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七度空间》 简介

《七度空间》 简介

2014-04-24 31页 pdf 503KB 96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9514

暂无简介

举报
《七度空间》 简介 1 《七度空间》 20140223 版本 作者简介: 徐兵,典型的 80 后作者,理论物理专业毕业。曾报考国家天文台,可惜因 英语拖后退,最终选择早日跨入社会,曾先后供职于多家国企、外企和民企。随 着对哲学和宗教的深入研究,加上固有的物理学逻辑思维和哲学思辨,最终形成 了自己独立的哲学体系和思维方式。 作品简介: 全书 60 万字,一共分为七篇:自然篇、生命篇、本源篇、文化篇、智慧篇、 信仰篇和哲学篇。七篇成为一个整体,环环相扣。本书有七大线索:1、探索世 界的本源;2、六步思想试验;3、金字塔哲学;4、东西方文化的...
《七度空间》 简介
1 《七度空间》 20140223 版本 作者简介: 徐兵,典型的 80 后作者,理论物理专业毕业。曾报考国家天文台,可惜因 英语拖后退,最终选择早日跨入社会,曾先后供职于多家国企、外企和民企。随 着对哲学和宗教的深入研究,加上固有的物理学逻辑思维和哲学思辨,最终形成 了自己独立的哲学体系和思维方式。 作品简介: 全书 60 万字,一共分为七篇:自然篇、生命篇、本源篇、文化篇、智慧篇、 信仰篇和哲学篇。七篇成为一个整体,环环相扣。本书有七大线索:1、探索世 界的本源;2、六步思想试验;3、金字塔哲学;4、东西方文化的比较;5、智慧 的三维立体结构;6、理性与信仰的融合;7、在无序中创造有序。 宣传卖点: 此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原创性,题目虽大但内容不空洞。哲学思辨、逻辑思维 和数学建模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新意、简洁、充实、惊叹和共鸣是笔者期望达到 的效果。内容深刻,文字通俗易懂,全面深刻的认识我么所处的世界。 徐兵 著 18674768482,22051536@qq.com 博客地址:www.swift926.blog.sohu.com 2 目录 目录..................................................................................................................................................... 2 片言碎语............................................................................................................................................. 5 作者自序............................................................................................................................................. 6 本书简介............................................................................................................................................. 8 第一篇 自然篇.................................................................................................................................12 第一章 是否应该构建庞大的哲学体系?............................................................................ 13 第二章 世界的本源-开篇.......................................................................................................19 第三章 世界的本源-相互作用...............................................................................................25 第四章 相互作用力的统一.....................................................................................................28 第五章 世界的本源-惯性作用............................................................................................... 35 第六章 质能关系原理.............................................................................................................38 第七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能源.........................................................................................40 第八章 世界的本源-能源耗散............................................................................................... 45 第九章 世界的本源-随机作用............................................................................................... 48 第十章 世界的本源-自然篇................................................................................................... 50 第二篇 生命篇.................................................................................................................................56 第一章 物种进化.....................................................................................................................57 第二章 人性的自私.................................................................................................................63 第三章 各种人性观的对比.....................................................................................................68 