,登记完整 份,完整率 %。 2.4 检验部门登记及反馈机制 检验部门登记(包括电子登记系统):①有 ②无 【 】 项目:送检科室□、病人姓名□、检验结果□、检验日期□ 随机抽查 20 份,记录完整 份,完整率 %。 异常检验结果的反馈机制(以反馈记录或医生签字为准):①有 ②无 【 】 2.5 影像部门登记及反馈机制 影像部门登记(包括电子登记系统):①有 ②无 【 】 项目:开单科室□、病人姓名□、检查结果□、检查日期□ 随机抽查 10 份,记录完整 份,完整率 %。 异常检验结果的反馈机制(以反馈记录或医生签字为准):①有 ②无 【 】 2.6 医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部门(以相关记录及实物为准) 2.6.1 每日有专人负责收集、审核、录入传染病报告卡 2.6.2 传染病报告卡片收发登记 2.6.3 自查记录 2.6.4 妥善保管传染病报告卡(能提供近 3 年的卡片) 2.6.5 按月备份本单位报告卡 2.6.6 网络直报设备: 专用计算机:①有 ②无 【 】 杀毒软件:①有 ②无 【 】 宽带上网:①有 ②无 【 】 疫情专用电话
/
本文档为【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