第四章 美的本质.....................................................................................................................76 第五章 人性的良知.................................................................................................................81 第六章 道德的智慧本源.........................................................................................................87 第七章 真善美道德价值观.....................................................................................................91 第八章 世界的本源-生命篇................................................................................................... 94 第九章 人生道路的三个阶段.................................................................................................99 第三篇 本源篇...............................................................................................................................106 第一章 对进化论的质疑.......................................................................................................107 第二章 随机作用与自由意志...............................................................................................112 第三章 世界的本源-人性作用............................................................................................. 116 第四章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122 第五章 内因说和外因说.......................................................................................................126 第六章 神创论与特创论.......................................................................................................130 第七章 目的论.......................................................................................................................136 第八章 存在主义...................................................................................................................142 第九章 智设论.......................................................................................................................147 第十章 次元论.......................................................................................................................151 第四篇 文化篇...............................................................................................................................154 第一章 概说东西方文化比较...............................................................................................155 第二章 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序幕...........................................................................................160 第三章 外来势力谨慎入主中原的原因.............................................................................. 170 第四章 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地理根源...................................................................................173 3 第五章 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异...................................................................................182 第六章 中国的传统文化.......................................................................................................187 第五篇 智慧篇...............................................................................................................................197 第一章 智慧的三维立体结构...............................................................................................198 第二章 经验主义...................................................................................................................206 第三章 感性主义...................................................................................................................210 第四章 理性主义...................................................................................................................212 第五章 智慧进化中的自我...................................................................................................216 第六章 如何获得真正的荣耀?...........................................................................................219 第七章 思维方式...................................................................................................................223 第八章 怀疑和相信的平衡...................................................................................................227 第九章 实用主义...................................................................................................................233 第十章 判断真理的.......................................................................................................237 第十一章 放纵的后果...........................................................................................................244 第十二章 人性之美...............................................................................................................251 第十三章 先验主义...............................................................................................................256 第十四章 什么是感动?.......................................................................................................259 第十五章 人类如何获得真理?...........................................................................................264 第十六章 科学超人尼古拉·特斯拉......................................................................................270 第十七章 思维需要纯洁的环境...........................................................................................282 第六篇 信仰篇...............................................................................................................................286 第一章 认识上帝是智慧的开端...........................................................................................287 第二章 神的属性...................................................................................................................293 第三章 什么是原罪?...........................................................................................................297 第四章 两种智慧...................................................................................................................305 第五章 什么是格调?...........................................................................................................309 第六章 立足基础研究...........................................................................................................316 第七章 通往智慧之路没有捷径可走...................................................................................321 第八章 两棵树存在的目的...................................................................................................325 第九章 亚特兰蒂斯文明.......................................................................................................329 第十章 世界的本源-神的智慧.............................................................................................332 第十一章 中国文化的本质...................................................................................................338 第十二章 圣经中的时间概念...............................................................................................342 第十三章 末日审判是否即将来临?...................................................................................348 第十四章 理性与信仰的融合...............................................................................................355 第十五章 宗教历史观...........................................................................................................366 第七篇 哲学篇...............................................................................................................................389 第一章 世界是深刻的...........................................................................................................390 第二章 什么是自由?...........................................................................................................396 第三章 在无序中创造有序...................................................................................................399 第四章 控制与平衡...............................................................................................................404 第五章 自由意志和律法主义的平衡...................................................................................413 第六章 苹果原理...................................................................................................................419 第七章 灵魂的拆分...............................................................................................................424 4 第八章 什么是孤独?...........................................................................................................432 第九章 什么是对称性?.......................................................................................................437 第十章 世界的本源-创世篇.................................................................................................440 第十一章 悖论的哲学根源...................................................................................................444 第十二章 金字塔哲学...........................................................................................................448 第十三章 思想的尽头...........................................................................................................451 第十四章 愚蠢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454 第十五章 德治是法治的进化...............................................................................................460 5 片言碎语 真正的善并非不要自身利益,一个不懂得维护自身利益的人,又如何能够懂得维护他人 利益呢?真正的善是要能够从更高的格调看待自身的利益与周围环境的利益的关系。 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所造,人是所有被造物之中最完美的。人拥有自由意志,拥有 强大的能力,所以人应该学习上帝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不是享受权力带来的好处。人只有保 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没有破坏自然环境的权力。 包容是内在的信心的理解,忍耐是面的行为的忍让。包容是因信称义的结果,忍耐是 行为称义的结果。包容者不苛求对方的行为,但求对方的信心。忍耐者不识对方的信心,却 苛求对方的行为。包容者用爱心化解仇恨,忍耐者则将仇恨积压在心,随时等待爆发。包容 是深刻的,忍耐是肤浅的。 很早我就开始相信,所有的悖论都是可以解决的,没有不能解决的二律背反。不能解决 不是因为概念模糊就是因为问题描述不清。这种感觉从我中学学物理开始就已经形成。今天, 这种感觉更加明显,在我认知的范围内,只要概念清晰,问题明确,我仍然相信所有背反的 问题我都能探知一二,包括上帝创世。 怀疑的结果不一定就是否定,也可以是肯定。至于相信,可以相信是真的,也可以相信 是假的。相信就是有结论,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而怀疑的目的正是为了有结论,所以怀疑 的目的就是为了相信。怀疑是理性的基础,相信是理性的进化。一个不懂得怀疑的人,是不 会懂得相信的。 实用主义典型的思维方式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他的分析问题是以解决 问题为目的的。而我的思维方式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概念延伸、归纳,最后再顺带 解决问题,我的分析问题过程不是简单的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是以归纳总结,扩展知识为 目的,解决问题只是顺带。 伦理学方面,本书对善的理解可以归纳为三点:1、因为真而善,真是善的基础,善是 真的结果。2、善是一种格调,一种从高处俯视低处的格调,唯有从高处俯视,才能具备整 体观,才能懂得如何去将爱自己和爱整体融合起来。3、求善是无序趋于有序的表现,因此 爱会减少纷争,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和谐、和平,更加有序。 6 作者自序 我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它是我不可回避的责任。在这本书里,我希望告诉大家正确 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在这个社会,我们每个人都能发自内心的爱他的责任,爱他的政府, 爱他的国家,爱他的法律,每个人在每一个岗位,都更好的感受到自己是幸福的。 如果读完此书,大家能够真正明白自己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和情欲的放纵,而是对 幸福的渴望,那我便是所有人们当中最快乐的人了。如果此书能使那些发号施令的人增加他 们应该发布什么命令的知识,并使那些服从命令的人从服从上找到新的乐趣的话,那我便是 所有人们当中最快乐的人了。 这本著作,我曾屡次着手去写,也曾屡次搁置下来。我曾无数次把写好的手稿投弃给清 风去玩弄。我每天都觉得写这本书的双手日益失去执笔的能力。我追逐着我的目标而没有一 定的。我不懂得什么是原则,什么是例外。我找到了真理,在十余年的过程中,我看到 了我的思想的萌生,成长和成熟,现在我要把我的思想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 阐述庞大哲学体系的书,古已有之,而要使之概念清晰化、思想系统化、内容生动化绝 非易事。希望此书能够给读者呈现一种新的姿态、新的视角、新的精神、新的风范。如果读 者能够从此书中感受到一些新见、创见、高见、远见,这将是我最大的快乐。 有些时候,并不是要对一个事物进行彻底了解,才能对他进行评论的。黑格尔即便对中 国历史知之不多,但是他的话同样发人深省。他说:“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 它只是君主复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说中国历史从本质上看是 没有历史的,虽然语含讥讽,令我们内心生痛,但痛定思痛,并非没有启发。同样,中国自 古就有很多学者深入研究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四书五经,引经据典他们都 很拿手,但是他们却未必能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 在我看来,做学问,并不需要过多的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语句用词的错误也在所难免, 但又何妨文章的中心思想呢?长期以来,我们给做学问设置了各种条条框框,但正是这些条 条框框限制了我们思想的空间,不打破这些条条框框,又岂能做出真正的学问来?我对那些 开口圣人闭口圣人,没有圣人就不会说话不会思考的人,更是深恶痛绝,必痛批之而后快。 我学生时代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纯理论物理科学家,毕业之后,先后供职于多家企业。现 实生活成为我的课堂,网络为我提供了大量素材,这片广阔天地便是我思想形成的背景。我 曾努力占有更多的材料,每当发现一个新课题,我都会查阅与之有关的一切资料。同时,我 努力坚持自己独立思考,不屈从于传统的观念和假设。正是这种怀疑精神和对新事物的好奇 心驱使我走到今天。 有的人读书读得太多太死,读来读去,读成书呆书痴,变成两脚书橱,于是书本成了防 碍他形成正确认识的洞穴——钻进洞中,不见天日。培根说:“在学问上费时过多是偷懒; 把学问过于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实际上,真正的 哲学家并非读死书、死读书,只会玩文字游戏的书呆子,书呆子是教条式教育的结果。这也 正是我极力想要避免的。 自古以来,真正的哲学家大多都是文理兼通、博学多才、见识广博,他们有开阔的视野, 又有很渊博的学识,尤其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不敢将自己与这些哲学家相比,但他们 确实是我学习的榜样。 当我看到在我之前,在古希腊,在文艺复兴,在古典德国,在当代美国有那样多伟大的 人物曾经从事哲学方面的研究和写作,我景慕不置,但是我并没有失掉我的勇气。我同苏格 拉底、笛卡儿、牛顿、莱布尼茨、康德、约翰·杜威说:“我也有自己独立的哲学观点,我 7 相信唯有敢于超越古人,才有成为古人的资格。” 这本书观点很多,难免存在一些有分歧的观点。我有一个请求,总怕人们不允许。请求 人们能够采取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本书,不要因为个别观点的分歧就对此书进行论断和结 论。 我并不认为我有什么天才的资质,我从没想过我的思想能够走出今天这番天地。如果这 本书获得一些成功的话,那么,主要应归功于圣灵的感动。是祂让我的心每一天都有意想不 到的新的感受,感谢主的恩赐!愿我的灵魂能够归于上帝! 有时候想想,虽然现在环境不好,但是也还算不错了。幸好我没有生在动乱的国度和思 想禁锢的年代;幸好我赶上了网络的时代,否则我不可能获得这么多信息。即便我生在所谓 的发达国家,恐怕也不过如此吧!网络改变中国!在圣灵的感动下,我能够有所读、有所思、 有所盼、有所靠、有所爱,对我来说上帝的恩典已经足够!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智慧乃是论道式的,颇耽溺于争辩;而这恰是和探究真理最 相违背的一种智慧。所谓争辩,大部分只是无聊老人对无知青年的谈话,真正智者之间的交 流更多的是理解。所以,我想引用蒙田的话:我这样看了,就这样写了;这样写了,也就这 样拿出来给各位观看。至于读者,您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您不同意又何妨我写,您同 意了又何妨我不写。 我可能不能成为一位敢于和肯于为着某种信念而牺牲自己的人。更不会像某些古人那样 为着自己的信仰面向着一切反对者冲击。我向来不愿意与人争辩,我更关注的是自己内心的 感受,享受思考的乐趣和思想的进步。 我生来没有一点儿以非难别人、标榜自己为快的性情。在我看来某些灵感的获得,绝非 人类理性可以想象的,那必定是上帝的恩赐,在上帝面前,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我怀着谦 虚、敬畏和感恩的心情探索着这片真理的海洋,并获得精神上的乐趣。柏拉图感谢天,使他 出生在苏格拉底的时代。我感谢天,使我出生在网络的时代,让我获得了大量我思考所需要 的材料;我更要感谢祂,让我发现这片真理的海洋,并给了我无限的灵感。 我又想引用牛顿的话来表述我的心情。“我不知道世人将如何看我?但是,就我自己看 来,我好像不过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不时地为找到一个比通常更光滑的卵石或更好看 的贝壳而感到高兴,但是,有待探索的真理的海洋正展现在我的面前。” 今天我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所游走的距离是我曾经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所以我对读者的 忠告是:“思想没有尽头,但是我们却有必要追问思想的尽头!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 引用美国连锁酒店大王唐拉德·希尔顿的话说:“许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自 己的能力(精力用在不该用的地方),妄自菲薄,以至于缩小了自己的成就。” 8 本书简介 此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原创性,题目虽大但内容不空洞。哲学思辨、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 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新意、简洁、充实、惊叹和共鸣是笔者期望达到的效果。 本书一共分为七篇:自然篇、生命篇、本源篇、文化篇、智慧篇、信仰篇和哲学篇。七 篇成为一个整体,环环相扣。如果你只是读到这本书的文字,你可能会觉得这本书就是一本 科普书,只是普及一些哲学常识而已,甚至有些地方用词还不够专业严谨;如果你能读到这 本书的观点,你可能会发现有些观点与很多大师的观点相似但又不是照搬,又有些观点是你 心里一直想说却无从表达的观点,还有些观点是你从来没有听过甚至从来不敢想象的观点; 如果你有幸读到这本书的整体,你会发现这本书是真正独一无二的。 本书的成形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关系:1、现代文明的兴起,哲学、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的繁荣。2、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引起的巨大內心疑惑与震撼。3、 现代网络技术的兴起,知识的暴发,以及基督精神通过网络的传播。 本书有七大线索:1、探索世界的本源;2、六步虚拟试验;3、金字塔哲学;4、东西方 文化的比较;5、智慧的三维立体结构;6、理性与信仰的融合;7、在无序中创造有序。 崔永元不当主持人之后,去当了大学老师。当提及当老师的感受,崔永元直言是“又爱 又恨”。在他看来,现在新媒体发展迅速,输入关键词就可以全面查看相关问题的各种观点, 但“恨”的是,学生也能搜到。“第一次备课我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写,后来我去网上 查找,发现网上比我的说法还全面。当时就崩溃了。”那个“只有你知道,学生不知道”的 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他看来,做老师很不容易,与主持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主持人能含糊其辞,但老师必 须有自己的观点,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主持人常说这样的话:上个世纪有这样一件事等 等,但大学老师就要说,一九几几年、几月几日如何如何,纽约时报怎么报道。” 我相信,你们当中很多人都比我有知识,比我懂得更多,即便有些知识你们不知道,你 们也可以自己去网上搜索一下,所获得的知识肯定比我知道的更加详尽,这便是知识大爆炸 时代。 知识大爆炸时代对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老师不能只是把自己定位在知识 的传授上,很多知识传授的工作可以交给电脑和网络来完成。那么我们的老师还有什么是可 以传授给学生的呢?答案便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一种更加抽象,高格调的知识,我们称 之为智慧,我们用这种智慧来区别于前面的知识。 思维方式的教育,主要是教导学生遇到问题要如何独立思考?如何搜集资料,并对资料 进行筛选?如何进行归纳、分析、推理和结论?思维方式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固定 的习题,更没有固定的答案。一切都要看老师的教导方式,每个老师的思维习惯都不一样, 教育方法也不一样,因此这种教育模式是无法复制的,无法被电脑和网络替代的。本书希望 展现给读者的正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一种看世界的新的视角。 如果说此书的思维方式和某些著作不一样,那就是许多专业书籍采取了主导型的思维方 式,他们如利器出匣,一往无前,攻击一点,不遗余力,不获全胜,绝不罢休。此书的思维 方式则是发散型的,好像一盏明灯,向着未知世界发散着自己的光芒。 其它很多著作的思路是由一个或者少数几个思想闪点出发,顺流而下,一气呵成!所以 显得比较连贯。作者从一开始就存在一个清晰的写作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而展开论证, 属于由点向外发散的思维。而此书的撰写与形成和其它著作不一样,思路存在很大的差异。 此书从一开始就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思想铺得非常广,然后往里面填充论证 9 材料。这就好比建大楼,此书是先建框架,然后每个楼层,每个房间,一个一个的建。而更 多人建大楼是先建第一层,并把它装修好,然后再建第二层,再装修,这样一层一层往上建。 希望本书能够提出一些问题,引起一些思考,与读者共同探讨,这便是作者最大的心愿。 此书事先并没有清晰的写作目标,只是思考和写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朦胧的思想 体系,然后才开始补充、完善和论证。此书首先以收集材料和积累观点为主,并对收集到的 材料进行不断的抽象、归纳和提炼。然而在整个抽象思维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存在一个巨 大的哲学体系正在支撑着所有这些材料。 本书第一版《世界的本源》出版之后,很多人评价:“此书某些观点入木三分,然而此 书就是一本大杂烩,而且文不对题,缺乏连贯性”。本书第二版《七度空间》在第一版的基 础之上,重新收集了更多的材料,并将众多概念和逻辑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整理。一些曾 今的疑惑的答案变得清晰,论点与论点之间的连贯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补充了大量前人 智者的智慧碎片。作者力求做到概念清晰化、思想系统化、内容生动化。 本书很多地方引用了经典和智者的名言碎片,但并未注明出处,也没有注明参考文献。 这是因为作者认为,我们判断一个观点对与错的标准不应该是经典,不应该是权威,不应该 是圣人之言,而是你的心,因为真理就藏在你的心中。如果我不说这个观点是某个圣人说的, 那么你是不是就不认同了呢?无法判断对与错了呢?那么你信的到底是真理还是权威?所 以,作者希望读者可以摒弃一切权威和先入为主的偏见,用自己的心来读这本书,用心体会。 也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读懂这本书。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看看本书的主要内容先: 关于是否应该建立庞大哲学体系的问题,作者以为是有必要的,尽管我们曾经在这个问 题上犯过错误,这种错误确实是设计的错误,是设计者本身知识的不足,但并不可就此否定 构建庞大哲学体系的重要性。本书试图从理性与信仰的角度构建一个庞大而又相对完整的哲 学体系,希望能够帮助人们整理自己的思想碎片,认清自己在空间上、历史上和思想上所处 的位置,拓展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智慧,为人们提供一个获得无穷智慧和喜乐的平台。 本书从《自然篇》开始假设了一个虚拟试验,整个虚拟试验分为六步,且都是在大脑中 完成的。在这个虚拟试验中,通过往一个原本为“无”的系统之中逐次加入几种抽象的数学 原则,从而创造了整个非生命自然界,甚至是生命界。这也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坚信的“数 学和谐构成宇宙奥秘之核心”的合理性。 在本书《自然篇》中,通过这个虚拟试验,我们得出结论,非生命自然界由三大抽象的 数学原则组成,分别是:相互作用、惯性作用和随机作用。通过本篇,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 了空间、物质、时间、运动和能源耗散的本质。而且整个非生命自然世界的本源也可以用一 种形而上金字塔哲学关系来表述。 本书《生命篇》探讨了生命的本质。但是这个探讨不是从生物化学方面来探讨的,也不 是从 DNA 方面来探讨的,而是从生物本性的进化方面来探讨的。而且不可思议的是,整个生 物本性的进化过程也可以用形而上金字塔哲学来表述。 《生命篇》将生物本性的进化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自私本性、追求美本性、审美疲 劳本性和人性的良知。与生物本性的进化相对应的是生物物种的进化。且生物本性的进化是 本质,生物物种的进化是表象。 人性是生物本性进化的最高层次。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理性,人性的良知实际上是 生物的自私本性、追求美本性、审美疲劳本性与理性相结合的结果。动物是不可能有良知的, 因为动物不具备理性。 尽管我们对自然的本源和生命的本质都进行了探讨,但是整个探讨过程同时却向我们提 出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到底是谁在组织这个虚拟试验?简而言之,是谁创造了自然世界 和生命世界? 10 进化论拒绝神创论,主张用随机作用来解释生命的起源,用自然选择作用来解释生命的 进化。然更多哲学家认为生命系统之复杂程度,远非随机作用和自然选择可以解释的。必定 还存在一种神秘的力量决定着生命的起源,引导着生命的进化。神创论者相信这种力量是一 种高度发达的智慧,这便是全能的上帝。 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历史上存在各种观点:如:不变论、转变论、渐变论、突变论、 活力论、意志论、灾变论、神创论等等。事实上,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之所以存在这 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完全是因为观察者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而得出的结论。理性与信仰融合 之后,我们希望能够将各种观点融合在一个系统之中。 探索人类存在的目的是人类理性的基本任务。人类的潜意识里面一直都在追问着一个问 题: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我们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是什 么?这也是本书所要追问的问题。 上帝为什么要创造世界创造人?智设论(也即智能设计)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相对合 理的解释。上帝如何创造我们的世界?上帝为什么能在我们的世界中具备超自然的能力?次 元论也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相对合理的解释。 进入 21 世纪,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世界信息大融合,东西方文明的碰撞越来越激烈, 越来越多的中国开明知识分子开始醒悟,意识到东西方文明差异的根源在于文化的差异,并 有志延续自清末开始的民族自醒,探索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本书《文化篇》首先从地理因素方面分析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地理因素导致中国 的中央集权政治,这种政治模式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人格特质。然后从文化和信仰方面分析 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中国的传统文化,发育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成熟定型于汉代。其中构成中国文化主体, 对中国社会和民族心理影响最大的是儒、道、法三家。当我们看清楚东方文化的本质之后, 我们发现:法为专制的棍棒,儒为专制的温床;法成为专制社会强健的骨,儒成为专制社会 温厚的肉。周曾因缺“骨”而腐烂,秦也因缺“肉”而催折。中国专制帝王以法治民,以儒 欺民,以道愚民。法为骨骼爪牙,儒为筋肉皮肤,道为神经。三者互为里表,相辅相成。共 同构成了中国传统专制文化体系。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本书《文化篇》进行了重点分析。最终结论是,儒 家文化是法治、民主的天敌,是中国人腐败、虚假的根源,是中国科技和经济落后的根源, 是亡国之术,是道德的杀手。 基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本书《智慧篇》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差异的根源。《智 慧篇》首先将智慧分成三个部分来分析:知识的结构(本体论)、获取知识的方法(认识论)、 认识知识的深度(阶段论),这便是智慧的三维立体结构,这三部分又分别处在一种形而上 金字塔哲学关系之中。 借助于智慧的三维立体结构,我们便可以分析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但无论是从哪个 方面来看,东方文化都明显进化不足,只能局限于经验、感性、一般规律、迷信和揣测。而 西方文化则可以上升到理性、信仰、抽象规律、哲学、求证和实证的阶段。 本书《智慧篇》还试图将经验主义、感性主义、理性主义、先验主义等近代西方哲学思 想统一于一个体系之下。并重点分析了判断真理的标准和获取真理的方法,以及这其中理性 与信仰融合的重要性。 从神创论和神导演化论、到智设论和次元论,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可以从哲学的角度去 看待信仰。越来越多的事实和逻辑表明:一个全知全能全善,具备超级智慧和超自然能力的 上帝的存在是必须的。本书《信仰篇》试图带领我们去认识上帝的智慧。 上帝用六天的时间创造天地万物,创造人,人是上帝整个造物计划的中心。但是人类被 创造出来之后,很快便违背上帝的诫命,偷吃智慧树的果子,犯下原罪。人类自以为聪明, 11 殊不知离开了上帝,人类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躲避罪的陷阱获得救赎,正如一只飞蛾无法依 靠自己的本能躲避灯火的陷阱一样。 为了帮助人类获得救赎,上帝降下圣经。注意,这里是帮助,而不是控制。既然是帮助, 在整个救赎的过程中,人除了要依靠上帝,当然也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理性。上帝既然 给了飞蛾扑火的本性,那就说明飞蛾扑火的本性是好的;上帝既然给了人类理性,那就说明 理性是好的。所以,理性与信仰的融合才是人最终得救的标志。
/
本文档为【《七度空间》 简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